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德育活动课教案(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4:30:22 页码:8
德育活动课教案(实用18篇)
2023-11-24 04:30:22    小编:ZTFB

教案是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编写教案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学习借鉴。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一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一些学校的实践活动,去了红色革命圣地——西柏坡;调查了地球存在的环境问题;知道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还领略了书籍的无穷魅力。所以,这个暑假比以往过得更充实。

其中,我主要体验的活动是“认识资源的宝贵调查体验活动。”并主要了解了中国的淡水资源。

我认识到了水的珍惜,虽然中国的淡水储量居世界第四位,可是中国人口众多,根本无法和淡水储量成正比,并且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为缺水城市。

随着全国、全球人口的增长,淡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珍贵,因为淡水是无法再生的资源。

现实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现象非常普遍。如果我们不马上节约用水,那恐怕世界都会像沙特阿拉伯那样进行海水淡化了。节约用水,从现在做起。

这次活动让我学到过多地不仅是知识,还有生活窍门和道德修养。我们最最需要的道德修养也是最容易忽略的。节约的意识,大量的阅读和生活细节都会为我们提高修养。所以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

参加了香坊区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之后,又有幸观摩了从中精选出来了三节课,让我感觉受益匪浅。

首先让我对德育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它不以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强调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丰富或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探求在具体情景下的最佳行为方式。是把学生德育活动纳入课堂教学的一种全新模式。

德育实践活动课主题的确定非常重要。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本班级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根据来确定主题。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的教育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行为教育等;二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如:学习问题、交往问题等;三是根据当前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如,班级同学缺少自信,运动会失利、要及时进行挫折教育等等。一般来说一个班会的主题主要是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宣传一个观点,歌颂一种精神,也就是说所有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为突出主题而服务,一个好的主题往往会在班会的名称上就能体现出来,而且在题目上就能看出心意和创造性来,因此,班会的主题一定要鲜明、具体、新颖、有趣,切忌出现大而空,老而旧,高而难的现象,所以主题要小一点,新一点,近一点,实一点。

从展示出来的这三节优秀的'德育实践课来看,班主任老师在主题的确立上是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了,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从课的设计上看,各位老师也堪称是用心良苦。能让学生有所感悟,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能为学生的前途照出一丝光亮,这就是我们要做的,这就是德育实践活动课该有的最终目标。

从三位老师的反思中也看得出来,在课后,德育课的主题得到了延伸,孩子们的所作所为在悄然发生变化,同时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其实一直都是在进行德育实践活动课,也就是说,集中与分散的区别而已。

归根结底,我们班主任所做的工作,是针对孩子的心灵的,“种好心田”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两个月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起先,我觉得发一张《太原市学生暑期德育教育实践作业记录表》没有那个必要。毕竟,我们都成了中学生,在假期里帮着父母做点家务是应该的……我想,既然发下了这张表自有它的目的所在,就好好利用假期的时间来完成一份表吧!作为一名未走出校园的学生,我深知自己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这份暑假实践表,我便认真的做了起来…..

虽说是2个月,但2个月的时间,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假期的长度,在这一段时间内,可以全方位的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同样,对于一个工作族来说,这又是一个实习期的长度,在这一时期内,可以充分的去了解一份工作。“学做家务”便是我的第一步。自己的事儿自己做……这是我们在幼稚班里老师们常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了。我想,拖地板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把拖把打湿,在地板上横划竖划几下,等地上都湿了不就行了!我早就会了,所以妈妈说要教我怎么拖地板的时候,我从心底里不愿意。幼儿园时就会了,有什么好学的!不过,这次用的拖把倒与学校里的大不一样,拖把头不再是布条扎着的圆头,而是矩形的框外面套了一块抹布似的东西,它可能比较适于拖家里的地板。我在妈妈的指挥下卸下布套,洗干净再套回去。

然后遵照指挥在房间里小心翼翼地拖着,这完全不像平常。平常只要用拖把将地面弄弄湿就算完成任务了,现在却要将灰尘都拖到一起,生怕漏掉一点,简直是一边拖地一边扫地嘛,才拖了一个房间,我就累的不行了。看着妈妈灵活地掌握着手中的工具,我突然发现原本以为很简单的一些事情原来也不容易做好。大多时间觉得它简单只是因为我没有认真用心地去做,仅是敷衍而已,要求自然很低。当你真正投入精力,要去做好同一件事时,你就会感觉它也不简单,因为要求不同了,你再也不能点到为止,什么事都应该用心尝试,不要想当然地以为你一定能轻松地做到,做好。

接着,进入了第二轮“小考验”——学习管理。我是在边做家务的情况下与父母进行沟通的。与他们沟通还不如说是学习管理。父母的那一席话,深深打动了我——曾经也感受过这种感觉,可是现在更深刻了。平时的他们教导我努力学习的话是少不了的,但我并不认为这是那中所谓的“唠叨”,而更应该把它当成一种激励,一种提醒。我清楚地认识到学习其实并不是为自己,也关系到家庭以及亲戚朋友。但是这种责任并没有将我肩上的胆子加重,因为我知道总有人会默默地在黑暗中帮助我,使我走向光明。那个人或那群人便是我的父母,亲戚,朋友。

父母对子女充满着爱,那么住校的生活对父母而言无疑是最关心和担心的话题。生活上的独立自主对我们都是一次考验。离开了避风港后,面对风雨时,在瞭望塔上还会有眼睛注视我们,那还是父母,亲戚,朋友。他们总会支持我。短短的时间里,要学会学习能力的提高,显然是不可能的,但这将会成为一个起点:努力奋发!在“实践体验智多星”中,积极的情绪会给人带来乐观、阳光。——大地从不拒绝风雨,因为每每能够在风雨后,收获一道彩虹。在省博服务的这段时间内,我成为了那里工作人员的好榜样。当时,我问他们,他们说,我有一种坚强、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一拼到底的精神!在我病的时间内,不放弃拿左手写字、左手吃饭、一切的一切仿佛在你的身上都是积极的。我笑了笑说,我哪有这儿好?我只坚信风雨过后必定有绚丽的彩虹。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只要你有着积极的情绪,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坷!

通过本次德育实践活动,一方面,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回到学校后我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20xx香坊区新班主任培训班的培训活动中可以再次聆听高亮老师的德育实践活动课我深感荣幸,倍感珍惜。作为风华人我是幸运的,在校本培训中就已经观摩过高亮老师这在全国比赛中获奖的好课,可以说每次聆听都有全新的感受,让我受益匪浅。

高亮老师的风趣幽默的语言艺术、超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都是让我望尘莫及的,这与高老师多年的教育经验分不开,与自己的踏实钻研分不开,与学校和进修校老师和领导的帮助分不开。

本节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一句“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勾起了在座所有老师和同学们儿时的回忆。通过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引出主题-讲诚信。可能很多老师就会就此打住,进行下一教学环节,可高亮老师又给孩子们带来了“上吊”的正确解释,“吊”是用线串穿起的一串钱,表示固定不变,永不改变的意思,并且还配有一吊钱的图片。这一环节我印象最为深刻,对于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样的解释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误解这句话这么多年,都没有想一想要查找资料去寻找答案。说明自己不善于思考,没有探索精神和质疑精神。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更是要提醒自己,不要只教书、教死书。不要为了讲课本而教语文,作为青年教师我要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和创新。在课改大踏步向我们走来的今天,透过这堂成功的德育实践课,我在思索如何上好语文课。

第一、教学”不应该只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体验、感悟、探究。语文要有语文味儿,而不是科学、自然、社会。要有对文本多元的解读,正确的理解不止一个。

第二、引领孩子去读书,扩大视野。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师利用课本这一学习工具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利用学习到的读书方法,加大课外阅读,扩展知识面,掌握的只是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在阅读中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

第三、播放音乐和视频渲染情境。高老师视频导入,音乐升华,课堂上可谓是高潮迭起,讲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情绪全部都调动起来了。

诚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自己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大胆创新,加强积累,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时光匆匆逝去,我又度过了小学一年级的寒假。想想父母亲每天不辞辛劳地上下班,忙家务活,我的内心充满感恩。在这过去的一个假期,我还记得父母将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更记得父母把无私的爱奉给我们,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是父母的结晶,是爱的延续。

我不是诗人,也不是歌唱家,既不会用精湛的词藻来赞扬父母,也不会用唯美动听的音乐来歌赞父母,我只能用点滴行动来感恩父母。生活中,为父母做的每一件小事,其实都是在感恩父母。因此,从现在起,当父母为我呕心沥血时,我会对父母道上一句“谢谢”。当父母疲劳时,我会为他们倒上一杯浓茶,帮他们捶捶背,当父母病时,我一定会在病床前陪陪他们,陪他们多说会话。

感谢爸爸妈妈给我一个快乐的寒假!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二

1、在熟悉三拍子节奏基础上能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2、演唱时注意表现休止符处的停顿以及旋律的连贯。

3、萌发爱护鸟类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三拍子的节奏规律有所接触。

2、物质材料准备:课件,三拍子节奏型图谱。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

(1)师:宝宝们,我们一起来飞翔吧(老师带领幼儿做律动“小鸟飞”进教室。)

(2)讲故事,引入主题。故事内容:有一只小鸟,名字叫落落。一天,小鸟落落飞呀飞呀,来到了一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哇,这里有山、有树、有河,多美呀!我好想住在这里,可是,这儿的人们会欢迎我吗?”小鸟落落正想着。这时,迎面走来了几个小朋友,小鸟落落有些害怕,“哎,我还是走吧”,它拍动着翅膀正准备飞走。小朋友看见了,连忙喊住它:“小鸟,小鸟,你别走,我们喜欢你。请你到我们这来做窝、唱歌吧!我们会爱护你的,让我们做好朋友吧!”小鸟落落高兴地点点头,飞向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快乐地游戏、歌唱。讲完故事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好听吗,现在我们来把这个故事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曲。”

二、欣赏歌曲

(一)播放歌曲动画,幼儿欣赏,并初步了解歌词。

1、播放一遍后提问:

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么?歌里有谁?

2、再次播放,幼儿欣赏后提问:

你刚才听到歌里唱了什么?你最喜欢歌里的哪一句?(幼儿讲出后教师范唱,并在课件中点击出相应的图画,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师:这儿的人们对小鸟真好,把爱送给了小鸟,我们也来爱护小鸟,把爱送给它们。

三、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的歌吗?”幼儿回答后,请个别幼儿拍打三拍子的基本节奏。

2、出示课件小树图谱,让幼儿学习看图谱。

(1)从树的大小看出三拍子音的强弱关系。

(2)看图谱了解乐曲第一、第二、第四乐句节奏型相同。重点学习拍打这一节奏型。认识休止符,学习拍打含休止符的三拍子节奏。进行难点的突破。

3、学说歌词并拍打节奏,配上音乐伴奏,让幼儿更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

四、整体教唱

1、幼儿学唱歌曲。(出示课件-图画)师:调皮的图画宝宝又藏起来了,我们来用歌声把它们请出来,好吗?小朋友跟老师学唱,每唱完一句,一幅图画就出现。先学唱第一段,再学唱第二段。重点指导幼儿唱好休止符处的停顿以及旋律的连贯。

2、幼儿完整学唱歌曲,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自由表现动作。

五、表演唱。

1、播放歌曲动画,全体幼儿面向客人老师表演唱一遍,把爱送给大家。

伴奏音乐,老师带领幼儿学小鸟飞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一言一行见文明。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文明古国。在古代,人们将勤劳、孝顺、讲礼、知义等定为做文明之人,立文明之国的标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沉淀,现代人更是赋予了文明更广泛的含义。总的来说,文明就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与之相对的是野蛮。

一个民族的文明,体现在这个民族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上,一个人的文明,更是体现在这个人的一言一行上。

清晨,当我们睁开朦胧的双眼,第一眼见到同学、老师时,请说一句“你好,同学。”“您好,老师。”让我们在美丽而又亲切的言语中开启每一天的`文明之声吧。面对同学、老师的帮助时,可以说一声“谢谢。”面对自己的失误时,可以说一声“对不起。”对面走来了学弟学妹,那你就说“你们先走吧。”遇见忙碌中的门卫叔叔、保洁员阿姨,那我们就说“您辛苦了。”和爸爸妈妈、老师告别时,可以留下一句“再见妈妈爸爸”“再见老师”。我一言,带来亲切,他一语,留下温暖。文明就是一种美丽的语言。

返校时,当我们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学校时,请静静地走入教室,轻轻地翻开书页,认真投入学习。让我们在恰当而又得体的行为中开启一周的文明之举吧。瞧,同学们身着干净整洁的校服走出入校园;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帮着低年级小朋友提起沉重的行李送入了宿舍;一位同学搀扶起了摔倒的小伙伴;升旗时,老师同学全体肃立,注视国旗,齐唱国歌;还有他们,他热爱运动、他乐观自信,他谦虚好学,他诚实守信,文明就是一种得体的行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同学们,就是这些美丽的语言,就是这样得体的行为,这种良好的习惯,体现了一位小学生的文明素养。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校大力开展的文明引领系列教育活动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当我们每天倾听着美妙的音乐起床,踏着音乐的节奏去操场活动、去餐厅就餐时,我们就是在音乐的浸润中沐浴文明了;当我们随手捡起一张纸,把它放入可回收垃圾箱,把喝过的奶袋整理回收时,我们就已经在垃圾分类中践行文明了。做好原样交接就是在传递文明,读好一篇文章就是在品味文明。小义工们,你们的每一次服务,都是在传承文明;过失代偿的同学们,你用实际行动所做的补偿正是在施以文明;我们每年举行的大型校园爱心义卖活动也是在捐赠赠与中弘扬文明。

文明,是一份人生幸福的开始,文明,是一份生活中最美丽骄傲的礼物。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也许,只用一个默默无闻的领头人,便可带动一片圣洁之风,也许,只用一点文明的点缀,,便可唤起人们心底最美好的回忆。当有风度的一伸手,当有修养的一句话,充斥在人们心田时,便回味出那文明的味道了。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言一行开始,处处见文明,时时显文明,都争做文明路上的先行者吧。

文档为doc格式。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四

班肖俊。

【活动目标】。

学生能通过真人真事感受尽孝道的重要性;通过观看精彩的小品,有所感悟和触动,并结合身边实例,有想尽孝道的觉悟;深刻领悟尽孝不仅是家庭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活动准备】。

班主任、团支部、班干部召开活动准备会,确定课题、具体方案及相关负责人。初步框架形成,敲定各环节内容后,借用自习课演练。

【活动形式】。

学生自主互动活动。

【活动过程】。

引入课题:视频《百善孝为先》;

视频感悟:如何理解“孝”,学生依次回答;相声欣赏:《尊老敬老》;

本次活动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从感性获得上升到了理性认识,期望他们能付出以后的实践中。

本次课的不足之处表现在:活动准备还欠充分,教学细节处理得不到位,教学设计还有待优化,学生活动略显呆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五

1、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虫的动作。

2、喜欢听音乐做游戏。

3、懂得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

1、农田背景一幅,纸制害虫若干,青蛙胸饰人手一份,音乐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让幼儿认识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一)开始部分

1、 律动:教师份青蛙妈妈,幼儿扮青蛙宝宝,宝宝和妈妈一起随着音乐做律动愉快地进教室。

2、 发声练习:1 2|3 4|5 6 5|5 4 3 2| 1- :||

我 是 一 只 小 青 蛙 呱 呱 呱 呱 呱

(二)基本部分

1、 复习歌曲《青蛙捉害虫》

2、 提问:1)宝宝先想一想,捉害虫的时候,为什么动作要轻,不能发出声音?

2)宝宝做给妈妈看一看,你是怎样捉害虫的?

(让幼儿用形体表现)

3、 教师示范"青蛙捉害虫"动作要领。

1) 青蛙跳:两脚分开,两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张开,轻轻跳。

2) 捉虫动作:蹲下来,两臂在体前伸直,手触地,腿分开,眼睛盯住虫子,轻轻跳过去捉害虫。

4、 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两遍青蛙跳和捉害虫动作。

5、 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1)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 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做游戏两遍。

音乐开始,幼儿唱歌"小青蛙捉害虫",唱完后,做模仿动作青蛙跳,来到农田,蹲下来,做捉虫准备。当教师说"轻轻跳过去捉害虫"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虫的姿态,靠近"害虫"跳跃,捉住"害虫",假装吞食。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做律动"小青蛙"离开教室。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六

1、通过面粉及各种材料的组合运用,激发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萌发幼儿美的感受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动手能力。

人手一块相架板、一个筐、一团面粉及各种材料(红豆、绿豆等)、每人一张照片。

(一)激发幼儿兴趣,引起幼儿创作欲望。

1、小朋友们,老师今天请大家带来了照片,想请大家布置一个照相展,好不好?(好)要布置照相展,就要把照片放到相架里,哎,你们平时见到的相架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回答)。

(二)讲解示范。

1、先选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形状的相架板,把中间的双面胶纸撕掉,然后把照片贴在板的中间。

2、接着,先用面粉在相架板的周围沿一圈花边,可以做成一个个的圆形压上去围成一圈,也可以做出圆圈或者长条的花边等等,你觉得怎么发好看就怎么做。

3、等面粉都捏好了以后,放下相架板,拿起你的小篮子到中间的桌子上去选装饰材料,然后回到自己的桌面上装饰自己的相架,可以有规律的排列,如一颗红豆、一颗绿豆,也可以自己动脑筋,你觉得怎么装饰漂亮就怎么排列,动动小脑筋,只要和别人不一样就是最好的!

4、最后,别忘了在相架的后面粘上你的支撑架。

(三)、幼儿练习。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的创造性。

(四)、讲评。

请幼儿一起来参观、讲评,谁的相架最美丽,然后把自制的相架放在桌子上展览。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七

本节以《爱,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课,是在香坊区第十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的各项要求下而开展和实施的。这节课上的有声有色,教者以“爱伴我成长,成长后献爱心”为主线展开教学,环节清新、层层深入、扣人心弦。

让学生懂得感恩,知道回报,让爱心传递下去,让爱心之花永驻校园。

本节课,教者不但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的任务,而且学生的思想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启迪和升华,为学生的成长之路指明了方向。争做“有爱心并能无私奉献爱心的人”已在学生心理生根,我想它会发芽、开花、结果的。这是一节较好的德育实践活动课,值得学习和效仿。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八

1、激发幼儿热爱自然情感和关注自然现象的兴趣。

2、利用落叶展开想象,锻炼幼儿的创造性及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幼儿的亲情感及口语表达能力。

1、多种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的树叶若干。

2、画纸、剪刀、水彩笔。

3、音乐《小树叶》

4、落叶图片

(一)观察落叶

带领幼儿观察深秋的自然景色,从气温、农作物、树叶变化,感受秋天快要过去了。重点组织幼儿观看小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的情景,并让幼儿来拣落叶,追落叶。把拣到的落叶分开来拿,干落叶在右手,未干落叶在左手。

(幼儿在拣落叶过程中,来分辨干落叶和未干落叶,锻炼幼儿在不限落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来分类。)

(二)欣赏落叶

欣赏手重落叶形状、颜色,区别干落叶与未干落叶的特征。

(通过观察,幼儿发现干落叶的形状卷曲、不平坦,颜色呈黄褐色,叶脉干瘪,把它放在手中一握,成了碎片。而未干落叶的形状平坦、美丽,颜色呈黄色、黄绿色、红色等,叶脉柔软、有水分,把它放在手中一握,伸展开,还和原来一样。)

(三)展开幼儿想象

1、引导幼儿讨论,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落叶,说一说它们的形状、颜色等,它们为什么落叶?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2、观看图片,教师准备一些落叶树的落叶情景及落叶原因,进行讲解。

(通过想象与观察欣赏,幼儿了解到,秋天来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飘落下来,这样的树叫落叶树,也叫阔叶树。)

(四)落叶的利用

1、通过谈话,引导幼儿说出落叶的用途。(落叶可以做什么?)

2、幼儿进行操作:

请幼儿利用落叶大胆想象,进行自由操作,做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1)、利用手中的未干落叶,编手工制品,如:小碗、小勺子、匙子、小船等,并让幼儿自由编制,展开想象编自己喜欢的作品,创编新的作品。

(通过编制,锻炼幼儿小手的灵巧,幼儿兴致很高,并展开想象、开发思维、大胆创编落叶作品。)

(2)利用落叶来粘贴作品,教师不限制幼儿粘贴内容,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创意来粘贴自己喜欢的作品,要求幼儿保持画面整洁。

(让幼儿不受落叶的形状、大小、颜色限制,来动手粘贴作品,展开幼儿想象、开发幼儿思维、大胆创作,粘贴自己喜欢的作品内容。幼儿兴致很高,很快进入操作过程。)

(五)作品欣赏、评价

欣赏

欣赏幼儿作品,要求幼儿说出自己的作品创意,说出用的是什么树的落叶。

幼儿和教师共同来评价幼儿作品,并提出合理建议。

(通过评价,幼儿从中得到启发,应该怎样做会更好,为下次努力打好基础。)

(六)亲情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我们只以有这样好的作品,应该感谢树妈妈。让幼儿自由发言,说一说应该怎样感谢树妈妈?有的幼儿说:“我给树妈妈送礼物”有的幼儿说“我给树妈妈浇水”还有的说:“我是树妈妈的小卫士,我来保护它”等。

2、教师对幼儿进行保护树木教育,知道树木对人类的重要性。

3、进行幼儿给树妈妈送礼物活动,并对树妈妈说一句悄悄话。

(通过活动幼儿兴趣很高,表达了对树妈妈的亲情感,知道了落叶是树妈妈的孩子,幼儿将自己的编制品送给树妈妈,让树妈妈在冬季里不在寂寞,并对树妈妈说一句话,表达内心感情。)

(七)歌曲:《小树叶》

幼儿围绕大树手拉手来唱《小树叶》的歌曲,加深对大树妈妈的亲情感。

(八)游戏:树叶

玩法:

1、幼儿两手握住手中树叶的叶柄两端,与对方的叶柄相互交叉。

2、两人要同时用力。

3、两人要同时用力勒树叶。

请幼儿找一找有哪一些树落叶,有哪一些树不落叶,为什么?

加深幼儿对自然科学的探索与求知欲望。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九

活动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途径,活动中实施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有效手段。活动课程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主动活动,侧重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的,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形态。”开发责任感教育的活动课程,是责任感教育的核心。德育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但德育实践需要的是那种既有理性、又有激-情、更有魅力的实践;需要的是那种意境式、生活化、养成性的实践;需要的是那种入耳、入脑、入心的实践!围绕“培养有责任感的现代中国人”这一育人理念,以“八心”为切入点,我校寓德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润物无声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自我感悟中得到教育,在自我教育中成长发展。

去工厂、去敬老院、去街头、去公共绿化地带,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组织学生参加农忙劳动。——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勤”(勤劳刻苦)的品质。

到贫困家庭去走访,与贫困学生结对等,——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俭”(朴素节俭)的品质。

组织军训,参观军营,了解军人的.生活,远足扫墓,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恒”(意志坚强)的品质。

组织学生“走出校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厂矿企业感受企业巨变,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奋”(积极向上)的品质。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举行十八岁成人仪式,实施班干部竞选上岗制、班长轮值制、公物保管制等制度,校运会、艺术节等重大活动的筹办让学生负责,军体拳比赛,——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勇”(果敢无畏)的品质。

参与普法宣传,举办法制讲座,开展“做合格公民”活动,——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重”(自尊自爱)的品质。

二、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责任感教育

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的环节蕴含着大量的德育资源,教书与育人犹如形与影、光与热,密不可分。当然,对课堂教学而言,德育资源不是硬性添加上去的,而是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各学科教材所内含的德育因素,自然地、有机地、不显痕迹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为此,我们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努力坚持“五要五不要”的教学原则:要依据教育大纲和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不以智代德;要紧扣教材,不画蛇添足;要融会贯通,不牵强附合;要情理交融,不空洞说教;要切合学生心理实际,不搞成人化教育。

总之,围绕“培养有责任感的学生”这一育人理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德育实践活动,也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色。面向未来,我们将更加努力,力争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基础扎实、身心健康、特长突出,具有探索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毕业生。通过责任感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和实践,提高了德育实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拓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德育实践活动课反思。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十

宁远中心小学。

崔德丽。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感受诚信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为人处世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实践守信,诚实做人。

素质目标: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大力弘扬中华诚实守信美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诚信的基本含义即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澄清在诚信做人方面的错误认识。

(2)、理解诚信是立身之本,交往之道,优良道德传统。(3)、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诚信,做诚实守信的人。

2、教学难点:(1)理解诚信为本。

(2)、了解生活中诚信的复杂性。

三、

教学方法:

问卷调查法、典型事例分析法、才艺展示、动手操作法。

1、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制作,课前问卷调查,绘制统计表。(2)、组织学生收集正反两方面的诚信故事。

2、学生:设计标语、排练、演讲、朗诵、相声、收集关于诚信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诚信大调查,

总结。

调查问卷情况:

1师:同学们(出示课件2)课前老师对咱们班的同学进行了有关诚信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老师绘制了一幅统计表。(出示课件3)。

从表上的数据统计出有56.9%的同学能做到诚信待人,诚信办事。但仍有43.1%的同学处世不能以诚相待。

今天我们就上一节有关诚信的德育实践活动课,诚信为本。(板书课题:诚信为本)。

解释课题:

同学们,给大家看一幅图,(出示课件4)从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生说:诚信为本)。

诚信为本什么意思?(出示课件5)通常形容一个人说话算数,经常用到一些词,你能想出几个吗?(出示课件6)。

(出示课件7)诚信大讨论:

师: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失信他人的事?(小组汇报)。

(出示课件8)诚信大行动。

林显公师:你要学习他们俩的什么地方?

诗朗诵:《我们呼唤诚信》段文博,唐子佩,何贤璐,田浩影,李海月。

4、(出示课件9)请你小组合作设计几条弘扬诚信的标语:如:人人讲诚信,事事守信用。

师:同学们说的都真好,我们呼唤诚信,不仅是现在,将来走上社会,处处2都要讲求诚信,诚信为本。拓展:

师:(出示课件10)诚信是齐家之道,一个家庭互不信任,家庭生活就会崩溃。

(出示课件11)诚信是交友之基,朋友之间互不信任,就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

(出示课件12)诚信是为政之法,国家领导人要取信于民,方能治国安天下。

(出示课件13)诚信是经商之魂,商人只有讲求诚信,顾客才会盈门。(出示课件14)诚信为本,诚信方可成人。(板书:成人)。

六、总结:(出示课件15)请同学们精心呵护你们纯洁的心灵,(齐读)自觉自律,自尊自强,诚实守信,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十一

在现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红色革命情感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弱,而作为学生来说,他们对“少先队、共青团”的感受和理解更是显得十分的抽象,因而,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让他们对“少先队、共青团”的理解变得更加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在进行少先队、共青团知识的教育时,我们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师的激发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以环境为媒介,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调查总结了解了少先队与共青团的先进事迹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类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从中体会少先队、共青团在青少年群体中所产生的力量与作用,感受到作为一名队员、团员的光荣感与使命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感熏陶为主的环节,采用观察、表演、调查汇报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感悟加入少先队的深刻内涵,增强自身的集体荣誉感,产生更进一步加入共青团的决心。

重点:

引导学生从学校、周边、生活等不同的视角去感受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难点:

引导学生把少先队员的使命与荣誉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由于聋生的认知年龄相较一般孩子较小,对于少先队的历史以及对少先队的内涵理解也显得抽象,不具体,对退出少先队后是否加入共青团也显得有些迟疑。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将是具体和贴近生活的,因为聋生对具象化的实质教学的接受程度更高,也更加有利于他们理解团队的深刻内涵,坚定努力加入共青团的决心。

根据聋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将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活动课中,我恰当地在每个情境中,运用多媒体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概念,促进行为。

1、课前自主学习过程。

在课前,我让学生在课前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任务启动,让学生分组去阅读学习少先队的历史,并通过网络了解少先队的发展情况,再将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准备好,拿到在本节课中进行分享交流,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体验。广泛搜集有关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的图片、文字以及其他信息载体,引导学生在学校中、生活中寻找发现少先队员的风采,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增强其处理信息能力。

2、课堂互动实践过程。

(1)合作交流,引入新课。

首先,我采用了设疑诱导法,让学生通过我预设的问题,你了解少先队和共青团的历史吗?把自己阅读调查到的信息,例如少先队与共青团的历史知识,在小组内进行分享、讨论。生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把所了解的不同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纳,进一步的加深了解与记忆。对少先队和共青团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创设情境,回顾历史。

将准备好的道具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图片模仿少先队员各个时期的形象(劳动童子团、共产儿童团、抗日儿童团、少先队和儿童团、中国少年先锋队),并由学生介绍自己调查了解的.相关历史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教学法,让学生以模仿的方式,体会到旧时少先队员的艰苦,让学生在模仿中,更清楚地认识到少先队悠久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3)师生互动,突破难点在回忆了少先队的历史后,我将展示学生入队入团仪式时的照片,唤醒学生当初加入少先队那一刻的激情,并让学生与老师展开一场佩戴红领巾的比赛,重温入队时学习佩戴红领巾的情景,拉近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

然后让学校一名优秀共青团员,亲身讲述自己平时是如何帮助身边同学的。然后我将透过采访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这位同学在老师,学生的心目中都赢得了不少的赞誉,就是因为他有身为一名优秀共青团员的觉悟。让学生明白做好事的乐趣,以及直观的让学生了解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是多么的光荣。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我在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我运用了直观引导法,用最真实,最直观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回忆,体会身为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以及自豪感。并通过简单的系红领巾比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师生、生生将形成良好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通过优秀团员的现身讲述,让学生明白,如何将对共青团,少先队的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4)联系实际,展现活动。

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共青团活动照片,让学生讨论加入少先队后参加了哪些活动,从而明白少先队、共青团不仅仅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更是培养和提升了自身的素质。教育学生在摘下红领巾时,想想自己的过往,努力争取早日加入共青团,发挥自身的光与热,更好的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并将这种热情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

(5)行退队仪式谱崭新篇章。

为适龄退队的学生举行退队仪式,让他们轻轻的摘下胸前佩戴多年的红领巾,静静回忆自己在少先队中度过的岁月,然后让他们写下这节课最深的感受,以及今后的打算。并在课后贴在班级设置的“摘下红领巾时”的板块中。让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根据今天自己所写的内容去完成,相互监督,共同提高,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

通过这节德育实践活动课,学生了解到了少先队的历史,更是激发了学生在摘下红领巾后,加入共青团的热情,明白这股热情是可以化为实际行动。这不仅仅是一节活动课,更是一次情感的洗礼,老师与学生在课前搜集整理资料与课堂上参与过程中,共同丰富了认识,加深了理解,我相信这种影响在多年以后依旧会指导着孩子们的言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十二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课程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根据市教育局《2014年全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要点与工作配档》和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意见》(烟教〔2012〕72号),认真将《2014年全市综合实践教育工作要点》(烟教实发〔2014〕1号)中的各项教学教研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和活动指导模式研究为抓手,努力促进指导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的内涵和特色发展,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同时,继续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工作内容:

1、认真做好工作安排。

本学期的教师安排工作,初三、初四继续采取以教研组为主管,以学科课题为抓手,精选课题,分科负责,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对于负责综合实践课程的老师,要将综合实践课题与本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从学科教学中找问题,再通过研究性学习解决问题,并将课程成果运用于学科教学。初一、初二与校本课程整合,主要开展以劳动技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的整合,达到互相促进、全面丰收的效果。

2、加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加强教研活动。学习各地先进经验,交流活动情况,进行教学反思,调整计划内容,把活动搞“活”、搞好。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一节的教研会议,促进实践活动教研工作的开展,加强与各教研组的交流,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的效率。同时,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综合实践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加强综合实践教师的工作能力,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从理念和实践提升学科力量,加强指导教师的课程建设与活动指导能力。

3、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空间。

整合各学科的资源,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宗旨。各年段可以根据各自的年级特点在本级部上报的综合实践课题中选择合适的课题开展教学工作。

4、加强综合实践考核管理力度。

本学期将加强课程实施力度,切实把各级部、各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中来。每月定期对各班级的活动情况进行考查,初一至初四各级部、各班级考查情况将作为综合实践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各项指标要求。

5、持续开展“三个一”活动。

学校层面:本学期将从所有申报的课题中开发出一门特色课程、重点运用好一处基地、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教师层面:每学期举行一次公开课、形成一个精品活动课例、指导出一批特长学生;学生层面:每学期完成(或合作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一个创新性项目设计(或作品)、上交一篇实践活动心得感悟。

6、继续积极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上学期,我校作为开发校外综合实践基地试运行示范学校,在开发区率先开展了校外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活动成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我校上学期所做的活动方案和运行程序作为校外基地综合实践开展的范本在全区进行推广。本学期,我校将继续扩大学生参加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数量和范围。全校统筹规划、分层动员、严密组织、周密部署,组织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宣传到位,推动基地实践活动安全、扎实、有序、高效运行。本学期计划结合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月”的安排,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心系国防,立志报国”为活动主题,以山东陆军预备役76师炮兵团(军事训练实践教育基地)、王懿荣纪念馆(省级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烟台西炮台国防公园(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备选基地,于10月下旬——11月上旬择时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7、本学期计划在学校网站创设“综合实践活动”专栏。本学期我们要将各种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整理好,整理发布。

三、课程安排。

(一)目标:综合实践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丰富而深刻的亲身实践,使学生会想、会做、会表达、会合作、会生活,成为健康、自信、想干、敢干、能干的一代新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将课程回归生活;

b、感受活动学习带来的快乐,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2、过程与方法:

a、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b、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挥学生的特长;

c、让学生在研究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培养与团体合作的精神,与人交往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能使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还能关心别人、关心集体,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学情分析:

初一、初二的学生不管在知识面还是生活经验都不足,特别接触的理、化、生的知识甚少,因此我们打算兼顾学生的实际,抓住身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社会热点,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耐心的引导、精心的准备、细心的组织活动或学习、重视成果展示、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初三、初四的学生相对来说外在接触的知识、事物比较多;内在的心理、经验比较成熟,因此我们打算把空间尽量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科学知识等方面进行学习和活动,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做一位细心的组织者。

(三)模式:

初一、初二开设两门与劳动技术相关的课程,每周一课时,由专门的教师负责;

初三、初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形式主要按照:申报课题—确立课题——申报课题方案——活动的具体实施——教师阶段汇报——学生阶段汇报——教师说课展示——成果展示——反思评价阶段的顺序进行,每一步我们都要真正落实到位。

(四)具体安排:

1、课时安排:每级部每周安排2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计40课时);每学期安排40课时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2、实施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第二周周二每个备课组把课题申报上来。(初一至初四的物理、化学、生物每个备课组各申报一个研究性课题)学校根据申报课题及具体实际确定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课题组。

课题要求:一个好的主题和活动方案,只是活动成功的一半,所以课题不能好高骛远、超越学生的现实生活,也不能搞形式主义,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兼顾学生的兴趣,具有可实施性。

(2)课题方案的制定:课题合格后,请每个备课组将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在第三个周周二申报上来。

(3)时间安排:期中考试前后各完成一个课题。

(4)实施阶段:各备课组根据选用的课题和制定的计划进行活动。我们定于第七周进行阶段汇报。

3、成果展示:

为了确保活动切实可行的进行下去,今年的重点在于学生的成果展示,所以定于期中考试完地第一个周进行成果展示,这样要求各备课组在第八周将各任课老师成果展示的地点、第几节课申报上来,以便统一安排。

(1)成果形式: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形式可以是一篇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社区服务的成果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活动设计、活动照片、倡议书、建议书、小制作、小发明、答辩会等等;劳动技术的成果可以是自己制作的作品,总之,不求新颖,但求实事求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如实表达出来,让他们真正为自己参加活动而感到自豪。

(2)展示方式: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或学生的想法进行;

(3)做法:每教研组选一位老师代表该教研组进行展示,由学校确定评委组进行评选,评选结果计入本组考核。进行展示的老师根据评选结果在考核中适当进行加分。

4、反思评价阶段:

首先教师检验活动效果并整理,然后进行反思并以书面形式总结(以案例的形式出现)然后根据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进行评价,以便促进在以后活动中的积极性。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十三

1、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整合问题。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展示、交流。

2、反馈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调查、汇报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难点: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汇报、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访谈教学方法

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准备:

1、将两极地区分为“自然概况”、“自然资源”、“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四个专题。

2、两个小组(男、女)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整理,并选出两名学生代表,做为主持人,各小组做好汇报顺序和形式的安排。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2、本节安排1课时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着重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料比较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理解开展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学生情况分析:极地地区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她的神秘给学生带来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学生在分组调查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将一系列教学内容组织起来。

4、课程资源分析:随着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通过网上、报刊杂志、媒体等很容易获得有关的信息,为学生的调查提供了资源。

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

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丰富多彩的校外课程资源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 “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调查内容分成四个专题;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分两个小组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

由我们的“环球之旅”的最后一站,直接进入课题。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课前调查结果汇报、展示、交流。

[反馈]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以后的地理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生:(答)

师:极地地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演示课件)。现在有请本次旅行的嘉宾主持----靓丽女孩夏斌斌和英俊少年宋齐晟。由他们带领“赴极地调查小组”向大家汇报他们的“极地之行”。

(主持人上台)

师:你好,斌斌!你好,齐晟!你们辛苦了!(握手问候)

主持人:您好!谢谢!

主持人:(面向大家)大家好!

夏:我是赴北极调查小组的组长。

宋:我是赴南极调查小组的组长。

夏:本次汇报由我们俩主持。哎,宋齐晟,听说你们那里的环境条件挺差的,还遇到了“杀

宋:是的,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请我们组的同学向你介绍。

学生男:(介绍概况和自然环境)

夏:太残酷了,我们那里的'环境条件可比你们强多了,还住着爱斯基摩人呢?

宋:是吗?快说说给我们听听。

学生女:(介绍)

宋:我们那里虽然没有常住居民,但是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那里的主人是活泼可爱的企鹅。 学生男:(介绍自然资源)

夏:我们那里的资源也很丰富,那里特有的动物是憨态可掬的北极熊。

学生女:(介绍)

夏:尽管极地地区环境恶劣,但是那里却是科学考察的宝地。

宋:是的,我们国家已经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两个科学考察站。

学生男:(介绍科学考察)

夏: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生女:(介绍)

宋:这么频繁的人类活动,对极地地区的环境不会有影响吗?

夏:怎么没有影响?现在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了。 学生女:(介绍环境保护)

学生男:(介绍)

夏:不错,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不要忘了要爱护地球上这片净土。

宋:是的,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家。

师:说的太好了!谢谢两位主持人,谢谢两个调查小组的同学们。我们了解极地地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利用她,保护她,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练习)

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展示、交流,使学生明确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调查、汇报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从“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理念出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调查内容分成四个专题;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分两个小组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通过访谈汇报、问题整合、展示、交流,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

本课在教学活动中,基本上依据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

但是,在教学环节中,还有一些漏洞,课件的使用与学生汇报内容整合不协调,学生的资料信息处理不够恰当,学生汇报时的表述不流利。其主要原因是:

1、课件是教师制作的,而学生活动是自我组织的,因而在表达与演示上就会出现不和协。

2、学生的资料信息处理、整合能力比较差,只注重资料的收集,而不注意将有用的资料加以重新编码、筛选。

3、学生的临场心理素质比较差,因心理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相关资料没有尽现,现场表述因心慌而不流利,同时反映出学生的准备不充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信息资料的处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锻炼和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让学生自己制作和操作课件,以提高他们的运用现代化学习工具的能力。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此课最好能在微机室上,更能促进学生的信息资料的处理能力的提高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示。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十四

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实践活动并不神秘,德育实践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设置德育实践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特别是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更应该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任何一个内容和阶段,教师都应该鼓励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积极实践。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是放任不管。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另外,德育实践活动虽是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是和其他所有课程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渗透,难以割裂的。

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片广阔的沃土,等待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开垦。我愿在理论专家和先行者的带领下,加入这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劳动大军,共同挖掘,共同探索。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十五

乘客乘车、船时应依次排队,对妇幼、弱及病残者要照顾谦让。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或有碍安全的物品上车。

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应主动让座。乘车时不要吃东西、大声喊叫或把头伸出窗外。不随地吐痰、乱丢纸屑果皮,不要让小孩随地大小便。乘坐飞机时要自觉接受和配合安全检查,登机后不要乱摸乱动,不使用手机手提电脑等可能干拢无线电信号的物品。

1、骑自行车: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骑车时不撑雨伞,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不骑车带人。遇到老弱病残者动作迟缓,要给予谅解,主动礼让。

2、乘火车、轮船:在候车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喊叫。上车、登船时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在车厢、轮船里,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要让小孩随地大小便。

3、乘公共汽车:车到站时应依次排队,对妇女、儿童、老年人及病残者要照顾谦让。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别人占座。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应主动让座。

4、上学放学自觉排队候车,注意维持候车地点的'整洁,有秩序地上下车。

5、在校车内不吃东西,文明乘车,自觉保持车厢洁净。

6、乘坐校车不抢座位,主动给小同学和有困难的同学让座。乘坐公共汽车、船应主动给老、幼、病、残、孕妇及师长让座。

7、在车上不做危险动作,注意乘车安全。

小学生乘车礼仪。

乘车出行有礼仪,平安交通是第一;

车未到,耐心等,路牌方向要分清;

车停稳,按次序,先下后上讲礼仪。

上车时,不慌张,备好零钱才投币。

有碰撞,互谦让,若是人多向后移;

遇老人,不要挤,主动让座必须的。

头和手,别乱伸,少说话,守秩序。

对不起、没关系,友善宽容添和气。

当好环保小卫士,果皮纸屑不乱弃;

咳嗽喷嚏掩口鼻,不让飞沫传染你。

下车时,不拥挤,争争抢抢不允许;

乘车礼仪个个讲,平安交通大家的。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十六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的、思想的和道德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把社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精神财富,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结构,能够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一目的的实现,无疑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交往和道德生活等一系列实践性、活动性的德育过程。德育活动课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外在的影响,使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内外的交流互动而起到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传统德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编排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在预先安排的固定目的、组织方式、活动程度等具体要求下,学生被动地进行着一种程式化、履行公事式的机械表演。这种反理性的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与现实之间的悬殊差距。而德育活动课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特征。20世纪60年代,科尔伯格利用道德两难问题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和决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作为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了道德的层次。其基本价值就是向我们论证了主体的参与和自主活动是道德发展的前提。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发展。换言之,活动是德育的生命。没有了活动,便没有了德育。

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做了不少这方面的尝试,其中京西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清明前夕,为配合进行传统教育,他提倡在校住宿的学生利用周末回村采写革命英烈传记,前后历时一月,共得32篇烈士传记、17篇祭奠烈士的诗文,清明前夕利用这些材料召开班会,使师生受到深刻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写的是本村的甚至是自己的叔伯亲人,感情真挚,有的可写,而且这项活动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几乎在每个学生背后都站着不少的人??他家的人,他家族的人,他们村的人,大家都给他鼓劲儿,支持他写好,希望他写好,孩子也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故而责任心很强,惟恐写不好给英烈、给家庭、给家族、给本村人脸上抹黑,所以用心备至,结果出人意料。

一位老师在讲完《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一文之后,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他会同当地广播电视局搞了一次题为“来自家乡的报告”的征文,效果也很好。学生利用周末或分组或个人分头回村采访调查,写采访记录,回来整理成文。像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写的都是本乡本土的真人真事,学生熟悉,有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中学生虽还谈不上什么建功立业,但是现在的青少年和过去的青少年相比,接受知识和各种信息比较早,比较快,量比较多,面比较宽,因而显得更聪明智慧,他们非常渴望早一些发挥自己的潜能,能用自己的笔为家乡、为社区做点儿实际工作,他们是兴奋的,兴趣是浓厚的,心理准备是充分的,态度是积极的,热情是高涨的.。他们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渴望一展才华小试身手,宣泄自己的干劲和力量,故而也易于发动。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使人感喟良多的是学生的变化,他们走乡串寨深入群众调查学做群众工作,学到了课堂内、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了与人交际的能力。学生通过亲身考察,看到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社会发展过程的深刻变化。学生的心弦真地被拨动了,以前学生虽学哲学,但是看问题多犯主观、片面、停滞的毛病,一开口一动笔就是不正之风,就是坏人坏事,看的多是阴暗面,总爱置身事外袖手于旁,以批评家、旁观者、评论家的姿态出现。现在一事出现,学生不再只是发牢骚指责,而是试图以主人翁、建设者的姿态去研究它、分析它、改变它,明白了天下的事情是复杂的,一件事发生总有重叠相生的原因。能尝试着用辨证的、客观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渐渐地,学生们认识问题深刻了,观察问题全面了,分析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加强了,这的确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二、德育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德育在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往往缺乏统一的整合模式。“对现实问题也很难培养出有道德选择、判断、创造能力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则主要是运用道德认知,道德观念和基本行为规范,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多种复杂具体的现实的道德问题的能力。

学生德育活动课的内容是极为广泛、极为丰富的。就其内容的性质划分,可概括为:学习性的德育实践,人际交往的德育实践,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自立自理的德育实践等。实践性德育活动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德育活动课就是通过多种符合教育目的和青少年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在实践中的角色地位的需要、兴趣、爱好与追求两个方面的交互作用,使他们在完成学习、工作、劳动任务和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践履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道德规范、行为要求;另一方面自身也会产生遵守道德规范、评价和协调人际关系及个人行为的需要。这样,学生便将形成相应的品德,发展一定的道德实践能力。学生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要完成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变,其中道德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性德育课为学生的品德外化提供了实际锻炼的机会,同时,学生对一定道德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和深化也依赖于德育实践活动。

[1][2][3]下一页。

学生懂得诚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要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学问。必须用现实社会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入社会。在学习性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唯物辩证观和科学精神。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造精神、刻苦认真、耐心细致等优良品德,以具备在未来社会中独立生存的资本。

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是成功实施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一定要注意这类活动重在动情,在情感上推动学生,真正能够扣人心弦激动人心;学生到学校来就是为了学东西的,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获取各种知识,是学生的普遍心理和最大愿望,所以整个活动要与学习紧密相关,万勿忘记治学这一根本。倘能注意这两点,那这样的活动势必会受到学生欢迎,且容易获得成功,有事半功倍之效。某老师曾回忆起他曾经搞过的一个活动:各校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纷纷组织活动,好多学校到北京香山看红叶,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香山红叶名闻天下,好则好矣,美则美矣,能够前去观赏当然很好,但是他当时所在的学校远在香山以西的深山里,东去香山140里,车、钱、时间、安全就像四座大山一样横拦在他们师生面前,一时难以解决。而他们学校附近山峦起伏,秋叶如火枫林涂丹,名气虽然远远比不上香山红叶,但是却也波澜壮阔气势非凡。考虑再三,最后决定还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量体裁衣。他从实际出发,靠山吃山,别具深意地带着学生在本地步行登山,搞了一次秋日登高的教育活动。到了山上稍事休息,作为语文老师的他便开始了“秋日登山”的第二项活动内容,即要求学生用各种修辞描绘眼前的大好秋景。学生眼观美景文思泉涌,口出妙辞,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收效非常好。

回校之后,他又趁热打铁,让每个学生写一篇同题作文,或记叙文、或说明文、或议论文。这一活动前后进行了五种训练:一是登山体能训练;二是意志磨练;三是培养了同学们登山下坡互相扶助关系他人的品质;四是语文知识的复习和运用;五是饱览了家乡绚丽多姿的大好秋景,以自己的观察所得,以自己之口,以自己之手来赞颂描绘家乡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德育活动其实是一种训练,他既可以把知识学活,激发学生爱学习的深厚情感,又可以锤炼其道德品质。

(二)人际交往性的德育实践活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学生的人际交往也越来越具有复杂和深刻的特点。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性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人际交往的道德行为规范。在交往中,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学会与人相处等做人的准则。更重要的是通过交往、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能够用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来对照检查自己,从而克服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对自己有了更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对青少年来说,良好的交往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经常率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老师们说起学生的进步和变化,总是非常感慨侃侃而谈:孩子们经常到社会、到野外去,会遇到各种困难,诸如自带饮水食品、行李工具,负重出行,长途跋涉越岭登山,有时粮水不继还要受渴挨饿,但他们咬着牙坚持下来了。从中磨练了学生意志,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校内野外进行科技活动,需要合作完成,上岭下坡相互扶助,增强了他们集体观念,团结互助关心他人的精神得到发扬。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与人交际、口头表达能力。某小学参加各种科技小组的学生几乎占到全校学生的一半,他们经常要走出校园,到野外奔波,在街头巷尾宣传,这就大大增加了他们与人交际的机会,上至科学家、市、区领导,下至平民百姓,都经常会见,着实见过些世面,从而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三)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性活动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活动,也是处理自我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如手拉手互助活动、为希望工程募捐活动、青少年志愿者活动。这类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从小要为社会、为国家承担一份责任,应尽一份义务。在助人中体验服务的快乐,在奉献中培养无私的精神。学生从中不仅获得了人生意义的感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则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说、学、做合一,知行统一,对以往说与做两张皮的现象,具有特殊的批判和修正作用。

某一矿区原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当地小学组织师生实地了解写出调查报告,反映给矿领导,引起高度重视,不久修建了该地有史以来的第一批垃圾站,有效地改变了该地的环保卫生状况。北京的珠穆朗玛峰??灵山脚下的清水镇人民的生活好了,家家青堂瓦舍,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可废弃物品生活垃圾却往外河滩一推,顺着马路牙子倒了下去,久而久之,109国道南侧垃圾堆积如山,再加上旅游线路的开辟,更使这一地区的环境污染日甚一日雪上加霜。清水镇是北京的西大门,又是灵山旅游区、百花山旅游区、龙门涧旅游区的必经之地咽喉要塞,脏、乱、差的环境既有碍观瞻,又影响旅游事业的发展,所以这种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清水中小学学生和清水人民一起,团结奋战,终于清除了109国道一侧的垃圾山,再现了该地山青水秀旖旎风光的本来面目。

学生参加这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社会,学生们为自己小小年纪,用学到的知识为当地发展献策出力小试身手,发挥个人潜能而欢欣鼓舞,这正是爱国爱家的具体体现;向别人宣传环保,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务,为国家服务。这类劳动,能使学生深刻体会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关心家里的一切事情,学会当家作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来解决。从而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并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继而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勇于承担重任的优良品德。总之,自立自理性的德育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自律,学会服务,乐于助人、学会创造,追求真知,全面提高青少年一代素质。这也是学生加强品德修养、立志成才的必由之路。

我们访问了某个北京市五好文明家庭,这一家子人老少三代五口,82岁的姥姥,一双已成人的儿女。孩子小的时候,他们非常注意早期教育,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四岁的时候,已经能识一千多字,五岁半插班上二年级,1982年“六一”前夕他们被评为北京市“四好家长”。随着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又适时提出“每个家庭成员都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是对家里最大的贡献”,现在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学业有成,这一家子人相互体谅彼此和睦,家庭气氛融洽祥和,在家里逐渐形成了亲情洋溢相互关心的氛围,这一点可谓弥足珍贵,卢梭曾经说过:“只要父母之间没有亲热的感情,只要一家人的聚会不再使人感到甜蜜,不良的道德就势必来填补这些空缺了。”一旦家庭亲情这道钢铁的长城形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便是莫大之幸,对于教育子女来讲那是莫大之福了!

德育活动课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首先要考虑应包含德育的五大要素,即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在层次结构上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德育的内在规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深刻,力争做到螺旋上升、循序渐进、有章要循、有据可依。德育研究中心承担的“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研究成果《德育》读本为德育活动课提供了一个载体,其中体现出来的编写思路和设计原则都是我们在开展德育活动中所应遵循的。

(一)主体性原则。德育活动课应贯彻主体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觉自愿性和自主参与性,而不是强迫他们按照已经安排好、策划好、完全确定下来的程式去做,不给学生一点发挥和展示的机会。因此,学生的主体性或主体地位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活动的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方式和具体要求由学生自己安排;活动的材料也由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二是看学生参与程度。一堂德育活动课是否成功,关键看学生参与的人数。如果一次活动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多数同学只是听客、看客,这样的活动是无法达到人人接受教育的理想效果的。应该给每一个同学机会,在活动中大胆尝试,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

(二)实践性原则。德育应把以道德为基础的道德实践作为其终极目的,付诸于实践。实践是德育活动的根本特性。德育育人的实践过程是内含于生活之中的过程,不可能脱离生活,凌驾于生活之上。因此,学生需要在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引导自己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去认识人生,去追求生活的意义,进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

源于此理,德育活动课应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入生活,走近大自然,去和周围的世界积极对话,广泛交流和沟通。这种以社会为大课堂的教育方式,突出了教育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必能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

(三)系统性原则。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德育活动课的编排和设计也要考虑其系统性,决不能随意、随便地进行。就一堂德育活动课而言,它的教育性是通过活动来体现的,其深刻程度及教育性大小与否,也是通过活动的内容来决定的。而某些内容又需要反复进行,步步深化。只有经过反复的、长期的教育感染、熏陶和磨练,才会收到一定的效果。这就是说它的内容和形式既要考虑其包容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德育的内在规律,只有掌握了德育的系统性,才能保证德育活动课做到“德育目标,一以贯之;德育内容,循序渐进。”

(四)创新性原则。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未来的世界,要求冲破旧的、僵化的思想,不断产生发展新思维、新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活动课中培植新的思想,要善于反思,勇于探索,勇于批判,勇于创新。要不断研究和发现学生的特点和德育的规律,研究时代的特征。在活动的形式、方法到活动的内容方面不断有所突破和创新,以利于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五)开放性原则。现在全球正在实行经济一体化,中国进入wto之后向世界开放的力度会更大,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应该是开放的,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当然在开发中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应时时记住,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流行的未必是有生命力的,允许的未必是值得提倡的,我们适应社会既不是迎合,也不是盲从,只有超前意识下的行动才是对现实更好的适应和对未来更好的准备。我们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德育可以向南韩、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借鉴,但是决不能等同,应该时时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感性,要让共产党、社会主义的大旗永远高高飘扬。

(六)层次性原则。工作注意区分层次这是十分重要的,德育工作更是如此。这中间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结构,年级高低,区别不同地域,注意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接受性,承认尊重差异,才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真正入学生之脑,进学生之心,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七)研究性原则。德育是个老话题,但是多年来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超前性都不强,本身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而且面临着迅速变化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都等着我们去研究解决,所以必须面对现实加强研究,提出对策,迎接挑战,与时俱进,乘势而上。

(八)乡土性原则。要想让德育取得实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紧紧抓住当地特点,充分开掘利用当地的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师生共同立足的这块热土上耕耘播种,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非比寻常。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十七

1.知道废物利用,乐趣多。

2.尝试包纸、拧纸、粘贴,体验动手制作糖果的快乐。

1.出示玩具小熊,以“小熊糖果店缺货”情景导入,激起幼儿包糖果的欲望。

师:小熊店里缺糖果,今天我们带了很多家里面已经不用的材料,其实他们的用处多多,也可以帮助到小熊。

2. 家长幼儿共同探索“包糖果”的方法

(1)说一说:糖果是怎样包起来的?

(2)试一试:幼儿自由探索包糖果的方法。(出示材料)

3.鼓励幼儿为小熊包糖果,练习包、拧的技能。

师:我们可以把瓶子、报纸当作糖果,来给糖果穿上好看的衣服吧!一定要“穿好”,不要露出“小肚皮”呀!

(教师结合幼儿探索情况,重点范包、拧的操作技巧)。

4.展示幼儿包的糖果。

师:你的糖果好吃吗?有什么味道的?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教师带幼儿一起将糖果送给小熊,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引导幼儿说:“小熊,我给你送糖果来了。”小熊说:“谢谢!”幼儿说:“不用谢”。

德育活动课教案篇十八

活动目的:

针对班级体学生之间缺少理解,关爱的现象,根据未来竞争呼唤合作型人才这一需求,通过讨论交流、小品、做友谊卡??激发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打开心扉,进行心灵的沟通,帮助学生勇敢面对并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增进友谊,使学生深刻体会朋友之间沟通、理解、宽容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歌曲《朋友》、《友谊歌》。

3、铅画纸、篮球、有关友谊的格言。

活动过程:

1、播放周华健的《朋友》歌,听完后问:这首歌让你想起了什么?(我想起了

我的好朋友。)能向我们介绍认识你的好朋友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她)交朋友啊?

(根据学生回答师归纳板书:真心相处)

1、出示课件:

谢家浩丢了一块橡皮,正好看到他的好朋友小明有这样一块橡皮。谢家浩看到了,就说:“小明偷了我的橡皮。”小明感到很委屈,但又解释不清。

问:如果你是小明,你现在回是什么样的心情?(难过、愤怒、伤心)

师:是啊,我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那你会怎么做呢?

3、谢家浩说。

4、师:多么坦诚的一对朋友啊!谢家浩和小明之间的矛盾消除了。可还有好多同学来找我谈心,问我该怎么解决和好朋友之间遇到的一些不愉快,今天我把这些问题都带来了,(课件出示)我想请你们帮我给这些疑难杂症开个妙方,人多主意多,咱们以小组讨论为主,为了节省时间,请每个小组认领一个问题,然后讨论。

5、交流,解决问题。

小结;同学们,从你们身上我感受到了“朋友”两个字的份量,你们知道用沟通、用理解、用宽容来化解朋友之间的不愉快,我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1、宣布游戏规则:请两对好朋友上台,背靠着背,把球运到指定地点。

2、一对好朋友配合不默契,球掉了,并且在互相指责、埋怨,吵起来了,而且赌气走了。

师趁机引导:

怎么回事?怎么不参加了?(一学生辩解)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你们来分析一下两对好朋友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好朋友之间应宽容、理解)

听了同学们的意见,你们有话想说吗?(让学生说)

师:老师相信你们的友谊会越来越深厚的,让我们为他们鼓掌、加油好吗?

1、同学们,朋友之间需要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宽容,只有这样,我们心中的这朵友谊之花才能长开不谢,今天,我给大家创造性了一个机会,让我们为我们心中的友谊花增添一些色彩,好吗?为你的朋友做一张卡,在上面写上你现在最想对他(她)说的话。

2、写贺卡。

3、送贺卡。

向你的朋友,读一读你想说的话。

行动起来,送给你的好朋友。

4、唱《友谊歌》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设计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活动。通过班级内真实事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明白了好朋友有了矛盾应该互相理解、宽容。小游戏的这个环节,通过学生参与,调动了班级活动的气氛。游戏中两个学生之间发生了矛盾,让学生讨论应该怎么解决,融入了生活中,使学生对朋友这一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的最后环节是做友谊卡,送友谊卡,对好朋友说说真心话。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都参与了制作,并且送到了好朋友们的手中,增进了朋友之间的友谊。整个活动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地投入进去,教师作为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注意到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达到活动的真正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