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海的散文(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8:57:01 页码:12
最新海的散文(通用10篇)
2023-11-11 18:57:01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的方式,可以提升我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为了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我们可以先分析总结的关键要点并进行整理。这里是一些经典总结案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借鉴。

海的散文篇一

人,总是在盼望中生活。

盼望中的人生是充实的。

把生活的相册倒回翻阅,让时光的丝线牵回到那令人难忘的童年:那大眼、小嘴、虎牙、浓眉、圆脸的是我。

那时,我在南国梅县的客家山村。那里山多,地少,水瘦,人穷。照片上的我显得那么幼稚,那大眼睛里没有贫穷的忧虑,却充满对未来的憧憬。那时的盼望是:快长成小伙子,小伙子多帅!

人说,岭南客家山村山灵水秀,人杰地灵,而我却长成个瘦骨伶仃的小伙子。在那开门见山、人穷水瘦的山沟里,我实在帅不起来。故乡真个“开门见山”,穷山恶水,难养活人。难怪解放前村里的男人十中有九下南洋。我父亲就是这样抛妻别子离家去南洋的。

那时叫“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的粮食定量是:一个月只供应12斤谷,就是只有8斤米!而且,终年吃不到一两肉、一斤油!那时,我最大愿望是:祈望将来每日能吃到一斤米!

于是,心里发愿:有朝一日,一定要离开穷地方!跑南洋不行就到大上海去闯荡吧!

1961年,考大学时先后七次填志愿,我全部填广东以外的学校,我誓言离开广东家乡,不愿再过一贫如洗的生活!

盼望,成了我生命的原动力。在盼望中使生活过得充实。虽然我依然帅不起来,依然在匮乏的物质生活中挣扎呼号。

那年,终于我如愿以偿,赤着双脚踏进了上海著名的高等学府复旦大学!

记得我离开山村时,老人、妇女、少年等许多人送我,直到山道转湾时,我们才含着泪水,依依惜别。

这时,我才体会到“故乡”二字的份量!生我育我的故乡啊故乡!

人生如斯,足矣,斯世复何求哉?!

然而,“知足常乐”的古训并非人生的真谛。新的企望又在心中躁动。

人,不能仅仅为活命而活着,而应当为大众做点实在的事,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才是生命的真谛,才有人生的乐趣。

我盼望当个人民教师,待春花烂漫时桃花李花同盛开;。

我祈望当个警官,维护社会治安、挽救失足青年的灵魂。我盼望有个太平盛世的社会空间;。

我希冀当个记者、作家,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为净化社会环境作微薄的贡献……。

我一一实践着,我执过教棒,穿过警服,跟笔结缘……。

我的理想变成了现实。春华秋实。当我看到秋来红叶遍野,果实处处时,我不由心花怒放。

像自然界的时序变化、日月运行一样,人生也有春夏秋冬:秋色将尽,严冬将临……。

在盼望中的失望,失望中的盼望;盼望中的满足,满足之中的失落;对于盼望中的实现和实现之中的盼望,或许这就是生命的严冬。

严冬里,我又充满盼望。

严冬里,孕育我新的盼望。

严冬里,孕育生命的春天。

严冬的严酷才能使春的生命更加纯净,更加美丽……。

如今,我又盼望春着,盼望春的讯息……。

海的散文篇二

我的月季花开了。为了详睹芳容,深嗅花香,今年整个花季的相守,我今晨把她挪到阳台的正位。这是她该待的位置,于她的芳姿和花品,于我们之间相悦相惜的关系,这都是最自然相宜的。

我深爱着月季花。前年中秋节在古镇的老院,在几株已成树成仙般月季花的簇拥下,往事悠悠,悲寂交织,数十年的人生在心空里明暗变幻,往复迭出。我的心于彼时彻底融化了,几年哀伤的坚冰也随之融化,渐渐只剩下自幼就有的对月季花的喜爱和静赏之中。

那一刻,我对月季花的深爱化为一条串起我有生以来的线索,多少人事在其旁仙界般来去隐显。那一刻,我把今生对月季花的深爱化为颗颗文字,一如颗颗珍珠,个个花苞,滴滴泪水,声声祈望。

此时。我的感情不觉间再一次融化了。如此柔软,幽伤,祈望,喜悦,静止,极静,至善,寂然,交织在一起而复化为一江春水汇入灵魂大海的究竟归宿。

我就这样凝视着我的月季花,至于不能再近。就这样深嗅着我的月季花,至于深呼吸的极致。就这样伫立阳台良久,至于虽怕此刻的文字会失去新鲜或有丝毫流失而须尽快落笔,而依然伫立不动。

我深知,此刻你和我有着一样的情思和灵魂。你同样在把我深吻。我们一如今世灵魂的爱侣,至爱的夫妻。

你在娇美着,无比清新,其实只在为我绽放。在世间你只在和我言语着,欢笑着,衷肠尽诉,你的花语就是我的文字。

它日我离开了尘世,世人见你一如见我。一如见到我的诗文一般。

日臻斋曰:今世爱人可以姗姗来迟,居处却不可一日无你。

海的散文篇三

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意味着暑气消退,真正意义上的秋天来临。而这个时候,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人们很容易出现疲乏的情况,正所谓“春困秋乏”。专家指出,处暑后养生防秋乏是重点。

中医认为,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阴虚则可见咽干、口干、鼻子干。另外,处暑期间,中午气温仍然很高,暑湿较重,脾被湿困住,也容易感到疲乏。

处暑期间,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生活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才能缓解“秋乏”。具体来说,应该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每天早睡1小时。特别是老年人,应“遇有睡意则就枕”。夜里23~1点,中午11~13点,分别是子时、午时,老年人睡子午觉能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饮食方面,应保持清淡,少吃辛辣、烧烤类食品,如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酒等,以免加重秋燥。要消除疲劳,应少吃油腻的肉食,多吃新鲜果蔬,特别是西红柿、茄子、土豆、葡萄、梨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还要多吃苹果、海带等碱性食物。

早晚天气凉爽,可外出跑步、打拳、做操、爬山。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下午工作学习时间长了,伸个懒腰,马上就会觉得神清气爽、舒服自在。即使在不累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轻松。这是因为,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

温馨提醒:处暑后养生防秋乏是重点。所以在处暑之后,我们要做好防秋乏的工作,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缓解秋乏的情况,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因为这个时候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海的散文篇四

通村的水泥路早日修完,班车能开到村里,这是源头人心里口头盼望着的事儿。

从伊始,这条从水源头到龙鱼约摸8000多米的乡村水泥路修了整整三个年头。这期间,汽车的笛音只在的时候在源头村的上空鸣响过几次,之后重又归于宁静。源头人的心情随着这笛音在短暂的雀跃之后,重又陷入深深的焦渴与期盼之中。犹如那春日的花草闻到了秋天的气息。

了解了源头人出行的难处,他们的这种心情你就不难理解了。

在现代社会,男耕女织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显然已不存在,他们得去采购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虽然,偶尔也会有一位坐着马车的大叔,吆喝着进村子里卖猪肉,开着小货车的商人高兴了也会拉一些蔬菜水果去卖,村里的也有个小卖部,经营着一些烟酒和小孩喜欢的麻辣等副食品,但这些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生活的需求。比如说鞋穿烂了,逢年过节要给小孩添置一身新衣裳,谁家有些农副产品想去集上换了钱,谁要去乡政府办些事儿……每当这时候,人们就非出行不可了。

源头人要出行,有三条路可走。这三条路,最长的一条是去乡政府的,需要翻山越岭,徒步三个多小时;另一条是去邻县的牛郎镇,需徒步两个半小时,当然,也免不了翻山越岭之苦;这第三条路稍微平坦些,是去一个叫德胜屯的地方的,那也是从水源头去城里的必经之地,也许是为了方便人们的采购,在那儿形成了一个不大的集市,人们去到那儿,徒步的话同样需要两个半小时。

只说到这儿,有些读者心里可能就受不了了,这样的生活环境,可叫他们怎么活呢?这么远的路途,我们年纪轻轻的空手行走都吃力,他们若是年迈的老人,再背负点什么,或者挑着点什么,逢着雨天,脚下还会踩满泥泞,那样的情形,我们真不忍去想象。而如果通了公路,班车开到村里,第一、二条路人们就不必去走了,他们可以坐着车子去德胜屯,可以直接去城里,还可以坐到龙鱼再转车去和平乡政府所在地。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儿啊!

我是9月份到水源头的,那时候,有一段路铺了约摸几百米的水泥路,后来我才知道那地方叫老屋场,那段路是去年铺下的。水源头呢,齐集了村民的力量,正在修建通往遥山沟的道路,那会儿已近完工。

20初,跳过遥山沟和八村,由包工头出面,雇佣了一群民工,开始修建从德胜屯到龙鱼的道路。据说是遥山沟和八村路况太差,投入较多的原因。往返于龙鱼与水源头之间,目睹了民工们修路的过程,我不得不惊叹于源头人干劲的十足,如果说民工们修路时停停歇歇的话,源头人可是早出晚归,似乎希望一夜之间就能通车。这也许是源头人长期累积于心里的盼望想要开出花儿来的.结果吧!

2013年下半年,德胜屯到龙鱼的公路修建完毕,交通局的工作人员检查了路况后,说水源头修建的道路不合格,宽度和厚度都不达标,需要由工程队出面重修。听到这个消息,对源头人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两千多米的道路啊,先不说付出了他们多少汗水,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又要晚好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通车。

半年后,水源头到遥山沟的道路翻修完毕。春,经过刨坎、推土机的开挖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七月份之前,遥山沟到德胜屯的道路也已完工。至此,水源头到龙鱼的伟大修路工程算是告一段落,人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静待七月上旬前的通车。

正应了“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老话,就在人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喜讯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件事,沉重地打击了源头人的心,使燃烧在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再次熄灭。20的夏天本就是个多雨的季节,一连几个月都是阴雨连绵。六月下旬的几场暴雨,造成了山体滑坡,从山上滑下来的泥土吞噬着房屋、农田,也堆积在马路中间,堵在人们的心坎上。山洪在一夜之间爆发起来了,猛兽般的洪水咆哮着,侵吞着田野里的庄稼,也攻击着新修的道路,道路下方的泥土被淘空了,留下一个个阴森森的黑洞,随时有塌方的危险。连人也不敢从上面经过了,甚至走在幸而无损的路面时也提心吊胆,生怕有泥土从山上滑落。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源头人痛心,修路的工程人也痛心,毕竟,那里面凝结着他们多少的泪水和汗水啊!

苦命的源头人,看着这条通往山外的路,他们曾有过多少盼望啊!他们有的盼了几十年了,有的盼着盼着就走了,有的还在继续盼望着。

海的散文篇五

身处异乡他地,难免产生思乡念友之情。于是,在心渴意殷之际,便欣然执笔,给远方的父母和天各一方的挚友写一封信,以此来抚慰干涸寂寞的心。思念是人世间的希望,而鸿雁传书则是思念之升华,也是连结友情的使者。

给父母写信,常常出于礼仪之尊,由于父母识字不多,只能工整匀称的书写,横竖撇捺,丝毫不能马虎。而给挚友写信,则爱一气即兴写成,连打草稿也懒得,这并非懒惰之性,因为这样,最能直抒胸臆,开门见山,豪爽洒脱。至于笔迹,那则草得凌乱不堪,根本讲究不了书法。如不细阅,就会读得前言不搭后语,笑料百出了,这也并非对挚友不尊,而是知此知彼心照不宣之见证。

常常寄出一封信后,边盼望着家中或挚友的佳音。无奈,有时十天半月,仍无音讯,常在邮递员送来单位报刊杂志时,首先关注的便是有没有寄给自己的来信。于是,长此以往,邮递员便知道了我盼望来信的脾性。如若接到一信,便小心翼翼打开,生怕弄皱抚脏信纸,格外轻柔的怀着欲要一目十行一气读完之势,火速粗看一遍之后,再从头到尾逐字逐句斟酌细看起来,直至末尾尚沉浸在欢快喜悦当中,一行行和亲切的话语,一句句温馨的.祝福,都给人一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愉悦感。

四季交替,节气循环,转眼又是一派明媚的春光之景,高原的格桑花在春的怀抱里舒展着纤细的腰肢,南去的大雁开始北归,随着一声声雁鸣,远方朋友给我的来信即将要莅临了吧!

海的散文篇六

爱情为什么会那么难。

书本里面写着,

相爱会敌不过时间。

我不言不语,

只是看他们说中了我们的结局。

找意外也要遇到你,

然后像霸道虫一样对你,

这只是以前的我。

在你的.身边我再也做不到不卑微,

没有你我还不够习惯。

性格内向却不乖张,

懦弱的不够勇敢,

总是不敢问你我在你心里占哪一块,

我不敢知道有没有我那一块,

只好一个人往死了坚强。

离开我之后你还习惯吗,

有她在应该不会孤单,

照顾好她和自己,

别让她孤单,

也别老是厌倦。

现在我还足够好,

哪怕娇情的不像话,

总是要去习惯一个人,

偶尔把自己落在过去里。

还是不会唱《好心分手》,

一定是自己音乐细胞不够,

也不能够画出你眉眼里的温柔。

如果你回来,

如果我还在,

如果你回来,

但愿我还在。

玩累了就回回头。

转个身,我还在。

海的散文篇七

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贪睡的我,被整夜的失眠折磨着,心力交瘁,痛而无奈。今夜依旧辗转。

曾经没心没肺过,曾经心花怒放过,曾经矜持有度,曾经无所畏惧……而如今,烟火的弥漫愈发迷茫了心智,真的不知该如何应对这个狡诈诡密的生活了。

源于和文友的聊天,止于习惯性的情感淅沥后不觉间的溪流纵横了。情感的雷区已经敏感到不可碰触的境地了。

某人曾经是我安眠入梦幸福的伊始,是我梦魇过后轻抚轻拍轻语轻柔的安慰,也是梦醒的终结和情殇的杀手,心痕累累。

情愫只能入梦,无法纨束入怀。日子便在轰轰烈烈后渐行渐远的归于平淡,归于漠然,归于无痛无痒的只奔赴生死未知的方向了。

友感言假如自己的另一半娶了别的女人或许真的很幸福,或许是因为自己喜欢文字而时常触动了忧伤的蔓延,情感的细腻在粗糙的.生活中被搓揉的麻痹而卑微,只能把生活中所有的过错都归结于文字的罪过了。或许吧!生活太平淡了只能在文字里寻找寄托,浪漫在指尖,温馨在心间,沉醉在浅笑嫣然的静谧中。

空旷的办公大院,静的出奇,些微的薄凉浸入肌肤。不知这样无数的“加班”是不是不愿归家的理由,只是清楚这样的环境真的适合一个人的孤独,远比面对一切熟悉却并不温馨的一个人的寂寞要好的多。

万家灯火阑珊,迎着霓虹,掠过风的安抚,推开家门,带着一身的寒意闯入空寂的大厅。打开朋友圈,听到了黄河沿岸鹳雀楼下“走进山西”里万众的欢呼,也看到了月色轻柔下的温馨人家。远走的思念和近虐的情怀,莫名的牵挂和淡淡的离殇,都在夜色笼罩下的寂寞里游走。

“我爱你,与你无关。”歌德让多少贱爱在他的文字里彷徨。能让一个中年男子在他41岁生日的那天收到一位将死妇人厚厚的只与爱有关,而与他无关的信笺。挣扎在红尘烟火中曾经的离人,几经盛世磨难,临死也不曾忘记与他“无关”的爱,也是旷世今生之奇谈了。这位男子不知是在为当初的分手痛不欲生,还是庆而有幸,不得而知了。如果当初没有选择分手,而是继续沉溺在爱的迷情下,生活的索取是不是依旧不减十八年前的初衷?如果真是,那就只能责怪上帝对妇人的不仁和对男子的过于放任了。

“答案很长,我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林徽因的答案,是所有困情女子对幸福渴望的唯一选项。而友的一席话,却还是不经意的击中了藏也藏不住的死穴。女人好像嫁给谁都会错。上帝的道德绑架似乎是专为女人量身定制的。不做家务不相夫教子不柴米油盐酱醋茶就不是贤妻良母,而承担了一切之后的烟火衰竭了青春限制着锅台熏浓了妆容,牵制了女人迈出家门的脚步,也放飞和喂大了男人为了“成就事业”而不顾家的野心。男人不顾家有的是为了事业为了家的大众理由,不在道德范畴内。

有些风景,只是墙上的一幅画,只能保持一定的距离用来欣赏,一旦迈开步子,只有遭遇碰壁甚至头破血流的结局了。

我很好,不用担心我的潮湿。其实,好与不好,只有自己最清楚,根本就没有人在担心你,只是自己在找寻安慰自己灵魂的台阶下罢了。

“总要有个活下去的理由,努力寻找一段光明,给生活找到出口。”黑黢黢的囚室,坚壁清野,只有自己求生的心念在心底蠢蠢蠕动,那一缕外界的光明,带着雨露的润泽,透过囚窗,鼓舞着生的贪念,砥砺着冲动的勇气。我明白,光明总会被黑暗驱走,孤独终究又会回来的。

屈从于不顾家的男人,每个善良人的规劝如出一辙:“年龄大了就会收心养性了。”对于这种无限期的宽慰,一直沉溺于渴望再度年轻的绝望里,而友的醍醐灌顶竟然是“盼望着老去”!为了渴望一份收心养性的幸福,竟然盼望让时光飞逝,坚定一份有望所归的方向,而不是如我一样在绝望谷里沉沦。如友所言,活的好悲催!

弱水三千,一瓢之饮。一夕感动,一念留白。已过谈爱的季节,守望幸福便是永恒的话题。曾经因了一句“何止是今生,还有下辈子。”而感动的涕泪湿巾,溺亡在爱的漩涡中,过着“有情饮水饱”的贫贱生活。时过经年,无情烟火的季节只留下岁月回味的念念不忘了。

一寸屏幕,便是一个世界,一声叮咛,便是一方晴空。曾经一度好梦中的“晚安”,也在不同频道的调节中错过了太多。等待中的问候,在复制过来的微笑中用五味杂陈酝酿着明天的甘甜与苦涩。晚安难安,早安到来,生活却已是疲惫。

烟火浓情,烟与火的距离,只是一个抬头和一份勇气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是一个屏幕和一层隔膜的距离了。

一掬温暖,一缕墨香,一份牵挂,一梦思远,一个怀抱,一份感动,一份收获,一种奢望。诗和远方的期待,不如有你的陪伴。

海的散文篇八

冬天的早晨,像一场突如其来地燃烧,从河的这边蔓延到河的那边,我还是习惯性地倚在一棵柳上,这棵柳必是陪了我一个冬天,忽而探出一丝微笑,在我的情感即将化为灰烬的时刻。

有的柳变得灰暗,那种暗让我猝不及防,周身是一种频临毁灭的暗,枝上那些残留的叶片,多余的让人愤恨。在这种幽暗中,空气中荡起冬难以观见的慵懒。有的柳却闪着一种光亮的黄色,近似透明的,枝张扬,冬的斗志和决绝就不是一般的了。弄不明白柳和柳之间的微异,就这么目不转睛地远望着对岸的楼群和隐约的山影,用鼻子吸吸晨曦里的阳光,自己,竟是不认识自己了,宛如冬天里的一粒白霜,几时会随阳光散去,切不去管它了。

岸的皮肤粗糙极了,一层层的'霜,像一个抹了劣质化妆品的女人,睡眼惺忪,用脚踏上去,草粒子快速地脱离大地,划出的白痕,伤痛着我。一些树木看似坚强地挺着,土头土脸,掌心里满满的白雾,一会就是湿的,心,渐次软起来。

请寄给我一场雪。

在我无涯的等待中,冬天的漫长,似乎经历了几百个世纪。

这一年,我生命中重要的事情都发生了,该来的还是来了。想见和不想见的朋友都相遇了,有的,在梦中。你高亢的歌声和你爽朗的笑,在寒冷的冬天,镀为一层暖阳,走出五彩的霞光。

你冷吗?

我认定这是一个暖冬。

卷了凉云,耳边飘动着花的声音,若有若无。冬天的花有飞舞的感觉,也不忙碌。如果是叶兰,会更安静。一只稀见的鸟儿千娇百媚地从我眼前飞过,通体是灰褐色的,下半身是漂亮的格子,头上一只翎,高高地,很骄傲的一只翎,像朵带妖气的花。在我看呆了时,它就飞走了,似乎和我开着玩笑。美,属于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却是不能存于我狭小的内心的,来来往往的,开始追忆。

怀念雪。

大如棉絮的雪花,像一群淘气的孩子,也像一个任性的女人,拥着你,钻进你的怀里,当你用尽生命的力量拥抱她时,她不仅会泪流满面,还会逃之夭夭。多数东西的破碎,源于猛烈的爱。

如果是我,我会昂起头,假装天真的样子,雪花躺在手心里,当我把嘴里的空淡传递给雪花时,娇弱的她,瘫软了,泪洒红尘,我的眼里也是泪水,雪水、泪水浑浊了,前生、今世也浑浊了。我的长睫毛上筑起一道雪的篱笆,像一群飞不动的乌鸦。每每在这样飘雪的日子,就是我心境最明朗的时候,所有的誓言与我,都是雪的颜色。

大雪过后,路上冰碴子的声音,很感动,像你五音不全的音律,声是雪声,人是雪人。有一个愿望,在一个大雪的天气,和你堆一个雪人,胡萝卜做他的鼻子,用土豆做他的眼睛,嘴巴么,用手掏两把,只是牙齿要用翠绿的芹菜,戴上我火红色的围巾。

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

别去管那么多,冬天里有雪,有个雪人,才是最美妙的冬天。时值年末,雪,会来吗?

雪最好是在一个寂静的晚上,悄无声息地来,给我无尽的惊喜。在雪来到之前,我是有心灵反应的,先是坐卧不安,脸上会起红晕,心跳加速。这天夜里,我会失眠,然后闭着眼,想很多事情,许多莫名其妙的感觉挤压在脑海里,还会为自己营造一种情调,想像着阳台玻璃上起伏如群山的冰花,几棵松树,几朵灵芝,陡峭的山头上,一树红梅。

被雪洗白了的世界。

海的散文篇九

我是我,如你所见又不尽然,乃至如我所知也不尽然。既有日月年来所积之骨之气,又有刹那一切皆空的神形俱灭!既有满怀浩然之气的安宁无畏,也有因至爱至善而生的痛苦、因对无耻卑鄙而生的愤怒和控诉!

我是永恒的,那是我的灵魂。我也是时刻幻化的,那是对尘世的爱与恨。恨,呵呵,不如说是悲愤或不屑一顾,其实多已是冷漠了。世间那么多罪恶不公,那么多肮脏丑陋,我恨得过来吗?当下浮世之人心道德可比几千年前的屈原时代更好?几千年后是否比我们当下更美?看来,不必抱以奢望了。

进步的只是所谓的科技,人心世道总有着伴随人类始终的痼疾和丑陋。

也正因为这样,人类优秀文明之火决不能熄灭。传承者之责任担当不可谓不重。

如果人类文明之火炬式微了,人类的寿命也将走到尽头。

海的散文篇十

有两个人的书我总是反复阅读,有时竟达到了莫名崇拜的地步,一个是韩寒,一个是张爱玲。我最怀念高中时候那个小书店,小巧精致,有着古今中外的书籍,分量不足,于我已受用。我实在听不进老师说什么写作文开头要点题,结尾要照应那样的教诲,我散漫惯了,我搞不懂文不加点天马行空的去写点东西,为什么非得这样那样的。我窃喜自己始终没有带着镣铐跳舞。我是仇恨作文才去写文章的,那时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让老师看看什么是文章。我起初自以为高中语文老师总是那么没有文笔,什么都不会写,却总是有那么多的写作技巧和理论,总是爱指指点点,后来发现我不是自以为是,还真的是,他们也就那么回事。我暗言要写篇不是作文的好文章来打击下老师,却得到评语“这是作文么”,抑郁之下,我在评语下写道“这不是作文,这是文章”。郁结于胸的愤懑不过是无非是不认同与不重视。这是我对高中老师唯一的怀念。耿耿于怀。

逃于作文之外,我读韩寒简单随意幽默谐趣的文字,读张爱玲主题欠分明的文字。大学时去图书馆总是不经意就拿了韩寒、张爱玲的书。却因着懒惰成性,每读星星点点就仓促还之,然后又借,循环往复。因而怀念高中几节课狂读的时候。我不只一次说过自己所谓的文学梦想已经灰飞烟灭,我只是游戏于文学的边缘。在磅礴的文字面前,我的所有诉说都是微乎其微的,我在一个很小的圈子游戏,最初的读者只是我一个人。我尝试写各种体裁的文字,我记恨以前的“诗歌除外”,所以开始自己写诗歌,后来发现自己写的一点意蕴都没有,就改写歌词了。每当听到好听的曲子,我都尝试去写词,不是宋词的词,我写各种风格的歌,有的很中国风,有的很简单清新。

《遇见旧时光》《封琴》《江城子》……有时会去小改一下,暗自欢喜。我有时写不明题材不明主题的文章,我的不明主题、放任自流、漫无边际,一半源于韩寒,一半源于张爱玲。我有时写些有关时政的杂文,闭着眼睛说真话。我就自己那么说说看法,并且我认为是对的,并且我认为我认为是对的,我闭着眼只是不想管别人怎么看。我写关于领导的恶搞文,睁着眼说瞎话,很有周星星无厘头感觉,我觉得所有不真实的在文字里都是一种漂浮的真实,卑微的文字里贮藏着小快乐。一笑而过。我写有关自己的、朋友们的趣事,以诙谐轻松的文字漫无边际的畅谈,钱钟书的幽默是不容易看出的幽默,我的诙谐一眼看穿,欠一层次。前些天才知道自己以前写的《传奇5616》放到青昱文报上了(文学社没领导通知我这个同志),我自己写时是偷笑,现在明目张胆的拿出来给人看,我只有苦笑了。毕竟只是篇谈笑的文字,确实没有登报的'价值,可能适逢光棍节吧,我写的主题有点符合,就文字本身而言,我只喜欢自己写的那句“时光很薄,可梦想很厚……”。我私下里写过小说,从不示人,我想学张爱玲参差对照的写法,就是葱绿配桃红,就是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朴素,百般尝试,功亏一篑。我还总把小说里的人写丢,好像唯一写不丢的就是“我”这个人物。

我从没思考过文坛这回事。因为不清楚文坛是怎么一回事。听某某作家说,做文学当作家要先接近作协的,我起初听成做鞋的,我大有站起来问句接近修鞋的行不的想法。后来板书“作协”,才明白理解谬之千里。现实里急功近利想成名当作家,每天都有几亿中国人冒出这样的想法。想出名固然是好的,不想出名的作家不是好作家,张爱玲七八十年前一句“出名要趁早呀,要是来的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掷地有声。我想说当作家和进不进作协是没什么关系的,作协和文坛是两码事,有些老的弱智的人看到韩寒书卖得好,说“八零后还没进入文坛,没进圈子”,韩寒说“文坛是个屁”“什么坛到最后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都是花圈”。进了文坛不见得非得进作协。作协连个屁都不是。本是闲云野鹤的作家一进作协就成了闲云野鸭,作家协会就会开会,人多嘴杂,难怪韩寒不进作协。

写到这突然领悟到没写过文章的高中老师总是教导文章结尾要点题,照应题目,还需得是凤尾,给人留下好文章的印象。沉思许久,我觉得自己实在没那个能力写个凤尾,那我能做的就剩下结结实实的去点下题了。另起炉灶。

我写的是《杂的谈》。才疏学浅,阐之未尽,无需再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