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2:50:38 页码:12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9篇)
2023-11-12 02:50:38    小编:ZTFB

社交媒体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交流的渠道,还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注重细节,注意字句的选择和排列的顺序。下面是一些时间管理的建议,帮助你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本文先从正面(1至3自然)对荷花的香味、形状和姿态等作了生动的描写,随后用侧笔(第4至5)自然段)通过作者自己的感受、想象进一步表现了荷花的动态美和我对荷花的赞美,虚实结合,写出了白荷花美的极致。

本文的训练重点是学会概括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课文第3、4自然段段意的概括有一定的难度,课后题4以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方式进行训练,较适合学生现有的水平,的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已有的能力,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

本文第2自然段中围绕哪一句话来写新老教材有一定的出入。我认为新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有一定的说服力。第2自然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的按总分结构来写的,而要从分析4、5、6三句话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理解是围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来写的,写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荷花。再进行荷叶的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的意思。

3、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能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4、能按提示概括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意的概括。

教学准备:

1、课前请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荷花的图画。

2、投影仪、小黑板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

3、在课文的学习中结合绘画,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体会花荷花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我们学过的古诗很多,谁能背背已学过的古诗。对于已学的古诗中我们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在写荷花的美丽。

2、听清课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检查。

1、自学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破裂姿势翩翩起舞舞蹈。

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自已认为最难的字词,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莲蓬、舞蹈重点词语来讲解。指导学生在图中找一找莲蓬,说说字的结构,指导书写。)。

2、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直接写荷花的美丽?

四、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我们学习画画,首先自己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思,今天的课文已经告诉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来构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特点。(清香、形状、姿势)。

1、学习第一自然。

(2)如何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复习单元学习提示:用什么,怎么样。来概括。(小黑板出示单元学习提示)。

练习:(小黑板出示)。

a、清早,我到公园玩。

b、我一到公园,就闻到荷花的香味。

c、我赶紧向荷花池跑去。

(3)如果用图画来表示清香,我们该如何体现呢?

先闻到了荷花的清香,接下来,我们向荷花池边跑去,去看一看如诗中描写的那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学生标上句子序号。

思考:哪几句话直接在写荷花的形状?(4、5、6)。

(2)写了哪几种荷花的形状?(全开、刚开、末开)。

从图中找出这三种荷花的形状。2/3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3)课文是用什么词把这3种形状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4)指导读。

辨析:

a、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b、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主要是在写冒出来的形状,应采用第二句。

引导学生体会冒,写出了荷叶的茂盛,又写出了荷花的婷婷玉立。在画上体现荷花的三种不同的形态。

(6)学习第二句话。

小黑板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7)这段话主要是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又美;碧绿的大圆盘衬托着雪白的荷花,使荷花更美。)。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对,它就是燕子。请同学们看图,(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板书:1、燕子)。

2、教师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组词,注意读准字音。

三、初读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都写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课文。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想一想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它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6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认会生字,重点理解“清幽、恬静、霎时间、微波粼粼、波涛汹涌”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运用“一边读,一边想”以及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贝多芬及兄妹俩高尚而真挚的情怀。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今天我们学习26课《月光曲》,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注意把字写得大方美观。“曲”字先写中间一横,再写两竖。

1.指名读课文,了解学情。

2.检查词语的读音。

师:文中有一些特别容易读错的字词,你能读好它吗?

3.理解词语意思,并会在合适的语境下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积极自主识字,充分交流,有效调动识字热情。]。

二、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指导,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概括主要内容。强调准确、简洁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两个要求。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注意做到准确、简洁。

[设计意图:在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教师要给方法的引导,授之以渔。]。

三、读中感悟,深入人物内心。

师:课文主要内容我们清楚了。课后有这样一道题,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课后第一题),读一读。

师:从问题中我们明白了,贝多芬弹了几首乐曲?(两首)。

(板书:弹一曲,又弹一曲)。

师: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请大家静下心来,认真读读相关段落。

师:不仅是因为盲姑娘热爱音乐,更因为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课文是如何描写的。

1.读中感悟,学习第3自然段。

预设:

(学生读)“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师: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她非常懂事。

教师指导朗读,感受盲姑娘内心。

(学生读)“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咱们又太穷。’”

师: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哥哥的难过和无奈之情,以及哥哥对妹妹的愧疚。从“是啊”这两个简单的字中,体会到哥哥对妹妹那深沉的情感。(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学生读)“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师:从这句中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想听贝多芬音乐会的渴望。

(教师相机板书:弹一曲感动)。

2.反复朗读兄妹俩的对话,让学生领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3.分角色朗读。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人物的对话,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理解课文的一种好方法。(板书:语言――内心)。

四、利用学法,品读6、7自然段。

1.学生自学第6、7自然段。可以和旁边的同学简单交流,也可以在书上写一写自己的收获。

2.集体交流。

预设: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师:“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从这里能感受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十分懂音乐。从两个“您”看出了,当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师:这是在繁华时尚的大都市吗?这是在贵族名流云集的音乐会上吗?这是在灯光璀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吗?这仅仅是在――莱茵河边的小镇上!(茅屋里)。

师:此时此刻,贝多芬会怎样想呢?

预设: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师:从这句中感受到了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是他的知音,于是产生了创作的激情。其激动、幸福的复杂情感,促使他创作出了《月光曲》。

(教师相机出示贝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感受音乐家的高尚人格。)。

(教师相机板书:走进又弹一曲激动幸福)。

五、再次创设情境,引起阅读期待。

师:此时此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在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都是那么朦胧,那么美,贝多芬望了望身旁的兄妹俩,按起了琴键,此情此景下,他会弹出怎样的旋律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市迎泽区责都小学)。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篇四

活动目标。

1、认识肯定和否定标记,理解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2、会按肯定和否定标记给图形分类。

3、能大胆讲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肯定和否定标记符号(如红红、oo、)若干。

2、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等,)彩色笔若干。

3、《幼儿画册》上4p18。

集体教育活动。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肯定和否定标记符号。

一、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几何图形,幼儿辨认后分别说出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引导幼儿分别按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将几何图形分类,并互相讲述操作结果。

二、认识标记。

1、教师出示红颜色和不是红颜色的分类标记,如红红,让幼儿说出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在红颜色的标记上划一条斜线就表示不是红颜色)。

2、教师出示oo、,幼儿辨认后说出它们分别是圆形和不是圆形标记、大图形标记和不是大图形标记。

三、按标记分图形。

1、教师出示各种几何图形,幼儿说出它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特征。

2、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图形的形状按肯定和否定标记分类。

3、教师出示颜色分类标记,幼儿按颜色的肯定和否定标记将几何图形分成两组。

4、幼儿看大小分类标记,将几何图形分成大的图形和不是大的图形各一组。

活动二学习按肯定和否定标记分类。

按标记分类。

1、教师为每组幼儿提供不同大小、形状和颜色的几何图形卡片,引导幼儿按肯定和否定标记分类,并启发幼儿说出分类标准。

2、组织幼儿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分得又对又快。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篇五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本章的学习,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理论分析,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化学理论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3,在教学大纲中《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c类要求。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依据教改精神,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2,能力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确立依据: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所以讨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成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理论付诸实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平衡移动原理的利用和移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成为本节的难点。

五,说教法:

由于本节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

2,通过对外界条件对速率影响理论复习,采取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六,说学法:

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从温故知新的角度,采用对比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层层第进的方法,使学生发现规律,原理,使教法从实处出发。

实行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多层次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

七,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移动;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勒夏特列原理。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教材是在化学平衡状态特征下分析出改变外界条件会使平衡发生移动,自然过渡到对第二部分浓度,压强,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第二部分是整节教材的`核心,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生动直观的归纳出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改变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最后可以让学生把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自己归纳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八,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而且思维活跃,掌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探究为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九,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应用投影仪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平衡特征。

(这样做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重要是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的由点到面的特点)。

2,实验探究,设疑导入。

提出问题若改变外界条件,平衡是否发生变化?

(这样做起到开门见山的效果,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而且一来就可吸引学生思考,提早进入思维的兴奋区,在这中情况下由教师演示实验2——9,2——10)此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但如何变,可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抓住机会,深刻讨论。

学生讨论后,抓住时机问“为什么外界条件改变后平衡会变化?,这种变化有无规律可循?”

教师可提示,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从而得出外界条件改变使平衡向能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顺利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这样做,不仅释疑,而且可激发学生去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学法)。

4,注重实际,加深理解。

可通过边讲变练,使速率——时间图象的练习得以贯彻实施,让学生能从数学角度出发解决化学问题,达到综合的目的。

(这部分内容,可通过计算机来演示,不仅增大课堂容量,而且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对平衡的影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6,巩固练习:课本习题一。

7,布置作业:1,课后习题三。2,练习册。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是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少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改变速率改变。

3,速率——时间图。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依靠朗读想象出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教学重点:

能依靠朗读想象出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教学难点:

能依靠朗读想象出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2、搜集钱塘江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浙江有哪些旅游景点。(鲁迅故居、杭州西湖、十二峰、雁荡山)。

师:孩子们知道的真多呀!这些景点里,有名人鲁迅的故居,有应时应景的杭州西湖,有奇峰罗列的十二峰,很多很多,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的是一年只有一次的奇景之地钱塘江,去看那天下奇观(板书)------钱塘江大潮。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讲解“观潮”和“天下奇观”

4、自由读资料袋,初步了解钱塘江大潮。

小结:它到底奇在哪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

钱塘江盐官镇(地名)。

山崩地裂风号浪吼(描写声音)。

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描写人的)。

闷雷薄雾横贯。

1)指名读,相机正音“闷、薄”

(预设评价:a、声音真是洪亮,谁能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b、如果能把昂首东望发的到位些就更好了。

c、真像一位播音员,读得多动听啊。)。

2)男女互读。

3)读着读着,有什么发现?

(第一行是地名,第二行是描写声音的,第三行是描写人的。)。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辽阔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怀古,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那么……那么……“,”既……又……“,”不管……总……“造句.

提高对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认识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小节.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第一小节,体会草原的美.

教学难点 :。

对于”绿色渲染“,”墨线色勒“这两个国画技巧术语的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书中第一幅插图的幻灯片一张;绘有草原上小丘的国画两张(一张只有绿色渲染,另一张小丘的线条用墨线勾出).

导入。

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师:听了这段歌曲,你们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吗(板书:草原)。

你想知道关于草原的哪些情况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13课.(板书:13《草原》)跟着作者老舍先生去领略草原的风情.

检查预习情况。

师:课前我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现在来了解一下预习的情况.

开火车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师注意正音.

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和读破的句子.

学习第一小节。

老舍先生是因什么事去草原的(访问陈巴尔虎旗)。

师:”旗“就相当于我们这儿的县.陈巴尔虎旗所在的大草原是个什么样的呢请大家看投影(出示书中第一幅插图的投影).谁来说说自己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

老舍先生是怎样介绍他眼中的草原的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1小节,看看从中能得出对草原的哪些认识,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画下来.

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草原的感觉,再说说是从第1小节的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讨论时抓信以下几点:。

(1),”空气是那么清鲜,天气是那么明朗.“空气特别新鲜,天气特别晴朗.

理解”那么……那么……“所起到的强调作用.练习用”那么……那么……“造句,区别比较”清鲜“和”新鲜“,”明朗“和”晴朗“的不同.

(2),到处都是绿色――”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毯“,”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等.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在讨论时注意让学生红尘读自己找出的句子,要求通过朗读把自己对草原上天和地的`感受体现出来.

在第1小节中,你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吗。

学生质疑:由其他同学解疑,教师点拔帮助,主要疑难有下面几点:。

(1),”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是因为视野开阔而空气明净,所以再远的地方也看得很清楚,不会模糊一片.

(2),”绿色渲染“,”墨线勾勒“――出示两幅绘有草原上小丘的中国画,一幅全用绿色渲染,使小丘和草原的界限融合.另一幅小丘边缘用墨线勾出,使小丘的线条清晰地凸现出来,让学生比较得出哪一幅是只用”绿色渲染“,哪一幅还用上了”墨线勾勒“,这样就形象而深刻地理解这两个词.再看图体会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那幅图,给人以什么样的视觉效果呢(小丘和平地融为一体,和天地融为一体,那浓郁的绿色,甚至都渗入天边了.)。

(3),在解决某个疑难之后,让学生自由读读带有这个疑难的句子,再次体会该句所表达的内容和意境.

看到这样的草原,你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舍先生有这样的想法吗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指导用”既……又……“造句.

不仅人被草原的美景陶醉了,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草原确实太美了,现在我们再来看书上的第一幅插图.(再次出示投影图片)你能用书中的语句来介绍一下吗可以先读读背背第1小节.

学生练习背诵,指名看图背诵第1小节。

分清动,静描写。

学生讨论.

练习。

画出第1小节中的比喻句,并思考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讨论.重点要让学生弄清最后一句”在这境界里,边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就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是想象而非比喻.

第二,三课时(略)。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篇八

1、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音符”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在农村,在城市,在树林,随处可以看到一种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生机的小动物,你们知道是谁吗?(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几张燕子的图片。)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1燕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读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倦”、“添”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

俊()骏()俏()悄()拢()。

竣()峻()哨()梢()笼()。

添()沾()倦()谱()符()。

填()粘()圈()普()附()。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全班交流并质疑。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段落。

2、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抓住“凑”字理解燕子外形上的特点。

(2)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

(3)指导感情朗读。

(4)背诵第1自然段。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篇九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验、绘图和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认知度。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足。教师利用实验、绘图和高考图像进行讲解时,自以为是地认为讲解得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一笔带过。从课后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在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精心地筛选课上例题及课后练习,课堂上多让学生讲,自己只是在旁边提醒、引导、点评,努力实现学生课堂和课后自我突破,否则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