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4:24:33 页码:9
最新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精选11篇)
2023-11-24 04:24:33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思维的训练,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正确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写作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灵感和思路。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篇一

你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吗?如果认为,那么可能你没有找到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我建议你读李毓佩教授写的一套书――《数学故事专辑》。李老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十分擅长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写成有趣的童话。我很高兴得到了这套书。我最喜欢《非洲历险记》这本书,它主要讲诉了酷酷猴和花花兔去非洲挑战黑猩猩和大猩猩,又去了狮王梅森的领地,指挥领地保卫战,帮梅森赶走敌人,保护家园。

《非洲历险记》中有一个故事我觉得十分有趣:独眼雄狮要霸占狮王梅森的领地,结果酷酷猴用聪明才智帮梅森出谋划策,领导梅森的部下建立了一座城墙,用仅有的12只狮子(圆圈代表狮子)让独眼雄狮认为有12只(如图1)、16只(如图2)、20只(如图3)。独眼雄狮又用秃鹫、鼹鼠、乌鸦、鬣狗对梅森进行上、中、下联合袭击。最后鬣狗过不去,秃鹫和乌鸦被俘,鼹鼠更惨,被踩成了“鼠饼”独眼雄狮又想了一个办法:我亲自去找梅森,他还中着毒呢!却不知梅森毒性已解,结果又被打败了。一场战争结束了。这本书的故事也结束了。随着故事的结束,我明白了:

聪明来源于学习,所以我们为了使自己更聪明,必须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并学着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乃至一个王国的命运。

李教授将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写成有趣的童话。我以后写童话要增加童话的趣味性,努力使其立意更深远。

酷酷猴不畏艰险,努力的领导狮子们保护自己的家园。我明白了不论发生什么都要勇于面对生活。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篇二

暑假的时候我看了一本叫《李毓佩数学故事集》的书,他非常好看,因为他在故事中教我们怎样学数学,怎样答正确,通过一个个的大故事套小故事,引起了我对数学的喜爱。

其中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是“爱克斯探长”和“行侠仗义猴在武”,在“爱克斯探长”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毒不死的探长”,爱克斯探长通过自己的机智、勇敢和丰富的数学知识跟秃头八爷和派司令抗衡,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保住了和平城的老百姓,还将坏人全部绳之以法。在“行侠仗义猴在武”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虎大王有请”,猴在武也通过自己的勇敢、机智和丰富的数学知识打败了大灰狼和老狐狸,让它们害人终害己,被虎大王狠狠的惩罚了。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越来越喜欢上了数学,还让我知道了一些做人道理,比如说:不能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要保护他们;还有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人要心存善念,不能做坏事。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篇三

星期天,果果一家三口出去郊游。

在路上,果果和妈妈一边走一边数三分钟内经过的各种车的辆数。三分钟到后,妈妈问:“果果,小车有55辆,公车37辆,货车31辆,你知道平均每分钟大约多少辆车经过呢?”果果想了想,计算道:先算车辆的总数是55+37+31=123(辆),123辆约等于120,120除以3等于40,所以平均每分钟大约有40辆车经过咯。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于是,他们找了一个正方形的草坪坐了下来,这时爸爸问果果:“这个草坪的周长是24米,那它的面积是多少?”果果说:“24/4=6(米),6x6=36(平方米),所以面积是36平方米。”

开饭啦!妈妈拿出好多美食,其中有一块大蛋糕,她问果果:“我们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6份,每人吃多少呢?”

果果马上说:“每人有六分之二份啊!”

真是愉快的一天!

大家看看,生活中,数学是不是无处不在呀!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篇四

今天,天气不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着去超市买东西。

到了超市后,琳琅满目的东西摆在我们的面前,太丰富了!我和爸爸妈妈东转西逛的挑起东西来,我拉着爸爸妈妈不由自主的来到了零食区,我们买了4包薯片,每包2.99元,1箱酸奶,57元,2包饼干,每包4元,一些士力架,22元,一袋话梅糖,3元,2包海苔,一包2.5元。

转完零食区,我和爸爸又随着妈妈来到水果和蔬菜区,我们买了一些橘子,13元,一些番茄9元,一斤五花肉,15元,一些大米,17元。

买完东西了,该到结账台付款了,爸爸让我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同时爸爸也在算,我冥思苦想起来,经过了漫长的几分钟,终于算出来了,我兴奋地说:“110.96元!”爸爸说:“恭喜你,答对了!”

听到爸爸的'赞美,我不禁沾沾自喜,同时得到了数学的乐趣!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篇五

首先,故事教学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6、7岁的儿童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活动就逐渐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他们以具体思维为主要形式,正在向抽向思维过渡。所以,低年级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幼小衔接的关连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上活,创设能引起学生求知欲、并有助于参与数学的、发展情感的教育情境,而创设故事情节的故事教学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故事教学的优势所在。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将生活与科学知识相联系,使全体学生在经验层面上达到共识。

2、吸引力。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上的趣味不能少,而故事教学正好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以小故事贯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同讲一堂课》时,讲授《图形与位置》,在课堂上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大树爷爷需要同学们的帮助,让同学们在大树的上、下、左、右,贴上花、蘑菇、鸟、兔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掌握起新知――方位时也轻松、容易,且在故事中学会要帮助别人。在贴时,懂得了同学们要互相协作、团结。可以说,这种设计完全吸引了学生。

3、故事性、参与性。让故事中的主人公做孩子们的朋友,参与数学,这样学生就真正参与进教师的教学当中。真正领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在学习《统计》这章时,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我们的鞋码”这样的关于统计的枯燥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上生动了,新知识接受了,教师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故事教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选择故事时要与数学知识有关,不能单纯地为讲故事而讲故事,如果是那样的话,不如开个故事会得了。

综上所述,一年级处于幼小衔接的特殊时期,故事教学在数学课堂上有着独特的价值,只有把握住这些去研究、去设计,我们老师才能全面调动起儿童的积极性,让内因起作用,为向高年级过渡做好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衔接。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记得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刚走进教室就看到讲台上整齐的摆放新华书店补发的《课外阅读》书。便灵机一动,何不就利用这一现成的教学资源呢?就拿起其中一本,告诉大家这本书有74页,如果现在有12本这样的书,一共多少页呢?怎样列算式解答?15本呢?20本呢?并指名学生板书。分别让学生列竖式解答。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所以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完全可以运用迁移学习方法,通过自己尝试计算,然后比较交流总结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课堂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尽可能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师给与肯定。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做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三、题组训练,以旧带新,发现规律。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的教学,主要是利用题组,运用迁移的方法,总结出积的末尾的0的确定。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规律,并巩固简便的笔算方法。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篇六

你一定去买过菜吧,你一定去买个门票吧……往往我们身边一些不经意的举动,却包含了数学的智慧,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我们如果弄错了这些,就会出现经济受损失、别人耻笑等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我买了3支水笔,1支1元;1个修正带,1个4元;1本笔记本6元;一副手套14元。营业员在算账时,少算了1支水笔的价钱,我看见了,可又不知道相差多少钱,所以就算了起来,“3×1+4+6+14”。我突然发现4+6=10,10是个整十数,好加的,3+10+14=27。“阿姨,您少算了1元!”我说道,“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阿姨开心地说,旁边的人听了也直夸我,奶奶拍拍我的头说:“你真懂事呀!”

其实,数学就藏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用一双灵巧的手和一对智慧的眼睛,就能发现它!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篇七

你一定去买过菜吧,你一定去买个门票吧……往往我们身边一些不经意的举动,却包含了数学的智慧,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我们如果弄错了这些,就会出现经济受损失、别人耻笑等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我买了3支水笔,1支1元;1个修正带,1个4元;1本笔记本6元;一副手套14元。营业员在算账时,少算了1支水笔的价钱,我看见了,可又不知道相差多少钱,所以就算了起来,“3×1+4+6+14”。我突然发现4+6=10,10是个整十数,好加的.,3+10+14=27。“阿姨,您少算了1元!”我说道,“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阿姨开心地说,旁边的人听了也直夸我,奶奶拍拍我的头说:“你真懂事呀!”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篇八

早晨一睁开眼,看一看钟点,“数学一日”就开始啦!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很多东西都蕴含着数学因素。比如在农民收割农作物之前,人们要准确地计算收割时间,以确保在恶劣天气到来之前把粮食收割完毕。在酿制啤酒时,酒厂的技术工需要准确地计算每一炉酒的发酵、蒸煮时间以保证成品啤酒获得最佳口感。

数学就像是个隐形的朋友伴随在我们身边,甚至在我们酣然入梦的时候,脑海中仍然有数以万计的细胞活动。

不光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世界范围的公益活动方面,数学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南非,平均每天有两百多名婴儿通过母婴传染的途径成为艾滋病人。对他们生活数据的精确掌握,有利于针对这一特殊人群展开救助行动。

从具体的个人,到跨越国界的拯救行动,从天文气象到地理生态,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同时也是数学的生活;,是真正活着的学问。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篇九

1.长方体有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有()个面,()的面的面积相等。

2.用一根长132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棱长应是()。

3.把3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4.把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2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5.单位换算。

5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530平方分米=()平方米。

9600立方厘米=()毫升=()升。

5立方米=()立方分米。

2.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0.8升=()毫升。

1.7立方米=()立方分米。

4平方米=()平方分米。

2.5立方米=()立方分米。

6.7升=()升()毫升。

8500立方厘米=()毫升=()升。

47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70毫升=()升=()立方分米。

4.5立方分米=()升=()毫升。

7.物体所占()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药水瓶的容积是200()。

一个仓库的占地面积是30()。

一只热水瓶容积2()。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9.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棱长总和是()。

10.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11.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60立方分米,高4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平方分米,如果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分米,那么宽是()分米。

12.有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正方形,边长12分米,高为4.2分米,将这个长方体平均截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或()。

1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3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14.做一个长12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厘米。在这个框架外糊一层纸,至少需()平方厘米的纸,这个纸盒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5.用三个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16.把45立方分米的水倒入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的鱼缸内,水面距缸边还有()分米。

17.两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比原来两个表面积之和减少()。

18.一个长14厘米,宽9厘米,高8厘米的长方体,可以分割成()块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

19.把两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小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表面积最少减少()平方厘米。

20.把长1.2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表面积增加48平方分米,原来木料的体积是()。

21.把一个长方体的宽增加2厘米,就变成一个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篇十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非常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非常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非常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非常有用处。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篇十一

很久以前,聪明的古人就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就拿曹冲称象来说吧,那时曹冲才七岁,就利用数学知识称出了大象的体重。现代虽然不再会用那么粗笨的办法了,可是人们在生活中和数学还是形影不离的。不信,我们这就去看看。

今日上午,我和爸爸一齐去卖废品。我们来到废品收购站,走进去一看,里面什么废品都有,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堆高山般的啤酒瓶,我被这么一大堆啤酒瓶吸引住了。爸爸走过来对我说:“我来考你一道题,这道题的资料就和这堆啤酒瓶有关,你听好了,这个问题就是如果按一角一个收购的话,要收购这堆啤酒瓶需要多少钱?”我一下子懵了,这么多啤酒瓶可怎样算呀?可是我慢慢回过神来,大约过了半分钟后,我脱口而出:“是127.4元。”爸爸说:“你怎样算的这么快呀?连我都还没算完,你就算出结果来了,真是令我刮目相看啊!你肯定有什么简单的算法,要不然不会算的这么快。你快给我讲讲你是怎样算的吧!让我也学习学习。”我听了爸爸的这番话,显得有些飘飘然了。我给爸爸说道:“因为这堆啤酒瓶摆成了一个梯形,所以我就利用梯形公式(上底+下底)*项数2=总数,数出上底、下底、项数(就是啤酒瓶的层数),然后把这些数带入这个公式就能够算出啤酒瓶的总个数,最终算出需要的钱数。”爸爸听了我的计算方法,不住的点头,恍然大悟道:“原先是这样呀!”

午时,妈妈让我自我去超市购物,这下我可甭提多高兴了,撒腿儿跑了出去。一路狂奔杀进超市,赶紧跑到我的最爱——饮料货架前,我打算买可口可乐,可此刻摆在我面前的有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瓶子,是买大瓶的可口可乐,还是小瓶的呢?这下可让我犯了难,到底该买哪一瓶呢?这时我想到了前不久刚学过的数学知识,噢!有了,这一大瓶可口可乐是1升5.5元,这一小瓶可口可乐是500毫升2.5元,1升=1000毫升,1000500=2瓶,那么这样的话买2瓶小瓶的可口可乐就相当于买一大瓶的可口可乐,2瓶小可口可乐需要花:2.5*2=5元,一大瓶要5.5元,5.5>5,我明白了,买2瓶小瓶的可口可乐比买一大瓶更合算,虽然都是1升饮料,可大瓶的可口可乐比小瓶的贵了0.5元钱!我拿了2小瓶可口可乐,付了钱,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暗自庆幸自我没买那大瓶的可口可乐!

经过这两件事,我了解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我此刻可是越来越喜欢数学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