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8:27:36 页码:11
2023年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精选17篇)
2023-11-09 18:27:36    小编:ZTFB

"在生活中,总结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改进自己。"写总结之前,先梳理一下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经历,做好准备。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作品,我们可以借鉴其优点和经验,进而提升自己的总结水平。

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篇一

多么希望忐忑的心能过沉静下来啊,就像那窗口树梢上静如处子的银月,又如那随水驿动的砾石,得以片刻的安然休憩。然而,思绪却总欢畅缠绵似那川流不息的.逝水,挽携着记忆的碎片,走走停停,如两厢无猜的幼童,嬉戏不止。

偶有时千里梦回,仍见母亲斜坐在那个破旧的杌凳上,一手轻轻捶背,一手紧扯着那方为我们能在屋内安睡而遮挡漏雨的“帐篷”。摇曳的灯光晕里,那注视我们的眼神似乎少有光泽,呆滞而又深邃;唯有微微抿着的嘴角,泛着因我们安睡而使她稍稍欣慰的凄凉的浅笑。我多想一骨碌爬起身来,用我孱弱的小手抹去她脸庞和灰发上,那些漏雨滴溅的黄褐色的泥水。然而,望着那帐篷上的一滴滴漏雨,渐渐汇成一股股细细的浊流,顺着倾斜的边角流下,沿着母亲紧捏着帐篷边角的手臂滑落,又在肘部聚成水滴,最终跌进她脚旁边一个粗瓷碗里,滴答叮咚地响个不停……我却在茫然痴迷地呆望中,不知不觉地复又进入梦乡。

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篇二

守候着我们的未来。

岁月旧照片、

已经找不到。

熟悉的容颜。

冻结的风景、

消失的记忆。

往事随风散。

为了等你的拥抱、

月瓣凋谢了、

片片、

又片片、

撕碎了思念的痛。

星光碎裂了、

点点、

一点点、

凋零成错落的时光。

一片片、

一点点、

拼凑不完整的童话。

而我、

吟唱着不完整的旋律、

唤醒你内心封存的记忆。

时时刻刻、

等你、

勾画心中。

最美丽的人间,

分分秒秒、

等你、

弹奏世上、

承载着永恒的誓言:

唯一、

挚爱。

听我说五个字:

你是对的人、

这一句就是永远。

与你十指相扣、

将你揽入怀中、

绽放天使的羽翼、

乘着阳光和雨露、

飞向最美丽的彩虹天堂。

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篇三

侄孙女,三岁多,在湖北农村老家,长得很可爱,很乖。

元旦之前,我回老家,看到侄孙女甚是喜欢。侄孙女喊我“三公”,跟我很是亲近。我临返广州,侄孙女要跟我走,我正乐意。反正离春节、元旦不远了,带不了就送她回,还有侄儿也就在深圳。于是带她来广州。一路上,侄孙女都很乖,不吵不闹。只是在高铁上看到服务员推食品小车来时,吵着要吃。我看了看,没什么好食品,最后选了一盒巧克力糖。我本是不太赞成给小孩吃这些“垃圾食品”的。巧克力糖很好吃,入口即化,吃起来很快,吃了几粒后,我怕她吃多了,就放起来不让她吃。于是她伸出右手食指贴在眼角上对我说:“三公,再吃一粒”,样子极可爱。没办法,只好再让她吃一粒。可过了不一会,她又伸出右手食指贴在眼角上对我说:“三公,再吃一粒”,样子还是极可爱。就这样,一直把一盒巧克力糖都吃完了。

侄孙女在我家里玩了十多天就到了元旦。利用元旦假期,我送侄孙女坐高铁回老家,带了两盒饼干,其中一盒是她在家里没吃完的奥利奥。在车内我告诉侄孙女,只能吃这盒没吃完的奥利奥,另一盒没打开的带回家给弟弟吃。侄孙女还真听话,学着电视广告一样,先“扭一扭”,把奥利奥饼干分成两片,再“舔一舔”,把中间的奶油先吃了,然后再小口咬着吃。由于饼干很脆,咬的时候不小心会有碎块掉到地板上,侄孙女想把掉到地板上的碎块饼干捡起来吃。我给她讲饼干掉到地板上就脏了、不卫生、不能吃,要丢到垃圾桶去。她看着我,不舍地把从地板上捡起来的碎块饼干丢到垃圾桶去了。可是当吃到最后一块时,又有碎块饼干掉到地板上,侄孙女看了看我。我还是给她讲,不能吃,捡起来丢到垃圾桶去。于是侄孙女慢慢低头去捡,起身来,伸开手给我看,手里什么都没有,抿着嘴冲着我调皮地笑。

侄孙女一直在农村,卫生常识懂得很少,还不认为掉到地上的东西就不卫生;还没有讲究到掉到地上的.东西就不能吃、就要丢掉,先丢的那碎块就有点不舍,于是最后一块那怕是掉到地板上了,再也不丢了,不等起身先放进嘴里,让我没办法。我也只好笑笑,心想侄孙女反应还真快,有点小聪明。

后来侄孙女看到食品小推车,又要吃巧克力糖。这次我也耍一点小聪明,每次给她一粒,乘她不注意,把巧克力糖藏一些到我的包里。没吃几粒,盒子里的巧克力糖就吃完了,她也没再要了。不多会,动车驶进了武汉站。

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篇四

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拍打窗户,雨点淅淅沥沥,飘忽不定地进入窗内,洒在了我的桌前。

趴在桌上,还未定神,就恍惚记起今日上课老师所为我们介绍的魏晋南北朝——一个真正的乱世,而我心口堵着的,却是敬佩、无奈与惋惜。因为在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却出现了一批名副其实的英雄,播扬过一种烈烈洋洋的生命意志,可当英雄逝去以后,人民又利用种种手段策反,谋害,反而成为了时代的主题。

而嵇康和阮籍,就是不得不被提到的当代的英雄。

阮籍,字嗣宗,性颇狂傲不羁,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之子。阮籍少时常有济世之志,但在看清现实的无奈和生命的无常之后,便以隐逸为旨趣,每日以酒为嗜。

阮籍在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以保全身。史传司马昭欲篡权夺位,需大臣书写一封劝谏魏帝自行退位的谏书。大臣们深知这是件对魏不义的事,便将其推给了阮籍。阮籍也知此文不好写,无奈之下便整日饮酒,不管他事。临到用时,司马昭差人去取文,却发现阮籍已是酩酊大醉,正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使者大急,叫醒阮籍索文。阮籍醉眼惺忪,取出纸笔,临场发挥,借着几分醉意将《为郑冲劝晋王笺》一气呵成,文辞清正,令使者叹为观止,阮籍醉酒成文的故事也由此传开。阮籍爱酒,更善醉酒。因为“醉酒”是他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自保的一种工具,也许“醉翁之意不在酒”,说的便是这般明明一身才华却又无处施展抱负的无奈的阮籍吧。

生活中的阮籍,却是放浪不羁爱自由。他不受制于人际关系的重负,扯断了如此多的世俗经纬而只取本义。他只是“玩”了一下,便留了一个官衙敞达的东平在身后,这让多少其他的在他身后欺诈百姓的官员无地自容?他只是经过了一个不知名的小镇,却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泪雨滂沱,只为青春与美丽,哭得淋漓尽致。

而在这看似荒诞的行为背后,阮籍又可否尝遍世间最无法言语却又最折磨人的孤独?答案是肯定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是一个个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的夜晚,傲然于物的背后的阮籍明显写满了孤独。清冷的月光透过薄薄的窗纱射进室中,清风徐拂,孤雁嘶鸣,只有阮籍自己那幽愤的琴声伟传进耳膜。一切都是那么的寂静,月下独自踯躅着,品味着孤独的滋味。这个世界太乱了,或许只有孤独才可以将阮籍的灵魂拯救吧!

所幸运的是,阮籍遇见了他一生的挚友——嵇康。让阮籍在这茫茫的黑夜里,寻获了明亮了他一生的光芒。

与阮籍所不同的是,嵇康更加明确透彻,谱写出来的生命乐章也就更明亮。他重情重义,友情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他却太看重朋友,因此以一次次的绝交,来论定朋友的含义,也许是他不懂:“握不住的沙,扬掉也罢。”

他厌恶官场,却也不像五柳先生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不“两耳不闻窗外事”,只顾自己的小家利益,他,留在了官场。他在政治斗争中有明确的态度——倾向于皇室,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的姿态,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琴很快取来了,在刑场高台上安放妥当,嵇康坐在琴前,对三千名太学生和围观的民众说:“请让我弹一遍《广陵散》。过去袁孝尼他们多次要学,都被我拒绝。《广陵散》于今绝矣!”刑场上一片寂静,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弹毕,从容赴死。

而《广陵散》之所以能成为绝响,嵇康、阮籍他们能成为我们永远绕不开的一座座高碑,我想,是因为这些在生命的边界线上艰难跋涉的人物,似乎为整部中国文化史作了某种悲剧性的人格奠基。他们追慕宁静而浑身焦灼,他们力求圆通而处处分裂,他们以昂贵的生命代价,第一次标志出一种自觉的文化人格。

阮籍与嵇康也许是魏晋时期大千有识之士的一个缩影,他们也许是以悲剧的收场结束人生。但他们勇于开拓、放浪形骸的精神不正是当代中国所缺失的吗?永远的绝响,却永不会成为绝响,人们需要它,在心中弹唱。

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篇五

我迎着漫天狂舞的大雪,走在赣北临江的一条公路上。

那年12月底,我从千里之外的东海边的军营回到地方,几个月了,都在等待分配的百般无聊中度过,我突然打电话给在赣皖交界处香口的表弟,约好一道去江西彭泽的龙宫洞。

我当时不知道自己在真实还是幻觉中行走,越来越强烈地占据我的就是行走,让我在大雪之中,或者在大雪之外继续行进。

我看见不远处经过的村庄、小镇、水闸,输变电的铁架和路碑,现在,全部在雪中变成深一点颜色的雪,我知道,现在不断地经过我的,都是雪的经过。

一直沿着公路走着,把雪越走越大,越走越多。

我慢慢地感觉极度地困倦,疲乏,深一脚浅一脚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就如同雪正在下下来一样,机械,单调,极其乏味。我想,我已经成为雪的一部分了,我现在的行走也只是雪的行走,唯一的是姿势和形状有所不同,颜色是一样的,温度是一样的。

如果这个时候,我停下来,就是雪人了,如果站立不动,就立即变成了冰雕。

无法停止的雪,无法停止的行走。

我经过天红村,马当,茅店,灵庙,船形村,黄山垄,一连串的地名我眼前都是雪白的,与雪有关,与我毫无纠葛,它们的出现只是表示雪的一种空间距离,或者,就是大雪的一部分。

我在白茫茫一片的雪地里,无法看到时间的变化,时间在一片白色之中也离我远去,悄悄溜走,我此刻在没有时间和颜色的空间里,也是一片空白。

大概已经是晚上,雪野没有昼夜,也不分昼夜。

大量的焦虑、恐惧和绝望在寒风中一阵阵袭来,我仿佛走进大雪内部的迷宫,走进雪的深渊。

先是迎对着雪走,努力地睁着眼睛在看,或者没有看。慢慢地,自然而然地侧转过身体,之后是背对着前方,倒退着,弓弩一般地弯曲着,绷紧着,一步步往前挪去。

在迷乱的大雪中,我被迫改变着身体的方向,最终,迎合着放肆的雪,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雪的颜色。

我必须睁开眼睛,只是为了识别大致的方向,之后,继续紧闭着,大脑里一片空荡,混混沌沌,我几乎是在大雪的行走中睡着了,或者在假寐,在醒来的一次次猛烈的大雪之中,我是一个唯一睡着的.却仍然在运动着的雪大量的雪雁在静静飞舞,我仿佛像一片羽毛,轻飘飘地浮在半空中。

突突突的声音传来,我以为又是幻觉,越来越近的吼叫让我和表弟都猛然一惊,同时转过身,立即闪开,几乎同时跳上一辆手扶拖拉机,稳稳坐在两侧的车厢板上,立即像结了冰一样和拖拉机形成一体。

我的手死死插进车上木头,或者是毛竹的缝隙中,大雪掩盖了雪中所有的真相,堆满高高的雪絮的车厢,是更大更蓬松的雪。

此刻,我突然感觉到雪改变了方向,原来从空中落下,现在全部是迎面扑来,与身体形成直角,而且,速度更加地猛烈。身后和腿部被车轮不断溅起的雪泥打得阵阵钻心的发痛,我喜欢上这种痛感,但是,一会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耳边持续不断的巨大轰鸣之中,渐渐我进入了一片死寂之中,只是感觉到大雪更加地紊乱,混乱不堪地紧张地狂奔。

在天地一色的荒原之上,一只黑糊糊的怪兽在漫无目的地狂奔着,它大声地,气急败坏地喘着粗气,我在它的腹部,感受着颠簸,摇晃,微微闭上眼睛,感受到难得的安宁和虚伪的幸福。

突然,紧急刹车。我一个趔趄,摔在雪地上,迷糊之中,发现另外一个影子从我的左侧重重落下,都是同样的无声无息。我仿佛从一次睡梦中惊醒,半天没有反应。

表弟先站起来,走到那个人面前,咕噜着说了些什么。那个人几乎从座位上弹下来,雪影一闪,迅速钻进一个院子,马上消失了。

表弟可能是向那个人借宿,或者要一杯热腾腾的开水暖暖身子,我想,那个人一定被我们吓到了,而且吓得不轻,我们努力辨识着方向,在我眼里,方向就是雪,雪就是方向了。

前方,出现一道巨大的弧形的亮光。

我以为是大脑中出现的幻觉,然而,那道光越来越亮,完全是那种月色里刀锋发出的一样,大风吹来,大雪突然地改变方向,仿佛那个刀锋在大雪迅速地抽出,又迅速地插入刀鞘。最终,这种反复来回抽送的动作,使我立即就厌倦了,我在大部分失去的意识里,根本无法接受这种机械单调的动作,只能致使我陷入更大的疲惫之中。

又一阵又宽又大的寒风刀割一般朝我扑来。

我悚然一惊,睁开眼睛,艰难地看过去,我明白了,不远处的巨大圆弧原来是一座湖泊,是赣皖交界处的太泊湖。我不知道雪还要下多久,唯一隐隐约约明白的是,我离目的地香口近了。

当我跨过两省交界的地方,我艰难地挪到公路边,伸出手,扒掉巨大路碑上积雪,看到红漆描出的的省名,又跌跌撞撞地移到反面,挥去积雪,看见另外一个省的名字。

这将消耗我体内大量的能量,我靠在路碑上,大声喘息,此刻,只要我轻轻闭上眼睛,我就会立即睡去,睡成大雪中认真的冰。

公路两边,是我熟悉的大片大片的棉花地。现在雪花替代了棉花,但是,我明显感觉到越来越温暖,大概是下意识的,我明白,现在离我要去的村庄不远了,我拍拍身上的积雪,大块大块的棉花噗通噗通地掉下来,重重砸在雪地上,腾起一股久久不散的雪烟。

我几乎是跳将起来,重新走在公路上,脚踩得更深,也抬得更高。

表弟一直在我的前边,我不需要去看,也不用去想,他像一团雪球,朝前移动着,移动着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疲倦、饥饿。他的影子,就是我的影子,最终,都是雪的影子。

热腾腾的一杯开水,一大锅面条,映红了半个房间的炭火,还有靠墙放着的铺着厚厚棉絮的木床,一起朝我扑来,我躲闪不及,犹豫片刻,发疯似的迎面冲去我相信这绝不会是幻觉,因为,现在的雪片越来越大,在空气中猛烈地搅动、翻腾、膨胀,胡乱地冲撞,立即,我的眼前真的出现了万道金光,把这个冰天雪地映照得通明透亮,雪在燃烧,迅猛地在噼噼啪啪地燃烧起来。

表弟犹豫了一会,大步朝着东面走去,走到村庄的尽头,我这时才重新听到雪地吱吱的声响,仿佛第一次听到,我们迅速重新走在公路上。

大约在五点附近,我们拐进香山下村庄的小路,我看见了白茫茫大雪中,出现昏黄昏暗的一盏灯光,随着灯光越来越近,我几乎是在雪地里连滚带爬地扑过去。

经过这一场大雪,我似乎对所有雪都失去了意识,也完全失去了寒冷和在雪夜中艰难跋涉的记忆,仿佛从来没有经历,也没有经过。

这也许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场雪,从此,在混沌初开的空白中一直行走。

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篇六

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

出现过一批名副其实的铁血英雄,播扬过一种烈烈扬扬的生命意志,普及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政治逻辑,即便是再冷僻的陋巷荒陌,也因震摄、崇拜、窥测、兴奋而变得炯炯有神。突然,英雄们相继谢世了,英雄和英雄之间龙争虎斗了大半辈子,他们的年龄大致相仿,因此也总是在差不多的时间离开人间。像骤然挣脱了条条绷紧的绳索,历史一下子变得轻松,却又剧烈摇晃起来。英雄们留下的激情还在,后代还在,部下还在,亲信还在,但统制这一切的巨手却已在阴暗的墓穴里枯萎;与此同时,过去被英雄们的伟力所掩盖和制服着的各种社会力量又猛然涌起,为自己争夺权力和地位。这两种力量的冲撞,与过去英雄们的威严抗衡相比,低了好几个社会价值等级。于是,宏谋远图不见了,壮丽的鏖战不见了,历史的诗情不见了,代之以明争暗、斗上下其手、投机取巧,代之以权术、策反、谋害。当初的英雄们也会玩弄这一切,但玩弄仅止于玩弄,他们的奋斗主题仍然是响亮而富于人格魅力的。当英雄们逝去之后,手段性的一切成了主题,历史失去了放得到桌面上来的.精神魂魄,进入到一种无序状态。专制的有序会酿造黑暗,混乱的无序也会酿造黑暗。我们习惯所说的乱世,就是指无序的黑暗。

魏晋,就是这样一个无序和黑暗的“后英雄时期”。

曹操总算是个强悍的英雄了吧,但正如他自己所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六十六岁便撒手尘寰。照理,他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包括纔华横溢的曹丕和曹植,应该可以放心地延续一代代的曹氏基业了,但众所周知,事情刚到曹丕、曹植两位亲兄弟身上就已经闹得连旁人看了也十分心酸的地步,哪有更多的力量来对付家族外部的政治对手?没隔多久,司马氏集团战胜了曹氏集团,曹操的功业完全烟飞灰灭。这中间,最可怜的是那些或多或少有点政治热情的文人名士了,他们最容易被英雄人格所吸引,何况这些英雄及他们的家族中有一些人本身就是文采斐然的大知识分子,在周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文人集团,等到政治斗争一激烈,这些文人名士便纷纷成了刀下之鬼,比政治家死得更多更惨。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在魏晋乱世,文人名士的生命会如此不值钱。思考的结果是:看似不值钱恰恰是因为太值钱。当时的文人名士,有很大一部分人承袭了春秋战国和秦汉以来的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学思想,无论在实际的智能水平还是在广泛的社会声望上都能有力地辅佐各个政治集团。因此,争取他们,往往关及政治集团的品位和成败;杀戮他们,则是因为确确实实地害怕他们,提防他们为其它政治集团效力。

相比之下,当初被秦始皇所坑的儒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个体人格形象还比较模糊,而到了魏晋时期被杀的知识分子,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不一样了。他们早已是真正的名人,姓氏、事迹、品格、声誉,都随着他们的鲜血,渗入中华大地,渗入文明史册。文化的惨痛,莫过于此;历史的恐怖,莫过于此。

何晏,玄学的创始人、哲学家、诗人、谋士,被杀;。

张华,政治家、诗人、《博物志》的作者,被杀;。

潘岳,与陆机齐名的诗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男子,被杀;。

范晔,写成了煌煌史学巨著《后汉书》的杰出历史学家,被杀;。

…………。

这个名单可以开得很长。置他们于死地的罪名很多,而能够解救他们、为他们辩护的人却一个也找不到。对他们的死,大家都十分漠然,也许有几天曾成为谈资,但浓重的杀气压在四周,谁也不敢多谈。待到事过境迁,新的纷乱又杂陈在人们眼前,翻旧帐的兴趣早已索然。于是,在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成批被杀历来引不起太大的社会波澜,连后代史册写到这些事情时的笔调也平静得如古井静水。

真正无法平静的,是血泊边上低眉躲开的那些侥幸存活的名士。吓坏了一批,吓得庸俗了、胆怯了、圆滑了、变节了、噤口了,这是自然的,人很脆弱,从肢体结构到神经系统都是这样,不能深责;但毕竟还有一些人从惊吓中回过神来,重新思考哲学、历史以及生命的存在方式,于是,一种独特的人生风范,便从黑暗、混乱、血腥的挤压中飘然而出。

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篇七

大雨来的汹涌澎湃,大雨来的轰轰烈烈。伴随着炸耳的惊雷,大雨如同汹涌直下的三千尺瀑布,一发而不可收。

站在凉台,听着雷声,观赏着大雨,内心如同澎湃的大海激流不息,来吧,来吧,再猛烈一些,不要停息。虽说连日降雨湮没了山庄,吞噬了农田,回首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甚至千百年,哪一次不是人类战胜了自然!

把室内待放的桅子花和不喜雨水的仙人掌都搬到沐浴大雨的凉台上,让它们经历这场大雨,让大自然的营养滋润它的枝,它的根,它的花蕾,该经历的必须要去经历,躲在温室里的花草永远没有生长在大自然里的植物生命力旺盛。自古世间不缺少生命,人类生命就象自然里的雷雨、冰雹、狂风一样,但人类缺少智慧与坚强,是永远也解不开的方程式。除此什么也不能一劳永逸的与大自然抗衡。

雷声依旧时断时续,暴雨减缓了速度,那一泄狂澜的气势暂时平息,似乎在蕴酿一次更汹猛的袭击。来吧,让暴风雨来的更猛一些吧。文人高尔基的“海燕”在向暴风雨宣战。我不怕闪电交加的雷声,听那雷声心头如同把秋后的燥热全部熄灭,我不怕闪电交加的雷声,因为我希望能在那划破天空的闪电中看到一道道被撕破的丑恶嘴脸,我喜欢这狂猛的暴风雨。

但愿这来的最及时的八月雷雨同时也浇醒那一张张扭曲、贪婪、狂热的面孔,该收手时就收手,不要一味地与天、与地、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大自然背道而驰。无论过去,无论今天,无论将来都无法违背一个真理:顺者昌,逆者亡。此时,你能象我一样,心情坦然,站在雷电交加的雨雾中欣赏这场别开生面的乐曲吗?也许你对雷雨声依然麻木,也许你对狂热后的暴雨侵袭依旧没有冷静,那么就让时间,让事实来给你一个最好的答案。当你抚摸伤痛时,当你痛惜回首时,希望那不是最后狂想曲!

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篇八

黑色的墨汁凝结着远古的思绪,历史的笔下传递着曾经的故事,熟悉的文字夹杂着过往的情怀。五千年的思想被人们传承,五千年的故事被史书记载,五千年的文字被百姓使用,时间是何等的漫长,故事是何等的精彩,而流传至今的经典在五千年中悄悄的诞生。

翻开一页一页的史书,寻找那散落在各处的人物。穿越时空的迷雾,踏着前人的脚步,找寻躲在黑暗中的命运:

周文王被囚禁于h里,推演了《周易》;

孔子在政治上的失意中编写了《春秋》;

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

左丘失明后写出了《国语》;

孙膑膝盖骨被砍下后编着了《兵法》;

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时写下了《说难》《孤愤》。

前人心中的那份抑郁的心情或许只想被来来回回的笔书写,在生命绝望时显示它最后的价值,正因为这样,从他们的文中总能读出几分壮志凌云和一份真实的感情,于是中国的经典开始诞生,这就是我们手中所读的文字。

绝处逢生。

书轻轻的翻,带来墨水淡淡的清香。我曾质疑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的手指间依然流出美丽的音符,我曾疑惑梵高卖不出一幅画,但他的笔下依然绘出漂亮的图画,我曾纳闷海伦双眼失明,但她的心中依然渴望色彩的斑斓。

后来我在散落各处的历史人物身上找到了答案:是挫折让他们从不言败,是执着让他们未曾放弃。于是他们的生命变得精彩,他们的生命变得有价值。

他们不但没有被命运抛弃,而且成为了命运的宠儿。因为命运的坎坷,他们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因为命运的不公,他们开始了努力的叛逆,因为命运的安排,他们决定了勤奋的创作。

遥想古今,自盘古开天地,多少庸碌的人被时间所淹没,多少富贵的人被历史所埋没。而只有经得住命运洗礼的人,才能被后世称道。是命运造就了他们,还是他们改变了历史,一切都无从知晓。或许这就是命运,神秘而朦胧,皎洁而清晰。

命运的未知带来生命的精彩,生命因为命运而变得难以琢磨。我试着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我曾暗暗的想生命应该有两次。当襁褓中的婴儿发出第一声哭泣,生命便开始了它不归的旅程,命运也开始了它遥远的安排。于是,平直的人生道路,被命运添加了崎岖与沟壑,弯道与岔路,所以我们的人生道路变得丰富多彩也充满坎坷曲折,而命运给予每个人重生的机会也在这个过程中悄悄的来临,我们要做的只是紧紧地抓住它,那么当生命化为一片灰烬,重归泥土的时候,只不过是沉睡大地而已。终有一天,生命会苏醒,发出夺人的光芒照耀整个世界,那瞬间生命完成了它的涅磐,并永恒地持续,我想这便是生命的意义。于是文化人物在我们的心中永远地存活。或许这就是命运对生命的解释。

响彻经典。

我曾深深地问自己,我们的生命价值只能被他人所点缀吗?我们的命运只能被他人所安排吗?我们的路只能被他人修建吗?览古今往事,阅人生百态,一切都在历史的笔下找到了答案―是金子总会风光,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真理,这也是诸子百家在现代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他人只是向导,带我们去寻找古人的瑰宝,他们只是桥梁,拉近了我们与经典之间的距离,他人只是罗盘,让我们明白了人生的方向。

回想过往,自朝代出现,多少有才之士被奸臣所排挤,多少胸怀大志被皇帝埋没。但是他们的生命,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暗淡。他们或归园田居,或寄情山水,最终写下经典的诗篇或不朽的着作。是命运改变了他们,还是他们照亮了生命,一切都只是未知。或许这就是命运,狡猾而善变,奇妙而美丽。

命运的美妙带来生命的光彩,生命因为命运变得难以解释。但我总想去了解那未知的安排。我曾暗暗的想生命应该有考验。贫穷与富贵,生存与死亡……只是命运给不同的人,不同的考题,而答案永远也只有自己去给出。有的人抱怨命运,在与命运的较量中输了自己,有的人反抗命运,在与命运的角逐中赢了自我。而命运只会赋予经得住考验的人一个使者,去唤醒沉睡已久的生命,我想这便是生命的真谛。于是历史人物会在我们心中铭记。或许这就是命运对生命的安排。

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篇九

一直以来我都视自己为农民,因为从我开始记事起家里便一直有两亩半责任田,户口本上都明白无误地将我标注着农业户口的属性。

在我成长期间,虽然生产队对各家责任田进行过调整,但除了地块位置的调整外,其它并未有什么大的改变。我从军后四年的时间内,家里的田依然是两亩半,期间还发放了土地所有权三十年不变的确权证书,也正是有了政府发放的这一纸证书使我相信了,我还有田,我的根还在农村。

而就在这发放确权证书约两年后,一次与家里通电话,父亲说镇里所有的责任田都不让种了,镇里要响应国家号召实行退耕还林,于是,地都不再种庄稼了,而是全都种上了泡桐。地依然归各家所有,所种的树也归个人管理,但却不能随意砍掉,只是每亩田每年政府给补贴三四十元的粮款。

虽有疑惑,可国家的政策还得执行,家里的地也都按要求种上了泡桐树,于是,原本的农田就变成了所谓的林地。

次年我回去探亲时,记忆里山坡上那原本泛着麦浪的美丽田野已经完全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便是那漫山遍野的杂草,以及杂草间立着的泡桐树。那一片片枝叶撑起的弱小树冠,立在山坡上,与茫茫山川、天地相映着,显得渺小而杂乱。再也看不到熟悉的庄稼和农田了,我的心也开始变得杂乱。

对于那两亩半田地,我有太多的记忆与其有关。犁地、耙田、播种、施肥、锄地、薅草、收割、打场,而这原本融入了乡人们一年四季并与农民饥饱息息相关的东西,忽然间就被那种上再也不用管的几株桐树所取代了,真让人感到一些茫然。

于青年人来说,可能是欣喜的,毕竟,他们再也不用被父母们逼迫着下田劳作,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生活,而对于那些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父辈们来说,更多的则只能是一种无奈。没有了土地,也就没有了粮食,他们便要用那使惯了农具的双手想法儿去谋一份挣钱的营生,不再仅仅是为了补贴家用。于是,曾经的农人便被迫着放弃了土地,要想法挣钱养活自己和家人。

相较于从土里刨食的日子,打工或是做点小营生挣钱倒是轻省些,但却会更忙忙碌碌。人们唯恐错过了挣钱的时机,一门心思地想法子去多挣些钱,毕竟仓里没有了粮食,过起日子来总是缺少些底气。

千百年来那种悠闲的生活状态一旦被打破了,乡人们脖项里便像被套上了枷锁,只能任由生活的鞭子抽打着,使你不得不往前奔腾着。在这样不停的奔腾里,日子倒真真是一天天富裕起来了,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了。

手中有了余钱的乡人们便想着翻房盖屋,孩子多的人家免不了要分开单过,另批宅基地建房的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计划中预留的宅基用地被房子铺满后,原本是队里最大最好的那块儿被叫作“二十四亩地”的地,也被房子一点点蚕食掉,接下来就是“十八亩地”,再后来是那些原本不入眼的“三四亩的地”。没几年,再放眼那曾经美丽的梯田样原野时,满眼所及处,除了房子就是荒坡,还有那荒坡上象征性地稀稀点缀着的泡桐树。

至我八年前再回去时,镇里已经修了南环路,那路修到了几近山坡地的根前,将原本处于山洼处的吕沟都翻出来晒到了路边,拉煤、拉土的大车开始呼啸而过,将原本寂静清幽如世外桃源般的吕沟笼在一片尘土里,失去了往日那掩着面纱的清秀容颜。

我惊异于这样的改变!人们改变自然的步伐怎么可以如此之快,快得让你容不得眨眼。这山川仿如被一只狰狞的巨兽侵袭,一下子就将我记忆中的美丽噬咬撕扯得如此面目全非。我要想找到曾经熟悉的一点一滴,都必须努力在脑海中搜寻记忆,像侦探破案般一点点循了线索去联想、去推断。

与其说我是在故地重游,倒不如说是在玩地形拼图,每每找寻到一处曾经熟悉的地点,都如小孩子在玩拼图游戏时将所有板块儿完美拼在一起般欣喜。于是,我就常常站在那依记忆寻获了的地点伫立良久,让身体在此处停留的同时,也尽可能多地开放记忆的闸门,忆起这里曾带给我的美好点滴,因为,我不知道待我下次回来时,这里还会发生多大的改变,我是否还能忆起那些所剩无几的`标记,寻得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美好回忆。

所幸的是,我家宅基地东南角有几小片土地,因地块较小且呈不规则状的缘故,并未入那些想盖房人的法眼,便被队里以“机动地”的名义闲置着。这闲置的土地,倒是引起队里几户对土地怀有深厚感情的年长者的注意,他们开始“占领”这几片空地,一翻修整后就成了这些土地新的主人。他们依旧循了农时春种秋收,锄地、薅草、间苗、施肥,不敢有丝毫怠慢,生恐因自己的懈怠而触怒了土地神灵,使这所剩无几的土地不能好好地产出。

也正是因为地少的缘故,人们种起这几小片土地来更是格外的上心。将那原本坍塌了的地边石堰重又垒好,地角野草易生处,用镰刀割完后又用锄头是刨了又刨,甚至于连自家夜里小解的尿水都会用便桶存好,抽空再挑到地里当肥料使用。

相较于以前有地的时候,人们反而对这些小地块更加上心了,种植也更为精细。靠着墙根儿种点儿红薯,临着路边播两垄芝麻,树下种上些豇豆,堰头点上几棵倭瓜,一应能想到的杂粮作物,林林总总的都要种上一些,哪样欠收了,别的能有所互补。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总会有这样或是那样的收成带给你小小的欣喜,收获虽然不多,却也所产丰富。还有的会再抽出小小一片儿弄成菜地,种些小白菜、番茄、辣椒、香菜、菠菜、蒜苗等等,家里倒也不缺时令菜蔬,这种自给自足式的小日子过得倒也幸福而惬意。

我晨起去山脚下散步的时候,总能见到两三个在自家地里侍弄作物的乡人,和他们打个招呼,他们便会停下手中的活计,相互问候的同时,也乘机直直腰,抬眼看看沐在晨光里的南山,复又低下头弯了腰去劳作了。他们并不知道陶潜是谁,也不懂得什么田园诗,但我从他们的举手投足间分明看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份生活的淡然。

母亲也将自家房边的三四分地给“占据”了,依了农时,种上油菜、玉米、芝麻、花生、豇豆、红薯、倭瓜,小小的地块儿俨然成了父母的粮油副食基地,自足的同时,还略有剩余。每每我打电话回家,母亲总少不了提及今年天气的情况,家里所种某某作物的收成又是如何等等。而作物的收成欠丰,也会左右了她的哀喜,会因了当年菜籽多收了一二十斤而欣喜,也会为天旱玉米欠收而叹息。

前几日再打电话时问及母亲的身体,她说没有以前精力好了,稍干点儿农活就能觉出累来,我劝她多注意身体,力所能及慢慢干点儿就行了,而母亲却说,农时不等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撒下去的种子,或多或少总会有收获,怎么能眼望着那好好的地给荒废掉。

再提到土地时,母亲又说队里传言计划着今年要将这些机动地收掉,看能干些什么,也好给队里创些收入,言语里透出不舍的叹息,母亲最后感慨地说,不管这地啥时候收,该种的时候还是得种上,地若收了,就是赔点儿种子的问题,若没收,却是会误了地一季的!母亲把对土地的那份朴素情感融进了这季节里。

趁着古尔邦节与中秋连休的假期,我携妻儿回乡与父母团聚,与以往回来时的四处游玩转悠不同,我将目光和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家和土地,希望更多地从养育我的这片土地里唤起美好的回忆。

母亲所种的那片地里秋还没有收完,除了已经铲倒在地里的一片秫秆外,还立着一小片儿未掰蜀黍穗儿的秫秆和几垄芝麻。因为我们的回来,母亲收秋的计划也被扰断了,她只顾忙碌地张罗着侍候一家人吃喝,地里的农活便被放下了。

休整了两天,我主动承担了余下的收秋任务,妻也让只会嘴里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从未接触过种田的艰辛,不知道珍惜粮食的儿子争着下田去掰蜀黍,父母不忍心让城里长大的小孙子在田中受罪,一直催着让他回去,我没有同意。待蜀黍都掰完,他那稚嫩的脸上布满了汗珠,头上、手上也多了七八个被蚊虫叮咬的包。我相信,有了今天这亲身的田间劳作,他一定会有所触动的。

父母用袋子捡了蜀黍穗往家收着,我开始用蜀黍铲将秫秆铲倒,而那手中的蜀黍铲还是少年时我曾使用过的那把,它是父亲亲手在红炉上打制的,就连那上面的木制铲把儿,近三十年过去了,都还是原来的样子,不曾改变,唯一改变的就是那钢制的铲头,因为了岁月和磨砺,变得又小又短了。

即使是这样又小又短的蜀黍铲,挥动着铲几下后,我持握着的手都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握不紧,铲蜀黍根儿也就不太准,有时甚至要挥铲三四下,才能将秫秆连根铲起。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脱离这片土地和生产劳动太久太久了!

秫秆铲完,我和父亲一起往地边儿抱着扔秫秆,每抱起一铺秫秆,童年时我在田中抱秫秆的场景就会在眼前再现,那时的我是那么的弱小,而那秫秆又是那样的长那样的沉,秫秆铺子又是那么的大,我只能来回折返着分几次抱,才能把一铺秫秆抱走完。感觉那时的两亩半地好大啊,地里的秫秆铺总也抱不完,抱着抱着,月亮从东山顶上就升了起来,耳边充满了蟋蟀和蝈蝈的鸣唱,月亮那黄白色的光就洒在我的头顶和身上,同露水一起沾满我的旧衣裳。

回到现实中,我抱着秫秆再看看这小得可怜的地块儿,抬眼又望望那熟悉的南山。只可惜,山脚下那成片成片原本起伏了阵阵麦浪和连绵着青纱帐的大片农田,如今仅剩了这窄小的几垄垄田!月亮虽还是那轮月亮,只是这月亮下的土地上再没有了打谷场,也再不会洒那秋收的孩子一身如水的月光了!

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篇十

去送你,只看了你最后一眼,却没能送你最后一程。

其实,我心里明白,进去的是完整的一个你,出来的却只是你部分的一把灰。然而,当一把把的黄沙洒向你,当一块块的水泥板摞起来,映入我脑海的,却依然是你柔善的脸以及或慈祥或爽朗的笑颜。

谁又能说,那不是一个完整的你?

那的确是你,是真真实实的存在于我们各自心里的一个你!

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也不是最爱流泪的那一个。我的泪水,很少决堤;我的泪水,更不倾盆。

悲伤的形式各种各样,对我来说,真正的疗伤,是需要在一个无人的角落,一个人,静静地、慢慢咀嚼。

小动物们受了伤,疗伤的时候一定会选个僻静角落;一个人真正受了伤,自然也不愿意将自己的伤口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还没有成家,而曾经是我的大树的他,就那么突然的轰然倒下,我的心,疼如刀绞,可是,嚎啕的.哭声,并不多。

然而,为你痛心的人,他一定会永远为你心痛,不管他的哭声是否辽阔。

尽管眼泪可以表达悲伤,但纪念的方式,却一定是多种多样。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还没有成家,我的女儿,自然无缘面见她的外公,然而,外公的为人外公的形象,经由我的传播,永远的留存孩子心间。

高考前夕,模拟考试,女儿曾经写过一篇文字,《外公,请多看这世界一眼》,感情真挚,朴实动人,拿了作文的最高分。

父亲走的时候太年轻,所以父亲去世的录像,多年以来,我不敢看。去年,在父亲去世二十周年后,大年初二,我才回看了以前的视频。一开始,跟孩子们笑笑地一起看,到后来,泪水就模糊了双眼。

你是我的舅舅,我去送你,却没能送你最后一程,私底下,也有着一丝小小遗憾,小小不甘。

一个人的周末,静心观看快递来的光盘,突然地,就泪莹双眼。

看表哥一定要亲自进到你最终的歇息地,看你的帽子、上衣、裤子被从上到下的顺序摆起,看你身下铺的彩被,看你身上盖的小小党旗。

这一天的凤凰城内,天空湛蓝如洗;这一天的塞上江南,阳光灿烂无比,而你,就此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从此将永远的长眠于这块土地。

虽然没能为你盖一床被,没能为你掬一把沙,然而,那个真实而又完整的你,却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最后一程的回顾总使人难过,而我,也并不愿意过多的回顾这最后一刻。如果非要选择,我其实更愿意记得,我们笑声朗朗在一起的那些时刻。

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篇十一

又是重阳时,随手百度了一下重阳节这三个字才发现其涵义有很多很多。而之前,从记忆里有重阳节开始到百度它之前只知道它是一个与老年人有关的节日,这一天是敬老院里的老人们最实在的日子,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有着绝对的提高,譬如在生活用品上吃喝上更有贴心的问候等等。百度上说这一天忌讳说节日快乐,那就不说了。但九九含有久久长寿之意,就敬祝天下老人们父母们久久长寿岁岁安康!

重阳又是在秋季里多少有些伤感。让我想起了爷爷,离世三年又一月。让我想起经常从院前走过的老人再也看不到了,还有或意外或疾病终结生命的人儿,有时候真的是一转身便不再见了,有的依然会在心中经常想起,不论亲或不亲,只因见过熟悉过。每当耳边传来一个生命终结的消息总有些伤感或至少会有那么一丝丝不愉从心中掠过。

而现实中每个终结的生命背后都有着金钱的纠缠,有的是用钱救命,有的是用命换钱,也有的在生命的最后直接被忽视而纠缠于金钱。这让我想起《老有所依》的电视剧,虽看的只有其中几集或不曾看过,但能想起。电视剧大多在于娱乐也可以是一种宣传一种感染一种铭记。或许有些人或许是身同感受的那些人在看这部电视剧顿时激起那心中久违的亲情欠有愧疚,或许在那一刻心里所想是真的,只因一觉后又被琐事所忘却。

电视剧毕竟高于生活,但心情应该是一样的,但一定要安排个时间付诸行动,常回家看看。回家了不单单是看看,至少要做餐饭给父母吃吃。不要拿工作忙回来还要忙当理由,要记得小时候父母一样是上班忙回来依然是忙做饭给自己吃了去上学。儿女为父母做的所累应该都是幸福的,如同当初父母为儿女所做的辛苦一样是值得的,充满爱的。

一个人的幸福莫过于在生命的最后能幸福安然的度过。家有一老是个宝话虽如此,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都变成了个麻烦,有些,所以到最后生死就不那么重要了,哪还管他们是否能幸福安然的度过。生命是奇妙的,奇妙的是一个新生命在来临之前无论如何也不能知道他或她是个什么样子的,在一个新生命慢慢的成长中是幸福的',这幸福是长久的,就在身边从去年到今年就增添了好几个新生命,就在不知不觉中总是称呼别人为长辈也有人称呼自己为长辈了,那种感觉是奇妙的,这才能理解以前有人总是说你这娃是我看着长大的,才能体会那种看完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幸福。

生活又是玄妙的,玄妙的是一个生命或小的或少的或老的,有时候就那样走了就走了,至于原因也大都是令人想也想不到的,那段时光是悲痛的,或许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真切的体会到悲欢离合,或许在那个时候才能做到把今天当作剩余生命的第一天去做好去过好。有时候就是那样纵相距,亦相聚完全关乎于两颗心,不管怎样痛彻心扉过后以后还得有以后的幸福。生活只有尽其责惜其福感其恩大度能容,才能做到大喜不惊大悲不泣。

每当身边有老人逝世总是会想起爷爷最后的日子。老人们这时也常说一个老人到最后能像睡觉一样睡过去算是一种福气,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那样可以免除老来身体差所带来的折磨和现实中的受苦。但我是不完全赞同的,因为一个老人到最后至少要享受一下饭菜送在手中吃的照顾哪怕是要儿女来喂,也要给一个膝下儿孙们一个尽孝的机会,更要想吃什么就能吃到。

而我的爷爷在最后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是幸福的,而与今年邻村一位老人相比更是幸福。那位老人经常路过走累了会在院前树下歇歇所以有些了解,逝世时却是在倒在草地里被路过的发现才知晓,在生命的最后没有享受一点福,而那老人也是儿孙成群却到最后一个人不曾在身边过。想起爷爷生前不曾去过哪里也不曾做过与田地无关的事情,只是一个踏实勤劳的农民除了养家糊口什么也没有赚到过,而最后的幸福赚到了。

喜欢与爱的唯一的区别好比一个人喜欢花儿就去摘而爱花儿的人只会去欣赏去呵护帮其浇水。生活中有些事情,不再其中就不知其中的烦恼,也有不在其中也不知其中的幸福。人生可以去羡慕但不必嫉妒,幸福自己看来总是在别人身上,而自己身上的有些在别人看来的幸福也是别人羡慕不及的。

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篇十二

“嘭。嘭嘭嘭嘭。”远处的山坡上,北风震天的乐声卷着粗砂砾朝我冲来,我望着那个黑影,缓缓走向这个陈旧的小村。

我这次来的目的,是来寻找一门古老的乐器,缶,蔺相如令秦王击缶而歌,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吧,然而据说,这儿还留着一位会击缶的手艺人,我想请他出山发扬这门乐器。

进村的时候,缶声未绝,我未敢打扰,向村民问来他家地址,在面前等候,未曾想,我未进门,被一位老妇拦住了,她说里面绞脸师傅正在忙活呢,等她出来先。“第三贵目周,消灾添福寿;夫妻手牵手,君子是好逑。”我听到一个挺年轻的声音在唱着调子。等了一会,我看到一个人背着一种体型巨大的乐器回来了,没猜错的话,这就是缶了。我连忙走上前去,他示意让我安静,然后走到门口,透过缝隙看里面,这不是他家吗?我不解,看着这个满脸胡渣的男人,以及他刚放下的方形乐器,上面磕磕碰碰,怕是有些年头了。

出于好奇,我也趴过去看里面,里面,一个三十有余的女人,拿着一根细麻线,半蹲着在一个少女面前中间用一只手拉着,两端分别系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上,麻线在上面来回搅动,并敷上一种粉,她的目光专注,像一个朝拜者,额头有汗也不擦,少女脸上的毫一毛一被麻绳绞了下来,脸越发白净,我想她一定来自江南吧,上下摆一动的手臂,如同在摇动乌篷船上的木桨,缓缓穿过青石砌成的`桥洞。此时此刻,全世界都是安静的,我只能听到风声,这个看上去无比粗犷的男人,连呼吸都不敢放大,他可能也到江南了吧。

终于,里面忙完了,我说明来意,同时表示希望他媳妇也带着绞脸这门技艺出来发扬。

“媳妇,有客人来了,倒点水来。”他朝里面喊了一句。“刚刚看到令夫人的技术,我觉得她的手艺也是咱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如果可以,我希望也能让令夫人一起来北京,我们帮您联系美容院就职。”“小伙子,你的想法很好,但我和她不会去的。”他递了我一碗水,说道。

“为何?先生,这可是发扬文化呀。”“什么屁文化,与我何关?”“话不能这么说呀,击缶是门艺术。”我赶紧说道。“艺术?你不知道缶是粗野人才会的?”“不不。”我原以为他们希望发扬它的,未曾想他态度这么坚决。

“大叔,恕我直言,现在人们不知道缶是粗野还是高尚,但他们喜欢这种新奇的东西,这就够了,咱们别和钱过不去呀。”我只好撇去艺术,难道真有人会喜欢这穷乡僻壤。

“新奇,说得好。”他拿出一支烟一槍一,大口一抽一了起来,“你知道吗,我媳妇来这,就是因为没人绞脸了,你们新奇完了呢?”他带着血丝的眼睛看着我。“我们要的是生活,新奇?新奇有什么用,劲一过,再赶我们回来吗?”

他摔门出去,女人赶忙过来,不拦他,只是向我抱歉。“小伙子,别怪他,他只是不想害人了,我也是。”女人对我说,“这门手艺,终究不属于现代了,我们教了下一代,若是没人听,没人来,我们不是害了他们吗?既然这样,该没的,让它没吧。”说完,她叹了口气,执拗地转过头,”我站在门槛上,看风沙淹没了眼前,黄蒙蒙一片。

“孩子,走吧。”女人说,“这些老手艺,得靠人捧场,如果有人需要,不用你传播,它也会生长地很好,如果不是,那强留,也留不住的。”

这缶声,看来终成绝响。

我带着遗憾走出了村庄,忽然,山那头,传来一声巨响,“嘭。”漫天黄沙在为它伴奏,这音色像鼓,多了份清脆,时而高一亢如白鹤长鸣,时而又如野兽低声嘶吼,其间似乎夹杂着戈戟交错,那是战争前才会有的凝重。打击声越发频繁,男人唱起了不知名的古老歌谣,整个天地都在缶声中战栗了,更远处,女人的声音传来,她应和着男人的乐声,如泣如诉,但又不会停息,如未断的琴弦。这男音如塞北,女声似江南。,连起来,就是大半个古中国。

我回头,看着风卷黄沙,扑面来,闭眼,谛听这缶声,嘭。嘭嘭嘭嘭,我笑了,有风在,它绝不会成为绝响的。

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篇十三

绝响(诗歌)。

一决心跟荣耀。

我所缺失的,我所厌恶的。

我将告诉你,一如我的决心:

这一眼之后,

别的,自然就能走它的方向。

假设你捆绑这头牛。

那么河流的方向靠谁改变;

来到此步,

我只能登上这个高峰。

金色太阳,我所最求的。

那怕孤单踏上最为漫长的旅途。

我的坚守如石狮。

当然,紫罗兰在夜里同样会开。

只为装饰,所以我在奋斗?

成果可见也就带来了欢乐,

我应许了多少个日子。

书写梦想,恒星点亮夜晚。

这座城渐渐的熟悉了。

我堆起的石头变成一堆篝火。

一如太阳的光芒。

普照尘间,赋予富足跟美好。

二家人的框架跟报恩。

当我从陌生人中接过雨伞。

从家门前截取幸福。

这样之下,

顺从成为我人生最深远的.课程。

这一出场,我所扮演的角色。

是我一生的牵挂与祈福。

我的梦想延伸到未来。

你们至始至终都是我的至宝。

大雨打在我的窗户。

要做的是,我家人可有地方避雨。

如果灾难不可避免。

那么这颗心涌现的是温暖的血液。

能做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好。

可也不要忘了,拿出时间聚一起。

我岂能忘记在坑上。

一起坐下吃饭,多温馨的画面。

在我痛哭时,在我失落时。

这个港湾给我站起的勇气。

就这样子,我难以忘记。

大门前的石头路犹如这个真理。

如何这避风港是相互的。

那么我会多加考虑年迈的长辈。

就像那年,我是六月茉莉花。

从学校那儿接过一张奖状。

今年的雪花就要下了。

寒冷把白杨树的树叶落光才休。

但是没有谁会讨厌我的孝顺。

这就像今晚最亮的晨星。

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篇十四

她发来一行字:姨,秀秀你的毕业照如何?我立时陷入了沉思,哦,毕业照?已经是很久远了的事,存在了哪里?需要翻翻脑海里储存的信息叶子。我答,等一会儿,待我找找去!

找到时,她的qq头像由粉色变成了黑色,她已离去。心里暗骂,这疯丫头,又拿我开涮!

毕业照真是找到了,又瘦又小的我着一黑色宽大的“道士服”,在一棵丁香树下灿笑如花。看起来滑稽又可笑。还有几张与同学、老师和老乡的合影,均着一身黑色的衣裙,站在车前,笑容如复制过的一般,一样的呆板无趣。

被qq的铃声吓了一跳,才回过神来,原来是疯丫头又回来了,随即念到了一行字:嗨,看看我的毕业照!注意接收!共三张照片。第一张,她手拿一本书,穿着学士服坐在一株花树下陷入了遐想中。花粉白相间,四周有青竹相配,美感而雅致,想不到平素疯颠颠的'丫头能照出如此有品位且娴静如花的照片来。第二张就跟她本人的风格非常搭对了,一大堆的男男女女躺成一个圆,每个人都极尽所能地做着搞怪的表情,圆心是朵黄色的布艺向阳花,炫目而夸张。我辨别了很久才找到了疯丫头。呵呵,这样的照片也只有九零后想得出。第三张是疯丫头班里的女生照,她们都是学音乐的,一共七个人,每个人的手里抱着一样乐器,在哪里蹦跳着,拍了一张照片,连脸蛋儿都难以看得清。

她迫不及待地要我发表欣赏照片的感言,我扔过去一句话:“我找不到你的青春痘!”她发来个仰天大笑的笑脸,并打下一行字,要的就是这效果!来而不往非礼也,我把我的照片发过去,她语言尖刻,给我的评语是,身体僵硬、表情呆板!我愤怒之极,奖给她一个锤头敲脑袋的图片。她哈哈哈哈个不停。我问她毕业季里还忙了些什么?她回答了三条:忙着建同学qq群,防止离校后队伍失散;忙着在校内网的校友录上签写感伤和祝福;忙着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群游,目的是拍更多的照片留念。最后又补充一句,忙着跟男朋友分手!把我逗乐了,她是没有男朋友的,她在说其他人。

一样的毕业季,一样的感伤,不一样的是最后的疯狂。每到毕业季,我总能记起一个男生手里拿着喝光了的啤酒瓶,对着缓缓开动得汽车泪流满面,在车绝尘而去之后,把那个啤酒瓶摔得粉碎。我不认识他,却记住了他最后的疯狂。

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篇十五

老家村里有一口老井。

井口圈着红石块,井台铺着红石板,台阶砌着红石条,显得干净、整洁。

老井立在沟的一侧,井的旁边是一条连接外面世界的大路。老井就是沿沟居住几十户人家的生命泉。

到井上绞水,多是男人的事情。井深,绳长,着急不得,井上绞水就成了人们交流的时间。常常是一人绞水,三四人在等,一边绞,一边聊。辘轳不紧不慢地转动,人们和声和气地交谈。报个喜讯,说个段子,牛下犊,羊跳圈,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趣事、消息、农事,都在这里传播;遇到老弱,帮一把、让一桶,乡情在这里传递。岁月在辘轳转动中滑过,山村人的日子像井水一样平静、祥和而又甘醇。

井台是女人的天下。哪里有水,哪里就有女人。井台下面有一个红石洗衣槽,槽里凿有石搓板,槽周围设有几个红石墩。一池清水,几枚皂荚,涤净衣物的尘垢,也淘着女人的话匣。往往是一个女人洗衣服,自会有另一个女人来帮忙,还有一两个女人纳着鞋底来陪伴。每逢这时,石槽边就热闹起来。提亲牵线在这里完成,家长里短在这里诉说,欢笑的叽喳声可以惊飞鸟雀,忧伤的泪水也会落入石槽。这情景伴随日月常现。

水槽的南边有一个大的坡池坑。它是雨水、雪水、洗衣水的汇集地,也是孩子们的乐园。夏洗澡、冬溜冰,捉蜻蜓、听蛙鸣,有了它,村子平添了一分灵性和生机。老井还孕育着恋爱的浪漫。小松叔,就是在绞水中与山花姑绞出了爱情的涟漪。小松叔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丢了一只胳膊,山花姑帮他洗衣物,小松叔就帮她绞水。一洗一绞,就成了一家人。

老井也流过泪。早前,二壮被抓壮丁。他抱住井桩死活不肯走,撕拽中,井桩就被拽歪了。二壮也再没回来。

老井,是村人的图腾。人们在此聚散,事情在此商议,悲欢离合在此留痕。这里演绎着村民繁衍生息的生活,记载着村子兴衰变迁的历史。

如今,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但是,人们习惯了到井上去绞水。也就在通自来水的同时,人们用红山石盖起了一个井亭。辘轳、井绳,还有那口老井,就供奉在龛里。

老井养育了一方百姓,铸造了一方家园,它的大德、厚泽,人们永远记在心里。

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篇十六

现在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都跟本山大叔说的哪样,眼一睁一闭就过去了。这不,今年的元旦像在眼前,就又到了岁末最后一天。不过,今年挺好,今天也挺好。

刚刚过了最后一个双休日,写了两篇文字,其中一篇是《留下的印痕》。这个名字起得不理想,但是内里的瓤子都是我的真实想法和经历。写东西有几年了,别无所长,只有用实、诚、真来表达。有人说我写的东西平淡如水,有些像是流水账,这说法准确到位。本来我的初衷就是纪录生活嘛。

还看了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小说写李雪莲这个人物的命运。为了多生个孩子,出注意跟老公假离婚,没想到老公跟她来了个假戏真做。由此拉开了她告状的路。这状告到了乡里县里市里,告到了北京全国人大,有一批人跟着她的告状倒下起来,有一些领导跟着她的告状显露出当官的本色,有一些人跟着她的告状紧张不安。刘震云的小说特点明显,有些句式是其他小说里出现过的。比如一层层递进式地解读主人翁行为理由等等。但是我感觉,跟他的其他几本小说比,分量还是稍显轻薄一些。因为喜爱他的小说,《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我都看了,而且还买了书。喜欢他的书,主要原因是他写的够生活,有接上地气的意味。

今天上班,感觉有些异样。一年的最后一天,期盼着一切顺利,好为明年的工作生活打下好的前提。这样的心情可能溶进了工作里,所以工作上比较顺利。上午审核了一份调整职工薪级工资表、一份职工第十三个月工资表。后一份表本来是可以不做的,但由于绩效工资的事迟迟没有落实,就又做了。说起绩效工资的事,到是今年遗留下来的一件大事。由于机关工作问题,也由于拖延了几年补发额度较大的原因,从年初就开始做的这项工作直到现在也没个明确的说法。这不,今天上班我就跑到机关到领导处咨询,回答的倒中肯:争取春节前兑现。我说,再不落实,就怕职工群众的耐心到头了。工作之余,也抒发了一通迎接新年的愿望。有些日子没抒情了,那些雅致的、阳春白雪的词汇距离我越来越远了,到叫人手下一时阻塞,写不出那么美的语言来了。

下午一上班就去电信营业厅办理电话分离业务。上午让她去,回来说不给办。我说为什么啊,她说人家就说不行。我还有点生气,埋怨电信收钱行办业务不行。结果下午一去,人家什么也没说就给办了。谁知道呢,这件事我曾到营业厅找过一次,说过过一段再给办,那是个认识的丫头,没好意思坚持让她马上办。年初办宽带,自觉自愿地上了电信公司的一大当,交了近1800块钱,绑进4个手机号,结果没到半年就说电话没钱了。后来每月交100,到现在又交进去好几百。而且,一个电话欠费,其他电话全不能用。这种日子纠缠得人难过得不行,所以才去要求“松绑”。这回遇到的服务还算可以,过去的“新仇旧恨”就让他过去吧。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我跟中国的大多用户都一个心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个儿的那点儿合理合法的权利,就这样因为怕麻烦而随便放弃了。

又到电视台交了10个月的电视费。十一之后从成都回来刚过电视收费期,电视里没了影子,去电视台交费,没人,就放下了。这几个月过的'是没电视的日子,想看的电视就从网络上瞄一眼。其实,没了电视,就有了更多时间读书写字了,倒觉得也好。只是快过年了,会有人来往,没电视似乎说不过去。再说,有些日子没好好看个电视剧,多少也有些心慌。

交电视费,交网络费,这都没什么,只是有时候觉得这服务还不够到位,收费与服务不对等。比如,电视断就断了,从来也没有赔偿或者延时服务;网络停就停了,最多说一声线路问题或机器故障,也是没有任何经济上的表示。现在我们国家的服务不规范就在这里。你欠费了多一小时服务都享受不到;你按月按年一交费,这其中不管有多长时间服务不到,他根本不管你。根本原因,还是服务思想的问题;根本解决之道,还是要破除经营服务的垄断。一有竞争,就没了霸权,这是肯定的。

今天发了过节费,发了过节的油。单位福利不多,还有些;领导的关爱不厚,能想到。罢了,满足了。不发不给不一样得过节、要走过今年吗!

今天是冬至以来天气比较好的一天,从早到晚的晴朗,昨天还狂暴的风尘也没了影迹。温度也由低于零下20度回到了零下18度。所以我感觉里,今天是祥瑞的一天,是迎新送福最好的一天。

20xx年最后一天的夕阳已经隐没于云际里了。今天很充实,今天很顺利,今天很快乐。就要下班了,今年的工作算是彻底交待了,今年的生活算是马上结束了。明天就是明年,明年开始就是休息,接连三天。刚听电话预报,明天又是个好天气,预示着明年有个好开头。当然,明年就竟怎么样,还得看明年的路怎么走,一切仍在末知里。只是,今天我把一分对明年的祈福放在这里,期待来年工作生活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20xx年12月31日。

最后的爱散文汇总篇十七

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愚人。躺在洁白无瑕的病床上,用粗糙苍白的左手抚摸着苍白粗糙的右手,像抚摸着婴儿一样抚摸着。看起来在叹气,最后一个愚人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又似乎很欣慰,最后,最后一个愚人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若干年前,愚人们来到这个世界,建立了一个完美的愚人国。在这个国度里,大家欢欢喜喜,无忧无虑。赤身裸体奔跑着,嬉闹着,吃着果子,饮着山泉。直到有一天,有一个愚人突然大叫一声:我是上帝之子!我收到了上帝的神谕!我是你们的统治者!

愚人们突然停了下来,喧嚣戛然而止,紧之后就有一个,两个,三个五个人拜倒在上帝之子的脚下,高喊:万能的主啊,请赐予我智慧吧!上帝之子风度翩翩地亲吻了拜服在地的几个信徒的额头,踱着步挨个数了数,不多不少,十二个。上帝之子把目光转向其他愚人,或痴呆,或谄媚,或不屑。旋即一个人的笑声打破了严肃,那笑声一开始就像劣质的气球在缓慢地漏气,之后漏孔越来越大,笑声越来越放荡,甚至他竟然在地上打起了滚。这个愚人里的模范引起了大家的纷纷仿效,上帝之子又被淹没在一片嘈杂中。突然一声闷响,鲜血从人们脚下慢慢流出来,惊叫声从里到外,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发散开来。在骨牌的中心,站着上帝之子,和那个嬉笑的愚人,哦不,是那具尸体。上帝之子淡淡的说:撒旦死了。

久而久之,他们渐渐习惯了上帝之子的统治,毕竟愚人中间邪恶的撒旦已经为正义所制裁,剩下的只管聆听神的教诲就好。在上帝的教诲下,愚人中爆发了一场十分恐怖的传染病:智慧病。患上这种病症的愚人,找到了自我人生的好处,扮演着属于自我的主角。有口若悬河的外交官,将床单披裹在身上,总是聚在一齐高谈阔论,倘若有好奇的愚人凑过来,他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一脸厌恶,转身散开去。也有喜欢涂脂抹粉的弄臣,有聪明绝顶的商人,这些人虽然服饰各异,甚至语言不通,但却有共同的爱好——不遗余力的将自我与愚人区分开来。愚人们呢,自然也不关心这些智慧之人的琐事,纵容智慧病在愚人之中安然蔓延。

最后,智慧病影响的愚人越来越多,渐渐地构成一支不小的势力,甚至超过了广大愚人。双方的和平打破了,因为智慧之人最后认识到:他们与愚人是完全不一样的物种。于是仇视,敌对开始发酵。不久,在愚人国里就发生了一齐惊天动地的大事。

大致经过是这样的,有一个愚人被主教告上了法庭,据说是因为愚人一脚踩扁了主教精心培育的珍贵花种,也有说是愚人挡住了主教出行用的车子,还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原因流传至今,当然这就应归功于智慧之人们丰富的想象,而不是事件的复杂。总之,可恨的愚人被推搡着上了法庭,茫然地看着威严的法官,激动的陪审,不知所措地搓着手,不停地眨巴着眼睛。甚至都不明白感谢一下为他辩护的律师。当然这个如此放肆无礼的愚人被陪审员们的口水宣判了死刑。当那个愚人被送上断头台的时候,史学家们记载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时表示,这是愚人国像理想国的转变最终完成的标志。

于是愚人国湮灭在了历史的车轮里。理想国就此建国。伟大的哲学王统治着每一个子民,平时政策由元老们协商,大型庆典由祭司们举办,各行各业子民各司其职,国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至于可悲的愚人们,也就只能在压迫里卑微地苟延残喘。作为一个城市的梅毒,被一层又一层散发着恶臭的遮羞布紧紧地裹在了城市最肮脏的角落。

可好景不长,随着智慧病的进一步扩散,理想国的人口越来越多,哲学王渐渐有些力不从心。这个国家务必要应对愚人们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侮辱,欺诈,抢劫,甚至谋杀,叛乱,战争。元老们的意见变得越来越难以统一,哲学王也开始优柔寡断。子民们开始不满意哲学王的统治,甚至认为教皇也失去了代表神的旨意的权威。于是便争先恐后的.推翻国王,打倒教皇。理想国里一片混乱,王国混战,教派倾轧,每个人都自诩智慧病地尤为深重,足以担起拯救理想国的重任。有感到种粮食乏味单调的农夫,有不满主人的侍者,有不可一世的将军,还有博学多闻的教授。智者们忧国忧民,争相登场,相互利用,享受着理想国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仅存的少数种族愚人生活反倒是清闲不少。每一天闲坐在苹果树下思考人生,抑或是赏花饮茶,悠游山水,往来种作,过着清苦但却是自在的生活。不争不抢,随性所欲。用着自我的疯癫丈量自我,用自我去诠释不一样的疯癫。有些领域是智者们不敢也不屑于触及地,却在愚人电光石火的灵感中被无意发掘出来。虽然稚气未脱,粗糙生硬,但是就连之后的史学家们也不敢否认,那是尔虞我诈的年代里,最纯正的东西。

虽然在这混乱的岁月里智者们内患重重,但对于愚人的迫害并没有减少,反倒是变本加厉。据说那个妄言地球是圆的的愚人已经被火焰净化,那个对基督嗤之以鼻的异端被流放北海。这些愚人们被名正言顺的捕杀,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小,渐渐地到了灭绝的边缘。

不知智者们是玩累了,还是过多的绚丽烟火引发了审美疲劳,批判战争悄然成为了成为智者的不成文的规定。久违地和平来临了,尽管这样的和平可笑地建立在战争的临界点。智者们研究起了人性善恶,惯用的怜悯似乎在这时又起了作用,开始有一些智者呼吁保护本是兄弟的愚人族。经过一番精彩缜密的议会辩论,议员们采用最先进的”绝对多数不记名投票法“最终透过《愚人族保护法案》:愚人们拥有自我的自治区,愚人们也拥有了选举权,但由于他们已然跟不上这个时代向往智慧的潮流,只能享有普通公民的五分之三。所以在他们中普及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各式各样的针对愚人的教育机构出现,著名的电击疗法备受青睐。果不其然,智者们透过软征服开化了不少愚人,这些新晋的智者们加入了政治派对,在那里大家尽情表现自我,享受着神圣的权利。早晨去听诡辩家的演讲,中午去选举自我的发言人,晚上聚在一齐针砭时事,充满价值的日子一天一天的度过,每一个公民临死的时候都能够说:我不会因为这一生的碌碌无为而悔恨,我把一生都献给了民主政治的伟大事业。

至于愚人是怎样沦落到灭绝的地步,也是在最近才发生的大新闻。智者们出于人文主义关怀,无条件向愚人区带给全方位的援助。医疗,食品,工业,军事各方各面无所不及,政治改革也不断进行。愚人们在智者的帮忙下学会了争抢属于自我的东西——智者们认为这是成为智者的第一步,学会了把时间放在有好处的事情上,比如先挣一个亿。还学会了各种各样的生存计策——善意的谎言,华丽的许诺,伪装的顺服以及甜蜜的诱惑。真正的愚人越来越少,愚人里也渐渐划分出了高低贵贱。博学的史学家们把这件事当做史诗一般的文化成就,并给其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愚人国之春。

他好像留下了一滴眼泪。似笑非笑的睡着了。他不明白,也许他大概是明白,单面镜子外有几十架摄像机注视着他,摄像机之后有着无数双眼睛观赏着最后一个愚人在病床上的画作,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是怎样样去世的。偶尔有智者说一声:看他死了!然后啜泣声渐渐氤氲出来,像漏气地华丽气球,尽可能让漏气也变成一件优雅的事情。由小到大,啜泣慢慢地有序地想涟漪一样不紧不慢地散开来,想必这是精心策划过的默契。每当哀伤扩散到必须程度,就会有另一个智者来终结这一幕闹剧:看他又翻身了!

啜泣声戛然。

智者们注视了他几十个小时,就连他都躺累了,心想:干脆死了吧。

无论愚人族有没有完成历史交给他们的使命,这个族群究竟是在一片唏嘘哭泣中消逝了。智者们为其举办了及其盛大的葬礼。

默哀。

也许共同生活了这么久有了感情舍不得了吧。

但在几分钟之后,智者们用卓越的演技掩盖了悲伤,极不情愿地投入到属于自我的充实生活里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