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回不去的故乡经典散文(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2:32:04 页码:11
2023年回不去的故乡经典散文(优质8篇)
2023-11-13 02:32:04    小编:ZTFB

想要做出与众不同的创作,我们需要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特别之处。总结时要客观公正,不要过于自我标榜或自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专家观点和研究成果,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回不去的故乡经典散文篇一

老家在山上,所以沿途的青竹、绿树和鲜花让人很是享受。小路已铺上了水泥,宛如一条飘带缚住苍龙。对于我这种住惯县城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享受,时间也就飞快德过去了。不一会儿,就到家了。房子的样式很老很老,顶上仍是灰瓦片,墙经过修缮后,白净了许多,防水性能也好了许多。走进正厅,抬头即是蓝天——一个硕大的天窗,若是夜晚,观星星也是很不错的。

第二天,第一声鸡鸣喊起了黎明。洗漱完后,便走到屋外闲玩,一条小溪便躺在门前。溪水很清,很浅,鱼儿很小,虾米有许多。小时候,我曾问叔叔,为什么溪里没有大鱼呢?叔叔告诉我,溪流太小,容不下,真正的蛟龙在大海中。我顺着小溪往山下走,见过裸露的山,脚下踩着赤红的土地,一步步踏实,怕不稳而摔倒。终于,小溪汇入一条河。那里可就热闹了,青蛙,鱼儿,还有鸟儿。河水是绿色的,因为倒映着树的苍翠。

泥路不甚踏实,不一会就滑倒弄脏了衣服,就近取水洗干净后。欲往回走,路已经迷失了——交错的溪流错杂着。但也无妨,顺着记忆往上走,也能回到半山腰的家。累了,便倚着一棵树坐着,看散下的光斑映在大地上,映在脸上,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色。泼泼溪水洗脸,顺便饮一些,哈!感觉好甜!

而故乡的人也都是朴实的农民,就像这群山遍水一样,他们祖祖辈辈执着地扎根于这片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过着恬静的生活。汗水孕育土地,那每张脸都洋溢着幸福。待到秋收时,没有重大庆典,没有欢呼,但农民伯伯的心里仍如饮尽了家乡的溪水那般甜。

偶尔在路上遇见几个相识的大伯大娘,都是如同至亲般亲切熟悉。

“大伯”。

“哈哈,你小子总算回来啦!是不是特地回来看望母亲?”

“是啊”。我抬头望去群山,母亲的坟在满山的树木中若隐若现。母亲的骨灰早就融入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中了,让人难以分辨。

清明时节,能不恋故乡?

回不去的故乡经典散文篇二

每年的岁末,远在他乡谋生的姐姐和弟弟总会习惯性的问我是否回家。前些日子,姐姐又在电话里问我正月会不会回去。我很干脆的回答她,不回,并且直言不讳的告诉她,我如今已不想回去了。听我这样说,姐姐在电话里笑骂我这个人没一点味。

这一切告诉我,我并没有忘记故乡。只是这些年,感觉自己和故乡越来越远,回到故乡后却感觉人在他乡。生存的艰辛,让我打消回乡的念头,那种不可言状的落寞,让我感觉即便双脚踏上了那片土地,也回不到曾经的故乡。

20xx年的秋天,故乡的天空随着母亲的去世由曾经的蔚蓝变为灰暗。20xx年的春天,随着父亲驾鹤西去,故乡不再是我魂牵梦绕的桃花源。

没有父母的故乡,我下车后只能朝着那一片山丘凝望,望着那座坟茔泪落数行。没有父母的地方,不再是曾经的故乡。

回不去的故乡经典散文篇三

如果你未曾远走他乡,异地生活,你就永远体味不到故乡的涵义。

我庆幸自己是一个有故乡的人,故乡的定义是什么?———出生后离开的地方。在我眼里,故园情结最浓、最重的,莫过于十七八岁、尚未成年就告别的家园。我的哥哥和姐姐就是这样,他们有大把的少年朋友留在故乡,他们成长的回忆留在故乡。每每谈到老家的人和事,他们的眼睛里都会露出怅惘而炽热的光。偶尔我们相伴回老家,我悄悄观察他们,那种近乡情怯的激动、面对物是人非的失落、沉默无语的凝望、离开时百转千回的感慨??我太了解他们对故乡的依恋、怀念了,故乡对他们而言,是融入生命的牵挂和不舍。而我,一直遗憾自己离开时,年龄太小,还没来得及长大。多年以后,当我成为一名写作者,这种遗憾便愈加深重。尽管如此,相对于从未有过故乡的人来说,我仍然是幸运的。我了解乡音是怎样的亲切,懂得乡情是如何的珍贵,明白乡恋是终其一生也挥之不去的情怀。

今年九月,我参加了“山西作家走太行”赴长治晋城采风的活动,第一站就是我的故乡———武乡。大巴车下高速后,转个弯便进了武乡县城。隔着车窗,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座县城:规划齐整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穿梭往来的车辆,悠闲漫步的行人,美丽的马牧河环绕在小城的边缘。我欣慰极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座堪称漂亮的县城。大巴车直接把我们送到了八路军纪念馆,下了车,我很兴奋,兴奋得简直有些轻佻了,听到说武乡方言的当地人,就殷切地凑过去自报家门。呵,我也是武乡的。对方的反应却淡淡的,“哦”一声,不以为然的样子。是啊,武乡的有什么稀罕?这可不是在外地,这是在故乡,遍地都是武乡人。意识到这点,我才收敛起自己的冒失。

记忆中,家家户户的早餐都是一锅金黄的玉米面煮疙瘩,煮疙瘩的形状是手指长短的圆柱形,直径有五分钱币大小,也有的拍成圆饼状。吃的时候裹上焐热的柿子,或佐以酸菜辣椒,味道很特别、很好吃。村里人说起某人的饭量,总是以能吃几个煮疙瘩来判断。说老人家身体硬朗,就说,身体好得很,能吃十个煮疙瘩呢。夸耀小伙子好劳力,就说,后生家能吃三十个煮疙瘩。服务员告诉我,宾馆没有玉米面煮疙瘩,但是平常人家还是会自己做着吃的。后来与一个武乡女人聊天,她果然说,俺小的(儿子)一顿能吃十八个煮疙瘩。

饭后休息,我哪里睡得着,独自跑出宾馆,沿着马路溜达。我喜欢在陌生的地方购买小物件,诸如发卡、袜子之类的。这些小东西总会携带着当地的记忆在稍后的生活里延续一段时间。这可是我的故乡,无论什么东西,总要买一件的。我耐心在商店里转来转去,最后,挑中了一件桔色条纹的小背心,还买了一只四元钱的粉扑。买了东西后,忍不住主动与服务员搭讪。我问,你是武乡哪里的?对方答,窑湾的。哦,我希望她反问我是哪里的,结果人家不问,只好悻悻离开。隔壁柜台的女人颇懂我的心思,热络地接口,你是哪里的?我高兴地转过身,我是洪水的。哟,她也兴奋起来,我也是洪水的。我立刻觅到知音一般,移步到回不去的故乡。

她面前。她听出我的口音不纯正,问我,你是外前(外面)回来的吧?我点点头。她问我,洪水哪个村的?我说,董家庄的。她眼睛一下亮了,你是谁家的?这个,我被问住了,我是谁家的?村里已没有我的亲人,惟一的堂兄早年随寡母改嫁,搬到了别处。我反问,你是哪个村的?她说,阎家庄的。哦,难怪她问我是谁家的。

董家庄是山圪梁上一座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下了山,不到一里地,就是阎家庄。事实上,董家庄不存在了,因塌方,几年前,整体搬迁至阎家庄,两个村子合二为一。她叹口气说,董家庄都塌了,你知道吧。我说,知道,但我还想回去看看我们家的房子。她惊道,可不敢,山上都崩开裂缝了,下面全是空的,种地的也不敢去种了。

我无法想像那是怎样的情景,院里的枣树、门前的山坡、山坡上的杏树、念过书的学校、村口的石碾??难道这一生,我再也看不到了?前年春天回老家时,我曾试图去村里走一趟,结果也是被人拦阻了。说山路危险,村里无人,杂草丛生,蛇鼠横行。那个村子,那个村子,彻底荒了。

返回宾馆的路上,我一扫初时的兴奋,步履沉重缓慢。这座光彩照人、霓虹闪烁的县城是我的故乡吗?除了偶尔钻入耳朵的乡音让我捕捉到零星的几丝亲切,它的街道、路面、行人、商铺,皆是陌生的。我所熟悉的故乡只是我的村庄,我所想念的家园,也只是那座已然荒弃的村庄。不记得哪里看过一句话:故乡是永远回不去的地方。而我的故乡,真的回不去了。那座装满我童年的欢声笑语的小村庄,留下我无数童年记忆的小村庄,真的,永远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故乡经典散文篇四

夕阳下,树木鍍上了一层金色,温暖如同游子回家时屋檐下的把盏灯火。淡淡的阳光,懒散散地斜撒着,大地比往常更平静了。远望去,一个红衣服的小女孩正沿着干涸的水渠静静地向远处走去,不远处,那位拾柴的老人正吆喝她不要走太远。

月盈月亏,花开花落,十五年过去了。

她还和往常一样,静静地望着窗外。春去夏来,秋走冬至,又一年过去了,窗外已飘起雪花。纯净的雪花,淘气般地落在对面红色的瓦房上,非要把原本红色的瓦房变成天使的纯净,如同十六年前的她一样淘气。她的思绪也随着熟悉而陌生的雪花飘向故乡,夕阳下,一个红衣服的小女孩不顾爷爷的呼唤依旧沿着水渠走下去,那年她五岁,那片夕阳是她现在梦魂牵萦的故乡,她知道她离开那片夕阳好久了,她也有几次追寻过,但再怎么追寻夕阳已无往日的味道。其实她也不知那是什么味道,但她却向往,向往夕阳下爷爷爷爷温暖的手心。

小时的她每当树叶飘零时总会陪爷爷到村外的小山坡上拾柴,这似乎成了她儿时每年必修的一段课程。清早,阳光撒在红红的瓦房上,一老一小牵着手向村外走去,田野上,庄稼早已收割完了,空旷旷的,但阳光的明媚总会给大地增添点什么似的,她的心窝同时也暖暖的。途中,爷爷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趣事让她乐不思蜀,她的一举一动也让老人感到欣慰。走累了,爷爷找块大石头坐下,而她却目不转睛地盯这爷爷大大的口袋,慢腾腾地靠过去,爷爷伸伸懒腰,从那黑油油的口袋中掏出她那早已向往已久的瓜子,每次都是她笑呵呵地等待这瓜子,而爷爷却故意慢慢地掏出,瓜子吃完了,他们又向山坡走去了。一路上她总是那样的新奇,仿佛笼中鸟偶尔飞上渴望的蓝天。到了之后,爷爷拾柴,她到处玩耍。她喜欢沿着水渠走下去,她记得听谁说过,沿着水渠走下去,就能走到改嫁他乡的妈妈那,所以她习惯静静的走着,感受着远处妈妈的`思念。一次偶然,她在不远处发现了一棵山楂树,树上小灯笼般的山楂仿佛在向她招手,只可惜树太高,她只能拾树边散落的山楂,她时常挽起上衣,将散落的山楂一颗颗捡到挽起的上衣内,兴高采烈地跑到正在弯腰拾柴的爷爷旁边,将红红的小手内那颗最大的山楂放到爷爷嘴中,爷爷先是表情一阵酸楚的样子,然后仍欣慰的笑着说:孙女长大了,能给我摘山楂。等爷爷拾完柴,她也玩得累了,一老一小又背着夕阳,向那充满炊烟的村子走去。

月盈月亏,花开花落。十几年了,她一直没想明白,那几年她是为了陪爷爷拾柴,还是为了途中那一捧瓜子或是那棵向她招手的山楂树。

时间无情,多年前她的爷爷埋入了那座小山丘,那捧瓜子也随爷爷的消失不见了,山丘上的那棵山楂早已不知在何年何月化成炊烟随雪花飘向天堂。那些记忆已经过去多年了,但她不知为什么总感觉有一种东西吸引她回到那片夕阳下。

几年前,她牵着小妹的手走上了那个山丘,夕阳下,阳光还是那样明媚,但她感到总缺了点什么,虽然说不出缺的是什么。她那小妹天真的望着她问:“姐姐,我们来这么冷的山丘干嘛”,小她十五岁的妹妹当然不会懂,为什么每年她都来这儿静静的望一番。

回不去的故乡经典散文篇五

好久没有回故乡了。

记忆里的故乡,是美丽清凉如许的。缘了井家冲这三个字的别名,使得这偏远而贫瘠,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多了一层温润色彩。井者,水源汇聚;冲也,多以偏名。以井为特色的故乡水井,是出了名的甘甜,清冽。在众多水井中,值得一提的当属王家院子杨姓斋阁井,以及李家院落的牛鞍井,上下两井,美丽的故事在家乡传诵不衰,泽慧了故乡数十代人。

传说中的斋阁井,是能知晓天气预测的。每逢大雨前夕,深井里便会流出一股红褐色的水,突然的一泓,倾泻开来,村人就知道,不日将有暴风雨来袭。几百年而下,这口井便承载了故乡人对未来先知先觉的预警,随之而来的便有了代表权威的临井而建的祠堂——斋阁祠,凭借井神的未卜先知,掌控杨家数百年。

记载上的牛鞍井则与斋阁井不同。它因井状如牛鞍,突兀的从地表斜方向喷出大量的水,故取名牛鞍井,可见此井的出水量之大。又因该井水质清甜,具有冬暖夏凉之功能,而遭过往行人竟相掬饮。凡饮者,顿生冰凉之意,浑身清爽,泛意渐消。再兼其井水通阴河,鱼类繁多,不亚于一座小型水库,可灌良田千亩,铺鱼千斤,成为故乡赖以生存的最大衣钵,施舍村人几千众。

然而,故乡的这种美丽,却随着岁月的流失,日渐荒芜。

昔日水花四溅的井口没有了嘻戏,除了干涸的泥巴,就是肆意生长的杂草,每一块石头,都是那么沧桑。每看到一次,就越觉得它又老了一岁,显得更加苍凉和落寞了。甚至,我同村人的每一次视频,都感觉到了问候中的不自然和不真实。村庄,已明显的对我多了几分排斥,和敷衍。

故乡,正以老态龙钟的方式,模糊了村庄的内涵。

没有了故乡的真实消息,我感到一阵阵的空和痛。每每问起村里的情况,我竟无语对答。

是我真的远离了故乡吗?

陡听,不由得心头一热,继而是茫然,失落,似有寄人篱下之感。原来的村庄虽不是名门望号,但久居一隅,住热了,容不得瞬间的没落,来不及做好心理准备,昔日的村庄说没就没了,想着从此故乡的名字将成为历史,心中竟生出更多无助与惶恐。

我还能回故乡吗?

故乡。

回不去的故乡经典散文篇六

十七岁那年,我离开了家乡。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和故乡的同龄人渐渐很少聚到一起。这些年,我没有见过他们。

一切都过去了,再也不会重现了。只怕故乡的年味也越来越淡了。现在的孩子们还会成群结队去给人家拜年吗?还会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盼望过年吗?我想,也许不会了。再怎么高级的零食也换不来我们那时候的那种欢乐。他们不会去给别人拜年,也不稀罕人家的零食。守着电脑、玩着手机,低着头,年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完了。

而一同经历过那么纯真美好岁月的我们呢,还记得一起度过的时光吗?

从路上遇到的乡亲不再热情、不再淳朴的眼神里,我找到了答案;从那年我们为父母迁坟在熟人那里难以借到一根结实的绳索,我找到了答案;从抬棺材的大汉们因为经过了一块油菜地而引起主人不悦的叫喊着要陪损失,我找到了答案。

再相逢,我们也许会同时惊叫,但惊叫过后,便是无言。我想,一定是这样的。

人走茶凉,我那天就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父母生前不是和他们挺要好的吗?父母生前待她们本是不薄的啊,怎么人没了,就忘记了人家的好呢?我从那一天开始,知道了我已经回不到曾经的故乡。

记得年少时,母亲打豆腐时要吩咐我送给左邻右舍,烫粉皮时要我送给东家再送西家。当然,人家也是知道礼尚往来的,同样在她们打豆腐、烫粉皮时,也不忘了送给我们。那时的人相处得多么融洽啊!大家爱到一起烤火、喝茶、唠嗑,如今呢?在路上见了面都懒得打招呼了吧?即便坐到一起,只会问彼此今年在外头赚了多少钱,银行里存几位数,在哪买了房,买的是什么牌子的车,然后是有钱人说得口水四溅,潦倒的那一个到处找地洞吧?还能听到没钱人掀翻屋顶的笑声吗?我想,也许不可能了。

那我若回去,我又会发出爽朗的笑声吗?我不敢确定。

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回不去的故乡是我心中不为人知的痛。曾经的故乡是净土、乐园,现在的故乡,虽然让我平添惆怅,但我又能怎样呢?有生之年,我还是要回去的,因为那里长眠着我敬爱的爹娘,因为那里有我的姐姐、弟弟,因为那里始终是让我无法割舍的地方!

回不去的故乡经典散文篇七

时间太快,自从高考离开故乡,已经第十八个年头了,一切都变得模糊,陌生。

由不得选择的,我出生的地方,是一个小岛,是长江里的沙洲,富庶美丽的鱼米之乡。勤劳的小岛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这桥连着桥、水连着水的一方土地孕育得生机盎然又甜美芬芳。

童年的回忆已不再清晰,却记得那感觉里欢快轻盈的上学路和色彩绚丽的溜冰场。不上学的日子,阡陌里撒野,晒场上游戏,陪我一天天长大的,是小岛翻天覆地的城市化。

如今偶尔回乡看望父母,更多的是回不去的感伤。之于小岛,我还是那个十八岁离开它的青涩姑娘,即使时光过去再久,我在小岛依然停留在那个地方,没有成长。我的同龄人,有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而我,在异地从无到有的奋斗至今,每每回到小岛还是手足无措,只因为在那里,我什么都不是,充其量就是个大龄的中学毕业生吧。小岛的亲人们没有尝试过去理解我们,依然用十八年前的眼光看着我,突然奇怪,你怎么也有皱纹了!

偶尔回到小岛,我的身份永远是谁家姑娘,我的存在感不在那里,就仿佛我的父母来到我的城市找不到归属感一样的迷茫。所以,每每回岛,我不厌其烦的蜷缩在父母的身边,我年幼时的家里,徜徉在自己的小窝,慵懒的等待再一次的出发继而找到自己。

往往有人分析往返北上广的心态,然而我想的是,真正回不去的,就是故乡,和我们在哪里,无关。

回不去的故乡经典散文篇八

离开故乡十年了,再次与之面对面时,你会发现是那样的陌生。

“难道这就是你魂牵梦萦的‘美丽故乡’?”你在工作的地方结识的妻子问你。从她的语气可看出,她也怀疑你曾经的描述。

你未言。心里有个声音:不,这的确不是我的故乡。虽然还有当年的影子,只是一切的一切,早已变味了。

今天看到的故乡已不是昨日了,它早已不属于你。你的故乡默默被你存储在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你担心失去它曾经美丽的样子,便一直不敢触及它。但你所不知的是,任何东西,封存的时间久了,也是会褪色的,你记忆中的故乡,也是呢。

村里的人听说你回来,都纷至沓来看望你。他们想看看一个初中毕业的你从农村到城市生活之后是怎样,看看那你带回的老婆又是怎么样的。在跟他们的眼中神交流中,你有感觉到一丝熟悉的过往,继而是一种陌生、酸楚。你知道你不是“衣锦还乡”,曾经,那些老一辈的人回来时,你也曾用那样的眼神看他们。即使,你在城市里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尽你的意。但你始终觉得,那里才适合你。

“呀!城里的生活就是好啊,看人家脸色多好。”

“要是把户口也迁出去,就永远是个城里人了。以后世世代代都是城里人,真好!”

“有十年不见了吧,变化真大呀!”

……。

你一面招呼乡里一面把你美丽的妻子给大伙介绍。你的妻不能听懂乡语,你便在一旁翻译。说的都是赞美之词,有时你还填上几句,引得大家笑声阵阵。

“你到是变化不大,口音,样貌,这才是不会忘本的。不像村头的三小子,才出去没几个月,样子口音都变了样了,他老子都不认识了。”一邻居调侃道。

然而,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没变的只是表面,内心却早已千差万别了。有什么比变心更加可怕的呢?有时,你也会觉着你卑鄙,竟在这里耍这种伎俩。但只是一哂,便也过去了。

夜里,当乡亲们都散去,你与妻子躺在床上,你的妻疲惫得早已入睡。正是夜阑人静,又是重回故地,此时此景,回忆像决堤的潮水涌来:

那时,你也不过七八岁上下。那天,正和你的小伙伴们抓鸟窝,却不觉进了一个果园。你们便一人一棵树,边吃边提防着果园主人,现在想想,真是刺激。

还记得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里面的小鱼自在地在水中游着,你和小伙伴曾经在河的石缝里抓螃蟹,带回家用油炸得香香的。

转眼,天将出白,你却还在床上辗转。突然想起,曾经下过决心,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让小孩在农村出身已经是要黎明了吧,你还在床上翻转着。你突然记起,当你决定在城里安家时曾对自己发过的誓: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出生在农村!短短一句话,却是百般无奈。那时,你的妻还没到上饶尚美医美变美。不,准确的说,你还未遇上你的妻。现在,骨子里的那种“农民”印记早早就镌刻在你的内心。

转眼,你又想到白天邻里那种羡慕的眼神,你仿佛又从那种眼中看到了自己的小幸福。然而,一想到故乡,内心又是翻转不定的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