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5:04:51 页码:14
最新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实用18篇)
2023-11-24 05:04:51    小编:ZTFB

度假旅游时,我们可以欣赏到不同地区的独特美景。在总结中,要注意区分个人主观感受和客观事实,客观真实地反映一段时间内的实际情况。接下来是一些总结的典型样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一

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深度与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热棒技术在大面积混凝土温控应用中的仿真数值研究。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开发。

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及实证研究。

基于图论的道路横断面设计研究与软件开发。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楼宇结构的监测系统的研究。

建筑业实施增值税问题研究。

嵌套式高冗余度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

基于压电陶瓷的钢管混凝土柱界面剥离损伤监测的实验研究。

大型水电站前期项目发包管理研究。

坡积土长期抗剪强度以及边坡时变稳定性研究。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工程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二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通常定位于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园林专业主要以培养工作在园林工程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使学生既要熟悉园林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与培养习性,又要具有园林艺术修养和制图功底;既可从事园林植物的栽培管理、生产流通、经营应用,又能进行景观园林设计、施工和养护等。强化实践性教学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城市建设、区域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各类景观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服务。随着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现有园林植物类实践教学显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陈旧,基础设施薄弱,师资水平欠缺,实践基地不完善等,使园林植物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成为薄弱环节。同时,园林企业等用人单位对高校园林专业培养重实践的广适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探索应用型高校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已成为高校园林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体系。

2.1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园林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植物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知识体系和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工程招投标、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各类景观绿地的养护管理及风景区、森林公园、各组团绿地、城市相关管理部门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同时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2.2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设置植物类课程是园林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引导学生从中学的应试教育到大学素质教育的专业入门课程,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形成专业概念。主要涉及植物学、园林生态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学、园林苗圃学、草坪学以及园林植物病虫防治等。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主干课程与后继课程的设置逻辑性好,每门课程之间既有各自的独特作用,又有紧密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相互深化,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可以说,植物类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3.1改变实践教学模式。

3.1.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植物类课程是季节性很强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可针对不同季节,采取分散、分段教学,分别在春、秋季学期(夏、冬)安排2~3周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己现场观察、记录、总结和完成实验报告。可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即走出课堂将现场问题再带回课堂加以讨论,让学生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不同时期观察植物的`不同季相表现。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让学生避免了“反季节”的枯燥,在过程中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针对不同课程、不同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单一的课程实习为综合实习,把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栽培学等相关课程的实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接受完整的分类学和生产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训练,熟悉园林工程的整个流程。结合植物标本、多媒体课件、图文结合的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实验教学和实习效果得到很大提高。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实践能力。

3.1.2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是感知性很强的课程,需要经常去现场认知和领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遇到不懂的习惯问老师获得答案的做法,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接受客体真正转变成了实践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园林植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因植物季相变化而呈现的美景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无论是室内实验还是课外实习,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植物认知、植物生产管理等比赛,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熟悉的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3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将课程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研究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应用起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科研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诚实的研究作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园林专业是一个多学科综合化的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应立足社会并给予各相关企业做一些技术指导。可以利用学生不同阶段的生产实习,帮助生产单位完成调查、设计或生产任务,培养学生的现场认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高年级学生也可分层次培养。

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不断吸收新鲜资讯更新知识。培养应用型人才,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就是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园林公司一线进行实践锻炼,通过为社会服务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鼓励教师考取园林专业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通过考证的严格训练提高其职业技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及时了解领域内最新发展动态,开阔视野,提高其学术水平。“请进来”就是可聘请园林企事业单位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走进课堂讲授新技术、新设备与新的管理方法。也可以聘请植物学、生态学、植物保护、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既可以解决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又充分做到人才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发挥了不同导师的知识长处和智慧,做到导师知识的互补。从多角度给学生以全面、系统的指导,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学到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学到导师的思维方法和解决技术难题的创新点,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3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是实现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根本保证,实践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只有根据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建立结构合理、功能配套齐全的实践教学基地,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得以实现和实施。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大类。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应建设一定规模的植物苗圃、温室大棚、苗木基地等,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校内实习基地的管理。根据课程需要,每组学生5~10m2试验地,2~3个品种,从采种做起,播种、育苗、苗期管理全部由学生负责,教师指导学生不但从实践环节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增强了劳动观念和团结协作理念。另外一方面,亦可要求学生参与大学校园的绿化和养护管理,在其熟悉的周边环境观察校园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并参与日常管理,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其管理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协作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要与校外实力较强的园林单位建立教学与实习的友好协作关系,安排师生走出校门,到相关单位学习、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协助生产单位进行科技攻关,解决生产单位的某些技术难题。亦可联系不同高校相关专业和一些企事业单位共建大型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真正走出“产、学、研”、“教、学、练”相结合的好路子,丰富学生实践训练内容,促进人才培养与生产的有机结合,使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实际操作能力强,而且能够很快适应工作。

4结语。

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内涵丰富,涉及多门学科。为适应当今不断加速的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要大力推进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改变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灵活培养师资队伍,不断完善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应积极融入社会,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植物类课程间的衔接、各学科间的合作,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真正达到应用型高校人才的培养要求。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三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土木工程实验论文,请参考。

摘要: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有助于实验室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通过分析实验室开放的背景和相关策略,总结了地方高校中实验室教学应当如何去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地方高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探索;实验室实践。

正文:

在地方高校中,建立起科学的实验教学体制,有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并通过积极地探索和时间,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建立起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合理整合校内外的相关资源,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才能很好地推动地方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

在我国的教学背景下,实验室通常都非常重视课程教学,并且在教室的引领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从而使得实验室的教学效果比较差。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教学中,在设计时通常都围绕本课程来进行,其内容也主要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相关的知识点上面。而且验证和演示的性质居多,设计方面的实验比较少。尽管对知识点所具有的相关原理进行了呈现,却没有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然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改变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建设开放性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推动人才培养的进程。

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建立起较为开放的教学机制,有利于学生的探索实践。实验室把实验项目和相关设备的信息进行公布,学生们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获得实验机会。从而在时间与空间方面,完成实验室的开放。在该专业的教学实验大纲里面,涉及到的实验要求相对较少,负责实验的`老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开除一些实验,让学生进行选择。当教学大纲上的实验完成以后,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喜好和特点特长,对选做实验进行筛选,选择出符合自己特点和需求的实验,在内容方面完成实验室的开放。[2]同时,在开放性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具有设计性和研究型的相关项目。并且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探索,对试验项目进行设计。从而,在教学形式方面完成开放。这也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好地培养。

2.2推动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

如果要让当前的实验教学独自成体系,就应当结合当前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相关要求,把以前分散开的、依附在各科课程的实验分离出来,对实验内容与项目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使得理论与实验课程教学的体系共同作用于人才培养。在体制方面,打破了原有的分割体制。从而,使得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更加优化,实验教学能够获得更多收益。从这个层面来看,开放性实验室得到进一步的确定。同时,将原有各专业的实验室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开放性实验室进行统筹安排。

就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而言,应当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要求在学习方式、时间和内容方面,为学生预留出较大的选择空间。对传统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配合当前的学分制教学,推动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学生应当结合自身的一些需求和特点,确定相关的项目,并对实验的一些步骤进行设计。也可以按照自身的进度,对试验时间进行选择。这样一来,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而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能够得到保证。而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应当建立起有一定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把现代教学中的一些先进教学理念呈现出来。这样的模式不但可以使实验教学中的一些要求得到满足,还可以充分解放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1合理调整实验室的结构。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应当结合该专业的相关要求和标准,认真分析实验室结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属于理论教学中的一部分。但是随着教学的改革和实验室的发展,要求实验教学独立出来,对实验方面的相关项目与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从而成为较为独立的一个实验教学体系。如此一来,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中也不会存在偏重于理论而忽视实践,也不会存在偏重于实践而忽视理论。两个部分既相联系,又各自独立,共同作用推动实践教学发展。

3.2加强对开放性实验室的认识。

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应当结合高校自身的一些实际情况,对实验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这要求首先要在思想认知方面得到提升,打破传统实验教学中所谓的分割体制。并且需要各方面意识到实验室开放的重要性。在一级学科内,要求跨部门和专业,加强开放型实验室的建设,使实验教学因此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

在实验室的管理方面,改革管理模式,使学生自主和实验室自主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对实验室开放的多种形式进行探索研究,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解决实验室因开放而带来的一些问题。如一些仪器和设备容易损耗;老化折旧的速度较快;实验室老师的工作量增大。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开放性实验室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实验室的弹性管理方面的体制进行探究,促进同校外一些项目工程之间的合作,加强校企资源的共享,使得产学研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各方都能够从这种模式中获得较好的收益。

3.4组建高水平的师资团队。

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高水准的师资团队对开放性实验教学相当重要,它是这种教学模式的践行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支结构比较合理、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实验室教师队伍。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其专业性比较高,要求教师的也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在日常管理中,可以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培训提升机会,也可以为实验室教师创造一些到外面参访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引进一些比较优秀的实验室教师,并采取专职于兼职相结合的形式,对校内外的教师资源进行整合,使得开放性试验是教学的教师水平能够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应当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不断完善实验室教学管理的模式,建设专业的开放性实验室。对校内外的一些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并充分利用起来,使得实验室方面的教学资源能够获取最大化的效益。

参考文献。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四

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办学定位的不准确加剧了其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正确确立办学定位,并科学制定课程体系,培养具有特色、满足社会需求的外贸人才,是地方高校该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地方高校办学定位课程体系。

中国加入wto后,社会对外贸人才需求逐年大幅增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文简称:国贸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中国目前有二百多所大学设有国贸专业,而且招生规模加大,这使得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高校国贸专业如何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培养出具有特色、满足社会需求的外贸人才,是急需探讨的课题。

高校类型不同,肩负的使命也就不一样,因此,不同类型的高校存在着发展方向、定位问题。正确的办学定位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我国大学的国贸专业,按专业方向可分为3种类型:

(1)侧重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国际贸易发展历史现状及其演变趋势的研究,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经济条件及其相互作用等理论研究,这类专业方向主要为我国培养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人才。

(2)侧重于国际商品贸易理论及实务的研究,培养直接从事外贸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以培养综合贸易理论与实务,以及工业技术、工业管理的对外经济贸易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前两类人才培养任务应分别由综合性重点大学和财经类院校承担。地方高校应承担第三类人才培养任务,即为当地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型外贸人才。地方高校大多是地方政府从本地区经济建设的需求出发而建立的,所以在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上应全心全意为地方发展服务。地方高校国贸专业办学定位应体现两方面特点:一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二是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重点。目前,地方高校确定的办学定位不切实际,盲目地定位于前两类,办学模式大多沿用重点院校的办学模式,但由于受软、硬条件的限制,其办学效果不尽人意。

二、地方高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整个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和关键。不同层次的.高校,办学定位不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也不相同。地方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它更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科研开发能力不作更高的要求。但很多地方高校国贸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未能体现这一要求,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过于求同。地方高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通常是在遵循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颁布)的要求下,参照重点大学设置的,课程设置与重点大学区别很小,理论课程有余,而实践课程不足,与地方院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一致。其结果是专业无特色,学生无特长。

2.必修课过多,选修课尤其是专业选修课过少。多数地方高校必修课与选修课所占学分的比例为3∶1,且选修课的范围及可选择性较小,使得培养出的学生知识与能力过于同一,知识面狭窄,适应能力差,无法满足社会的人才要求。其结果既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限制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出路。

3.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际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而忽视实际操作,造成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的尴尬。因为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都明确地提出,应聘者应该具备基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地方高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

优化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

1.强化实践环节,增加实践课的比重。在保证实务性课程的教学,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外贸制单.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商务英语、第二外语、外贸运输与保险等的同时,开设模拟实验课,例如“进出口贸易模拟实验”等。学生可以通过仿真、互动的国际商务平台,学会用英文正确拟写外贸函电,填制单证,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在当前学生到企业实习存在企业不愿接收等诸多困难的条件下,模拟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要努力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如认识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专题讲座等。同时,组织学生自己创建功能齐全的虚拟公司。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对国际贸易工作进行模拟,为毕业后创业或就业储备宝贵的实践经验。

同时增加实验课和实践课的课时,与理论课的比例可达1∶2或更高些。

2.压缩专业课程中必修课学时数,增加选修课程学时数。压缩专业课程中必修课学时数,除专业主干课为必修外,其他专业课程作为选修课。选修课的设置应尽可多的涵括不同专业方向,具有广泛性和可选择性,使学生在满足不同兴趣与爱好的同时,实现同一专业中培养多种规格人才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选修课中应有地方优势产品概论一类的课程,使学生在就业前就对地方主要进出口产品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毕业后能更好地为地方对外贸易发展服务。

3.加大计算机和英语课程教学。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技能,外贸企业的多数商务工作又是在网络上进行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地方高校国贸专业学生显得特别重要。计算机类课应以操作类课为主。

外语能力是国贸专业应用型专门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外语教学中应加大口语和听力教学的比重,鼓励和引导学生选修第二外语。提高专业外语课的教学效果很关键,应单独设立专业外语口语和听力的考核体系,真正提高口语在本专业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五

3、日本传统美学观与现代工业设计。

4、论建筑袍工企业测量设备的租贯管理。

5、浅析建筑施工安全成本。

6、浅谈施工企业流程重组与信息化风险研究。

7、论建设单位甲方在高层建筑施工阶段的管理。

8、论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9、探讨建筑施工安全组织设计。

10、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略论。

12、化工工艺类课程改革之我见。

13、浅论减低工程造价的途径。

14、略论国际工程材料供应。

15、论高层剪力墙建筑施工中的技术管理要点。

16、论对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研究。

17、谈大型建筑施工设备防碰撞预警系统的开发研。

18、浅析我国公路软土路基特征及处理措施。

19、论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措施。

20、关于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重点。

21、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2、论我国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问题研究。

23、谈县级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

24、有关建筑工程外墙防渗技术。

25、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及控制措施。

26、试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27、有关设计阶段降低民用建筑工程造价的措施。

28、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

29、又寸节水灌溉技术和技术模式的探讨。

30、生活污水湿地处理技术应用。

31、生态政区规划与建设的冷思考。

32、湿地保护,任重道远。

33、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在机制。

34、建设性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审美化。

35、环境历史和生态危机的起源。

36、期待中国环保产业的财富。

37、对于生态农业发展的障碍探讨。

38、环境行政处罚种类界定及其矫正。

39、着眼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搞好林业结构调整。

40、浅论发展我国的知识农业。

41、浅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农业发展体系。

42、农户专业化: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43、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两点思考。

44、浅论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法治保障。

45、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依据。

46、我国西部退化土地综合生态系统管理。

47、农业政策与农业现代化。

48、浅谈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9、农业生产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

50、黄瓜生理性病害的防治技术。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六

摘要:地震严重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增强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势在必行。抗震与减震课程是一门涉及多种专业知识的课程,文章以同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级土木强校为例,主要讨论抗震与减震课程研究生阶段各校授课内容,通过对比研究课程设置,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中国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加强研究生能力培养,促进中国研究生教育的转型。

关键词:抗震与减震;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方案。

地震是一种严重危及人民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地震导致的建筑物损坏、倒塌以及人员伤亡令人触目惊心。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增强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势在必行,按照“拓宽专业面,加强基础”的教学指导方针[1]各高校开设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也受到了普遍的关注。文章以同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級土木强校为例,对比研究土木工程专业抗震与减震课程的设置情况。

一、课程设置概况。

抗震与减震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课,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主要学习地震成因及结构抗震基本知识,场地、地基和基础的抗震,单、多自由度结构体系地震反应,地震作用计算和结构抗震验算,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结构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等内容[2]。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防灾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将结构抗震与减震设为专业学位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建筑结构抗震非线性静力分析理论和技能,建筑结构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概念、理论和分析手段等。

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专业的部分课程设置与同济大学防灾专业核心课程类似,其中与结构抗震与减震课程对应的是楼宇抗震设计。

帝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专业分为混凝土结构、地震工程、综合结构工程及钢结构设计四个模块,其中地震工程模块与防灾专业更为接近。对比同济大学防灾核心课程与帝国理工大学地震工程模块课程发现,对应结构抗震与减震课程的是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和钢结构抗震设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工程专业有两个与防灾相关的专业,分别为结构工程专业和机械与材料专业,与结构抗震与减震课程对应的`是地震防护系统、抗震设计和高等地震分析。

四个学校均开设了结构抗震与减震课程或其相关课程。同济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均只开设了一门课程,而帝国理工大学开设了两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了三门。其中,帝国理工大学虽然开设两门课程,但课程以结构形式加以区分而非从主要内容进行细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的课程则兼具深度和广度,并对当下应用日益广泛的地震防护系统和较难的高等地震分析单独开课,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课题方向选课,为其科研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四所学校对应结构抗震与减震课程的内容如下表。

从学分设置而言,同济大学的结构抗震与减震课程为2学分,香港理工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每门课程的学分均为3分,同济大学抗震课程的学分偏少,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三门课程共9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兴趣和自身能力选修。

各高校抗震与减震课程的设置情况及课程内容与大学所处国家(地区)地理位置及其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有关。从开课的内容可以看出,香港理工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的授课内容只涉及抗震设计,虽然帝国理工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开设了不同的课程,专业性更强,但在内容上没有太多拓展,对于时下应用日益广泛的结构振动控制系统涉及不多,因此可以看出这两所大学对于结构抗震与减震课程的要求相对较低,这一现象与这两所大学所处地理位置的地震危险性以及所处国家或地区的研究生教育特点有关。香港理工大学地处中国香港,香港地区虽然有较大断裂,但由于该断裂处于较完整的火山岩和花岗岩岩体中,不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充分条件[3]。帝国理工大学地处伦敦,而伦敦地震活动水平处于中低水平[4]。因此,对抗震内容的学习要求相对不高。对于研究生教育特点,香港地区高校专业及课程设置往往从实际出发,取决于社会需求,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5]。香港理工大学更是主张“实用为本,学以致用”,其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产学研结合充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与之类似,英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市场起导向作用[6],在中国香港和英国这种以强调应用性为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下,由于所处的地域地震危险性不高,因此,抗震与减震课程要求相对较低。

同济大学开设的结构抗震与减震课程涉及抗震设计与地震防护系统两方面的内容,且本科阶段同济大学开设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主要讲授抗震设计相关内容,恰好与研究生阶段的内容有效衔接。中国内地的研究生教育正处于转型期[7],逐步从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教学内容更加深入,但转型还未彻底,因此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可能还存在不足,应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深化改革,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地震防护系统、抗震设计和高等地震分析三门课程,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更胜一筹,但是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多数学生也只能选修其中的一门或两门,其中高等地震分析课程专业性太强,适合此类研究方向或对此有强烈兴趣的学生选修,不能全面普及。这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特点有关,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灵活、系统,与科研结合紧密。此外,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非常重视课程学习,美国的研究生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可供选修的课程,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就课程内容安排而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的课程涉及抗震设计、地震防护系统和抗震分析等内容;同济大学的课程涉及抗震设计和地震防护系统两个方面;香港理工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均只涉及抗震设计。显而易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同济大学两所高校所有开设的课程涉及的内容更广。就授课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而言,帝国理工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均只涉及抗震设计的内容,但帝国理工大学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开设不同的课程,更加深入且细化,专业性更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三门课程更加专业、细化、深入,且涉及时域、频域分析等高难度内容。同济大学一门课程安排抗震设计和地震防护系统两方面的内容有不够深入的嫌疑,但考虑到同济大学本科阶段已开设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主要讲授抗震设计内容,恰好与研究生课程结构抗震与减震课程互为补充,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也较为合理。

三、教学改革思路和总结。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不同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中结构抗震与减震课程的设置与其所处国家(地区)的地域特点及研究生培养模式密切相关,主要区别:在开课数量上,同济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均只开设一门课程,帝国理工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都开设了多门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同济大学的课时安排偏少;在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不同的学校有不同安排,所处地域对此有一定影响。

自身情况及所处地域环境,积极借鉴并吸收其他学校的可行经验。

(一)增加课时。

抗震与减震课程作为日益受关注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时是授课内容和质量的保证,适当增加课时很有必要。

(二)合理增设课程数量。

把结构抗震与减震作为一门课程进行讲授并不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研究方向选择课程,应当适当增设课程,拓展所学内容并加深难度,使不同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修课程,为其后期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三)深化改革,促进转型。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形成培养模式多样、学科种类齐全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为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但也应认识到,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与其他教育强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应当抓住转型期的关键机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研究生教育的能力培养,不断深化改革、促进中国研究生教育的转型。

参考文献:

[7]王战军.转型期的中国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1):1-5.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七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地方高校体教专业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历时八年的探索研究通过实施“优化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创新专业运动技术培养模式、实施“教学一实习一就业指导”一体化的导师负责制、建立学生实践活动激励机制和全面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等新举措,有效地提高了体教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和人文综合素质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并为提升体教专业的办学实力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三十多年成功改革的经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强大的物质基础及党中央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等为高教事业改革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因金融危机和就业率持续下降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地方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危机考验。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并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是我们每一所地方高校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研究结合我校地方综合性大学自身的特点与实际,对本校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重实际应用能力、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重人文素质培养”三重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经过历时八年的不懈努力,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社会的适应力、竞争力和应变力得到增强,近四年的就业、招生率稳中有升,办学质量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与好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三峡大学体育学院体教专业,,,2004级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清华大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篇文章并对文献资料进行了归类存档。

(2)问卷调查法。对三峡大学体育学院体教专业2001,2002,2003,2004级部分学生就业单位进行了函件问卷调查,寄出函件200份,回收函件189份,回收率95%。

(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数理统计。

(4)逻辑推理法。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1.优化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从《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对比表》(见下表)可看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后的教师职业技能设置比20前的增加了三门课程,使开设教育课程门数与总课时比例提高到13.2%,高于我国其他体育院校平均占总学时10.75%的比例。不仅如此,绝大多数课程的课时量和学分比过去都增加了一倍,加大了“教师专业化”培养力度,牢牢地把握了体教专业人的才培体教养方向。

(2)2001年后新增的语言艺术、汉字书写、现代教育技术三门课程是当代教师职业必备的技能,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技能的继承和发扬,是传统和现代教育技能的有机结合,适应了中小学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3)2001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际应用环节得到充分扩展,从过去以校内、课堂为主的狭小空间发展到现在的主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校内外兼职、参加各类比赛等更广阔空间,实现了多渠道人才培养途径;激励措施有利于调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创新专项运动技能培养模式。“运动技能的教学是体育课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没有了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因而,一定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前我院在专业运动技术的培养上采取“大而全”模式,即以“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多专业技术‘齐头并进”’,结果导致培养的学生各项运动技术都不精通,运动成绩不理想,用人单位不满意。

2001年后在专业运动技术的培养上采取了“少而精”培养模式,即学生按专长和爱好选“一主一副”专选课,从进校到毕业四年间均可进行系统的专业运动技术学习。可供学生选择的专选多达十余项,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始拳道、健美操、田径、体操、民族传统项目等。实践证明,“一主一副”少而精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专业运动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通过采取专选课教师竞聘上岗、教考分离、课内外结合的成绩评定和实行教学奖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使师生专业运动技术的教学积极性得到极大增强,学生的专业运动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超历史最好。

3.实施“教学一实习一就业指导”一体化的导师负责制。分散见习和分散实习是指在传统的集中见习和实习之前,学生在各个专选课教师和校外辅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分散到校园周边或市区周边县市体育基层部门进行的见习和实习活动。2001年后对体教专业学生试行了“教学一实习一就业指导”一体化的导师负责制,导师不仅担任专选课教师,管教管导,而且还要负责学生分散见习、实习、就业指导等工作。学生在大二上学期,由导师负责学生校内外分散见习的指导工作,分散见习单位可由导师联系和推荐,也可由学生自己联系。学生分散见习半年的主要任务是熟悉、观摩专业课教师和校外辅导教师的教学方法与风格,提炼和内化教师教学的成功经验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大二下学期开始分散实习,主要是实践和创新教学与训练理念。在分散见习实习过程中,以导师主导,学生为主体,逐步完成从“学生一见习生一实习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保证学生教学与训练的实际应用能力培育质量稳步提高。从大二开始进行分散见习和分散实习,这样可以比过去集中见习实习提前两年时间开始教育实践活动,改变了原来集中实习“没有充足的时间去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很难深人、细致地进行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的状况,能够让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得到较早、较长时间的锻炼和培养,为集中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导师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效地形成了由学工办、班主任、导师多方共同指导的合力,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加具体、更具实效。由于导师与学生接触多、了解多、感情深、影响大,所以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人生规划。

4.建立学生科研的激励机制。我院体教专业在2001年后加强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增加了大学语文、基础写作和毕业论文,而且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凡在校期间科研有成果或发表体育类文章都给予学分奖励,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掌握和运用好科研工具,提高中英文的写作水平,为今后的科研和毕业论文撰写打下良好基础。激励机制还鼓励学生平时多参与教师的和校外的课题研究,协助教师收集和翻译资料、社会调查研究和独立撰写论文,这些措施极大地帮助和提高了学生科研的实际应用能力。

5.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培养。人文素质是衡量大学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人文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知识的学习,人文知识课程开设已从过去的一门增加到现在的六门,先后开设了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音乐欣赏、摄影摄像、名著欣赏等课程。不仅如此,为了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人文素质的实际应用能力,学院制定了课外学分奖励机制,创造条件支持和提倡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审美情趣、美学欣赏等能力,使他们更早更快地适应社会。同时,让大学生“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厚积薄发的文化素质,逐步实现由人文知识向人文素质的转化”。近年来,我院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大型的文化活动增多,成绩斐然。

由于我院体教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实际应用能力不断增强,就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同步发展,增强了学生的适应力、应变力,扩宽了在就业市场的择业力。这说明我院对体教专业学生进行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研究,已初见成效,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对地方高校体教专业学生实施新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符合专业特点和时代发展需求。

(2)对地方高校体教专业学生采用的“一主一副”专业运动技术培养模式和配套的激励措施,促进了学生专业运动技术实际应用能力水平的快速提高。

(3)研究实施的体教专业“教学一实习一就业指导”一体化的导师负责制,是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了学生教学训练的实际应用能力,发挥了导师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4)在体教专业学生中引人科研激励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科研积极性,并使学生的科研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更广泛地锻炼。

(5)对体教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全面培养的力度,有效地解决了体教专业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人文素质差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应变力。

2.建议。

(1)进一步完善导师制,确实做好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和聘任优秀导师工作,并明确导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大力奖励导师在学生就业指导上取得的优异成绩。

(2)在教学、训练、科研、人文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上要齐抓共管,不要顾此失彼,科学制定和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

(3)加强对学生群体活动组织管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当前我国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发展红火,体教专业要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学生将来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参加体育工作的能力。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八

摘要: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由于受到多种历史遗留因素以及技术水平的影响,我国建筑施工并没有对混凝土有太高重视,常常出现由于没有正确使用混凝土导致的各种质量问题。因此,在选择混凝土材料,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时务必要做到合理和科学两点,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施工工程的质量,为建造可持续发展城市做坚实后盾。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人们对建筑无论是从外观还是质量上要求都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在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对一些细节给与足够的重视。比如混凝土的结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的质量。因此要不断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更好地推动土木工程的发展。

土木与工程涉及范围较广,涵盖了如材料学、结构力学和计算机等诸多学科,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学科稍加改动,以确保最后理论技术的可实施性。其中对土木工程影响最大的要属计算机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计算机应用逐渐广泛,相关人员研究出了可供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的计算软件,降低工作量又提高施工的效率,并且计算机已经逐渐地应用到桥梁、铁路等其他行业。互联网的普及促使国家间的有关土木工程的交流变得频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更加有利于土木工程的建设,取长补短。

近几年,土木工程在实际施工方面同样有着令人可喜的进步。首先,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新型复合建筑材料,例如新型的水泥、混凝土以及各种新型的塑料和合金等,经过试验证明,新型复合材料完全能够应对工程中的需求,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的施工中;其次,用以施工的设备逐渐向自动化发展,逐渐优化的设备解决了某些工程施工量大、施工难度高等问题,加快了土木工程的发展速度;最后,越来越丰富的施工工艺使土木工程的建设更加多样化,就以城市中的地下工程建设为例,在地下施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注浆法、冻结法等施工方法,施工方法的多样化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收获到大量的经验,也有助于将来新型施工方法的研究。

2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问题分析。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着诸多施工问题。其中的技术规范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具体混凝土技术实施中,由于在对混凝土的材料配比环节没有科学化的呈现,在技术标准上没有达到要求,这就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保障,最为基础的就是在混凝土的材料配置上要有科学性,要能保障混凝土原材料和水的配比能科学化呈现,这样才能在材料质量上打下基础,对整体的施工质量控制才比较有利。对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材料搭配没有合理性。由于一些材料采购人员以及质量检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注重对材料质量的有效控制,在责任意识上没有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不高等。这些都会影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保障。在质量不合格的基础上施工,就会出现质量不好的工程,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还有就是对结构的施工中,没有注重对模板支持架构的科学性搭配,在混凝土施工中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技术实施中,在受到冷热不均的因素影响下,就会出现混凝土裂缝的质量问题。在当前的混凝土施工中,利用砂浆浇注可以解决该问题,但是在完全控制上还需要加强研究。拆模过早出现的混凝土压实的问题。在混凝土施工中的振捣方面没有安全标准执行,从而出现了施工质量也比较突出。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浇筑以及养护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土木工程施工中,由于项目管理人员为赶工期,在混凝土施工浇筑中,没有注重对既定材料振捣的连续性,在混凝土的.施工工序上没有科学化安排。在后续的混凝土养护工作上也没有科学化实施,这些都会造成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出现。对于这些层面的问题,就要能针对性的应对,促进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3.1施工前的准备。

施工开始前,需要做充足的准备工作。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殊性,一般在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前,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分别是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及一些其他的准备。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是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做到连续作业,若在施工期间出现施工间断情况,那么就极有可能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

3.2施工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施工的材料由水泥、骨料以及水等一些较为基础的材料,同时还有一些用于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粉煤灰和外加剂组成。在材料的选择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所选材料的质量是否过关,对材料的质量有着明确的要求,材料的各项指标是否能够达到此次工程所要求的标准。举例说明,混凝土的原材料中,较为重要的一样就是水泥。对于水泥这种材料来说,一般是看其强度的等级。而对于骨料要求的则是其中的含水量以及含泥量要在规定内,不得过高或是过低。同样,对于混凝土中所使用的水也有着硬性要求,即水中不能有具有腐蚀性的物质。在外加剂则是要按照工程的实际要求进行选择。通常来讲,在进行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的工程中都会加入粉煤灰和膨胀剂,以此改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降低以后混凝土产生裂痕的概率。

3.3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混凝土的准备过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因为配合比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在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设定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要以施工实际情况为准,同时要考虑施工期间的室外温度还要结合其他材料的性能,在实验室中预先进行试验,不断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使其在一个最优的状态。值得重视的是,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定过程中,水的比例是关键,若含水量过大,则混凝土的强度过低;若水的含量过低,则会导致在输送时产生阻碍。

3.4改变混凝土入模温度。

首先,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下进行作业,夏季时要在低温下进行,搅拌混凝土所用的水要选用地下水,而对那些其他的材料还有在混凝土的运送以及浇筑时尽量采用放置遮光布以达到降温效果的方法。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控制混凝土在入模时的温度;其次,也可以添加减水剂;最后,为了更好地控制入模的温度,在入模时启用通风设备降温。

3.5混凝土振捣技术有效运用。

混凝土振捣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增强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运用振捣器进行规范化的操作,保证占到速度、插点位置、移动顺序等符合要求,切忌存在遗漏问题,保证振捣的均性。并要求振捣过程中,振捣器不可与结构钢筋、模板等太过接近。每个振捣点的振捣工作应持续不超过30s,但是可以间断重复振捣。

3.6混凝土养护技术有效运用。

后期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阶段,施工人员应合理运用养护技术。在早期养护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合理拆模及全方位养护,尤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通常情况下,在混凝土施工48h,施工人员便可以进行侧面拆模,并利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养护时间在20d以上,每天实际养护时间在15h以上。养护方式为洒水等,确保混凝土湿度、温度符合要求,避免裂缝等问题出现。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城市建设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也就逐渐增多,在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材料就是混凝土,随着对建筑质量的提高,对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在土木工程中改善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十分必要的,这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2]钟奇.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9):205.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九

2、浅析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概预算。

3、房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讨论。

4、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及其成因与建言。

5、浅谈建筑工程外墙保温系统。

6、论降低工程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8、论文指导企鹅舞衣衣期玖巴期玖叁。

9、浅谈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0、浅谈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灌筑法施工技术。

11、桥面防水屋施工应用实践。

12、钻孔灌注桩基础主要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办法。

13、降低工程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14、关键链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5、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16、谈施工招标投标管理。

17、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18、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19、工程成本控制方法及重要性。

20、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对成本的.影响浅析。

21、浅谈现场施工管理。

22、双层通风玻璃幕墙的应用。

23、高速公路沥青混泥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24、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处理方案。

25、浅谈项目安全管理与新模式。

26、浅谈转岩地基中木桩的极限承载力。

27、浅谈无缝施工技术在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的应用。

29、论某e院建筑项目的前期策划。

30、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项目问题和技术支持。

31、浅析砼裂缝的原因,预防探讨。

32、施工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控制。

33、如何有效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34、厦门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对工程造价影响的研究。

35、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及有效措施。

36、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及成本分析。

37、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合同管理。

38、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

39、论建筑施工管理技术与成本控制。

40、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对策。

41、谈施工招标投标管理。

42、浅谈节能建筑推广与实施。

43、智能建筑的工程建筑管理。

44、工程项目过程管理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45、我国现行工程投标体系的制度分析。

46、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的探讨。

47、浅谈建筑装饰工程安全管理。

48、影响硬化混凝土的耐久性的因素及内处。

49、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分析。

50、浅谈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51、浅谈如何加强建筑项目管理。

52、浅谈硂裂缝的原因预防探讨。

53、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十

尊重认识的过程,从宏观认识到微观,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我们设计了认知的整个过程。

2.1健全管理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顺利开展,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目前我们的管理体系通常采用校院系三级分工负责管理模式。校教务处具有监控职能的教学管理单位,负责实习计划的审批、实习总结、实习成绩的管理,通过监控,保证实习确实按质按量完成。二级学院负责专业性实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习计划的申核,实践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任务的下达。旅游系组织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践教学管理章程的拟定。校外实训基地由院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按培养计划安排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目前存在不足的是:学院并非独立的法人,一旦出现纠纷并不能承担完全的责任,因此,我们认为校外实习基地应该是学校法人与相关旅游企业签订的协议。

2.2实践教学层次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形成“认知、模拟实训、专业短期实习、长期定岗实习、研究实践”的全方位的立体化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第一个层次:旅游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习的重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实践的方式有酒店参观实习、旅游景区考察,会展和旅行社实际参观,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此外还可安排野外集中实习,我们在这方面安排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拓展能力训练实习等。

(2)第二个层次:模拟实训。

模拟实训是利用校内实训室,如形体训练房、多媒体教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酒吧、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以及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系统等实验室。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是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也是校外实战实习的前奏,它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提高了实习效率,也节省了教学经费。

(3)第三个层次:专业短期实习。

专业短期实习目前主要有三大块内容:一是旅行社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计调工作、接待工作和综合业务工作等,主要在暑假进行,为期6周。二是酒店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酒店中的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基层管理等,主要在寒假进行,6周时间。三是旅游景区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游景区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景点导游讲解的技能等,一般学生利用暑假完成。(下转第107页)(上接第60页)。

(4)第四个层次:长期定岗实习。

本层次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时间至少半年,最好实施轮岗实习。通过专业实践,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5)第五个层次:研究实践。

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这里研究实践不是单纯的研究,而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研究实践的资料应尽可能采用真实案例,特别是在定岗实习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综合利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站在一个旅游管理者的角度,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撰写论文,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另外,研究实践也可以选用来自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一方面教师的某些课题和项目的前期调查、问卷统计等工作可由高年级的旅游管理学生来做,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指导老师应要求学生围绕论文选题或专题设计项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来完成毕业论文。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十一

要求:设计一座框架结构或混合结构的建筑物,包括:建筑设计(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和建筑说明);结构设计(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内力组合;结构布置图、结构施工图、结构设计说明),完成结构计算书一份,施工图不少于6张1号图。

要求:一个施工项目的组织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施工进度控制措施、施工机械和设备供应、施工安全和工地环境管理措施、施工平面图和进度计划(流水图或网络图)、经济指标。

要求:完成一个施工项目的施工预算:包括预算说明、预算表的编制和计算,计算出工程造价、主要工程材料用量、用工工日,使用机械设备台班总量。

要求:就土木工程领域有关技术问题或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必须结合本职工作,理论联系实际,文章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可靠,写作认真规范,文字通顺、条理清楚,不少于1万字。

可在上述范围内结合本职工作任选一题目,选好后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发给指导教师审定。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十二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因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在这种环境下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对于土木工程来说,工程施工造价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也是建筑施工单位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要重视土木工程中的造价控制。本文将对土木工程施工造价管理出现的问题以及控制方法来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造价管理;管理控制。

土木工程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单位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土木工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以及成本控制这三方面。关于土木施工造价的概念,它就是指某项工程建设在进行决策时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审计变更阶段等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因此,土木工程施工单位要加强对工程施工造价的管理控制。

1.1施工单位对工程中的设计变更次数较频繁,影响建设工程施工造价。

在对建设工程施工造价控制影响的因素中,工程设计最为突出。工程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在这三个方面中,技术设计阶段对其影响程度最大。但是在现阶段,大多数土木工程施工单位都不注重技术设计这个影响因素。因而导致施工单位不仅没能做好设计工作,而且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边施工便改变方案的现象。

1.2建设工程施工造价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土木工程施工单位要想能够长期发展下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根据这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式来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数量在增长的同时,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土木工程施工单位还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在这个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在业务上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施工单位在对土木工程施工造价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工程施工的影响。施工单位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就要根据建筑工程设计的图纸来制定解决方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出现,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施工和土木建造过程是与设计图纸理包含的内容相一致的。施工单位在对土木工程进行施工时,要想能够降低它的预算以及对项目成本的控制,就要对影响施工造价的一些因素做好控制,从而加强项目管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土木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模式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建筑企业只注重对成本的缩减而却忽略成本维护。

1.4建筑材料价格的浮动。

目前,土木工程在施工中的建筑材料价格的变动主要是跟随市场价格的变动而调整的,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出现已经取消的造价项目没有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从而导致土木工程施工造价的增加。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发展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而快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按照产地、材料质量来进行分类,并且将建筑材料换不同的地方和产地,从而造成土木工程的建筑材料价格不断上升。

1.5施工单位虚假报价。

在现阶段,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主要通过有关部门招标选定的方式来确定施工单位,但是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通常会在对工程造价进行报价时采用瑜伽的报价方式,而达到获取高利益的目的。对于这种虚假报价的形式不仅严重威胁土木工程管理成本,而且还极大地增加了土木工程施工造价的难度。

2.1加强对土木工程项目全过程施工造价控制。

建筑企业要对土木工程中的设计阶段进行重点的造价控制,通过主动控制来完善设计,从而避免频繁出现设计变更。企业还有注重土木工程项目竣工后的造价审核,并且要将所支出的费用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要能够确保工程结算的真实,从而能够实现各部门利益的维护。

2.2保障市场监督体系的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开始建立完善的的市场监督体系,从而能够更好的保障市场规律的可行性。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不仅能够保障良好的市场环境,而且还使得各个土木工程施工单位能够遵纪守法。对于如何完善市场监督体系,则需要政府发挥它自身的监督职能。其在对市场竞争环境进行监督的同时还要对建筑工程施工造价进行宏观上的操控。

2.3提高土木工程施工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

完善的土木工程管理体系与监督系统是对控制建筑工程预算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于土木工程在施工中的成本超过预算也与管理人员素质有关系。因而造成施工成本超出预算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没有达到标准以及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不到位。企业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加强对员工素质的培养。例如,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及时获取最新的工程管理理论知识,对土木工程施工造价的管理方法要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摸索。另外企业要加强员工的业务考核,促使管理人员在对土木工程施工造价控制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满足工作上的需求。

2.4使用先进的建筑机械设备。

现在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施工单位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就能够运用到科技,从而能够对其进行管理与控制。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在对工程施工时,其要按照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防止对施工造价带来不利的影响。

2.5加强对招投标阶段的管理。

招投标阶段主要就是对土木工程施工单位进行审核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些施工单位利用招投标的形式对工程造价进行虚假报价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要健全投标市场以及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这些虚假的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惩。

3结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中经常会面临很多影响工程造价的问题,对于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对其进行全方面的控制,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造价的管理控制。对于当前土木工程施工造价中存在的问题,不仅需要施工单位改变对其自身的管理模式,还需要政府不断完善市场监督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土木工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佟煊.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15(30):120,122.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十三

1.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人才的培养呈现多样化、多层次趋势,高等教育承担着最基本、最重要的高端人才培养任务,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要留在当地工作、生活,这些高素质的人才直接服务着所在地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与高校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地方高校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人才培养体系,能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迅速适应社会并做到学以致用。

2.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高校能够依托强大的科学研究平台和不同领域的专业智力资源,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为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和理论困难提供科技支撑。在科技服务地方的同时,高校也在不断拓展着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3.提升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数以万计的高校学生长期生活在某个区域,不断地向广大居民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会使当地居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升,随着时间的积累,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向新的层次迈进。

4.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能够有力地推动高校周边房地产、物流、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促进消费,增加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地方高校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发展不尽协调。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革,而现阶段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都不尽合理,传统专业过多,新兴专业更新较慢,不符合地方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或滞后于地方经济发展,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地方企业聘不到急需人才,二者之间结构性鸿沟难以逾越。

2.技术研发与地方企业期望难匹配。

受自身资源限制,目前很多高校提供的技术往往不够完善,缺乏生产工艺试验和必要的工程设计,或大部分技术的研发成本较高,成果转化与应用较少。高校的'科研工作迈不出实验室,而企业又山南海北地寻找技术支持或高额买入各种专利技术,本来可以双赢的合作却始终没有机会扎实开展。

3.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不够强烈。

目前高校有些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教育的层面,对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缺乏必要的认识,服务社会的热情不高。广大教师特别是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习惯了在实验室搞研究和写论文式的工作方式,没有从社会实际需求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将自己限制在不食人间烟火的象牙塔里。

三、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几点建议。

1.政府应积极创设有利于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外部环境。

政府要研究、制定一些保障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以政府的信誉确保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合作双方共同受益。政府要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企业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科技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意识。同时,政府应将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积极支持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将高校的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2.政府应为高校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

高校和企业分属两种不同的运行机制,一方重视对科技、真理的追求,而另一方重视效益的最大化。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二者共同的价值目标可以不断发掘。两者要想在某些方面达成统一,需要政府穿针引线,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平台。

3.高校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形势不断进行改革。

高校应构建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架构,培养学有所用的高层次人才。同时,高校要将科学研究工作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潮之中,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不仅仅满足于教师们研究的模型和文稿。

企业的不断壮大离不开科技、离不开人才、离不开高校,只有根据自身业务的范围和特点,与相关院校紧密对接,深入合作,共同开展课题攻关,共同开发产品,才有不竭的发展动力,才能开创校企双赢的良好局面。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十四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良好的就业形势促使全国开办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已有400多所,在校生规模达20余万人[1]。但随着人才保有量的日益饱和,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面临着较国家高校和专业高校更大的发展困境,因此,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一)学科发展地位之困。

在地方综合性高校中,土木工程专业多数属于非主干专业,办学历史短、师资力量弱,加之其工程类学科的科研弱势,科研成果相对也较少,在综合性高校里长期处于“弱势群体”,投入长期不足。同时,由于所在城市经济和发展条件的限制,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先进实验设备的购置方面,均无法与财力雄厚的国家高校和能够充分认识到土木工程专业发展重要性的专业院校相比,教学质量的提升压力巨大。

(二)学科发展定位之困。

地方综合性高校多以普通本科教育层次为主,土木工程专业在发展地位上处于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与高等专科学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之间,因此,其发展空间亦受到两者的夹挤[2]。在发展定位上,既无法与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争科研,又无法降低层次与专科学校争实践,在发展定位上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境地。

(三)师资引进之困。

土木工程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工程学科,在国家“大兴土木”的背景下,高学历、高资历的高端人才集中在工程领域和重点科研院校中,收入不菲。地方综合性高校的工资收入往往无法吸引到足够的高端人才,加之人才引进上客观存在的“马太效应”,高端人才往往更愿意受聘于重点高校,客观上更是限制了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层次的提高。

(四)培养模式之困。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其专业领域门类的丰富性,是地方综合性高校“宽口径、厚基础”通才式教育的一个理想蓝本。但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在“强调通才教育、弱化专才教育”的培养模式下,往往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1.由于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时间短,还未形成完整的有特色的学科体系,在有限的课时内,通才教育的模式可能会导致专业概念的泛化,反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选择。

2.过分强调“通才”教育也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受经济和社会环境所限,我国大学后继续教育体制很不完善,而且市场对人才的急需也很难容许学生出校后还要再进行培训。如果在校期间没有得到某方面系统的`训练,可能导致“什么都懂、什么都不大懂”的后果。

3.在有限的四年内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必然忽略了能力培养、工程训练和实践技能学习,而将专业工程师的训练移向用人单位也不符合国情,当今企业招聘人才时强调工作经验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三、发展困境的求解。

长江大学作为一所典型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自1987年开办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以来,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在致力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以该校为例,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进行研究,为其它类似高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在专业发展初期,该校采用了国内某重点大学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学科积垫的不对等和学生生源的差别,导致毕业生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需求,表现为特色不鲜明、优势不明显、实践能力较差、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毕业后工作适应期长、综合竞争力差等,对学校、学生、社会以及专业的发展极为不利。近年来,为适应学科专业发展,该校调整思路,对专业定位进行了重新梳理,争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努力从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及专业特色等方面挖掘潜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生产促科研,以实力提地位。

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实践学科,其特色在于在实践性,而且,往往是实践经验越丰富的教师,在教学时越受到学生的喜欢,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确定了以设计研究院发展作为教学的补充的思路,通过设计研究院的建设,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相应的平台。目前长江大学设计研究院已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工程勘查乙级资质,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4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8人。设计院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收入,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同时,“双师型”教师丰富的实践工程经验和理论经验,即增强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设计竞争力;设计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习的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提升了办学实力。

同时,由于设计院为学院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支持,学院在教学上的投入也可以不仅仅依靠学校的拨款,有了更大的自主性。比如说通过论文奖励的方式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和论文的发表,使以往的科研弱院变成了科研强院,科研实力的提升,使土木工程专业在学校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为争取学校更大的发展支持提供了可能。近五年以来,仅土木工程实验中心一项,长江大学就已累计投入了1366万元用于硬件建设,以实力的提升来引导地位的提升,是土木工程专业走向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以差异寻特色,以特色构优势。

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发展由于其自身的特色,优势有三:一是地方的概念明确了其服务的主体区域,二是综合性高校的社会和行业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办学特色的灵感,三是普通高校的校情决定了学生有着比国家重点高校更好的就业心态和较专科生更为广阔的专业基础。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以此为视野,明确了自身的发展定位。

1.明确服务的地域性,结合地方建设,服务江汉平原小城镇建设。

该校是江汉平原唯一一所能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学校,区域优势明显。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需要大量能设计、懂施工、会管理的小城镇建设人才。该校针对地方需求,结合地方建设,有针对性的培养满足地方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在教学中,通过调整教学计划,以在小城镇建设中能用到的结构知识为基础,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广度。

2.明确服务的行业性,结合主干专业,构建服务石油与油田建设的专业特色。

长江大学的构成主体之一为原江汉石油学院,其石油类学科在全国具有很强的实力,也是目前长江大学的主干专业之一。考虑到石油建筑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土木工程专业通过选修课、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为有志于相关领域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应的特殊发展平台,也同时强化了学校特色。

(三)以层次定模式,因材施教。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浪潮,目前地方综合性高校的学生普遍已不再是以前的“精英式”人才,因此无法将学生的主体培养定位于科研型人才,但也不能因为市场压力而走职业化教育的路子。在确定培养模式时,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低年级时,坚持以“大土木”方向培养,而在高年级时,则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能力及发展意向的摸底,将学生分为3种发展类型,对不同学生在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上有不同的侧重。

1.厚基础型。对于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重点加强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及科研潜质的培养,专业深化工作将在研究生阶段进行强化。

2.专业强化型。对于立志于从事一线施工或设计方向的学生,重点加强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及自主能力的培养。

3.复合型。在保障必须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综合素质、人文精神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相关管理工作[3]。

针对以上三种类型学生,该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及个体状况,在高年级时提供相应的“组合套餐”,有效发挥了“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优势。

(四)以实践促教学,产学研协调发展。

根据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和长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专业特色,该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合作教育之路,大胆的采用了“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4]”的模式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试验,将暑假定位为“实践学期”,低年级由学校教师和合作单位的“实践导师”进行引导,高年级则针对专业培养模式的不同,由教师协助安排相应的实践工作岗位,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通过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困境的分析,结合长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过程中,应该不等不靠,通过内部挖潜来提升专业地位,寻找发展机遇;同时,通过正确认识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及专业特色给学科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定位;最后,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因材施教,走“工学交替”的合作教育之路,制定合理的培养模式。通过以上举措,将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和学校的专业声誉,形成办学优势与特色,促进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专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福昌.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与执业资格制度关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3):1-6.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十五

1、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的探讨。

2、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

3、房地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分析研究。

4、工程项目工程量计算及投资报价书。

5、工程招投标市场环境分析与立法研究。

6、工程项目成本计划、控制机制研究。

7、工程项目管理经验总结(实例)。

8、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理论(方法、手段、策略)研究。

9、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10、工程项目规划(实例)。

11、砖混结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钢筋混凝土中钢筋腐蚀原理的研究。

13、关于软弱土判别与处理的问题讨论。

14、桥用高性能混凝土长期耐久性研究。

15、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16、新型防水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7、砖混结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8、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19、各种水文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

20、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下,工程地基处理与地基加固研究与技术发展应用。

21、新型保温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2、高速公路隧道开挖全过程ansys仿真分析。

23、钢纤维水泥砂浆钢筋网加固rc梁抗剪试验研究。

24、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深度与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25、热棒技术在大面积混凝土温控应用中的仿真数值研究。

26、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开发。

27、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及实证研究。

28、基于图论的道路横断面设计研究与软件开发。

29、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楼宇结构的监测系统的研究。

30、建筑业实施增值税问题研究。

31、嵌套式高冗余度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

32、基于压电陶瓷的钢管混凝土柱界面剥离损伤监测的实验研究。

33、大型水电站前期项目发包管理研究。

34、坡积土长期抗剪强度以及边坡时变稳定性研究。

35、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工程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

36、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下,工程地基处理与地基加固研究与技术发展应用。

37、各种水文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

38、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

39、新型模板体系开发与设计。

40、新型模板施工技术研究。

41、新型脚手架开发与设计及应用研究。

42、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43、新型钢筋连接技术与开发与应用。

44、纵向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45、无粘接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46、土木工程随机风场数值模拟研究的进展。

47、土木工程材料与结合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营模式。

48、探究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

51、土木工程的质量管理。

54、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现状。

55、泡沫混凝土的性能。

56、探究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技术性能。

57、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问题。

58、高温条件下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

59、分析新型防水材料在建筑中的使用。

60、探究通信工程施工组织。

61、探究新型墙体保温材料设计。

62、新型节能保温材料在施工中的应用。

63、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64、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分析。

65、工程项目施工监理研究。

66、办公楼建筑设计分析。

67、公司办公楼的设计。

68、探究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69、膨胀土判别与分类的bp神经网络方法研究。

70、软弱地基变电站沉降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71、施工现场安全分析。

72、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

74、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

75、建筑工程新型防水材料的使用。

76、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77、商品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检测方法的研究。

78、论高速公路隧道行车安全。

79、公路工程中的造价控制。

80、分承包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十六

1浅谈桥(涵)头跳车原因及预防。

2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的探讨。

3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

4论施工现场塔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5我国公路桥梁的发展趋势。

6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

7通过修改材料属性的方法计算桥梁结构温度应力。

8高等级沥青路面车辙泛油病害的修补与预防性养护技术。

9贝雷架悬吊大直径重载管线工程应用实例与分析。

10美国桥梁高性能钢的发展与应用。

11应用superpave体积设计法设计冷再生沥青混合...

12一种新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评价方法。

13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研究。

14纤维沥青混凝土试验及应用。

15山区高速公路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控制。

16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结构的连通度研究。

17沥青稳定基层压缩蠕变试验合理应力水平研究。

18聚合物格室加固体系ccs的应用。

19几种矿粉指标与沥青胶浆的关联分析。

20基于h_264的高速运动图像技术研究。

21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的研究。

22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

23节理化岩体边坡的地下水动力学稳定性分析。

24加筋沥青混凝土梁式试件的apa弯曲疲劳试验研究。

25公路中央分隔带渗水规律研究。

26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27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治理要及时、适时地转入长效治理阶段...

28粉喷桩处理淤泥质土及饱和黄土地基的应用研究。

29v型刚构组合拱桥剪力滞分析。

30悬锚式挡土墙有限元分析。

31瑞利波测试路基回弹模量的试验研究。

32桥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33沙漠高速公路路基植物防护技术。

34乳化沥青混合料成型强度评价方法研究。

35情景分析法对西部公路建设规模测算分析。

36青藏公路沿线环境演化及环境保护对策。

37平原区高速公路合理降低路堤填筑高度方案的探讨。

38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在导坑位置选定中的应用。

39隧道向斜段地表及地下连通性分析。

40隧道深埋充填性溶洞“爆喷”的机理分析。

41隧道贯通后自然通风的研究。

42喷播技术设备的类型与性能比较。

43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不符合项控制。

44宽域沥青路用性能及其应用前景。

45某城市中心城区防洪排水工程建设介绍。

46弧形底宽箱梁横向预应力空间作用效应分析。

47公共交通优先—城市交通拥堵的解决之道。

48高填土路基沉降试验研究。

49钢筋混凝土中钢筋腐蚀原理的研究。

50城市停车场规划调查方法探讨。

51泡沫沥青混合料的特性。

52关于软弱土判别与处理的问题讨论。

53关于南方湿热地区沥青性能综合技术评价方法的探讨。

54地区水淬渣桥梁的病害特征分析。

55地下结构纵向抗震动力可靠度分析。

56面—基层间接触条件对半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极限轴载的...

57路面基层施工质量均匀性评定方法研究。

58路面表面特性与汽车油耗关系研究。

59模态分离法在拱桥动载试验中的应用。

60蚂蚁算法处理动态交通网络用户均衡配流问题。

61连续刚构桥梁中横向无粘结预应力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

62沥青混合料级配曲线走向的分形研究。

63基于优化遗传算法的冻土路基热物性参数反演。

64斜拉桥主梁静力可靠性反问题分析。

65响应面方法及其在桥梁体系可靠度分析中的应用。

66桥用高性能混凝土长期耐久性试验研究。

67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模量确定的一种新方法。

68利用抛石护坡调节冻土路基阴阳坡的温度分布。

69路面颠簸对路面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影响的研究。

70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商业大厦的应用。

71填充墙墙体开裂的维修与防治。

72提高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精确度的探讨。

73谈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74渗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75深基坑顺向岩层高边坡的支护施工。

77商品混凝土降低成本的技术途径。

78软土地基混凝土管桩竖向承载力时间效应分析。

79建筑物纠偏常用方法及其应用。

80混凝土中钢筋锈蚀与结构耐久性。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十七

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浅析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概预算。

房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讨论。

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及其成因与建言。

混凝土施工优化控制策略。

浅谈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浅谈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灌筑法施工技术。

桥面防水屋施工应用实践。

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工程成本控制方法及重要性。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对成本的影响浅析。

钻孔灌注桩基础主要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办法。

降低工程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链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谈施工招标投标管理。

浅谈现场施工管理。

双层通风玻璃幕墙的应用。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及成本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

论建筑施工管理技术与成本控制。

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对策。

高速公路沥青混泥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裂缝产生的成因与防治搭施分析探讨。

论某e院建筑项目的前期策划。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项目问题和技术支持。

施工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控制。

如何有效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厦门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对工程造价影响的'研究。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及有效措施。

大学高校土木工程论文题目篇十八

教育体制在市场经济的驱使下,成为大众越来越关注的话题,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凸显了它的重要性。为了优化高校艺术教育管理,建设合理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模式,首先要从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特色进行思考,选择具有可行性策略促进高校艺术教育长远的发展,使高校的艺术理论教育模式更具有独特性和可行性。本文对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特点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我国经济随着当前的大好形势在不断地发展,高校的发展也是紧跟着国家发展的进程,艺术教育向着大众化迈进,使高校的艺术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双重刺激。传统的艺术管理模式很难再适应新形势下的艺术教育要求和大众需求,高校的艺术教育模式要及时的更新优化,以适应新时期的艺术教育发展需求。教育理念要科学、合理,思想要先进,遵守高校教育的统一要求,实现艺术教育的主体目标,最终确立合理、有序、切实可行的特色艺术教育管理体制,促进高校艺术教育发挥积极的社会实用性作用。

一、高校艺术教育管理在我国的特点及现状。

1.艺术教育管理特点。

政府以及大众都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首先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健康教育,能够满足当前学生学艺术的需求,然后艺术教育的发展方针越来越具体化,能够充分体现艺术教育的独特性。艺术教育管理注重道德文化素质以及科学素质,管理方向包括课内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艺术氛围建设。管理理念是因地制宜,方针切实可靠、时效性强,遵守传播和提高结合、课内外结合、实践与学习结合的基本原则。并且注重现代化建设,包括教育管理网络化建设、电子设备辅助监管等。

2.艺术教育管理现状。

艺术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此期间,高校管理艺术教育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比如,大多数高校的管理者能够对艺术教育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析,进而提高了高校整体重视艺术教育的程度,能够形成规范、统一的教育体系;建设了综合的管理体制,并且设立相应的职责部门,对管理工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管理,管理秩序稳定,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加大了对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并且注重资金的合理分配,使资金的获取和支出能够得到保障。不过,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校领导没能加强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导致教师的热情也不高,真正的教学方式依旧沿用了传统的模式;衡量对学生的管理尺度不准确,教育和管理不协调,甚至出现脱节的现象。所以,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需要不断的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优化理论。

1.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体制化。

艺术教育能够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进度,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优化时要注重体制化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逐渐完善体制化的建设。想要建设好体制化管理模式,就要从建设教育管理体制、行政控制体制、教学研究体制、审核评估体制、师资团队组建体制、配置奖罚体制、学生管制体制、资金控制体制、综合质量监控体制,应该加强艺术教育管理力度,加强行政单位的执行力度,使高校的艺术教育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

体制化首先需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明确发展目标,统一管理资源,对教育管理进行合理的规划,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然后建立各个职能部门,以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推动高校健康稳定发展;最后搭建教辅部门,即辅助教学管理工作,是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高校的各个部门、机构相互借鉴、相互协调,共同为高校的艺术教育管理作出贡献。

2.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革新化。

人类社会的进步来源于创新,教育事业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提高创新意识,才能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升级。高校进行艺术教育应该尽快进入到创新理念中,建设有特色、可持续、高价值的艺术教育理念。创新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结合区域文化和特色学科优势、历史资源和现实艺术优势,实现特色教育管理模式的建立;二是建设特色的高校艺术课程,取缔不合理的学科设置,加强创新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合力度,进而获取艺术教育持续发展力。

三、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优化对策。

1.建立激励制度。

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是优化高校艺术管理方法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实行激励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者及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的发起并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有利于创新性管理模式的发展。管理者和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人员,其积极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直接影响艺术教育的管理效果;学生作为教育的接受者,是教育效果的主要体现因素。对于表现优秀的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给与精神及物质上的支持,这也是对其能力的一种肯定,所以,高校必须通过合理的激励制度来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向着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确保并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2.完善考核评估制度。

合理的教学审核制度能够有效的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而完善考核制度的关键是确保监督和审查的有效实行,这是考核制度起作用的基本条件;另外,建立有效的审核评估制度,能够客观的反映教育的现状,并积累经验,对后续的教育管理工作起到科学的借鉴作用;最后,有效的运用审核及评估结果,采取多样化手段,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使艺术教育在高校中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3.加强师资力量。

新形势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高校去提高自身的师资力量,我们要为管理注入新思路、新科技、新秩序和新方式以激发创造能力,完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高校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培训体制,使师资队伍变的高层次、高素质。师资队伍组建时,要考虑到年龄和资历的差异,使教师队伍中包括资深老教师、杰出中年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提高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性。

4.管理中融入科研的元素。

先进的科研项目可以有效的提高艺术教育管理在高校中的作用,在对艺术教育进行管理时,应该及时的汇总成就,选拔出优秀的科研作品,利用科研作品提高高校的艺术教育水准以及艺术教育管理模式的科学性。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以科学、平衡的态度来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相关设备的质量,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部门要充分调动、发动高校艺术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且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加大教育管理的覆盖面积,提升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四、结语。

日渐增长的艺术教育需求,推进了高校优化教育管理模式的力度。本文分析了我国艺术教育管理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艺术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和优化对策。通过这些分析,希望能够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促使高校艺术教育长远发展,为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贡献笔者的微薄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