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散文范本 不知秋思落谁家是哪首诗里的(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08:07:39 页码:7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散文范本 不知秋思落谁家是哪首诗里的(6篇)
2022-12-22 08:07:39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散文范本一

不知所措

【拼音】:

[bù zhī suǒ cuò]

【解释】:

措:安置,处理。意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造句】:

1、 大火熊熊燃烧起来,她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

2、 事情来得这么突兀,使他简直不知所措。

3、 他被突来的质疑问得张口结舌,不知所措。

4、 哈尔2德变得目瞪口呆,他不知所措地瞧着道林〔〕格雷。

5、 像狐狸一样狡猾的尼克松又一次使他的对手不知所措。

6、 她不知所措,她左顾右盼。好像在找什么东西。

7、 看着这一泻千里的洪水,所有的居民顿时就不知所措了。

8、 看着她不知所措的`样子,我也很着急。

9、 哈尔伍德变得目瞪口呆,他不知所措地瞧着道林格雷。

10、 乍一来到新世界,他们茫然不知所措。

11、 因为消息来得太突然,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12、 我们互相直视对方,愕然而不知所措。

13、 程仁呆了,这个意外的遇见,使他一时不知所措。

14、 你会把你不知所措的眼神看作你已经明白了。

15、 他听说自己要被处分,一时不知所措,一连几次写错了自己的名字。

16、 每当我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每当我迷茫不知所措时,都会想到在百度上征求网友们的意见。

17、 看到你这个问题,实在是让我不知所措。

18、 他焦虑之际总是念念有词,不知所措。

19、 他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常常不知所措,好比歧路亡羊般。

20、 老王最近真是流年不利,倒楣的事儿纷至沓来,让他不知所措。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散文范本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帮助学生学会“盂、孰、汝”3个会认字和“盂、孰”2个会写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读题存疑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齐读题,理解:“辩”——争辩、辩论,“日”——太阳。

学生质疑: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他们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

【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通过对“辩”和“日”字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提出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语速较慢,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便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老师帮助解决难读的语句。

3、读课文,对照课后注释、查字典,自己尝试弄懂课文中句子的意思。

4、学生复述故事,老师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5、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古文的学习,先要读通、读顺、读熟,再求理解、翻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由于有注释的帮助,本篇古文学生基本上能够自己读懂,当学生对个别句子的理解不到位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此环节的教学,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

“辩斗”的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辩斗”的理由: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由于两小儿观点不同,看太阳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也不同,两小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分组来读一读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弄清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在反复的品读中感受两小儿说话有理有据。】

3、开展“辩斗”。

(1)理解“辩斗”的意思。(争辩、辩论、辩驳)

(2)学生反复诵读两小儿“辩斗”的内容。(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小组合作展开“辩斗”。

激烈的“辩斗”就要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比赛,请你与小组的辩友合作,好好练习。

(4)请两学生上台当两小儿进行“辩斗”,老师友情出演孔子,师生一起上演一出《两小儿辩日》。

4、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两小儿的观点,孔子赞成谁?反对谁?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介绍孔子,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3)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辩斗”这一环节巧妙地再现故事的情境,使平面的、静止的文本变得可感、可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仅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语言,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和感悟。】

四、评价人物,抒写感受

1、读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这两小儿吗?为什么?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

2、结合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评价的目的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悟能力。因此,让学生谈谈两小儿和孔子,写一写自己感受,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表达欲望。当学生理解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之后,就可以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学以致用,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尝试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早晨中午

近大车盖盘盂小远

远凉沧沧凉凉探汤热近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散文范本三

年代: 唐 作者: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 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

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因此,象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这是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的评论。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似乎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散文范本四

1、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2、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3、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4、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5、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6、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7、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9、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10、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11、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1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4、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1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6、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7、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8、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2、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23、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2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6、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2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9、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30、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31、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32、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3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4、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3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6、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3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8、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9、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4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散文范本五

1、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3、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4、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5、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月月势皆圆,中秋朗最偏。——许棠《中秋夜对月》

8、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10、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1、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2、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13、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1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16、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8、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苏轼《西江月》

19、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作》

20、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1、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佚名《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3、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刘方平《秋夜泛舟》

24、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6、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27、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缪氏子《赋新月》

28、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9、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李朴《中秋》

3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散文范本六

我第一次陪老板出去吃饭,办公室的一个前辈说,有人给老板灌酒的时候要帮老板挡酒。所以我按照前辈的箴言,吃饭的时候很主动地接对方递过来酒。

几杯过后老板倒是清醒得很,我就头有点小晕了。敬完了客户,走到老板面前让老板也一起喝,看到我这样老板只能硬着头皮喝。第二天清醒了后,我把吃饭的过程告诉前辈,前辈便数落我不懂事,哪有一边帮老板挡酒,一边还给老板灌酒的。

办公室小k突然说请吃饭,还说会带女朋友过来。吃饭的地方是个挺高级的餐厅,吃到了一半,小k搂着女朋友站起来,说今天其实是他们俩订婚的日子,因为不想太高调,所以就请同部门的同事聚一下。

其他同事纷纷拿出了自己或者几个凑份子买的礼物送给他们,只有我像个外星人一样,张大了嘴巴,瞪圆了眼睛,可以想象两手空空的我在那个场合下多尴尬!想想也是,我既然知道没人会平白无故地请客,怎么还会傻到两手空空地去吃饭!

我们新来的那个女同事就比较放得开。那次公司搞活动一起出去旅游,大家入座吃饭顶多也就是谈笑风生,没想到那女孩主动移到老总身边,用夹生的韩语一遍一遍去敬酒。

几杯下肚开始手舞足蹈,放大了胆子把手搭在老总身上。自那以后,这位新来的女同事没得到多少人缘,大家都私底下不屑与这样的“乱性者”为伍。而另一头,老总似乎也没有如她设想那般对她有特殊照顾,而是“谈此女色变”。

有一次领导让我晚上一起去陪客户,到了饭桌上,领导把菜单转到我面前叫我点菜时,我就慌了神。好不容易心惊胆战点完了几个自认为比较安全的菜,心里早已经七上八下不辨方向,也不知是不是过于紧张想转嫁掉情绪喘口气,我把菜单递给了领导,问他要什么酒水。

领导顺手接过,我也顺利交接了“皮球”。往后每逢应酬饭局让我点菜时,我便总把酒水饮料的决定权交由领导,一来说明我不是从头到尾自作主张,二来也让领导对饭局预算有一个终局性的把握。

工作了一段时间,便有同事请我下班后一起去聚餐。饭桌上的事情是最捉摸不透的,但去还是要去。当时我心里就想好了对策:难得糊涂。等菜的时候便是大家互吹牛皮的时刻,讲笑话没问题,但讲到原则性笑话的时候新人还是不要多语,天知道这是不是老员工在试探你道行深浅呢。

菜上来了,一桌人边吃边聊,从股市暴跌讲到商场让利,作为新人抵嘴是必须的,否则人家会以为你故作深沉,但更多时候则是点头和赞叹,前辈总是想在新人面前倚老卖老一番的,即使他的观点和你针锋相对。我认为和同事吃饭,最要紧便是难得糊涂。

老板带我出差去了趟广西,办完事情自然少不了一顿吃,桂林美食着实让我垂涎三尺。但现在是老板带着你吃,所以不好表现得太过张扬,但也要适时表现一下。老板随和,点菜的时候会不时征求一下我的意见,于是强大的料理知识储备便派上了用场,谦逊地点评了一下菜色,老板笑意融融。

老板点完,问我还要什么,我瞄了眼菜单,没有鱼,老板爱吃鱼是全部门出名的,脑筋一转想起广西特色菜里有几个是鱼,便点了一个,老板笑意更浓。吃饭时候,免不了喝酒,老板不能喝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一个眼色,我便揽下了挡酒的活儿。一顿饭下来,做成了生意,也做成了人情。

1、摸清预算。

2、一桌菜是由汤、热菜、凉菜三大块组成。

3、原料有畜、禽、鱼、虾、蟹、蔬菜六要素。

4、注意排列组合避免同要素重复。

5、掌握量。比如6人饭局,可点3—4个冷盘,3—4个炒菜,加一个大菜一道汤,1—2个点心即可。

6、虑及众口,浓淡甜咸辣要分布均匀。

7、只选择餐厅特色菜中的一个。

8、不要指望你点的每一道菜都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有一两道菜令人记忆深刻,就是成功。

1、酒不能多喝,但是也不能不喝,应该首先明白自己的度是在哪里。

2、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

3、敬酒时话不能多,可以简要表明心态,

4、若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5、新人碰杯时,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