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如何写(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7:21:47 页码:12
2023年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如何写(优质8篇)
2023-11-18 07:21:47    小编:ZTFB

读后感是对书中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评价的过程。写读后感时,可以适当引用书中的名句或者段落,以突出自己的观点,并展示自己的阅读修养。以下是一些读后感的写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大家写出精彩的读后感。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如何写篇一

星期日,正午十二点,我读了一篇梁衡先生写得《乱世中的美神》,泪水滴滴而落,为文中主人公李清照的悲惨人生、为她超越时空的心境,还有那“怎一个愁字了得。”

1084年也就是宋神元丰七年,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文中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在朝庭地位不小的官,既是学者又是文学家,还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生,使她感知生活,体验美感,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这样的家庭及李清照后来诗词所流露的神韵,足可以使她享受美、驾驭美,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是啊,李清照有才又有情,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大气如虹。在封建宋朝,李清照有了最幸福的婚约,她和赵明诚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在这里,李清照有太多太多的欢乐与幸福。只是后来,1129年赵明诚急病而亡。清照如风中的芦荡,摇摇欲坠,开始了她后半生深深的愁。

李清照的磨难是有目共睹的,她在经历了再婚又离婚,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还要忍受超越时空的孤独,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而且已步入晚年了。她在呕心沥血编写《金石录》时,竟被他人,视为异类!象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以及深深的愁。然,李清照她自己知道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呀。

然而天公不作美,让李清照身处宋朝,在那种时时逃亡、混乱的年代,像李清照这样的人真正是多余的呀,她又怎能不愁呢?而且她,家愁、国愁、情愁、学业之愁事事愁,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她的心呢?“才藻非女子事”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她既如此,怎能不愁呢。于是她吟出了她一生苦难荟萃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啊,你的寻寻觅觅,你的痛苦凄惨悲剧如今都已清白了。秋风黄花啊,一眨眼,都随你去了罢,你的一生,坎坷多端,奇!洒洒滴滴,愁!你像祥林嫂又似秋瑾,只是比她们更忧怨、更传奇!你真乃乱世中的美神!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如何写篇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印象里的李清照感时伤事,我们所接触到的词也多是描绘孤独或是相思之苦。通过文章更让我了解到她的魅力和曲折的人生。

少女时的李清照,“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回眸间,尽显少女的娇羞之态;倚门窥视,却要借青梅香气掩饰自己的羞怯。寥寥几笔将李清照的少女情态勾勒地淋漓尽致。年少时的她如常人女儿家一样,天真快乐。很难相信多年之后的《声声慢》出自这样的明丽女子之手。

“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李清照出身富贵,却不贪图享乐,慨叹世事。在封建社会,女人都依附男人生存;“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中,女词人李清照的才华注定使她孤独一生。

与“花间派”的闺怨词不同,李清照的词,前期清新秀丽宛然曲折;后期,虽凄婉黯然,却感叹国家大事。

使李清照词风变幻的因由,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国破、家亡、夫死”一连串的打击使天真烂漫的李清照坠入无限的愁苦之中“怎一个愁字了得!”。然而,她却没有颓废,改嫁后,面对丈夫的拳脚相加,她将丈夫告倒治罪。李清照刚烈的性情和坚持独立的人格在现代仍值得我们赞赏和尊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说的便是她清明的风骨,可奈何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线,这萤烛之光照不亮封建社会的天。

李清照多年的痛苦的事情都有了答案。一介平民仍心怀大志,一介女流仍坚持独立;从她愁绪漫卷的词里溢出她超尘脱俗的品格和心灵之美。在车水马龙的今天,李清照的“愁绪”之美抚平了我们躁动的心。千年后的今天,蓦然回首。依稀能望见那伫立的美神,从那清澈的目光里恍惚闻得一首《声声慢》。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如何写篇三

日曜日,正午十二点,我读了一篇梁衡先生写得《乱世中的美神》,泪水滴滴而落,为文中主人公李清照的悲惨人生、为她超越时空的心境,还有那“怎一个愁字了得。”

1084年也就是宋神元丰七年,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文中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在朝庭地位不小的官,既是学者又是文学家,仍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如许的出生,使她感知糊口,体验美感,视界开阔,气质高贵。”如许的家庭及李清照后来诗词所透露的神韵,足可以使她享受美、驾驭美,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是啊,李清照有才又有情,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大气如虹。在封建宋朝,李清照有了最幸福的婚约,她和赵明诚是文学良知情投意合,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在这里,李清照有太多太多的欢喜与幸福。只是后来,1129年赵明诚急病而亡。清照如风中的芦荡,摇摇欲坠,起头了她后半生深深的愁。

李清照的磨难是有目共睹的,她在履历了再婚又离婚,身心流浪失所,四处逃亡,还要忍受超越时空的孤独,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而且已步入晚年了。她在呕心沥血编写《金石录》时,竟被他人,视为异类!象陆游如许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苦楚以及深深的愁。然,李清照她自己知道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呀。

然而天公不作美,让李清照身处宋朝,在那种时时逃亡、紊乱的年代,像李清照如许的人真恰是多余的呀,她又怎能不愁呢?而且她,家愁、国愁、情愁、学业之愁事事愁,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她的心呢?“才藻非女子事”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她既如斯,怎能不愁呢。于是她吟出了她一生磨难荟萃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僻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了解。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现在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啊,你的寻寻觅觅,你的疾苦凄惨悲剧现在都已清白了。秋风黄花啊,一眨眼,都随你去了罢,你的一生,坎坷多端,奇!洒洒滴滴,愁!你像祥林嫂又似秋瑾,只是比她们更忧怨、更传奇!你真乃乱世中的美神!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如何写篇四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用狄更斯的文字来评价北宋其实也不为过。经历过”清明上河图“式的繁弦急管,遭遇了金兵铁蹄的摧残。易安,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寻寻觅觅,独自咀嚼自己的愁情。

作者将易安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少女闺中时情窦初开,春心萌动,便就有了一番”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顾盼生姿;嫁为人妇时,情深意切,难舍难分,便就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魂牵梦萦;中年逃难时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便就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哀怨愁肠;暮年独守空院,学无所传,便就有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黯然神伤。

易安一生坎坷,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下顽强生存。当时不允许一个有文化的女人处于社会思想的制高点,所以李清照被史书记载”不守晚节。“但是我想,也正是这些,这些家破人亡,山河破碎,铸就了一个李清照。倘若没有一丝苦,易安永远就生活在蜜罐里,那么也许她只会写一些女儿家谈情说爱的词了。如今捧起易安的词静静含英咀华,会读出一个王朝的动荡,一个家族的盛衰,还有一位才华绝世的女词人的喜与愁。

在我看来,易安许没有西施貂蝉沉鱼落雁的容颜,没有木兰骁勇善战的本领,没有吕后武帝的强势霸气。但易安,在中华三千年中,没有任何女人的才华是比得上的,没有她恣意的文笔,没有她审视天下的胸襟,没有她的凄凉,没有她的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易安居士李清照。这个名字照亮了千年前北宋的夜空,与岳飞陆游比肩,与星辰日月争辉,她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易安,这个乱世中的美神,沉睡在千年前动荡的北宋,却在后世千千万万文人墨客心底暗自发芽。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如何写篇五

每每谈及古代美人,我总认为是那张略施粉黛的娇美面庞,是提裙起舞时的婀娜多姿,又或者是拨弦作画的玲珑典雅。而直到我走近李清照,才读懂古代美人的风姿曼妙,找到我内心散失已久的古典之美。

她的美,美在笔墨流动下的悲欢离合,美在歌舞升平后的静谧灵魂,更美在永失爱恋后的彻骨铭心。她的一颦一笑,尽态极妍,让我艳羡进而敬畏。

从“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少女情思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离愁别绪,再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家国情怀。李清照的一生可谓是一蓑烟雨,愁恨夹杂。

她,也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顾盼神飞,文采精华,情窦初开,春心萌动。她出身官宦人家,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给予了她美丽的容颜,更给了她一颗内敛含蓄的诗词之心。她豆蔻之年便提笔吟诗,她不但会享受生活之乐趣,还能驾驭诗词之雅致。浑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她与诗词的缘分,她一吟便是一生的悲欢离合,她一笔便是整个王朝的更迭蜕变,她一爱便是天地间最长久的陪伴。

而爱情就像一座桥,这座桥从孩童通往青年,从稚嫩走向成熟。在爱情中,一个人从父母温暖的臂弯中离开,走上自己的人生之路。踏上这座桥,我们是懵懂的少年;离开这座桥,我们是饱经世间冷暖的的知命红颜。当李清照褪去孩童时的稚嫩,走向翩翩的赵明诚,情便自此而起了。她与赵明诚的爱情甘甜如水,不似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那般凄美,也不似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那般浪漫,有的只是情投意合、两情相悦。明诚的每一次离开,她都显得心心念念,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代替情思,寄给远在他乡的赵明诚,表达自己的思君之情和缠绵悱恻的爱意。她享受着蜜一般的生活,以她的情愁和风姿。

可是,上天在眷顾李清照的同时又在考验着她。东京汴梁城在经过176年的繁华盛世之后,经历岁月的无情,历史的嘲讽,昔日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如今都随风跌入尘埃里。游牧民族的入侵使百姓民不聊生,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巢也在战乱中随风消逝。而此时的赵明诚却亲手在自己的人生行卷中写下了最为耻辱的一笔。他有辱使命,临阵脱逃,而李清照却对他的行为表示羞愧,行至乌江时,李清照含泪吟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绝唱,抒志感怀。翌年,丈夫赵明诚因疾而终。说好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今却只留李清照一人饱尝余下半生的悲凉。

战乱中的李清照默默地咀嚼苦痛和寂寞,她把她的才情倾注进家国的血脉。战争再度爆发,高宗弃都南逃,无奈之下的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和一颗不屈的心追随而去。她看着眼前支离破碎的都城,颠沛流离的百姓和四处逃窜的君王,心中泣然,泪眼婆娑,愁上心头。一个茕茕孑立的女子,面对这样的一片废墟,她一分一秒都未放下对国家的企盼和期待,每当她的愁无处倾诉时,便提笔吟诗,以诗唤心,以笔为伍。待她年纪再增,乡愁、国愁、情愁都涌上她的心头,她又吟下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弥漫在李清照心头的愁早已不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闺愁闺怨,不是“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闲愁别恨,而是“双溪舴艋舟”也“载不动”的“许多愁”。

当我们品读易安的诗词,当我们翻开尘封的史册,当我们穿越两千年多年,我们似乎读懂了这位乱世美神,读懂了这个瘦削女子流光溢彩却又颠沛流离的一生。

【点评】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将李清照的生平娓娓道来,用细致的笔触为我们描摹出了乱世中的美神由外而内的动人气质。李清照的美,是“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顾盼生姿,是“露浓花瘦,薄汗沾衣透”的俏皮活泼,也是“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的娇嗔动人,更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铿锵有力,“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的气势磅礴……李清照的美,美在女子的娇美纤细,美在感情的纯美真挚,更美在乱世中女子柔弱双肩担起的家国情怀。(王珊珊)。

文档为doc格式。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如何写篇六

什么是悲剧?什么是极致的痛苦?当然不是永远地呆在了天堂,也不是永远地呆在了地狱,而是一瞬间由天堂落入了地狱。这无可预料的落差,令人措手不及。在必然的惊慌失措后,是必得的挣扎、体味、感叹、唏嘘......这是在我读了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后的第一个感慨。

一年一度,红颜开成了黄花,这是每个女人都会经历的,这本没有什么可特别悲戚的。若能咀嚼着往日的尘烟,带着看惯离乱承合的淡定优雅地老去,也不失为一种更容易令人折服的美。呵~只是话易说,事难做。也许这只是旁观者无关痛痒的自以为是。

试想,一个外美如花、内秀如竹、才气逼人的妙龄女子,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听惯了他人诚挚的赞誉,享尽了生活的闲适与甜美,世间的烟尘似乎都刻意地远远地避她而去,生怕沾染了这个人间的精灵。可突然有一天,外族的铁骑踏破了所有的安宁与闲静,滚滚烟尘、天翻地覆后,留于她的只是树倒窝散、国破家亡。

一翻颠沛流离后,面对此情此景,当她再回顾以往那“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以及“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的幸福甜美的婚后生活时,我不知道从容淡定从何而来。我只知道经历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她,再也吟不出“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带着甜蜜的情愁与离愁的诗句;她所有的不过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的苦不堪言。她再也寻不回“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的心思,只得“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的心碎神伤。

到最后,生活的尖刀紧紧地抵住她的胸口,将她逼入墙角,满面风霜,形容憔悴的她,看着这物是人非的漂泊与流离,欲说还休,最后只道得“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梁衡对她的悲剧人生解释为“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可我却常常想这个浸染了满怀愁绪,特立独行的女子,应该更希望自己永远遇不上那一年的“山河破碎风飘絮”。我不知道谁愿意用自己近乎完美的幸福生活来换取身后那流芳百世的殊荣!

可惜,生命的轨道在那一年偏离了。

那一年,让她的一生改变了。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如何写篇七

在读这篇文章之前,我对于李清照的印象只有浅浅的一层,我只知道她是宋代著名的爱国女词人,还有那首《声声慢》,那一股凄凉的悲怆之情流露于表,流进我的心中,是什么让她有如此悲伤的心绪?等到我读完了这篇文章才知道,这样一个有才气的女词人在那个年代经受了多少苦难,被文人同胞视作异类,被世人记以“不终晚节”,同时又被陆游和孙姓女子说“才藻非女子事业”,可见连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都这样认为了,李清照还能说什么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以及深深的愁。

“才藻非女子事”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她既如此,怎能不愁呢?我很感谢梁衡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让我在另一个时代犹如亲眼所见一般,看到宋朝有这样一个传奇的女子为国家,为文学生活着。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如何写篇八

上初中时,语文课前有推荐名家名篇的环节,当时有位同学在课前推荐李清照。在她的眼里,李清照是一个值得佩服,但命运坎坷的女子。她的词和整个人都流露出一种凄婉的特质。之后我一直很想了解这位女词人,但一直没有时间。

今天的阅读课上,品读了《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这篇文章。我认识了不一样的李清照。我知道了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她天真无邪,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她出自于书香门第,自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现虽无李清照的相貌传下来,但我己然看到一个清新脱俗的少女在一笔一划地写着小词。

李清照拥有堪称完美的爱情,却无完整的婚姻。他——赵明诚受到了上天的眷顾,他有一个日日思念他的妻子。门当户对的爱情开出了美丽的花。他俩切磋诗意,却让赵明诚自叹不如。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以欢乐和思念为主。

赵宋王朝在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金兵的祸乱殃及举国上下。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所守的城发生叛乱,令人不齿的是,他并没有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用绳子缒城逃走。李清照为夫君所羞耻,在乌江前吟下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随后,李清照的悲惨信命运开始了。夫君赵明诚在1129年急病而亡。她再婚又离婚。遭受了心灵上的巨大打击,甚至被人称为“不终晚节”。她追随帝君流浪,流浪中的颠沛她独自承受。她的孤独超越时空,让人怜惜。李清照甚至找不到继承人。“才藻非女子事也”痛击了她的心灵。

她虽是女子,却有报国志,她书写了不知道多少诗词有关报国。而她的愁更是通过一首《声声慢》喷薄而出。她是悲剧的,仅因为她是一个生在封建时代的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却又处在社会思想不通的制高点。

她是平凡的,孤独的。 她的欢乐集中在前半生,她带着愁度过了后半生,而她却也永远是那屹立在乱世中的美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