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0:28:57 页码:11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大全15篇)
2023-11-17 20:28:57    小编:ZTFB

总结是成长的一种方式,记录下经验和教训。计划和目标的制定有助于我们明确方向和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面对总结的任务时,参考范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路和灵感。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一

(一)课堂内的发展。

1、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按照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职教育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突出这一核心理念。首先,教师可突出小组讨论这一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互相讨论各自的设计方案,并让每组的代表将设计方案草图进行展示并予以说明,这时教师与其他同学可针对其中的设计要点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设计者就设计观点进行解释和说明。小组讨论的形式营造出一种互动、开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课堂质量的提高;其次,教师可加强设计比赛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互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积累,逐渐形成设计能力,并学会在作品中融入个性化的艺术表达。

2、强化学生独立设计的能力。

当前,高职院校的产品造型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强调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因此这就要求专业的教学体系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做出相应改变。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确定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其次,教师要积极进行角色转变,由教学演示角色转变为一个复合型的教学导演角色,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独立设计能力的平台,真正让设计教学与学生自主设计相结合。

3、要求学生掌握产品模型制作能力。

在高职教育中,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产品模型制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为在竞争之中获取优势,就必须要认清自身的办学目标,将实训作为特色办学的亮点,通过对学生产品模型制作能力的`重视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赢取优势。产品模型制作是以学生的设计方案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石膏、有机板、金属等各种材料进行制作来还原三维产品模型。

(二)课堂外的发展。

1、聘请企业设计师担任教师。

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加强具有扎实基础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高素质教师的选拔招聘工作。聘请企业设计师来执教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中坚力量,通常企业设计师都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个人修养,同时由于设计师具备丰富的从业经验,在教学中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

2、开设产品交互设计相关专业课程。

高职院校的目的在于培养使用实用型的人才,因此其产品交互设计相关专业课程的设计具体实施如下,第一学年的主要内容应当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所以教学场所主要以校内教学为主,开设的课程主要是,用户模型的设计、信息架构的设计等;第二学年课程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辅以部分理论教学,因此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教学实;第三学年以实习和新理论、新技能的学习为主,所以教学场所应当以企业为主。

3、进一步加强专业相关设备建设。

高职院校作为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必然离不开相关设备建设作为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因此院校应进一步加强专业相关设备建设,例如增添快速成型机和三维电脑抄数机,实现设计方案与产品实现更好结合。

二、结束语。

随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生源和办学质量的提升,院校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从职业教育的总体性、结构性进行切实可行的改革,实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产品造型设计艺术专业的发展。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二

:设计表现力是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的重要技术能力,作为技术型应用人才的高职院校学生,更应具备较强的表现设计意图的操作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具备竞争力。因此,在涉及表现能力的相关课程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训的课时分配,要贴近实际,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注意课程的前后衔接,使所学课程构成能力培养的链接。

制图是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室内设计图的基本表现手段,也是autocad软件技能的专业支撑,是学生专业能力的直接体现。因此,学生必须了解制图的基本原理——投影理论和制图规则,掌握室内专业制图的基本技能,能够绘制施工图,为后期autocad、室内设计等课程打下基础。

autocad软件在建筑模型及室内平面图形的应用方面具有强大的处理功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绘制二维建筑图形以及三维建筑模型的各种方法和实用技巧,当然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绘制室内设计施工图。教学中要压缩讲解基础工具的课时,工具、操作技巧的讲解以使用、常用为主,加大对施工图包括构造图的成套图形的操作练习,保证居住空间施工图、公共空间施工图至少可以各练习一套,也可以考虑与设计作业结合。

人体工程学是在设计室内设计和家具时,以保证人们“舒适愉悦”为前提,培养学生对空间尺度的掌控能力。学生在本门课程中要了解人体基本活动尺度、心理学及人体测量学知识,了解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人体环境行为的成因,掌握一些重要尺寸在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能够针对具体施工图例设置相关尺寸,理解空间与尺度之间的心理关系,并加以熟练运用。

装饰材料是关于室内与家具设计所用材料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建立起基本的材料学知识体系,熟悉各种材料的组成、构造、性质、规格和用途;识别与区分室内常用材料;了解构造层次体系及各层次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建立材料的标准化概念,能够合理选用和贯彻执行标准,为室内设计合理选择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讲述室内工程各部分的构造方式、施工做法等内容,涉及制图、材料、人体工学等课程的内容,学生应掌握如何使用装饰材料,能够绘制室内空间的顶棚、墙体、地面的施工图,能够根据设计师意图绘制相关节点的大样图,并确定有关细部尺度、材料规格等内容。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将施工做法以构造详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使学生可以依据不同的工程做法绘制出对应部位的节点大样,保证施工图的完整详细。而且要尽量与设计作业配合,运用制图知识由临摹到设计,完成住宅施工图、商业空间或娱乐空间施工图各一套。

透视图是效果图的底图,承接设计素描的造型能力,要使学生掌握透视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建立空间概念,能够绘制室内空间的透视图,为今后3dmax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理论讲解以简单实用为基准,主要强调动手能力,配合大量实际工程类型的作业,由简单的立体、住宅空间到相对复杂的公共空间、共享空间的透视图练习,使学生明确了解透视与效果图、室内设计的关系。尤其在后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习惯快速出图,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徒手作图能力,为室内设计课程奠定能力基础。

效果图是体现设计师思想和设计意图的有效的、直观的形式,它通过透视效果、色彩、材质表现、空间感等诸多方面,综合反映了设计空间的预期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它是设计师草图设计阶段的常用表现方式,也是后期用来与客户沟通的工具。因此,掌握绘制室内设计表现图的基本技法与步骤,并能在室内设计时熟练而有效地运用,是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教师授课时,应结合设计色彩、透视、室内设计以及材料表现技法等相关知识训练,注意强调与设计课程的顺序关系。必须从临摹效果图过渡到由平、立面图绘制效果图的阶段。加强手绘草图的训练,可以考虑利用制图作业、设计作业的成果,既能保证作业的完整性,又能使学生明确地感受到所学课程间的延续性及相关知识的相互作用。

3dmax作为绘制效果图的主要软件,教学中应用少量课时讲解基本命令、基础操作方法,用大量课时进行实例训练。尽量包括各种空间类型,在具体案例中巩固、强化工具的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地绘制出各类效果图。

photoshop是兼容性最强的'平面处理软件。但任何软件都是表现设计意图的工具,因此教学要着重体现在软件对专业图的处理手段上,在学生掌握基本命令后,尽可能多地运用工具处理图形,掌握与其他软件交互使用的方法。工具讲解要始终以设计图为例,压缩单一工具练习时间,留出综合运用练习的时间,考虑配合处理手绘效果图或3d效果图,有意识地强调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

模型制作是依据设计图纸,通过一定的材质制作出规定的空间模型,配合表现设计师的想法,给人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展示。学生掌握了模型制作的基本技法与步骤,就能够制作各类常规空间的模型,既可以完善自己的设计表现技能,又可以锻炼体会设计师意图的能力。而且可以将模型制作训练成为一项单独的职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教学中尽量多一些制作练习,市场上常用模型材料会用即可。通过对室内设计专业表现类课程所涉及的职业能力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每门课程的主要学习目的,以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作用,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课程技能的综合应用,提高其学习效率,并为专业课程的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提供依据。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三

摘要: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在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我们积极推进传授式教学与pbl、专题讲座等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并评估教改实施的效果。实践表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随着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学校以传承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正向强调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创新教育模式转变。如今,创新已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时代对高等学校提出的迫切要求。但由于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使得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一刀切”的现象,制约着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凸显其空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着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不足,研究创新能力较低,而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教学体系对研究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培养不够[1].在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中,讲座式、研讨班式和案例式的课程比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高达40%~50%.与国际着名大学相比,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差距,表现在以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为主,进行灌输式教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分子生物学自诞生以来,是生命科学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分子生物学》一直是本校基础与临床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但由于其内容偏抽象难以理解、知识更新又快,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新时期分子生物学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原理,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这些基础知识来解决当下所面临的医药科研难题。鉴于此,笔者尝试对我校2014级医学类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课程进行改革,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基础上注重多种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以未采取教学改革的2013级研究生为参照,评估教改前后教学效果,以探讨新型教学模式对研究生自主性学习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

一、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式的实施。

1.教材与最新研究进展的结合。在讲授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笔者注重介绍最新的国际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培养其创新思维。例如在讲到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染色体结构与真核基因表达密切相关时,我们会给大家提及现在比较热门的“表观遗传学”.给学生们介绍些影响因子比较高的表观遗传学方面的英文文章,布置他们阅读文献后写出相关综述。使大家认识到表观遗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不仅体现在dna的甲基化,组蛋白的乙酰化、甲基化以及一些非编码校rna的调控都属于其调控范畴。这样,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表观遗传的概念,对其技术路线和应用等方面都有所涉猎;一定程度上又提高了他们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对他们以后进入课题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的应用。pbl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2].它是由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目前被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方式。

pbl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提出问题-个人查找资料准备-集体研讨”.首先教师要提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一方面要兼顾教学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要结合国内外研究热点。比如在讲到分子生物学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各种组学研究时,我们针对医学类研究生提出的问题是“试述主要组学有哪些,组学如何推动未来医学的发展”.同学们分组进行准备和讨论,考虑到学时有限,2014级选修学生数达358人,我们采取的是8~10人一组,每个小组每学期至少参与一次讨论,自行选定题目,小组人员分工合作查阅各类文献资料,认真地分析讨论,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并以ppt形式在课上进行总结汇报。根据汇报内容的完整性、条理性、创新性等由老师及其他组人员分别进行打分。该种教学模式引发了同学们对分子生物学学习的兴趣,不仅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3.专题讲座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在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安排中,我们还尝试邀请校内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如何进行科研论文的写作”和“如何撰写基金申请书”两次实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专题讲座。例如我们邀请本校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拥有“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殊荣的教师给学生们讲解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写法及体会。进行讲座的老师从项目题目的写法开始,到立题依据、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项目特色与创新、经费预算及工作基础和条件,不仅向同学们展示了基金书写的全部流程,还介绍了自己的一些宝贵经验。通过这次讲座,不仅对同学们马上要进入的选题阶段有很大益处,从长远来看对他们以后独立进行课题申请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教改实施后的效果评价。

目前,我校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课程考核还是以试卷考核为主,试卷考核作为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试卷70%的内容以教材的基础知识为主,30%为课堂相关内容的拓展和深入。平时成绩由上课出勤情况和平时作业组成,作业由教师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和综述组成。为了评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实施教改的本校2014级358名医学专业研究生与以单一式讲授式教学方式为主的2013级362名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平均成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2014级研究生无论是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还是最后总成绩均高于2013级研究生,其中总成绩之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另一方面,2014级研究生的不及格率为0.58%(2/358)显着低于2013级的3.59%(13/362)。

以上比较结果显示,教改后的2014级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成绩普遍高于2013级学生。平时成绩高不是出勤率变化有多大,主要源于2014级学生平日作业成绩提高,考虑可能是老师设定问题后,同学们以小组形式查找文献资料再讨论、总结,比原来自己单独查资料更有效,从而获取的信息更丰富、材料组织得更加全面和深刻。期末成绩比原来高,其实基础理论成绩变化不大,主要是拓展内容部分成绩提高了。笔者考虑这与采用新型教学模式使同学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并思考最新的科研进展是密不可分的。

三、结语。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往的研究生课堂教学以传授性方式为主,老师作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听众,培养的人才大多缺乏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与21世纪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背道而驰[3].本文笔者以医学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分子生物学课程进行改革,教学方式由原来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向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式转变。将pbl和专题讲座等启发性教学方式渗透进传统教学模式中,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组织、指导和促进者的转变。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增加学术前沿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教改的调查结果显示新型教学模式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帮助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考试成绩,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创新能力,这对于培养新时期同时从事教学、科研、医疗的高级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2]townsendg.problem-basedlearninginterventionsinatraditionalcurriculumareaneffectivelearningtool[j].evidbaseddent,,12(4):115-116.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四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课堂的主体需要从原来老师刻板教授,过渡到学生有自主学习及思考的自主性。但是如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仍然是我们高中数学教学课程改革的难题,对此我们更应该加强对教学改革的理解,有效的提升教学课程改革能力。

2高中数学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老师学生无法转变原始角色。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是作为主体者即在主导地位,在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理念下,学生对于老师处于一种敬畏心理,不敢忤逆老师,而老师的教学多半以教授为主,不给学生思考机会,这样是老师单方面传播知识,但学生吸收知识效率就不得而知,很多学生没有接受到老师知识,他们只是死记硬背下老师教授的公式或解题方法,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而不是素质教育。这样的畸形情况在中国存在很长一短时间,从而在客观上限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加至了学生学习的惰性和依赖老师的学习态度。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失去探索的能力,没有了主动探索,也就丧失了创造能力。在这样一种教学理念之下,对于学生潜能,思维方式,全面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2.2学生学习压力负担大。

高中数学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理应进行素质教学,但是事实却背道而驰,高中数学的教学的却多半与习题挂钩,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一种习题的数量决定学习的质量理念,这样对于高中数学是极其不利的,许多初中毕业生在以较高成绩升入高中后,却难以适应高中数学,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不及格,出现厌学症状,对于一份主题是“你对你的作业量满意吗?”调查,大多数同学对于自己的数学作业表示了不满意,接近一半的同学觉得作业量偏多,学生对于教课书上可以理解的定理概念,却因为高中教学特点不得不进行大量练习进行巩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学生学业负担,这样令很大一部分同学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导致在心里对数学学科存在恐惧心理。

2.3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差距。

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们,高中的一切无疑是一扇全新的大门,对于初高中数学方面的衔接在这方面上就显得有些漏洞了,一是初高中教材梯度过大,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很多不能理解高中新的教学方法,初中教材对于实数集内运算看为重点,几乎没有对概念定义的证明理解,例如就像三角函数的定义,缺少直接证明定理的方法,只有结论给学生去死记硬背,还有使用公理回避定理的证明,对于教材的难度等级划分不明显,对于定理的使用就是书后配备习题的练习,让学生们只知道使用定理却不知道如何证明定理。而对于高中来说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新概念,紧接着就是对于函数的分类学习,奇函数偶函数,幂函数等等,还有对于函数单调性的判断这些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还有高中对于几何问题的学习更初中衔接地方少的可怜,高中对于空间几何的想象能力很高,教材里对于概念的证明理解多,符号多对于定义的使用更加严格,,对于新生学习困难,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五

产品造型课程是一门综合用户心理学、形态设计、材料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运用等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产品造型课程主要是由理论内容、实验内容、实践内容三大部分组成.产品造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锻炼,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实践环节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目前高校产品设计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2.1教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化。

产品造型设计教育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教育,它是一门复杂和系统的实践性专业教育.不同于工科的教育教学体系.目前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教学主要是在教室或是多媒体教室中进行的,那么就造成了教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化.学生是艺术学生,理论知识相对其他学科较为薄弱,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接受力相对要好一些.通常纯理论性的知识讲授容易让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艺术生产生学习的倦怠性和消极性.反而是一些动手操作和激发他们创造动力的教学内容更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持久力和兴趣.

2.2教育教学模式较为被动化。

产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自从有了商品和商品之间的交换,就有了产品和市场.现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要通过产品的制造和技术的提高来占领国际市场.企业对产品设计的研发越来越重视和加大投入.消费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也是日益产生更丰富的要求.消费者认知产品也是从市场而得到一些信息和了解的.同样,现代高校学生也是从消费市场、网络和电视从小就接触和使用产品.对产品的使用、用途和社会价值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产品如何进行设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以及提高一定企业经济效益没有主动性的认识和探求.而且教育教学也是灌输式的,以教材为主要教育手段,让学生但就产品造型被动的进行一些创造,学生无法投入一定的情感进行主动的设计和创造.

2.3教育教学模式较为理论化。

目前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模式较为理论化,讲授课程内容和考评专业水平都是通过通常的教学教学理论教授和考评模式.教育和教学的内容都是一些充斥着大量的图片教材,或者是对某些设计师进行很多的生平描述,真正能让学生得到实践性的设计锻炼课题和训练题目不多,教材以及教育教学模式都较为理论化.如果能将理论转化为多种实践形式,那么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可以努力将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学生在校的素质教育以及职业规划结合起来.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六

论文摘要: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很关注的问题,而怎么提高学习者的自主能动性,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教学系统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教学思路。

一、引言。

现在公认的教学模式有三种,分别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主要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突出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主动学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思想和行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束缚,学习的主动性也很难发挥出来,以至于学生进入到大学接受大学教育时还是被动接受,与教学改革思路和社会、国家对大学生的期待相差甚远。大学教育的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如何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如何让学习者学习到系统的知识,会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现在笔者将自己在《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过程当中的改革方案拿出来,供广大的教育同行指导与批评。

二、实验对象分析。

本次试验对象为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06级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教学系统设计》这门课程开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本专业的很多理论课,对于传统理论课的讲授法已经有所厌烦。但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系统地学习一门课程,与同学协作学习的意识也比较薄弱,平时的小组学习大部分是敷衍了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是很高。同时,此阶段的学生也已经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工具,但是不能有效应用,还不会用系统的方法考虑问题,分析问题。

三、课程分析。

《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较为紧密的课程。在讲解过程中选用大量的不同模式的优秀课例来让学生学习,让学生设计出不同模式下的教学课例是以往的教学要求。尽管学生学了一学期,能够按照模版设计出不同模式的课例来,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对模版机械、简单地套用和模仿,没有创新,对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还是稀里糊涂。

四、具体改革环节的叙事。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针对这几个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过程和设计思路,并且能将所学到的设计思路应用到各行各业去,学习主题就定位为:面向行业的《教学系统设计》的运用。

在第一节课上,笔者就明确告诉学生本门课程的任务和预期达到的整体目标,告知学生本门课程和其他理论课程的上课模式有所区别,整个学习过程由电子学档记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尽可能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学习内容主要通过学生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和作品。任务有以下几种:1.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设计出一个面向行业的培训方案;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多媒体资源开发的方案,并在学期末根据设计方案做出作品;3.以个人为单位,自选一节课的内容,设计出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课例。具体讲到不同的部分,对这三大任务下面细化的内容进行填充。如:讲完学习者特征分析后,就要求学生分别作出面向行业的对象分析报告和开发的多媒体资源的适用对象分析,以及自己所选教学内容的学习者分析。这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就会认真听讲,下课也知道该去找哪些方面的资料,该怎样用所学的知识充实哪个部分的内容。一学期下来每位学生都觉得很充实、很忙碌。由于各小组的设计主题都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商量,按照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所确定,因此涉及很多领域,学生的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也有所提高。面向行业的培训方案和多媒体资源的开发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有的小组涉及的是面向移动收费员的培训方案,有的小组涉及的是面向果农的培训方案,有的小组涉及的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方案,有的小组涉及的是面向育婴师的培训,有的小组涉及的是图书馆资源有效利用的培训方案,有的小组涉及的是酒店管理和消防员的培训。而且在设计这些文案的同时有些组还开发出了相关的电子作品。如面向果农的培训方案的设计,同时还设计并制作出果农专题网站。每个学生都在尽力为自己的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每个学生电子学档中的内容都很丰富。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按时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既有过程的设计又有整体的设计还有相关的作品。还有些学生利用我们所学的学习工具完善内容,如有学生用思维导图作出结构图。

学期的最后,笔者结合设计的最终作品和平时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选了两个组的设计方案做模拟演练,一个组是笔者认为表现最好的组,另一个组是相对不太好的,要求全班学生根据这两组设计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整体效果较好。其他没有被选中的小组都觉得有些遗憾,每个组都非常想现场模拟培训。

五、教学总结。

和以往学习《教学系统设计》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相比较,改革效果很显著。改革后学生不论是在哪种形式的课堂上,表现得都很积极,听课都很认真,课后也愿意和笔者交流课上存在的问题。讨论课也很投入,并且在课下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方案,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六、存在不足。

尽管笔者认为改革非常成功,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在改革初期学生多多少少都呈现出了不适应性,不习惯独立探索学习,也不习惯协作学习。

2.在进行小组学习时分组并不是按照异质分组原则来分的,所以有个别小组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3.笔者在任务的设计与分配上没有和学生进行较好的沟通,造成有些小组没有理解任务,完成的程度差异性较大。

4.最后的模拟培训时间过于紧张,很多小组觉得意犹未尽,觉得没能演示很遗憾。

5.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没有利用model平台或者其他的教学平台,可以和学生及时的就各项内容进行沟通与交流,使得课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较少。

但是从整体上看,笔者认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非常成功,也基本上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关键是让学生真正学到了一些技能。笔者希望能在未来的其他课中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希望广大的专家和同行能给笔者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改进。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七

摘要: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不断被挑战,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打开教学思路,研究新的教学设训一策略,以顺应时代的需求并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以中学历史教学为例,初步勾勒了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策略,以供各学校和历史教师参考。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教学设计;历史课程。

1研究背景。

教学改革已有数十年,在这些年里,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课程的安排,还是教师的配备、教学方法的设计等。这些创造性的改变,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降低了其在成长阶段的读书压力。在中学要学习的学科中,历史学科是一门文科性比较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方法下,学好历史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背多看,教师的讲课内容和方法更像是在帮学生划出考试的重点。这种教学模式只会增加学生课后背诵的负担和压力,而且学习效率极低。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这些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要逐一被改进,设训一出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八

提要:远程教育课程从设计到教学各个环节,要以市场化导向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者面临把握市场化导向难、市场化导向运用难、市场变化追踪难等难点问题,远程教育课程教师要走出校门,走向市场,完整把握市场信息;更新观念,提升本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持之以恒,勇于扬弃,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升级,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就是由学院课堂教科书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适应社会化需求的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过程要围绕着社会需求进行,换言之,人才的培养要顺应市场化的导向进行。无论教学设计、资源制作、教学互动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市场化的导向,教学效果的评价也靠市场或者社会来决定。但如何把市场化导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所体现,不同的课程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本文以艺术设计类课程为例,把远程教育课程市场化导向教学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性的思考。

1实践价值。

远程教育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各种学习资源呈现在学习者面前,供学习者使用,并通过人机交互的模式实现师生的网络互动,从而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正是多终端的学习方式,替代了学员课堂师生面授的教学过程,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更加灵活,但无形中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如何使学习更有效,成为困扰教学质量的瓶颈。

(1)市场化导向使远程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设计更有针对性。开放大学被称作“没有围墙的大学”,不仅仅是办学范围的扩大,更主要的是能满足学习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能提供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2)市场化导向使前沿教学理念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学院课堂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把知识点按照一定的组合逐一分解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接受,进而达到教学目的。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远程教育虽然也要把课程的知识点传授给学习者,但是必须选择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更为前沿的教学理念,把知识点的组合更贴近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更便利于学习者使用,让学习者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后达到和学院课堂近乎一致甚至效果更佳的学习质量保证。

(3)市场化导向使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直接得到社会检验,为学习者继续教育增加动力。在远程教学中,任何专业、任何课程、任何教学环节,都是以学习者为主体进行,什么时间学习,通过什么学习终端进行,学习过程中如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完全靠学习者的自我选择,但是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仅靠单元测试那么简单,市场化导向使得远程教育的所有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直接得到社会检验,远程教育是继续教育的一种类型,学习者为用而学,要学以致用,学习效果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和检验的,因此市场化导向使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得到学习者直接的检验。

2难点。

远程教育课程市场化导向虽然成为大势所趋,成为检验教学效果最直接的途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难点,成为制约教学手段使用和教学质量评价的棘手问题。以艺术设计类课程为案例进行简单分析。

(1)市场化导向的把握。虽然说市场化导向是衡量专业设置、课程计划、教学手段、教学环节、质量评价的直接方式,但是市场化的需求如何呈现,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如何获得以及怎么把握市场化导向,成为困惑教学的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如果不能把握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不能了解社会化的需求,所谓的市场化导向就成为了空中楼阁。

(2)市场化导向的运用。即使教师通过行业各方面的信息资讯及设计案例的收集,能够了解市场化导向,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导向反映出来,并且运用到教学开展的各个环节,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教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检验。市场化导向,既关乎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同时也关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点和关注点,因此,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在课程设计、学习资源制作以及如何实现师生互动,都要考虑市场化导向。艺术设计类课程有些以直观呈现为主,也有些以抽象的教学为主,前者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呈现的方式更加直观;而后者必须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切实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同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市场化导向的跟踪和教学过程修正。市场化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了解和把握市场化导向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去跟踪并持续了解社会化的需求和市场化的导向,并且对既有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做动态调整。但是由于多数教师长期身在教学岗位做理论研究,企业实践经验不足,对市场化的人才需求往往不够敏感,难以把握设计行业市场化的导向,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比如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工业设计如何把物联网先进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环境艺术和展示设计中,如何运用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呈现完美的设计效果等。社会的需求决定专业设置,市场化的导向决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技术运用。

3对策。

基于以上三个难点,在远程教育各门类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如何破解这些难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争取属于开放大学的一席之地。

(1)走出校门,走向市场,完整把握市场信息。了解并把握社会化的.需求和市场化的导向,既然是困扰远程教育教学的一大难点,就要求教学人员不能封闭自己,必须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和市场,了解最前沿的市场需求,了解行业市场发展的大势。应用型教育提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放大学必须提倡开放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开放,而且在思想上、在知识更新上要跟上瞬息万变的市场导向,把信息收集整理的过程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多渠道丰富自己的市场信息,编织属于自己研究领域、教学领域的信息网络,把所有的人脉资源都成为把握市场化导向的信息源。

(2)更新观念,提升本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运用市场化导向,不仅仅是宏观地部署,而且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中。艺术设计是一个体现时代性的专业,艺术设计类的课程也必须把时代性的元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所体现,从而引起学习者思想上的共鸣。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是远程教育最基本的技术手段,多终端的学习工具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多元化学习需求的同时,也使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到教育者面前。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组合而成系统化的专业课程,真正实现人人愿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理想状态。这样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在本专业及自己所能讲授的课程上,是专家,是内行,而且在现代化技术教学手段运用上,也必须成为专家里手。

(3)持之以恒,勇于扬弃,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市场化导向在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进步,远程教育教师也必须持之以恒地关注市场变化,把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保持对社会化需求和专业导向的及时跟踪,密切关注,并且根据业已变化的现实,随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勇于否定之前不能适应新的环境需要的东西,形成、制定新的适应市场化导向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永远和时代发展同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田甜,论远程教育艺术设计学科的困境与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83―184。

[2]邓卫斌。余飞,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课程与数字网络教学模式的结合[j]设计艺术研究,(6):125―128。

[3]经松,基于网络平台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分析[j]电子制作,2013(19):102。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九

远程教育相关教师要想有效的掌握社会化需求及市场化导向,就不能继续长久的待在教育机构当中,而是应该主动的迈出校门、进入社会与市场之内,去分析、搜集最前沿的市场化需求,掌握艺术设计行业的市场发展需求。受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成为远程开放性法学培养的力量,教师除了要实现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开放外,还应该适应市场化导向的多重变化,实现思想与知识的快速更新与创新,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积极的搜集、整理、运用市场化导向信息,通过各种通过搜罗与艺术设计行业有关的市场信息,打造全新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信息网络,从而有效的掌握市场化导向资源。

(二)教师要及时引入全新理念、改善教学技术运用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浓厚的时代性色彩,因此,教师应将时代元素有效的展现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使学习者思想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所以,教师在开展远程教育时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数字技术,要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对学习者各种各样的学习要求及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行满足。教师要利用慕课技术、大数据搜索引擎等,[4]对艺术设计专业有关的学习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优化、重组,从而让学习者可以通过远程互联网学习的方式,随时随地随心的进行学习。

(三)坚持不懈,大胆创新,紧随时代发展趋势。

(四)确定远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办学目标及要求。

四结论。

总之,具有师生分离教学特点的远程开放教育,在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要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做好市场化导向的研究与运用,才能有效解决相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5]张胜利.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改革新思路[j].艺术科技,2015(06):274.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十

摘要:当前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侧重理论而轻视实践,教学内容与射频工程师的岗位需求相脱离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cdio的微波通信类课程的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法,进一步提高了通信工程学生的专业射频设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模式;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方法。

当前的微波通信课程群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脱离实际微波器件设计等问题。克劳雷[1]提出的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cdio分别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面向射频工程师培养的微波通信课程群教学研究思路,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深入理解和学习工程所需要的知识及技能。我国很多高校专任教师也围绕着工程类课程的教学引入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4]。本课题根据cdio的教育理念,围绕多个层面的能力培养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微波通信课程群的教学研究根据cdio的教育理念,将通信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设计。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力争通过微波通信课程群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合格的射频工程师,加强高校微波通信课程群的相互联系,提升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

1教学内容研究。

根据cdio的教育理念,围绕多个层面的能力培养进行课程教学设计。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力争通过微波通信课程群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合格的射频工程师,加强高校微波通信课程群的相互联系。微波通信课程群主要包括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等微波通信类课程,通过引入高频结构仿真(highfrequencystructuresimulator,hfss)工程仿真软件,打破了原有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各课程各自独立的实训模式,使学生的实训环节更符合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的技能要求,采用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独立完成学习,提高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首先,了解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的具体需求。其次,分析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求职射频工程师岗位所欠缺的能力,深入分析信息工程学院现有的微波通信类课程的教学和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利用cdio教育理念,实现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提高和训练学生的微波通信课程的相关技能,构建面向射频工程师岗位的微波通信类课程的教学和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学综合熟练应用微波通信类课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能力和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据东北电力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近3年的就业情况,通信工程专业有38%的学生去到了硬件工程师和射频工程师的岗位。

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一般要求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天线及射频器件的建模和仿真分析,熟悉相关的射频检测设备可以进行器件的调制和测试等工作。通过分析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的要求,设计了基于hfss软件的实训实验手册。hfss仿真软件是现在很多企业主流的三维电磁仿真设计软件,其融合了有限元法,集计算电磁学、数学分析等多种方法。针对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等射频类课程设计实训。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的课程中涉及的对称振子天线、微带天线和微波谐振腔等方面的知识点,在课程的教学环节只是物理的概念和理论公式推导等,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在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教学环节中,实训内容主要包括t形波导的内场分析和优化设计、hfss仿真对称振子天线、hfss微带天线仿真设计和hfss谐振腔仿真分析等。通过hfss三维电磁仿真软件的项目式实训指导,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hfss的工作界面、操作步骤及工作流程,掌握对微波器件及微带天线的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学生可以加深对天线的回波损耗、驻波比、远场辐射方向图、输入阻抗等各种参数的理解和认识,学生需要通过自学实训内容的理论知识,融合各个课程之间的理论,构建起对微波课程群的系统性认识,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直观和生动,更好地理解天线理论中的相关知识。通过hfss软件的项目式实训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企业射频类工程师所要求的电磁仿真软件,提高学生的天线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2教学模式研究。

以往实训环节是围绕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不同课程各自独立实训,实训的内容一般都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先由老师讲解,再由学生完成实验。引入cdio理念后,学生按实验手册自主选择实验题目,学生每3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组员之间的讨论学习来积极消化知识,学生成了整个实训环节的学习主题,通过仿真完成射频元器件和天线的设计,通过自主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架构知识体系,更贴近企业对射频工程师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选择新的微波器件的hfss仿真实验,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和选择微波器件,确定实验内容和器件的性能。通过3人组成的学习小组的查找文献和书籍自主学习,完成hfss仿真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自主性实训实验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评价研究。

微波通信课程群主要包括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等微波通信类课程,通过引入hfss工程仿真软件,打破了原有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各课程各自独立的实训模式,使学生的实训环节更符合企业射频工程师岗位的技能要求,采用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独立完成学习,通过对项目的考核打分进一步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传统的实训课程的评价主要是每个课程独立实训并评价,只能看出学生对一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评价单一。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各个课程的实验成绩分别以一定比例计入各门课程的总成绩中。基于cdio的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教学评价,通过项目式的实验内容的完成情况,可以综合评价学生对微波通信课程群的掌握情况及hfss仿真软件的应用熟练程度。实训成绩包括3部分,各个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占80%,3人小组的自主学习情况占10%,最后的实训心得报告占10%。这样得到的基于cdio的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成绩单,相当于获得了微波通信课程的一个技能认定,可以用于毕业季的求职简历中,相比于传统的成绩单更有说服力。打破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各课程独自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按不同课程各自考核的模式,构建考核学生射频仿真设计实际动手能力的评价体系,独立考核并评价学生的实训项目完成情况,最后给出微博课程群的实训成绩。

4结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cdio的微波通信课程群的教学研究方法,面向企业射频工程师的实际需求,梳理并整合微波技术、微波通信、天线技术等微波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把cdio教育理念应用到微波通信课程群的实训教学环节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微波射频课程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射频知识和独立完成射频工程仿真设计方面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了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射频类岗位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克劳雷.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教学模式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职业,2017(35):91.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十一

以往高校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教学体系主导和主要教育角色,在课堂教育中往往是以高校教师为主要教育实施对象的.也就是说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角色.试着在产品造型设计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度.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作为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着重重视学生自发的参与与创作能力,学生的创作活动讲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那么师生互动教学关系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变.比如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模式中,让学生选择或者是设定一定的参与角色设定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和加入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将学生角色设定为设计师、工程师、消费者、企业管理者、营销者、竞争对手等角色,那么不同角色对产品造型设计的需求和关注度就不完全一样,这样学生也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也能从角色设定中得到书本上学不到的内容和体会.学生的审美要求、学习目的、理论基础、艺术表现形式等也不尽相同,因而其对具有艺术表现性要求比较高的产品造型设计表现的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果用教师作为主体来组织教学,一个模式要求学生的教学结果,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学生也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设计教学模式内容可以让他们有多种学习效果表现形式,可以兼顾到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这样教学效果会极大的提高.

3.2视听设定模式。

现在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学生在个人日常生活接触到的视觉传达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对视觉感官的需求远远大于以往时代的学生.而且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教学内容也主要是需要视觉的传达才能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了解.比如在教授产品造型设计的时候,我们讲授洗衣机的造型如何设计,那么通过一段影视视频,让企业如何生产洗衣机的生产和设计过程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激发很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对产品造型的设计流程有个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这些教学设定模式包括平时的教学任务基本要求,需要学生完成基本教学任务,需要在学校机房、多媒体教室进行,在这样的视听一体化的教学模块环节中,以能力培养为主,以项目教学为手段;经过视听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在做完实验之后能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

3.3实践设定模式。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加强学生在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活动的分量;增加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活动的实践部分,发挥学生的设计实践主体地位;将创意项目体系与大学学生特色素质教育体系的嵌入和融合,使得学生将设计教育学习规划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得到更多方位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在专业实训室里进行一些实际操作或是为既定的设计比赛主题完成设计作品,这个环节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需要学生将早期的实验教学完成的产品造型设计的概念和构思能够在实训工作室里制作出实物,或者是根据当时的设计比赛要求完成相应的设计比赛主题设计作品.在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模式中增加、增强实践的环节将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个体创新精神,保证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创新原动力,加强教育活动的多样化和丰富性,提高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社会实践性.培养出更具有创新活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产品造型设计才人不仅是适应国家和时代的要求和发展,也是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活动应逐步深化的内容.实践设定的模式实施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一是产品造型设计课程作业的表现形式;二是产品造型设计实践的表现,可以通过设计竞赛得到实践,通过产品造型设计实物呈现;三是通过企业合作将产品造型设计创意得到生产与推广,通过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将产品造型设计创意得到实现.

4结语。

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教学创新模式的建立,将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个体、主体的创新精神,保证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创新原动力,加强教育活动的多样化和丰富性,提高产品造型设计教育的社会实践性和课程专业性.培养出更具有创新活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产品造型设计才人不仅是适应国家和时代的要求和发展,也是产品造型设计教育活动在以后应逐步深化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黄昌海,陈民新.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及课程建设改革构想[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4.

〔2〕王蔚清.试论艺术教育的潜在课程及其育人功能[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十二

摘要: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重要保障,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在学院“四方三层”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主动探索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形成“政府搭台、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专业依托政府创办的工业设计的集聚园区,对接常州的制造业,全面深度的校企合作,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探索并实践了产品造型设计“产教结合、项目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并得到了政府、行业、企业的学生一致的好评。

关键词:四方三层;政府搭台;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培养。

一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的核心要素,当下有很多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多数院校、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依然“不来电”。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因源于体制机制的创新。规范体制,创新机制,也行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有效探索并运行了“四方三层”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培养的四方合作模式,形成由校企合作理事会、区域合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三层”执行机构,分别承担“规划、组织、执行”三层职能[2][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在学院“四方三层”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对接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组建由政府、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建立专业建设合作委员议事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厂中校”和“校中厂”建设、教学实习管理、实训中心建设、订单培养,基地建设等,制定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最终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

二学院背景下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特色。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开设于,从最初的学科式人才培养,到如今的项目式人才培养,不断与时俱进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在校企合作方面也不断挖掘社会及内部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学院“四方三层”背景下,专业主动出击,探索校企合作深度,逐渐形成“政府搭台、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培养”校企合作模式,并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一)政府搭台。

无论是国家、省还是常州市的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各种政策,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到《常州市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工业设计为突破口,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思路,明确把工业设计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工业设计的高度重视。在常州市经信委的推动下成立了武进工业设计园工业设计创新与孵化基地,以工业设计为主导,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推动力。政府为创意与制造业搭建了“戏台”,提供了智力保障与企业需要信息,工业设计作为设计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立足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基础,以常州重点优势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求为重点,促进常州经济社会发展。

(二)行业指导。

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常州市工业设计协会”,搭建政行校企合作平台。协会涵盖了常州市各大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设计师、教育家等服务于工业设计一线的社会人才。在协会的组织机构下,大到以工业设计促产业设计的活动,细到通过协会理论,帮助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质量等方面的指导。

(三)企业参与。

(四)学院培养。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依托常州市政府设立的武进工业设计园,由学院出资成立常州卓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入驻园区,教师成立工作室来实施教学。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真实设计项目,采用“工作室+项目”的教学模式,学生从第二学期进入设计工作室,通过第一至第三学期的职业基本技能的学习,再到第四、五学期进入真题真做的职业核心技能课程的学习,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不断提升项目技能,完成由学生到设计师的角色转换,为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实现“零对接”。

三“对接产业、依托园区”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果。

围绕学院的“四方三层”以及专业依托武进工业设计园区集聚企业,对接常州装备制造产业,专业通过不断努力,在“政府搭台、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下深入于人才培养各个方面,并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提高是专业竞争力及综合办学水平。

(一)地方政府建园区,专业团队办公室,工作室里育人才。

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形式,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在政府搭建的工业设计“孵化器”武进工业设计园的平台上,专业主动适应常州及周边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意设计产业发展需求顺应政府提出“以工业设计为突破口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思路,发挥专业优势,由专业创办“常州卓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进驻园区,共同参与园区建设,主动引领常州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公司对接学生顶岗实习,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并将真实项目引入校内工作室,师生在工作室里企业项目设计流程,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带领学生完成设计项目。通过“地方政府建园区,专业团队办公室,工作室里育人才”机制,专业教师和学生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外观专利20项;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各类设计竞赛16项大奖,并连续在、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工业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中获得金奖。通过该模式,专业稳定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素质教学队伍,形成了深入内涵建设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项目引领,极大提升了师生用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与行业领军企业共育特色人才。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与行业领导者和最具影响力教育企业“水晶石”共育特色人才,共建“产品虚拟现实特色班”学生通过对“水晶石”最新国际、国内级项目案例的实时学习,在踏入社会前便能接受真实企业项目的强化训练,提升自己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产品虚拟现实特色班”以实训、实战、实用为教学理念,根据行业发展动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项目课程体系,利用学院先进设备和“水晶石”技术,在校内工作室营造“水晶石”企业文化,严格遵守企业作息时间,上下课指纹打卡,让学生提前感受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实现“作业”到“作品”升华。专业借助“水晶石”强调品牌优势,促使教学与市场紧密接轨,真正践行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提升社会美誉和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总结。

校企合作不是停留在一纸协议,校企合作在广度深度及形式的创新有效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在学院的“四方三层、内园外站”的校企合作模式下,主动出击,形成“政府搭台、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培养”的立体模式,并通过4年的实践,总结出校企合作过程中体制建设与机制创新。形成自身鲜明特色,保障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十三

艺术设计是介于实用美术与纯美术之间,既有两者的共性又有差异性。色彩类课程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要根据艺术设计的服务领域来科学应对色彩教学。通常情况下,对于绘画性色彩教学多侧重于情感的表达,而对于设计类色彩教学则多侧重于对功能的明确,尤其是在突出受众的审美要求上,还需要从色彩的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可见,艺术设计对色彩类课程的教学,既要强化设计意识又要突出色彩境界,更要从色彩的经济性上融入色彩的构思与创新。

2.2艺术设计对设计师的色彩要求。

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色彩是为了服务受众,并非单纯的抒发绘画者的情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从作品、市场、受众需求等方面,将色彩设计与产品设计相统一。一是要做到色彩的使用是为了满足需求,将产品色彩的设计与产品的功能、外观相联系,突出受众对产品色彩的审美要求,要分析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要兼顾实用性、功能性、审美性的协同。一味地注重艺术审美而忽视实用价值,反而“华而不实”。二是要融入情感表达,作为艺术设计同样要满足受众的情感诉求,要从产品的艺术性上将受众的情感进行表达,通过独特的造型语言、色彩符合来表现丰富的情感。色彩本身是基于主观需求的表现,也是设计师的思想凝结,因此要从设计本质上,兼顾外在形式与色彩情感的关联性。三是要注重艺术属性对功利属性的支撑,艺术设计的服务本质为艺术性、功利性的统一,从作品的艺术性上服务于功利性,就需要从作品的情感因素转向实用层面,抓住色彩构成形式与色彩表现意图,突出色彩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色彩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定位,在进行课程重构时,应该着力从色彩的视觉表达上服务于艺术审美要求,服务于设计师的.情感诉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整合。

3.1强调色彩在视觉思维上的训练。

从色彩类课程资源整合上看,首先要关注色彩思维的训练,结合不同色彩的视觉感知形式,引导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色彩中进行辨析。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知力,特别是围绕色彩视觉表现力,将之与客观事物、现实生活中的色彩进行关联,由此来训练学生的色彩选择力与洞察力。同时,利用色彩原理,将色彩视觉与视觉艺术相融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色彩视觉形式差异中进行反思,理解并运用色彩视觉进行不同作品的色彩运用,并进行效果对比和评价。

3.2注重色彩语言的训练。

色彩类课程不能将色彩的教学与训练进行固定,而是要从学生的动手实践中,通过对色彩语言的观察与理解,来多方面、多层次的运用色彩语言。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色彩基本要素的学习,并从不同事物的色彩辨析中探究色彩的表现策略;通过对色彩类课程资源的整合,让学生从色彩语言中理解色彩,审视色彩视觉思维训练,特别是在实践中,将不同色彩表达方式进行阐释与分析,结合具体的艺术设计作品来对色彩语言进行评价,从中来表达色彩的不同理解与判断。唯有借助于艺术设计作品的色彩分析,从学生的观点探讨与对比中来增强学生对色彩的判别力,洞晓色彩表达中的不同意蕴和价值。

3.3强调色彩技法的训练与表现。

从色彩运用上要注重色彩表现技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足够的技能,尤其是对色彩的感知力,要能够从色彩的情感、体验、色彩的理解与认知中,抓住色彩语言与技法的紧密关系。色彩视觉的表现是多样的,色彩视觉体验是不断变化的。在色彩技法的训练上,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色彩工具的运用中,从手、眼、脑的协同配合上来增强色彩运用的信心。色彩类课程教学要深化学生对不同色彩表达的认识,要能够从不同的色彩及技法运用上注重学生经验和观念的交流与互动,增强学生对色彩的运用熟练度。

4结语。

色彩作为视觉感知的最敏感要素,是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色彩类课程的整合与重构,要突破传统色彩教学的束缚,要深入拓宽艺术设计的色彩应用范围,关注色彩的服务性、实用性、艺术性、功能性,从色彩的感知、色彩技法的训练、色彩视觉的养成上,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提炼与概括,促进学生色彩视觉思维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陆慧.浅谈艺术设计学科色彩类课程的优化整合[j].出版与印刷,(04)。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十四

摘要:针对程序设计课程群的教学,以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为基础,提出基于五导法的教学模式,分别阐释“导教、导学、导思、导用、导创”的含义和具体实施办法,说明如何围绕教学内容建立三维的教学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以提高程序设计课程群的教学质量。

1背景。

程序设计课程群包含的课程主要有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等,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石。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紧密的依存、递进关系。对于广大的地方高校来说,开展程序设计课程群的教学研究,就是研究这些课程知识的“教法、学法、用法、创法”。文章将从教与学着手,探讨在教学中的所用、所感、所思、所改。

2五导法。

所谓“五导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导教、导学、导思、导用、导创。

2.1导教。

2.1.1知识点化繁为简。

对于地方院校来说,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通常会先讲授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再讲授数据结构、最后讲授最流行的面向对象语言——java。在这些课程中存在大量的基本语法、原理和技巧,譬如:c语言的输入输出格式控制、运算符、表达式、运算规则、赋值语句等,灵活多样;数据结构中指针的使用无处不在;java语言中包含权限的交叉融合、对象与引用的多态性等。对于初学者来说,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比如选择性讲授,即先讲授最常使用的知识、应用方式,且大量运用演示法、案例法,让学生在实例中逐步理解、掌握、熟悉;再逐步延伸,增加深度和广度;最后还需要有画龙点睛的总结。在c语言教学中,若只顾及语法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将会导致顾此失彼、欲速而不达的结果;若只注重算法,而轻视、忽视基本语法,将导致程序代码的编写寸步难行、错误百出。所以,要秉持语法够用的原则。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大量的教材在讲述顺序线性表时,都是直接采用动态申请连续空间的方式来存储线性表中的元素[1]。这种方式显著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为什么不先讲述使用静态的数组来存储元素,再过渡到动态的存储方式呢?所以,教师讲授时要化繁为简、由易及难、逐步深入,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2.1.2思维的转化。

虽然程序设计的算法来源于数学,但不能照搬数学思维。譬如:三个数如何求最大值。数学思维使用的是三个单分支的if语句,且每个if语句中的表达式都是由两个与运算符连接三个关系表达式构成的;而程序设计思维使用的是一个赋值语句、两个单分支的`if语句,且每个if语句中的表达式只是一个简单的关系运算。显然,后者不仅效率高,而且运用了程序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思维,即“假设第一个数就是最大值”[2]。数学思维向程序设计思维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需要培养。在程序设计教学的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程序的main函数向多个子函数的转变(即程序模块化)、过程化程序设计向对象化程序设计的转变等,这是思维的转变,也是教学的难点。

2.2导学。

2.2.1量变到质变。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经历大量的代码练习,才能保证编程水平质的提高。对于常用算法必须烂熟于心,日积月累,才能熟练生巧,才能应用,才可能有创新。

2.2.2课堂内外“三步曲”

每一门课程,教师必然对其有着深入的研究;每一节课,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然是丰富的,重点和难点必然是清晰的。因此,需要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专心、课后复习。只有做到了课前预习,课堂上的学习才会是有的放矢;只有做到了课后复习,才能巩固课堂知识。所以,只有真正做到了“课前预习、课上专心、课后复习”的课堂内外三步曲,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2.2.3“三动”学习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程序设计的初学者,在阅读自己或他人编写的程序代码时,采取的方式只是“动眼”,即用眼睛死死地盯着程序代码行中的各个符号。这样仅仅了解单个表达式、单条语句的表面意思,而不可能清楚变量值的变化、哪些语句被选择或被循环执行了,也就搞不清变量、表达式、语句的真正作用和含义,当然不能归纳出程序的功能,也得不出程序的正确结果。正确的做法是:拿出笔、摊开纸,依照程序语句的次序,认真地手工执行程序代码,把每个变量当前的值记录下来,如果存在循环,则把循环体重复执行3~5次,这样才能清晰掌握每个变量值的变化情况、每条语句的执行情况,进而推导、得出程序的功能或结果。也就是说,对于一段程序、一个算法,只有手工执行,才能理清其执行过程、功能。因此,在学习程序设计时,务必坚信不劳而获是天方夜谭,务必时刻执行勤能补拙,务必每题实践着“三动”学习法,即“动手、动脑、动眼”[3]。

2.3导思。

2.3.1思考的广度。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是程序设计的原则之一。任何复杂的问题都可以找到简单的原理或者雏形。譬如:3个整数求最值、10个整数求最值、数组求最值、选择排序等。这些问题的求解包括从顺序结构到选择结构、到一重循环、到二重循环;从单一的main函数实现到使用子函数实现。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只有深刻理解求最值的雏形,才能顺利向广度推进。再譬如:使用线性表实现各种集合运算,对顺序存储来说基本操作就是元素的移动(即选择性赋值),对链式存储来说基本操作就是链的连接(即指针赋值)。

2.3.2思考的深度。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积累,随之而来的是思考的深度、广度以及维度。解答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算法,通过多维度的思考、比较、分析,才能挑选出最清晰、最高效的算法。譬如:1-2+3-4+...…-100解答这个问题有多种方法,如每次把符号位乘以-1、判断当前项的奇偶性、把奇偶项分开计算、使用模运算来确定符号位、使用位与运算来确定符号位等,关键点在于实现各项的正负相间。这些方法中最后一种方法无疑是最“高大上”的。思考是建立在对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基础之上的,否则就是缘木求鱼、胡思乱想。

2.4导用。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应用。譬如:在c语言中,模运算(即%)的意思是两个整数相除,(商是整数)取余数。基本应用有奇偶数的判别、素数的判别、整数各位数字的分离等,进一步的应用有求最大公约数、数学黑洞等,高级应用有模幂运算、孙子问题(中国剩余定理)、凯撒密码等[4],这些都是模运算的经典应用。在近年广受关注的大众化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也不乏模运算应用的试题。在模运算的应用从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过程中,往往是混合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应用绝对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建立在模仿、思考基础之上的。

2.5导创。

应用的升华就是创新,或者说应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创新。教、学、思、用都是为创新服务的。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各级各类竞赛、创业、创新活动中,以赛代练,在活动中学习、思考、应用、创新。

3教学资源和平台。

为保证“五导法”教学方式的顺利实施,构建了三维的教学资源和平台。借助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形成特色鲜明的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成理论教学“点资源”、实践教学“线资源”、网络共享课程“面资源”的教学资源体系。在教学中推行分类教学平台,实现资源聚集;在实验教学中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对接;利用幕课平台和资源,实现学分认证;利用共享课程资源开展翻转课堂学习。多维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满足和丰富了学生多元化学习的需求和发展。

4结语。

在实际教学中,因地制宜,将“案例式、演示式、渐进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与实践、交流互动、成果报告和评价反馈中,达到知识的传授和内化,达到能力的提升和拓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明.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4,27.

[2]杨路明.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48.

[3]熊启军.基于渐进启发式的数据结构线性表的教学[j].现代计算机,(6):34.

作者:熊启军程格平屈俊峰谷琼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篇十五

远程教育是一座没有束缚的大学,通常也被成为开放大学。这种办学模式具有界限宽、符合社会中多类学习者需求、可以输出多种多样个性化学习服务的特点。

(二)远程教育借助市场化导向让教学过程完全与教学理念契合,改善了教学水平。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需要以教学大纲为核心,按部就班的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远程教育在基于市场化为导向朝学生传授、输出专业知识时,必须依赖科学技术更高的教学方式及前沿教学理论,通过合理组合知识点、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使学习者在远离课堂的环境中更加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

接接受社会检验,激发了学习者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在远程教学中,任何专业、任何课程、任何教学环节,都是以学习者为主体进行,什么时间学习,通过什么学习终端进行,学习过程中如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完全靠学习者的自我选择,在评价教学效果时,单纯的依靠考试测试是不能得出让人信服的结果的。[1]因此,远程教育借助市场化导向,通过社会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将提高测试结果信服力。其原因是“远程教育属于继续教育,学习者为了生存为学习,其主要是为了学以致用;所以,通过实践检验才是测量学习成果的唯一正确途径;因此,远程教育借助市场化导向实现了直接检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