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佛教哲学论文如何写 佛教哲学论文如何写好(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15:51:07 页码:13
佛教哲学论文如何写 佛教哲学论文如何写好(3篇)
2022-12-22 15:51:07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佛教哲学论文如何写一

今天我要讲解的是张掖大佛寺,张掖素有“戈壁水乡”的美称更因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在古代被称为“金张掖”而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张掖大佛寺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张掖这一方沃土。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历时五载,在西夏贞观三年竣工。历史上明朝永乐九年敕赐为宝觉寺,在康熙十七年又改称为宏仁寺,现在张掖大佛寺的别名有“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宏仁寺”。说道张掖大佛寺还有一个神秘的传说,据明宣宗朱瞻基《敕赐宝觉寺碑记》称西夏是有一个叫嵬咩(mie )的国师,一日静坐,忽听附近有丝竹声音,于是掘地三四尺得翠瓦金砖覆盖的碧玉卧佛一具,因而就建起了这座做东面西的佛殿。

说到大佛寺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建筑,首先大佛殿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式的两层建筑,这在我国古代是最高的建筑形式,在殿门的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作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如三摩地、元演法。大殿面宽九间纵深七间规模宏大给人以精神震撼。在大殿的屋脊上蹲坐有吻兽,檐下额枋上雕有龙、虎、狮、象、鹿等象征威武吉祥的珍禽异兽。张掖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多,为亚洲最大的室内木台泥塑卧佛,如果大家还不能想像这尊佛有多大,我就更形象的描述一下,这尊大佛的一根手指就能平躺一个人,他的耳朵可以容8个人并排坐下,大佛侧身而卧,金装彩绘,面容慈祥、体态丰满。在大佛的胸前有一个“ ”字表示佛法常转,吉祥万德。由于大佛是木台泥塑的,所以大佛内部有很大的空间用来储存物品,1966年就在大佛腹部发现了石碑、铜佛、铜镜、铜壶佛经等。1977年还在大佛寺附属建筑金塔下出土了五枚波斯银币,这五枚银币就成了中外交往的有利见证。 细心地游客不难发现,大佛双眼微启,似睡似寐,这不正映衬了大佛寺山门的楹联吗!“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有些游客也许不明白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前一联就是大佛的实体形象,卧佛在那千百年来无声无语;而后一联则是无数的的人来到大佛前哭诉自己人生苦恼,许下心愿,大佛双眼微启仿佛在认真倾听却默默不语。等到若干年后,这些经历了世事沧桑的人回想起他们笑了,而后又像卧佛一样眼观世间变化笑看苍生前来询问。

大家听了大佛的故事也许会疑问为什么佛教会盛行?这主要还是出于政治的因素,古代君王用佛教教义来愚化大众,使他们甘于压迫,此外宗教的传统、苦难的生活和人们心灵上的寄托都促使了佛教的盛行。大佛教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武灭佛究其原因还是佛教的实力扩张威胁了其统治,包括出家人过多影响人口出生、生产、兵役、赋税等。

穿过历史的层云大佛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精神上的启迪。钟鼓楼(bell tower and drum tower) 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楼和鼓楼的合称。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代,止于明代。它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城市中的钟鼓楼早为专用报时建筑。古代里坊制城市(见里)实行宵禁,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钟楼鼓楼是现存最古老的实例。此外,唐代寺庙内也设钟和鼓,元、明时期发展为钟楼、鼓楼相对而建,专供佛事之用。 镇远楼,俗名鼓楼,又名靖远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是仿西安钟楼建造,平面方形,建在一座砖砌的坛上,面阔3间,进深3间,底宽16米。台平面呈方形,台底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重檐四面坡,攒尖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典雅庄重,完全是中国民族形式的传统建筑。楼下有十字洞,通向东西南北,可以通过行人和小型车辆。

洞门上方嵌刻着匾额,东“旭升”,西“贾城”,南“迎熏”,北“镇远”。楼上四面悬有匾额:

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晴雪”,北“居延古牧”。清顺治四年(1647年),米喇印、丁国栋反抗清廷,曾因诱杀巡抚都御史张文衡,分巡西宁道林维造,镇守总兵刘良臣,烧毁此楼。顺治七年(1650年)重修。竣工后,亦悬额四面:“九重在望”、“万国咸宾”、“声教四达”、“湖山一览”。据《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记》碑刻,镇远楼于明正德二年(1520xx年)由都御史才宽负责兴建,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曾数次维修。楼东南角悬有唐代铜钟一口,铸造工艺精湛,形体浑厚雄伟,钟的外壁略呈黄色,又带铁青色。钟高1.3米,直径1.1米,上细下粗,略呈喇叭口形,下口六耳。钟身有三层图案,每层六格。上层其中三格为飞天。飞天头戴花冠、袒上身、下着裙、赤脚、手捧花束,形象优美,颇似敦煌莫高窟壁画中飞天的风格。中层亦六格,其中三格是朱雀、玄武。朱雀是长颈、长腿、长尾、展翅;玄武是长嘴、长尾、展翅,作奔走状,下层为六格,其中三格为青龙白虎。这口大钟铸造用合金;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它既能承受重击,又能产生宏亮的声音,钟声可传至金城的各个角落。楼上北侧树立重修甘州吊桥及镇远楼碑一块,至今保存完整。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大佛寺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

张掖古称“甘州”,从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一直是回鹘王廷——“牙帐”所在地,史称甘州回鹘。北宋仁宗天圣六年,即公元1020xx年,以今天银川一带为中心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人,攻下了甘州;八年之后,全面占领了河西走廊。为了加强对河西的经营和管理,西夏政权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其中包括兴建寺院、翻译佛经的活动。到崇宗李乾顺统治时期,西夏国力鼎盛,凉州的护国寺和张掖的大佛寺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

1966年在卧佛腹内发现石碑、铜佛、铜境、铜壶、佛经等,还有一块铅牌,记载了明成化年间在河西发生的一次地震,是供了河西地震史的新资料。1977年在大佛寺附属建筑金塔殿下出土的五枚波斯银币,则是古代中外贸外贸易往来的见证。此外,该寺碑有明宣宗《敕赐宝觉寺碑记》、明通政使穆来辅《重修宏仁寺碑记》等。寺中藏有《大藏经》等众多佛经

南宋投降元朝的一位皇帝在此出家,不当皇帝了,转身却成了一代名僧。[在殿后的藏经阁里,还藏有唐宋以来的佛经6800余卷,其中一部明英宗敕赐的《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经》,为全国仅存的几部经书中最完整的一部。

元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来到张掖,被大佛寺的塑像精美宏伟建筑和张掖的繁华所叹引,曾留居一年之久。 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白世永问不明。

这是大佛寺山门的副楹联。大佛寺蕴涵有哪些秘密,令人疑问百世而不得其解呢?也许值得询问的问题太多了,不说别的,光涉及大佛寺的传说就扑朔迷离,不能不让人疑问。

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西南隅,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涅盘像而得名,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2023年佛教哲学论文如何写二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西北的大足县,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十大文化符号,20__年国庆假期旅游“综合秩序最佳景区”。

以大足区、潼南区、璧山区、铜梁区为范围,大足区是重庆市市辖区,始建于唐乾元元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区,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区,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自公元三世纪传入中国后,分别于公元五世纪和七世纪前后,在中国北方先后构成了两次造像高峰,但至公元八世纪中叶走向衰落。于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构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最终的一座丰碑。大足石刻是县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雕像五万余尊,它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终的丰碑。

它从不一样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因为满足下列评定标准: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能在必须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能为一种已消逝的礼貌或文化传统供给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宝顶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北15千米处,海拔527.83米。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和宝顶山石刻同为大足石刻中最大石刻,位于大足区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南山,古名广华山,位于大足区城东南方向五华里处。山顶上原有道观,名玉皇观。石门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20千米处的石马镇新胜村,海拔374.1米。石篆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西南25千米处的三驱镇佛惠村,海拔444.6米。

圆觉洞在圆觉洞的洞口外侧伏卧着一尊雄狮。狮子造像在国外是呈自然状态的居多,而在我们中国,它蕴涵的人的意识和精神方面的东西要多一些。它在佛教中是起着使人正心不起邪念的作用,同时也象征佛说法如狮子吼,能威震四方,让众生豁然开朗。圆觉洞深十二米,宽九米,高六米,是大佛湾内最大的洞窟造像。

在洞壁的两侧俨然整齐地排列着文殊、普贤、普眼等十二位觉行圆满的菩萨。他们在修菩萨行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疑难问题,正轮流跪于佛前请示,佛各别作答。这一问一答记录构成的《大方广修多罗了义圆觉经》便是这窟造像的经典依据。

在道场的正前方刻着结跏而坐的三身佛:中间是法身佛;左边是报身佛;右边是应身佛。在三身佛前长跪着一合掌菩萨,为十二圆觉菩萨的化身。这尊化身像的处理是比较别致的,如果没有他,就不易表达主题,而流于一般的说法构图了。并且,从任何一个座位上搬下一尊菩萨都会造成整窟造像资料和构图上的不完美。

所以,匠师们大胆立意,多打一尊像在中间,以示十二位菩萨轮流问法。同时,为了突出“问法”这一主题,匠师们还刻意把进口的甬道拉长,并且处理得外小里大,构成狭梯状,使洞内光线暗下来,然后在洞口上方开一扇天窗,由天窗射入一束强光,把观众的视线引到佛前长跪的菩萨身上,正如舞台上的聚光灯一般,巧妙地点明了“问法”这一主题,同时又烘托出窟内斑驳陆离、别有洞天的神秘气氛。

另外,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洞内的所有造像都与大地浑然一体。圆觉洞并非是一个天然洞窟,它是匠师们在坚硬的岩壁上一锤一锤凿出的洞。八百年前,匠师们的工具十分粗陋,当时又没有爆破技术的广泛运用,这样人工一锤一锤凿出这个精美的洞窟,必须要求工匠师除了具有高度的智慧、严谨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之外,还必须付出艰巨的劳动才行。我想,是一种信仰的力量让工匠师们创造了奇迹。

六道轮回图位于宝顶山第3龛,宋代作品。此摩崖造像,顶部为平顶,顶高7.80米,像宽4.80米。龛中刻有一个直径为2.7米的圆形巨轮,名“六趣轮”。按照佛教的说法,此轮是载人于三界六道中生死运转的车轮。轮外即业力的主载者“无常死主”,头顶“三世佛”,面目丑怪,蓬头獠牙,脚踏鳌头,口衔轮沿,双臂环抱巨轮,以此表示人生之“业力”不可逆转。

六道轮可分为四层。内层中心刻结跏跌坐的卷发修行者。其左侧有一只猪,右侧有一只鸽,座下有一条蛇。此三种动物,分别表示愚痴、贪染、嗔恚“三毒”。佛教认为,人生有诸多恶业因,其中尤以“三毒”为最,成为产生诸恶业的根本,故又称为“三不善根”,列为“根本烦恼”之首。

另从行者胸部(圆心),发出六道毫光,直射轮外,将巨轮分为六份。第二层的六份即是所谓的“六趣”、“六道”、即六种因“业力”导致的果报。第二层正上方为“天道”,刻日月绕须弥山顶,顶上有安宫殿。此道清洁光明,富丽堂皇,非人类世间所能比拟。“天道”之右为“人道”,刻四人戴冠著袍,持物站立,此道为世人所居,人类之所。“天道”之左为“阿修罗道”,刻一位三头六臂,手持诸般兵器的阿修罗像。第二层正下方为“地狱道”,刻有漆黑的地狱门,一马面狱卒正欲把一“罪人”扔进油锅中。此道为众苦聚集、悲惨至极之所。“地狱道”之右是“恶鬼道”,刻一饿鬼手擎一人,口咬人头。“地狱道”之左是“畜生道”,刻一狮一牛一马任人驰驱,互相蚕食。此道是一切动物群聚之处。以上“六道”中的前三道被称为上三道(又称三善道),后三道被称为下三道(亦称三恶道)。其中最悲惨、最痛苦的是“地狱道”,最欢乐、最完美的是“天道”。

在佛教看来,一切众生都处于因果轮回之中,生生死死,世世浮沉,此生彼灭,彼生此灭。凡有情识的生命体,在未解脱之前,都“生生于老死,轮回周无穷”。做善事者随“善业”而上升,做恶事者随“恶业”而下沉。“善业”消尽,“恶业”显报,如此反复,无有终了。即使“天道”位居“六道”之首,也仍处于生死轮回之中,不免轮回之苦。

关于大足石刻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那里,此刻大家能够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那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2023年佛教哲学论文如何写三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对各位光临泉城济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是大家这次旅行的导游,大家以后可以叫我小王,或者叫我王导。旁边这位是我们经验丰富的司机师傅老李,他有十几年的驾龄,大家可以放心乘车。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千佛山秀丽的美景,领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当,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首先,请允许我站在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代表千佛山景区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愿您能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大家可以下车了。在去参观景区前的这段时间里,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千佛山的大致概况。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济南三大名胜——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千佛山,古称历山”,至今算来,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上古时期舜帝曾在山下耕种过,所以又称“舜耕山”,是人们祭祀舜帝的地方。以前人们每年在这里举行“迁祓”仪式,借以除恶。“迁祓”就是“迁居高处,祓除不详”,因“迁祓”与“千佛”谐音,后人据将此山称作千佛山了。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千佛山于1959年开辟为公园,占地面积约166公顷,包括兴国禅寺、历山院、唐槐亭、文昌阁、弥勒胜苑等等。

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山的北大门。北大门是景区的正门,也称“礼敬门”,取佛经“礼敬诸佛”之意,走进礼敬门,大家就可以去拜佛了。

进入“礼敬门”,便可看见这座气势雄伟的四柱三楼式石坊,它是千佛山的标志性建筑。站在坊前仰望千佛山,山上的苍松翠柏、梵宇僧楼尽收眼底。 面前的这条台阶路是大家上山的主盘路,位于盘路两侧的是建于1996年的十八尊石质罗汉像。东侧第一尊是十七降龙罗汉,西侧第一尊是十八伏虎罗汉,这是乾隆皇帝给他们命的名。

大家请注意看,前方这尊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释迦牟尼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属全省之最。

在我们右前方的这座园子叫观音园。它的主体造像就是园中这尊15米高的

铜铸观音像。1980年的时候,这里有一方荷池,1996年景区将池扩建,建起了观音园,并且供有一尊“白衣观音”。20xx年重修观音像,改成了现在的铜质“杨柳观音”。

各位朋友,北大门景区游览走完了,让我们一起登上山间小路,前往西盘道景区吧。(后面的游客跟上了)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宝顶飞檐凉亭叫唐槐亭,建于1957年,因旁边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来千佛山时提写的。旁边的这棵古槐,现在树干这已干枯,但有一棵幼槐穿过树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们又称它为“母抱子槐”,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传说,唐朝的开国元勋护国公秦琼是个大孝子,为了给母亲求福增寿,经常到山上来上香许愿,每到此处都要将马拴在这棵树上,于是后人把这棵古槐又称为了“秦琼拴马槐”。

再往上走,我们就来到了齐烟九点坊,这是一座二柱一楼式木质的丹柱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上面“齐烟九点”这四个苍劲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书写的。这四个字取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诗中,他在诗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意思是说,他在梦中从天上远远看去,中国辽阔的九州小的像九点烟尘,汪洋大海也不过是怀中之水。

大家看一下“齐烟九点坊”的背面匾额,这“仰观俯察”四个字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美景。而且这四个大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贴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径禅关”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四柱三楼式木枋。坊正面“云径禅关”四字隶书为济南已故书法家黄立孙所书。背面“峰回路转”四字则出自济南当代已故书法家姜守迁之手。 “云径禅关”的含义是说,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皮,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 “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穿过“云径禅关”坊,迎面的是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公元1748年)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题作《千佛山极目有作》,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兴国禅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

4.9亩,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历经沧桑,多次遭到破坏。唐代贞观年间进行扩建,改用现名。大家看寺门上额嵌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寺门两侧有石刻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济南清末的秀才杨兆庆书写的。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众僧吟诵经文的声音把在人世间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兴国禅寺分东西两院,西院的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若的《俯瞰齐州九点》七绝碑刻。

大家往南看,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东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吕祖洞。它开凿于隋开皇七年至唐贞观年间,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约1300多年,这是济南地区一组雕刻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东佛教的重要史迹。同洛阳的龙门石窟、桂林的七星岩石壁、敦煌的壁画、灵岩寺的巨佛一样,是我为极为宝贵的文物,对研究隋唐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再往前走,我们去看看兴国禅寺的正殿。俗话说“山有主峰,庙有主殿”。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兴国禅寺的正殿——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塑像个个端庄大方,面容生动。

走出兴国禅寺,我们来到了历山院。历山院是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是清朝书法家农髯熙的手书大字“历山”。进了山门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这个院落和兴国禅寺紧密相连,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味,可谓珠联璧合。为了发掘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上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儒、

道、佛三教先后影响这里,历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云冈四大石窟精华于一体的万佛洞,以及十八罗汉、卧佛、大舜石图园,还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弥勒胜苑”和主像为30米高的铜制弥勒佛等景观,丰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内涵。被誉为“历山飞虹”的客运索道,如驾轻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间,上行可观山景,下行可瞻市容。

千佛山还建有鲁班祠、舜祠和文昌阁,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现在顺着东盘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4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几天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几天中,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对不起了!再一个字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的好,明天的好,现在的好,将来的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