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9:41:29 页码:10
2023年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大全18篇)
2023-11-24 09:41:29    小编:ZTFB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总结可以从过去的成就、经验和教训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一些总结的技巧和方法。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可/以一战b.登轼/而望之。

c.公问其/故d.彼竭/我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怎么)战b.必以信(实情)。

c.小大之狱(监狱)d.虽(虽然)不能察。

3.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中足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b.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

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

1.c(正确的划分应为“公/问其故”。)。

2.b(a:“何以”应为“凭什么”;c:“狱”应为“案件”;d:“虽”应为“即使”)。

3.c(第三段采取的是补叙的记叙方法。)。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二

阅读《左传.曹刿论战》,完成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小惠未徧:__________________。

(2)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

(3)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

c.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3.翻译下列语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我的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地说说你的感悟。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同遍,遍及(2)赐福、保佑(3)案件。

2.c。

3.做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4.示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对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辍耕之垄上:——(2)比至陈:——。

(3)小惠未偏:——(4)必以信:——。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a.辍耕之垄上肉食者谋之。

b.杀之以应陈涉可以一战。

c.陈涉乃立为王乃入见。

d.皆刑其长吏公问其故。

20.“中国成语,自成语境。”请分别写—个出自(甲)(乙)文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4分)。

(1)(甲)文:——。

(2)(乙)文:——。

21.(甲)文中陈涉最终“乃立为王,号为张楚”,你认为陈涉起义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22.(乙)文中,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鲁庄公的哪一个回答才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在曹刿看来,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23.从陈涉起义成功的原因和曹刿的政治远见中,我们能获得什么启示呢?请简要谈谈。(3分)。

[nextpage]。

17.(1)停止’(2)等到(3)通“遍”,遍及,普遍(4)实情.(4分)。

18.(1)于是(他们)向。(2分)。

(乙)一鼓作气:指做事鼓起劲头,一口气干完。(2分)。

21.顺从民意,深得民心,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支持和响应。(2分,意思对即可)。

2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分)取信于民(1分,意)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依从人民的愿望(揭竿而起)。(2分)(2)(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赐福的。(2分)。

19.c(2分)。

20.答案示例:(甲)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近即可)。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四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抵得上)。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当将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全)更(改)约束(规定),易置(撤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公将鼓之。()(2)既克,公问其故。()。

(3)以天下莫能当。()(4)秦悉坑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请写在下面。(2分)。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1)击鼓(2)已经(3)认为(4)曾经(每空1分)。

2.(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意思对即可)(1分)。

(2)赵括的军队大败,几十万军队就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都活埋了(意思对即可)。(1分)。

3.纸上谈兵(1分)。

4.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2分)答案示例: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判断,只会夸夸其谈。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如: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读懂选文,再用成语概括标题即可。

4、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五

(1)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以实情相报。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六

三.(09河南省)(10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5)修:设置.(6)饬:谨慎、恭敬。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2)忠之属也。属。

(3)期年而有扈氏服期年。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3分)。

17、(1)目光短浅(2)本分内的事(3)满一年。

18、(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19、(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七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题目。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_________。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_________。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_________。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__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题3】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

他的远谋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文中的战役,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还有:______________(举一例)(4分)。

【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答案。

【小题1】(1)间:参与。(2)徧:通“遍”,遍及,普遍。(3)加:虚报(4)狱:案件。

【小题2】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2)身居高位、享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注意(2)为通假字,(4)的古今义。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曹刿与乡人之间的对话来分析“请见”的原因,根据曹刿与鲁庄公之间的对话来概括曹刿的远谋即可。

【小题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八

(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5)修:设置.(6)饬:谨慎、恭敬。

(译文)夏后伯启和有扈在甘泽大战而没有取得胜利。大臣们要求再战,夏后伯启说:“不可以,我的领地不小,我的人民不少,但是却作战不能取得胜利,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于是坐卧时不用多重席子,吃饭时不吃几种菜肴,不弹琴瑟,不设钟鼓之娱,亲近亲属,敬爱长辈,尊敬贤人,任用能人。满一年有扈氏就归顺了。

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想要评定别人,一定要先评定自己。想要了解别人,一定要先了解自己。

1、解释画线的词。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忠之属也。()。

(3)期年而有扈氏服。()(4)吾民不寡()。

2、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3、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一)。

1、(1)通“遍”遍及,普遍(2)指猪、牛、羊等。(3)截断(4)动词活埋。

2、(1)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到这件事中呢?(2)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了原来的军官。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4、纸上谈兵。只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二)。

1、(1)击鼓进军(2)已经(3)追赶、追击(4)大败。

2、(1)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下的痕迹,登上车,扶着轼眺望齐军。

(2)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3、齐人三鼓(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2)既济而未成列员。

(三)。

1、(1)目光短浅(2)尽力做好分内的事(3)满一年(4)少。

2、(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衰竭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泄尽了。

(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3、(1)政治上取信于民;

(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九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粗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何以战。

b.必以情。

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战。

2.解释加粗的词语。

(1)未能远谋_____________。

(2)忠之属也_____________。

(3)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

(4)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长勺之战,弱鲁战胜强齐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1)谋划(2)类(3)缘故(4)振作。

3.(1)尽了自己本分内的事,可以凭此作战。

(2)第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意对即可)。

4.取信于民;详察敌情;上下一心;指挥得当;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十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牺牲:(2)衡:

2.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战?译文:

(2)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

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用原句回答)。

4.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

5.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1)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2.(1)(您)凭借什么作战?

(2)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5.示例:“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表明了每个人难免会犯错误,当我们敢于面对并勇于改正错误时,就会不断进步。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十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帛;衣食所安,弗敢专(个人专有)也。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肉食者鄙(鄙视,小看),未能远谋。

c.公将鼓(击鼓进军)之;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民弗从也。

d.且焉(哪里)置土石;惩(苦于)山北之塞。

【小题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b.又何间焉其间千二百里。

c.小大之狱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口气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选文第二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a。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十二

(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文)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易置:撤换。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译文):赵括取代廉颇(领兵)以后,将(之前的)规章纪律都变更了,还调换了军中人员的的职务。秦国大将白起听说这件事后,指挥军队出其不意,假装兵败退走,同时断绝赵军的粮食供应道路,将赵军封堵截断为两部分。(此时)赵军中士卒之心背离,(如此)四十多天后,赵军饥饿难耐,赵括调出了精锐的士卒,并亲自搏杀战斗想要突围,秦军将赵括射死。赵括大军兵败,于是几十万人都投降秦国,却被秦军全部坑杀屠戮。

1、解释画线的词。

(1)小惠未徧()(2)牺牲()玉帛。

(3)而绝()其粮道(4)秦悉坑()之。

2、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悉更约束,易置军史。

3、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

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4、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十三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作者_________,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2)自非亭午夜分()。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5.三峡景色吸引了许多迁客骚人,三峡文化也源远流长,请写出有关三峡的两句诗。

6.《水经注》对后世影响很大,李白、柳宗元等写山水的作品都深受其影响。请就学过和课外阅读过的诗文,举一例加以说明。

1.郦道元。

2.(1)通“缺”。(2)正午。

3.文中描写春冬两季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悬”“漱”绘形。这些都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冬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作者的情感则蕴含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心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4.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起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了夏日长江水势之大,流速之快。

5.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6.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即借用了《三峡》中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境清”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_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名著。

2.写出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

(1)弗敢加也()(2)神弗福也()。

(3)忠之属也()(4)望其旗靡()。

4.本文不第三段通过曹刿的论战回答了鲁庄公的哪两个疑问?

1.《左传》史学文学。

2.(1)虚报(虚夸)。(2)赐福,保佑。(3)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尽心竭力)。(4)倒下。

3.表现了曹刿在指挥战争的过程中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抓住战机。

5.战争中,曹刿能够仔细观察敌情,在充分了解自己实力的基础上了解对方特点和实力,做到知己知彼。启示围绕“面对大事应运用智慧,灵活应对”回答即可。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十四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节选自《史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公将鼓之。(2)既克,公问其故。

(3)以天下莫能当。(4)秦悉坑之。

c.尝与/其父言兵事d.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小题4:读懂文意,完成(1)—(2)小题。((5分)。

(1)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2)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小题1:(1)击鼓(进军)(2)已经(3)认为(4)埋。

小题1:a。

小题1:(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2)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谈兵事,他的父亲不能驳倒他,却不说(赵括)善于打仗。

小题1:(1)纸上谈兵(1分)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1分)(没有比喻义,不能给分)。

(2)示例: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各1分,表达1分)。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节奏。b.赵括/自少时学兵法c.尝/与其父言兵事d.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写标题以及谈成语的意思即可。

(2)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谈即可。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十五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弟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小惠未犏,民弗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1)战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首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们都赞誉曹刿,但文中另一角色——鲁庄公,你认为他是否也有值得欣赏的地方?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在课文中任选一段,依据原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改写成现代文。要求:不能仅仅翻译过来了事,要在文章中体现人物的远见卓识。字数不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参与。

(2)鄙陋。

(3)丝织品。

(4)倒下。

2.d。

3.小的恩惠不能普遍,人民是不会跟从的。

4.语言描写。议论。

5.(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

7.鲁庄公平庸无能,但还能听取合理的意见,不一意孤行,说明他还不是一个昏君。(意对即可)。

8.“略”。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十六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篇,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4】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

【小题1】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解析【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意思符合即给分。

【小题1】意思对即可。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十七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2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2)何以战。以: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题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请分析这次战役曹刿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

小题1:(1)间:参与;(2)以:凭借。

小题2:(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消退了,第三次击鼓兵的士气就衰竭了。

(2)敌人能醒悟而退兵当然好,不这样的话怎么能屈服于金人而辱君王的使命呢?

小题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4:曹刿指挥得当,以勇气获胜;抓住了有利的反击时机和追击时机。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篇十八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安然无恙b.小信未孚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无缘无故d.弗敢加也变本加厉。

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分)。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

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2分)。

答:

10.c;(2分)。

11.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1分)。

12.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