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解读论文中注释通用(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8:53:10 页码:10
2023年解读论文中注释通用(汇总9篇)
2023-11-18 18:53:10    小编:ZTFB

道歉信是向他人表示歉意并寻求谅解的一种书面形式。另外,写总结时我们也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练性。总结是对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个及时概括。写总结时,要注重用词准确、语句通顺。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解读论文中注释通用篇一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1]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j].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期数):页码.

没有卷的就直接写2017(1)(本条为期刊杂志著录格式)。

[3]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2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6.(本条为中文图书著录格式)。

[4]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7:页码.(本条为硕士、博士论文著录格式)。

[6]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c]//作者姓名.论文集名称.城市:出版单位(社),年代:页码.(本条为论文集著录格式)。

[7]外国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m].译者(名字),译.城市:出版单位,年代:页码.(本条为原著翻译中文的著录格式,多个译者可写为:,,,等译.)。

解读论文中注释通用篇二

比如你参考了某篇论文中的一段话,则在将鼠标光标点在这段话的末尾处,然后点击工具栏里的“插入”——“脚注和尾注”(可能在“引用”里面,视电脑而定)——确定。

这样,在你引用的那段话的末尾,即有了一个小小的编号,光标会自动跳到页末,那里出现了一个小五号字的脚注栏,你可以在里面输入被引用文章的详细具体信息。在你写文章的过程中,脚注尾注会自动调整顺序编号,并跟随正文移动,所以你不用担心会对不上。并且,你将鼠标移到正文中注解处那些小数字上的时候,还会出来一个小框,出现你脚注中的内容。你可以试一下。

至于格式,就是:

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其实注释除了引文以外,还可以有别的,比如你在文中提及某条法条,可以将法条的具体内容写在注释里。

总之,你有什么想要添加说明,而有觉得直接添加对正文的连贯性无益的,都可以加入注释中。

至于参考文献,则是要放在整篇文章末尾的。格式和引文注释相同。

解读论文中注释通用篇三

当不能够再拥有你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有些故事,除了回忆,谁也无法保留;有些无奈,除了沉默,谁也不会说;有些东西,除了自己,谁也不会懂。因为爱你,我更自爱。因为爱你,我知道自己的存在。因为爱你,我在成长。因为爱你,我对痛苦和快乐都有了深刻的感受。因为我爱你,我才知道人生有许多无法满足的事,爱情总是痛大过于美。

也许,人的一生会遭遇无数次相逢,有些人,看过便忘了路过的风景。有些人,则在心里生根抽芽。那些没有来由的缘分,缘深缘浅,早有分晓。之后如何修行,也无法更改初时的模样。爱情有时心甘情愿,有时却无能为力。爱久了,成了一种习惯;痛久了,心里有了一道刻痕;恨久了,思念成了一种别样的痛。有心的人,再远也会记挂对方;无心的人,咫尺却远似天涯。如果爱情停留在曾经,那么它只属于过去那个时间。

思念就跟爱情一样是会耗尽的。无奈要分隔两地,一开始我想你想得很苦恨不得马上飞奔到你身边,再也不要跟你分开。后来的后来,我沒那么想你了,不是不爱你而是这样的想念是沒有归途的。我再怎么想你,还是见不着你,摸不到你,只是用思念来折磨自己。于是我知道,我得学着过自己的生活。就像世人说的: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些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回忆是一本太残忍的书。

还记得那时,我们没有山盟海誓,我们没有甜言蜜语,只有一片真心相对,只会把彼此在心间深藏,不求有来生,只要今世的爱在这樱花盛开的季节,抓住樱花绽开和凋落的美丽瞬间,让爱在瞬间中永恒,因为有人说,樱花的花开花落也许只是一瞬间,但在人的心中的爱却是永恒。

懂你,是世界上最温情的语言。简短的词语,却包含了万千。因为深有体会,所以知你的负累,懂你的苦衷;因为感同身受,所以心疼你的真诚,珍惜你的感情。因为懂得,所以包容;因为懂得,所以心同。懂得,让心与心没有距离,让生命彼此疼惜。懂得,是生命中最美好的相通,最深刻的感动,最真切的告白。

我们总是这样,悲伤时要一个肩膀,而开心时拥抱全世界。时光偷走的,永远是你眼皮底下看不见的珍贵。其实,每个人一生之中心里总会藏着一个人,也许这个人永远都不会知道,尽管如此,这个人始终都无法被谁所替代。人生如梦,心于何宿。你远在天涯,时间的交叉,带来屏前的多少遗憾,我们只有用这种形式传递情感音频,书写爱的篇章。字字句句凝聚着我的情深。你渴望我的爱恋,我渴望你的文字音符,我们共同渴望心中的共鸣...

解读论文中注释通用篇四

1、当文章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在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注释中时,须将该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

说明:

(a)作者姓名后面用冒号;著作名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后加逗号;出版地后用间隔号(中圆点);出版社名称后加逗号;出版年代后加“版”字,再加逗号;页码后用句号。

(b)著作者如系二人,作者姓名之间用顿号分隔,如:、;如系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如:等。

(c)著作名如有副标题,则在书名号内以破折号将标题与副标题隔开。

如: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页。

(d)著作如系多卷本,须在书名号后面直接写出引用资料所在的卷数,再加句号。如:徐民:《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上卷,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e)出版地应包括省、自治区及其下属的市名,直辖市只注市名,如:吉林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如出版社名称本身已含其中某一级地名,则可不必在出版地中重复注出,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不必注为江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不必注为北京.北京出版社。

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二分册(杨国标、张儒林译,黄席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97页。

说明:(a)作者姓名中除姓(familyname)外,名与中间名(firstname和middlename)均可用缩写形式表示,如缩写,须用英文缩写符号(下圆点);如将姓名全部译出,则须在姓名之间加中文间隔符号(中圆点)。(b)书名号后或多卷本著作卷次、册次后直接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中文译、校者姓名。

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韩铁等:《战后美国史,1945—1986》(刘绪贻、杨生茂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6页。

说明:(a)第一例适用于仅有编者的著作。在编者姓名后,根据该书提供的信息加入“编”或“主编”,再加冒号;其余部分与著作类注释格式同。(b)第二例适用于既有编者,又有著者的著作。这类注释与著作类注释基本相同,但须在书名号后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编者姓名,再在括号后加句号。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页。

弗.杰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载《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张京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1页。

吴展:《试论核裁军的几个问题》,载《美国研究》1994年第3期,第43页。

说明:

(a)先注作者名和篇名,篇名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后加逗号;再注出文集或期刊名,文集或期刊名亦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前加“载”字,紧接文集或期刊书名号后注明卷次、册次,然后加逗号;其余与著作类格式同。

(b)第一例适用于编者未署名的文集;第二例适用于编者署名的文集。

(c)期刊、杂志不必注明编者和出版者。

(5)引用报纸文章例:

陆全武:《国营企业改革中的几个问题》,1994年8月20日《经济日报》,第3版。

《墨西哥股票市场动荡》,1995年1月10日《人民日报》,第7版。

说明:

(a)第一例适用于署名文章。

(b)第二例适用于不署名文章或报道。

(c)报纸出版时间须注明年、月、日,并置于报纸名称前。

(d)报纸不注“页”,而注“版”。

解读论文中注释通用篇五

信息技术在医疗事业中的应用,无疑是给医疗事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腕带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工作机制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在自身的工作平台上,对病人的所患病症进行选择,然后通过电脑上某个软件的诊断程序自动化的按照先前建立好的条码规则,将病人的病症信息规则的打印到腕带的某一指定区域上。与此同时,病人的个人信息也会被随之打印上去。

1.2建立腕带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方案。

将腕带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腕带的“信息化”,而如何建立起腕带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方案,又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虑。电脑条码的应用。条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字信息表达方式,它所特指的文字信息来自于医学数据库。在对条码进行索取的时候,要将医学数据库中指定的某一条码解码成文字,然后再将文字回传到数据库中,在数据库中找出对应的信息,以此来达到获得病人信息的目的。在目前的电脑条码中,有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之分。一维条码因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它在医疗事业中的应用并不广泛。相反,二维条码在医学事业中的应用却是极其的广泛。二维条码是一种空间上的信息保存条码,它的技术已经达到了日趋成熟的地步。于是,它在腕带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过程当中,也是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自动辨别的技术。自动辨别也分为很多种,其中包括:对条码的辨别、对光的辨别和对生物的辨别这几种技术。虽然,这几种技术都能够实现最终的.目的,但是在现代医疗事业中,应用最为普及的仍然还是对条码的辨别技术。对信息进行识别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将文字信息进行转化,让它们变成电脑里的有效数据,再将这些有效数据传送到某一指定的软件中,最后通过这个软件来对这些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和保存。

1.3探究腕带技术在医学事业中的发展前景。

将腕带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腕带技术的“信息化”,也可以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现对腕带技术在医学事业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探究,可以做出以下结论。对病人身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在腕带上放置一块超导芯片,这种超导芯片可以对病人的血压、温度、和心率进行实时的监控,然后让这块超导芯片与电脑上的某一指定软件相关联,医院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操作电脑上的指定的软件,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区域报警和定位功能。在腕带上面设置区域报警器,并将它与电脑上的指定软件相关联。病人一旦离开了本病区或者是休息区,那么腕带上的区域报警器就会自动报警,以提醒病人已经离开了医院所规定的活动范围。同时,报警传感器也会通过电脑上的定位系统将病人此刻的位置显示出来,以达到医院工作人员对病人的行踪有所了解的目的。腕带的循环利用。在腕带上设置清除系统,当病人出院之后,医院工作人员可以对腕带上的信息进行清除处理,然后就可以将腕带给下一位病人使用。对腕带进行循环利用,可以降低医院的成本,也可以起到保护资源的作用。总的来说,腕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医疗事业中的发展前景是很可观的。只要医院工作人员对腕带技术加以很好的利用,不仅可以达到对病人的身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2结语。

在当今的医疗事业中,腕带技术的应用给医疗事业带来了方便,但它同时也给医疗事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于是,让腕带技术实现“信息化”,是目前唯一能够解决我国医疗事业现状的办法。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将信息技术与腕带技术合理并有效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改善我国医疗事业的现状,还可以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解读论文中注释通用篇六

名字不仅是一个人的身份标志,还能体现一个人的地位、种族、性别、职业以及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远古时期,人们并没有名字,我们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等都是后人以其英雄事迹来称呼他们的,他们本身没有名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个人的能力越来越大,个性的区别越来越明显,到了商周以后,先人们开始有名。我国古代人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人名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古人名鲜明的时代特色。先秦阶段是我国人名的初创时期,与后世相比,显示出质朴无华的原始性和随意自然的无序性。孩子出生后,多根据其生日或身体特征来命名,并不刻意雕饰。殷商时期特别流行以生日的干支命名,而且主要是用天干命名。据汉代《白虎通・姓名》载:“殷以生日名子何?殷家质,故直以生日名子也。”

商代30代君王,其中有28代以天干入名,涉及9个天干。如开国者成汤就名天乙,高宗武丁战绩卓著,纣王帝辛更是家喻户晓。这种干支命名法一直流传至今。以身体特征命名的如卫公子黑背、楚公子黑肱、晋成公黑臀及孔子名丘、老子名耳等。先秦人取名不求高雅、不避粗俗,只把名字作为一个符号而已。随着汉人文学意识的觉醒,汉代人的名字已脱尽先秦时的质朴和粗俗,开始讲究字眼、追求寓意,借名字寄托个人的理想与抱负。高祖刘邦白手起家,一统天下,激发了汉人强烈的功名心、事业心,汉代人的名字体现出汉人建功立业、治国安邦、授勋封侯的崇高志向。如:韩安国,字长儒,西汉梁国成安人,汉景帝时率兵击退吴国叛兵,武帝时任御史大夫和卫尉,与匈奴战败而死;张安世,字子儒,西汉杜陵人,昭帝时任右将军,光禄勋,封富平侯,宣帝时为大司马,一代富豪;赵充国,字翁孙,西汉大将,陇西人,武帝、昭帝时,率军击匈奴,宣帝时,封为营平侯。西汉人饱受战乱之苦,人们追求太平、幸福的生活,希望健康长寿的美好理想也体现在其名字中,如:李延年,西汉宦官,深得武帝宠幸;严延年,字次卿,西汉东海人,宣帝时任太守;韩延寿,字长公,西汉杜陵人;甘延寿,字君况,西汉北地人,元帝时为西域都护,封义成侯;杜周,字长儒,西汉南阳人,任廷尉,是有名的酷吏,他的三个儿子分别叫延寿、延考、延年。西汉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学日益发达,东汉时更得到光武帝、汉明帝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儒家所崇尚的忠、孝、节、义、仁、礼、德、贤等观念的字眼也频现于东汉人名中。

如:宗慈字孝初,边韶字孝先,丁鸿字孝公,赵孝字长平,苏顺字孝山,郭嘉字孝仁。名或字中都含有“孝”字。又如:李尤字伯仁,杨仁字文义,张纯字伯仁,曹仁字子孝,许慈字仁笃。东汉人的名字不再具有西汉时的功名利禄思想,也少了西汉人那种激昂进取精神。东汉人崇尚经学,讲求学术,其名字寄托了儒家伦理道德思想,更加文雅、含蓄。魏晋时代,儒家经学衰微,宣扬老庄思想的玄学兴盛,玄学批驳儒家的仁义道德,抨击其对人的个性的束缚,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老庄哲学中的“道”、“玄”、“元”、“真”等字眼常常出现在人名中,如:王浑字玄冲,傅玄字休奕,刁协字玄亮,邓攸字伯道,温峤字太真,庾亮字元规,诸葛恢字道明,桓温字元子,桓玄字敬道,谢玄字幼度,刘牢之字道坚,司马道字元显。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重要阶段。北朝人名随意真率,朴野少文,如赵黑、闾大肥、傅竖眼、卢丑、东路头之类,不避俗名丑名,富有世俗生活情趣。南朝人名高雅精致,显出较深厚的文化修养。

由于东晋之后北方连年战乱,北方的士族多南渡定居,南方因此人文荟萃。世袭士族不仅以其姓氏、地望、门第、宗谱相标榜,更借名字炫耀其世代豪俊的非凡身份。普通知识分子由于仰慕士族豪门的富贵荣耀,也喜欢在其名字中使用一些为士族所垂青的字眼,如“士”、“彦”等。如:陆澄字彦渊,范云字彦龙,刘绘字士章,刘勰字彦和,张率字士简,刘杳字士深,阮孝绪字士宗,优挺字士标,萧诞字彦伟,臧严字彦威,沈穆字彦和。南北朝人名的另一特点是广泛使用佛家语。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南北朝时,佛教信仰深入人心,但北朝佛教不同于南朝佛教,北朝佛教重功德,南朝佛教重佛理,因此南北朝人名中的佛教字眼有所不同。南朝多取“昙、佛、慧、法、僧”等抽象字眼,如:王昙首、沈昙庆、王昙生、王僧绰、王僧达、王僧佑、孙法宗、陆法真、段佛荣、沈慧休、刘昙净、乐法才。北朝人名则直接取佛名、法器,如吕七宝、吕罗汉、崔目连、吴悉达(悉达即悉多太子,释迦牟尼为净饭王太子时的名字)等。

唐代人名反映了儒、道、佛三教共荣兼存的局面。唐代社会长期稳定,传统儒学呈复兴之势。朝廷组织学者对儒学经典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订、注疏工作,涌现出许多如颜师古、孔颖达、陆德明等著名的经学家,特别是唐明皇李隆基亲自注释《孝经》。由于儒学兴盛,一些体现儒家思想观念的字眼被广泛纳入名字中,如仁、义、礼、知、忠、孝、节、恭、敬、德等,其程度决不亚于儒学繁盛的东汉。唐代佛教的发展不同于南北朝时期,源于西土的'佛学佛理已与中国本土的传统思想交融,产生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唐代人已不再满足于对佛法、佛理的狂热崇拜,因此,唐人名字中有关佛教的字眼远不如南北朝时普遍。而有关道教的字眼在唐人名字中却呈异军突起之势,这可能与道家的始祖和唐代皇帝同姓李有关,道教借助皇帝的支持而风行天下,有关道教的字眼频见于人名中,如:房玄龄、崔义玄、李道宗、颜真卿、陈玄礼、吴通玄、裴守真等。唐代人名在形式上的另一大特点是双名开始占据优势,两字搭配都有明确的含义,或寓美德,或寄抱负,或表志向,有的则直接截取于成语或名言,如:武三思,源于《论语・公冶长》:“三思而后行”;杜如晦,源于《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还有的借用古代杰出人物的名字,如孔巢父,借用了古代隐士巢父的名字;李孟尝,借用了战国田文的封号孟尝君。五代是我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代,州镇割据,战火连天。当时的人多以“彦”为名,起自唐末,止于宋初,遍及各地。唐末有宰相徐彦章、左拾遗徐彦枢。梁有铁枪王彦章、统兵大将谢彦章,晋、汉之间有超保大将军张彦超等。据统计,自唐末入五代至宋初,以彦为名的大小人物,见于史册的有145人,名为彦章的11人,彦威的7人,彦卿的7人,彦进的4人。宋代重文轻武,理学发达,注重人格与道德的修炼,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因此,宋人取名特别偏好那些表示美德善行的字眼,如:高怀德、石守信、王延德、韩世忠、真德秀,包拯字希仁、余靖字安道、欧阳澈字德明等。

同时,宋人还喜欢用“老、翁、叟”等表示年迈衰老的字入名,如:孟唐老、孟元老、陈敬叟、刘温叟、刘辰翁、王吉甫等,这大概与宋朝理学盛行后,封建文化缺乏锐气,崇尚古典,推崇成熟中庸有关。元代,北方蒙古族入主中原,人名中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音译或意译的名字,如成吉思汗、窝阔台、拖雷、旭烈兀、兀良合台、耶律楚材、察罕帖木儿、石抹宜孙,成为我国姓名史上一道亮丽的景观。明代也喜好以表示美德的字眼为名,只是较宋代人名多了些对世俗幸福追求的意味,如:高攀龙、周顺昌、曹变蛟、周遇吉、黄得功、何腾蛟、张名振、李成栋、孙可旺等,寄托了人们望子成龙、光宗耀祖、追逐名利的世俗愿望。清代是我国传统文化集大成的时代,清人眷恋缅怀灿烂的古文化,致力于文物古玩的收集、玩赏与研究,受这种慕古之风的熏染,清人的名字常常借用古代玉器、青铜器的名称,如:施琅、图理琛、田文镜、李绂、姚鼐、傅鼐、曹振镛、汪士铎、嵇璜、费金吾、黄叔琳等。另一方面,受“文字狱”的毒害,清人对政治时事噤若寒蝉,不敢直抒胸臆,在名字上追求含蓄而古奥的风格,如:黄宗羲、傅维鳞、查继佐、魏象枢、徐乾学、刘献廷、严鸿逵、胡中藻、戴衢亨等,这些双名不能直接组合成词,亦无语法上的关联,其意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总之,在我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人名都在不断地受到时代潮流的浸染和冲击,人名中不但蕴涵着社会的期望心理,更留下了各时代的文化烙印和风俗时尚。

解读论文中注释通用篇七

c、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五号宋体加粗;内容五号宋体;单起页。

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设计(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毕业论文。

解读论文中注释通用篇八

摘要:学术论文的写作必须严格遵循学术规范。法学学士论文的结构格式的要求,主要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和致谢七个部分。其中注释部分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它反映了论文的起点、深度及广度,构成了论文的“皮囊”。

关键词: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

与一般文章的写作不同,学士论文的写作除了要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属性要求,以及遵循一般的写作步骤外,还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1]学术规范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无数学者通过不断试错,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渐形成,约定俗成并获得大家认可的写作传统或称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种规矩使学术研究与一般的问题探讨区别开来,从而也使专家、学者与一般大众区别开来,有利于促进学术的专业化,形成专业圈子或称专业槽。现在学术规范的基本要求往往通过学术团体或国家统一制定的标准的方式出现,但它并不是纯粹人为设计的东西,而主要是学术研究本身内在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律。学术规范无论对于论文本身的价值,还是对于学术训练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术规范就是学术的生命线,同时也是学者的生命线。也正因为如此,论文是否合乎学术规范的要求就成了论文评定的一个基本指标。

这里主要谈论学术规范中的形式规范,即论文的结构格式问题,并且限定在法学学士论文的范围。论文的结构格式包括很多方面,这里谈的是论文一般应必备几个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写法,属于论文内在格式的一个方面,区别于论文排版的规定格式等其它外在格式要求。

一篇完整的学士论文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三个部分。[2]前部主要包括题目、摘要和关键词,是论文的前置部分。中部主要包括正文和注释,是文章的主体。后部主要包括参考文献和致谢,是文章的附属部分。

一、题目。

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依序排列,位于论文的前面。它们有机结合,不可分割,属于一个小的整体,总是被检索工具一同收录。它们的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其主要目的在于方便读者阅读理解论文的实质内容,节省时间和精力。

论文题目又称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标志和象征符号,可谓“论文之眼”。它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目是反映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同时也是提供检索的特定使用信息。如何选择合适的题目往往是一个非常“折磨人”的问题,因为它必须满足多方面的要求。出于研究的方便,往往确定了选题后就相应地选择一个题目,但它只是临时起到标识论文的符号作用。题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根据写作内容及观点的变化往往会有些变化,通常是在定稿并完成答辩以后,题目才能最后完全确定。

论文题目具有以下功能:明确研究对象或揭示论点、确定一个研究的最佳角度或进路、提出问题供人们思考或引起阅读兴趣。通常题目既可以经过综合考虑后确定,也可以从论文题材、主题、命题中选取。如:浅析司法赔偿制度、司法赔偿制度需要改革吗?司法赔偿制度必须改革,等等都可以作为论文的题目。在具体设计上,题目一般为词组,但也可以为句子;作为题目的句子大多为陈述句,个别也可以为疑问句。此外,除了主标题外,论文还可以有副标题。

二、摘要。

摘要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采用陈述语气,不加注释和评论,讲求言简意赅,表述准确、客观,一般字数在200字到300字之间。

摘要的主要功能包括两个方面概括和引导,相应的其应具有两个特质“全”和“新”,二者缺一不可。[4]所谓“全”就是摘要应尽可能全面地提示文章的要点。这主要包括论题(研究对象)、论点、论据和论证,即论文探讨了什么问题,根据什么材料和理由,运用什么分析方法,得出了什么样的看法或意见。所谓“新”就是摘要应把文章最有新意的东西提示出来。这一般也体现在上述四个要点上。有人认为摘要应包括三点:论文的重点、特点和新见解,这实际上是强调了论文摘要的引导功能,而忽视了其概括功能。

三、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文章中选取出来,最能体现论文特点和创新价值的名词或术语,它们反映文章的主题内容,对论文具有实质意义。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能覆盖论文的主要内容。它们可以起到使读者提神醒目的作用,可谓画龙点睛之“词”。通常关键词在文章中多处提到,既构成了理解论文的基本框架,又使该论文于其它论文区别开来。不同的文章关键词一般不会,也不应该完全相同。

关键词是对文章重点概念或理念的强调,同时也对摘要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它一般从论文的题目、分标题、摘要以及正文的重要段落中选取。关键词特别讲求简明扼要,有数量的限制,一般以3-8个为宜。如果可能,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中提供的规范词中选取。

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一是关键词不关键,并不具有类似“题眼”的重要作用,而是属于文章中的普通词汇,并且其用法与通常用法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如有的论文把“不和谐之处”、“预防和对策”等作为关键词。二采用过多的通用词,而不是专用词。三是关键词“多而不精”,使人无法把握论文的核心内容。四是遗漏关键词,不能覆盖全篇论文。

四、正文。

正文与注释结合在一起,构成广义上的正文部分。正文是论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构成论文的主脉,注释则辅助说明正文,是论文的支脉,对正文起基础性支撑作用。

正文通常没有明确的格式要求,属于可以比较自由写作的部分,因为它属于实质内容的写作,具体的格式应该完全适应不同的具体内容的要求。尽管如此,正文还是必须按照论文的内在逻辑需要,分为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通常称为学术论文的基本型(三段式)。

绪论,又称序言,它位于正文的最前面,是读者进入正文的第一步。其主要的作用在于引导读者比较轻松地进入下面的正文本论部分,为读者深入理解论文作一些基础性的铺垫工作。这部分主要阐明写作背景、缘由、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的目的、前人的研究工作介绍、论文的主要思路和结构。绪论并不阐明自己的中心观点,更不进行论证,基本上采取叙述的方式。这部分的写作风格通常是提纲挈领,平板直叙,由浅入深,通俗易懂。

本论,狭义的正文部分。它是文章的基本内核,对论文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这里可以详细地阐述对问题的独特分析,从各种角度来充分地论证论点(这也是“本论”二字的基本含义),集中表述研究成果。这部分要求专业性强,语言精确,逻辑严密,分析深刻。

结论,正文的最后部分。它是对全文的概括提炼和总结升华,提出对所述论题的总结性看法和意见,指明论文的创新之处。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明确的结论而进行必要的探讨。在这一部分,通常还要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以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结论概括性强,比较简短,所以除了论文前部之外它往往也是读者快速了解论文内容及理解其学术价值时必读的部分。这部分的要求是主题明确,语言精练,思维辩证,留有余地。

五、注释。

学术性文章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文章,如政治性文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在论述中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注释问题看起来不过是一个形式上的规范要求问题,但“这里的形式性规范并不仅仅是形式的,而是具有实质性的内容的。”[5]也正因为如此,学士论文的写作对注释有严格的要求。除了必须遵守格式的要求外,学校往往还规定一篇学士论文必须至少有多少条注释,如15条等等。

有必要说明,“注”和“释”不是一回事。注,是指引注或称引证,指出某段文字是引用某人某篇文章或专著里面的内容。其主要功能在于表明论文言之有据,起到索引作用。释,是指解释,说明该处文字的有关情况,包括对论文中讨论的某些论点补充其它的佐证文献,插入在论文中被干扰的引述,拓展在论文中论述的观点,纠正文章的论点,等等。“注”和“释”通常合在一起,简称注释。这是因为在论文写作中,二者往往同时出现,功能互补。

学生论文中注释部分容易出现的问题有:1.注释过滥。为了注释而注释,把根本没有必要注释的一些常识性的内容也给以注释,导致注释过于繁琐。2.注释的内容主要限于马克思等革命导师的著作,对法学家的著作引证很少。似乎革命导师都是法学家,这些巨人的话就是真理,引证它们就等于拿到了“尚方宝剑”。3.大量引用中央文件上的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混淆了法律与政治的区别。4.对文献理解不够,引证时没有忠实于原文。5.“注”较多,“释”很少。这可能是由于学生论文不精炼,往往把“释”的内容写到正文中去的缘故。6.引用了别人的最新成果,但没有注释。这属于“文贼”行径,应该坚决予以杜绝。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哪些主要文献。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不是论文的形式主义部分,更不是可有可无的。尽管注释中已经包含了引证文献,但参考文献部分并非多余。这一方面可以使全部参考文献与其它内容分开,单独集中在一起,且分门别类,使读者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比注释更全面的文献信息,更加便于读者了解其内容和查找到它们。[9]此外,参考文献的著录还便于有关情报的研究。如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多少,往往就成为衡量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这里要注意的是:1.文献应尽量多样化、全面、新颖。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论文的前提。2注意参考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3.参考文献不一定在论文中直接引用过,但必须确实认真阅读(未必通篇阅读)过并对论文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4.一般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5.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七、致谢。

致谢部分应简短、诚挚、有感而发。学生在这方面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对论文写作帮助不大的人员写进去,不要把致谢写成毫无实质内容的客套,也不要篇幅写得太长,如有些学生写了满满一页纸,甚至两页纸,就没有必要。

结语。

如何才能写好法学学士论文?这个问题很难简单地予以回答。如果有人想通过本文寻找捷径,恐怕他要失望了。本文并没有告诉学生该把什么东西放入论文,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此外,本文没有,也不可能对其所涉及的全部问题都一一予以分析和说明。实际上论文写作中的不少重要的问题,如检索文献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论文的结构、论述方法和写作技巧等等,本文都没有详细阐述。不仅如此,即使是本文重点论述的内容也必然会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法学学士论文的写作主要不是一个理论探讨的过程,而是一个亲身实践的过程。何尝有人通过读书本学会了游泳?只有在写作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论文写作的奥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无定法,只要世界上还有论文存在,关于论文写作方法的探讨也就永远不会停止。如果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真正受到一些启发,没有浪费宝贵的时间,笔者也就心满意足了。

参考文献:

[1]张少瑜.谈谈法学论文的学术规格[a],法学评论[j],2000(3).

[2]王嘉陵编著.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8]杨玉圣.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的演讲[a],社会科学论坛[j],2005(5).

[9][10][11][意]翁贝托?埃科.大学生如何写毕业论文[m],xxx方等译,北京:华龄出版社,2003。.

解读论文中注释通用篇九

1.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2.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3.“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谙: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4.遣:让。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译文。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中唐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往往曲尽人情。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诗之续,艺术上亦不相让。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三日入厨下”直赋其事,同时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洗手”本是操作中无关紧要的环节,写出来就有表现新妇慎重小心的功效——看来她是颇为内行,却分明有几分踌躇。原因很简单:“未谙姑(婆婆)食性”。考虑到姑食性的问题,颇见出新妇的精细。同样一道羹汤,兴许有说咸,有说淡。这里不仅有个客观好坏标准,还有个主观好恶标准。“知己不知彼”,是不能稳操胜券的。她需要参谋,还要考虑谁来参谋。夫婿么,十个男儿九粗心,他在回答母亲食性问题上,也许远不如对“画眉深浅”的问题来得那么叫人放心。而女儿才是最体贴娘亲的,女儿的习惯往往来自母亲的习惯,食性亦然。所以新嫁娘找准“小姑”。味”这东西,说不清而辨得出,不消问而只须请“尝”。小姑小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总未成年,还很稚气。她也许心想尝汤而末敢僭先的,所以新嫂子要“遣”而尝之。姑嫂之间,嫂是尊长。对夫婿要低声问,对小姑则可“遣”矣。情事各别,均应服从于规定情景。这两句切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写得细腻传神。

诗人写到“尝”字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读者去补充了。这样反觉余味无穷,体裁的限制转化为表达的优长。由于诗人善于描写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几笔便勾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