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唐宋散文选读名句赏析粤教版高二选修 唐宋散文选修 粤教(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3 01:38:18 页码:12
唐宋散文选读名句赏析粤教版高二选修 唐宋散文选修 粤教(8篇)
2022-12-23 01:38:18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如何写唐宋散文选读名句赏析粤教版高二选修(精)一

作者:李冠

原文: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译文

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注释

①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此词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有题作“春暮”。

②遥夜:长夜。亭皋:水边的平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闲:吴本《二主词》误作“闭”。信:吴讷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作“倒”。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云:“倒步不可解,必信步之误。”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云:“旧钞本作信。”

③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④杏:《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作“杏”。《欧阳文忠近体乐府》注:“一作杏。”依依:《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花庵词选》、《类编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毛订《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均作“依稀”。《欧阳文忠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一作无言。”暗度:不知不觉中过去。春暗度:《尊前集》作“风暗度”。《欧阳文忠近体乐府》、《花庵词选》、《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香暗度”。

⑤谁:《乐府雅词》作“谁”。《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谁,一作人。”在:《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作“上”。《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注:“一作在。”

⑥一寸:指心,喻其小。绪:连绵不断的情丝。“千万绪”有千丝万缕的意思。

⑦安排:安置,安放。

简评

时节已过清明,桃杏芳香依然。小雨之后,淡月朦胧。信步亭皋,忽闻秋千架上,笑语轻盈,勾起了心中的万缕相思。诗人把惜春、伤春与怀人的思绪,融为一体。全词写得轻柔纤巧,婉丽多姿。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赏析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词人“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按说“清明才过”,春光正好,词人却已经“伤春暮”了,看来“闲信步”当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两句是词人耳目所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春风挡住而听不到了。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朦胧不明。这两句写景,清新淡雅而又流转自然。

过片谓这时虽说已过了桃杏盛开的花期,但余香依稀可闻。人为淡月、微云、阵阵清风、数点微雨和依稀可闻到的桃杏花香的美景所感染,那“伤春暮”的情怀暂时退却了。此处白描手法运用得当。

下片二、三句词意陡转。词人遐想联翩之际,听到近处有妇女荡秋千的轻声笑语,她们说些什么听不清楚,但不断传来的莺语,对他来说是一番诱惑。

结尾两句,写词人因意中人不身边,以致常常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徬徨、感伤与苦闷的程度之深。

作者简介

约公元一o一九年前后在世字世英,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真宗天禧中前后在世。与王樵、贾同齐名;又与刘潜同时以文学称京东。举进士不第,得同三礼出身,调乾宁主。冠著有《东皋集》二十卷,不传。存词五首。《宋史本传》传于世。 沈谦《填词杂说》赞其《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

如何写唐宋散文选读名句赏析粤教版高二选修(精)二

《蝶恋花·春暮》赏析

蝶恋花·春暮

朝代:宋代

作者:李冠

原文: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译文

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注释

①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此词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有题作“春暮”。

②遥夜:长夜。亭皋:水边的平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闲:吴本《二主词》误作“闭”。信:吴讷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作“倒”。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云:“倒步不可解,必信步之误。”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云:“旧钞本作信。”

③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④ 杏:《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作“杏”。《欧阳文忠近体乐府》注:“一作杏。”依依:《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花庵词选》、《类编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毛订《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均作“依稀”。《欧阳文忠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一作无言。”暗度:不知不觉中过去。春暗度:《尊前集》作“风暗度”。《欧阳文忠近体乐府》、《花庵词选》、《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香暗度”。

⑤谁:《乐府雅词》作“谁”。《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谁,一作人。”在:《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作“上”。《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注:“一作在。”

⑥一寸:指心,喻其小。绪:连绵不断的情丝。“千万绪”有千丝万缕的意思。

⑦安排:安置,安放。

赏析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词人“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按说“清明才过”,春光正好,词人却已经“伤春暮”了,看来“闲信步”当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两句是词人耳目所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春风挡住而听不到了。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朦胧不明。这两句写景,清新淡雅而又流转自然。

过片谓这时虽说已过了桃杏盛开的花期,但余香依稀可闻。人为淡月、微云、阵阵清风、数点微雨和依稀可闻到的桃杏花香的美景所感染,那“伤春暮”的情怀暂时退却了。此处白描手法运用得当。

下片二、三句词意陡转。词人遐想联翩之际,听到近处有妇女荡秋千的轻声笑语,她们说些什么听不清楚,但不断传来的莺语,对他来说是一番诱惑。

简评

时节已过清明,桃杏芳香依然。小雨之后,淡月朦胧。信步亭皋,忽闻秋千架上,笑语轻盈,勾起了心中的万缕相思。诗人把惜春、伤春与怀人的思绪,融为一体。全词写得轻柔纤巧,婉丽多姿。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结尾两句,写词人因意中人不身边,以致常常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徬徨、感伤与苦闷的程度之深。

赏析二

这是一首抒情词,写的是作者在夜间出外散步时的所见所闻和引起的一系列感慨。

词的开头就点明了散步的时间和地点:水边平地,刚过清明的暮春之际。作者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春光将逝而感伤,因而在夜间不愿就寝,索性出门跑到水边空旷之地独自徘徊。“数点”两句是他的耳闻目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吹来的春风拦住而听不见了。“约”字炼得极为出色。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艨胧不明,一个“淡”字用得形象而生动。“云来去”三字不但形象鲜明,而且把约住雨声的风的作用也表露出来了。这两句,上句是耳闻,下句则是目见,行笔错落有致。

下片起句却是从嗅觉得来。刚过清明,正是桃花杏花盛开之际,值此月夜,轻风送来花香,沁人心脾。由于是朦胧月色,红的桃花白的杏花自然看不分明,只是“依稀”可见,而花香也只能感觉是暗中送到。作者在这里用的是白描手法,却极真实。下面“秋千”两句,曾影响了以后的苏东坡。苏轼也用《蝶恋花》调,其下片就从李词脱胎而来。苏词云:“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唐宋年间流行秋千游戏,富贵人家多设置秋千取乐。此时作者闲步水边,风声、月色、花香触动情怀、引起遐想之际,忽然听到近处有妇女在打秋千,传来一阵阵轻声笑语。作秋千戏者说些什么话虽听不真切,但不断飘来的莺鸣燕啭,对他来说却是一番刺激。从结尾两句,可知作者因意中人不在身边,以致经常使他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也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一寸”指心之所在。,一颗心总是思念对方,牵动情怀千头万绪,因而感到人间虽然广阔无边能容纳万物,可是竟没有一个可以安排自己的愁绪的地方。一副彷徨无告之态可掬。作者其所以因春暮而感伤,月夜出来在水边踯躅,从词的终拍两句可以找到答案。

这首词是典型的婉约词,是当时词风影响下的产物。虽无积极意义,但写景鲜明。写情真切,以景人情,情景交融,极其自然。而词中不用典故,语言浅近,读起来委婉动人。所以,此词在艺术表现上有它的特色。

作者简介

李冠,约公元一o一九年前后在世字世英,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真宗天禧中前后在世。与王樵、贾同齐名;又与刘潜同时以文学称京东。举进士不第,得同三礼出身,调乾宁主。冠著有《东皋集》二十卷,不传。存词五首。《宋史本传》传于世。 沈谦《填词杂说》赞其《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

如何写唐宋散文选读名句赏析粤教版高二选修(精)三

白鹭,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白鹭数量相对较多。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白鹭的栖息地。

白鹭天生丽质。李时珍《本草纲目》解说:“鹭,水鸟也。洁白如雪,颈细而长,脚青善翘,高尺余,解趾短尾,喙长三寸。”郭沫若《白鹭》一文,对白鹭外形有独到的评价:“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神韵。伫立时,白鹭收敛羽翼,颈部或伸或缩,修长的腿轻松地支撑着雪白的身躯,俨然“雪衣公子立芳洲”。行走时,白鹭颈部收缩成s形,步履轻盈稳健,悠闲自在。飞翔时,白鹭颈部亦呈s形,两脚向后伸直,缓缓地鼓动宽大的翅膀,直冲云天,却又从容不迫。白鹭还有“群飞成序”的习性,故在白鹭栖息地常能观赏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景。可以说,白鹭的优雅和高贵,完全可以与白天鹅相媲美。

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在海滩、湖泊、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常能见到白鹭的美丽身影,唐宋诗词中就有“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等生动描绘。白鹭栖息最密集的当属江苏涟水的白鹭岛,每年夏季有上万只白鹭在岛上筑巢繁衍,有时百千白鹭齐飞,场面蔚为壮观。

白鹭“林栖而水食”。捕食时,白鹭迈动长腿涉水漫步,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的小动物,然后突然伸出长颈,用又长又尖的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确地把食物叼住。有时也“久立潺潺石”,伺机捕食过往的鱼虾。傍晚,白鹭归巢,栖身于近岸的山林,在树丛、竹丛或苇草堆里过夜。

有趣的是,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当所栖息的环境恶化时,白鹭常会不辞而别;而当环境得到改善时,白鹭又会悄然飞回。因此,诗人讴歌的“翩翩白鹭下夕阳”等景象,在环境学家们看来,其意义远不止于诗情画意,它还意味着环境的优化,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白鹭是著名的文化鸟类,它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从古到今,许多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都常以白鹭为题材。《诗经》早就有“振鹭于飞”的诗句。我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鹭莲图”,常被人们作为赠品,寄寓“一路(鹭)连(莲)升”的美好愿望。生活中,人们还喜欢借白鹭为各种事物命名。单以地名为例,福建、浙江、江苏、贵州、新疆等省份都有取名为“白鹭岛”、“白鹭洲”的生态旅游景点。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白鹭的?请分点作答。

2、文章多处引用诗文,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谈谈。

3、有位专家说:“市鸟,是一张城市名片。它能引发相关联想,增进人们对城市特色的认识。”白鹭是厦门的市鸟,你认为借助“白鹭”这张名片,能帮助人们联想到厦门的哪些特色?请联系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具体谈谈。(至少谈两点)

1、【要点提示】

①白鹭天生丽质;

②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神韵);

③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

④白鹭“林栖而水食”;

⑤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

⑥白鹭是著名的文化鸟类(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

2、例一:引用诗文,可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进一步突出白鹭的特点,同时也增加文章的诗意和雅趣。如引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郭沫若的《白鹭》,不仅多方位多角度形象地介绍了白鹭美丽的风姿,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韵味。

例二:引用诗文,可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进一步突出白鹭的特点,同时也增加文章的诗意和雅趣。如引用唐宋诗词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形象地说明了白鹭栖息地的特点,同时也使文章更有诗情画意。

3、【要点提示】

①从白鹭的天生丽质、姿态优雅,可以联想到厦门优美的城市风貌。

②从白鹭的天生丽质、姿态优美,可以联想到厦门人优雅的气质、闲适的生活态度。

③从白鹭“林栖而水食”,可以联想到厦门是一个滨海城市,厦门人临海而居,与大海感情深厚。

④从白鹭“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义,可以联想到厦门人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

⑤从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可以联想到厦门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如何写唐宋散文选读名句赏析粤教版高二选修(精)四

秋末冬初,正是冷暖交替、木叶凋零的时节,风已凉尚未刺骨,叶已黄还没落尽,天空中已找不到大雁的踪迹了。

去往嵩山白芽寺的道路两旁,一棵棵梧桐树如列队的士兵,身上已见不到夏日苍翠葱茏的影子,金黄色的脸庞笑对着蓝天白云,笔直的身躯在秋光里更显屹立挺拔。也许,它们知道终究要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因此在寒冬到来之前,尽情绽放着自己的壮美。曾经来过,留一点痕迹,哪怕一点美好的记忆,便是无悔的一生。

这次去白芽寺,是为见“重修地藏殿碑”。因为编修《临朐县金石志》,需将县境内所有重要的有价值的碑刻都收录进去,白芽寺碑亦不例外。

“重修地藏殿碑”为清光绪六年所立,记述了重修地藏殿的过程,碑文为进士王怀曾书写,正楷字体,字字饱满,遒劲有力。此碑虽断为两截,但已经修复,保存完好,字迹清晰,记载:“白芽寺,渊自春秋,兴来久矣。秦汉曰白塔,唐宋曰灵峰,元明曰白芽。此地气通东岱,脉生西泰……山山回饶。崖悬翠黛,树树荫浓,枝锁云端……”

白芽寺虽废弃,但嵩山林场场部设于此,每天都有人值班巡逻,确保林场的平安。大殿虽残破不堪,但院内倒是清洁干净,偶有游人前来见一见白芽寺古老的容颜。

院中的流苏,经风历雨,更显沧桑,苍老的脸上满是皱纹,那一道道皱纹里装满了故事,它们见惯了一代代僧人你来他走,目睹了一年年冬去春来,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而淡定自若;见证着风霜雨雪、世事沧桑,而默默无语。如今,它的头上满是金黄,在阳光中更加耀眼夺目,那是成熟之后的安然,磨砺之后的光芒。

几株高大挺拔的梧桐,脱去了华丽的衣装,御下了脸上的浓妆,不见了桐花盛开时的花枝招展,赤裸裸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有些落寞。树杈上的鸟窝虽小却坚韧,任风吹雨打而丝毫不损。鸟儿尚未归巢,在裸体的树杈上的鸟巢,显得有些孤单和寂寞,正急切地等待着那些叽叽喳喳的鸟儿们的归来,那便是又一个温暖的春天。

古代崇佛者颇多,随着时代发展而渐远,但绵延至今,虽无往日之盛,信仰者亦为数众多。信仰,其实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佛者,真、善、美、正义的化身。那时人们拜佛,无非是期望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或者是为了祈求久旱逢甘霖、病灾远离身,或者是为了期冀富贵降身。逢朝代更迭,争战不息,疫病频发,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不知明天是生是死,亦不知有没有明天,惟祈求佛祖保佑以降平安了。

如今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国泰民安,百姓安乐,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曾改变。社会虽和谐,生活虽幸福,亦有不平事,亦有烦恼时,亦有疾病缠,或灾或难或病而求佛,以求心安也。

美好生活是个什么样子?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答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随着环境改变而不断变化,永无止境。人的欲望,有时很容易满足,却也永不满足,知足长乐的人屈指可数。奶奶那一代的人,常常感叹如今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而我们这一代或下一代却常常感觉不满足不快乐。同样的日子,每一代人却有着不一样的滋味。

古人中多情怀高雅之人,虽不是佛,却活成了佛的样子,在繁芜的世俗中,将乏味的日子过成了幽雅的境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东坡先生,便把日子过成了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陶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行至水穷处,但看云起时”的王维,虔诚奉佛,素服长斋,把自己过成了佛的影子。大自然一切草木,都应了景,成了诗料,便有了幽雅诗句。淡泊人生,人生境界,寂静与孤独,亦是美丽。淡然面对,春去春来,花开花落。静静地看一树花开了,一树花又落了,秋天走了,冬天到了,春天当然还会回来,花儿依旧会再开。

在院内外随意转了转,又发现一块清乾隆年的碑和一块不知何年的残碑。遥想当年香火旺时,庙会如市,人声鼎沸,一时之盛。现如今,繁华落尽,一山风絮,一缕残梦……

千年古刹白芽寺,随着岁月而渐行渐远了,如一江春水不可追,那些古老的故事,已淹没在了历史的烟云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少回的篇章。回首再看白芽寺,院里的几株松柏,依然挺拔,依然翠绿,在寒风中焕发着勃勃生机……

如何写唐宋散文选读名句赏析粤教版高二选修(精)五

音乐之美

庞青松/文

我以为,最能打动人的艺术首推音乐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因陶醉于音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卓文君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而不惜放弃富贵生活与之私奔;俞伯牙因一曲《高山流水》结识钟子期;陶渊明因喜爱音乐而在一把无弦琴上翻飞他的手指;白居易因水上琵琶声湿透清衫,留下千古名篇;先天愚型儿胡一舟,当音乐声响起时,居然能气定神闲地指挥大乐队演奏出完美的乐曲……

音乐之美,美在它的旋律。一支曲子,由于有了高低起伏的变化,有了轻重缓急的节奏,便成了与大自然一样和谐的声响,听者的心弦被其震憾,于是便有了感动。动人的音乐能使人忘却世俗的欲求,获得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因而能长久地回旋我们的记忆中,有时可能是伴随我们的一生。小时候,我喜欢听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总觉得二胡声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像是从人的心底流淌出来的,我常随着音乐声,想像着该曲的原创者流浪艺人阿炳的坎坷遭遇,想像他孤独的人生就在琴弦上流啊流,想像他满怀痛苦地在小路上走啊走,想像他的长发在寒风中飘呀飘,想像他用失明的双眼把暗夜看啊看个透……只觉得那二胡声分外的伤感,诉说着人生无限的不平,听着,听着,会为之泪流满面……据说,日本著名演奏指挥家小征泽尔在听了《二泉映月》后都被感动得双泪纵横,说:“这样的作品应该跪着听!”后来,又有两支曲子深深地打动了我,一支是“5。12”震灾后,中央电视台报道灾区的灾情场面时用的背景音乐,紧张、急迫,画面与音乐水乳交融,真切地再现出灾难的突然与巨大,使十几亿同胞同时挥泪,同时握紧拳头,同时为灾区加油,同时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在这里,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可惜,我一直没能查出当时用的背景音乐的名称……另一支曲子是香港版《新神雕侠侣》中的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据说这首名曲的原作者是日本著名作曲家横山菁儿,但曲子的风格却是标准的中国味,先是一段低沉雄浑的长号声,紧接着是一段深沉的男声合唱,然后是更哀怨的二胡、古筝声,一唱三叹,如泣如诉,长号、合唱再一次加入,直抵人的肺腑,铁石心肠的人也会为之流泪,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剧中主人公杨过在断肠崖上没有找到小龙女,独立悬崖上时,只觉得山重重,水迢迢,雨芒芒,雾朦朦,这段音乐适时响起……剧中还有一支由宗次郎写的《故乡的原风景》,此曲笛声清越,用在剧中让人觉得千山万水都是恨,仿佛看到:由于世俗,江湖恩怨、阴谋等原因,杨过与小龙女之间充满坎坷,小龙女就在这伤感的笛声中无言地满目哀怨地在千山万水之上,在茫茫江湖中,渐行渐远……观众在这两支曲子中,不仅听出了主人公的无奈与痛苦,忠诚与执着,也想起了自己生命中的许多悲欢离合……这两支曲子真是听一百次,感动一百次。

音乐之美,美在它的内容。动人的音乐都有美的内容,除了曲子本身所表达的内容外,还有许多音乐是配了歌词的,歌词的美,使旋律更加动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陆的歌词中,我很喜欢《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村庄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歌词清新、自然,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它真实地描绘出了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大地上呈现出的新气象;九十年代的歌词中我尤其喜欢《春天的故事》,“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叙述加描写,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抒写出中国人民的雄姿英发,让人倍受鼓舞……如果说大陆的歌词在反映时代方面更胜一筹的话,那么港台的歌词则在描摩人的内心方面更深一层,比方说,刘德华唱的歌:“人多时候最沉默,笑容也寂寞……”这份孤独堪比“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方说黄品源的的歌:“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对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没有感动过……”其爱之切,其心之伤真真切切。再如罗大佑的《追梦人》:“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用情是那样深,画面是那样美,跨越时空,跨越感觉,亦真亦幻,令人难忘……

音乐之美,美在乐器。我最先认识的乐器是竹笛,高中时,一位同学有一管竹笛,他常站在校园后的梨树下横吹竹笛。笛身为黄色,一端系有一尺多长的红缨,阳光下,他就站在一棵梨树下吹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他对面是高高的景阳关,脚下是碧绿的清江水,四周是一片梨林,微风吹来,那红缨似火一样闪烁,与飘落的梨花相映衬,悠扬的笛声就在青山绿水间荡漾……从那时起,竹笛便深深地印在了心中。再后来,又因为从收音机中听到了《二泉映月》而爱上了二胡,碗口粗的竹筒,一端紧贴着蛇皮,琴杆的顶部有着动物形态的造型,一粗一细两根琴弦,琴弓上的马尾丝漆黑发亮。当年,为买一把二胡,我积蓄了半年,攒了90多元钱,然后从景阳走了100多里山路到红土集镇上买回了它……当流行歌曲兴起时,又喜欢上了曲中伴奏的重要乐器——吉它,吉它的音色美在厚重,立体感强,我喜欢那种怀抱吉它自弹自唱的味道,乐器声与歌声相得益彰,美妙无比,有吉它的歌声犹如白开水中放进了茶叶,分外有魅力……

音乐之美,美在民族特色。音乐能本现出民族特色,藏族音乐高亢、热烈,如蓝天上飘过的白云;新疆的音乐明亮欢快似百灵;蒙古族的音乐辽远、粗犷,像草原上涌过的马群;东北二人转,俏皮、幽默;山东的民歌纯正、优美;闽南歌通俗流畅……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北”味道的音乐,高亢、苍凉,荡气回肠,唢呐声,二胡声,声声如诉,亲切自然,贴心贴骨,不论是《走西口》、《信天游》,还是《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无一不令我心潮激荡,听到那些音乐,我的心灵便好像落叶找到了树根,游子找到了故乡,熟悉、亲切、久违的感觉溢满心头……

音乐之美,美在人物。一段动人的音乐,常有动人的作者,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便能看到一位“扼住命运的咽喉”从痛苦走向欢乐,在磨难中歌唱胜利的伟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为世界奉献了一切,他用音乐让人们感受到英雄的气息,他的精神和他的音乐一起融进听者的脉搏,激励无数人歌唱着欢乐战胜重重坎坷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听《刘三姐》会想起那位健康、美丽、聪明、勤劳的农家姑娘,想起她笑立船头用歌声与权贵们斗智斗勇的风采。一段动人的音乐,常有动人的故事与之相伴。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马上会想起梁山伯、祝英台这两位化蝶男女,他们相知相爱,生不能相聚,死而双舞双飞,浪漫千年。音乐声时而华丽、欢快,时而低沉呜咽,时而婉转云霄……听《红豆曲》《葬花呤》,不禁会为《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嗟叹不已,为如娇花照水的黛玉而难过,为贤淑可人的宝钗而婉惜,为那些画楼丽馆,为落花,为流水……听《新白娘子传奇》中的音乐,会叫人想到那美丽而又伤感的断桥、雷峰塔,想到旖丽的西湖风光,烟波画舫,柳浪艳阳,佳人玉立,更会想起那位一身素装、头顶红绒花、美赛天仙,为爱情水漫金山而被永镇塔下的白娘子。听《钗头凤》,耳畔会不断传来陆游“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叹息,会响起唐婉“人成各,今非昨”时心成碎片的声音……

音乐之美,美在歌唱的方法、方式。从方法上看,美声唱法更讲究发音部位的准确、气息的流畅、音域的宽广,高雅,阳春白雪,能和者寡,但中国却出了一大批在国际声乐大赛中获金奖的歌手;民族唱法爽朗、直朴、亲切,从郭兰英到,从李双江到阿宝,一批批民族唱法歌唱家给我们带来最甜美的享受;影响最广的还算通俗唱法了,这种唱法更强调个性化,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从邓丽君到毛阿敏,从刘文正到刘德华,无一不以感情的投入、个性化的音色俘虏听众。还有一种形式是把民族与通俗融为一体而引人注目,李谷一的《乡恋》等歌曲就是如此,这种唱法对推进大陆的通俗歌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香港的奚秀兰也是这方面的代表,她的歌声优雅、古典、温婉、绵长,《天女散花》、《阿里山的娘》由她唱来,别有一番亲切,仿佛她是在月夜的湖边为我们而唱。而新一代的歌星谭维维等更将民族、美声、通俗全部水乳交融,唱出天籁之音。从方式上看,合唱美在整齐、气势,独唱美在抒展、自由,重唱美在映衬、和谐。另外,在歌唱上,载歌载舞的形式越来越受欢迎,从中国台湾的潘伟柏、“飞轮海”组合到大陆的“凤凰传奇”及“超女”“好男”们,再到韩国的大批明星,一支支金曲都是伴随着动感极强的舞蹈震撼听众,对音乐的欣赏也全面进入了视听结合的立体时代。从小至今,我还非常喜欢京剧的唱腔,“西皮”的流畅,“二黄”的悲壮、激越,感觉是字正腔圆,珠圆玉润,高入云端,旦、末唱腔转换之际千般柔情,万般爱恨,唱词讲究,字字珠玑,华丽而有王者之气,唱词中有天山雪,有黄河浪,有秦汉风云,有唐宋繁华。听声品人,真似有梅花的品格,昆仑的铁肩,大海的深情,日月的忠魂……

音乐之美,还美在它具有的教化功能。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笔下的苏比,本是一个好吃懒做的无赖之徒,宁愿“罪恶累累”地创造机会进监狱避饥寒也不愿动手劳动,但当他听到钢琴师弹奏的《赞美诗》时却清醒了,这音乐声使他想起了母爱、玫瑰、朋友、雄心……他猛然对他所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厌,为那堕落的时光,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懒的劣性,才能衰退苦果,动机的不良而羞愧…………尽管这只是小说,但却是生活的真实再现,音乐跟书本一样,让苏比回忆起曾有的美好,反省到目前的可耻……生活中音乐的教化功能随处可见,当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时,人们都会为自己的民族、国家而自豪,你看奥运会的颁奖仪式上,当得奖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望着国旗,听着本民族的国歌时,队员们不分肤色,不分国籍,神情都是那样专注而又深情,民族的意识、国家的意识在他的心中又增强了一分。

如何写唐宋散文选读名句赏析粤教版高二选修(精)六

五代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译文

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此词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有题作“春暮”。

遥夜:长夜。亭皋:水边的平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闲:吴本《二主词》误作“闭”。信:吴讷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作“倒”。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云:“倒步不可解,必信步之误。”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云:“旧钞本作信。”

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杏:《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作“杏”。《欧阳文忠近体乐府》注:“一作杏。”依依:《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花庵词选》、《类编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毛订《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均作“依稀”。《欧阳文忠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一作无言。”暗度:不知不觉中过去。春暗度:《尊前集》作“风暗度”。《欧阳文忠近体乐府》、《花庵词选》、《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香暗度”。

谁:《乐府雅词》作“谁”。《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谁,一作人。”在:《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作“上”。《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注:“一作在。”

一寸:指心,喻其小。绪:连绵不断的情丝。“千万绪”有千丝万缕的意思。

安排:安置,安放。

赏析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词人“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按说“清明才过”,春光正好,词人却已经“伤春暮”了,看来“闲信步”当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两句是词人耳目所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春风挡住而听不到了。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朦胧不明。这两句写景,清新淡雅而又流转自然。

过片谓这时虽说已过了桃杏盛开的花期,但余香依稀可闻。人为淡月、微云、阵阵清风、数点微雨和依稀可闻到的桃杏花香的美景所感染,那“伤春暮”的.情怀暂时退却了。此处白描手法运用得当。

下片二、三句词意陡转。词人遐想联翩之际,听到近处有妇女荡秋千的轻声笑语,她们说些什么听不清楚,但不断传来的莺语,对他来说是一番诱惑。

结尾两句,写词人因意中人不身边,以致常常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徬徨、感伤与苦闷的程度之深。

简评

时节已过清明,桃杏芳香依然。小雨之后,淡月朦胧。信步亭皋,忽闻秋千架上,笑语轻盈,勾起了心中的万缕相思。诗人把惜春、伤春与怀人的思绪,融为一体。全词写得轻柔纤巧,婉丽多姿。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如何写唐宋散文选读名句赏析粤教版高二选修(精)七

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

一、词的简介

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音乐。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为“曲子”或“曲子词”,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词与诗不同,它必须是配乐吟唱的。唐五代词与汉魏乐府所不同的是:汉魏乐府一般先有歌词,后配乐;而唐五代词是先有乐,后填词。

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隋唐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词人从事填词,词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晚唐五代衰乱,一般文化学术日渐萎弱,但适合女乐声伎的词,在部分地区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却获得了繁衍的机运。到了五代十国,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两个词的中心。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学习,用心体会温词和韦词以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学习下列几首词。

(一)诵读《菩萨蛮》,依次解释划线的词句;揣摩词意。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①重叠金明灭②,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晨阳闪闪或明或灭,

鬓云③欲度④香腮雪⑤

鬓边发丝飘过雪白的香腮。

懒起画蛾眉⑥。

懒懒地起来画一画细长弯曲的美眉,

弄妆⑦梳洗迟。

迟迟地修饰仪容,梳洗打扮。

照花前后镜,

对前镜、后镜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花面⑧交相映。

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新帖⑨绣罗襦⑩,

穿上的刚熨平(或“贴绣”)的绫罗短袄上,

双双金鹧鸪⑾。

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诵读这首词,试圈出各词句的韵脚,想一想,词作是如何构成听觉之美的?

明确:这首词的韵脚前后分别是“灭”、

“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听觉之美。

2、试找出全词中的物象,想一想:作品又是如何营造视觉之美的?

明确:词篇中的“小山”、“鬓云”、“香腮”、“蛾眉”、“画”、“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错彩镂金,精艳绝人,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你从作品美妙的声音和美好的形象中体会到了抒情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感情深藏不露,但可以从“懒”、“迟”的动作中窥探出,又可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发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此词正是通过描写一个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表现了她慵散无聊的心绪,自矜自怜的情怀。

1、熟读成诵。

2、完成《学习与评价》第1、2两题;完成作业纸上1-7题。

3、预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体会《菩萨蛮》词两仄两平的韵律特点。

(二)诵读韦庄《菩萨蛮》词。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①好,游人只合②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③人似月,皓腕凝霜雪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⑤断肠。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881)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第二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12年后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天佑四年(907)作为西蜀王建掌书记的韦庄劝王建称帝建西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清。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与温庭筠齐名。

、反复诵读这首词;逐条解释划线的语句。

2、请画出全篇直抒胸臆的词句。

3、词中“人”、“江南”、“老”、“还乡”诸语反复出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这样写,既强调了“江南好”、“江南的生活太值得游子留恋”之意,更突出了“游子思故乡”的主题。

4、《菩萨蛮》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明确]作者描写江南美丽如画的风物人情,用以反衬“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忧时伤乱之痛、思乡怀归之情。“春水”二句写江南美景,点染勾勒,历历如画;“垆边”二句写江南美人,比拟描状,栩栩如生。加之“人人尽说江南好”的赞赏与劝慰之辞,直令词人产生“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终老还乡之意。然而这一切的美景皆从“游人”眼中写来,最终仍然难以消弭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在写足了江南游乐之景后,词的结尾反跌出“还乡须断肠”的沉痛悲哀。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

5、比较温庭筠词与韦庄词各自的特色。(略)

背诵这首词。

背诵两首《菩萨蛮》词。讲解已批阅的作业,强调要点。略。

(三)诵读冯延巳《鹊踏枝》词,解释划线的词句。

鹊踏枝①

冯延巳

谁道闲情②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③,敢辞④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⑤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⑥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⑦人归后。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烈祖李昪时为李璟帅府掌书记。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官至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王国维称“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廡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字眼是“闲情”二字。对此二字,可作多种联想。“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闲愁词”是唐宋词的一个重大门类,有着独特的类型特征、美学价值。闲愁词的基本内涵——忧生之嗟与无涯的企羡——都是对人生最根本问题反思的产物。忧生之嗟源于对死亡问题的观照。经历了人类进化史上对死亡的本能的恐惧、长生的幻想、及时行乐的自我排遣等阶段之后,词人们达到了感性与知性的统一,形成了悲凉而旷达、自尊而又自伤的心态和观照方式。无涯的企羡起于对生存意义的观照。词人们感到了人生的缺憾欲求安身立命之处而未得,因而在沉静幽邃的词境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挣扎与渺茫的希冀。这种心态与主题自然带有时代的印记,然而时代的气候氛围只是外因。通古今而观之,由于这种主题触及到了人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深层意识,对于千百年后的读者,仍可以激起感发与共鸣,因而具有较为长久的生命力。

1、你是如何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闲情”一词的内涵的?

[明确]这首词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是“闲情”二字,对此,我们可作多种联想。“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

2、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意境?

[明确]这首词的结句最为人赞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

3、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

[明确]这首词妙在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沉重。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1、背诵这首词。

2、完成作业纸11-13题;完成《解读》1-6题。

先强调前三首词各自的写作特色;背诵;然后导入新课。

(四)诵读李璟词《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1、诵读几遍;解释划线的词句及加点的词语。

2、找出《浣溪沙》词押韵的平仄规律。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王安石盛赞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国维则称其“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1、这首词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这首词中塑造了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抒发了孤单寂寞之情。

2、为什么历来人们都称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

[明确]因为这两句词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寄托深远:“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在睡梦中见到遥远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边关何其遥远。后句“玉笙吹彻”为实,“寒”字写人的内心凄冷,为虚,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

3、请说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明确]词眼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恨”;但南京大学傅庚生先生却别有会心地以“残”字为词眼。他说:“意以为全词固脉注于一‘残’字耳。‘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荷残也,‘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也,‘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人在残年对残景,诚然其不堪看也。王氏(王国维)之所云有美人迟暮之感者盖如此。‘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梦残也,‘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也,人在残年感已多,‘多少泪珠无限恨’,矧(况且)更‘倚阑干’对此残景乎?全阕脉络贯通,若拆散便不可得其解;而意相联属,似亦并不宜摘句以欣赏之耳。”

4、简介李煜词《乌夜啼》的大致词意,初步整体理解词意。

[又:讲析已经批阅的作业,强调“花间词派”两大代表作家不同的词风。]

背诵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体会该词上片直抒胸臆,下片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体会词中“闲愁”的连续性。

如何写唐宋散文选读名句赏析粤教版高二选修(精)八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十国起止时间;五代名称及统治地区;后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结果。

通过历史材料与插图的教学,培养学生确定历史时空结构与再现历史情景的能力。通过周世宗改革、北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王安石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把历史材料和图表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正确的历史时间和空间定位,再认再现历史现象,并挖掘其本质。通过指导学生对周世宗改革、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措施的学习,理解其内容,探讨其结果,进而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出正确的评价。

通过五代十国分裂到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战乱危害和逐步消除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对学生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教育。通过范仲淹名言和王安石改革的教学,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高度责任感和坚定执著的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地方上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地方节度使飞扬跋扈,根本不把中央的官员放在眼里,甚至公开与中央对抗。但是到了北宋中期,地方将军们却对中央派去的文官唯唯诺诺,诚惶诚恐,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你们想知道这里为什么吗?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去寻找答案。

学习指导和“探究过程”:

一、五代十国

向学生演示“五代十国更迭表”和“五代十国前、后期形势”图以及相关图片、文字资料。使学生着重了解五代的统治区域,五代十国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以及当时军阀混战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了严重破坏,广大人民渴望统一。

关于周世宗改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改革的主要措施。着重指出改革增强了后周的国力,为以后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二、北宋的政治

1.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东京)

(结合地图演示陈桥兵变图片),由学生结合教材小字内容讲述“陈桥兵变”的故事,强调北宋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定都地方。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⑴原因:唐中期安史之乱以后,地方专权导致国家分裂的历史以及北宋的建立本身也是通过将领反动政变夺权的方式实现,使北宋初期的统治者深感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⑵措施:引导学生回忆秦朝以来历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并总结其共同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含义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北宋的统治者面对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局面,将如何解决?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由学生概括出具体措施。教师向学生演示相关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⑶结果:结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地方军权、政权、财权收归中央,中央权力又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中央集权的加强,根除了唐朝中后期以来地方权力过大,最终导致国家分裂的局面,起到了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所带来的弊端。这也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3.王安石变法

教师结合图片、文字简介王安石,(学生能回答出王安石的相关知识更好)。王安石是北宋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的政治家、改革家。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⑴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指出北宋中期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社会危机和边疆危机。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解决以上危机,维护北宋的统治。

⑵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表,帮助学生掌握变法的名称,结合内容分析变法措施的作用。变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军事力量。紧紧围绕富国强兵这个核心内容。

⑶王安石变法为什么最终失败了?

变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个人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1086年,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变法最终失败了。

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王安石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和激流勇进的精神和胆识一直为后人称颂。指导学生以“我看王安石变法”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并进行简单交流、总结。

总结归纳过程:

本课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以师生交流为主要学习方法,把本课主要内容总结在一张幻灯片上,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对本课主体内容有直观认识。学习之后,教师指导学生以图示的方法将主体内容总结出来,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本节课内容,教师强调重点内容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王安石变法”。

课后活动提示:

请学生以“王安石变法”这一内容为主,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或网络,收集相关资料丰富和完善“我看王安石变法”这一短文或制作小课件,并将成果在班级内展示、交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