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9:55:30 页码:10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实用14篇)
2023-11-09 19:55:30    小编:ZTFB

教案可以作为教师的备课参考,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讲授内容。教案中应该包含适当的评估和反思环节,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创新教学思路的教案范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篇一

课前准备:小蝴蝶和毛毛虫头饰、课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认识两种小动物,(板书“蝴蝶”、“毛毛虫”)发现了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小蝴蝶和毛毛虫》,来具体了解小蝴蝶和毛毛虫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并标出自然段

2.指名朗读,随机学习字词

三、再读课文,找出两者的关系(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

两种小动物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再读课文,去找一找

汇报交流引导发现其发育过程:(板书:卵――毛毛虫――蛹――蝴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小蝴蝶和毛毛虫》春天到了,美丽的小蝴蝶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看看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用课件逐个出示词语)

1.指名朗读

2.齐读

二、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美

三、细读课文:

2.指名读出具体段落,细细品读

3.分小组讨论找出像“惊喜”这样表示语气的词语,依次体会并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4.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

(1)糊涂的小蝴蝶和委屈的毛毛虫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2)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蝴蝶妈妈的话

(3)齐读、指名读

(4)听了蝴蝶妈妈的话你们明白了什么?

(5)小组讨论,选出代表用自己的话说出蝴蝶发育的过程同时

四、拓展激趣

小蝴蝶小时候和长大了不一样,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小时候和长大了不一样吗?大自然中蕴含着无数秘密,只要你仔细观察细细去想,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读书推荐:

作家安徒生写的《安徒生童话》中的一篇名叫“丑小鸭”的童话,相信大家读了那篇文章,一定会有更多的想法!

五、板书

7.小蝴蝶和毛毛虫

卵――毛毛虫――蛹――蝴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篇二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

(一)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字词情况

1.出示生词

盲婆婆 乐呵呵 滚动 捉住 您好

清波 鼻子 齐鸣 得到代替

(1)指名读生词,相机正音

(2)去拼音读词

(3)齐读生词

2.指导读较难读的长句子

(1)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借助已有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诗歌,检查朗读情况

3.请学生谈谈自己这2分钟的'感受

二、理解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

4.“我”面对这样一只可爱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共评)

(二)学习第二节

1.“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节

3.此时你看出图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小学生?

6.让我们再次把光明带给盲婆婆(指名读,师生评价,全班齐读)

7.盲婆婆此时欣赏着蝈蝈美妙的歌声,会说些什么呢?

(三)学习第三节

1.听老师范读第三节,你知道小男孩的心意了吗?说一说

2.谁愿意读一读:学生个别读后,相互挑战指导读好“蝈蝈儿,蝈蝈儿,蝈蝈蝈……”

三、奉献爱心,升华感情

1.学生谈感受你想对“我”想说些什么?

2.说说你自己以后该做些什么?

3.有感情地背诵本诗

四、作业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篇三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学习一个部首“皿”字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内容,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以前我们曾经了解过一些国内外名人,爱迪生、牛顿、瓦特、李时珍等。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名人。

2、出示图片:他叫法布尔,是法国的科学家,科普作家,他是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用一生的经历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在他的实验中有一个很的实验叫做"毛毛虫实验",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法布尔是怎样用毛毛虫做实验的。

二、初步感知。

师读课文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2、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同时把本课生字用笔圈出来。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4、你认为课文哪个自然段讲了法布尔毛毛虫实验的过程。

5、生轻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法布尔是怎样用毛毛虫做实验的?(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板书词语)。

边缘:什么是边缘?找学生摸摸自己桌子的边缘。再到黑板上指一指花盆的边缘。

厘米(用手比一比多少是20厘米),

松针:说说什么是松针?

筋疲力尽:(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毛毛虫为什么会筋疲力尽?)。

教师指导朗读。(随老师读这一部分,仔细听加点字的读法。)。

6、这就是法布尔做的毛毛虫实验。(板书词语:实验)。

那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实验呢?(因为毛毛虫有跟随者的习惯.它喜欢盲目的跟随前面的毛毛虫.)。

请同学们看课文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板书:盲目。理解词义:眼睛看不到东西,比喻缺乏目标,情况不明,或对事物认识不清楚。

三、识记生字。

1、这几个词是我们本节课要认识的词语,你对能读下来么?试着读一读。指名领读。

2、在这些词里藏着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想办法把这些生字找出来吧。(“验”、“盲”、“缘”、“针”、“疲”、“尽”、“厘”、“盆”、“亡”)。

3、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们呢?

实:结构,组词,造句。

验:与捡、检区分。组词。

盲:盲字就是眼睛死亡了,坏掉了,就变成了盲人。组词。

亡:近义词是死,合在一起死亡。(成语:亡羊补牢)。

缘:组词。

厘:结构。形声字。

针:针是金属做的所以是金字旁,右面的十就象针一样尖尖的.组词。

疲:累了的时候就象有病了一样.形声字,组词。

尽:象形字,像手持炊帚刷器皿之型,表示器皿中的饭菜已经吃完,因此。尽本义指完,现在多指全部用尽。多音字,组词。(成语:一言难尽)。

盆.:结构。皿字底。你还认识带着个偏旁的字吗?(盘、蓝、篮)。

4、这些字你记住了么?下面我来考一考大家(开火车读字卡组词)。

5、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词语(诚实、经验、血缘、针对、死亡、疲劳、尽头),试着读一读吧。指名领读。

6、毛毛虫回家:出示词卡生举字卡(死亡、花盆、尽头、实验、松针、盲目、针对、果实).

四、快乐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生字:实、验、盲、盆、针、尽、亡,请同学们给这几个字分分类,选出两个字,写盆和针.

2、一边范写一边说写法.

五、课堂总结。

在法布尔的毛毛虫实验中,毛毛虫因为盲目跟随结果无一幸免都死掉了,若有一只毛毛虫敢于寻找新路,它们的结局会怎么样?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花盆边缘实验盲亡盆针尽。

厘米松针。

实验盲目缘疲。

筋疲力尽。

亡羊补牢。

一言难尽。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篇五

设计意图:

《毛毛虫的故事》是一篇富于想象,寓意深远的童话故事。本节课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共分为两部分内容:

一、在识字教学中,因为这8个生字比较简单,所以更多的侧重于自主识字,并汇报各自记字的方法。

二、在教学第一、二自然段内容时,一方面以毛毛虫情感的变化为主线,穿插理解词语的方法。如理解“羡慕”一词,学会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大惊小怪”学生似懂非懂,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小瓢虫,入情入境地读,会读了,意思自然就懂了。另一方面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利用多种形式并逐次提高要求,从而让每名学生借助自己的经历体验在诵读中感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昆”、“笨”二字。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毛毛虫内心情感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感受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蝴蝶图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l、初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对照书后拼音自己学习。

2、多种形式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指导书写“昆”、“笨”二字。强调“昆”字的结构、笔顺。

4、指读生字带出的词,强调易错字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l、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纠正易错字读音。

说一说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找出最能表达毛毛虫心情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羡慕”的意思。

3、体会毛毛虫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l、毛毛虫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伤心)。

2、通过读文理解,毛毛虫伤心的原因是:

小瓢虫大‘惊小怪地叫;

大伙各种各样的议论。

3、通过创设情景,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大惊小怪”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会有哪些议论,体会毛毛虫难堪的处境。

5、齐读瓢虫妈妈的话。

六、教师总结。

羡慕。

大惊小怪地叫。

伤心。

各种各样的议论。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篇六

1.认识“雾、淘”等11个生字。会写“岸、屋、论、切”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3.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一、导人新课,读好课题。

1.出示一些大雾笼罩下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用一个词说说雾景给自己的感觉。

2.认读生字,发现规律。

(1)学生交流识记“雾”的方法。

(2)积累雨字头的字,如“霜、雹、雷、雪、霞、露”,学生认读。

(3)教师小结: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

3.读课题,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二、检查预习,理解内容。

2.全班交流后,出示词语卡“淘气、顽皮”。

(1)学习生字“淘、顽”,指名读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知道这两个词语是一组近义词。

(2)拓展:淘气的()、顽皮的()。

3.理解内容。

(1)引导学生陕速地读课文,找出雾说的话,用波浪线把句子画出来。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句子并板书词语:大海、天空、海岸、自己。

(2)学习生字“岸”。出示词语卡“海岸”,读准“岸”。出示海岸图片,让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拓展积累:河边可以说“河岸”,湖边可以叫“湖岸”,河的两边就叫“两岸”。

(3)学习生字“暗”。指名读。观察el字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字和太阳有关,没有太阳就是暗,有了太阳就是明。知道“暗”和“明”是一组反义词。

三、学习课文,体会雾的淘气。

1.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想想雾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被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1)学习生字“街”。指名读词语卡“街道”。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的街道名称,帮助识记。

(2)学习生字“梁”。指名读词语卡“桥梁”,借助字源追溯学习。

(3)比较第一、二两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

(4)指名读读第三个句子,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甚至”的意思,因为前面的房屋、街道、树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指名读,齐读。

(5)引读:雾能把——(生)一切都藏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3.出示课文第三、四、六自然段。

(1)男*和老师合作读每个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说说这3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第一句是雾说的话,第二句是他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第三句是发生的变化。课文的第二、五自然段就是讲雾来到了什么地方。

4.小组合作说一说。

(1)发挥想象,指名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示句式:

雾来到()。“我要把()。”于是,他()。(),都看不见了。

(2)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完成。

出示要求:想一想,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分一分,每人完成其中一个句子。

说一说,仿照课文每人说一句话。

(3)全班交流。

5.小结设疑:雾最后把自己藏起来后,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岸、屋”。

(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上短下长的共同点,教师范写“屋”,提示“尸”的撇要拉长。

(2)学生练习。

2.出示“论、切”。

(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左窄右宽的共同点,教师范写“论”。

(2)学生练习。

3.展示,师生点评,学生修改后再次练习。

五、板书设计。

大海。

雾在哪里天空太阳无论……还是……都…..。

又淘气又顽皮海岸城市甚至。

自已。

(姚文君浙江省德清县清溪小学)。

1.巩固已学的ll个生字,认读“躲、失”2个生字,书写“于、久、散、步”4个字,理解“连同、悠闲”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通过读雾说的话,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3.学习课文第七至九自然段,想象雾把自己藏起来后的景象。

1.生词卡片。

2.雾娃娃头饰。

一、复习回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运用所学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又()的孩子。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现在我要把()藏起来。”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树木、(),()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起来了,什么都看不见了。

二、学习第七、八自然段,感悟雾的淘气、顽皮。

1.认识“躲”,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雾都去了哪些地方啊?板书: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出示句子:

雾飞到海上。

雾来到岸边。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

(2)出示生字卡“躲”,指名读。说说近义词,指出“躲藏”是一对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3)教师提问:雾还会躲起来,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啊?(预设:淘气、顽皮……)。

(4)指导学生读句子:他躲在城市的上空。

2.读好设问句。

(1)用横线画出第七自然段中的问句: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2)在第八自然段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3)同桌试读,师生配合读。

(4)分角色读第七、八自然段,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感受雾消失后的变化。

1.自由读第九自然段,想一想:雾消失后的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2.出示句子: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琏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1)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长句。

(2)圈出这句话中多次重复的词语“连同”,知道“连同”的意思就是“和”。

过渡:雾消失后还有什么变化呢?

3.出示句子: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1)理解“悠闲”。

教师提问:你知道“悠闲地散步”是怎样散步吗?预设学生回答:自由自在地散步、无忧无虑地散步。

指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教师指出:“悠闲地散步”这是人的行为,而作者把小黑猫当作人来写,真有意思。

(2)学生模仿例句想象说话:雾消失后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路上走着行人,小黄狗也出现了,它()。

路上走着行人,()也出现了。它()。

学生反馈,师生评价。

四、理解雾的消失。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雾呢?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

2.提问:雾消失到哪里去了呢7。

3.学生讨论。

五、写字指导。

1.出示“于、久”。

(1)观察生字,请学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哪些地方,教师提醒独体字一般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4)展评,相互评价,打五角星。

2.出示“散、步”。

(1)请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说说书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提醒书写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4)展评,相互评价,打五角星。

3.修改后再次练习书写。

六、板书设计。

海上。

雾在哪里岸边。

淘气顽皮城市的上空。

消失。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篇七

1、学会“于、论、岸”等8个生字,会认“雾、淘、顽”等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2、正确、美观地书写“于、论、岸、屋、切、久、散、步”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景。

一、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你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展示云遮雾绕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好自然段序号。

2、生字过关。

(1)自由读生字。

(2)带拼音齐读生字。

(3)开火车去拼音读,老师及时正音。

(4)学生齐读。

过渡:生字读流利了,句子也通顺了,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三、感知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及时。重点指导朗读停顿与重点词句。

2、组织学生讨论: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于、论、岸、屋、切、久、散、步”。

(1)指导学生观察写法,说说怎么记住它们。

(2)书空这8个字的笔顺。

2、打开“优教学生字”,进一步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3、学生临写生字。

五、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雾在哪里》”,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一、检查复习。

1、我们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看谁还记得它们。

(1)指名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积累词语。

过渡:小朋友,你们记得真好!雾把整个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师生活动一:淘气的雾会把什么藏了起来?

出示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他把()藏了起来。

2、师生活动二:雾真淘气,他把世间万物都藏了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再读读课文,找一找,用直线划出。

3、师生活动三:雾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于是出现什么情况了?

出示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他把()藏了起来。于是,()。

三、说话练习。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他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主题。

1、这节课我们学了雾,知道了雾是个淘气又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

2、在你的眼里,雾又是什么呢?你能说说他是怎么形成的吗?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雾在哪里》”,一起来闯关吧!

六、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完成相关练习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学习“盛产”“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

3、熟悉了解并练习用“······就像······”、

“······有的······有的······”句型造句。

4、学习按照时间顺序、由外到里的顺序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

1、用学过的方法学习“盛产”“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

1、学习按照时间顺序、由外到里的顺序进行写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准备:

课件、影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昨天老师带大家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

2、那么谁愿意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既然葡萄沟给同学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葡萄沟,再去看看这个美丽的地方!(板书课题“葡萄沟”)。

二、复习巩固:

2、“盛产”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板书:盛产水果)。

3、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三、精读理解:

(一)学习文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文)自由朗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思考“这里的葡萄长得怎么样?”

(指名回答,板书:葡萄枝叶茂密)。

1、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二句。

(出示课件)用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茂密”一词的意思,并回忆理解词语意思的三种途径。

(出示句子)学习感受比喻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并学习运用“······就像······”造句。

2、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三句。

(出示课件)全班齐读这句话,初步感受葡萄成熟后的美。

(出示句子)同学们,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句子,你们看看哪个更好一点?为什么?(对比“一大串一大串”和“一大串”之间的区别)。

(齐读句子)课文利用了一个词语描写葡萄的颜色,是哪个词语?(板书:五光十色)。

3、学习第二自然段第四句。

看到这么多诱人的葡萄,老师都忍不住想尝一口了,你们想不想尝一尝?(生:想!)那么维吾尔族的老乡会把葡萄给我们吃吗?(生:会!)你们怎么知道的?谁能用课文里的话回答老师?(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我们的老乡可真是···?(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二)学习文章第三自然段。

过渡:有这么热情的老乡招待我们,美丽的景色我们也看了,好吃的葡萄我们也吃了,可是这么多的葡萄吃不完还能做成什么呢?(板书:葡萄干)。

1、学习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指名读文)学习运用“······有的······有的······”句型造句。

(质疑文本)看到这句话你有哪些疑问?

2、学习第三自然段第二句。

(播放视频)初步了解晾房的样子。

(回归课文)在课文里找一找描写晾房的句子。

(出示课件,指名回答)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晾房是什么样子的?

指导学生了解从外到里的描写顺序。

3、学习第三自然段第三句。

(指名回答)谁思考过晾房为什么要修成这样?修成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维吾尔族老乡的另一个特点(板书:聪明能干)。

4、学习第三自然段第四句。

如此简便的方法制成的葡萄干又有什么特点呢?在文中找一找。

(出示课件,全班齐读)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葡萄干的特点?

(指名回答,板书:色鲜味甜非常有名)。

四、总结。

课文学到这里,大家觉得葡萄沟这个地方好不好呀?(生:好!)。

那谁愿意说一说你是从哪几个方面看出葡萄沟的好呢?(指名回答)。

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生:好地方!)(板书:好地方)。

那么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葡萄沟吧!(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回归课文,全班齐读全文。

六、作业:

找个你感兴趣的地方,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从几个方面写一写它的特色。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篇九

1.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情感目标:

(1)知道有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愿意留心观察大自然。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有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

课件。

两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二、自由读文,自学生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中的雾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课文,学学生字,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交流:“淘气”、“顽皮”。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知道雾很淘气,那它是怎么淘气呢?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它。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雾说的话。

2.交流、理解重点句子。

3.指导学生带着淘气顽皮的语气读这几句话。

(二)学习描写大雾时的情景的语句。

1.雾要把这么多景物藏起来,这下,有意思的事发生了。让我们自己再读读第2—7节,想一想:这下出现了什么情况呢?用“”划出相关的句子。

2.出示重点句式:“无论……还是……”“都……甚至……”。

3.男女生交换朗读课文,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4.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语。

(三)学习雾散时的情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找出相关句子。

出示词语:……连同……连同……。

3.除了书上说到的这些,还有哪些东西也露了出来呢?请你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

三、教师小结:

四、知识拓展:自然界还有许多性格不同的孩子,他们是怎样的呢?请选一种说一说,并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11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领略新疆吐鲁番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人民的喜爱之情。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

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葡萄沟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位于我国东南部的祖国宝岛台湾,领略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我国的一个省区,位于西北部的新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一个吐鲁番市,在吐鲁番市的东北部有一个的地方——葡萄沟。

(板书:葡萄沟)。

齐读课题。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对照生字表圈出生字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检查词语。

(1)(点击课件出示:葡萄沟新疆吐鲁番)。

这三个词语是三个什么的名字?这三个地名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点击课件)中国地图,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师进行讲解。

(2)蜜桃,强调“蜜”的字形,下面是“虫”字。

(3)梯田,强调字音并利用图片认识梯田。

(4)出维吾尔族,强调“维”“吾”字音,利用图片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

(5)碉堡说记忆方法。

(6)认读所有字词,提示多音字“钉”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三、理解课文。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师小结描述: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葡萄沟盛产水果,但人们最喜爱的是葡萄,那么多的酸甜可口、五光十色的葡萄可以让你吃个够,还能制成葡萄干。

你们觉得葡萄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板书:好地方)。

3、追问:那葡萄沟到底是个怎样的好地方?好在哪儿?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看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葡萄沟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九十月有葡萄,让我们看到了这里的水果怎么样?(板书:水果品种多)。

3、这么多的水果,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板书:葡萄)。

过度:让我们快去看看葡萄园怎么样吧!

(三)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课件出示出示第二段)。

在这段中,从哪还可以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预设:葡萄的颜色有红的,白的,紫的,……(点击出示:第三句话)。

还从那可以看出葡萄长得很多?

(课件出示:葡萄一串一串地挂在绿叶底下。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

“一大串一大串”说明葡萄怎么样?

(串大粒大,结的多,长得好)。

师小结:吐鲁番的葡萄串这么大,种类、颜色这么多,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板书:五光十色)。

假如你站在这样的葡萄园下,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找2人读后教师范读,再找两人读)。

3、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晶莹剔透的葡萄,美丽极了!那葡萄的枝叶是怎么样的?

“茂密”是什么意思?

“茂密”是什么意思?

师解释:茂密的枝叶就是叶子特别多,一层又一层,就像什么?(凉棚)。

像凉棚说明葡萄枝叶怎么样?同学们见过“凉棚”吗?

(课件出示:凉棚)。

有多少个这样的凉棚?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一个个)。

“一个个”说明什么?

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葡萄很多、很茂密的感觉?

4、学生找到第四句。

(板书:老乡)。

他们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吃个够”是我们怎么吃?说明老乡什么?(板书:热情好客)。

创设说话情景:如果你是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你会怎么说?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板书:葡萄干)。

1、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想一想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指名汇报。

2、视频: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师对葡萄干的做法进行介绍。

这里的葡萄干颜色味道到底怎么样?

(生说师板书:色鲜味甜)。

(五)总结回顾。

(学生:好地方)师完善板书。

四、激发情感,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通过语言文字欣赏了葡萄沟葡萄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品尝到了新疆葡萄干的鲜美,非常有名;体会到了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葡萄沟,去感受那里的异域风情。

二、感情朗读,导游介绍。

1、你最喜欢葡萄沟的什么?学生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如果你是小导游,想向大家介绍什么?

交流活动:葡萄沟之行(课件配合)。

3、听了几位小导游的介绍,葡萄沟的确让人神往,那么我们家乡有哪些特产呢?

学生汇报。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20分钟)。

1、复习会认的词语。

2、出示会写的字,读一读。

3、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说说这些字怎么记?怎么写?

4、学生汇报。

教师重点讲解“密”与“蜜”,进行组词练习。

“沟”与“够”对比记忆。

(板书:“密”“蜜”“留”“摘”)。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篇十一

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造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激发情感:通过讲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教学录像带、电教用器。

3课时。

[目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大意,掌握课文生字词]。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日月潭》这篇课文了,那大家喜欢“日月潭”这个地方吗?为什么?(生述。)现在,老师要再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与日月潭一样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图生述)。

2、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

二、设疑点、齐读课文解疑。

1、提问:那你们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齐读一遍课文。(纠正部分字读音)。

2、师诱:课文中告诉了我们葡萄沟是一个出产什么的地方?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九十月有葡萄。但我们“葡萄沟“这个地名,却只提到什么水果呢?(葡萄)“葡萄沟”出产了那么多水果,照理应叫“水果沟”,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呢?等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三、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各自然段及带有生字的词,生词多读几遍。

2、全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呢?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呢?(生:葡萄沟的葡萄。)。

3、出示想一想,初知课文大意:

a、明确题目要求(指名读题),思考三个问题,并找出相应的段落。

b、师布置默读,并检查默读效果。

a)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呢?那里是干什么的?都出产什么水果呢?人们最喜爱什么水果?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想一想当中的第1个问题呢?1组朗读第一自然段。

b)为什么人们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呢?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1、2组朗读第二自然段。

3、4组朗读第三自然段。

4、你们喜欢“葡萄沟”这个地方吗?为什么呢?现在可不可以用我们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一起来回答呢。(师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四、生字词教学。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

2、指名学生认读、齐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米粉米稻子农民。

米糕锅、煤.工人。

布农民、工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字词、扩词、填空、照样子写词语。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6、千人糕。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

(1)试读第一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

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鼻音,"吗"是轻声。

b出示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试读第二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试读第三自然段。

a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厂、纱、制。

b出示句子: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指名试读课文。

(4)试读第四自然段。

a提醒读准边音"劳"。

b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读后讨论。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篇十三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等词语口头说话。

4、能对课文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

5、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6、能说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1、知识目标:理解葡萄沟美在哪里。

2、交际目标:利用对话和人热情相处。

3、能力目标:自己动手感悟颜色的差异性,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读好长句。

启发式、讨论式、表演式、游戏式、自学式。

一、导入  :

1、播放音乐《咱们新疆好地方》。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十分喜爱音乐,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先听听音乐,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你可以拍手也可以随音乐做动作。(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地做动作。)。

2、师: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新疆)刚才同学的回答真是雅克西。谁来说说这雅克西是什么意思?(好)能不能做做这个动作?(学生自己做动作)。

3、师:让我们随着刚才轻盈、欢快的歌曲来学习今天的新课,雅不雅克西?(雅克西)。

师:让我们来齐读一次吧!(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让老师想起那又大又园的葡萄。(出示葡萄)忍不住想吃上一口。(做个夸张“吃”的动作)这三个字都是要求我们掌握的字,老师相信同学们能把这三个字写得和葡萄一样美,是不是?(是)那我们就开始写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生写,师巡视)。

师:写得真不错,下面翻开书,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夸葡萄沟的,我们边听录音边用“——”把它找出来。(播放录音)br师: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师板书)找得可真准,让我们来读一读。(生读)。

二、新课。

(一)、教学第一段。

1、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我想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吗?(想)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段。(抽生读)。

2、师:读得真不错!下面由老师领着小朋友读: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葡萄沟出产什么?出产些什么水果?(如读得不好,可再读一遍)。

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来读出喜爱之情?(抽学生巩固读一、两次)。

3、师:读了这段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生自由地说,师相机板书)。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本段)。

4、师:让我们来夸一夸葡萄沟吧!(指黑板提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第二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读)。

2、师:读得真认真!从这段中你感受到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请同桌互相说说。

——根据说的内容边读边讲解。(抽小组共同来回答。)。

如:生说: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允许同桌互相补充)师:说得可真好,能不能把这句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一个个”表示葡萄怎么样?(多),那好大家就把“葡萄”多的意思读出来好吗?(生读)br步骤:先把说的读一读,把“一个个”“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读好。

3、师:葡萄有很多颜色,请在书上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用“——”勾出来。

师:现在用你神奇的画笔把葡萄涂上你喜爱的颜色,涂好后自己把它挂在“凉棚”上,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先涂好。

(师巡视,生自己挂,先挂上的给予加油。)。

4、师:哇!这么多颜色,真美!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谁能把它找出来?(五光十色)。

我们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葡萄这么美,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

5、师:葡萄沟里的葡萄不但很多、很美,连老乡也非常好客,大家把这句话找出来,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抽学生读)。

大家一起来读,好不好?

6、师:读得真不错,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热情的老乡会对你怎么说?看看课文的插图,闭上眼睛想一想。(想时播放轻音乐)。

生回答,师给予鼓励。

7、师:维吾尔族老乡这样好客,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

(三)、教学第三段。

1、师:葡萄沟真美,葡萄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可以制成……?(葡萄干)师出示葡萄干。

大家来尝尝,这葡萄干是什么样的味道?(甜)我们把它说完整,好吗?(葡萄干的味道可真甜呀!)。

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读)。

4、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说说,请加上“先、接着、再、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先互相说,再抽同桌起来说)。

5、师:说得真好,那么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

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抽学生读,再齐读)。

6、师:读得很好,把鲜、甜的感觉都读出来了,我们再齐读本段好吗?

7、师: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小结: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里水果多,葡萄美,人热情,葡萄干是那么有名,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话夸一夸葡萄沟吧!最后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全文,相信你们的感受又不相同!(生齐读)。

六、抄写:

师:读得真好,葡萄沟美不美?好不好?想不想去?那好,希望你们努力学习,今后去开发建设新疆,建设我们西部。这一课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想不想记住它们?(想)那好,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抄在本子上。(生抄写)。

如有时间,可让学生起来读一读他们所摘抄的内容。

16葡萄沟。

水果多,最喜爱葡萄。

葡萄长得好。

人好。

葡萄干有名。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毛虫教案篇十四

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察、昆、曼、拙、抛、弃、羡、慕、辰、盈”等10个生字;能在老师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描写“察、昆、拙、弃、辰”,做到字迹工整,结构匀称。

2、能正确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在阅读中理解并积累“轻歌曼舞、抛弃、笨拙、挪动、尽心竭力、悲观失望”等词语。

3、能运用“边读边思,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理解词句。

4、懂得在别人抛弃你的时候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

1、正确读文,识记、书写生字。

2、能通过读课文来理解有关词句。并懂得在别人抛弃你的时候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

多媒体课件、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出示各种蝴蝶图片)师:春天来了,小朋友,你们看――看到了什么?

2、(出示句子)美丽的蝴蝶有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

3、指名读句。(学生字:盈)

4、齐读句子。说明:根据儿童思维形象直观的特点,采用“图片引入”的方式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时让他们用眼看,用嘴说。学生用以前文中所学的词语、句子说话,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随后引出文中句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5、揭题。(齐读课题)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2、接龙读课文,纠正读音。

3、重点读三句话,正音。(媒体出示)

4、学生读句。(随机学生字:拙、辰)

5、齐读三句话。说明:这是一个课堂预习的环节,要给学生充足时间准备。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文,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再利用接龙读课文、同桌读等形式让学生逐步做到文熟字悉。又考虑学生个别差异,抓住文中较难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难读句子读正确,读通,读顺,在朗读句子同时随机学习生字“拙、辰”,生字教学重点落在字音上。

6、同桌齐读课文,检查读音。讨论:你觉得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毛虫?出示()的小毛虫

7、交流反馈。

1、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你怎么会觉得小毛虫可怜而又笨拙哪?

2、交流反馈。(随机出示句子)只有它,可怜的小毛虫被抛弃在一旁,既不会跑,也不会飞。

3、读句思考:这句句子中哪里看出它很可怜?

4、学习生字:抛弃

5、动画演示:昆虫们热闹的场面。

6、理解省略号意思,说话练习。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抓住课文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感悟昆虫们的快乐,与小毛虫的可怜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感悟必须要以语言训练为依托,没有语言文字训练为基础的感悟必然是空洞的。因此,我设计了这个语言训练点,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发展他们的多元思维。通过让学生观看昆虫热闹场面的动画,朗读加深印象,最后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昆虫们还在干什么。

7、(出示句子)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8、学习生字:察(书空)

9、指导朗读

10、师生合作读第一小节

11、根据提示,背诵第一节。

12、(交流出示句子)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觉得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13、动画演示理解“挪动”。说明:观看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理解“挪动”的意思。并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了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这时,学生内心的感受就会自然体现在对文本的朗读中。

14、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15、小结

师:尽管小毛虫这么笨拙,这么可怜,但它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介绍小毛虫。出示:小毛虫真可怜,――――――。

小毛虫真笨拙,――――――。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有两层用意:一是进行说话训练;二是让学生将上节课所学知识能学以致用。

1、理解“悲观失望,羡慕”。

2、默读3、4节。思考:小毛虫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3、交流

4、你现在觉得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毛虫?说明:这两节虽短,但是它是揭示课文中心的主要段落,运用引读的方法,读中让学生感知小毛虫的坚强,体验它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和尽心竭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心情。

5、动画演示:小毛虫破茧而出变成蝴蝶。说明:利用动画,加上配乐朗诵,形象的将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即帮助学生理解小毛虫蜕变的知识,又渐渐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为小毛虫而高兴。

6、自由读第五节,用直线划出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样子。

7、交流反馈。(出示句子)说明:让学生边读书,边圈化,是培养学生注意力自觉读书的好办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8、配乐朗读

9、出示词语,背诵有关句子说明:词语的朗读能够达到复习巩固和积累词语的目的。如此美文不背实在可惜。教师应创设情境,运用一切手段,调动学生读、背的积极性,在积累中获得语感,得以美的熏陶。

10、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1、游戏,词语搭配说明:低年级的孩子最喜欢游戏。形式生动多样的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词语搭配这一游戏,能够积累课文中准确、规范的语言,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进行词汇拓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2、写字

师: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做着工作,最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下面小朋友也来尽心竭力写好字吧。

说明:学习写字,应当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二年级,使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写字兴趣,教师仍然要重视写字的指导。让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让课堂学习更扎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