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建汇总(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8:42:46 页码:13
最新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建汇总(大全14篇)
2023-11-24 08:42:46    小编:ZTFB

阅读是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客观、全面地总结,并且避免空泛和模糊的表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建汇总篇一

东昌府区灌溉体系由位山引黄一、二、三干渠、分干(支渠)斗渠及田间工程组成。其中位山引黄一、二、三干渠区境内长度分别为3km、32.9km、41km,分干支渠56条,支斗渠600余条。自1970年引黄复灌以来,三条干渠平均年引水量2.36亿m3,黄河水已成为东昌府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现有的沟渠因为使用时间过长,引起了严重的淤积。

而配套的设施因为设计标准低,投资少,维护工作不达标等原因,淤积、损毁、老化较为严重,已经不能满足农田水利建设的需要了。

1.2输水渠道衬砌率低,配套程度差,渠系水渗漏损失大。

现在东昌府地区田地间绝大多数的灌溉输水渠道是土渠,在农田灌溉过程中有很严重的渗漏现象,有限的`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1.3东昌府区骨干工程面貌逐步改善,但各类工程发展不平衡。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不容乐观,危险状况突出。该区小于1m3/s的末级渠道基本上全部是土渠,同时渠系建筑物的匹配很差,对农民收入增加、粮食安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建汇总篇二

基层政府部门一定要本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力度。其次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农民,使他们对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有一个更科学的认识。总之各级政府领导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建设、管护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加强宣传力度,普及建设、管护水利设施的意义,全方位提升农户防洪抗灾意识,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共同建设良好的环境。

4.2改善小型农田水利供给能力。

当下主要我国主要由中央及省级财政供给作为建设、管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主要财政来源。而县级政府尚处于勉强维持状态之中,换言之即在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县乡政府尚无法做到主动供给。当然了相较而言县乡政府更加了解区域内农民的实际需求、以及建设、管护农田水利设施的条件、因此非常有必要强化县、乡极的财政供给能力。基于此笔者认为中央、省级政府非常有必要逐渐转移支付能力,使县乡基层政府拥有更多的财政权,提升其财政供给能力,为建设、管护农田水利设施奠定基础。

4.3政府要加大适时引导、宏观调控等作用。

毋庸置疑政府是否支持,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有着很大的影响。由此是要充分抓住当下国家加大水利设施投入这一机会,强化建设、管理力度,适时引导、调控,鼓励更多的资金融入到建设、管护水利设施等相关工作之中。耐心向村民普及、讲解与农田水利设施的相关事宜。应该结合实际发展需要,合理调整规划,尤其是要加大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制定各类优惠措施,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入到这一民生事业之中。

4.4创新管护机制,提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

首先要从意识上认识到做好管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重要性。客观上说只有改变认识,改变过去仅强调建设水利工程设施,而忽视管理意识,才能从行动上切实做好管护工作。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领导要审时度势,敢于摒弃过去传统的观念,充分意识到建设、管护农田水利设施同等作用。

5结语。

综上说述,充分说明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意义。换言之即是否是否切实做好建设、管护等相关工作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当地政府首先要从观念上意识到建设、管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其次加大宣传,充分结合各种策略,培育农民建设、管护水利工程的责任感、积极性,同时妥善解决实际管护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满杰.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对策[j].科学之友:下旬,(5):61~62.

[2]尹利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85.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建汇总篇三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隆化县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现状的调查,对该县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隆化县属于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抗灾能力弱。截止目前,我县有塘坝2座,堰闸67处,灌溉泵站6处,机井703眼,水池水窖38个,灌溉渠系续建配套改造总长度172.2km,低压管道灌溉面积0.92万hm2。

实行项目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执行招投标制、法人制、监理制和合同制,为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提供有力保障。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增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我县在几年前就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处,移交一处,确保工程有效运行。我县正在落实水利产权改革,争取底完成。1.3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隆化县根据流域共建基层水利流域站4个。各流域站负责本流域内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实施和施工技术指导。为更好的服务基层,成立抗旱供水服务站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

经调查发现,一是项目建设对农业产业发展无法及时跟进配套,项目的.申报,审批,管理程序复杂,周期过长。我们认为在我们山区水利项目应对本地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如:设施农业、重点果产业等进行优先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水利工程效益,使工程建的好,有人用,有人管。但有些产业项目建成后,水利配套项目还未批复,导致水利设施配套跟不上,致使投资者抱怨。此外,一些要求急需水利配套的项目,往往又没有项目扶持。先干后补、以奖代补又不符合现行项目管理规定。二是上级要求上报的项目,要符中连片要求,但现实是农民用地散户多,土地流转的规模也不是很大,工程实施起来难度大,不利于工程项目的开展实施,建议上级领导考虑我县实际情况,有需要水利配套的项目,由投资者或受益村打申请,由县水务局上报,请求上级及时批复,使项目的申报、批复更灵活。

2.2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人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只注重经营管理,不重视工程管理,工程运用不合理,管护工作不到位,项目管护资金不足等,造成了工程管理跟不上等问题。

3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群众认识不足,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不愿意投资投劳搞建设,同时也因为大部分需要建水利工程的果园等高效作物种植区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管理制度跟不上,很难集中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造成工程无人管护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2)上级项目安排上多数按平原区包装谋划项目,较少考虑我们承德山区的特点,本地水利基础簿弱,但部分项目在山区不太适用。建议多实施“五小”类型的水利项目,更符合当地群众需求。3)工程重建轻管现象还很严重,一是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后大家都用,但很少有人专心管理。二是没有后期投入专门用于工程维护保养。

4本地推进建设与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

1)结合实际,科学规划,确保项目编报的科学性。在项目规划设计上,通过招标选定具备资质业绩好的设计单位对项目区进行详细勘察、规划和设计,让工程规划设计既符合建设标准又切合群众的需要,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2)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由广大村民提出,通过村、组向乡镇提出建设申请,乡镇经过筛选汇总后再上报县水务局。县水务局根据规划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实施该项目。同意实施,水务局将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建设地点进行勘察,确定建设方案并核定工程量,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施工,同时把好工程质量关。

5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5.1要切实明确责任。

进一步理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实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工程由各村负责组织管护,乡镇督促落实,切实解决管护缺位问题。

5.2加快产权改革。

以促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关系明晰化,利益关系直接化,责任主体具体化,在产权转让的过程中明确防汛责任、保安责任、汛期蓄水限制和水资源不受污染等强制性的要求,让农民参与并主导产权交易。

5.3强化资金整合力度。

将财政、水利、农业、扶贫、国土、农业开发等多个部门的涉水资金在地方财政进行整合,采取“集中力量、统筹安排、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原则,成规模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

5.4完善建管机制。

一方面应完善传统的建管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负则”的原则,在强化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农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管护。深入探索“用水户协会”的管理模式,发挥农民自建、自管、自用的优势作用。

参考文献。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建汇总篇四

为进一步推动我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确保农业综合项目的顺利实施,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肥农建办[]3号文件及省市县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落实重点,搞好“四加一”工程年度建设,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我镇塘坝、河沟、300kw以下小型集体泵站、圩堤除险加固分项进行编制,并分类做好典型设计,加快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我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计划任务。

近几年来,我镇不断加大对农业综合项目的投入,逐年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各项任务,建设生态水利,逐步解决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存在的疑难问题,完善水利配套,积极发挥水利建设和水利工程的科学效益。具体目标和计划任务是:完成任务土石方80多万方,完成农田水利投资980万元;清淤扩挖大中小当家塘口498口,清淤渠道11条,泵站技改6台,实现农村小型泵站更新改造605千瓦;完成圩堤加固2座。(详见附表)。

三、建设重点。

(一)当家塘坝清淤扩挖工程。我镇水利灌溉条件差,大部分庄稼只能靠当家塘持家,今年我镇计划扩挖3万方以上大型塘12口,1至3万方中型塘108口,小型塘口340余口,总计投资980多万元。

(二)泵站机改工程。我镇计划小型泵站机改6座,安排在村实施,装机数达600kw,计划投资120万元。

(三)渠道硬化工程。近年,我镇各村居采取“一事一议”等多种渠道筹措经费进行渠道硬化工程的实施,今年计划实施渠道硬化工程16.5公里。

四、工作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我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工程组、宣传组、督查组等组织机构。

(二)广泛宣传,积极发动。积级宣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形式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三)加强督查,确保质量。充分发挥工程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督查,确保质量,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确保工程建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四)加强考核,严格奖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今冬明春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为确保落实此项任务,我镇将评出一、二、三名行政村,给予奖励,对未完成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村给予通报批评并督导完成任务。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建汇总篇五

直到2010年底,互助县共建成水利工程18类752项,固定资产高达9.58亿元。水利工程控制有效灌溉面积22.37万亩,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28.02万人、29.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34座,涝池50座,治沟骨干工程45座,淤地坝41座,电灌站87座,水轮泵站3座,灌溉机井48座,喷灌工程6处,小水电站8座,万亩灌区10条,民营渠道121条,人畜饮水自流工程235项,人畜饮水机井3项,人饮小高抽10项,人饮人工井22项,集雨利用工程1项,其他21项。

近几年来,互助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集雨利用、坡改梯、盐碱地治理,发展到灌区改造、人畜饮水、防汛抗旱、病险水库加固等多个领域,从单一治理发展到综合治理,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随着国家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对农民投工投劳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互助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农村人饮解困取得显著成就。经过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和受益群众的艰苦努力,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各类人畜饮水项目271项,解决了28.02万人、29.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群众的卫生条件,减少了水介疾病的发生,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健康状况;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树立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2.抗旱能力显著增强。针对每年年初的旱情,各级政府多方筹资,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抢修农田水利工程;并宣传和发放“fa”旱地龙,春耕期间群众使用水务部门贮备的水泵和群众自备的水泵,利用小泉、小水进行提灌,面积达5千亩,有效减少了干旱灾害损失。

3.灌区续建配套稳步推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降低了灌溉用水量。截止目前,全县共建农灌工程382项,工程控制有效灌溉面积22.37万亩。各项工程的建设,有效的改善了部分灌区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减少了水损失和水浪费。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进展顺利。“十五”期间,国家开展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全县共完成除险加固病险水库7座[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6座],这些项目的完成,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有效库容增加了845万立方米,同时改善了水库的运行状况,水库的防洪除涝、灌溉供水、改善库区小气候等综合效益得到了全面提高;防洪标准提高了,消除了安全隐患,运行更加安全可靠;提高了水库下游沿河两岸抵御洪水的'能力,减少了下游洪涝灾害,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下游灌区效益及时得到正常发挥;并且通过补充和完善水库运行管理必要的监测设施,为水库管理提供了准确科学的数据,也为水利工程规范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水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在全体水利管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县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形成了县、乡、村、社四级管理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水利管理运行体制和有效机制,保证了各类水利工程发挥正常效益及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充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水利保障,为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和农业生产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层层建立责任制,切实加强对项目的领导。一是县、乡两级政府签定了责任书;二是县、乡两级政府同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对完成水利工程建设的任务、时间、质量、责任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县、乡二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负责协调和具体工作。

2.全面落实四项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对投资规模万元以上的水利工程,全部落实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合同制和专职技术人员质量终身负责制。

3.项目建设资金的措筹和管理办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实行以国家投入为主,群众适当投劳为辅的原则,以国家投资和群众自筹为基础,采取专款专用,公开账务,群众监督,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4.各部门密切合作,保证服务到位。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各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步调一致,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

5.加强建后管理,保证了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为确保水利工程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保证农民群众长期受益,建后管理工作由县水利管理队主管,由工程涉及到的乡镇水利水保站具体负责管理,按管理范围及权限,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办法,加强管理,管理单位定岗定员,将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密切结合起来,有计划的培训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及管理水平,使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建汇总篇六

为扎实推进我镇自然河流和放水渠的清洁专项行动,根据县9月26日百河千渠专项整治动员会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成立组织。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村(居、社区)书记。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利站。

二、目标任务。

根据县百河千渠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我镇河流清洁8条,渠道清洁8条,通过集中清洁整治,使我镇这16条河渠基本达到“四净”、“五建”、“六无”标准。“四净”即水面净,堤岸净、绿地净、设施净;“五建”即沿河居民生活垃圾管理制度齐全,河堤岸管护制度健全,河渠水面保洁制度健全,入河口达标准排放制度健全,河渠环境网格化管理制度健全;“六无”即河渠水面无漂浮物,无大面积阻水草,堤岸无垃圾,行洪时无阻水建筑物,水利设施无损害。通过治理最终实现水系流畅,水清岸绿,景美游畅,人水和谐的治理目标。

三、施工办法。

(一)组织人员,找准位置。水利站人员深入全镇27个村(居、社区),按渠系查明河流渠道的起点、终点和具体位置。

(二)综合清洁,订桩测量。逐河、逐渠由上而下测算,并订桩作测量记号,确定施工范围和施工工程量,一河一渠一表计算经费,进行招标确定施工单位。

(三)全面整治,重点打造。在这项百河千渠专项行动中,对实施方案摸排的16条河渠集中整治,并且对影响河渠水质量的周边环境实施综合治理,按照“四净”、“五建”、“六无”标准,把这项清洁项目做好。

(四)分工负责,严格督查。对我镇16条河渠的清洁整治,领导组成员明确分工,实行河渠施工河长制,做到明确河渠情况,明确施工任务。各村(居、社区)负责保障施工环境。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循环督查,一查施工机械是否按时到位,二查领导小组成员是否在岗,要求在现场人员及时处理协调每条河渠在施工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

(五)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大力宣传这项新型保洁的专项行动,通过宣传,增强群众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不断巩固专项行动的成果,努力在群众中营造治河、爱河、护河、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的良好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投身到清洁河渠专项行动中中去,共同搞好河渠专项清洁工程。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建汇总篇七

聊城市东昌府区2011-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位于东昌府区堂邑镇、张炉集镇、侯营镇和道口铺办事处,涉及99个行政村,控制耕地面积0.625万hm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以小型提水泵站工程、灌溉机井提水配套安装工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桥涵闸工程和排水沟治理工程为主,兼顾砂石路、素土路和林网建设。东昌府区三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9.38万亩,其中泵站提水管道输水灌溉面积6.22万亩,机井提水管道输水灌溉面积3.16万亩。项目区共建设引黄提水泵站33座,配套首部枢纽33套,恒压变频控制系统33套,新打配套机井156眼,配套的现有机井243眼,安装射频卡灌溉控制系统399套;项目区内共铺设输水管道740.8km,清淤排水沟33km,修建拱桥40座,水闸13座,进地涵330座;同时在项目区内配套建设田间道路、防护林网工程。2011-2013年东昌府区小型农田水利第一轮工程三年建设目标已经完成。

3.1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完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东昌府区在三年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系统化规划、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新技术支撑、文明式发展、用水户参与”的建设思路,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所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均按照有关规程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可研报告及实施方案的编制,编制的文本需通过省厅组织的专家评审组的认定,确保工程设计切实可行。经设计单位完成设计的工程项目,采用工程监理制和招标投标制,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合格,确保长期使用。

3.2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2)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的加大。

(3)东昌府区区直各部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整合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主体较多,资金投入规模较大,国土、农业、水利、农综办、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都有专门支农资金,以项目资金来源的对应部门为建设主体,按照水利规划集中投入、规模发展,集中连片实施。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资金效益,避免造成重复建设。3.3着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进末级渠系与骨干工程同步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制定措施,有效地解决由末级渠系设施不配套引起的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促进节约用水,减少因输水造成的损失,节省农民不合理的水费支出;二是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和维护供水计量设施;三是创新机制,对于末级渠系和供水计量设施的建设采取“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的奖励机制,对于运行管理费用、农民用水协会启动资金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建汇总篇八

2、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3、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4、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

5、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6、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

7、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8、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实施水利安徽战略。

9、合理开发利用,重在节约保护。

10、加强河道管理,维护河湖健康。

11、加强农村水利工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2、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提高农田产出效率。

1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14、建设旱涝保收农田,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15、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城乡用水安全。

16、建设生态水利,注重生态效益。

17、开源节流并举,利用保护并重,促进人水和谐。

18、科学防御水旱灾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9、落实党的惠民政策,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20、落实三条红线,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德政善举民心工程。

22、农业是基础,水利是关键。

23、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

24、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水利可持续发展能力。

25、深挖当家塘,蓄水保粮仓。

26、实施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社会效益。

27、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28、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9、水利兴旺,造福一方。

30、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31、提高标准,保证质量,建设旱涝保收农田。

32、推动水利跨越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33、推进依法行政,促进依法治水。

34、兴修农田水利,造福一方群众。

35、兴修水利,百年大计。

36、兴修水利,千秋大业,利国利民。

37、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

38、以人为本,依法治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9、引水灌溉,利国利民。

40、引水灌溉,利国利民。

41、营造水景观、弘扬水文化、传承水文明。

42、优化配置、厉行节约、有效保护。

43、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

44、重民生,讲民情,科学治理上水平。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建汇总篇九

根据上述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工作可以改进之处进行总结和建议,具体概括为主要的3个方面。

3.1完善工程建设的管理体系。

同其他水利工程建设一样,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是一种内容相对广泛的建设工程,但与大城市或发达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不同之处在于,政府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存在不足、管理力度也相对较小、资金投入也较有限。因此,为了避免建设中无序、不合理的情况发生,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极为必要。

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通过指导性文件或规划的方式完善管理体系。形成符合规范的实地勘探、科学讨论、严格规划、建设申请、工程验收流程并严格执行,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明的责任划分,避免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以此来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科学性、合理性,进而提高水利工程竣工后投入使用的收效。同时竣工后投入使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监管,明确设备维护更新周期,明确工程款项流动申报等内容,以此来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促进地区农业生产生活。

此外,对地方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归档管理,工程立项时就建立相关档案,包括施工团队的基本情况、主要管理责任人员的基本情况、工程的基本情况等进行归档管理,并通过限定工期的方式来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并利用档案管理的方式避免重复建设的情况发生。

3.2严格工程竞标制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同一般性工程一样,需要通过承包给工程建设团队的方式进行建设,而工程团队的选择主要通过竞标的形式选择,因此需要严格水利工程的竞标制度。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实现:1)严格资质审核,很多不具备专业的水利工程建设资格的工程团队,为了从中获利参与竞标,如果由这些工程团队进行,工程难免会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规划设计,必然会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2)建立责任制度,工程建设一旦竞标结束,就建立起责任制度,在水利工程的投入使用的合理年限内,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则要求原建设团队负责,进行二次施工或维修。通过上述两项措施来完善工程竞标与建设环节,以此来提高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谨特征。

3.3完善工程使用的管理体系。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收效低的问题,这是主要是由于工程投入使用后疏于管理导致的问题。通过建立奖惩的责任管理体系来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督促其做好水利设施的日常故障排查和设备维护工作;通过固定人员岗位编制,来建立人员相对固定的管理团体,避免人员频繁调动造成的管理经验不足、工作频繁交接问题;完善上述两项工作的同时,为每一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备专业的工程顾问,使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能够在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完善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此来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等。

参考文献。

[1]何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管理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5).

[3]张国旺,赵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房地产导刊,2015(17).

[4]周华.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对策及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177.

[5]杨清志.试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优化措施[j].新农村:黑龙江,2016(28):97.

文档为doc格式。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建汇总篇十

直到底,互助县共建成水利工程18类752项,固定资产高达9.58亿元。水利工程控制有效灌溉面积22.37万亩,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28.02万人、29.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34座,涝池50座,治沟骨干工程45座,淤地坝41座,电灌站87座,水轮泵站3座,灌溉机井48座,喷灌工程6处,小水电站8座,万亩灌区10条,民营渠道121条,人畜饮水自流工程235项,人畜饮水机井3项,人饮小高抽10项,人饮人工井22项,集雨利用工程1项,其他21项。

近几年来,互助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集雨利用、坡改梯、盐碱地治理,发展到灌区改造、人畜饮水、防汛抗旱、病险水库加固等多个领域,从单一治理发展到综合治理,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随着国家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对农民投工投劳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互助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农村人饮解困取得显著成就。经过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和受益群众的艰苦努力,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各类人畜饮水项目271项,解决了28.02万人、29.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群众的卫生条件,减少了水介疾病的发生,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健康状况;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树立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2.抗旱能力显著增强。针对每年年初的旱情,各级政府多方筹资,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抢修农田水利工程;并宣传和发放“fa”旱地龙,春耕期间群众使用水务部门贮备的水泵和群众自备的水泵,利用小泉、小水进行提灌,面积达5千亩,有效减少了干旱灾害损失。

3.灌区续建配套稳步推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降低了灌溉用水量。截止目前,全县共建农灌工程382项,工程控制有效灌溉面积22.37万亩。各项工程的建设,有效的改善了部分灌区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减少了水损失和水浪费。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进展顺利。“十五”期间,国家开展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全县共完成除险加固病险水库7座[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6座],这些项目的完成,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有效库容增加了845万立方米,同时改善了水库的运行状况,水库的防洪除涝、灌溉供水、改善库区小气候等综合效益得到了全面提高;防洪标准提高了,消除了安全隐患,运行更加安全可靠;提高了水库下游沿河两岸抵御洪水的'能力,减少了下游洪涝灾害,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下游灌区效益及时得到正常发挥;并且通过补充和完善水库运行管理必要的监测设施,为水库管理提供了准确科学的数据,也为水利工程规范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水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在全体水利管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县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形成了县、乡、村、社四级管理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水利管理运行体制和有效机制,保证了各类水利工程发挥正常效益及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充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水利保障,为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和农业生产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层层建立责任制,切实加强对项目的领导。一是县、乡两级政府签定了责任书;二是县、乡两级政府同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对完成水利工程建设的任务、时间、质量、责任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县、乡二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负责协调和具体工作。

2.全面落实四项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对投资规模万元以上的水利工程,全部落实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合同制和专职技术人员质量终身负责制。

3.项目建设资金的措筹和管理办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实行以国家投入为主,群众适当投劳为辅的原则,以国家投资和群众自筹为基础,采取专款专用,公开账务,群众监督,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4.各部门密切合作,保证服务到位。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各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步调一致,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

5.加强建后管理,保证了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为确保水利工程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保证农民群众长期受益,建后管理工作由县水利管理队主管,由工程涉及到的乡镇水利水保站具体负责管理,按管理范围及权限,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办法,加强管理,管理单位定岗定员,将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密切结合起来,有计划的培训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及管理水平,使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建汇总篇十一

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中,各种资源是开展建设的基础,如果能科学利用各种资源,会促进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发展。

第一,科学利用水资源。

近年来,农村农田建设中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缺乏问题,因此,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中,必须要首先科学利用水资源。对此,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水利规划,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基础准备工作。一方面,要科学普查现有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了解水资源运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建立水资源开发的总体方案,按照方案的设计进行科学开发、运用水资源。另外,还要确保不过度采用地下水、不污染水资源。

第二,做好资金保障工作。

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中,资金是动力,往往一些工程项目因为缺乏资金而不能很好的完成。因此,要建设工作有基本的资金保障。一方面,要节约资金,把每一分钱用到刀刃上。另一方面,还要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不仅要依靠国家财政和当地政府的投资,更重要的是要大胆鼓励当地经济人投资。总之,确保资金来源渠道畅通,为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二、加强领导组织建设,为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提供坚强的后盾。

领导组织建设是确保农村农田水利建设重要的后盾,有了坚强的领导组织,就会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一,强化政府职能,依法管理各项工作。

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节各项政策,为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做好政策准备。协调各方关系,特别是协调好水利建设与其他方面建设之间的关系等。加强法制领导,打击在水利建设中出现的各种违法现象。政府只有充分发挥了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就会有效的保障农村农田水利建设。

这一组织是确保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具有坚强的领导核心的基础。这一小组的成员一般由当地政府指派具备水利学科背景,有丰富的水利建设经验的专家组成。同时,要强化领导小组的责任心,在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要认真把关,从技术上、资金运行上、项目投资上、项目评估上等各个方面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第三,建立完善各种有关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制度。

从目前我国的相关制度来看,有关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制度规范明显不足以满足“三农”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制度。这一工作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根据“三农”问题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民主管理已经成为一个组织、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依然需要发挥出民主管理的重要作用。对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

长期以来,当地群众虽然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但是由于知识的缺乏,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如何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水利工程。因此,需要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一方面,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让广大群众深刻意识到水利建设对于“三农”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得他们在思想上重视,进而在行动上维护。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让广大群众掌握正确的运用、管理、维护水利设施的基础知识,并把已经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二是加强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是动力,也是激活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动力。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中,要对工程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首先要明确管理权,让管理者真正的发挥出工程建设中的管理功能。其次要明确使用权,让广大群众自觉支持水利工程的建设。再次,要放开建设权,积极组织有能力、有实力的施工单位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改革,进一步激活水利工程建设的活力,为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现代科技条件为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因此,要充分现代科技条件,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充实强有力的活力。

第一,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水资源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资源,如果不能合理的运用水资源,即便是工程建设好了,也会因为水资源缺乏而不能发挥出工程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就显的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搞好典型示范,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榜样,使得节水技术被广大人民群众使用。

第二,进行科技研发。

科技研发是活力,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中,只有不断的加强科技研发才能解决各种问题。因此,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可以组织技术人员或者与高校、科研部门合作,共同进行科技研发,并把研发的技术运用到水利建设中。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建汇总篇十二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小城镇建设,做为农业大县的xx县,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都是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且农业生产效益直接影响xx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近年来,为确保粮食安全、扩大内需,xx县加大了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农田排水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行现状还令人担忧,配套设施差、保障程度低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x江省东部,地处张广x与x的衔接地带,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辖6镇4乡,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其中农业人口x万,耕地面积x万亩,属半山区农业县份,素有“五山半水四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我县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x毫米,水资源总量x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x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x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拥有水资源x立方米。县域内的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有11条,较大的河流有x,较小的河流有x河等,这些河流均为x江水系。其中,xx河为xx江一级支流,xx河的一级支流,其它小河流为x河的二级支流。

(一)建设情况。

多年来,在省、市水利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采取民办公助、政策激励、资金捆绑等措施,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加快了水利建设步伐。十一五至今,全县共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x亿元,新建改造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洪除涝、农田灌溉、水土保持和城乡供排水体系,基本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已建成水库x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x座,小1型x座、小x型x座,总库容x亿立方米;堤防总长度x公里,堤防保护面积x万亩,建设穿堤建筑物x座;机电井x眼,x坝x处,提水站x处,万亩以上灌区x处,水田灌溉面积达到x万亩,配有用水干渠x条,排水渠道x千米,配套建筑物工程桥、涵、闸、坝等各类建筑物x余座;已建人畜饮水井x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x万亩。

(二)管理情况。

目前,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要有县管、乡管、村管、群众自管、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个人承包租赁等x种形式,农民用水协会组织达到x个。县水务局下设几个直属管理单位:向x个水库设有直接管理单位,负责库区工程的管理、维护及夏季防洪。河道处、水资源办为行政事业执法单位,担负着河道、堤防管理,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和管理;水保站负有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职能;设计队负责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设计、测量、施工、科技推广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工作;灌区、涝区管理单位负责灌涝区的水利工程管理,保证农田及时供水和排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已不能满足粮食产能不断提升的需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灌区田间工程不配套。由于我县不靠近大江大河,前些年不是水利投资重点,灌区田间工程建设时间早,工程标准低、不配套,年久失修。如江河自流灌区共有拦河坝x座,但永久性的只有x座,仅占x%,其余均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建设的条石坝,建设标准低,工程质量差,加之运行年久、老化失修,实际灌溉排涝能力很低,渠道渗漏严重,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灌区续建与节水配套更新改造的形势逼人、任务艰巨。

二是中小河流防洪堤防标准低。我县流域面积超过x平方公里的x条中小河流中,已设堤防的还不足1/3,其余均没有设堤防,而且建成的堤防多为砂基砂坝,防洪标准很低,建筑物也不配套。按照设计标准x河要达到30年一遇洪水标准,八虎力河、七虎力河等其它中小河流堤防要达到20年一遇洪水标准,目前只达到5—10年一遇标准,有的堤段断断续续,有的堤段为沙堤,穿堤建筑物不配套,存在严重的防汛隐患。遇有暴雨极易成灾,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很大。堤防防洪标准亟待提高。

三是控制性工程不足。全县地表径流总量x亿立方米。目前,县域内流域面积超过x平方公里的河流多数没有控制性工程,只在x力河和x河上修建了向阳山水库。在双龙河上修建了共和水库和团结水库,金沙河上修建了金沙水库,七虎力河支流修建了x水库、x水库,控制面积只有x平方公里,仅占全县区域面积的x%。拦蓄地表径流总量x亿立米,只占径流总量的x%,在x河、x河、x力河等主要河流上没有水源控制性工程。由于缺少控制性工程,大量的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水资源利用率低,抗灾能力较弱,浪费现象严重,没有形成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格局。

四是水水源工程分布不均。xx县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尤以旱灾为重,一遇干旱农业生产损失惨重。目前我县还有大部分耕地没有抗旱水源和灌排设施,仍旧靠天吃饭。现有的x眼灌溉井都集中分布于水田和平原区,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的旱田灌溉几乎空白。

五是水土流失严重。我县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水土流失面积为x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幅员面积的x%,高出全省平均数x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造成沟壑增多,吞噬良田,淤积河道。同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土地沙化、瘠薄,粮食减产。近几年,虽然加大水土流失的治理任务,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仅完成治理面积仅x万亩,不足水土流失总面积的x%此外,又由于人口增加、建设规划用地等原因,不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这种状况不改变,农业整体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的压力很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劣,急需治理的形势迫在眉睫。

六是建管机制不畅。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既有资金短缺的原因,也有机制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农田水利的投入补偿机制未形成,工程水费收取困难,当前推行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体制,由于工程设施落后、思想认识不够等原因,也遇到了较大困难,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维护经费短缺,水利工程使用周期缩短。同时,农村水利建设涉及面广、参与建设管理部门较多,部分工程由于没有水利部门的介入,造成工程质量差、标准低,农田水利建设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综合建管机制。

七是工程管护人力和资金短缺。虽然近年来国家水利投资不断增加,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特别是水利建设投劳投资严重不足,目前各地普遍采取由劳动积累工支付维护管理经费,取消两工后,县级财政没有能力解决管护资金,致使大部分防洪灌溉工程管理滞后,工程老化、得不到及时维修,损坏严重,进而又形成了新的隐患。尤其是那些存在病险隐患的小水库和小塘坝,简单的维修都难以进行,正常防汛备土无法到位,使本来建设标准不高的水利设施更加脆弱不堪。其次,水利工程正常管护难以为继。部分小型灌溉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严重影响了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行和安全维护。

八是工程占地协调难。水利工程大部分属于公益事业。但是在基层,当兴修水利工程这样的公共利益与村民利益发生冲突时,村民代表大会往往是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工程正常用地哪怕是涉及到水利工程用地或行洪区内土地,老百姓都是“寸土不让、寸土必争”,水利工程用地难以协调,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受到明显限制,减少幅度很大。

三、对策与建议。

1、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提高基层对水利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改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地方政府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积极采取各种途径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一要用好政策。20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可以看出“十二五”时期,国家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决心和力度,水利建设正进入大投入、大发展的最好机遇期,作为地方政府必须要抢抓这个机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协调,力争上级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最大限度地改善当地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二要放宽视野。地方政府应放宽水利的建设和投资渠道,解决水利建设投资渠道单一依靠政府投入的“瓶颈”问题,要鼓励符合条件的融投资企业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协调信贷部门加大对涉水工程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快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要筑巢引凤,精心包装推介项目,搭建招商平台,吸引外来投资者参与营利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发挥主体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重罚等硬性的措施和办法,调动各乡、镇政府加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发挥其在改造水利设施方面的主体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水利发展格局。

开发、水利、扶贫和以工代赈等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捆绑使用,采取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照水利总体规划进行的方法,集中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三是民营水利要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发展市场开发和运行机制,本着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有利于加强工程管理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发展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走民建、民有、民营、民受益,“小农水、全民建”的发展之路,解决水利投入资金不足,渠道单一的问题。

3、要做好水利工程规划,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水利建设,规划先行。必须从规划这个基础抓起,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自下而上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逐级审核汇总,形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总体规划。首先,要顺应民意。在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时,要坚持群众参与、民主集中的原则,脚踏实地地听取农民群众、农村基层组织的意见,使水利工程建设在规划时做到倾听民生、符合民意,科学合理地做好规划工作。其次,要超前谋划。目前,多数地区都存在“国家不投入、地方不动手”的问题,上级有政策以后,为了争取资金和项目,不顾实际,未经论证就盲目上报,导致项目投产后偏离实际。必须要结合国家水利发展形势与当地实际需要,安排专项规划经费,提早谋划,超前运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切实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谋划储备工作。立足于早规划、早落实、早行动,加快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全县的防洪工程体系、抗旱工程体系、水土保持工程体系、人畜饮水工程体系建设,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为推动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桦南县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城镇用水需求,要做好城市后备水源建设。即使“十二五”期间一些项目不能上马,也要谋划水利远景规划,强力推进项目前期,通过建设寒虫沟水库、“引八济向”调水工程和向阳山大型灌区为主的灌排渠道,连接七虎力河、八虎力河、倭肯河等河流和向阳山水库,形成河湖连通水网体系。第三,要统一协调。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以工代赈等部门都有水利项目,在地方出现了“多龙治水”的现象,由于各部门缺少水利专业人员,甚至个别项目没有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进行规划设计,在建设施工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程标准低、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建成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议水利部门做好这些项目的统一协调布局,纳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方案中,由水利部门统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建设,全程参与、监督工程质量和标准,坚决杜绝重复建设和今天建明天改的现象。4、要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增强水利工程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力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建轻管”的思想观念,从单一注重建设向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一要狠抓落实强化制约。要从根本上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薄弱问题,必须落实好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法规条例,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责任,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投入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二要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应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和受益范围的大小,深入推进建管分离,主体明晰、责权利统一的良性投入、管理和运行模式,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效果。以我县向阳山灌区为例,实行了“分级管理、鉴定管理责任状”的管理模式,灌区总站和分站鉴定责任状,用水协会与分站鉴定责任状,管理者既是承包者也是受益者,既调动了承包者的管理积极性,又能节约管理成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要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要按照“抓大放小,改旧促新”的.指导思想,转让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激活发展内力。一是深入推进“五小”水利工程改革。深入总结“五小”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针对合同不规范、养护不及时、承包期限短、拍卖租赁形式少等问题,总结推广改革中的成功模式,推进水利工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保证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二是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全员聘任、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在基层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分离人员的两险、陈欠工资和买断费用等问题实际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应尽快对水管单位采取定岗定编、转换机制、管养分离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水管单位机制不活、经费短缺、人员臃肿、管理粗放的问题。并理顺乡镇水利助理的权属关系,将编制、经费上划到水利系统,提高水利部门对工程建设管理的管理水平。三要放开水利工程的建设权、管理权和经营权。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办法,进行小流域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开发,逐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经营企业化。

5、要强化节水措施,提高水土流失的保护和治理能力。水资源是有限的,在充分利用的同时,要强化节约和保护意识,避免过度使用和浪费水资源现象的发生。一要以转变运行方式促节水。目前,大多数地区灌溉用水是按亩收费,必须要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在完善工程配套的前提下,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统一计量收费的水价收费方式,打破用多用少一个标准的传统收费方式,切实提高用水户的节水意识。二要以加快治理促节水。要加快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在控制流失的基础上,狠抓综合治理,提高水土资源使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要加大对旱田节水灌溉的扶持和投入力度,以建立旱田灌溉示范园区为核心,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从整体上提高旱田的节水灌溉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三要以健全监督体系促节水。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包括林业、畜牧、工业项目占地等各种原因,控制流失必须要强化综合治理,针对各种能够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研究切合实际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地方性的制度和办法,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水土保持监督网络,有效保护和控制水土流失,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6、要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水利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农村水利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且技术性强,打造一支坚强有力、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基层水利服务队伍是建设现代新型农村水利的基础。一要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水利队伍的教育培训,采取短训、轮训、委培、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水利管理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要保障基层水管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切实解决晋级晋升、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具体问题,充分调动基层水利人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要做好农民技术员的选聘培训。要在农民中选拔一批懂业务,会指导的人员作为技术员,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并放宽入口,把农民技术员中的优秀骨干充实到水利系统,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强化农民的培训工作,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建设、利用和管理水利基础设施,发挥其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三要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严格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健全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社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形式。特别要把加强水利规划、项目筛选、事前宣传、效益分析等环节纳入议事程序中来,提高议事的成功率。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建汇总篇十三

摘要:我国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农业国家,虽然现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逐步向工业化国家过渡,但是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脚步从未停止。因此要想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水利建设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从我国农村农田水利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和策略。

1引言。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科技的发展,我国农业也从传统的手工模式逐步专项现代化农业模式,那么就农田水利建设而言,也是随着现代化技术与时俱进。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是投资农业水利的力度加大,积极推进小型水库的加固,全面改进抗旱水源工程的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搞好农村水利工作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人口的逐年增加增加了粮食生产的压力,而粮食压力就是农业生产的压力。我国的水资源十分有限,而农业生产中水资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水资源之所以珍贵,因为水是生命之源,而且不可替代。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充分循环利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很多水资源受到了工业污染,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珍贵。农田水利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保证粮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另外,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建和,确保农业生产的稳步提升才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也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而这些都是保证我国社会长期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上涨的根本,因此农田水利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可以至关重要。

虽然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成绩是明显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的关键因素。

3.1抗自然灾害能力薄弱。

我国农田水利的建设在抵抗自然灾害方面的能力较弱,总体水平和发达国家的农田建设相比差距还较大,尤其是设施建设和技术方面。我国目前很多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建设标准较低,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工程,设施老化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排灌标准低下,综合利用率不够合理,灌区的塔防现象频现。有些水利工程已经报废等。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农田灌溉能力的减弱,影响了那你工业综合生产能力。全球气候的变化更是导致了旱灾洪灾的频发,这对于原有的农田防洪排涝工程更是雪上加霜。

3.2水资源污染严重。

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却导致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这些污染水资源继而导致了土地的重金属及其他物质的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我国城市及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工厂产生的废弃物,在不经过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土壤,造成了土壤的严重污染。土壤中的有害金属物质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土壤的质量下降,进而污染和破坏了农作物、地下水及地表,最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损害人体的健康甚至生命。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不足的问题是因为农村人口较多,近年来国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建设,但依然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的需求。投资不足引发了很多后续问题,例如水利设施建设之后的维护及保养欠缺,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另外,投建补贴力度低,也影响了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4解决策略和建议。

4.1增加政府投入力度。

要想使得农田水利建设现代化,政府必须要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增加农民农田水利建设补贴,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各级政府在投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时,要对这块内容进行重点投资,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向粮食主产区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倾斜,落实土地出让金使用政策,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支持。另外,农田水利建设要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利用,以及建设后的维护和保养。

4.2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农田水利建设是有利于农民的工程建设,农民是这项工程建设的主体,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以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组织协调、技术服务和各项优惠政策来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加强农田水利的立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进当前存在的农田水利无法可依的局面,保障农田水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5结束语。

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灌溉排水和农村供水系统的建设。这些工程的投资和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节约灌溉水源,加固现有病险水库,进行大中型节水工程的改造。众所周知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全球变暖造成的降水不均,旱灾和洪灾的频发不仅造成了人民经济和财产的损失,同时也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将,加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田节水灌溉是现代化农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有效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将我国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利用,提高粮食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2]杨永志.浅谈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j].才智,(23):272.。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建汇总篇十四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我国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新时期,深入的研究分析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战略,对于改善我国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山东省的农田水利建设情况为研究点,分析其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兴修水利工程,消除水害,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最重要的建设内容。山东省是一个频繁发生水旱灾害的省区,其保持先进的经济和文化水平不改变的重要手段就是搞好水利建设,保证其农业发展不受水灾影响。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其农田水利的建设更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本文就其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山东省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的成就。初步建立起来以防洪除涝、水土保持和农业灌溉为主的3大农业水利工程体系架构,形成了县级以上的农田水利国有资产约为300亿元,各项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灌溉的年供水能力达到了270多亿/m2,截止到去年,山东省在农田水利建设上大约投入了500多亿元的资金、160多亿个工作日、搬动了土石方大约340亿/m2。同时,山东省先后对省内48条大中型的河道进行了初步的治水,兴建了169座大中型的水库、5399座小型的水库,已经建成了202座大中型的拦河闸、731座小型的拦河闸、在平原中建立了105座水库。建成了大约760处面积在万亩以上的灌溉区,其中,面积在2万hm2以上的灌溉区有65处。另外,目前山东省农田水利工程水库的有效灌溉面积已经达到了近5万hm2,是新中国初期的20倍;近3a消除旱涝的农田面积已经达到了近3000hm2,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近80倍;山东省的农业用水已经实现了零增长的态势;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也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2.1防洪除涝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建设。

在此方面,山东省主要河道的防洪标准都在20a以上,其中,大部分的大中型水库都已经经过了除险和加固,一些大型水库防洪的标准建设已经达到了千年一遇。在我国,鲁中南地区胶东的丘陵区和山区主要的防洪除涝工程建设体系为“上蓄下泄、配套建设、库河结合、联合调度”,通过此种系统的治理,使得其河道的防洪除涝体系建设十分的完整[1]。另外,山东省鲁西南和西北的黄泛平原区水库体系的建设比较完整,并且,通过山东省相关部门对水库建设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对原有河道的不断治理,使得其水库体系的建设进一步的完善,从而提升了水库在农田灌溉和泄洪防涝的方面的能力。

2.2农田灌溉工程体系建设。

该工程体系的建设主要针对山东省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没有河水来源,其使用的水资源主要为降水,多年以来,这些地区采用的都是以节约、拦蓄和补源为主的'治水方针。在拦蓄水利工程体系建设方面,烟台市是山东省该体系建设最有代表性的城市,烟台市在此方面投资了大约6700万元,并修建了全亚洲蓄水量最大的“黄水河地下水库”,该水库地下坝全长约6000m,水库整体的平均深度为26.1m,水库总的库容量约在5359万/m2[2]。该水库完工后,每年平均为烟台市增加了3000多万/m2的可利用水资源。另外,莱州市也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投资了1.52亿元,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王河进行开发和治理,建成了较多的地下水库工程。

3.1农田水利工程常年失修,工程功能退化。

水利农田建设主要是为了防洪除涝,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市场竞争条件,虽然山东省自20世纪以来就加大了对水库工程建设的相关投入[3]。但是,由于该省大中型的水库工程体系较多,并且大部分的工程体系都是在上世纪建设的,已经历经了30~40a的运营时间,导致这水库工程已经存在了一定程度的问题,使得其在水利灌溉方面的功能逐渐的弱化,有些甚至丧失了基本的储水、泄洪功能。

3.2水库工程建设规模不完善。

目前,山东省的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建设体系虽然形成了规模,但还不是很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不健全,特别是灌溉区的水库工程建设。当前山东省书库灌溉区的面积太小,其相应的排水体系还存在着一些没有打通的瓶颈部分,水库的流域体系应该进一步的调整和治理,以满足当地农业用水的需要。

4结论。

农田水利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成果的好坏。山东省农田水利的建设,还处于以工程建设为主要手段的初级阶段,大部分都是采用以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来保证其社会经济发展的,还处于农田水利建设由传统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的时期。

参考文献。

[1]刘肖军.山东省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

[3]宋超群.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