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工艺管理制度(汇总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2:38:26 页码:9
工艺管理制度(汇总11篇)
2023-11-10 02:38:26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能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时,我们要注重思考和提炼出关键信息。在写总结之前,可以查阅一些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扩宽自己的视野。

工艺管理制度篇一

为了保证我们手工课程顺利进行。环境卫生清洁,室内教学模具,展品安全无损,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让同学们安静有序的进行手工课程,学校特提出以下管理制度:

一、手工制作由负责人负责,未经允许禁止入内。

二、学生进入本室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三、在本室内应绝对保持卫生的干净、整洁,不要随意乱扔杂物,剪的.纸屑、废物等装入塑料袋内,课后由值日生清理出教室。

四、在本室活动,学生要事先准备好用具及用品,以免因准备不足而影响制作课效果。

五、禁止触摸,乱动本室展品,若因违纪而造成展品损坏,照价赔偿,。

六、注意安全,课堂中不得将剪刀,直尺等硬物对准他人,避免伤害事故发生。

七、学生在离开本室前应把桌椅摆放整齐,听从管理人中或任课教师的安排,有主观性离开本室,管理人中或任课教师关好门窗,切断电源。

八、管理人员注意做好本室的防火、防潮、防盗工作。

工艺管理制度篇二

为加强工艺管理工作,保证公司各单位工艺技术的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单位的工艺技术管理控制。

3、职责范围。

技术部是工艺技术控制的归口管理单位,负责正常生产的工艺管理工作,组织工艺文件的编制、修订、发放及监督管理。负责工艺记录的审批登记管理。负责各生产单位工艺文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考核工作。

4、规定内容。

4.1.1各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执行,并如实填写原始记录。

4.1.2为确保工艺指标的严格执行,生产单位要对工艺指标执行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

4.1.3技术部组织对各生产单位工艺执行情况进行现场巡检,每月对公司各生产单位进行汇总,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通报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4.2.1通过技术改造后,工艺需要变动的,技术部应重新编制或修订工艺文件,。

4.2.2安全环保部将根据实际情况逐项进行落实审核,必要时召集有关人员评审确定,组织对修改的内容进行会签,报董事长(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批准。

4.2.3工艺控制指标一经确定,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如因某种情况工艺指标需进行变更,应及时书面申请报技术部,经董事长(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批准,试用一个月合格后,拿出试用报告,再按审批程序办理执行。

4.3关键工序的确定及工艺指标的.管理。

4.3.1产品生产工艺确定后,技术部应依据关键工序的确定原则,组织生产车间对关键工序进行确定。

4.3.2关键工序确定后,由生产车间对关键工序以质量控制点的方式进行标识。

4.3.3关键工序确定、标识后,技术质量部到现场进行检查核实。

4.3.4关键工序工艺指标的执行情况必须有记录,技术部每月抽检覆盖率为100%;一般工序工艺指标,可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对部分主要指标执行情况进行记录,技术部每月抽检覆盖率要达到60%。

4.4.1技术部是工艺记录的职能管理单位,负责对工艺记录的审核和备案工作。

4.4.3生产车间的工艺记录要真实、及时、规范,并按月存放。超过保存期的按程序要求进行及时消毁处理,做好记录。

4.5.1接收工艺文件的各单位,必须按照《文件管理制度》要求,严格进行接收登记、借阅和发放,并有具体人员负责管理。

4.5.2工艺文件不允许复印和外借,各单位文件管理人员要对本单位的工艺文件定期进行检查,防止文件的外流和丢失。

4.5.3技术部将对发放到各单位的工艺文件进行检查监督管理。如发现文件保管不好,将对责任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

4.5.4工艺文件应保持完整,不允许随意涂改乱画及缺页现象。

4.5.5因文件丢失或工作需要,要求补发工艺文件的单位,应提交申请,写明原因,经生技部确认后,报董事长(总经理)或质量管理者代表批准,方可发放。

为了使工艺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运行,不流于形式,对于违犯工艺管理规定的单位,将根据如下规定进行处罚:

b.因上一工序原因导致本工序控制指标不合格,若能够进行及时查找原因并调整的不作处罚,否则,则依a条标准进行罚款。

c.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工艺指标如出现超标现象,通报批评并一次罚款100元。

d.因工艺文件管理不善造成丢失的,丢失一本罚款100元;私自复印的,发现一次罚款100元。

e.对一月内造成指标超标3~5次(含3次)的操作工,月末加罚50元;对一月内造成指标超标5~8次(含5次)以上的操作工,月末加罚50元,并下岗培训学习一周;对一月内造成指标超标8次(含8次)以上的操作工,月末加罚100元,并调离本岗位。

f.因不安规定操作而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系统降负荷、停车等严重后果的,依后果的严重程度、造成的影响大小以及发生的经济损失数额等要素,经过经理办公会研究讨论,对第一责任人、当班班长、车间主任等相关责任人分别处以300元以上的罚款,并对各责任人作出下岗培训、留职查看、降级、降职、免职、开除等处罚。

工艺管理制度篇三

1.本公司的工艺纪律的全面贯彻执行由总经理负责,各职能部门对本部门的工艺纪律贯彻执行负责。

2.工程部对所编制的技术文件的正确、统一负责。

3.要坚持按工艺文件、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各种工艺文件、技术标准必须按一定的审批程序进行校对、签字。确定之后,公司各部门、各级领导、全体职工都应严格遵守执行。凡改变工艺时,均应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4.工艺文件规定的工艺参数,必须严格遵守,认真做好记录,经检查人员核对后,存档备查。

5.所有工艺装备、生产设备均应保持精度和良好状态,工艺装备应坚持周期检定,并认真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6.未经检查和不合格的工艺装备,不得在生产中流通使用。调整好的.处于使用状态的工艺装备不得随意折卸。

7.凡交付生产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件等必须进行检验,符合有关要求,方准使用,如需代用,必须由总经理批准。

8.生产作业计划要严格按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做到均?生产。

9.生产工人要坚持按文件进行生产和操作,不按文件生产的产品,不论是否合格均以违反工艺纪律论处。生产工人要认真做好生产前准备工作,备齐有关文件,明确技术要求,检查工装、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作出处理。

10.生产工人在生产中要集中精神,不可擅离工作岗位,坚持自检,确保产品质量,做好交接手续。

11.生产工人应将使用的工具、量具应整齐地放置于规定的地点或工具箱,防止碰坏和锈蚀。要保持文件和生产场地的整洁。

12.半成品和成品堆放要把合格品和不合格品隔开放置,并要有明显的标记。

13.未经培训合格,达不到相应专业工种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可顶岗生产。若违反而发生质量、设备事故,要追究生产部门责任。

14.对生产现场的违纪现象及个人,公司生产部、工程部有权制止并上报厂务经理,并提出处理意见。

工艺管理制度篇四

为及时检查发现生产中出现的违反工艺纪律的现象并给予纠正,特制定本制度:

一、生产车间对工艺纪律检查设立多级管理。

二、班级必须在生产前对生产场所的清洁卫生、工艺条件进行检查。

三、班组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生产,班组长必须对此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各生产班组生产结束后都必须按规定做好清场及清洁工作。

五、班组长在工艺纪律检查过程中发现违纪现象应及时指正,并向车间工艺员报告。

六、车间工艺员在生产前必须检查各项工艺条件,合格后进行生产。

七、车间工艺员和班组长在生产过程中都必须对各项工艺条件进行检查,对工艺规程和各种标准操作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出现违纪现象应及时指正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八、车间主任、车间工艺员、班长不定期召开生产班组会议,以加强工艺纪律的管理,保证工艺纪律的切实实施。

九、生产技术部、车间主任应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十、车间每月必须召开一次工艺纪律检查会议,以了解车间工艺纪律执行情况,找出差距,便于改进。

工艺管理制度篇五

为加强工艺管理,严肃工艺纪律,确保产品质量。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半成品和成品生产车间生产的工艺管理。

生产技术部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制及对生产车间的技术工艺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进行工艺纪律的考核等。

生产车间负责工艺制度的贯彻执行。

根据产品的技术质量要求,确定所需原材料、工艺流程、加工方法、产品质量标准、设备要求、验证时机、接收准则等。

1、工艺文件的种类和编制要求。

(1)工艺文件的种类。

本公司的工艺文件一般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规程、材料。

清单等。

(2)编制要求。

工艺文件应做到正确、完整、统一、先进、符合实际,保证产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现行的技术法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关的典型工艺、工艺技术文件;公司的现有生产设备、工装、检测手段、工艺技术水平及生产组织情况。

(三)工艺文件的`贯彻。

1、产品工艺文件一经批准,就成为公司的技术法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要求。贯彻执行工艺文件,是执行工艺纪律的主要内容之一。

2、工艺文件下发后,技术部应及时到车间进行技术指导,指导内容一般包括:设备、工具是否需要增添和调整;生产组织和生产流程调整意见;产品试生产时,指导操作者操作、调整、直至产出合格产品;产品的关键部件及技术保证措施;应注意的事项;估计在制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随着设计的更改、工艺方法的改进、某个工艺文件的差错和新标准的实施等原因会发生工艺更改的问题,必须对工艺文件更改加以控制。

1、工艺更改有技术部提出更改方案,经评审后报主管领导批准,然后下发《工艺更改通知单》,各部门遵照执行。

2、对更改工艺后的产品质量进行评审认可,以验证产品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工艺纪律和考核内容。

工艺管理制度篇六

1、制造工程部为公司各项工艺标准、工艺规程等工艺技术文件的主要执行部门,各工序、机台及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及本部门制订的各项工艺管理制度。

2、本部门的工艺管理工作由部门分管领导负责,下设工艺员。

3、工艺员负责对各工序的'工艺执行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及监督管理,对违反工艺标准、工艺规程的工序及相关人员有批评、指正的权力;对发现的不符合工艺要求的其它问题有责令相关人员立即整改、解决的权力。日常检查结果将作为内部考核依据。

4、各工序人员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现行工艺标准及工艺规程,严把质量关。对出现的工艺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应立即向维修人员、科长、工艺员直至部门分管领导反映、汇报,并在交接班记录上作好详细记录。

5、各工序水份、温度、流量等工艺技术参数的变更,必须严格按以下程序进行:工艺员将有工艺员签字、部门分管领导批准签字的“工艺变更通知单”下发至相关工序,操作人员见单后按变更后的工艺标准执行。没有经部门分管领导批准的“工艺变更通知单”,任何人不得擅自对工序工艺参数进行更改调整,工序操作人员有拒绝执行的权力。

6、对于新增加或试验配方:根据市场策划部的生产、工艺要求通知书,工艺员拟订“工艺执行通知单”,经部门分管领导批准后下发至各工序执行。

工艺管理制度篇七

为加强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本制度。

适用于对本公司各种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1主管部门:公司行政部。适时地组织各相关部门对公司内发生的各项变更进行评价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3.2相关部门:各部门应按照公司管理要求对各项变更采取动态管理。

4.1本制度的变更是指管理变更、人员变更、工艺变更、设备设施变更、场所变更;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4.1.1管理变更: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公司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4.1.2人员变更:新入公司职工、内部岗位调动、离岗复岗、临时来公司的人员等。

4.1.3工艺变更:因新、改、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及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等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操作规程的变更等。

4.1.4设备设施变更:因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临时性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4.1.5场所变更指工作场所、环境发生变化。

4.2管理变更时,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公司范围内培训、学习。

4.3人员变更管理。

4.3.1公司新进员工和调换岗位的员工,按照公司《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中有关内容进行三级教育。

4.3.2外来施工队伍按照《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中有关内容执行。

4.3.3进入企业参观、学习的人员,由接待部门负责对其进行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并指派专人负责带队。

4.4.1工艺变更由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制定所需的新规程、制度,并对使用部门、人员进行工艺变更培训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变更的'内容、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操作人员掌握变更后的安全操作技能。

4.5.1设备设施变更由变更部门负责制定新的技术操作规程、制度等,并对使用人员进行变更培训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变更的内容、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操作人员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

4.5.2在报废、拆除生产设施时,按照公司《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中有关内容执行。

4.6场所变更时由所属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员工进行变更交底和安全注意事项。

工艺管理制度篇八

工艺指标的管理分为公司控制重要指标和一般辅助指标,作业指导书上要求的工艺参数以及进行生产调整时,可能引起工艺运行条件变化的指标均在此范围之内。

1、因工艺运行条件、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原工艺指标不适应,需对原指标进行变更的,在变更、修改前各相关单位必须做出科学和符合实际的分析,经有关领导审批后报厂长办。

2、工艺指标的变更、调整程序

2.1指标变更、调整时应遵循科学性、安全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的原则。

2.2因车间某一项工艺条件不适应现在的'生产运行情况需进行调整时,由所在车间提出申请,报厂长办审核,分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2.3如工艺运行条件影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由厂长办进行申请更改。

2.4如工艺运行条件影响到生产的安全运行,由安环部进行申请调整。

2.5如工艺指标的变更影响到生产任务的完成,由调度室进行申请调整。

2.6所有辅助指标由车间写出申请报厂长办批准备案。

2.7所有指标必须以书面形式下达到操作岗位。

3、工艺指标调整的审批

3.1正常工艺运行条件的调整,由厂长办审核后,报请分管领导进行批准。

3.2涉及到影响设备长周期运行的工艺调整,由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后,报请分管领导进行批准、执行,报厂长办备案。

3.3涉及到生产安全、稳定运行的工艺调整经安环部进行评审后,报请分管领导进行批准、执行,报厂长办备案。

3.4涉及到产品产量的工艺调整,由调度室进行评审后,报请分管领导进行批准、执行,报厂长办备案。

3.5工艺运行条件的调整,由厂长办以《工艺指标变更申请表》的形式,申请调整,经分管领导批准后,以书面通知的形式下发至车间(工段)等相关部门执行。

4、工艺交接班

4.1交接班必须保证工艺指标在稳定范围内,达不到指标范围不准强行交班。

4.2交接班记录做到真实、完整。

4.3交接仪表显示温度、液位、流量情况。

4.4交接班双方应对本岗位的所有工艺指标对口交接,重点部位一点一点的交接,重点数据一个一个交接,不能出现死角,接班者同意接班,双方填写交接班记录并签名后,交班者方可离岗。

4.5因交接班不清出现工艺波动,根据时间对责任人加倍处理,接班后出现的任何问题追究接班者责任。

工艺管理制度篇九

1.本公司的工艺纪律的全面贯彻执行由总经理负责,各职能部门对本部门的工艺纪律贯彻执行负责。

2.工程部对所编制的技术文件的正确、统一负责。

3.要坚持按工艺文件、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各种工艺文件、技术标准必须按一定的审批程序进行校对、签字。确定之后,公司各部门、各级领导、全体职工都应严格遵守执行。凡改变工艺时,均应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4.工艺文件规定的工艺参数,必须严格遵守,认真做好记录,经检查人员核对后,存档备查。

5.所有工艺装备、生产设备均应保持精度和良好状态,工艺装备应坚持周期检定,并认真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6.未经检查和不合格的工艺装备,不得在生产中流通使用。调整好的处于使用状态的工艺装备不得随意折卸。

7.凡交付生产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件等必须进行检验,符合有关要求,方准使用,如需代用,必须由总经理批准。

8.生产作业计划要严格按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做到均?生产。

9.生产工人要坚持按文件进行生产和操作,不按文件生产的产品,不论是否合格均以违反工艺纪律论处。生产工人要认真做好生产前准备工作,备齐有关文件,明确技术要求,检查工装、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作出处理。

10.生产工人在生产中要集中精神,不可擅离工作岗位,坚持自检,确保产品质量,做好交接手续。

11.生产工人应将使用的工具、量具应整齐地放置于规定的地点或工具箱,防止碰坏和锈蚀。要保持文件和生产场地的整洁。

12.半成品和成品堆放要把合格品和不合格品隔开放置,并要有明显的标记。

13.未经培训合格,达不到相应专业工种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可顶岗生产。若违反而发生质量、设备事故,要追究生产部门责任。

14.对生产现场的违纪现象及个人,公司生产部、工程部有权制止并上报厂务经理,并提出处理意见。

批准审核编制。

日期日期日期

工艺管理制度篇十

1.1能够引起工艺运行条件变化的。

1.2错误指导工艺运行条件变化情况的。

1.3不能够指导工艺运行条件变化情况的。

1.4工艺运行条件已危及生产安全稳定运行的。

2.1对于工艺运行条件已危及生产安全稳定运行的和能够引起工艺运行条件变化的工艺隐患为较大工艺隐患。

2.2对于错误指导工艺运行条件变化情况的和不能够指导工艺运行条件变化情况的工艺隐患为一般工艺隐患。

3.1车间内部工人查出的工艺隐患,向车间进行反馈;较大工艺隐患车间负责向厂长办反馈。

3.2车间查出的工艺隐患,车间内部能够处理的车间内部处理,车间不能够处理的,车间向厂长办反馈。

3.3厂长办查出的工艺隐患,要及时反馈至相关的车间。

4.1车间内部工人查出的.和车间查出的工艺隐患,由车间进行整改,车间内部不能进行整改的由厂长办协调进行整改。

4.2厂长办查出的工艺隐患由相对应车间进行整改,对于某一车间不能自己进行整改的由厂长办进行协调其他单位共同进行整改。

4.3对于需停车进行整改的工艺隐患,如不危及安全生产,报请分管领导同意后,借停车机会进行整改。

4.4对于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隐患,确实需停车进行整改的,报请生产、安全经理同意后停车进行整改。

工艺管理制度篇十一

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水平,规范开采活动的各工艺环节,预防和减少露天采石场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山生产工艺过程的管理控制工作。

3.1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在采矿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组织制订并落实本制度。

3.2安全科负责检查本制度执行情况,对于存在的不符合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符合原因,防止符合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1开采范围控制。

4.1.1矿山每年由有资质的地勘单位进行一次储量动态检测,对矿山采场进行测量,画出现状图,检查是否存在不符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法规的开采行为。

4.1.2委托进行动态检的测地勘单位每年进行一次现场打桩或画线定位,按采矿许可证拐点坐标划定剩余资源的开采范围。

4.1.3每次进行穿孔作业前,由安全科检查计划的穿孔部位是否处于法定开采范围之内并保持一定的余量,禁止界外穿凿炮孔,如出现越界穿孔现象,及时通知穿孔作业负责人调整穿孔位置。

4.2开采方式和开采顺序控制。

4.2.1每次穿孔前由安全科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确定穿孔区域,通过控制穿孔作业控制开采顺序。

采用台阶式自上而下分层开采方式。淘汰落后和不安全的开采方式,严禁采用扩壶爆破、掏底崩落等开采方式。

4.2.2实施中深孔爆破,保证分层高度不得超过20米。分层凿岩平台宽度不得小于4米;工作边坡角和最终边坡角根据岩体的稳定性确定,但最大不得超过设计的.边坡角。

各分层炮孔的孔底应处于同一高程,最大误差不超过0.5米,以利用形成平整的工作平台。炮孔穿凿完毕应由安全管理人员和凿岩人员共同进行验收,做好验收记录。

爆破前,应将钻机、挖掘机等移动设备开到安全地点,并切断电源。

4.3设备、设施、工序相互匹配管理。

4.3.1本矿山主要生产工序包括:凿岩、爆破、铲装、运输、破碎筛分。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设备设施包括凿岩设备、铲装设备、运输设备、破碎筛分设备及其配套设施。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负责制订生产计划,控制保证设备、设施之间相互匹配,并满足工序要求;各工序之间相互匹配,并满足企业生产要求。

4.3.2各工序的设备数量应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和矿山生产能力要求,并保持一定富余,富余系数不得超过1.4。

4.3.3按设计要求对各工序设备进行配置后,生产管理人员根据现场跟踪调查情况,及时对生产薄弱环节进行能力补充。

4.3.4凿岩作业人中在坡度大于20度的山坡及陡壁边缘进行作业时,应配置安全绳、安全带和钻机稳绳等安全设施。

4.3.5矿山应设置避炮设施,如无合格的避炮设施,爆破前必须将所有人员转移至距爆破点400米以外的安全地带。

4.3.7出坡填方的弯道、坡度较大的填方地段以及高堤路基路段外侧应设置护栏、档车墙等。对主要运输道路及联络道的长大坡道,可根据运行安全需要设置汽车避难道。道口必须设置警示牌。卸矿平台(包括溜井口、栈桥卸矿口等处)要有足够的调车宽度。卸矿地点必须设置牢固可靠的档车设施,并设专人指挥。档车设施的高度不得小于该卸矿点各种运输车辆最大轮胎直径的五分之二。

4.3.8矿山电力装置应符合gbj70和水电部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采场的每台设备,必须设有专用的受电开关;停电或送电必须有工作牌。矿山电器设备、线路,必须设有可靠的避雷、接地装置,并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和监测,不合格的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4.4隔离带管理。

为防止出现超层越界开采现象,在开采过程中保留一定规格的隔离矿带。

在水平方向,与邻矿区的隔离带宽度不小于30米,隔离带矿体只能由一方开采并应签订合同予以确定。

在垂直方向上,为防止超过采矿许可证规定的深度,最后一个开采水平穿孔时应保证孔底标高不低于采矿许可证规定的最低开采标高。

台阶高度、宽度、台阶坡面角、工作边坡角、最终边坡角按设计要求控制。执行边坡管理制度。

《采矿工艺系统专项安全检查记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