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构建和谐社会(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4:30:36 页码:12
2023年构建和谐社会(优秀18篇)
2023-11-13 14:30:36    小编:ZTFB

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人的素质,它对个人和社会有着重要影响。针对这个情况,我们需要采取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措施。在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时,大家可以思考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有哪些可以借鉴和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构建和谐社会篇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目标,各级党委政府要扎扎实实地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做到四个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宣传教育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作,每个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和谐社会的构建要通过社会公民来实现。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掀起宣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通过开展学习宣传,构建和谐社会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教育为中心。在大、中、小学校加强对学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育,增强学生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融入教材,进入学校,进入学生头脑,使学生走向社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实施者。三是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改掉放任自流,过分溺爱。改掉拳脚加棍棒的教育方式,学会以平等的态度与子女沟通,增进互相了解,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下一代。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同时,家长要强化对子女预防意识的教育。经常掌握子女的思想动态、去向,留意子女结交的朋友,警惕子女的谎言。对出现的苗头,及早加以纠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责任落实到位。

各级党委政府一班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件大事,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加强领导力度。所谓大事,就是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以及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加强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责任制的落实到位,建立和完善制度,强化机制入手,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把各部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三、政法综治工作到位。

一是政法综治工作要围绕有利于创建健康的社会环境。社会腐败和不良风气不但影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直接诱发各种犯罪。政法机关要对社会环境整治到位,持续不断地进行反腐、打黑、扫黄、禁毒、禁赌、反邪教等工作。从根本上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整治力度,使公民遵纪守法。

二是对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为打击要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在一个地方搞示范等待验收合格,而是要经过漫长的不懈努力,巩固好创造成果,做到管理不松、力度不减,全力维护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案件,实现社会稳定,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环境。

四、执政为民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执政为民”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提高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执政为民的能力,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位。

一是提高执政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协调社会利益,推进社会主义管理体制创新,形成各族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执政能力的表现就是有能力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坚决纠正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要求,用民主与法制解决社会各种矛盾和纠纷的能力。

二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确保政府履行各项职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就是提高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知识结构的更新,学习法律、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树立“行政就是服务”的理念,健全和完善反腐倡廉的监督制约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提高行政能力水平。实现总体目标,使社会更加稳定,治安更加良好,群众更加满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篇二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条在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须知,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甚至社会冲突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因。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减轻贫困,才能有效地医治许多社会病和消除社会裂痕。而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邓小平看得准,他剥去种种貌似革命的假社会主义理论的外衣,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且要加快发展。20多年来,国家成就斐然,初步实现了小康,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大为减少。这为我国实现社会和谐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但这个基础对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还不够坚实,还必须长期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党第一要务不动摇,最终彻底消除贫困,铲除社会不和谐的土壤。

抽肥补瘦,缩小贫富差别,是缓和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的普遍做法。有穷有富,是迄今为止的社会常态。我们过去没有认识到,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试图建立一种人人过着一样贫富生活的社会。实践证明,那种模式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失去竞争能力,是不成功的。改革开放后,由于实行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生产大发展。但由于人的能力不同,主客观条件不同,获得机遇的先后和多寡不同,于是就出现了一般社会都会出现的穷富差别,地区差别。对于这种现象,党、政府和社会,首先应承认合理合法的差别,不应采取贫富拉平的做法,要继续鼓励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竞争发财致富,同时通过政策为弱势人们和地区创造必要的条件增强他们的致富能力,尤其要通过依法税收将富人和富裕地区的一部分财富收上来进行第二次分配,部分税收用于发展公益事业,部分用于对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补贴,这叫“抽肥补瘦”。实践证明,这是许多国家都实行的有效政策。

当然,对以权谋私,通过各种腐败手段非法暴富的人,必须坚决没收非法所得,实行坚决打击。他们与劳动致富者和合法经营致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是增进社会和谐所应该提倡的文明方法。其实社会矛盾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会存在的,只是尖锐程度不同而已。社会要形成习惯于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和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化解和处理矛盾的机制和社会氛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只会用以暴力对暴力的方式来处理矛盾,结果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和社会积累的巨大破坏,最后还是人民吃亏。今天的社会与过去不同了,执政者与人民群众之间,各个社会群体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矛盾,完全应该而且能够通过沟通、协调、调解以至行政、法律等文明的方式来解决。通过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扶贫济困的风气,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气,形成讲诚信,重责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风尚。

在中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键是执政党自身。首先执政党内部,特别是领导高层,必须是和谐的,团结的。过去一个严重的教训,是党的高层不和谐,斗争不断。高层不和谐,下面各级能和谐?党内不和谐,社会能和谐?今天不同了,全党上下很和谐。全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党组织,7000万党员,只要共产党内部和谐,全国就乱不了。当然党内要和谐,必须发扬党内民主,营造党内发表不同意见和平等讨论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把全党积极性调动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

改革开放,是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利益格局的调整。中国共产党任重道远。但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调整化解各种矛盾,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和谐的社会。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构建和谐社会篇三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靠的是,全国人民的奋斗拼搏;一个班级的进步与胜利靠的是,每位同学的努力进取;一个家庭的温馨和谐靠的是,家人的和睦相处……然而一个和谐的社会却需要每个人民的自觉遵纪守法。

浩淼的大海,是由无数课水滴凝聚而成的;连绵的群山,是由一粒粒尘土砂石组成的;甚至连我们人本身,也是由一个个细微的dna分子组成的。但你是否想过,如果你体内其中一个小小的细胞,因为融入不了这个大集体,而病化为癌细胞,那就可能危机你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如此,社会集体亦是如此。在这的文明科技日益发达的日子里,我们更是要关心集体,懂得强谦让。

作为一个中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如:平时生活有礼貌,见到家长打招呼,不为自己的班级抹黑,与朋友发生口角要大度,时时刻刻谨记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学生,考入了一所美国名牌大学,他特长广泛,成绩优异,却没有一个朋友,因为他总是将自己封固在“浩瀚天空下的枯井里”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敢与别人交往,怕别人碰随了她那颗比玻璃还脆的心灵。就这样,一个个想与他交往的同学都离他远去,他也越来越不自信,心里越来越脆。不过黑暗当中出现了一丝曙光,他在大学是鼓起勇气,打算与一各交优秀的同学交往,但由于他的表现,使得没有一的同学干与他接近,希望破灭,他的自尊心在这一霎那,瞬间,彻底,被击垮了,他狠心的毒死了那位同学。以为成绩优异的学生,顿时,沦丧为阶下囚。

这一切归根揭底是因为什么?不能善待他人,不能相信自己。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要充满自信,不要为眼前的黑暗,而迷惘,要知道光明就在前方向你招手。

感恩是熊熊的火焰,趋散了周围的寒冷。

感恩是灿烂的光明,扫荡了眼前的黑暗。

感恩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丰富人们日渐淡漠的心。

"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这是一位白血病的女孩说过的话。在我们的一生中时常会得到他人大大小小的帮助,会因为小小的一个眼神,会因为简简单单一句话,使我们落入低谷的心渐渐开朗。

所以不需要回报,我们也应该永远铭记这爱的给予,从而学会帮助更多的人。

构建和谐社会篇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一般来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人类社会实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种发展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在西方,自近代以来,有不少学者也先后提出过一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蕴涵着许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一些西方国家还提出和实施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政策。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这严重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包含“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现实的重大任务。

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党和政府应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领导,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设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到实处。广大人民群众应以积极的热情,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作出贡献。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12-3班(19)李松旺。

构建和谐社会篇五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

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

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

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

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九条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构建和谐社会篇六

党的xx届四中、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命题。今天公文小编就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构建和谐社会。

演讲稿。

欢迎阅读!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以前,我总觉得毒品离我们很远,似乎只是属于电视和电影里的故事,而吸毒品的人应该是那些行走在社会边缘的群体。可我看过一篇关于强制戒毒所的文章以后,才发现毒品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那些吸毒品者有的是司机,有的是小餐馆的老板,甚至还有家庭妇女,他们也许只是一时冲动或是好奇,接触了毒品,没想到把自己引上了绝路,直到进入戒毒所才感到后悔,感到绝望。总之,毒品不会给你带来一丝快乐,它就象一个恶魔,时刻在诱惑你去食用它,同时也在对你进行掠夺,包括财富、健康和快乐,直到摧毁你。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幅画,上面画着一座小别墅,下面写着“吸毒前的房屋”,另一边画着一个破破烂烂的小棚子,下面写着“吸毒后的家。”看看,吸毒带给人的损失是多么令人震惊啊!

老师们,同学们,为了我们拥有美好、安定、健康、快乐的日子,让我们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让毒品没有明天!

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又一重大举措,专家曾作出过各种各样的点评,作为大多数老百姓对理论性的东西或许没有更深、更进一步的理解,但却记住了牛根生对和谐社会的独特阐述。牛根生是著名的企业家,蒙牛乳业集团公司董事长。他用最简单的说文解字,就讲清楚了和谐社会的概念,他说:和谐社会的“和”是一个禾苗的‘禾’,再加以‘口’,就代表口中有粮。而和谐的“谐”是‘言’字旁边有一个‘皆’字,也就是说人人皆有发言权。所有的人有饭吃、有衣穿,这就是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而所有的人参政、议政对社会发展各抒己见,这就是社会民主的象征,也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牛根生深入浅出用形象而又生动的语言说出了和谐的含义,道出了和谐的核心。同时他还为慈善机构一次捐赠二个亿成为全国慈善冠军。这二个亿可以使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可以使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完成学业,还可以使下岗职工走出困境,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犹如一夜春风吹拂了大地,温暖了万家。更重要的是这种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真谛。

的确,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有时代先锋想在先,做在前,从各方面做出表率,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如果说牛根生的睿智和财富是他打动众人的旁证,那么在xx年获得央视感动中国的洪战辉却以纯朴坚忍、善良爱心而震撼中国的。谈不上惊天动地,甚至缺少想像中的豪情壮志。可就是那些细小平常的坚忍,那种在困境中不言放弃的韧性,那份乐观向上努力不懈的执著,凭借着这份顽强,他不仅考上了大学,还把“拣来”的妹妹养大并送进了学校读书。就是这种美德和情操让一个年轻人具有了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也是这份高尚和无私构建了和谐社会的基本框架。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来宾:

大家好!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在这个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踏着和煦的春风,沐着温暖的阳光。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同时,也作为一名普通的女性,能有机会参加今天的演讲,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演讲的题目是《构建和谐家庭--让女性的世界更精彩》。

“和”是中国古典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和为贵”的思想观点,并把建立“天下为公”的和谐社会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的这种理想在封建主义的束缚下,也只能停留在“理想”这个阶段,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这项伟大事业的征途中,在党的xx届四中全会上,我们的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任务。古语有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这不仅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俗话说:“妇女能撑半边天。”女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女性的广泛参与,也为广大女性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女性也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家庭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充分发挥女性在家庭领域中的工作优势,引导广大女性科学教子,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树立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创造新业绩,争做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新时代的新女性。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家庭重要的一环。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学校负责团委工作的亲身实践,使我更加懂得家庭和谐对于下一代的意义。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是啊,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是父母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我在工作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发现,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充满自信的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而相反地,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缺少的恰恰是为人立世最需要的这种自信、这种朝气、这种活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手一投足,对孩子的都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所以,父母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健康的、平等的、民主的家庭环境。优化成长环境,构建和谐家庭,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远离阴霾和伤害,洒下一路阳光。

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谐,人类的进步需要和谐。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啸千里的猛虎,不是搏击长空的雄鹰,也不是直入云霄的参天大树,但作为新时代的新女性,我深深懂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道理。我愿意做一颗默默无闻的小草,或是田野中一朵叫不出名字的小花,为构建和谐安宁、和谐家庭增添一份绿色和春意。

亲爱的朋友们,也许,作为女性,我们在奋斗中会遇到更多的坎坷、更多的荆棘,会面对更多的伤痛、更多的迷惑,但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就能勇敢地走向明天,我们相信:风雨过后,彩虹会更加亮丽;我们相信:坎坷过后,我们会有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构建和谐社会篇七

朋友们,今天站在这里,我为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青年在创建和谐社会中所担负的责任”。

众所周知,“和谐社会”一词,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现已作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

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演进和梯级升华。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更是新时期下的青年理所担当的历史责任。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稳定压倒一切。

作为青年,在创建和谐社会中,要做到创造安定有序的环境。

安定有序的环境,就石油企业来说,可以解释为生产安全、队伍稳定。

作为青年,如何创造安全的环境,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生力军作用,这需要我们站在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抓好安全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起安全理念,切实担负起本岗位、本班组的安全责任,认真研究制定安全的具体办法,研究南部油田安全生产规律,对新情况、新问题,能够主动的思考对策,筑起一道牢固的安全屏障。

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

身为青年,要在队伍的稳定中发挥出骨干作用,在维护稳定上下功夫。

我们石油企业是国有企业的龙头,“铁人王进喜”又是全国工人学习的楷模。

因此,我们要注重青年形象,保持青年形象,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为身边的同事和群众着想,帮助他们化解矛盾、排忧解难,保持我们队伍的稳定。

我想,只有安全、稳定,正是我们石油企业最和谐的音符。

如何创建和谐社会,又使我想到了团结。

古人说的好:人心齐,泰山移。

毛泽东也曾经说过:团结就是力量。

社会是由群体组成,而群体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

因此,可以这么说,社会和谐的基础,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团结。

团结就是胜利。

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谱写的就是一曲曲艰苦创业、团结奋进之歌。

作为新时期下的石油企业青年,无论是在岗位上,还是在生活中,要注重团结,做到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要尊重同事,要理解同事,要帮助同事,待人真诚、为人守信、与人为善;要团结人,尊重人,使自己在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社会中摆正位置,率先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积极实践科学、健康、文明的交往方式,争做一代团结向上的好青年,让团结之歌高昂嘹亮。

科学发展观就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让我想到了古人孟尝君的“合浦还珠”的典故,其实这就是讲的“天人合一”的和谐观。

就我们石油企业而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尊重自然规律,生产发展、环保达标、环境优良。

在我们的南部油田,近年来的一系列政策正是都体现出了尊重自然规律。

采油站兴建、井场达标、污水排放为零、绿色井站建设以及多年的小区治理等等,让大地重新自然修复,让生活的环境日趋完美。

如今,南部油田显现出站新景靓、水净路畅、树绿花香的新景象,让人与自然真正得到融洽相处。

身为青年,我们还要以自己实际行动,无论在工作岗位上,还是日常生活中,要尊重自然,亲近自然,养护自然,不让一滴原油落入土壤,不让一滴清水浪费,走出一条无愧于前人、也不负于后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石油企业发展之路,为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图景。

中国要真正强大,走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由之路。

和谐之光已普照神州大地。

社会要和谐,家庭要和谐,校园也要和谐。

高等学府是神圣的殿堂,是知识的源泉,是人才的摇篮,理当为“和谐”的前沿阵地;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应该做“和谐”的`先头部队。

校园要和谐,人和是基础。

人和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人和出感情、出健康、出效率;人和出人才、出成果。

构建和谐社会篇八

曾几何时,中国人在别人眼中,是弱者,是病夫,自卑与耻辱,贫困与羸弱,曾吞噬了多少黄皮肤的中国人,战争年代,中国人与列强进行了英勇的战斗,但都失败了,战争失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永远都在,我们没有气馁,从哪里跌倒了,就从哪里爬起来,我们重新开始就新的生活,创造一个新的未来,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我国已经奄奄一息了。在别人的眼里,中国只是一个战败国,一个不起眼的国家,但是中国人民没有放弃,团结一心,努力拼搏最终卖出了成功的一步,贫困使我国落后于其它国家,我国的科技,文化,教育水平也不如其它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依然有许多贫困的人口,贫困的地区等,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党和国家把祖国已经建设成了一个发展的大国,已经走向了世界,我国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了,而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一个任人尊重的大国。

我国的科技,经济,教育等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先列,近几年,我国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再2008年的地震中,有多少人失去了家人,失去了家,这次重大的灾难让人们痛不欲生,但是中国人团结一心,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送去他们的爱心,将灾难中的人们解救出来,党和国家重新让这一片片废墟变成了一片片美丽的家园,地震后的几个月,我国的奥运会还是成功的举办了,并且完美的画上了句号,两年以后,汶川等受灾地区现在已经有了新家,开始新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个奇迹。

以前的家乡,是一贫穷的小地方,房屋都是一些简陋的木房,农村的人们很贫穷,大都难以支撑起家庭,家中的子女考上了大学却没有几个人能读得起的,往往都会留下许多遗憾,只能当一位平平凡凡的农民,但是现在的家乡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木房已经变成了高大的砖瓦房,家庭收入提高了,子女可以安心地读书,以前凹凸不平的公路已经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家乡美化了,不再是那个到处都是垃圾的家乡了,而是一个干净、美丽、空气清新的家乡了,恰似一副绝妙的自然山水画,是一个仙境,一座城堡,以后的家乡会更好,会是一个人人都向往的世外桃源。

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些年,整个达县也变化了,以前只是一座满是灰尘,不起眼的一座城市,一座很落后的城市,现在的达县,是一座干净的努力发展的达州,达县人们的热情好客,引来了很多外地的旅客,以前并没有搞绿化建设,现在的绿化建设很好,并且达县也有许多的小吃,许多好玩的地方,许多风景区等。现在达县更像一座大城市,一座美丽的大城市,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大惊共同努力的成果,构建和谐社会会每一个人都希望的,每个达州人都希望达州会更加美好,希望自己生活在好的环境中,能够引进更多外来的旅客到达县做客,让达县成为一个和谐共处的大城市。

现今,我国的发展迅速,已经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同时也与许多国家互相合作,增进两国关系,党和国家做出的努力,让一个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国,构建了一个和谐社会,现在,我国的人才越来越多,都在努力地让时间变得更强大,让还处贫困地区的人们变得繁荣!我们也应该共同去打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更好的未来,愿国的明天会更好。

构建和谐社会篇九

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和谐”成了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因此,从更深层次的理论上把握“和谐社会”的要点也随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广义和狭义的区别上来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是狭义的。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则是广义的。正因为这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既是并列关系,又是包含关系。

从社会学角度界定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障公民平等地享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和谐社会问题的关键。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不发展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我们能有今天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得益于改革开放;创造中国更美好的未来,仍然要靠改革开放。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中实现和谐。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关系以及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稳定就没有和谐。稳定与否,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好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要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构建和谐社会篇十

本文对××市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的情况做了调查研究,指出了人民法院在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对人民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体系做了探索。

近些年来,××市法院从审判工作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社会和谐方面履行了职责,发挥了审判职能作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发现在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一)发挥案件裁判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1、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主要表现为:

(1)对于一些主要或相关事实没有查清;

(2)对当事人列举的证据材料或辩解意见没有进行必要的回应;

(3)在案件事实相对复杂的情况下错误分配举证责任;

(4)证据之间未能有机衔接并导出一致而排它的结果等。

2、法律适用不准确。

主要表现有:

(1)由于对事实判断的错误、案件定性偏差而导致法律适用错误;

(2)事实清楚、证据明晰,但对于法律的不当理解而导致法律适用错误;

(3)只注重实体裁判的合法与合理性,但对程序法的适用却发生疏漏,应引用的条款没有引用,或者引用条款不明确。

3、自由裁量标准不统一。

在刑事审判中法定刑幅度较宽,民事审判中损害赔偿或补偿的法定标准较原则等情况下,由于法律赋予法官的裁量权范围较大,并缺少相对明细而规范的具体衡量标准,导致裁判结果弹性较高。在我市的司法实践中相类似的案件在不同法院之间、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之间、甚至于同一法官的不同判决之间,其裁判结果往往也有区别。

4、司法文书质量有待提高。

司法文书特别是裁判文书是法院“公正与效率”主要载体,反映国家对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及对不法犯罪行为的否定评价,要做到合法入理,使当事人无论胜败皆服。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理念滞后,不具备新形势下制作裁判文书的现代理念;

(2)格式不符合要求,裁判文书样式存在混乱的现象;

(3)裁判文书普遍存在着繁简不分问题;

(4)适用语法不规范,论证不透彻。

(二)发挥审判程序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1、超期限。

超审限问题不但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而且影响当事人实体权益的最终有效实现。在刑事审判中,超期审判所造成的逾期羁押更会严重侵害公民自由这一基本人权。此外,在有的案件的审理与执行中,即使并没有超出法定的期限,但是由于不合理地过于迟延,也会造成审判效率低下。

2、内部请示。

对于一些影响较大、复杂疑难案件,基层法院为求慎重而就个案向中级法院作内部请示,在一定程度延长审理期限。当然,这里并不包括由于立法的不完善,而导致的对法律适用方面的内部请示情形。

3、变相独任审判。

基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合议制度在审判实践中有时没有得到真正贯彻和落实,除主审法官外,其余合议庭成员只是“坐庭”。

4、办公室等同于法庭。

在案件多时,有些审判人员只能在办公室与当事人挤在一起开庭。规范化法庭审理难以实现。

5、区别对待不同当事人。

有的案件中,当一方当事人是大型国企时,作为另一方当事人的个人,往往在有关提供材料规格、证明标准等各方面具体要求上,难以获得与审判人员的平等对待。而在个别刑事案件中,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时候还会把与公安、检察部门的关系协调因素纳入衡量的范畴。这些做法都违背了相同情形同等对待的基本诉讼原则。

(三)发挥队伍建设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学历层次仍待提高。

全市法院系统共有在编干警826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42,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审判员占全部审判员人数的85,研究生学历的审判员占全部审判员3%学历层次仍有待提高。

2、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法院干警在工作中的言行举止也反映出素质的高低。如干警在开庭时有着装不规范、接听手机、抽烟等现象,给当事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以20xx和20xx年为例,全市法院系统共有8名干警因违纪受审判纪律处分。

3、落后的司法观念和不规范办案现象仍然存在。

如在20xx年至20xx年的案件评查活动中,对评查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程序、卷宗、裁判文书等六个方面进行质量评分,共评查案件3145件,其中基层法院2678件,中院467件,查摆出各类案件共性问题,例如,法律手续不完备,合议庭、审委会笔录太简单等问题;查摆出各类案件个性问题,例如,有的案件适用法律条文不准确,有的卷宗装订不规范。

(四)发挥司法体制改革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1、改革的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

(1)法官职业化建设没有到位;

(2)审判方式改革不够到位,比如,定位审判委员会,发挥合议庭职能作用等问题。

2、改革的规范性不到位,具体表现为:

(1)制度陈旧,已成为名存实亡;

(2)制度不配套,无法执行;

3、改革的统一性不到位,比如基层法院的有些做法不一。

(五)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1、执行制度不严。

现在各法院对审判工作各个环节进行制约的机构虽然都建立了,但实际执行还不够严格,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现象仍有发生。

2、监督机制不健全。

现行的法院监督机制有审级监督、本院院长监督。然而这些法院组织体内的监督机制一般都流于形式,而审判监督庭囿于职权不可能对所有案件实施监督。

3、没有形成对基层法院监督、指导的制度化、规范化。

充分发挥法院职能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正与和谐的重要保障。在调研中发现影响法院职能作用发挥的原因可分为内因与外因两方面:

(一)内因在客观方面的表现:

1、司法资源不足。

如我市基层法院大部分存在人员缺编现象,存在办案经费不足现象,不可避免地导致案件积压超期,此外,以合议之名行变相独任审理之实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也源于此。

2、新体制尚不完善,老做法仍然存在。

尽管我市经过五年的司法改革,使程序的公开性与科学性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司法体制改革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如合议制为变相独任审判所侵蚀,反映出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之间在转换衔接上存在问题,更深地反映出在程序启动权的设置上缺乏对作为诉讼主体的当事人诉权行使的合理考虑,使法官的权限太大而随意性过强。再如定位审判委员会制度问题。又如二审案件程序公开性不强,书面审理与开庭审理之间的界限尚不明确等。

3、物质装备建设仍相对落后。

全市法院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装备缺乏、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如表现为警用车辆严重不足、通讯设施落后、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和办公自动化水平低。

4、内部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高。

如裁判文书的审核与校对、诉讼材料的填发送达制度等均无明确的规定,再如相关制度落实的不好,如合议制度发挥不充分等。此外,在异地执行,依职权调查取证等方面,规范化监管制度还没有较好地建立起来,这些都现实地影响着审判权运作的效率与质量。

内因在主观方面的表现:

1、部分审判人员程序法意识依旧薄弱。

审判人员法治意识与思维习惯的转变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从本次调研的情况看,程序法意识薄弱的问题还是渗透于各个具体环节当中。如在法律适用方面,不注重程序法的适用问题。

2、部分审判人员责任心不强,使命感不强。

调研活动中查找出来的工作瑕疵虽然无关司法人员的工作水平,但反映出部分审判人员与书记员工作态度不严谨、责任心不强,缺乏司法职业人员应当具备的神圣使命感,易损害司法的严肃性及权威性。

(二)外因表现为:

1、司法独立性不强。

法院的人事、财政与物资装备均受制于同级地方政府,无论该因素是否左右着裁判的结果,当事人在涉地方经济或行政部门的诉讼中败诉之后,总习惯地将之作为不满的借口。因此,司法独立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市司法裁判的公正性,但在更大程度上则形成人们思维惯性而影响着对司法公正的评价度。

2、人治、厌讼的传统观念仍未消除。

中国历来具有人治传统,有关人治的说法有,“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以言代法”、“以人代法”;而与人治传统的产物————厌讼传统有关的说法有,孔子及其弟子的“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等。这些传统经过数千年的积累沉淀,加之司法独立性不强、司法腐败现象不绝,使司法的权威性无法在民众心目中获得高度的认同,从而极大阻遏了维护司法正义效能的发挥。如广大群众不具有强烈的法律信仰,他们在合法权益受侵犯时首选的解决途径往往并非寻求法律,即便诉诸法律,多数人也将信将疑。

3、人际关系复杂导致公正司法障碍多。

在我国人际关系的疏通是社会普遍崇尚的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法官作为错综缠绕的关系网上的一个交点自然不例外。因此,职业道德约束法官的力量就显得尤为薄弱,而取信于民的程度就变得尤为浅薄。

4、立法不完善造成司法工作缺乏明确法律依据。

我国基本的法律体系虽已建立,但是立法上多有缺漏、矛盾之处,如关于民事强制执行的立法、证据规则的立法等问题导致司法工作存在不可避免的困难。第五、法官经济待遇相对偏低。与法官沉重的责任相对应的是其微薄的薪酬与微弱的权利,两者间处于显著的失衡状态。比如,虽然我市法官的收入与公务员一起经历数次调资有了一定提高,但是与律师等近邻行业的高收入形成鲜明对比。

综上,原因属于体制性的、长期性的这些问题并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属于履行职责不好,发挥职能作用不够的问题,应当认真研究,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以解决。

正视存在的问题是人民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分析问题的原因是发挥职能作用的条件,在此前提和条件下,通过详细认真的调研活动,笔者认为人民法院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如下七方面职能作用。

(一)探索司法价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项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价值观的反映,也是求真务实、按经济和社会客观规律办事价值观的反映,更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反映。司法价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在司法领域的生动体现,需要人民法院探索、追求、维护。“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更是人民法院追求与维护的永恒价值;“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的宗旨与具体要求,更是执政为民价值观在人民法院的体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人民法院的指导方针,更是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在人民法院价值化的体现。司法价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提炼,以此指导人民法院发挥定纷止争、惩罚犯罪、监督,促进依法行政的职能作用;发挥在党领导下司法为民、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的职能作用;发挥宣传法制、弘扬法治、维护正义的职能作用,从而使人民对宪法、对法律、对法治、对法院、对法官、对公正产生信仰,发出赞叹,做出行动,维护和谐。

(二)把握新时期司法工作特点、规律。

《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并要求司法机关“有效发挥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书记在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项特征中也明确提到“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司法机关在新时期,要面对新任务,适应新形势,做好新工作,必须摸索新情况下司法工作的特点、规律,把握法院工作司法化、中立化、公正化、高效化特点与规律,把握群众纠纷诉讼化、多样化、复杂化、广泛化的特点与规律,把握党对司法工作的改革与指导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的特点与规律,把握当今形势国际化、一体化特点与规律,做好司法工作,创建好和谐社会。

(三)改革、完善司法体制。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和谐社会的特征也包括公平正义。为此,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导方针,发挥职能作用建设好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在党的领导下,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二个人民法院改革纲要》的指导下,在上级人民法院的监督下,在人大的支持、监督下,我们必须发扬太行精神,既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又善于记取失误的教训,把全市人民法院的改革继续推进,取得成效。

(四)发展司法“生产力”

司法工作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保障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力”。如去年我市中级法院共受理各类一审、二审、再审案件和执行等案件2426件,审(执)结2299件,结案率为94。8。各基层法院在市中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下,全年受理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各类案件10119件,审(执)结9117件,结案率为90。1。通过加强刑事审判,依法惩治刑事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还按照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快了建设“平安××”的进程;通过及时审理民商事案件,平等保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法调节、保护和规范了经济活动,促进了“民本××”的建设;通过加强行政审判和国家赔偿工作,推进了依法行政,推进了依法治市;通过健全统一管理和统一协调的执行工作新机制,采取指定执行、提级执行、交叉执行、集中执行等方式,冲破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障碍,切实采取措施在解决“执行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诚信××”的建设。

(五)建设司法文化。

《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司法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近年来,全市法院坚持一手抓审判工作,一手抓司法文化建设,在司法文化建设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了以公正为主题,以讴歌党、讴歌法官为主旋律的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广大干警的业余生活,陶冶了情操;二是守住《××审判》机关刊阵地,宣传先进法官、法院,先进庭室的事迹与经验,交流法学观点,传播现代司法理念,提升法学理论;三是加强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公众对法院公正的正确评价,主要从发挥信息、简报的传播作用,发挥媒体导向作用,对重大案件的审理、执行,群众关注的热点案件、重要会议等及时联系媒体进行报道,宣传了法律的公正,促进了良好法律文化的形成。

(六)维护宪法尊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活动的总章程。在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治国的今天,维护宪法尊严是人民法院的天职。宪法具有原则性强的特点,其精神与主旨大多通过基本法律、国家法规等形式予以明确具体,因此维护宪法尊严必须忠实地维护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尊严。人民法院依法裁断诉讼案件,辨析法理,严格执行裁判结果,维护法治尊严,为我国早日迈进宪政社会奠定了基础,这既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又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利益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决定》指出“党要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并进一步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因此,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司法机关不断更新司法理念,提高司法能力,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惩治腐败的刑事审判作用,理顺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民事裁判作用,监督、维护行政行为的行政审判作用,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构建好和谐社会。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进程中,人民法院的任务必然艰巨,社会民众司法公正的期盼依然殷切。因此,人民法院要不断地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全力维护司法公正,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构建和谐社会篇十一

提纲:

班级:a1045姓名:白艳彪学号:1100702053。

3摘要:新世纪新阶段,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基于我党密切党群关系,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之举。

提出了具体要求。讲话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资本主义社会是片面发展和严重失调的社会,其中充斥着分配的不平等,存在着尖锐的阶级对抗,其社会发展以牺牲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人民的利益为代价。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这种不平等、不和谐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他们在批判继承前人、尤其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对和谐社会进行了探索。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自由人联合体的理论,实质上是一种追求和谐社会的理论: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理想社会的本质特征,是消除阶级对立和脑体差别,使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一致,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将其概括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表明,每个人自觉地将其能力自由而全面发展定向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这一目标上。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要改变工人阶级生存和发展的命运,进而使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人和人的关系达到和谐一致,在实践上必须高度发展生产力,而且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并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来反对统治者。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的研究,为工人阶级以及每个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所以,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一致、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成功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实践,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制度前提。列宁根据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指出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要走向社会主义道路,首先必须从政治上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但要建成社会主义这种新型的社会秩序,就必须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方面,为这条道路提出完整的总体构想和行动纲领。然而,在后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过于强调集中、统一、斗争,忽视民主、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因而没有从根本上真正解决好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

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提出了统筹“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强调要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应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稳定压倒一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做到多方面的综合平衡”等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江泽民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们党所肩负的新任务,提出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进步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是“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显现,不仅要靠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且要解决好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问题。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矛盾容易凸显的时期,由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既要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又要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还要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分析现实情况和科学把握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理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治国理政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各个方面,并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政策和道德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和谐既包含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稳定和协调的本质与核心;既包含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又包含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它是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统一;既体现公平,又促进效率,它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它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各尽其能、尊重诉求、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和共生共进的社会。它具有以下五个层面的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尽其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提供了各尽其能的舞台,极大地激发着人们的创造活力。在这方面,我们党从制度和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一是尊重劳动,即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二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三是尊重创造,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四是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即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民诉求的社会。在各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同时,各个阶层和群体也必然表达他们的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公正诉求以及政治诉求。对于这些利益诉求,我们党充分尊重,并积极整合他们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们当中的有效力量。这有利于形成一种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得其所的社会。尊重人民诉求必须做好“整。

合和凝聚”工作。而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各得其所”。其基本特征是,力求保持各种因素、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使公平和正义的理念得到体现。各得其所,指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能公正地得其所应得。公正是各得其所的本质,公正产生和谐,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据有的同志的观点,各得其所主要包括一个社会能使社会成员各得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得其位和各享其成;各得其岗,就是人有其岗,而且使人的能力与岗位相匹配,得到合理配置;各司其职,就是社会成员要具有职业精神,能够认同并恰当地承担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在其职尽其责,做好本职工作;各守其则,就是每个社会成员要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角色规范和规章制度,以及合法的公共秩序;各得其位,就是社会成员应根据能力和贡献来获得相应的职位和社会位置;各享其成,就是社会成员既能合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使其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也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谐相处的社会。只有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才有可能使社会成员做到和谐相处,各得其所是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和谐相处是各得其所的结果。“和谐相处”,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要求。其基本特征是以各种关系的和谐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从外延来讲,和谐相处主要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人和人的和谐相处,人和组织的和谐相处,人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相处。而人和人的和谐相处,又主要包括党和人民的和谐相处、干部和群众的和谐相处、党员干部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代际之间的和谐相处等。这里,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根本,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关键,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基础。从内涵来讲,和谐相处是指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人人平等,即人们之间在人格、权利、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而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是核心。和而不同即尊重个人、包容个性差异,并通过协商共识,使多样性之间达到协调、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即社会各阶层、群体和成员之间能保持一种互惠互利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健全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多样性的统一产生和谐,以人为本既尊重多样性,又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这一方面增强了各类主体的主体意识和竞争观念,从而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作为科学发展观本质的以人为本,就是从价值观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大思路:它具有谐合性,在社会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上,强调在社会多样性中追求协调合作、共赢共进;它具有公正性,要求增富济贫;它具有亲和性,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主张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它具有包容性,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尊重人们之间的共同性和个性差异。显然,以人为本有利于人们在多样性中达成认同和共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民难于落到实处。从当前看,应健全政府科学施政制度,确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健全社会利益协调制度,找准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健全以关注困难群众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及预警机制等。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和谐,要求确立“以民为本”的干部人事制度:开放式选人,给人们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让人民群众参与选人,适度扩大人民群众参与选举的范围;凭能力和业绩选人,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发挥和全面业绩能得到公正回报;公正选人,通过“赛马”的方式,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执政为民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把领导干部的行为引向执政为民实践中去。

第三,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性产生和谐,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政府行为中,就是要求政府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一要注重民主协商,尊重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权利和独立人格。二要为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相对平等竞争的机会与平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使人们认识到在这样的机会和平台、政策和规则、管理和服务中,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会得到公正回报,而且使自己承担竞争的后果。成者回报社会,败者承担责任,从自身找原因,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三要注重使公共权力受法治的约束,限制公共权力运行中的随意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人民出版社。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构建和谐社会篇十二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是的一份子,团结,友爱,互助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的品质,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在校园,就在我们身边,团结互助友爱的行为随处可见,我们班班同学大多数来自农村,一样的装束,一样的朴素,一样的乡村风俗,使得我们在一起生活学习,相处得很融洽,没有高贵贫贱之分,有的只是平等,互肋友爱。

学校每期都开展体育比赛活动。只要有我们班参加的。总会看到我们班的同学在赛场旁观看。做啦啦队。正因为场外同学的团结一致,鼓舞了赛场里的队员们,每次比赛我们班总能获得奖状。男同学还多次获得蓝球寒的冠军。如果场内队员彼此矛盾,不互相配合,胜利的结果能得到吗?所以,班级团结的力量的巨大的。

也许有人会说:“你所讲的团结友爱,只有在平时才能体现,在危险面前将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样的说法,我将大声的对他说on。

2003年12月23日晚,重庆开县发生特大井喷,富含硫化氢的有毒气体喷涌而出,面对灾情,开县教师发出了“老师在,学生在,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们必须和学生在一起,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出事”的豪言壮语,他们顾不上自已的家人,一次次昌着生命危险,冲进宿舍,寻找学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筑起一道安全屏障,灾情过后。人们找到了打电话报警的谭老师,他倒在了自家门口,再也起不来了。紧握在他右手的手机告诉人们,这十分钟,内,他连续打了七个电话,正是这七个电话,让他失去了最后的逃生的机会,也正是因为这十分钟的等候,让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与他一起离开了人世。

非典时期,手拉手的互帮互肋,印度洋大海啸面前人们更的肝胆相照,共同努力,将损失减到最小,今年夏天,我市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三千一百万重庆儿女众志成诚,团结一心,共抗旱魔,这就是我们“团结互肋友爱,共创和谐社会”最有力的行动。

同学们,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真情,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共创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每一个人都生活得幸福,快乐!

构建和谐社会篇十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集中体现。在政策制定、执行和检验过程中,应引入科学决策机制、公开讨论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纠错机制等。这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

政治学视角: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在一种稳定的社会结构之下,协调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建立体现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和社会进步的和谐发展机制。具体而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以下重要指标:

第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并尽最大可能避免因经济的大起大落造成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冲击。

度重视的问题。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公共政策选择的价值基点,以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作为政策目标,已经明确显示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并着手建立致力于社会安全、稳定、公平的协调机制和政策体系。可列举要者于下:―――以“冷热兼治,不急刹车,不一刀切”的宏观调控机制,应对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因“非典”疫情引发的政府危机管理政策调整,提高了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并能以快速、有效反应的危机管理机制和公共安全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安全(包括卫生安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事件和各种自然灾害,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日趋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节约、节能措施,以及电、煤、油长远发展规划,应对能源紧张尤其是“电荒”问题,并明确长远的政策选择是在全国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努力构建发展节能型经济和建设节能型社会的长效机制,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双赢”局面。―――以“新三农政策”应对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的困局,通过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等措施,尤其是逐步减免农业税和发放“三项补贴”(粮食直接补贴、良种推广补贴、农机具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遏制耕地大量减少的势头,使农业发展获得必要的动力和保证,并使农民的人均收入明显提高,从而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深层次矛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机制。―――以新型的社会保障机制,如在城市和农村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等,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以逐步解决涉及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方面的问题。―――增加教育投入,在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农村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教育贫困”问题,建立公平教育机制,以保证社会发展有充足的人才和智力资源。―――通过“西部大开发”和地区合作(如广东等内地九省与香港、澳门的“9+2”区域经济合作),打破“地方保护”壁垒,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势互补,以合作型共同发展的机制,解决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行政服务中心等措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行政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谐社会必由之路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应是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集中体现。在政策制定过程、执行过程和检验过程中,引入科学决策机制、公开讨论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纠错机制等,也已经被纳入决策者的视野,并产生了一些具体做法。如围绕“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与相关政策措施,已在进行细密的研究论证并广泛征求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围绕宏观调控和国有资产流失等政策问题,在展开了激烈的公开争论;“政策听政制”、“问责制”和公共安全事件新闻公布制度等,也已进入实际运作层面。这些举措都标志着中国的公共政策选择,尤其是决策过程,已经在民主化、科学化方面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当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公共政策方面的现有进步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涉及社会关系协调和利益取向的政策过程,如何以公民乃至社会的积极参与来维护和保证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有效减少政策失误,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纠错制度,以良性互动的政策机制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仍是需要继续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业主:

和谐社会,平安为先,经济发展,稳定为要。建设“平安小区”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第一目标,深入开展“平安小区”建设工作,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社会治安日趋好转,公众安全感满意率和平安建设知晓率逐年提高。

在平安建设工作中,园丁大厦业主委员会、物管处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创建平安小区,为南坪中学老师和业主安居乐业提供良好居住生活条件,为建设“五个重庆”,“平安南岸”作出贡献,希望全体业住充分理解,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平安小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全面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维护稳定”工程,支持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积极排查各种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深入平安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发案减少、秩序良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创造小区安定祥和、安居乐业的治安环境。

一个倡议,一种承诺,一份责任。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大厦,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希望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热爱小区、建设小区、维护园丁小区形象的高度,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使“平安小区”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为南岸经济发展提供竞争优势!

衷心地感谢您对“平安小区”建设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您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告诉我们。

全市非公有制企业: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为了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我们特向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倡议,积极行动起来,为构建和谐企业和和谐社会作贡献。

一、常怀感恩之心。民营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要常怀感恩之心,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以诚信友爱构建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企业价值体系,遵守法律、社会规则和国际标准,防范腐败和贿赂,倡导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二、努力发展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合法经营,公平竞争,严格自律,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建设和谐企业。大力发展企业文化,激发职工创造活力,把企业长远发展与职工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四、实践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增长质量,减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努力发展循环经济。

五、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慈善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特别需要企业家的热情参与。这是整个社会对企业家寄予的道德期望,也是企业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要力尽所能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配合政府和慈善组织在灾害救助、扶贫济困、安老助孤、支教助学等领域作出贡献,并为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提供支持。

倡议人:xx。

20xx年11月23日。

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奋进的起点!也许不富有,却永远暖意融融!也许不完整,却足以遮风挡雨!但,灿烂的阳光无法照遍每一个角落,蔚蓝的天空仍会飘来丝丝阴霾。当恶毒的漫骂和粗暴的拳头,象冰冷的雨滴敲击着脆弱的心扉,孩子们惊恐的眼神,如花瓣坠落尘土的瞬间,触痛了我们的神经!

反对家庭暴力,世界需要和谐阳光!

消除家庭暴力,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我们倡议:

一、传播文明,守望相助。要摈弃“男尊女卑”落后观念,树立男女平等、两性和谐发展的先进性别理念,呵护血浓于水、其乐融融、温馨和美的家庭氛围,倡扬夫妻恩爱、扶老携幼,邻里团结、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积极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倡导文明,做和谐家庭的建设者。

二、知法守法,争做表率。要知法懂法,增强自觉守法的意识,从我做起,呵护家人、永不施暴。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勇于举报,积极举证,提高自我维权的能力。要对家庭暴力行为“零容忍”,及时劝阻和制止,开展揭露和批评、让施暴者不敢为、不能为,让家庭暴力无处遁形。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这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要创业。创业是发展之基、和谐之本,是富民兴赣的根本途径。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必须进一步兴起全民创业热潮,加大创业力度,提升创业水平,夯实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为此,我们“十大创业先锋”,向全省人民发出:“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多创业、创大业”的6点倡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全民创业大潮中尽显身手。目前,阻碍我们创业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思想障碍。我们要进一步破除等、靠、要,因循守旧、怕担风险,安贫乐道、小富即满以及官本位等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积极进取,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新思想、新观念,坚信“人人可创业、处处能成才”,通过再就业创业、返乡创业、自主创业、岗位创业等各种形式,积极投身于全民创业大潮,在全民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美好未来。

二、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在与困难挫折搏击中成就大业。“创业艰难百战多”。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学习浙江商人那种“干常人不肯干的活,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赚别人看不起眼的小钱”的精神境界,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不因挫折而退缩,不为艰险所吓倒,迎难而上,排难而进,胜不骄,败不馁,用一往无前的精神实现自己的目标追求。

三、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在创业发展征途中永不止步。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既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更是一个企业常胜不衰的法宝。追求卓越,就是要大目标、高标准、严要求,务求尽善尽美,敢与强者比高低,善与快者比速度,干一流、创一流,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在创业发展征途中永攀高峰。

四、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在以道义取利中和谐创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是一个公民的应尽义务,是立业、兴业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创业底线。我们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和行业规范,依法创业,勤劳致富;要坚持信誉第一,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兴业之道;时时处处做到以义取利,以诚取胜,决不违法乱纪,决不惟利是图,在以道义取利中和谐创业。

构建和谐社会篇十五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既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胡锦涛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民法院承担着打击刑事犯罪、化解矛盾纠纷、保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职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独特的、其他部门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80%在基层,80%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基层,直接面对广大群众的主要是基层法院。因此,基层法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人民法院正确应对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查找、研究、分析、解决现存问题,显得十分必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基层人民法院要实施好“五个三”工程,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一、抓好“三项建设”基层法院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主要有三项,即队伍建设、审判业务建设、形象建设。其中,队伍建设是根本,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决定性因素;审判质量是关键,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本质要求;形象建设是效果,是审判质量和队伍建设成果的直观体现。为此,我院以“三项建设”为“抓手”,牢牢把握新形势下法院工作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县委和上级法院的工作要求。一方面,严格落实了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共计条款近500项,把队伍建设、审判和执行工作、司法行政管理、后勤保障、涉法信访、对外联络等各项工作全部量化细化,实行“千分制”考核,并规定凡在工作中出现错案、执法过错、超审限、信访上访案件等重大案件质量和效率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评优获奖。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的实施,使我院各项工作实现了“人管人向制度管人,制度管人向自我约束”逐步转变,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队伍管理体系,不但队伍未出现任何问题,而且涌现了多个服务大局、优质高效办案的先进集体和多名勤奋工作、甘于奉献的模范干警。今年以来,我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170,结案1862件,结案率达到85.81%,同比提高了6.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审判工作中把好六道“关口”,确保审判质量。从立案到结案、从程序到实体,严把立案关、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适用法律关、裁判文书制作关六道“关口”,使我院今年的案件质量又有大幅度提高,发还改判案件仅15件,发改率为0.8%,较市要求目标低2.2个百分点,未出现一起错案和执法过错。队伍建设和审判业务建设的加强,使形象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今年以来,我院已收到群众表扬信42封,锦旗27面,表扬电话15个,其他书面及口头感谢180余次。二、搞好“三项服务”“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是人民法院必须面对的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基于此,我院坚持搞好“三项服务”,即为全县的经济建设服务,不脱离这个中心;为全县的社会稳定服务,不脱离这个大局;为维护全县群众的合法利益服务,不脱离这个宗旨。我院以此为着眼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方面,在服务全县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我们按照县委的要求,以为全县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为已任,把为全县重点企业、外来投资企业和金融部门服务列入议事日程,并就法院如何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搭建诉讼绿色通道、降低企业市场经营风险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仅今年以来,我院就审结涉及我县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案件512件,标的额达5158万元,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在为全县社会稳定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上,我院除依法从重从快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外,对群众关心的“三费”案件、“三农”案件、人身损害赔偿以及医患纠纷、劳务纠纷、相邻关系等热点案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今年以来,我院各审判业务庭和执行局先后成功处置涉法信访案件26件,执结积案23件。同时,本着“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加大了民事案件调解力度,今年审结的.1233件民事案件中,调解结案711件,调解率达到57.7%,较去年同期高出3个百分点。另外,针对刑事自诉案件取证难、矛盾易激化的特点,大力开展调解,调解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赢得了地方党政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三、实现“三项目标”我院党组认为,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其职能是平纷止争,使诉争的当事人服判息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因此,我院提出了“三项目标”,通过实现目标发挥最佳的审判职能。一是保二争一创辉煌的目标。,我院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成为近十年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年。对此,我院结合工作实际,大胆提出了“保二争一创辉煌”的宏伟目标,并脚踏实地地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工作。二是为构建和谐滦县服务的目标。制定实施了《关于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构建和谐滦县的决定的实施方案》,订立了工作目标,出台了工作措施,力争为构建和谐滦县做出积极贡献。三是实现“四无”的目标。“四无”即无违法、无违纪、无错案、无超审限案件,从而促使干警自我加压,勇于拼搏,树立形象。四、深化“三项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前进的阶梯。为进一步抓好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我院以积极的态度,探索的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各项改革。一是深化机构改革和人事改革,营造工作协调,人心思进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解决好涉诉信访案件,保护群众权益,经请示县委,于今年初成立了信访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信访接待及案件处理等项工作,使今年头8个月的信访量同比下降了25.5%,信访案件解决速度也大幅度提高。同时,以干部调整的方式,对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大胆重用,对不适应工作的中层干部调换或免职,建立了动态用人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今年5月底,我院共提拔调整31名干警,其中提拔使用11名,从而营造了人心思进、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二是深化审判方式改革,为审判工作提速增效。坚持严格选任、认真培训、科学管理、善于使用的原则,认真落实了人民陪审员制度。今年以来,人民陪审员已陪审案件7件;严格坚持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制度,依法公开审理率和公开宣判率均达到100%;积极探索提高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93%,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平均审限缩短15天;实行了行政非诉审查案件听证制度,对案件进行“阳光审查”,使群众明明白白打官司,今天已召开听证会12次;落实了证据交换等项制度,确保当事人充分实现诉讼权利。三是深化执行改革,消灭“法律白条”彰显公平正义。为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缓解执行压力,进一步完善了债权凭证制度。今年以来共发放债权凭证78件,涉及标的额84万元。同时,为全面提高执行局应急出警的速度和效率,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等问题,于11月设立了“执行110”。今年以来,“执行110”共接警106次,出警106次,出警率达到100%,共执结和部分执行案件97件,执行标的额161.93万元,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五、落实“三项措施”为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院牢固树立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落实“三项措施”,把司法便民、爱民、利民有机地融入到诉讼活动的全过程。一是坚持司法便民,落实便民措施。按照省、市法院便民服务措施的要求,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为当事人准备了休息椅、饮用水、诉讼纸笔,并以口头立案、代书诉状、进村入户开庭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诉讼。仅今年以来,我院已为老年当事人等办理口头立案、代书诉状等32次,对群众关注的抚养费、赡养费、抚育费及离婚纠纷等焦点案件,入村入户现场开庭7次。二是坚持司法亲民,实施人性化执法。将诉讼须知、立案收费标准等全部上墙公示,方便当事人。实行了“首接责任制”,接待当事人做到满面春风、满腔热情。同时,实施了院长接待和院长包案等制度,仅今年以来,院党组班子成员已接待当事人67人次,包案解决案件19件。特别是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干警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自去年至今,已无偿借、送给困难当事人钱物合计600余元。三是坚持司法利民,解决群众“告状难”问题。对于那些确有冤情而又无钱诉讼的,坚持认真落实司法救助制度,敞开法律之门,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已办理诉讼费减缓免案件81件,金额56.3万元,实现了“让有理没钱的人也能打得起官司”的承诺。我院便民、亲民、利民的种种举措,充分彰显了人性化司法理念,拉近了法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任重道远。为此,人民法院要在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更大更好的作为。

构建和谐社会篇十六

诚信。

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童谣,欢迎大家阅读。

二十四言记心上。

富强民主中国梦,

文明。

和谐华夏昌。

自由娇花沐春雨,平等茁苗绿山冈。

公正法治治世宝,

爱国。

敬业为人方。

诚信友善人之本,二十四言记心上。

赞风气。

富强,民主,并排坐,

文明,和谐,交朋友。

自由,平等,共一家,

公正,法治,不分离。

爱国,敬业,是根本,

诚信,友善,好风气。

如今社会风气好,

不良邪气全赶跑。

人民友好共和谐,

好的风气能长存。

能长存!

我是一个好公民。

我是一个好公民,

诚信友善在我心,

良好素质为社会,

爱国爱党爱人民,

社会和谐靠大家,

文明谈吐我能行。

2

页,当前第。

1

1

2

构建和谐社会篇十七

尊敬的各位业主:

和谐社会,平安为先,经济发展,稳定为要。建设“平安小区”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第一目标,深入开展“平安小区”建设工作,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社会治安日趋好转,公众安全感满意率和平安建设知晓率逐年提高。

在平安建设工作中,园丁大厦业主委员会、物管处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创建平安小区,为南坪中学老师和业主安居乐业提供良好居住生活条件,为建设“五个重庆”,“平安南岸”作出贡献,希望全体业住充分理解,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平安小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全面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维护稳定”工程,支持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积极排查各种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深入平安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发案减少、秩序良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创造小区安定祥和、安居乐业的治安环境。

一个倡议,一种承诺,一份责任。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大厦,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希望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热爱小区、建设小区、维护园丁小区形象的高度,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使“平安小区”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为南岸经济发展提供竞争优势!

衷心地感谢您对“平安小区”建设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您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告诉我们。

园丁大厦“平安小区”创建领导小组。

 

全市非公有制企业: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为了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我们特向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倡议,积极行动起来,为构建和谐企业和和谐社会作贡献。

 

一、常怀感恩之心。民营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要常怀感恩之心,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以诚信友爱构建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企业价值体系,遵守法律、社会规则和国际标准,防范腐败和贿赂,倡导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二、努力发展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合法经营,公平竞争,严格自律,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建设和谐企业。大力发展企业文化,激发职工创造活力,把企业长远发展与职工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四、实践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增长质量,减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努力发展循环经济。

 

五、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慈善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特别需要企业家的热情参与。这是整个社会对企业家寄予的道德期望,也是企业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要力尽所能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配合政府和慈善组织在灾害救助、扶贫济困、安老助孤、支教助学等领域作出贡献,并为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提供支持。

 

倡议人:xx。

 

20xx年11月23日。

 

 

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奋进的起点!也许不富有,却永远暖意融融!也许不完整,却足以遮风挡雨!但,灿烂的阳光无法照遍每一个角落,蔚蓝的天空仍会飘来丝丝阴霾。当恶毒的漫骂和粗暴的拳头,象冰冷的雨滴敲击着脆弱的心扉,孩子们惊恐的眼神,如花瓣坠落尘土的瞬间,触痛了我们的神经!

反对家庭,世界需要和谐阳光!

消除家庭,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我们倡议:

一、传播文明,守望相助。要摈弃“男尊女卑”落后观念,树立男女平等、两性和谐发展的先进性别理念,呵护血浓于水、其乐融融、温馨和美的家庭氛围,倡扬夫妻恩爱、扶老携幼,邻里团结、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积极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倡导文明,做和谐家庭的建设者。

二、知法守法,争做表率。要知法懂法,增强自觉守法的意识,从我做起,呵护家人、永不施暴。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勇于举报,积极举证,提高自我维权的能力。要对家庭行为“零容忍”,及时劝阻和制止,开展揭露和批评、让施暴者不敢为、不能为,让家庭无处遁形。

三、群策群力,形成合力。要群策群力、联防联治,建立预防、查处、救助、维权一体化和配合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预防和制止家庭的工作合力、群防合力、服务合力,以高效有序的治理、温情周到的服务,为家暴受害者撑起一片明媚的蓝天。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这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要创业。创业是发展之基、和谐之本,是富民兴赣的根本途径。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必须进一步兴起全民创业热潮,加大创业力度,提升创业水平,夯实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为此,我们“十大创业先锋”,向全省人民发出:“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多创业、创大业”的6点倡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全民创业大潮中尽显身手。目前,阻碍我们创业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思想障碍。我们要进一步破除等、靠、要,因循守旧、怕担风险,安贫乐道、小富即满以及官本位等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积极进取,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新思想、新观念,坚信“人人可创业、处处能成才”,通过再就业创业、返乡创业、自主创业、岗位创业等各种形式,积极投身于全民创业大潮,在全民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美好未来。

 

二、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在与困难挫折搏击中成就大业。“创业艰难百战多”。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学习浙江商人那种“干常人不肯干的活,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赚别人看不起眼的小钱”的精神境界,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不因挫折而退缩,不为艰险所吓倒,迎难而上,排难而进,胜不骄,败不馁,用一往无前的精神实现自己的目标追求。

 

三、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在创业发展征途中永不止步。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既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更是一个企业常胜不衰的法宝。追求卓越,就是要大目标、高标准、严要求,务求尽善尽美,敢与强者比高低,善与快者比速度,干一流、创一流,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在创业发展征途中永攀高峰。

 

四、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在以道义取利中和谐创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是一个公民的应尽义务,是立业、兴业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创业底线。我们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和行业规范,依法创业,勤劳致富;要坚持信誉第一,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兴业之道;时时处处做到以义取利,以诚取胜,决不违法乱纪,决不惟利是图,在以道义取利中和谐创业。

 

五、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在人与自然和谐中谋求发展。环境、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立足长远、顾及子孙、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决不能以一己一时之利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要不断提高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大力倡导节约型、循环式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谋求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篇十八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发展观的基础上,又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高度,从而使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三位一体的总体格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格局,这无疑是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又一次大的飞跃。

在21世纪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这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趋势、顺应人民群众根本要求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战略性举措。

从国内情况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综合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大关,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同时应当看到,在我国由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这一进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十分迅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许多社会问题开始显现,如弱势群体问题、地区发展平衡问题、收入差距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新情况新问题可谓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大量的矛盾甚至会集中出现,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显示,从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样一个时期往往是多事之秋。可以说,中国的发展面临关键的临界点,能否顺利地度过这一临界点,将决定着中国社会能否进入一个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轨道。在这一特殊时期,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就必须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执政基础,保持和提升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

从国际环境变化趋势来看,和平和发展将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总体上国际社会也并非一片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少数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单边主义行径使得局部地区冲突不断。另外南北贫富差距问题、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恐怖主义问题、贩毒问题等诸多国际问题还十分严重。中国置身于这样一个国际背景之中,必须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努力为自身营建一格和谐有利的外部环境,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条件,这是我们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社会要和谐、人民要幸福,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便成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意愿,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理念,这一理念提出,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也符合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要不断提高党在管理国家过程中的各种能力每一种能力都具有独立性但只有各种能力协调运用、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执政能力的完美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泛而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综合运用各种能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础上建构一个和谐的社会则同样是一个重要能力这一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能力。这一能力建设的提出完善了党执政能力建设体系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成熟。

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了一个更具号召力和亲和力的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党带领人民确立了不同的奋斗目标,有远期目标也有近期目标、有经济目标也有政治、文化目标,这些目标对于鼓舞全党斗志、激励人民士气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我们党正在带领人民朝着我们所确定的各个既定目标前进,不同的目标对于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目标体现了小康社会的根本特征,既是我们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也是现阶段人民要求实现的社会状态,更加有利于将全国人民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我们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本站()。

再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标准。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不仅具有宏观意义,也具有微观意义。在微观意义方面,它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标准,这一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人民利益”标准的科学再现,更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标准的应有之意。以此作为衡量领导干部的政绩标准,将使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更加自觉地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这个伟大工程的过程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党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抓住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之核心,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带领全国人民实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共同理想。

这一主体包括的范围相当广泛,可以说,一切能够对和谐社会构建起积极作用的人、团体、阶层、阶级都可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主体的成员,党自身建设的成败,对于能否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这个伟大的工程,只靠执政党是万万不行的,和谐社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家园,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每一个阶层都有为这个家园的和谐美好贡献力量的责任和义务。因而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不同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动员一切积极力量为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而共同奋斗。

 

在发挥不同主体成员作用的过程中,执政党要有掌握整合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能力。既要注重效率,也要兼顾公平,力求使所有社会阶层的人们能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各得其所”,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和谐相处于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具体讲,就是既要维护全局的利益,又要照顾局部的利益;既要保持保护发达地区的利益,又要照顾比较落后的地区的利益;既要保护优势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又要扶持比较困难的企业获得生机;既要保护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们的利益,又要关心普通群众,特别是农民、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利益。

需要指出的是,党还要提高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大力扶植和培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利的主体。在现阶段,这些主体主要是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社会组织,特别是非政府非营利性质的社团组织,我们要支持和培育这些组织的发展和成长,并善于发挥这些社会组织在实现社会的和谐方面的作用。

完善有效的制度体系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我们主要应创新和完善两种制度体系,一种是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另一个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体系。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构建这两类制度体系所要遵循的共同原则。

织等等。不同社会管理体系的完善要依靠政策、法律法规作用,通过合适的政策和法律引导和规范社会管理体系自身的发展,通过法律来确定不同管理组织在整个社会管理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就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体系而言,这一体系由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体系、社会预警体系、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司法机关和群众性治安管理体系构成。任何社会中都会存在一些矛盾,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解决这些矛盾和将不和谐的声音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就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体系的职责。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体系是保持社会安定、维护社会和谐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根据法律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完善这一体系建设工作。

从国内环境来讲,这里的环境主要指与制度环境相区别的“软环境”,即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习俗环境,我们可以统称为人文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社会向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意识,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敬业奉献、诚信负责、扶贫济困的精神,积极倡导和睦相助、友爱向善的良好风尚,努力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在全社会营造生动活泼、文明高雅的文化氛围,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最终通过道德意识的积淀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形成全社会、全民族高度认同的积极向上的民风民俗。人文环境的营造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

从国际环境来讲,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交往日趋紧密,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不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社会的和谐同样离不开世界社会的和谐,我们要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努力为自身营造一个和谐的国际环境,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