手机阅读

最新乡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6:27:36 页码:8
最新乡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优质9篇)
2023-11-13 06:27:36    小编:ZTFB

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或研究进行详细陈述和说明的一种书面材料。在编写报告时要注意逻辑和条理性,确保各部分之间的连贯性和关联性。报告范文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样式和风格对报告效果的影响。

乡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篇一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xx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乡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篇二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高潮。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老年人大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帮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帮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帮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大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帮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1、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

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关于服务保障,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3、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

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比较薄弱,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建设时,首先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其次,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娱乐、学习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第三,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还要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北京市统计局)。

乡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篇三

村里现有低保户1户,专项补助户2户。为了能准确而全面映林湾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笔者根据各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不同类型的组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思想、状况、与子女的亲密程度、医疗保障情况、养老情况等。

根据对林湾村近九个组的调查以及对林湾所属的老年协会、敬老院等一些老年人活动场所的调查,笔者发现,由于许多老年人在解放以前都经历过战争、饿饭等情况,所以他们对开放后党领导人民发家致富的政策是感到很满意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断提升。部分老年人对当今这个环境是充满了希望的,但也有部分老人会有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感情,对目前社会上的贫富分化、败现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忧虑。有老人跟我们映了,撤地建房中村干部和村民的矛盾。

由于农村的生活方式、农村人口的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多数农村老人在面对自己的子女时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情、需要,导致与子女沟通受限。在与子女亲密程度方面并不象城市里那样会通过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自己对子女的爱。但在我所调查的老年人当中,并不存在与子女关系很糟糕的情况。多数老年人是和自己的.子女同吃同住的。也有些老人并不愿意给子女的生活添麻烦,所以选择和老伴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现在林湾村的耕地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已差不多都被占光了,房子在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的情况下,要自建。由于经济的原因,老房子被撤消了,老人别无选择也只有和子女共建房屋或由子女建房,多数人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很满意或满意,对"是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持无所谓或不想的态度。也有一些老人没有自己的房子要看媳妇脸色、或在几个儿子家轮流住,这类老人往往对自己以前的房子很怀念,对自己的住房状况普遍感到比较满意。也有些孤寡老人的住房是靠村会或镇政府解决的。

在林湾村对青年人的调查中发现他们对老年人还是足够尊重的。没有老年人因为生活无着落或与下一代的关系不好而自杀的,老人与下一代吵架、骂街的情况也很少见,无老年人因赡养纠纷打官司的。在重问题上有的家庭甚至还是老年人说了算。五队的一个老干部赖爷现在就跟着女儿一起住,我们采他时,他抱着他的外孙说,他一个月也就用300多元,这其中除了吃饭的钱,还包括抽烟、喝酒的钱,生活过得不错。

在谈中我们发现,部分老年人对下一代的生活还是比较放心的,由于林湾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基本温饱是不担心的;有的则因为下一代的下一代没有能够考上学,对其前途的表示忧虑。

根据调查笔者发现,由于老年人年老体衰,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衰退,因此对所得的年轻人不甚关心的小病是重视的,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守心的。得病之后,通常的选择是立即去乡、村卫生院去看病。这是小病,所花费的钱并不多。但多数农村老人对健康预防的知识了解得并不多,对一些突发疾病的急救措施更是知之甚少。还有些是得了病之后,由于经济的原因,部分是子女在支付医疗费。对新型医疗保险知道得不多。对一些病无力支付的,会去找到村、镇里面的领导忙解决。

通过对老年人聚集地的调查发现,林湾村的老人部分都买了社会保险。主要是有村里面组织,到一定的时间通知要办理社保的老人到村会去交养老保险基金,老人们交的钱主要是以前的卖地所得。在规定时期没有交钱的视作自动放弃,交了钱的以后每个月都会领到280元钱。可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林湾村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多数老年人对此项政策还是比较赞同的。他们对自己以后的生活经济来源没有太多的担心。

在目前的农村老年人群体中识字的并不多;

有部分老年人是因为年纪了,眼睛老花,看不清楚书上的字。

老年人们平时的娱乐活动就是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下棋。在沙西线与犀安路的交界处有老年协会,吃完晚饭,村里半的老人会选择到那里去打发时间。喝茶免费,专门安排有工作人员,还配有麻将、桥牌等老年人喜爱的、力所能及的娱乐项目。

村里也会经常组织的老年人的活动就是聚集起来家活动一下,跳跳舞之类的。

在谈中老人还提到交的团支部书记还组织了一部分老人到过翡翠湖,团支部书记亲切和老人们交谈,还合影留念。

每年重阳节的时候村里还邀请老人去吃饭,年终的时候每人还会发蛋,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会得到约100多块钱。由此可见,随着林湾村经济、社会的的各方面发展,农村老年人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天伦之乐。

通过谈我们发现,多数老年人参与村治理的最多的是村民全体会,部分老人会去参加。也有些老人对村庄的治理并不关心,认为这是下一辈们的事了,自己不必操心。

而通过其他的途径参与治理则几乎没有。

乡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篇四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群体是我国最的人口群体,而农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国最的老年人群体。农村老年人口规模,近年来,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xx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而农村青壮年都在外打工,无法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因此,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现代人不得可以回避、一定要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于xx年x月对的林湾村进行了调研,调研以面对面的谈为主,辅之以问卷的形式进行。

村里现有低保户1户,专项补助户2户。为了能准确而全面映林湾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笔者根据各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不同类型的组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思想、状况、与子女的亲密程度、医疗保障情况、养老情况等。

根据对林湾村近九个组的调查以及对林湾所属的老年协会、敬老院等一些老年人活动场所的调查,笔者发现,由于许多老年人在解放以前都经历过战争、饿饭等情况,所以他们对开放后党领导人民发家致富的政策是感到很满意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断提升。部分老年人对当今这个环境是充满了希望的,但也有部分老人会有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感情,对目前社会上的贫富分化、败现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忧虑。有老人跟我们映了,撤地建房中村干部和村民的矛盾。

由于农村的生活方式、农村人口的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多数农村老人在面对自己的子女时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情、需要,导致与子女沟通受限。在与子女亲密程度方面并不象城市里那样会通过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自己对子女的爱。但在我所调查的老年人当中,并不存在与子女关系很糟糕的情况。多数老年人是和自己的子女同吃同住的。也有些老人并不愿意给子女的生活添麻烦,所以选择和老伴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现在林湾村的耕地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已差不多都被占光了,房子在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的情况下,要自建。由于经济的原因,老房子被撤消了,老人别无选择也只有和子女共建房屋或由子女建房,多数人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很满意或满意,对"是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持无所谓或不想的态度。也有一些老人没有自己的房子要看媳妇脸色、或在几个儿子家轮流住,这类老人往往对自己以前的房子很怀念,对自己的住房状况普遍感到比较满意。也有些孤寡老人的住房是靠村会或镇政府解决的。

在林湾村对青年人的调查中发现他们对老年人还是足够尊重的。没有老年人因为生活无着落或与下一代的关系不好而自杀的,老人与下一代吵架、骂街的情况也很少见,无老年人因赡养纠纷打官司的。在重问题上有的家庭甚至还是老年人说了算。五队的一个老干部赖爷现在就跟着女儿一起住,我们采他时,他抱着他的外孙说,他一个月也就用300多元,这其中除了吃饭的钱,还包括抽烟、喝酒的钱,生活过得不错。

在谈中我们发现,部分老年人对下一代的生活还是比较放心的,由于林湾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基本温饱是不担心的;有的则因为下一代的下一代没有能够考上学,对其前途的表示忧虑。

根据调查笔者发现,由于老年人年老体衰,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衰退,因此对所得的年轻人不甚关心的小病是重视的,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守心的。得病之后,通常的选择是立即去乡、村卫生院去看病。这是小病,所花费的钱并不多。但多数农村老人对健康预防的知识了解得并不多,对一些突发疾病的急救措施更是知之甚少。还有些是得了病之后,由于经济的原因,部分是子女在支付医疗费。对新型医疗保险知道得不多。对一些病无力支付的,会去找到村、镇里面的领导忙解决。

通过对老年人聚集地的调查发现,林湾村的老人部分都买了社会保险。主要是有村里面组织,到一定的时间通知要办理社保的老人到村会去交养老保险基金,老人们交的钱主要是以前的卖地所得。在规定时期没有交钱的视作自动放弃,交了钱的以后每个月都会领到280元钱。可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林湾村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多数老年人对此项政策还是比较赞同的。他们对自己以后的生活经济来源没有太多的担心。

在目前的农村老年人群体中识字的并不多;

有部分老年人是因为年纪了,眼睛老花,看不清楚书上的字。

老年人们平时的娱乐活动就是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下棋。在沙西线与犀安路的交界处有老年协会,吃完晚饭,村里半的老人会选择到那里去打发时间。喝茶免费,专门安排有工作人员,还配有麻将、桥牌等老年人喜爱的、力所能及的娱乐项目。

村里也会经常组织的老年人的活动就是聚集起来家活动一下,跳跳舞之类的。

在谈中老人还提到交的团支部书记还组织了一部分老人到过翡翠湖,团支部书记亲切和老人们交谈,还合影留念。

每年重阳节的时候村里还邀请老人去吃饭,年终的时候每人还会发蛋,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会得到约100多块钱。由此可见,随着林湾村经济、社会的的各方面发展,农村老年人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天伦之乐。

通过谈我们发现,多数老年人参与村治理的最多的是村民全体会,部分老人会去参加。也有些老人对村庄的治理并不关心,认为这是下一辈们的事了,自己不必操心。

而通过其他的途径参与治理则几乎没有。

乡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篇五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群体是我国最大的人口群体,而农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国最大的老年人群体。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大,近年来,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据权威部门预测,到,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而农村青壮年都在外打工,无法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因此,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现代人不得可以回避、一定要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于xx年x月对的林湾村进行了调研,调研以面对面的访谈为主,辅之以问卷的形式进行。

村里现有低保户1户,专项补助户2户。为了能准确而全面反映林湾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笔者根据各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不同类型的组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状况、与子女的亲密程度、医疗保障情况、养老情况等。

根据对林湾村近九个组的调查以及对林湾所属的老年协会、敬老院等一些老年人活动场所的调查,笔者发现,由于许多老年人在解放以前都经历过战争、饿饭等情况,所以他们对改革开放后党领导人民发家致富的政策是感到很满意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断提升。大部分老年人对当今这个大环境是充满了希望的,但也有部分老人会有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感情,对目前社会上的贫富分化、腐败现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忧虑。有老人跟我们反映了,撤地建房中村干部和村民的矛盾。

(二)农村老年人的与子女的亲密程度。

由于农村的生活方式、农村人口的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大多数农村老人在面对自己的子女时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情、需要,导致与子女沟通受限。在与子女亲密程度方面并不象城市里那样会通过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自己对子女的爱。但在我所调查的老年人当中,并不存在与子女关系很糟糕的情况。大多数老年人是和自己的子女同吃同住的。也有些老人并不愿意给子女的生活添麻烦,所以选择和老伴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现在林湾村的耕地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已差不多都被占光了,房子在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的情况下,要自建。由于经济的原因,老房子被撤消了,老人别无选择也只有和子女共建房屋或由子女建房,大多数人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很满意或满意,对“是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持无所谓或不想的态度。也有一些老人没有自己的房子要看媳妇脸色、或在几个儿子家轮流住,这类老人往往对自己以前的房子很怀念,对自己的住房状况普遍感到比较满意。也有些孤寡老人的`住房是靠村委会或镇政府解决的。

在林湾村对青年人的调查中发现他们对老年人还是足够尊重的。没有老年人因为生活无着落或与下一代的关系不好而自杀的,老人与下一代吵架、骂街的情况也很少见,无老年人因赡养纠纷打官司的。在重大问题上有的家庭甚至还是老年人说了算。五队的一个老干部赖大爷现在就跟着女儿一起住,我们采访他时,他抱着他的外孙说,他一个月也就用300多元,这其中除了吃饭的钱,还包括抽烟、喝酒的钱,生活过得不错。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年人对下一代的生活还是比较放心的,由于林湾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基本温饱是不担心的;有的则因为下一代的下一代没有能够考上大学,对其前途的表示忧虑。

根据调查笔者发现,由于老年人年老体衰,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衰退,因此对所得的年轻人不甚关心的小病是重视的,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是关心的。得病之后,通常的选择是立即去乡、村卫生院去看病。这是小病,所花费的钱并不多。但大多数农村老人对健康预防的知识了解得并不多,对一些突发疾病的急救措施更是知之甚少。还有些是得了大病之后,由于经济的原因,大部分是子女在支付医疗费。对新型医疗保险知道得不多。对一些病无力支付的,会去找到村、镇里面的领导帮忙解决。

通过对老年人聚集地的调查发现,林湾村的老人大部分都买了社会保险。主要是有村里面组织,到一定的时间通知要办理社保的老人到村委会去交养老保险基金,老人们交的钱主要是以前的卖地所得。在规定时期没有交钱的视作自动放弃,交了钱的以后每个月都会领到280元钱。可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林湾村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大多数老年人对此项政策还是比较赞同的。他们对自己以后的生活经济来源没有太多的担心。

(五)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目前的农村老年人群体中识字的并不多;

有部分老年人是因为年纪大了,眼睛老花,看不清楚书上的字。

老年人们平时的娱乐活动就是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下棋。在沙西线与犀安路的交界处有老年协会,吃完晚饭,村里大半的老人会选择到那里去打发时间。喝茶免费,专门安排有工作人员,还配有麻将、桥牌等老年人喜爱的、力所能及的娱乐项目。

村里也会经常组织的老年人的活动就是聚集起来大家活动一下,跳跳舞之类的。

在访谈中老人还提到交大的团支部书记还组织了一部分老人到过翡翠湖,团支部书记亲切和老人们交谈,还合影留念。

每年重阳节的时候村里还邀请老人去吃饭,年终的时候每人还会发蛋,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会得到大约100多块钱。由此可见,随着林湾村经济、社会的的各方面发展,农村老年人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天伦之乐。

(六)农村老年人在村庄治理中的作用。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年人参与村治理的最多的是村民全体大会,大部分老人会去参加。也有些老人对村庄的治理并不关心,认为这是下一辈们的事了,自己不必操心。

而通过其他的途径参与治理则几乎没有。

乡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篇六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高潮。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老年人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1、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

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关于服务保障,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3、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

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比较薄弱,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建设时,首先要加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投资力度。其次,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娱乐、学习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第三,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还要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北京市统计局)。

乡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篇七

调查对象:

调查人:

调查目的:了解有多少人了解“低碳”的含义,又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

调查方式:口头访问。

访问的内容:

1、你知道“低碳”是什么意思?

2、你在生活中如何解决衣、食、住、行中的节能低耗的问题。

3、家里新增添了什么家用电器,会正确节能使用吗。

4、近距离外出和远距离外出时,分别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调查分析:

1、本次调查中,一共访问了五十多位村民,其中分老年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2、在对老年人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知道“低碳”是什么意思,但他们从小吃过苦,生活大多很节俭,因此其实一直在过着低碳生活。比如:在天黑之后他们才会开灯;米和菜都先拿到池塘洗一遍,回家再用自来水清洗一遍,用过的水也不浪费,用来浇花洗菜、喂性畜等;常把细小的肥皂收集起来,装到丝袜里,捏成大肥皂再用;上街时,除步行外,一般骑自行车或电动车;买菜时会自己带篮子,不用塑料袋。

3、成年人爱看报纸,所以对于低碳还是比较明白。可他们身强力壮,挣钱相对容易。为图方便快捷,出门就骑摩托车或开车,喜吃夜宵,常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夏天图舒服,就把空调温度打得很低,整天呆在空调房里,玩电脑时电视也同时开着;手机常换新的,各种锂电池、镍电池也随手丢弃。

4、未成年人中,除了几个在校的高年级学生知道低碳,就是少排二氧化碳外,其它年龄小同学都不知道。所以他们用电、用水则更加浪费。刷牙时,水龙头开着刷牙;小孩子喜欢吃棒冰,常常在冰箱里面折腾半天,也没找到自己想要的;他们不喜欢喝白开水,只喝冰的饮料;他们最好一天24小时呆在空调房里。

调查建议书:

1、打空调时,温度最低控制在26℃。

2、尽量少开冰箱门。

3、带上小手绢、小毛巾,尽量不使用纸巾、一次性筷子、餐盒、杯子、鞋套等,为地球添一份绿。

4、上街购物、买菜,自己备带布袋、菜篮子,不要使用塑料袋。

5、把家里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

6、外出时,最好使用自行车或电动车,以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

7、大力推广并使用太阳能,使用太阳给我们带来的免费资源。

调查总结:

我们应当学习老年人的某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一个人能在生活中自觉地做到低碳生活,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生活更美好。

乡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篇八

全面提高妇女创业就业能力,充分发挥妇女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半边天”作用,是沭阳县妇联的一项长期重点工作。近年来,该县妇联以提升妇女劳动技能为抓手,积极探索新时期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以充分调动妇女投身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为进一步掌握全县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就业现状及需求,该县妇联深入张圩乡采取摸底调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该乡留守妇女创业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促进该乡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一、张圩乡留守妇女整体情况和基本特征。

本文留守妇女指的是年龄在20岁到60岁之间,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张圩乡有留守妇女2175人,占全乡妇女总数的23%,其中,就业妇女957人,占留守妇女总人数的44%,自主创业就业的妇女174人,仅占留守妇女总人数的8%。

1、从年龄结构看:张圩乡留守妇女中,20—30岁妇女有102人;31—40岁727人;41—50岁926人;51—60岁420人。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妇女相对集中的年龄段是31至50岁。

2、从受教育情况看:留守妇女小学文化程度以下720人;初中文化程度1398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57人。数据显示,留守妇女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其中,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年龄越轻,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

3、从从事的行业看:留守妇女中从事工厂和环卫的占总人数的.63%,从事美容、酒店服务的占29%,经营个体或企业(自主创业就业)的仅占8%。

4、从留守原因看:大多数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需要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具体而言,30岁以下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照顾孩子;31—50岁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要照顾日益年迈的父母和抚育正在成长的孩子;50岁以上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丧失了外出务工的年龄及技能优势。

二、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创业就业形势严峻,信息渠道不畅通。

在农村很多工厂的工作负荷量较大,在招工时偏向于男性;而劳动强度较小的制衣厂因工作需要,等更倾向招聘年龄35周岁以下女性,导致年长妇女就业较难。相关法律中虽然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择业权利,但一些工厂在招聘时考虑到自己的本身利益,招聘对象侧重于男性,从而使妇女就业歧视依然存在,就业压力更加突出。于此同时,创业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错失良机。不少女性有着创业的愿望,但不知道该选择什么项目、怎么创业。有的虽有好的创业意图,但对市场需求不甚了解,不敢投资。

2、文化素质偏低束缚了妇女创业就业。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就业妇女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57人,仅占留守妇女总人数的2%。素质偏低,从而决定了妇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大部分农村妇女文化程度较低和技能单一,被“致富无门路、增收无技术、生产经营无人助”的情况所困扰,只能从事劳动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的简单体力劳动。一部分创业妇女,年龄大和文化水平低,影响了她们的创业热情,即使想创业,所投资的项目仍在传统项目上做文章,其投资项目规模小、缺乏科技含量,不具备高、新、大的特色,这些都决定了创业比例最终偏低,规模层次上不去。

3、创业资金不足。

在部分妇女所发展的产业中,投资项目规模都偏小,有的更谈不上成规模,大部分是因缺乏扩建或扩大规模所需的资金。有些妇女虽有满腔创业的热情,但由于无法筹到所需资金,再加上对政府扶持政策了解不够,创业的那份热情也就不了了之。

三、解决农村妇女创业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1、优化服务,拓宽渠道。

乡妇联积极参与并联合乡工贸中心、乡人社所和乡内企业,定期举办劳务洽谈会、招聘会等活动,及时向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咨询和指导,并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为农村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利用全民创业、三来一加等项目,将加工点延伸到留守妇女家中,为留守妇女搭建就业平台,增加她们就业渠道。同时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观摩学习其它乡镇“村民车间”等经验做法,努力把未就业妇女人数控制在最低程度。

2、开展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素质。

根据留守妇女需求,制订出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开展留守妇女劳动力就业培训活动。根据妇女的文化层次、技能水平,搜集和筛选出一批适合妇女再就业的项目,帮助广大的失业待业妇女尽快撑握一技之长。借助“双学双比”活动,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文化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妇女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营销、学习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知识,使培训内容日益丰富,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层次逐步提高。

3、培育全民创业主体。

设立创业基金,扶持下岗人员自主创业,鼓励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在本乡兴办的经济实体,除享受原定的优惠政策外,还可享受一定数额的小额担保贷款。

4、搞好政策扶持,解决创业难题。

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着重帮助低保户、困难户、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切实为她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根据妇女实际,推动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村妇女在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进一步降低农村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准入门槛,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妇女小额贴息贷款额度,为广大农村妇女搭建一条通往成功创业的绿色通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乡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篇九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高潮。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老年人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1、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

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关于服务保障,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3、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

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比较薄弱,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建设时,首先要加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投资力度。其次,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娱乐、学习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第三,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还要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