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背影读后感范文范本(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7:27:07 页码:14
最新背影读后感范文范本(优秀8篇)
2023-11-13 07:27:07    小编:ZTFB

读后感是对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情感和体验进行总结和回顾。读后感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但要注意文风得体、用词准确。我整理了一些读后感的精选范文,如果你对如何写读后感感到困惑,可以参考一下。

背影读后感范文范本篇一

文章的主题是父子之间的感情。故事开始的时候,是描写父子处身于艰难的困境中。作者的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刚刚失业。办了丧事后,他们到了南京。父亲要在那里找工作而他度过几天后就要从那里回北京念书。在车站上,当作者看见父亲托茶房照应他的时候,作者心里认为他很婆婆妈妈。可是,看看父亲那么辛苦地替他买橘子,他的泪很快就流了下来。之后,接到父亲的信,令他想起父亲当时的背影。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了读者一个十分重要的启示:父母常常再三地告诉我们要小心或努力读书,他们始终都是为我们着想、希望我们能做一个好人。所以我们要好好对待他们,不要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

这是朱自清爷爷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作品。虽然时代离我们很久远,但仍能感觉到他们父子间那浓浓的感情。

最使我感动的是父亲对儿子那质朴无私的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再向外看时,他已经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被父亲那深深的爱给感动,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儿子虽然已经20岁了,但父亲总是为他做这做那,在父亲眼里,儿子始终是最重要的。

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感冒发烧,妈妈先弄药给我喝,但是终究不放心,陪着我到深夜,一直等到我的烧退了,妈妈才合眼睡着。第二天早上,我烧退了,妈妈叫醒我,陪我吃完早饭,妈妈怕耽误我的功课,坚持送我去学校。但是她却不放心,中午冒着大雨来学校送药给我吃,当时她的衣服都湿透了,却顾不上自己对我问这问那。看着妈妈那湿漉漉的头发,我都分不清她脸上是雨水还是汗水。我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上翻滚,我忍住没让它流下来。当妈妈匆匆离去的时候,我却忘了问妈妈有没有吃饭,那一瞬间,我看着她的背影,在心里默默说:“妈妈,我爱你!”

读了《背影》一文后,我对父亲、母亲、父爱、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不管我长得多大,离家多远,都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父母的爱是神圣的,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在她的怀抱中幸福的生活、快乐的学习!

背影读后感范文范本篇二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一篇极为有名的文章,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散文的杰作。全文只有一千五百字,集中描写了一个片段,却感人至深,脍炙人口。过去,这篇散文曾长期选作教材,正如吴晗先生说的:“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了。”记的叶圣陶也讲过类似的话。一篇散文能够久久传诵,不被忘记,这决不是偶然的,它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读《背影》后,给我的第一个感受是,作者着力表现了人间的至情——真挚的父子之情。这会总感情表现的细腻、真实、深刻。

《背影》写于1927年,写了回忆中的父亲的背影。那是19的事情:祖母去世,父亲徐州烟酒公卖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这事发生在作者二十岁的冬天。在那特定的场合下,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十年之后,想起来,那背影就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

父子间这种真挚的感情,作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不放心茶房而要自己去送;从捡定座位、千万叮嘱;从亲自去买橘子。都体现了父亲的爱。各种事情,都是极其平常的,极其琐细的,但从中表现出的感情,却是极其珍贵的,它使作者经久不能忘怀,读者读后,也不能不为之感动。

作者写的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质朴的叙事来抒情。作者笔下的事物,都被感情的色彩所笼罩。它很不同于客观的叙述,而是用叙述做为抒情的工具。行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了父子间的至情,这正是文章能感动读者的地方。虽是事过十年后的回忆,却都是按当时的情形叙述,在那种种细事中,处处透露了父亲爱惜儿子的心。父亲把二十岁的儿子仍然看成小孩子,而儿子却不太满意,处处认为父亲的行为“不太漂亮”,当时儿子不能理解父亲的一片深情。作者在如实记叙之中,加以点拨:“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那时真是聪明的过分”。回忆之中,带有责备自己的意思,明白了当时不能体贴父亲心情的过失。这些地方,都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读《背影》后,给我的第二个感受是,全篇用白描的手法,艺术技巧极为高超。

所谓“白描”,照我的理解,就是不借助比喻,堆砌辞藻,以朴实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再现于读者眼前。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则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是从白描的本质特征上说的。

全文集中描写的,是父亲的背影,所以“背影”二字,也是全文的题目,前后的叙述,都是必须交代的,是中间写背影的铺垫,如果没有种种不可少的交代,细这个特殊情况、特殊场合的背影就不清楚了。

要说父亲的背影,那是司空见惯的;但这次要写的,却不是平时常见的,而是特定场合下使作者极为感动的那一个背影。作者写了当时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更主要地写了买橘子时穿过铁路的情形。“父亲是一个胖子,......”作者描绘父亲的背影,并不借助于什么修饰、陪衬之类,只把当时的情景再现于读者眼前。这种白描的文字,读起来清淡质朴,却情真味浓,蕴藏着一段深情。正所谓“于平淡中见神奇”。

《背影》中的情调是惨淡的、低沉的,作者白描的文字,也是极为素淡的,与全文的情调很和谐。但是,写橘子,特别加了浓烈的修饰语——“朱红的橘子”。这种不协调的朱红色,与全文的情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当时是家遭遇不幸、父子离别,用这朱红色更衬托出全文的基调,增加了凄凉的色彩。作者白描的手段极高,用对比加强力量艺术效果,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背影读后感范文范本篇三

《背影》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这是现代作家朱自清所写的一篇关于父亲的回忆性散文。读完《背影》,我仿佛看到了父亲高大的背影,透着对儿女深深的爱。

《背影》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在取北京上大学的时候,父亲在火车站照料他,并替他买橘子的情景,作者着重描写了父亲买橘子的时候,在月台爬上攀下的背影。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可以看到父亲对作者深沉的关爱。

父爱如山,这种崇高的爱在我们身边陪伴着,无声无形,或是一个无声的背影,或是一句简单的叮咛……父亲对我们的爱并不总是挂在嘴边的,更多时候是通过行动来让我们一一知晓,这就需要我们能够细心体会。作者也正是能够体会到父亲对他的关爱,所以才会想起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时留下了眼泪。虽然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作者流下的泪水并不是男儿软弱的表现,而是对父亲深深的爱与思念所流下的。

《背影》一文中,作者能够从平凡中的小事看出父亲对他的爱与呵护。但是,今天的很多人并不能够体会到作为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与感情。这是因为很多人都把家人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因而就很难去注意生活中父亲为我们所做的平凡小事,所以我们很多人也就理解不了父亲,发现不了他对我们的关爱。

父爱无言。作为儿女,我们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对父亲不够理解,对父亲不够关心。要知道,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父亲高大的身影永远站在我们身边,我们疲惫的时候,家人是我们的心灵归宿。

父亲的背影是如此普通而平凡,却如此厚重,如山一般高大,为我们遮风挡雨,这就是父爱。

背影读后感范文范本篇四

我经过读朱自清的《背影》,明白了不仅仅母爱伟大,父爱也同样伟大。

《背影》是一篇散文,主要描述了多年前,作者因得知祖母去世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便跟着父亲回徐州奔丧。结束了丧事后,父亲到车站送作者回北京念书时,翻过石栏为作者买橘子的情景,从文中体现出了父亲对作者的关爱。

文中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语句,也没有“关心”这类字眼,但却满篇透出父亲那无微不至的爱。都说父爱如山,但我觉得,父爱不仅仅如山,也能够如水,细腻柔和,能无声流淌,浸透万物。就像我的父亲,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出差在外,陪伴我的时间很少,但他只要在我身边,就会跟我一齐做我喜爱的手工,和我一齐玩家庭游戏,还搞笑地扮演各类动物逗我开心,给我讲趣味的睡前故事,陪我慢慢地成长。

父亲的爱通常都是默默奉献的,但他为孩子的付出,一点一滴积水成渊,一颗一粒积土成山,一朵一片积云成雨!或许平日里你已习以为常,无从察觉;亦或他的严厉与威望让你屏蔽掉了其中隐含的关心。但当他不在你身边,是不是有那么些个瞬间,你会觉得若有所失,茫茫然张望着他可能到来的方向……其实,你心中对他那沉甸甸的爱,就是父亲为你做的那些平常又非凡的事。

读了这篇散文,我告诉自我,必须要珍惜并牢牢记住父亲陪伴自我的时光,还要努力学习,不辜负他的期望!

背影读后感范文范本篇五

自古以来,爱,一直处于文人墨客们的论坛顶峰。上有孔孟儒家学说的“五伦”,下有孟郊的游子吟。而位居五伦之首的“父子之亲”及父爱,被广为传扬与歌颂。

没有华而不实的辞藻,没有夸张的累赘。《背影》,这篇不过短短一千字的散文,被朱自清用一件小事写得令人无不动容与称赞。背影是一篇回忆文,是作者朱自清在自己成为父亲后,自己经历过人生的起起伏伏后,理解了父亲当年的不容易,从而回忆起八年前父亲送自己去车站时的场景。冬天,父亲丢了差事,祖母的首饰也典当给了商铺,而父亲和朱自清由于新老思想的碰撞也闹的很不愉快。朱自清那时并没有明白:家里的重担父亲独自一人默默地扛起,而他还在嫌弃父亲说话不漂亮,认为失了颜面。但就在这种情况下,父亲还不忘给他定制一件紫毛大衣:‘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背影给我的共情很深,朱自清把父亲买橘子时的情景描绘的栩栩如生,我好像在朱父身上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子,但好像又没有。和朱自清,林海音家不同,家里的点点滴滴都是母亲在不辞辛劳的打理,而父亲就像一个家的舵手,掌握着大的方向,做着重要的决定。称赞母爱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而赞扬父爱的就显得少之又少。母亲很伟大,但父爱,在我看来也很伟大。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最欣赏目送的一点,是作者龙应台略带悲感的文笔。有人称目送为“生死日记”,记录着作者深刻的思想与忧伤,如挂在黑夜里的明月,似烛光冷照四壁。目送穿插描写着关于送别的故事,清晰的带出‘人有悲欢离合,孩子长大了就要离开父母’这残忍的真相。

龙应台因常年离开家乡,亲人极少的原因下,到五十多岁才直面死神。随着父亲的离世,母亲的失智,她逐渐理解到大自然的残酷,辞掉台湾文化部长的职务,回归故乡,照顾老母。我想,她做出这一决定时已经释然。她看惯了世间争斗,尝惯了美酒佳肴,再也看不上繁华和富贵的虚假。回归故乡,赏一树腊梅,品一杯苦茶,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背影读后感范文范本篇六

前几天晚上,儿子说老师要求孩子和家长一起读朱自清的《背影》,他读给我听,我读给他听。再一次读《背影》,再一次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我有了新的体验,新的感受,毕竟上一次读《背影》是在中学时代,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心境不同,感悟自然也不同。

在中国几千年的浩瀚文海中,歌颂父母的文章不计其数,而《背影》却是最让我感动的一篇。这篇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字里行间渗透了感人肺腑的爱,这种爱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那么平实,那么朴素,表现的情感极为真实、淋漓尽致。从不放心茶房而要自己去送;从捡定座位、千万叮嘱;从亲自去买橘子????一切看似极其平常、琐碎,却弥足珍贵,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父爱总是那么无微不至,总是那么牵肠挂肚!读完全文,我被那真挚的父子情深深打动了,同时对亲情有了更深的领悟。是啊,一个父亲的爱,就是这样,只是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甚至不一定需要孩子懂得。

儿子听到我朗读时微微颤抖的声音,竟然笑话我,或许他还没有体会到其中包含的情感,或许他还感受不到父爱的深沉。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掉进了蜜罐里,幸福始终环绕着他们,但是,他们却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从来没有体会到其中的爱。每当老师布置写“关爱”的作文时,浩男都是眉头紧锁,无从下笔,我的学生也是如此,一写到这类题材时就犯难,不是写生病了父母精心照顾自己就是写下雨了父母送雨伞,因为这些关爱对他们来说早就习以为常了,根本感受不到。习作中,内容也很空泛,没有没有细节描写,也没有“感动点”,因为他们从未认真观察过。

引导孩子从细微之处去观察,去感悟,去体验,才能让孩子学会感恩,这是读《背影》最大的收获。

背影读后感范文范本篇七

最早一次读到《背影》距今已经过去将近三十个年头了,那时的我,只知世上最难的事情是读书、学习、考试,对于生活的真正感受,也大多停留在一些简单的琐事方面,对于父母的努力也不甚明了。但随着时光渐长,伴着自己成家、立业、生女,我越来越体会到那些平凡岁月当中折射出的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映像。

我的父亲母亲是从黄土高原的农村走出来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比较艰难。母亲一直没有工作,且身体不是很好,但是她敢于拼搏、敢于尝试、非常勤奋。父亲呢,是个不太喜欢张扬的老实人,但是一直非常勤快,整天忙东忙西的,一刻也不闲着。两个性格很不同的人,为着共同创造新生活的梦想,为着给自己的孩子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他们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细细想来,虽未取得多大的成就,但就过程而言,非常令我敬重,而且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种教育是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同时也非常有力!

因为家境不好,我的父亲母亲很早就开始摆小摊补贴家用,卖点儿烟、酒、小吃之类的东西,那时从事此类的小生意的人还不是很多,他们最初没有本钱、没有经验,于是从借钱开始,从克服恐惧心理的第一次叫卖开始,经过那么几年的努力,居然成了周围的小有名气的个体户明星之后还尝试开过小饭店,以及其他一些如今被称作创业的很多事情,有一些是成功的,但更多的是波折,起伏不断,他们吃了很多很多的苦,现在想来,有些心酸,但是确实令我感动。

母亲的腿脚有问题,而且身体很胖,走路都不甚利索。为了他们的小生意,40多岁时的她硬是自己在反复被摔了不知多少次后,竟然学会了骑自行车!有一阵子,做早点的生意,北方的冬天,从半夜开始准备,一大清早开始在街边叫卖,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刺骨的寒冷,钻心的腿疼,现在他们说起来倒是挺自豪的,但想象当时的情形,实在是非常难,非常苦的。家里居住条件不好,为了给我们增加单独学习的空间,父母俩人自己动手将原本不大的平房小院做了许多次的调整、加盖、拆改,垒墙、铺砖、运土、、、、、全是自己完成,终于造就了一个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功能、分隔都很合理的小院,在那里我度过了我最为快乐的少年时代。

诸如此类的事情,在我的父母的经历当中,是最为普遍不过了。我年少时尚不觉得,随着自己走向社会,尤其是随着自己也成家立业后,才越来越慨叹父母的不易,对于他们的对生活的不妥协,为了家庭,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幸福生活而作出的各种辛勤努力,从内心深处颇为震撼。所有种种拼搏,现在看来,不为别的,无非一个字爱,以及由此而生的责任心!

这种爱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给所有人以激励,使得每个父母都能做到或者努力做到在生活中,面对各种艰难险阻绝不退缩,同时也使得每个孩子能感受到这种力量,并且代代相传-------都说,爱是用来传承的。

再次读到《背影》,是与我的女儿一起的。这首先是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那种种的可亲可敬,也让我对父母这个角色又一次审视。作为这个角色的实践者,从中我深感责任重大。我要孝敬长辈,以身作则,同时还要教育自己的女儿,也让她更多地懂得人世间这最重要的爱----父母之爱,这种爱是多么的深沉而又无私!我们一起好好珍惜它,并将它认真地传承下去!

背影读后感范文范本篇八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文章是朱自清的《背影》。《背影》这篇散文一直被收录在学生教材之中,相信大家也都读过。选材时,我也考虑过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没有新鲜感,但少年看山是山,此时与彼时的感悟与理解自然大不同。人,唯有丰富了阅历,才能回过头来珍惜。在此借这篇散文向各位伟大的父亲致敬!

朱自清利用平凡的事件,呈现了父亲的关怀和爱护,暖意与感动在字间流淌。但文字中也穿插着年少无知时的后悔。过江进站买票,父亲忙着与脚夫讲价时,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这种情形,回想一下,似乎也经常出现在我与父亲之间。有时,天气冷了,父亲会一再跟我强调,带件衣服,防止感冒。我被叮嘱得不厌了,经常会不耐烦、语气冲冲地说道“知道了呢,我那么大人了,还能不知道冷热么?”每每如此,父亲就会讪讪地小声解释一句“我怕你冷”,见他这样,我的心中总是无限后悔,但又不好意思去说些什么。总是将父亲对我的关心当做理所当然,有时候知道自己对他造成了伤害,但又不愿去深想。直到后来有一次,母亲跟我说:“你爸跟我说,你长大了,不愿意跟他亲近了。”这时我才幡然悔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了对外人温言以对,笑脸相迎,却在不知不觉间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实施了冷暴力。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大约是大学以后吧,这个时候的父亲不像小时候那样替我做主,而是凡是皆听我的。这种情形可能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当你的冷言冷语让父亲沉默以对的时候,不知是否能想起,小时候,父亲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教你骑自行车?夏夜的星空下,父亲带着你躺在庭院的凉席上,要指天空中的牛郎织女星,讲述着唯美的神话故事?父亲的陪伴,一幕又一幕的在脑海中闪现,细细想来,小时候,对父亲的观感与现在是完全不同的。那时候,在小小的我心中,父亲是高大伟岸的。牵着手与他走在一起,我得仰望他,感觉老爸好高啊,即使他不到一米七。感觉老爸好厉害啊,幼儿园的男孩子欺负我,老爸亲自上阵吓退了他!

但是现在的父亲,正如朱自清的父亲一样,会脚步蹒跚,略显笨拙。也会因为害怕变老,整天往脸上擦抗皱霜。五十多岁,正是白发渐生的年纪,每次父亲让我帮他拔白发时,我都会笑着调侃他:“老了就老了,拔了也没用!”即使嘴上插刀,但我的心中酸涩的无以复加。我的父亲,在岁月的流逝中,我发现了他这样那样的缺点,比起我年幼时心中的无所不能的英雄,现在的他平凡得可爱。此时,我能帮他拔尽白发。若待到他满头银发,现在想象一下,他可能会向我撒娇,就为了我能带他去染发,彼时,他想做什么,我都会依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