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3:25:16 页码:7
2023年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优质9篇)
2023-11-24 03:25:16    小编:ZTFB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进我们的思考,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写作心得体会时,要突出重点,做到言简意赅,让读者轻松理解。“以下是小编根据多种心得体会写作范文整理的一些示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篇一

假期,我在区图书室借了一本《三国演义》,以前也只是多少看过电视剧,但从没有真正的认认真真看完一整部。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感觉从中受益非浅,也是说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三国演义乃是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里面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通过描写了许多不可能为可能故事,比如说曹操的草船借箭。并且这些小故事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过目不忘,深入我心。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我许多启示。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还有我们村里有一句流传的话语“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可能说的是人看过三国后头脑会比以前变得聪明的意思!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什么“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草船借箭,连环计,空城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细细思量,我们的学习不也一样吗?也应讲究方法,注意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让自己的大脑得到调节,为下一节课积蓄精力,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这样,生活也如此。记得高中放假回家的时候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妈妈让我给客人沏点茶水,沏茶就要烧开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叶。烧开水约十多分钟,洗杯子约要五分钟,分放茶叶约三分钟,这样一来,就要共花将近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可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妙法:在烧开水的同时,就洗杯子,分放茶叶,等水烧开后,其余两项工作早已完成了。这样一来,我不仅节约了时间去做其它事情,还让客人在短时间里感受到了主人的热情。做事情不仅要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识”,用我们的话说要有“头脑”,还要有“单匹救主”的赵云的“胆”。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篇二

在中国历史上,七擒孟获是非常有名的一段战争故事。孔明七次出击,连擒南蛮的孟获,为中国人民解除了一个威胁了几十年的恐怖团伙。经过学习和思考,我获得了一些体会和收获。

第一段:时间和耐心是成功的关键。

通过七擒孟获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明和他的军队的耐心和毅力。他们历时数年,进行了七次出击才最终擒获了孟获。这表明,耐心和毅力是成功的关键。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也许不会像七擒孟获这么困难和复杂,但我们依然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才能取得成功。

第二段:战术和策略是成功的基础。

在战争中,孔明使用了一系列的战术和策略来赢得胜利。他利用了山中的险要,使用了断路战术,最终成功地把孟获和他的部队擒获。这表明战术和策略是成功的基础。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制定一些策略来实现目标,以有效地利用我们的资源,赢得胜利。

第三段:了解自己和敌人。

孔明在攻打孟获之前,仔细地研究了孟获和他的部队,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同时,他也非常了解自己和自己的部队。这使得他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对敌人的弱点进行攻击。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和我们面临的问题,以制定更好的计划和策略。

第四段:不要低估敌人。

虽然孟获和他的部队并不是像孔明想象的那样强大,但是孔明还是不能低估他们,这是因为他的部队没有能够第一次击败他们。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低估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或挑战。我们需要对它们保持谨慎和警惕。

第五段:团队合作。

孔明的部队在攻打孟获的时候,能够成功的背后,团队合作和彼此的信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精诚合作,为胜利一起尽心尽力。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习团队合作和相互信任,这将给我们真正战胜困难和实现梦想提供强大的支持。

总之,在七擒孟获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耐心,毅力,战略和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这些能力和技能不仅适用于战争,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希望我们都能够从中获得信心和灵感,去面对挑战和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篇三

我想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里的七擒孟获吧,不知你有何感想,请看看我的感想吧。

在三国时期孟获想造反,当朝宰相诸葛亮先后擒了他六次都给放了,每次都问他服不服,孟获都说不服,下次抓到就服,到第七次他终于服气了。

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有耐心,他用了很多计谋:调虎离山计、苦肉计等等。孟获却只会用武力,没用过脑子,所以他是死脑筋,战胜不了诸葛亮。他没有说话算话。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篇四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著名军事行动,也是历史上的一次经典兵法运用。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记录者与传承者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七擒孟获”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深入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与方法,汲取其精髓,思考其现实意义和启示,更好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本文将从个人层面出发,探讨我对“七擒孟获”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历史背景及过程。

猛将孟获是南中地区的土著民族首领,一直反抗中原王朝的统治。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深知南中地区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出兵平定南中,夺取其地。但孟获并不好对付,曾经三次袭击蜀汉边境,引起了蜀汉朝廷的极大危机。诸葛亮于是制定了“七擒孟获”的计划,通过多次诈降、逼迫与打击,最终成功逼降孟获,迎来了南中地区的稳定。

第三段:思想方法。

在“七擒孟获”的整个过程中,诸葛亮灵活运用了方法论中的一些思想方法。首先,他更新观念,抛弃了常规的武力攻击方式,去采用了心理和战争策略的手段,达到了逼降孟获的目的。其次,他坚持真实诚信,这是制胜的关键。在多次诈降中,没有言而无信,使得孟获在诸多逼迫暴力之中,心理压力最终无法承受,而选择了投降。最后,他还注重战略整合,全局思维。不断调整兵力与战略,针对敌情作出调整,使最终的计划成为一次真正的团队协作。

第四段:意义与启示。

“七擒孟获”虽然已经是历史上的事情,但依然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于个人而言,需要深入思考和吸取诸葛亮的一些思想方法,例如创新观念,保持诚实真实,注重团队协作,全局思维等,以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事务。对于组织而言,则需要注重战略整合,强化进攻式思维,管理范围扩充,度量衡规划,从而达到企业发展目标。

第五段:结语。

“七擒孟获”在历史上虽然已然成为了经典,但它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却是永恒的。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需要思考和学习,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扬人类智慧,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篇五

作为一件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七擒孟获在许多人眼中只是一段枯燥的史实,但是对于我来说,它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历史遗产。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并深入了解这件历史事件的经过后,我认为七擒孟获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

一、坚韧不拔是成功的关键。

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刘备和诸葛亮领导的蜀汉王朝经历了数次失败,但是他们并没有被这些挫折击倒,反而通过不断调整战略,最终成功地将孟获抓获。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成功的关键。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我们不轻易地放弃,坚持自己所信念和目标,最终都能够取得成功。

二、细心周密是成功的前提。

七擒孟获过程中,诸葛亮提出的一系列治理措施充分体现了其细心周密的作风,让整个过程得到了更好的开展。这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在开展工作之前,一定要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周密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问题和挑战。

三、尊重文化差异是成功的基础。

孟获是南方少数民族之一,他的语言和习俗都跟汉族截然不同。在抓捕的过程中,诸葛亮用南方的习俗,让孟获认为他们将会放他回去,这样孟获就乖乖地进了诸葛亮的圈套。地方文化和习俗的了解,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只有我们尊重不同地方的文化差异,充分理解不同族裔的文化和传统,才能够更好地合作开展工作,实现最终的成功。

四、团队协作是成功的保障。

七擒孟获的胜利不仅离不开坚韧不拔、细心周密、尊重文化差异等因素的支持,同时也归功于刘备与诸葛亮领导的整个蜀汉团队。只有团队内部的协调和合作,才能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实现最终的成功。因此,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也需要加强团队建设,不断培养协作和合作的精神,才能够更好地取得成果。

五、换位思考是成功的良策。

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诸葛亮通过感性的换位思考,从孟获的角度出发想到了如何说服这位抵抗对抗的南蛮王,从而达到了七擒孟获的目的。换位思考不仅是领导在决策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生活和工作中每一个人的必修课。只有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和考虑问题,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不同的观点,更好地理解问题,并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总之,七擒孟获虽然是一件发生在古代的历史事件,但是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成功思维依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希望大家可以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提高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篇六

在今天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第二十八章节《七擒孟获》读完以后我深深地佩服诸葛亮那种宽容的胸怀、聪明的头脑。故事主要讲诸葛亮在成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但南方蛮王跟雍闿等,起兵谋反。而诸葛亮就第六次放了他。孟获已经加破兵败,就只好从邻国借来三万腾甲兵攻打诸葛亮。诸葛亮没动一枪一刀就一场火把腾甲兵烧了精光,然后七次擒住他,这时孟获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便跪地投降并表示以后再也不谋反。

其实我觉得故事中得诸葛亮非常聪明,能七次擒孟获让孟获心服口服,并跪地投降。而书中的孟获非常蛮横用十万蛮兵横冲直撞攻城可太轻敌结果被诸葛亮偷袭。途中逃跑又被拦冰杀个光最后想抓诸葛亮结果中了陷阱又被活捉。我在生活中有时也像孟获一样只会用蛮力解决问题。上次,下课了因为唐明轩没事找事把我说成“萝卜丝”,然后用手做成“猜到”在我身上狂切。我怒火中烧,随手抓起唐明轩的水壶丢了。然后他又挤水放我身上。我抓住他得衣领,就把他压在地上,抡起铁一般大小的拳头使出平生吃奶的劲往他身上疯打。最后我还是被老是罚了,要是当时我有诸葛亮那样宽容的胸怀、冷静思考,就不会对同学大打出手,给老是添麻烦。

此次我从书本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凡事都要冷静思考,再做出决定,不能蛮横不讲理,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更大的错误。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篇七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三国演义》之《诸葛亮七擒孟获》,我特别崇拜诸葛亮,他是这么的聪明和有能耐。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起兵征讨蛮王孟获。蜀将王平去迎战,佯装败阵,把孟获引入了深山峡谷,埋伏在山谷的士兵把孟获擒住。孟获不服,要整顿人马再战,诸葛亮放走了他。第二次因失粮草,孟获自家人闹矛盾,把他捉来献给诸葛亮,他同样不服,诸葛亮再次放了他。第三次因孟获弟贪酒误事,让诸葛亮反计捉获孟获,他同样不服,是天败不是无能,诸葛亮同样放了他。第四次孟获借兵冲来,诸葛亮出奇兵,孟获大败并踏入陷阱,他不服诸葛亮出计谋,诸葛亮同样笑着放走了他。后来虽然也有捉获孟获,但因是外在原因并不是孟获无能,均不服,第六次的擒获孟获,他对诸葛亮说若能擒他七次,他必服。在第七次诸葛亮不用一枪一箭,只用了一场火攻,就把孟获借来的三十多万藤甲兵***得精光。这次孟获羞惭不已,心服口服,永不叛诸葛亮。

看了这故事我的感想挺多,诸葛亮成为了我学习上的楷模,他的聪明机智,他的宽宏大量的心胸,都是我要学习的东西。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可以用平静的心态去对待,勇于接受挑战。我在暑假里去参加了跆拳道,它的精神是: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挫。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看了这个故事,我要向诸葛亮学习,一点点的说服自己和努力,克服学习中的辛苦,坚持下来,我从白带升级到黄带了,实现了我的目标。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篇八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上阵父子兵”、“老子英雄儿好汉,将门自古出虎种”。果然,在《三国演义》中虎父虎子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大家熟知的曹氏父子、孙氏父子、司马氏父子,还有关羽、张飞和他们的儿子,无一不文韬武略、智勇双全。但也有例外的,那就是可怜的刘备、刘禅父子。

让我们先来看看父亲刘备,三国中赫赫有名的“天下英雄”、蜀国主君,连曹操都认为当时的英雄只有刘备和他自己两人而已,可见刘备是名符其实的龙凤先辈。然而悲剧的是,他的儿子刘禅却最终成了扶不起的“阿斗”。难道是刘备的运气特别差,生了一个傻儿子吗?在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我发现,刘禅出生时绝对是一名健康的baby,而且书中描写当时的天相吉祥无比,完全是王孙贵胄啊!但是为什么刘禅不能子承父业、有所作为呢?我个人觉得主要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

一是教育环境有问题。众所周知,刘备为了复兴汉家天下,常年在外东奔西走,有时甚至寄人篱下,儿时的刘禅几乎见不到父亲。刘备死后,虽然把16岁的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但即使诸葛亮竭尽全力也爱莫能助,分身乏术的他只能把困难和问题都往自己身上揽,没有让刘禅独立去面对、思考、实践,关爱过度,从而导致了蜀国少主好吃懒做,毫无治国经验可言。

二是自身成长有问题。在刘禅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由于父母的溺爱,基本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从未跟随父亲或那些厉害的叔叔伯伯们上过战场,也没有正式学习过如何处理政事、治理国家,所以在刘备和诸葛亮去世后,“阿斗”便乐不思蜀地甘做阶下囚,父辈们一手建立的蜀汉江山就断送在了他手里。

再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位父亲曹操,毫无疑问,在对后辈的教育方面他比刘备成功太多了!曹操非常重视对儿子的言传身教,常常亲自过问孩子们的学习近况,并鼓励他们从小树立扬名立功的远大理想,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学习治国之道。正因为如此,他的儿子中既有才高八斗的文学家,又有创立曹魏的政治家,还有七岁称象的神童。你们看,同样是一国之君,在对待孩子教育上的不同态度却决定了“虎父犬子”还是“虎父无犬子”。

其实,现在也有许多像刘备一样的父亲一心忙于自己的事业,认为只有赚了足够多的钱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好,就能让他们学好,哪里知道孩子们最需要的是曹操那样,会亲自检查孩子作业,会亲自带孩子接触社会,会亲自和孩子一起体育锻炼,还会和孩子们真诚交流心事的父亲啊!试想刘备如果做到了以上几点,刘禅也就可以扶得起来,不会成为被后人嘲笑的鼠犬后代了。

幸运的是,我有一位曹操式的“虎父”!印象中,爸爸曾经也是一个“工作超人”,经常一周都见不到他几次,为此我还向他发过脾气,爸爸却总是笑着对我说:“等爸爸忙过这一段,一定多陪你!”那时的我从来不相信。直到后来,我渐渐发现课本和作业本的错题旁时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小标记,问号、爱心圈、小星星……多温馨地提醒啊。妈妈告诉我,实际上爸爸每天深夜回家后,都会仔细翻阅一遍我当天的作业,了解学习进度,还特意准备了错题集嘱咐妈妈让我把错题一一抄录下来,反复复习,原来爸爸一直在悄悄地伴着我呀!再后来,我的课外辅导班逐渐多起来,爸爸为了能及时送我去辅导班,每每顾不上晚饭就陪我一起“奥数”到九点,回家路上还津津有味地和我讨论题目,说这顿“精神食粮”太丰盛,肚子都已经饱啦。除了学习,爸爸还是我运动的队友,旅游的驴友,家庭辩论会的辩友。瞧,他这是要替刘氏父子扳回“虎父无犬子”的局呢!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已经意识到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了吧,要我说呀,罗贯中早就在《三国演义》中告诉爸爸们了,如果想要有一个和自已一样出色的“虎子”,学曹操就对啦!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心得体会篇九

相信大家都读过四大名著吧?那想必对其中的《三国演义》也有所了解了吧?无论是从整体的架构还是各个细节的写法都能引人注目,尤其是其中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更是让我们印象深刻。但是你们可能知道的不是很详细,那么今天就由我来告诉你们,在‘七擒孟获’这个成语故事里有哪些引人入胜的情节吧!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可就在这时,偏偏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

到了南蛮之地,双方交战,诸葛亮大获全胜,擒获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说什么也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就算抓到了他也不能说明诸葛亮有多大的本事。孔明得知淡淡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

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开玩笑一样。可孔明却自有他的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口服;以只以武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孟获再次回到营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十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的.阴谋。于是将计就计,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士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的酩酊大醉,毫无战斗能力。这时,孟获按先前的计划前来劫营,哪知事出有变,本想反戈一击,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

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部队,伺机待发。一天,突然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一人在阵前查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

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服气,再次放了他。孟获带兵回到营中,没想到他的手下杨峰,因随孟获数次被擒数次被救,早已对诸葛亮崇拜的五体投地,起了归顺之念。于是,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

孟获五次被擒后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才沦为败将,于是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择日再来战。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再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

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也没有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了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不仅战斗力强悍,而且所装备的藤甲更是刀枪不入。孔明早已想好对策,他以火克藤,利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尽数烧死于一山谷中。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说要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经过这七次的经历,孟获彻底被诸葛亮的智慧征服,从此一心辅佐孔明。而孔明可以不再为南蛮担心,专心去对付魏国了。

怎么样?听了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原本十分简单的故事竟有这么多妙趣横生的细节?其实,这些故事若细细品来都非常有意思。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就可以发现其中很多的奥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