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研究论文范本(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0:21:08 页码:13
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研究论文范本(实用9篇)
2023-11-18 00:21:08    小编:ZTFB

健康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但如何保持健康在现代社会中却是一个挑战。除了文字描述,我们还可以运用图表、表格等形式来展示数据和信息,使总结更加直观和清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健康养生知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保持健康的方法和建议。

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研究论文范本篇一

幼儿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在新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理念。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自主能力和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这些都要求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己。现在幼儿教育的现状是,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仍然拘泥于传统的思想,往往是只注重教,而忽视了学。幼儿教学是着眼于幼儿阶段的培养,注重幼儿掌握了哪些技能、技巧。而教师的陈旧思想,使幼儿失去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是不利于幼儿智力开发的。如果幼儿知道自己怎么学,被教师引导着在教学甚至是游戏中去发现,去掌握技能与技巧,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探究知识的求知性和解决困难的创新性,为幼儿今后的身心发展与智力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幼儿阅读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我国各方都开始关注幼儿早期阅读问题。但因“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使得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早期阅读,这些盲目行为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使幼儿失去了阅读的兴趣。所以,培养幼儿的方法一定要得当。

1.注重幼儿的兴趣培养,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阅读没有兴趣,那么阅读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不但不能使幼儿从中体味到乐趣,反而激起负面情绪,因此,我们要摒弃传统模式,跟上形势的发展,运用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导幼儿自己阅读图书。

2.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早期阅读目标应是从孩子的学习能力方面去考虑的。这是幼儿的启蒙教育,所以更应该重视,想办法激发幼儿的兴趣,着眼于幼儿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利用资源,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来实现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要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

1.加强感知,发展语言能力。幼儿虽然小,但是他们也会通过很多方面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而且对事物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会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发表自己看法,而且在不断地观察中越来越丰富。

2.锻炼思维,发展语言能力。幼儿在锻炼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幼儿在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语言,而语言的丰富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因此,采取多样式的教育形式,借以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如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

三、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幼儿游戏能力。

游戏对于促进幼儿象征性功能、最近发展区、儿童语言以及创造力的发展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的思维本身就具有拟人化的特点,所以具体的游戏活动比抽象的要更能引起幼儿兴趣。我们想要幼儿做什么的时候,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但如果是在游戏中做,幼儿不仅能获得乐趣,更能通过游戏使儿童获得一些粗浅的交往技能,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当然,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对每一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其中包括性格、兴趣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且在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差异,对症下药,进而使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所长,张扬个性,使之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相信他们一定可以昂首挺胸迈进优秀学生的行列,成为明日之星,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为他们开启智慧之门。

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研究论文范本篇二

如何将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深入到涉世未深的幼儿心中,是一个严肃又不失益处的问题。放眼国际,许多欧美国家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很多都是从小教育出来的。笔者在深入研究国外孩子环保意识教育时发现,有从科学理论的角度来进行环保教育的,也有从生活细节入手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的,还有从创意制作着手树立少儿环保观念的,更有甚者从主题活动和比赛出发开启幼儿的智慧之门,将目光放远以树立长久的环保意识。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服人。

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注重科学教育的今天,在幼儿环保意识培养模式中,应当克服家长情绪化、偏激化的教育方式,以“理”为主要的培养途径。

首先,幼儿环保意识应结合科学理论与生活实践,从理入手进行培养。我们可以一边倡导无纸化的信息技术从而挽救植被,一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给幼儿传输简单的环境保护常识,通过传授温室效应是怎么形成的、臭氧层是怎么变小的、蓝藻是怎样吞噬水域的等等一系列的演示,将科学的环保理念传授给幼儿,从理入手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其次,我们也可以参考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幼儿园围绕“海鸥岛”进行幼儿环保意识培养的经验,从而组织幼儿参观苏州当地博物馆,并了解太湖水污染治理史。“读史使人明智”,在幼儿受到历史变迁带来的震撼的同时,他们也会发自内心地珍惜和维护美丽的绿色家园。在参观后可以开展“我心中的太湖”绘画展,通过发挥幼儿充分的想象力来描绘出其心目中太湖的景象,从而建立一个宣传展并以此而进行环保意识的反馈与传播。

三、亲近自然之旅:以情动人。

幼儿环保意识应创造幼儿亲近自然的机会,以情动人进行引导。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了一系列可行的主题活动模式和人文环保情操培养模式。所谓的主题活动模式,首当其冲的莫过于小朋友与小动物之间的互动,国外早有关于领养宠物分组活动教学实例,如领养小乌龟并记录观察其习性,分组轮流照顾,从而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同时,可以在百花争奇斗艳、柳树吐新芽、嫩草换新装的时候开展育花植树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家长应与幼儿园密切配合以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为支撑让幼儿在乐趣和幸福中获得生态保护的实践经验,将事半功倍。另外,开展一次动植物园之行也是非常有效的,动物园千奇百怪的动物可以扩展幼儿的眼界,并且将有利于幼儿认识自然。

四、拓展幼儿思维:启发创造力。

鼠目寸光、以解一时之需的教育模式已经落伍并将退出我国幼儿教育的舞台,取代它的将是更具有前瞻性、长远性的培养模式,而这一模式最大的特点莫过于针对幼儿思维的拓展,充分开启其创造力。

1.亲子活动之电子贺卡制作,在充分了解了植被的作用,以及纸张浪费对植被的破坏之后,幼师、家长均可以引导幼儿制作电子贺卡,将电子贺卡发放给亲朋好友,在领略感恩的同时,也互相倡导无纸化、信息化的生活模式。

2.变废为宝美化家庭和教室的活动,首先给幼儿演示几个变废为宝的成功案例,激发其制作兴趣和动手欲,然后在幼师和家长的`陪同下,制作一系列的变废为宝家装材料,如将废报纸留下来擦玻璃、废旧衣物用来制作卡通碗垫、杯垫和坐垫等等。

3.引导幼儿自主创建生态环境参与绿色环境的创设,家长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叠纸活动,幼师还可对幼儿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限塑”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简化教育等,并组织制作个性环保袋,从而推广“限塑”等等。

五、提高幼师与家长相应环保意识培养能力。

目前幼儿教师和家长环保知识欠缺是幼儿环保意识培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欲灭之,必先学之”,要解决幼儿环保意识培养问题,还得先解决幼师与家长环保知识欠缺的问题。结合之前笔者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服人”,“理”之所出必为师之口、长之手,所以肤浅的蜻蜓点水式的告诫和引导起不了真正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应当立足目前存在的困难和条件,积极倡导幼师自学和定期开展必要的环保知识培训相结合,完善幼师必要的环保知识体系,从软件方面着手提高幼儿园和家长的教育能力,从而实现幼儿良好环保意识的真正建立。

如前所述,幼儿园和家庭分别是幼儿成长和学习的两个最主要的环境,所以两者都具有同等的作用,在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时候,缺失了其中的任何一方,幼儿环保意识培养都将成为空谈,甚至将有悖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因此,制定家园同步培养模式至关重要。在前面笔者谈到的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和方法途径中,都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家长与幼师统一协调,一起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紫芍.国外孩子的环保教育[j].家庭教育,(6):45.

[2]冯雪峰.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j].教育导刊,-01(下半月刊):79.

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研究论文范本篇三

【论文摘要】把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研究型幼儿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型幼儿教师具有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不断反思实践的态度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对于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应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通过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更新课程设置等,为幼教机构培养出合格的研究型幼儿教师。

1、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为研究型幼儿教师。

1952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其中强调高师教育系得分设学前教育组,以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该年,教育部集中力量组建了南京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系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师资。1955年,教育部颁布了《师范院校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暂行计划及其说明》,在幼儿教育专业科目设置中,专设“幼儿师范教育科目教学法”课程,以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师资。1978年10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再次强调“原有学前教育的师范院校,应积极办好这个专业,扩大招生名额,为各地幼师培养师资”。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区)至少有一所高等师范院校设置了学前教育专业。

基于以上惯性,一直以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幼儿师范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包括职业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师、幼教管理人员及理论科研人员。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中也逐渐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观念、轻技巧,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然而,这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一是随着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我国教师教育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过渡,原来处于三级师范的幼儿师范学校纷纷撤并。二是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猛增,幼儿教师岗位以外的其他所谓儿童工作岗位无法容纳已有一定规模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

教研科研人员及其他幼儿教育上作者。”“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幼儿园从事管理、科研、教学的专业化教师,也培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幼儿教育专业课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的幼教管理人员,科研部门的幼儿教育研究人员,同时培养社区服务机构和计划生育部门及妇女儿童工作的相关人才”。

尽管以上院校对学前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提法不尽一致,但都强调一个很重要的培养方向,即培养研究型的`幼儿园教师。

第一,原有的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目前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错位。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使社会各领域提高了对人才需求的规格。这一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作为培养人才奠基工程的学前教育。放眼世界,我们会发现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的幼儿园,高学历者(硕士、博士)担任幼儿园教师的越来越多。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发展,本科学前教育毕业生走向幼儿教育机构必将成为一种大趋势。

第二,原有的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生源状况不协调。一般情况是,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大多办在二批本科录取线以上的大学,这些学校往往按高考分数录取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生。这样的生源文化素质比较好。但进人大学后,由于年龄原因,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技能技巧课程,如形体训练、钢琴、舞蹈、美术等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且大多数学生达不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因此,把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大技能型教师,恰恰是生源的弱项,而墙养蜂们的科研能力,才是扬长避短。

2、幼儿园观摩模式犷。

这种模式有下列几种做法。

现场观摩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优质课活动,新观念、新方法展示活动,教学改革活动等。观摩前,先由主持者介绍自己的活动设计理念及具体方法步骤,观摩后,通过座谈方式由主持者向学生释难答疑,之后每个学生提交观摩总结。这能使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科研收获。

教育理论课程尤其是教学法课程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内容让学生到幼儿园现场观摩幼儿活动,必要时直接参与幼儿活动,现场学习、现场消化、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学生将自己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科研设计作业带到幼儿园实施研究。学生在研究、观察与反思中,、获得科研素养的提高。

3、创新的“师傅带徒弟”模式。

即在一段时间内,到幼儿园实习科研基地请那些已经毕业且有较高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师傅,具体而又详细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性质的见习和实习工作。这种做法可以有针对性地使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的现状,研究热点,积累科学研究的实践知识,从而能大大缩短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研究的距离,能更快地适应作为纯儿园研究型教师的工作要求。

加强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科研的源头在于实践,只有在教育实践中,科研的灵感才能迸发出来。教学中必须切实加强学生的教育实践训练,使学生获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通过采取集体与分散结合的形式,根据课程内容适时安排见习、实习活动,让学生带着有关课程内容同题进行幼儿教育的调查、测查、咨询等科研实践。

改革考试评价方法,凸现科研素养考核。

可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考试内容增加分析向题和解决问题的主题形式,降低死记硬背题目的比重,把平时课程的见习报告、教育活动设计、活动评新,特别是科研小论文、研究报告,甚至与课堂中提出薪问题、新观点和闭卷考试等结合起来评定成绩,明确科研素养考核的地位。

教学实习、科研实习、毕业论文“三位一体”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科研实习是指学生深人到有一定教科研基础和指导能力的幼儿园等实习单位,全面参与幼教一线的科研活动,运用课堂学习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通过对幼儿园工作的诊断,提出问题,进行活动记录与分析、调查访谈等各项教育研究工作,并尽可能完成相关的科研任务。

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已引起重视,学生在校接受理论学习时间长,而实践时间过短的现象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校学习四年中,有2个月左右的实习时间,另外在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中还安排有必要的见习、观摩、观察和短暂实习。但是,作为培养研究型幼儿教师的重要一环—科研实习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鉴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学程有比较繁重的课程学习任务,不可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科研实习。因此,教学实习、科研实习一体化,一方面能改变以往教学实习因时间不够而浅尝辄止的困境;另一方面,学生科研工作能够立足幼儿园工作的实际需要而避免常见的纸上谈兵。

本科生论文写作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把毕业论文布置在教学实习阶段进行,便于学生能够找到针对性的课题,容易获得一些研究所需要的资料和支持。同时,也使科研实习有的放矢,教学实习赢得更多的时间,学生将能更深人、全面地熟悉幼儿园。

因此,把教学实习、科研实习、毕业论文培养研究型幼儿教师三项重要环节合而为一,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研究论文范本篇四

20xx年6月,我国国家教育部颁布了《20xx年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新政策》,旨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解决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问题。电子商务由于创业门槛低、风险小,投资少,是最适合毕业生创业的行业,高职院校即职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活跃区域,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是最适合创业教育的专业,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高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的目标。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业能力培养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培养创业能力的理念。教师及高职院校领导对目前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深,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认识不到位,不能从本质上改变,跟不上时代赋予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业的重任。

2.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宜创业能力培养。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开设缺乏科学的'论证,没有按照市场需要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方向不明确,培养人才类型不明确,学生就业岗位存在问题。人才培养目标不能从本质上改变,就无法培养出适宜创业的毕业生。

3.实践教学环境不适合创业能力的培养。实践环境是高职电子商务创业能力培养的客观条件。高职院校的实践内容往往是模拟教学,学生通过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活动,但是这些实践用的软件往往落后于现代发展迅速的电子商务环境,学生在实践课上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不能融合。

4.课程体系不健全。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课程体系与市场脱节,与毕业生从事的岗位连接不紧密,符合创业能力的课程都是教师在摸索前进,从根本上构不成课程体系。符合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是保障创业能力培养完成的必要条件。

5.缺乏创业能力的师资力量。高职院校的师资大部分来源于高校,缺少实际企业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外聘教师要不缺少教学经验,要不不具有很高的专业高职经验,符合标准的外聘教师很难找到。高职院校对教师再学习和再培训的重视程度已经提高,但是与实际高职院校需要的师资水平还相距甚远。

三、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策略。

1.创业能力的培养的理念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意识决定形态,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念是培养创业能力的先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应该把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形成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活动的一系列新体系。

2.构建电子商务创业课程体系。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在设置上要做到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又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充分考虑到地方特色,培养适合本地创业的创业新生军,即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体系与区域经济相结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考虑到课程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创业热情、有助于学生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创业活动。

3.加强实践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近两年已经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大多数实践教学的设置都是适应学生就业岗位的,但是针对创业的实践教学较少。首先,创业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生活,采用新的教学理论督促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活动。创业型的实践教学改革倡导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形成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创业实践教学内容。其次,要想达到预期时间教学效果必须有符合创业实践教学的环境,环境应实行开放式,教师随时指导的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模拟创业的环境。

4.改革评价标准。创业型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而传统的评价标准不能全买衡量学生的创业能力。因此创业型能力培养的评价过程中,试卷考核只能体现一部分能力,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学生平时操作,以及日常表现出来的状态,改革传统的评价标准,才能有效地体现创业型教学的学习效果。

5.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在校的教师大都是从学校进学校,很难有创业经历,在指导学生的创业型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障碍,只有不断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创业要求。首先,在校师资要加强创业教育的培养,鼓励教师进行创业,在创业中积累经验,指导学生。其次,请社会中创业成功的电子商务行业成功人士进行演讲,交流成功经验,聘请这些成功人士作为本专业的外聘教师,指导学生在创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请毕业的创业成功毕业生和在校的优秀学生进行演讲,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创业型能力培养是适应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为电子商务专业毕业探索出一条新的就业道路。在电子商务创业型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会改变传统的“教”与“学”。创业型能力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责任心增强。总之,创业型能力培养是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找到了一个崭新的突破口,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源泉。

参考文献:

[1]高凯.基于创业蕉叶的高校校园电子商务实践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13.

[2]朱启鑫.地方高校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03).

[3]骆焦煌,杨爱华.以创业能力提升视角下的电子商务创新教学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15,(01).

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研究论文范本篇五

《幼儿园指导纲要目标》中指出,幼儿要“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一个好的教育应该是非常重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的。然而,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方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家园合作,只有家园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实效。

一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幼儿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加上其好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这时期的良好习惯很容易培养。而且此时培养良好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

同时,良好的习惯养成是幼儿健全人格的基础。幼儿期培养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幼儿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从而培养其形成健全的人格。而拥有健全的人格特征正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

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研究论文范本篇六

就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来讲,没有将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礼仪文化教育作为一个领域单独列出来,而是将它渗透于幼儿园的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之中。如,语言教育中的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活动中,不仅要完成语言教育的目标,还要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教育幼儿爱惜粮食,进餐时不掉饭粒。再如,艺术教育领域中的歌曲《我们都是好朋友》,不仅要让幼儿学会唱这首歌曲,还要求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二、以经典诵读为突破口,开展幼儿礼仪教育和养成教育。

大家都知道,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德育之根。我利用经典诵读活动让传统文化、文明礼仪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的日常行为。我们知道,真正的人格修养和品格行为是建立在厚重文化底蕴上的。于是我利用孩子早来园、晚离园的时间将《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名著,作为孩子们早期阅读的内容进行诵读,逐步将传统文化、文明礼仪内容渗透于孩子们的认识行为之中,使孩子们知道要尊敬长辈和老师;懂得相互谦让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始终贯穿于幼儿一日的生活当中,我也经常结合幼儿一日生活的实景引导幼儿练习。如:在课间盥洗的礼仪,问幼儿:你们早晨起床后要做什么呢?幼儿会回答说:洗脸刷牙。又问幼儿每次你们大小便后应怎么做呢?幼儿也会肯定地回答我:洗手。接下来我就会用弟子规中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样盥洗的礼仪在不知不觉中已深入他们的心里,久而久之逐渐养成习惯,达到礼仪教育的目的。

三、以环境育人为辅助,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文化植根于地域,环境影响文化。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孩子们当之无愧的第三任老师。因此,我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不断优化幼儿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随处可以看到名言警句、传统知识,以此来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例如,在教室的墙壁上绘有幼儿喜闻乐见并具有礼仪文化的故事内容,楼梯过道、教室内都有教师和孩子们的各类作品。让幼儿真正融入环境中,接受环境的影响,从而感知真、善、美。

四、以家园共育为重点,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每学期我都按时开展家教专题活动,较系统地对家长进行有关科学育儿知识讲座。分别开展了“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等家教指导活动,使家长逐步掌握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与幼儿园合作,共同努力,以达到共育的目的。我们还通过亲子情景剧的表演使家长加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家园合作,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品格。幼儿正处于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各种情感正在萌芽,各种习惯正在养成,抓好幼儿思想品德、礼仪文化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而且贵在扎实与坚持。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周围的大自然、看世界时,这其中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他们将会在不断的求知、探索中养成更好的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这其中蕴含着最普遍而又最具有教育意义的道理————幼儿礼仪养成至关重要。

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研究论文范本篇七

培养幼儿的“提问”意识,可以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从理解幼儿的世界,激发幼儿的提问欲望,启发幼儿思考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提问意识,以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幼儿好奇心强,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会产生好奇,会有认知需求,常常会问很多问题,这对于幼儿正确认识世界具有积极意义。为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要培养幼儿的“提问”意识。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幼儿进行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一、理解幼儿的世界。

通常,幼儿提出的问题数量多、内容广,包罗万象,甚至有些问题无厘头。教师要积极应对幼儿的提问,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耐心解答,不能打击幼儿提问的积极性。问题多是因为幼儿推理能力差,对于不懂的事情要靠“问”来解决。

因此,教师要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特点,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给出最符合逻辑而且能够让他们理解的答案。幼儿的提问是对新事物的追求和好奇,他们相信万事皆有原因,如果他们发现新的事物与自己的认知有冲突,就会情绪不安、立刻询问,如果这时可以得到教师的解答,就能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每个幼儿都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也有一定的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超出成人想象的,当他们获得想要获取的知识时,就会得到一种满足感。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幼儿的提问方式是有差异的,有的幼儿问题比较多,有的问题比较少,而不提问的儿童并不是没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引导,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幼儿的智能构造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也不同,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提问方式,不能对提出无厘头问题的幼儿加以训斥,要理解幼儿,保护幼儿提问的积极性。

二、激发幼儿的提问欲望。

教育界强调“教无定法”,教学没有固定方法,却有教学方向。对于幼教而言,就是要启发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因此,首先要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与幼儿做好互动。例如,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提问,并对提问进行积极引导,让幼儿产生问题意识,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创设的情境与学生认知的范围一致,就能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幼儿自主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给幼儿创设的情境要顺应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才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幼儿提问的积极性。

例如,一个幼儿因为手摸发光的白炽灯而受伤了,这时候有幼儿问道:“为什么灯泡会伤人?”教师根据这个问题可以创设情境,组织一个主题活动,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不能摸。有人说火炉不能摸,有人说祼露的电线不能摸……通过活动,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安全意识。

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以直观思维和感性思维为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找到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果在上例中给幼儿直接讲发热原理,讲电能如何转化为热能,幼儿根本无法理解,甚至会失去提问的兴趣。

因此,教师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可以加深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如点燃的火柴、装有热水的玻璃器皿、台灯等。另外,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应用图形和动画,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儿,激发他们的想象。教师提问题时,要以幼儿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三、启发幼儿思考。

教师应教会学生观察事物,让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找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这可以培养幼儿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比如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树叶,观察能力不强的学生只能提出一些肤浅的问题,但善于观察的学生可以想象到春夏秋冬时树叶的不同样子。

有人会问树叶为什么长得不一样,有人会问树叶有什么作用,有人会问摘下树叶树会感觉疼吗等问题,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

另外,在启发幼儿思考的过程中,要鼓励他们敢于表达、敢于提问。有些学生很少提问,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问题,而是缺乏提问的勇气和信心,或者教学内容超出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积极鼓励内向胆怯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表达。教师鼓励幼儿提问可以让幼儿对待生活更加积极,让幼儿拥有幸福感。

例如,经常会听到学生说:“老师今天表扬我提的问题好。”“老师很喜欢我,还领着我做游戏呢。”这些都说明幼儿非常在意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因此,教师对幼儿要付出爱心,对提出问题的幼儿要积极鼓励,比如微笑示意、竖起大拇指、摸摸脑袋等。如果幼儿感到教师是爱他的,就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就会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更多富有创造性的问题。

四、结束语。

总之,鼓励幼儿提问是增加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幼儿提问的特点,走入幼儿的精神世界与他们进行沟通。由于幼儿提出的问题具有随机性、情景性、突发性、无厘头性,经常让教师无所适从,所以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作为肩负着育人重任的教师,要积极适应幼儿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树立提问意识,培养探究精神。

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研究论文范本篇八

依恋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它不仅是个体归属感、安全感、信赖感、亲切感形成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道德人格发展形成最重要的基础。同情心、自制力、自主感、乐观、信任、积极甚至责任心都是由依恋感的衍生、发展而迁移创生的。为此,我们应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依恋感,让婴幼儿在依恋感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建立温馨的亲子关系和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他们今后高层次情感发展奠定基础。

ainsworth与同事(1978)通过陌生情境测验和对多个样本的分析,将婴儿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类:安全依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开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不安全依恋,回避型,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不安全依恋,矛盾型,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

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喜欢和母亲在一起,对母亲有较强的信任感,但并不总是靠在母亲身边,而是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积极地探索周围环境,在遇到危险或挫折时会主动寻求母亲的帮助,会有“怕生”现象,但在母亲的鼓励下,能很好地与陌生人交往。回避型依恋与矛盾型依恋则易对他人、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害怕分离或回避母亲,难以适应陌生环境,害怕与他人接触交往,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形成多疑、孤僻、冷漠的性格特征。

传统心理学家认为气质是影响幼儿行为动力特征的关键因素,制约着幼儿的反应方式与活动水平,因而主张“气质决定论”。随着实验方法与现代技术的运用,人们逐渐认识到父母对孩子需要的敏感程度、教养态度、家庭氛围及教师的引导等同样影响着幼儿依恋的形成,这就对幼儿进行安全型依恋的培养提供了可行性。

(一)遵循儿童的自身特点是必要前提。

婴幼儿时期是依恋感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了解该时期幼儿的特点就成了必然之举。影响依恋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

1.生理成熟。幼儿的生理成熟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使新的心理活动的出现处于准备状态,同样也决定着选择性依恋发生的时间以及可能性。由于依恋的特性之一是指向性,所以只有当幼儿能分辨出主要抚育者时,稳定的安全依恋才有形成的可能。从出生到3个月时,婴儿的依恋表现为对人不分化的反应。到婴儿七八个月时,已能敏锐的辨别熟人和生人了,这样,婴儿真正的依恋行为便产生了。作为父母应当了解孩子发展依恋所需的生理条件,并在孩子生理成熟时,提供更多的机会与他们在一起,给孩子以温暖和安全的感觉。

2.气质特点。儿童气质影响到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和儿童个性心理特性之一,是儿童正常行为不同的表达方式。根据儿童是否容易教养,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易教养型、难教养型和缓慢活泼型。易教养型的儿童情绪好、生活有规律,较少产生不安情绪,对生人和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难教养型的儿童生活不规律,害怕与陌生的人和环境接触,对自身和外界的刺激反应过于强烈。缓慢活泼型儿童的特征界于以上两种类型之间,他们的反应较慢,不够活泼,且内向,对新鲜事物倾向于退缩。儿童的气质特点影响成人对他们的态度。有些孩子情绪好、见人笑,喜欢被人抱的更容易赢得成人欢心,而不愿意被抚慰的容易造成成人冷落。而不喜欢成人抚慰的儿童,久而久之因为情绪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形成了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3.母亲对孩子的敏感性。如果母亲经常对孩子的痛苦和要求置之不理,婴儿对这样的依恋对象也就不容易产生信任感。所以说母亲对婴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各方面需要做出敏感反应,是促进安全型依恋形成的重要因素。玛丽·爱因斯沃斯等人从长时期的家庭观察中,发现安全型婴儿的母亲在敏感性———非敏感性、接受性———拒绝性、合作性———干预性、易接近性———忽视这四个方面的得分均高。即安全依恋儿童的母亲比不安全依恋儿童的母亲对儿童的需要更敏感、更多反应、更亲切、更易接近、言语更积极、并予以恰当及时的满足;而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的母亲有较多的消极态度,影响着母子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不良的交互作用模式会逐渐内化为儿童的依恋工作模式,不但影响自我调节机制的发展,还可能将此消极的互动关系泛化到其他人际关系中去,出现攻击或退缩行为。

(二)提高父母的抚育质量是根本途径。

1.正确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幼儿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大多数的父母对生理需要能及时的给予满足,因为任何身体内、外部的不适刺激都会引起儿童的哭闹等情绪反应直至父母消除这些不宜刺激。心理需要主要指幼儿对父母注意、关爱、照顾等的情感需要和活动需要。由于这些需要的隐蔽性,所以较少得到父母的关注。敏感性与反应性的抚养方式与孩子的安全型依恋具有相当程度的相关。作为父母要从情感上接纳、喜欢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需要理性判断,迅速做出反应,如即时、延迟或不予满足;有充满情感的'积极接触,如目光、身体、皮肤的接触,让幼儿获得被承认、被尊重的感受。

2.营造温暖的家庭气氛。家庭情绪气氛是抚养质量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家庭情绪气氛由每位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共同创造,温暖、互助、和谐或冷漠、疏远、拒绝,都对儿童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对其子女温暖的照顾,并以合理的方式养育子女,其子女多形成安全型依恋风格。而父母如果存在行为与情绪问题,往往难以形成和谐温暖的家庭气氛,从而会使子女感到在需要时无法获得关爱,并因此认为人际关系是不可靠的,造成疏离感增强,产生回避型依恋风格。所以父母应尽可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儿童在这样的背景中感受爱与关怀。

3.形成正确的教养态度。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孩子受到长辈们保护过度的照料,普遍存在依恋过重的情况,造成幼儿交往上的依赖性,反而限制了未来一代独立性的发展。还有一些父母则担心惯坏孩子,往往对幼儿的啼哭、喊叫等采取漠视、不理会的态度。溺爱和拒绝都会使儿童形成不安全型的依恋,前者可能形成缠人型的依恋,后者可能形成淡漠型的依恋,都不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正确的方式是父母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景,理性的做出分析与判断,迅速做出适度的反应,如即时满足、延迟满足或不予满足。父母既要培养孩子对其的信任感,又要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形成,使孩子生活在一种爱而有序的环境中。

4.针对不同的幼儿依恋类型进行培养对于安全型幼儿,父母继续对其需要积极反应,并努力为其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即可。而面对回避型和矛盾型幼儿,父母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矛盾型幼儿比较被动,对新刺激畏缩,接受变化难,需要父母要诱耐心和信心使他接受抚爱,并要努力摸出他的生活活动规律,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孩子的要求,但也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变化的度。回避型的孩子常常是安静地、退缩地,对新事物适应缓慢,需要父母特别的耐心,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气氛,用积极的情绪和行动主动去唤起儿童的反应,如果得到父母的抚爱和正确的教育,这类儿童的气质会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并且获得安全的依恋。

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研究论文范本篇九

幼儿期是人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最为深远。目前,幼儿园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普遍缺乏男性教师,这种“女性化”的培养方式造成幼儿在性别角色学习方面呈现出一种不均衡状态,培养出来的幼儿表现出懦弱、腼腆、畏缩、依赖、娇气等性格特征,甚至也有男孩变得缺乏男性气概和阳刚之气。追溯到幼儿教师的培养机构,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为幼儿园培养优秀师资的重要任务。但是,与幼儿园男教师奇缺的现状相反的是,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的男女比例在1/30?1/40之间。而高师院校中学前教育男生的培养中存在着的生源差、培养方式女性化、男幼师存在心理问题和男幼师缺乏职业认识等问题一直羁绊男幼师培养工作的迅速发展。如何有效解决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学前教育男生培养的紧迫性。

(一)男教师是促进幼儿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因素。

幼儿时期性别意识对其以后的性别角色、性别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教师是影响幼儿获得相应性别角色的重要他人。幼儿己经有了初步的性别角色意识,并且用父母中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作为自己模仿的榜样,使自己的行为相似于父亲或母亲,符合社会认同的`性别角色。在“女性化”培养方式主导的幼儿园,女孩很容易找到符合自身性别的模仿榜样。由于目前幼儿教育机构中缺乏男性教师,男孩在幼儿园很难找到性别行为模仿的楷模,这就使其性别角色意识处于模糊和迷惘状态,一部分男孩阴柔有余,阳刚不足,人格发展不健全。

因此,男教师的“刚性”教育和女教师的“柔性”教育各有所长,不可替代,两种性别的共同影响会使幼儿的发展更加健康、完整。

(二)我国幼儿教师性别结构现状。

根据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中2002?2006年五年里我国幼儿教育基本情况的统计结果,分析出2002?2006年我国幼儿教育专任教师性别状况我国幼儿教师的性别结构极度不平衡。五年里,虽然幼儿男性教师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男性教师只是专任教师中的极少数,即使在2006年,男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仅只有1.8693%,即百名幼儿专任教师中男教师不足两人。这种幼儿教师性别结构极度不平衡的状态将为幼儿教育带来重要的影响。同时,统计数据也显示出我国幼儿教育对男性教师有巨大的需求,从而凸显出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男生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学前教育男生的培养将会给幼儿教育注入阳刚之气和勃勃生机,但与幼儿教育对男性教师有巨大需求现状相反,高师院校培养的学前教育男生难以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

高师院校培养的学前教育男生数量极少,男女比例仅在1/30?1/40之间,一个班级里通常只有一两位男性学生。以陕西省两所高师院校为例,陕西师范大学2003?2007级共185名学前教育学生中的男生不超过20人,占专业总人数的比例不足11%;咸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05?2007级116学生中共计有4名男生,占专业总人数的比例不到4%。这样低的比例在国内其他高师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非常普遍。而且这为数不多的学前教育男生中最终能够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更是凤毛麟角。

然而,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教育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面对这批其男性气质、风格、特点尚未完全形成,心理也不够成熟的“大男孩”如何让他们在“女儿国”里健康成长,从而培养成合格的幼儿男教师一直是学前教育学生培养的难题。

二、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源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质量的瓶颈“虽然职业分离的现象有减小的趋势,但男女所追求的职业类型仍然有着显著的差异。传统的社会观念一贯将幼儿教育视为专属于女性的领域,而男性若进入该领域往往会招致异样的目光,男性通常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教育职业产生排斥心理。高师院校学前专业女生占绝大多数,在这种女性化的学习环境中,男生通常会感到压抑,甚至觉得自己闯进了一个专属于女性的职业领域。因此,男生几乎都不愿意选择学前教育专业,被学前教育专业录取的男生也大都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被动选择这个专业,主动报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并对本专业感兴趣的男生寥寥无几,原动力不足,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极容易产生厌学、自卑、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样的生源状况,很大程度上増加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培养难度,生源问题极大阻碍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没有考虑男生特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女性化”。在这样的培养环境下,女生能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有出色表现,而多数男生在这方面缺乏灵气,使他们自感无力。比如,舞蹈、钢琴对男生来说难度太大,尤其上形体课或舞蹈课时穿着紧身衣站在一群女生中间,使他们感到很尴尬,动作也极为不协调。尤其是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女性化的思维模式、女性的神态举止动作及女孩腔调会使男生产生厌倦情绪,男生可能会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女性化”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育者的观念、言行及女生居多的环境氛围容易使男生产生女性化特点,从而影响男生的发展。

(三)心理问题阻碍学前教育男生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性别压力,长期生活于女性环境中,他们极易产生性别认同危机和心理障碍。首先,传统社会观念将学前教育划归为专属于女性的职业领域,男生进入该专业,极易产生性别角色的认同危机,轻则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产生怀疑,重则出现心理障碍,影响到个人人格的健全发展。其次,女性化的环境氛围不利于学前教育男生的成长。这种环境下,男女生之间人际交往处于封闭状态,男生很难找到可以交流的同性朋友,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处于孤立,再加上男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常常会招致别人异样的眼光,甚至是歧视,就极易使学前教育男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缺乏自信、自卑、焦虑、女性化和厌倦等心理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一直困扰着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并严重影响他们身心的全面健康成长。

(四)就业指导的缺失影响学前教育男生的职业发展。

目前,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工作只是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特殊性,更加缺乏针对于男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学前教育男生不但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和职业本身的认识,更缺乏对就业前景的认识,普遍对毕业后的前途担心,缺乏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极易产生厌学、焦虑情绪,不但影响专业培养,而且影响到学前教育男生最终的职业发展。

三、解决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改善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培养环境,优化生源质量。

传统的社会偏见和幼儿教师待遇不佳是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的不良外在环境,尤其是前者,对男性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传统偏见使许多优秀男生对该专业“望而却步”。应制定有力的法律、政策、规范改变男性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偏见、提高幼儿教师待遇。

只有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福利待遇,正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男生主动自愿地进入到学前教育专业中学习,从而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生源,提高培养质量。外在环境的改善,生源的优化将最终为学前教育一线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育男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