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菜根谭读书笔记怎么写(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3:44:22 页码:8
2023年菜根谭读书笔记怎么写(优质10篇)
2023-11-13 13:44:22    小编:ZTFB

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总结不仅要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还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和目标。请看以下总结,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菜根谭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一

还是在这天,当我们还在烦闷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时,当我们应对工作消极懒惰时,当我们还在为衣食住行劳心劳力时,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朴的年代里,在那个欲望还没有埋没灵魂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能够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取多了,却很少能选取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潜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完美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看完这本书,情绪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就应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期望工作是简单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好处;有了房子,我们还期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资料。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构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十分值得一读,我确信读过之后必须会为你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年老,回头看看来时的路,如果我们不够伟大,至少我们就应是善良的。

菜根谭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二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关于修身养性的优秀书籍《菜根谭》,这本书中讲述的道理,都是比较深刻的,读过之后,让我深受启发,对学习如何为人处世有了较大的帮助,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1、经典名句: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赏析: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底线,要谨守道德观念,这样往往会孤寂一时,但终究会被民心所向,被人们看清楚。而依附权势阿谀奉承的人,看似风光无限,但总不会长久,下场一般都会很凄凉。

2、经典名句: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赏析:这句经典名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为人处世,要能够虚怀若谷,有包容的能力,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在万籁俱寂的山林旷野之中,我们感受到的心静,并非真正的静,若是能够在喧嚣的闹市中,还能平静如水,那便是真本事,同样,对于乐的思考,也是如此,苦中作乐,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这份乐趣,才是真的快乐。

3、经典名句: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满中,发生的机缄即在零落内;故君子居安宜操一片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赏析: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月中则仄,月满则亏,就是说万物变化自有规律,衰败的势头在盛极的时候就已经显现,而基于往往就隐藏在失败后的总结和教训当中。因此,我们在顺境当中,需要居安思危,更加谨小慎微,在逆境当中更是要学会坚忍,以图强大。

4、经典名句:当怒火欲水正在腾沸处,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的是谁,犯的又是谁?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矣。

赏析: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问题,当一个人怒火中烧的时候,往往知道自己在这种状态下会犯错,会冲动行事,但依然控制不住,这是极其严重的。如果能够及时控制住自己,转化念头,那么魔鬼也就悄然变成了上帝,给我们带来好的结果。

5、经典名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感悟:这是经典名句了,我们时常在一些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就是告诉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太在意身外之物和得失,这样我们的心态就会更好,生活的就会更加从容,也就能够幸福快乐了。

6、经典名句: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感悟:这句话是对知足常乐的思考和总结,不知足的人,贪欲满满,得到了黄金,还想要美玉,做了市长,还想做省长,总是谈与不足。而知足的人,即便吃糠咽菜,布衣粗服,依然会觉得快乐,甚至比谈与不足的王公还要逍遥快活。

7、经典名句:宁为小人所忌毁,毋为小人所媚悦;宁为君子所责备,毋为君子所包容。

8、经典名句: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风侵肌,不觉其损。

读后感:诽谤诬陷我们的小人,就像是太阳被乌云暂短的遮蔽,不久便会真相大白,总会有风吹云散的时候;而安歇阿谀奉承的小人,则很难被人察觉,就像风邪入侵了我们的身体,觉得很舒服,但其实已经受到损伤,因此,这些花言巧语才是最难提防的,需要我们提高警惕。

9、经典名句: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不然,未有不因境而迁,随事而靡者。

读后感:现代人的生活,更加忙碌,而对身体的锻炼有所缺乏,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即便是在忙碌的时候,也要加强锻炼,让身体有个得闲的机会;无论身处多么喧闹的环境中,都要保持淡定从容的心态,冷静的思考和处事,才不会收到恶劣环境的影响。这些需要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多家练习,才会对突变的环境能够从容应对,不会变得慌乱无措。

10、经典名句: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毕,尽毕则衰;行谊不宜过高,过高则谤兴而毁来。

:洪应明说,官不能做的太大,功高盖主就会有危险;而人的才能不宜全部发挥出来,这样到达极致,就会盛极而衰,不能持久;而对自己的行为不要过高的标榜,不然会引来毁谤,甚至遭遇毁灭性的打击,要给自己的未来留下后路和余地。

菜根谭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三

初读《菜根谭》,第一感觉是字数不多,简练扼要,内含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之真悟,读起来犹如口嚼菜根,初试无味,然经嚼不烂,且历久弥香。只可惜人生经历不够,未得其中精髓之处,偶尔翻阅几页,竟也读出几番滋味。

全书分为修身、应酬、评议、闲适四个篇幅,遂逐个笔记,以期找出心灵的平静,以及致学的动力。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经一事而长一智,谨小慎微则大事可期。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静时常存修身之念,动时方能即兴而为,动静相宜之法也。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无欲或名利自来。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洒脱的活,随性的做。

士君子涉世,於人不可轻为喜怒,喜怒轻,则心腹肝胆皆为人所窥;於物不可重为爱憎,爱憎重,则意气精神悉为物所制。---不为外人、外物所牵扯,是涉世第一步。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以诚待人。

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御事者,与其巧持于后,不若守拙于前。——做人先疏而后亲,做事宁拙而不巧。

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人之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凡事留有余地,则进可改进,退可补救,完全之法。

荣宠旁边辱等待,不必扬扬;困穷背后福跟随,何须戚戚。——宠辱不惊是大智慧。

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查。盖伺查乃懵懂之根,而朦胧正聪明之窟也。——小事要糊涂,守拙即是大聪明。

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众人以拂意为忧,而君子忧从快意处起。盖众人忧乐以情,而君子忧乐以理也。——遇折不挠。

世事如棋局,不着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大巧不工,重剑无锋,做事要大处精明,小处糊涂。大破大立的人生,可以看见人生的全貌。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任何时候,先把自己摆到后头。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一句话切入人性本质,人情上的循序渐进要注意。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吝,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礼,多出机心。——任何事情要做到适度,让别人和自己都好受,这就是好的处世方式。

四篇之中,仅摘得些许文章稍加感悟。

处世方面要外圆内方,张弛有度;

为人方面要宽厚本然,淡泊宁静。

人活在世上,免不了要处理与自身的关系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然而为人处世的修为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长年累月的积累和探索。书本仅有理论,提高还需实践。争取慢慢将这一门学问做好,将这一篇文章写全。

菜根谭读书笔记怎么写篇四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菜根谭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五

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大意。

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不但要求自己的生活丰足,对待别人也要讲究丰足,因此他凡事都讲究气派豪华。一个欲望淡泊的人,不但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就是对待别人也很淡薄,因此他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所以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的爱好,既不过分奢侈,也不过分刻薄吝啬。

读后感。

初读这句话的时候,脑海中蹦出来的是三个词:“不二”、“中庸”和“中道”。你让我详细说说这三个词,貌似很难说清楚,不过在过去几年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确实是有些感触和收获的。

刚毕业的时候,我在工作电脑上贴了两个词叫“止语”和“少欲知足”,那时候对于自己也很苛刻,在工作上不要和同事讲太多的工作之外的话,也不会去关注同事的工作状态,情绪状态和身体状态,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衡量一个工作成果的时候,只有自定的一套标准,不去考虑同事的实际情况,抱有很大的期待。整天都是脸上紧绷着,出了很多褶子,不愿意多笑几下,也不愿意给人和颜悦色,总会感觉是在讨好别人,其实是自己处在一种心理上的亏空状态。分享的精神就更别提了,没有影子的事情,“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你好不好又能关我有何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持续折磨开始了。

最开始来昊天雅居时,被墙上写的“空杯心态”四字以及对这个词的解释折服了,再到后来接触到情绪管理中,意识到已固化的处理模式:“在处理各种关系的时候,我就很会讲道理,用这种生硬的方式去沟通,整个人处于防御状态,构建讲道理不会伤害到我的小城堡,用理欺人太甚”。用语言去沟通,只会说个不停,而用心去沟通,要换位思考,让别人舒服,有些好的感受,并不容易做到。

后来尝试着做了一些训练,一日晨时,重复抄写海灵格《我允许》中的“我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和自己相处,来清除自己的凌乱思绪和不满情绪,对于别人,事情,自己的表现要能够容纳,能容纳一些就能撑开一些心量,有点心量了,脸上就会能挂着些许笑,不是很勉为其难的那种,而是放过了自己。

到后来读到“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之时,要想悦人心,能否先愉悦下自己呢,让自己轻松些,放开些呢,别人和自己相处时也要舒服一些,这样不是更好吗?眼里要有人,不要“目中无人”,心里面要有人,不要“乾纲独断”,过刚易折。

后来尝试着和同事分享一些好玩的事儿,然后尝试分享一些好用的物件。谦让怎么写?谦为言兼,让为言上,能让人说话,做个安静的倾听者,承认别人说的对,多说句真心赞美人的话,这样慢慢跳出“老挑别人刺”的死循环,从“宽于律己,严于律人”中走出来,走出自己的小城堡,和更多的人接触,结善的缘分,探索新世界收获更多。

把这一段经历分享出来给有缘人,最后以“对事情对世界对别人轻松些放开些,笑的一定是我”共勉。

菜根谭读书笔记怎么写篇六

于孔兼序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主席读《菜根谭》时也曾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谭》乃洪应明集释、道、儒之大成,其有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又有清静无为、四大皆空的佛、道思想,更有进取追求而又无可奈的矛盾,品读时使人锐意进取却不失中正平和。

现今的社会,太多的浮躁,太多的不确定性,当然,繁华世界,也就注定了有很多的人在此间留恋,迷失。投机者有之,苟且者有之。相对于学校读书使的豪情万丈,天生我材必有用;现如今因社会的大染缸泡染,相对于随波逐流者,独守己身实乃更显珍贵。己之情欲不可纵,当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个忍字;人之情欲不可拂,当用顺之之法以调之,其道只在一恕字。今人皆恕以适己而忍以制人,毋乃不可乎?此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相对于各年龄段人群来说,80年代出生的人实在苦。小学教育,教育费附加;尝读初中,小学义务教育当道;及至高中,初中也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大学毕业,刚遇经济萧条,房屋价格飙升似火箭。有些人戏言:读书读不起,买房买不起,到死连个墓地也买不起。在这个让人发疯压抑的年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寒窗苦读,只为紧守内心的那一份执着。所谓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奋迅,常患奋迅而成卤莽,故当抑其躁心;老成的人,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缩,故当振其惰气。80后正值当年,压力乃其动力,所以,我们不缺少努力奋进的决心,奈何奋迅之余因浮躁之心而成卤莽之辈比比皆是。群处守己,独处守心。守住自己的那份净土,为内心的那份宁静而锐意进取。所谓:我苦,故我在;我思,故我在。

仰头大声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作为航道局一位职工,奔波劳碌,居无定所是大部分人的常态。独居在外,酸苦自知。为了我们航道局这条大船的迎风破浪,我们大多数人都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君不见,中东片区我们开疆拓土,奋战沙场;君不见,非洲艰苦地带我们开天辟地,任劳任怨;君不见,在大中国片区港口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精卫填海为祖国锦上添花而豪情万丈!奈何,得了天下,负了却是盼望过年时节能够一见的他们!一个朋友在海南因工作繁忙而无归家过节时写到:鹿城元宵吃浮元子,粒粒团圆。异乡上元盼相聚日,阵阵心酸。我看了不禁潸然泪下。为了生活,我们选择了远方,选择是痛苦的`,有得必有失。因为只有选择了远方,你才能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有一个无后顾之忧的大后方。所以既然选择了远方,伙伴们,就不要停下你们那继续前行的脚步,努力奋进吧。幸福的生活,在远方!美丽的花朵绽开时总是让人炫目不已,但很多人却忽略了它在泥土中挣扎的坚持。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

世事如棋局,不着著的才是高手;人生如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一场闲富贵,狠狠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为夭。

诸位,在前路迷茫之时,心累了,就歇歇吧,读读《菜根谭》吧,它将是你们的心灵鸡汤,指导你们在迷茫之余休整片刻,蓄力前进!

菜根谭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七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大意

要想制服邪恶必须先制服自己内心的邪恶,自己内心之恶制服之后,一切其他邪恶自然都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横逆事件,必须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动的情绪,这样所有外来的横逆之事自然不会侵入。

当读到这段时,想起几年前听天津魏大夫讲的一个故事,因伏心而避灾。故事的详述见下:

一个妇女见快到中午了,孩子马上就要放学回来了,她就赶紧去炒菜,炒的时候发现没有酱油了,于是关了火,跑下楼去买。由于她过于匆忙着急,没有看路,把一个男子撞倒了。她心想:我太着急了没看见人家撞上了,便赶紧认错说:我错了,都是我太着急了,把您给撞了。那男子恶狠狠地看了她几眼后,走开了。当天晚上这名妇女在看新闻时,有报道称有一男子因琐事与人争斗,杀人跑了,现正在通缉中。她留心仔细打量照片后,发现正是今日午时撞倒的那个男子。她暗暗心想,如果我不先道歉认错,那男子可能就会杀我。这个妇女因接触传统文化,知晓遇事不怨天尤人,不指责别人,要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认不是,才使她躲过这一劫。

其实我们仔细思量,“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就是在细微之处受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事情,尤其是后果不堪忍受时,若是不关照自己,一味指去责别人,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往往会随着言词的激烈而热血沸腾,十之有九会失去自我控制。若是双方相互指责,势必会由口角引发起肢体相搏,从而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

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情绪起伏不定的时候,对于事物观察力、判断力和把控力也是下降的。首先是观察力,当一个人专注于一件事上时,对于其他与本事件无关的都可以忽略,就像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一个战士在战斗中肠子都出来了,还在冲锋,他一点也没有疼痛的感觉,但当战斗结束后,有人告诉他你负伤了,他才意识到疼痛。其次是判断力下降,就像我们打乒乓球时,上场一紧张该接的球接不住,就是因为紧张情绪使得判断力失误。当一个人在气头上犯了杀人等都是把控力不够造成的。相反当一个心平气和的人去处理一件事情时,会观察出别人不易察觉的蛛丝马迹,通过推理,做出正确地判断,采取更合乎情理的措施,使事情的发展处于更可控的状态。

回头再来看看这名妇女躲过一劫的原因,其实是她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是由于自己太着急了把别人撞倒了,才赶紧认错。假如她习惯性思维自是人非,那把别人撞了,自己先窝火怨人去,便可能会认为:活该,谁让你走路不长眼睛。若那样的话,她早晚也会有劫难的。这名妇女想到道歉说的:我错了,就是先克服了自己内心的邪恶。那个正找茬的嫌疑男子也就因无茬可找,而放她一马。

由此可见,要降服自己的傲慢蛮横相当重要,得先从降服自己内心气血不平,情绪上头开始。不种善因,结善缘,就不可避免恶果来临啊。我想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祸福自背啊。

菜根谭读书笔记怎么写篇八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贵无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本。《菜根谭》作为一本社会各个阶层都可读爱读的书,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初看此书,就让我越看越着迷,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读书笔记大全《《菜根谭》读书笔记1500字》。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

菜根谭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九

我最喜欢读《菜根谭》,它是一本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这本书包含的明智和智慧很多,对我最有启发和鞭策的句子很多。如: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佛家语有“象由心生,象随心灭”,当风来竹子就知风因缘遇合,风过去之后,缘尽又一切皆空。所以说“风过竹不留声”,假如竹声继续不停,那就是万世因缘永不散,一切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虽大也容不下。可见一切诸法全都是空象,也就是都会飘然而过毫不留痕迹;“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也是一个道理,这两件事情使人看过以后有一种大觉和澈悟。也就是说万事万物不论是长是短是苦是乐,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所以应当抱有随遇而安的态度,事情来了就就应尽心去做,事情过去后,心象要立刻恢复到原先的虚空平静,才能持续自己的本然真性于不失。

我从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从一开始的陌生到此刻的熟悉,在自己本职工作的历程中我也时刻用这句话来鞭策和提醒着自己,也在自己岗位变换的过程中不断领悟这段话的含义。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工作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能够到达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做好工作务必先做好人,做人的态度决定做事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一切随遇而安就好。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跟着老前辈们学习评估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和老前辈们一齐解决问题;随后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已经有所欠缺,在工作闲暇时间多看一些书,即使不能全部透彻,至少也是给自己的知识面和文化水平有所提高和补充。我又一次感觉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更加能沉淀。接触办公室工作后,需要应付的是整个单位内部及对外的行政和业务工作联络,以及上传下达的工作。更需要随时持续思维清晰、条理性、计划性的工作态度。对名利更加不去在乎,只是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我来说,精神的境界比物质的境界要重要许多、做好每一件工作的成就感比任何的物质奖励都受用。

“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

菜根本是寻常普通之物,甚至为很多人所不屑,它往往埋没于泥土之中不为人眼所见,既没有菜茎、菜叶的味美,也没有菜花的艳丽,很容易被忽略。工作与菜根极像,因此务必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贫,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菜根自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工作亦是如此。价格工作一般都细水长流,不能立竿见影,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感性的热情,只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但片刻就会烧尽;而理智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更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读《菜根谭》让人明白:思想会被欲望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期望工作是简单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好处;有了房子,我们还期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但是是休息的场所,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其实,人生真正的滋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在这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经湮没了古代风情并带给我们与日俱增的焦虑、烦躁和不安,这句话如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会让我获得一份宁静,会让我找回自己,会教会我怎样做好一名普通的工作者。

"议事论事明晓利害"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评论事情的时候,应处在旁观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伪始末和是非曲直;担负事情的时候,应以当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个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一些让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觉得不公平或者觉得不妥当,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和决定,而不能总从自己的角度和出发点去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让自己体会到别人的难处和处理的问题的缘由,以至于自己不会多想或者错想。

此刻的书籍、杂志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励志文章也是到处都是,可我还是喜欢《菜根谭》,它朴实且厚重,一句句富有哲理名言都是古人在实践中的宝贵积累和总结;一段段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对于从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鉴和参考好处。工作之余,我喜欢泡一杯清茶,读上几页《菜根谭》,不强求自己一次读多少,看上几句、写上几笔,再结合自己的实际联想一下,脑子豁然开朗;有时工作中遇到瓶颈,回家翻开《菜根谭》,找几页能让自己释放的名言,便能将瓶颈慢慢打开,让自己得以放松和解脱;有时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或者不解,回去还是翻开《菜根谭》,去读几页,让自己的心灵放松和平和,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菜根谭》对于我来说,已经不仅仅仅是一本书而已,她是我身边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好的东西要让大家分享,亦推荐给大家。

菜根谭读书笔记怎么写篇十

长久以来好书总经得起反复推敲咀嚼,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一位好朋友的热切推荐下,我阅读了一本好书——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这是一本历史都无法轻易忘却的奇书,就连同志都很喜欢这本书,并且对此书有很高的评价:“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这本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人世间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厉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当忘厉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它的博大宽宏,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辩和处世哲学。

书中充满富有变通的处世哲学,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辩证,生命就有了柔度和韧性。能用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活着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自始至终能保持头脑的冷静。

对待世态炎凉,作者告诉我们:“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它让我们用与世俗给予的外物决然分开的态度去看待荣辱,这不失为一种大智慧。如果为官作宰的人能看透这层意思,就不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吹捧者所迷惑,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

对于天上掉馅饼的事,洪应明则说:“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著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假如大家都能领悟这个道理,就不会一时糊涂,做一些作茧自缚的事来。相反,可以提高警惕,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以及由此透出的谋略和智慧,所有这一切,都让人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在与一位智者在交谈,心中的疑虑会由此消失,留下的则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

这就是《菜根谭》,一本经得起反复研读的好书,在它淡雅的眉目下藏着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