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服务业发展的论文通用(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3:28:07 页码:9
最新服务业发展的论文通用(通用10篇)
2023-11-13 03:28:07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并强化个人优点。怎样写出一篇完美的总结?我们需要结合具体案例和个人经历进行深入剖析和案例总结。培养自律能力是实现个人目标的关键。

服务业发展的论文通用篇一

由于服务外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近年来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极其迅猛。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增长。有资料显示,和总值已经分别达到3000亿美元和5850亿美元,全球外包市场总值更是高达1.2万亿美元。

20,我国服务贸易为多亿美元,仅占我国贸易额的10%左右,远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以软件外包出口为例,年我国软件服务外包的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而目前全球离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4650亿美元,到,全球离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可望增长到6000亿美元。由此可以预见我国在服务外包市场上将大有所为。

2.1促进产业升级。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众所周知,尽管我国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是第二产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三次产业比例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据国研网的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第三产业比重高达76.7%。而中国仅为41.1%,这一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的69%也差距很远。同时,第三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也主要是集中在低端的加工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外包市场在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却很小。由此可见,积极争取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将大大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朝着更加合理和高端的方向发展。

2.2增加就业渠道。

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涉及经济增长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民生的大事。然而受金融风暴影响我国企业不得以开始纷纷裁员,底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以及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报告称,20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的农民工高达2000万,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1/4。我认为,除了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的原因外,结构性矛盾突出和就业渠道狭窄是失业增加的重要因素。

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出于劳动力套利的动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业务发包到劳动力廉价的发展中国家,据麦肯锡的分析,全球范围内49%的软件工程、44%的信息技术服务、25%的金融业、19%的保险业以及13%的制药业岗位都可以转移到低工资国家。一项研究表明,美国潜在的服务外包将给承接服务的国家创造高达1400万个就业岗位,仅在金融服务业,服务外包就给东道国带来了200万个就业机会。

2.3有效扩大内需。

一方面,正如上所分析的,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渠道,而这群人是我国当局不可忽视的一块消费群体。

另一方面,服务外包业也存在很多关联产业,如该行业通常会大量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平台,从而促进通讯信息产品的消费;该行业还会租用甚至买下大量高档写字楼,从而促进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

2.4缓解能源压力。

尽管总体上看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能源可采储量则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我国能源技术依然落后,能源效率明显偏低。

因此,作为我国目前支柱产业的工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基本上是以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在目前全球能源紧张,诸多能源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价格飞涨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仍然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着手产业升级,那么可以预见经济增长将不可持续。而服务外包业,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可称得上是微耗能产业。因此,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不仅能给我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瓶颈。

2.5减少环境污染。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生态的破坏,已经愈来愈成为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寻找和发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一直成为我国当局努力的方向。而服务外包业务作为高端服务产业,其涉及的服务性工作(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是一项彻彻底底的“清洁产业”。

虽然我国服务外包业起步较晚,目前规模很小,但是从我国的'整体条件来看,具有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正在迅速成熟,为发展服务外包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我国劳动力具有诱人的“价格优势”。据统计,目前我国it行业大约有75万的各种中高级技术人才,40万的软件工程师。此外,每年又大约有4~5万科学和工程方面的毕业生加入这支队伍。同时,国内工程师平均每人月工资水平约500美元左右,而印度为700美元左右,美国则高达4000美元。美国《商业周刊》指出,中国的低成本富有才干的软件技术人才是开展it服务外包的一大优势。

(2)服务外包的投资环境良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能力明显增强。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和服务体系,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包括政府产业政策以及法律制度等)不断改善,使我国企业具有大规模承接服务外包的客观环境。

(3)依托制造业优势,服务外包内外需求旺盛。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被称为“世界工厂”。事实上,惟有制造业的发达,制造企业才有可将服务外包出去,才能产生对服务外包的需求。而我国的制造业基础雄厚,我国在大力吸引国际服务外包的同时,更可以利用自身的制造业优势积极发展我国本土制造企业的服务外包。较强的本地制造业实力成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有力支撑。可见,我国自身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服务外包的需求是“域内外包”的内需和“离岸外包”的外需双重叠加。

(4)另外,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宏观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良好的基础设施(铁路、公路交通以及通讯、信息和网络发展水平都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等都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有利条件。尽管如此,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仍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首先,我国服务外包型企业竞争力不足。与印度、爱尔兰等承接服务外包的强势国家相比,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普遍规模小,国际化经验不足。其次,我国员工英语沟通能力较差,不能和欧美发包方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再次,我国相关法律体系还有待健全,这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全国仅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有知识产权法庭),而这正是发包方所十分看重的软环境。另外,我国外包企业对西方商业惯例及文化的不熟悉、不适应等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最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速度。

4政策建议。

在这方面,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提出不少好的对策和建议如:政府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构建有利于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建立起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风险投资。我认为以下几点格外值得当局重视:(1)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立法。构建诚信的商业环境是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因素。信息安全已成为服务外包转移方选择承接方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应加大对软件盗版等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严格履行合同,保守客户商业机密,遵守国际上的信息保密规则,建立有效的数据安全机制来规范金融服务领域的商业秩序;(2)加强语言、it、金融等相关领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服务外包业不同于一般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其从业人员需要较高综合素质。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接包国印度、菲律宾、捷克的经验表明,合理的人才结构是服务外包发展的关键之一。为了大力开拓美国外包市场,菲律宾教育体系采用美国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体制等方面都与美国相通,并分派专业人员到美国接受培训。这使得菲律宾拥有一批精通英语、熟悉美国客户要求的专业人员。而这方面人才匮乏正是我国外包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需要“两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的相结合,英语水平与专业技能的相结合。(3)充分重视国内服务外包市场的开拓。从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我们不难看出,但凡过分外向型企业均受到严重打击。服务外包市场也同样如此,尽管欧美、日本等海外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庞大,但同时也是不稳定的。一方面,发包国具有“游动性”,他们随时都可能将办公室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服务效率更高的国家;另一方面,海外市场极易受到诸如金融危机、战争、天灾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鼓励本土企业将自己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加大其在我国服务外包业中的比重。这样不仅可以稳定我国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而且也将提升本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4)政府加大对全国外包示范城市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进一步完善这些城市的软硬件设施,并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积极争取国内外投资。

参考文献。

[1]甄炳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服务外包[j].求是,,(1).

[2]李志强,李子慧.当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国际经济作,,(11).

[3]詹晓宁,邢厚媛.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承接战略[j].国际经济合作,,(4).

服务业发展的论文通用篇二

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分析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以“创新、协调和共享”引领发展,发展电子商务要素市场。将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升级为要素市场,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人才和信息服务市场、技术服务市场、产业载体市场、物流服务市场和金融服务市场,引导电子商务信息、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等要素延伸成为新的服务产业。充分说明了国家及政府对于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产业的高度重视及政策支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是指企业通过与电子商务服务商签订合同,将企业电子商务某个环节的工作委托给专业电子商务服务商,同时,电子商务服务商根据双方约定完成预期效益,而企业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

一、高职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使得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存量明显不足,虽然每年有大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输出,但难以适应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当前,高职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偏差。

虽然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存在多年,但是目前社会对于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相关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高职院校对于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行业的认识及了解并不透彻,尚未形成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教学难以紧跟市场需求。

高职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企业,为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服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掌握电子商务行业的专业技能,具备行业专业素养。但是,由于一方面当前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瞬息万变,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行业调研。这些因素使得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内容难以紧贴市场变化,人才培养难以符合市场需求。

(三)人才培养实践欠缺。

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是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电子商务行业专业技能,还需具备电子商务行业综合职业素养。这就要求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重视项目实践。但是,当前,一方面由于缺乏政策支持,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缺乏热情,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受限于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往往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企业项目实践,使得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实践欠缺。

三、高职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对策。

(一)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当前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主要针对电子商务运作各环节开展,为明确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定位,高职院校需加强电子商务市场调研,针对电子商务运作过程中涉及的诸如:网站建设、网店装修、电子商务运营、电子商务客服及物流配送等环节,充分调研各个环节岗位要求,从而,确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目标。

(二)紧贴市场更新专业教学。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瞬息万变,这给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紧贴市场要求,及时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带来了难度。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可以广泛与电子商务行业服务外包商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定期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岗位要求。同时,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课程规划,充分听取企业建议,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三)引入企业项目加强实践训练。

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开展企业项目实践。高职院校可通过与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引入企业项目。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外包服务商将部分简单而烦琐的项目任务转给高职院校,也缓解了企业用工压力,尤其在“双十一”等电子商务销售高峰期。此外,针对网店装修这类对于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引入企业导师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较快提升专业技能。

结束语: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深入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需求将不断提升,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将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而由于社会对于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的专业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且需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政府及企业多方合作,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佳妮.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电子商务服务外包风险分析[j].中国商贸,,(07).

[2]杨力.“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企业经营生态链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01).

服务业发展的论文通用篇三

当前,《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2.1版(以下简称《规范》2.1版)已落地运行,标志着纳税服务迈向“车同轨、书同文”的新时代,这无疑为发展推行纳税服务外包提供了契机。

当前全国纳税服务发展呈现出你追我赶不断创新的新态势,尤其是近年来纳税服务方式网络化、服务手段社会化、服务支撑信息化,纳税人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税收征纳呈现和谐互动的良好局面。如我国东部沿海某市税务部门将12366纳税服务热线向社会外包,推行专业化流水式管理,做到“来有问声,答有谢声”,咨询答复的满意率大幅度跃升;解放出来的窗口税务干部集中到风险监控等税源管理岗位,又提升了风险管理的质量。山东省某税务机关将发票领用等非执法性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签订代收代售协议,明确委托方和受托方义务,让发票及时到达纳税人手中,让纳税人免受奔波之苦。江苏省某省辖市地税局将纳税人学堂外包,将新办企业辅导工作11个环节中的5个环节外包给有较高资质的税务师事务所独立承担,并对其实行严格的考核,使纳税辅导的精准性大为提升,纳税人自主办税能力得到提高。从全国面上来看,将办税服务、咨询服务、辅导服务和维权服务等非核心业务实行外包,实现纳税服务社会化运作,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纳税服务工作发展的重点内容。鉴于此,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应未雨绸缪,立足前瞻性,对服务外包的内容进行科学归类,才能占领制高点,从根本上把握推行纳税服务外包工作的主动性。不能回避的是,当前税收征管实践中,纳税服务外包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方面,有些地区税务部门将纳税服务全面推向市场,实行社会化运作,尤其是将纳税评估等一些涉及执法性的业务向社会外包。更有甚者,有些地区将税务稽查业务外包,引来了极大争议,事实上也增加了执法部门、纳税人以及中介组织三方的风险,为和谐征纳关系的构建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又有一些地区固步自封,将全部纳税服务业务抓在手中,甚至将社会化服务都纳入日常管理,没有把握税务机关的服务边界,导致“不该管的管不了,该管的管不好”,税务机关不能有效将有限的税务资源集中到税源管理上。

二、《规范》升级与实施纳税服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20**年10月《纳税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1.0版落地,本着“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纳税人”的理念,以县级税务机关为突破口,定位于前台服务,明确了9类72项212个服务事项1120个服务规范,着力打通服务纳税人的“最后一公里”。经过5个月的试行,边试边改,贯彻依法治税、简政放权的大政方针,3月推出《规范》2.1版。新升级的规范坚持流程更优、环节更简、耗时更短、效果更佳,充实完善了规范内容,运行范围覆盖省、市、县三级,纳税服务规范的可量化、可操作性为纳税服务外包带来利好。

(一)《规范》权利职责清晰,为制订服务外包的标准提供了参考。

自纳税服务概念提出以来,各地税务机关积极推进纳税服务工作,创新了很多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各地出台的`服务制度相对零散、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过程中过度迁就纳税人,可能造成服务越位,不仅模糊了征纳双方的职责,也极大消耗了行政成本;一地一标准的状况使得跨区移动的纳税人难以适从,颇有“车不同辙、书不同文”的困惑,跨区域的大企业集团更有此感触。《规范》的出台,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做到一把尺子对待纳税人、一个标准服务纳税人,结束纳税服务的“战国”时代。《规范》共包括9部分内容,既从税务登记、税务认定、发票办理、申报纳税、优惠办理等方面规定了征纳双方涉税事项中的权利义务,还从宣传咨询、权益维护、文明规范方面规定税务机关为保障纳税人权利和纳税人维护自身权益的事项。权利义务的清晰界定,极有利于制订服务外包的标准,完成纳税服务外包的基础工作。税务师事务所等涉税中介机构应以此为契机,积极参与纳税服务外包的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二)《规范》事项分类升级,为做实服务外包的内容提供了指南。

《规范》2.1版依然立足税务部门的前台服务,涵盖纳税人依申请和税务部门依职权的服务事项,具体包括9类76项236个服务事项1372个服务规范,相较于1.0版增加了252个服务规范。每一类包括概述和每个服务事项的业务描述。规范的分类有利于实现业务剥离,制订纳税服务外包的指导目录,完成纳税服务外包的基础工作。如,税务登记规范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停复业登记、注销登记、遗失补办、报告备案登记、报验登记、非正常户处理。税务登记规范按税务登记流程来设计,其中的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取消了行政审批,就可以考虑将此业务剥离出来纳入外包范畴。

(三)《规范》业务流程流畅,为推进服务外包的运行创造了条件。

《规范》对每个服务事项的业务描述和报送资料作出规定之外,还以简单清晰的基本流程图描绘了纳税人办理该项业务所需要经过的流程环节,以及不同情况下征纳双方的应对措施。比如办理设立登记时,税务机关需要核对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或者填写内容是否完整,如果符合要求,继续走程序;如果不符合,一次性提示纳税人应补正资料或不予受理原因。使征纳双方可以更加明白业务办理的步骤以及办理时限,利于操作量化和促进公众监督。《规范》2.1版新增省市税务机关规范事项和地税业务规范事项,明确事项按国地税、省市县、审批类等区分标注,便于基层操作。同时规定了每个服务事项的责任主体,基本规范和升级规范都写明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的义务和办理时限,有利于业务的顺利衔接,也利于纳税服务的承包方依法依据履行服务外包义务,与其他部门实现无缝链接和透明化操作,利于纳税服务外包运行流畅。

当前,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改革正向纵深推进,可以想象,未来将有海量的自然人纳税人涌现,这为服务外包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市场。为此,涉税中介组织要把握《规范》不断升级的契机,在实施服务外包的过程中,准确有效地推动纳税服务高质量有效运作,着力构建一套系统完备、流程严密、运行有效的外包规范。

推进纳税服务外包的首要之举是转变纳税服务只能由税务部门提供的传统观念。政府购买服务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政府采购支出不仅仅针对货物,借助社会力量满足繁多的社会需求、开启ppp模式已是一种潮流。纳税服务作为政府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善观大势、顺应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潮流。经济的发展使得纳税人对纳税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纳税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依靠税务机关单一渠道主动提供服务难以缓解纳税服务供给矛盾。因此,税务部门可以将部分简单、重复、工作量大且不涉及执法的非核心业务实行剥离出去,交给具有合法资质的提供商处理,从而将有限的税务资源集中到税源管理,为实现税收现代化保驾护航。

纳税服务外包可以破解税务机关“单一路径依赖”问题,更好地实现“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纳税服务总目标。但也需要看到,服务外包有其局限性。比如,税务机关内部信息和纳税人部分信息保密,难以与承包方共享,导致信息不对称;承包方良莠不齐容易造成服务事项脱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为此,确立科学的纳税服务外包原则是必要的。其一,坚持适度原则。严格区分执法和服务的权限,纯粹服务的业务可以外包,但执法业务绝对禁止外包,将外包范围限于非执法性活动。其二,坚持平稳原则。改革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摸索,把握推进的节奏,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找出经验教训,成熟之后再推广、推出下一步改革计划,增强纳税服务外包工作的可持续性。

(三)注重纳税人需求分析应用。

当前,纳税服务工作或多或少还存在着浅层次、形式化、被服务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纳税人的期望和需求缺乏全面的调查了解和深入的研究分析。因此,中介机构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纳税人服务偏好进行详细调查和深入分析,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提出加强和优化纳税服务的相关意见,并将调查和分析结果提供各地税务机关参考,使推出的纳税服务平台和方式能够更符合纳税人的喜好和使用习惯。以需求调查和分析结果为导向,不断改进基层纳税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服务外包要有实施、有运行、有考核,就必须有赖于实施的运行程序。因此,涉税中介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切合涉税服务和涉税鉴证的服务特点,构建一套适合自身运行特点,符合纳税人期待和税务部门要求的程序规则。一要严格遵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加强保密管理,增强发包、接包、分包、转包等服务环节的信息管理,促进服务外包的规范运作。二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运作,依法进行招投标。三要密切关注《规范》升级状况,及时作出适应性调整,将涉税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对纳税服务业务外包监控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从税务部门的角度来说,要明确各环节职责权限,利用可控手段对外包行为实施监控,可以对每项业务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绩效考评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外包风险评估控制等方法分别考评外包服务的质量,并通过量化考核指标,设定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来考评外包服务的效率。从涉税中介机构的角度来说,要在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涉税中介内部从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和人性化管理三方面入手,持续完善纳税服务的外包纠错机制,形成符合服务外包特点的行业文化。

服务业发展的论文通用篇四

为了谋求经济稳步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服务已成为行业改革的必经之路。

因此也导致了运营模式的转型。

但是由于我国的保险服务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相较于外国行业,其局限性随着经济发展也越来越显现出来。

本文就是为了缓解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若干的建议。

经济的发展,金融服务也将迎接此次“发展巨浪”的冲击,原本“根基不稳”的保险业务越发无力。

因此在汲取丰富的国外经验后,中国的金融采取了欧洲最为擅长的服务外包模式,这样的运行模式其优势在于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发展链的稳定和服务转移,拉升,就业形势提高就业率。

因此,我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抓住此次机会。

通过政府和资本的全面合作,以此加强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调控,进一步稳定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加快金融模式的转型。

服务业发展的论文通用篇五

香港是一个著名的国际性旅游中心。旅游业十分发达,其服务输出额也是逐年增加的。但是,近年来各国均纷纷着力发展旅游业,并有不少国家已将旅游业建设成其主要的经济支柱。世界旅游市场的竞争也由此越来越激烈,并日趋白热化。这些给香港旅游服务输出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杨英,2002)。

从近年来香港旅游服务输出发展的趋势来看,虽然服务输出额有所增加,但是其占服务总输出的比重并没有上升,反而是下降的。因此,预期香港旅游服务输出额在未来的发展中仍会有所增长,但其占服务总输出比重将有所下降或维持不变,对旅游总开支增长的贡献也将有所下降。

从旅游消费的主要来源来看,旅游消费主要来自度假旅客,其次是商务旅客。但是,随着香港会议及展览业的蓬勃发展。以及cepa实施后,香港与内地企业业务的不断增长。商务旅客对旅游服务输出的贡献将预期上升(梁伟耀、周锦华、司徒永君、谭仲贤,2008)。

从对旅游开支增长所做的贡献来看,中国内地的旅客是带动香港旅游服务增长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个人游”计划的扩大。内地来港旅游人数持续增加,使香港旅游服务输出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预期在未来的发展中,内地因素将继续成为推动香港旅游服务输出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在内地市场的作用将因进一步合作而不断扩大。同时,因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来自非中国内地旅客也将呈现上升的趋势。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香港服务输出的发展历程特征、原因及前景进行分析,揭示了服务输出对香港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重要,并已发展成为香港经济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香港服务输出的发展还带动了香港各行各业的发展,并对增加就业、平稳物价、繁荣市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香港应更好的发挥其地域等优势,发展服务输出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目前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国际性大都市都在积极发展服务业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通过对香港服务输出的详细分析,发现香港在发展服务输出的很多方面都值得借鉴:通过低税率的自由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大力发展转口贸易,进而带动本地运输、仓储、金融、商业、咨询等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为服务输出的发展提供基础:高度规范、高度透明和高效运作的经营模式、政府管理体系和法律运作体系,为服务输出的发展提供保证;通过教育投资,提升教育质素,加强培训及再培训工作,以增强本地人才的竞争力;政府通过利用政府资本基金投资、培训资助、表彰和物质奖励、拨款等形式培养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增加产业附加值,提升本地产业的科技能力和增加其竞争力。

服务业发展的论文通用篇六

金融业作为香港服务产业的支柱性行业,是带领香港迈向知识型和高附加值经济的火车头,其服务输出成为金融业的重要收入增长来源。但是,伴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周边先后崛起如东京、新加坡、曼谷、汉城、台北和上海等多个不同规模及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杨英,)。同时,中国内地很多城市的财富及金融资产迅速累积,金融业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这些都会给香港服务输出带来挑战并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从近年来香港金融服务输出显著的增长趋势来看,在未来的发展中,预期香港金融服务输出额及在总服务输出额所占比重仍是不断增长的,其对金融业产值的贡献也将逐步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金融服务输出额及其所占比重甚至会超过旅游服务输出,在香港服务输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些都反映了金融服务输出强劲的增长前景。

近年来,美国是香港金融服务输出的最大目的地,其次是英国及新加坡,而中国内地的贡献维持在低位,约占香港金融服务输出的3%。从区域来看,西欧及北美对香港金融服务输出总收益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二,亚洲区的贡献则为四分之一(梁伟耀、周锦华、司徒永君、谭仲贤,)。所以,在未来短时期内,预期香港金融服务输出的市场还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北美,但是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将逐步得到开发。而随着香港金融体制的逐步开放,中国内地居民及企业不断增加的融资需求以及在香港的集资活动持续增长,香港向内地的金融服务输出将逐步增加,内地因素在香港金融服务输出的发展中也渐显其重要性。

服务业发展的论文通用篇七

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生态农业理念,使消费者更加青睐生态农产品,使农业生产者更加自觉地发展生态农业,要把生态农业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树立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念,进一步认识生态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切实把生态农业列入建设生态清镇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

3.2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梯次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根据清镇市实际,制定生态农业建设中长期规划,明确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要着眼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条件;二要着眼于优化农产品质量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三要着眼于消除潜在危害因素。重点防治城市和工业污染,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防止农业环境恶化和农产品污染。同时,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条件,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应用综合措施改善和恢复生态功能。

服务业发展的论文通用篇八

近日,中国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国内市场协调发展,规模显著扩大,结构显著优化,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成为中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提升产业价值链的重要途径。这是国务院首次对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意见》指出,坚持改革创新,面向全球市场,加快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产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从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向更多以智力投入取胜转变,对于推进结构调整,形成产业升级新支撑、外贸增长新亮点、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和扩大就业新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强调,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要以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围绕培育竞争新优势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改革创新、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示范集聚的原则,着力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推动“中国服务”再上台阶、走向世界。

《意见》明确,要着力培育竞争新优势,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国内市场布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定期发布《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拓展行业领域,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研发、互联网、能源等领域的服务外包,推动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意见》强调,要强化政策措施,完善产业政策体系。通过加强规划引导,科学谋划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布局,发挥产业集聚区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业务流程外包等高附加值项目,开拓新市场、新业务和营销网络;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税收政策、加强金融服务以及提升便利化水平等,培育一批创新和竞争能力强、集成水平高的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加快推动国内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意见》明确,要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外包产业法律体系,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统计分析体系建设,切实健全服务保障体系。

《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切实将本意见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服务业发展的论文通用篇九

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的基础环节,是衡量—国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提高纳税遵从度、减少税收成本意义重大。质高效的纳税服务能够从根本上应对税法不遵从的影响,降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

有关纳税服务论文范文一:税法遵从的纳税服务机制构建。

摘要:从税法遵从成本角度分析了税法不遵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税法遵从为目标导向的现代纳税服务机制构建的相关建议。

由税法不遵从带来的税收流失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话题,税法遵从与纳税服务密切相关,税法遵从带来的成本则是二者之间的连接点;如何提供高效率的纳税服务,减少税法遵从成本以提高税法遵从度,这是研究的立足点及归结点。

关键词:税法遵从;税法遵从成本;纳税服务;机制构建。

纳税服务是实现税收征管目标的途径,而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程度影响着税收征管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建立和完善纳税服务机制,能从根本上减少和遏制税法不遵从行为,进而保障税收征管活动的进行,促进目标的实现。

十二五纳税服务工作规划提出了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和服务型税务机关”的现代纳税服务蓝图,而当前的纳税服务现状与此蓝图是不相适应的。

笔者认为现代纳税服务应以纳税人为本,保护和尊重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并以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为纳税人营造积极主动的税法遵从氛围,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最终实现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最大化。

基于此,本研究以税法遵从为目标导向探讨现代纳税服务机制的构建。

1税法遵从与纳税服务。

税法遵从(taxcompliance),是纳税人对于各类税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各类行为义务的履行情况;纳税人不能依法及时并准确地缴纳税款即为税法不遵从。

从内容上看,纳税服务贯穿于税收征管的整个过程,包括日常的税务服务管理、税款的征收管理、税务检查以及税收法律救济等[1-4]。

税法遵从和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都服从并服务于提高税收征管工作;但税收以国家行政力保障实施,这种不以公平自愿为基础的强制活动带来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之间的不断博弈,使得税法遵从和纳税服务成为一对矛盾统一体[5-6]。

结合现状及已有研究,我国税法遵从情况并不乐观,税法不遵从主要表现为:无知性不遵从,即因认知水平的限制不能全面、准确地履行纳税义务;自私性不遵从,即不顾及公众利益,为谋求个人利益逃避税务;情感性不遵从,即因不满于某些税务事项而拒绝纳税;侥幸性不遵从,源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不及时、不彻底所形成的反激励机制。

造成税法不遵从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而税法遵从成本是影响税法遵从程度的最根本因素,其他因素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增加了纳税人的遵从成本而造成税法不遵从现象的普遍存在[7]。

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能够从根本上应对税法不遵从的影响,降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

2从税法遵从成本剖析税法不遵从的原因。

税法遵从成本是纳税人为了遵从税法,在处理涉税事务中发生的扣除税款以外的支出,具体包括:(1)进行税务咨询及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税务代理等所支付的货币性成本;(2)收集、整理、填写税务资料等耗费的时间成本;(3)因纳税活动而导致的通信费用、办公及交通费用等非劳务成本;(4)因纳税活动出现不满、焦虑等情绪而导致的心理成本。

税法遵从成本导致纳税人承担较重的.税收负担,造成的偷税漏税等税法不遵从现象普遍存在。

如何降低税法遵从成本,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须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1不完善的税制与税法遵从成本。

我国税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税制的复杂性及其公平性。

现行税种以增值税和所得税为主,其复杂的税务计算对纳税申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纳税人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即纳税人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相关税种,或者需要委托专门的代理机构进行税务计算,这无疑增加了纳税人的时间成本及货币性成本;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看,复杂的税制增加了纳税人遵从税法的内外障碍,违背了其行为的客观本性,加重了纳税人的心理成本。

纳税程序繁复、手续过于繁琐是现行税制复杂的另一方面,比如增值税的发票认证、申报和比对会耗用大量的时间,增加纳税人的时间成本、非劳务成本等,纳税人往往不愿意过问和办理纳税事项[6-8]。

此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存在造成纳税人之间的不平等,增加了纳税人额外的税法遵从成本,如贿赂成本等。

2.2纳税服务与税法遵从成本。

纳税服务的完善与税法遵从成本的降低密切相关。

纳税服务质量是税务机关行政效能高低的体现,影响着纳税人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决定着纳税人的税法遵从意愿程度。

完善的纳税服务意味着信息透明化、服务技能现代化、服务环境优质化、税收救济全面化等。

信息服务能为纳税人减少搜集税务信息的时间成本、非劳务成本;熟练的服务技能提高了税收征收的效率,增加了纳税人的满足感,降低了纳税人的时间成本、心理成本;服务环境的现代化,特别是税务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能大大提高税收制度的公开与透明性,有效减少信息获取成本和服务成本;而纳税救济系统的完善对降低纳税人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有很大帮助。

2.3税收环境与税法遵从成本。

税收环境是纳税人纳税所处的外部环境,如税务代理的完善程度等。

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税务代理机构,在税收征管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税务代理如果不健全,则意味着较低的服务质量和较高的代理费用,这无疑会增加纳税人的货币成本。

2.4税务人员的素质与税法遵从成本。

税务人员素质,如税务人员对相关税收政策的认知程度、对现代化征税方式的熟悉程度等,它是影响税法遵从成本的直接因素。

税收政策、会计准则一直在变动,二者之间的差异增加了将会计数据转为税务资料的纳税调整工作,而这要求税务人员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动并作出调整。

因而,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对降低税法遵从成本极为重要。

上述影响税法遵从成本的因素中,纳税服务是影响税法遵从成本的最根本因素。

税制的不完善、税收环境、纳税人的素质等因素皆可以通过完善的纳税服务来减少由此带来的税法遵从成本问题。

我国的纳税服务工作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渐趋于成熟,在简化办税流程、建立税务咨询平台、服务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业绩。

但当前纳税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纳税服务意识淡薄。

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决定了二者的法律地位的不对等。

一些税务人员居于执法者的身份,片面地认为对纳税人具有统治权力,把依法治税与纳税服务对立起来,造成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不高的局面。

重表面轻质量。

税务机关都设有宽敞的税务大厅、专业化的税务服务窗口,但是优越的环境却看不到“便利”二字。

纳税人办税需要排队等待,可能还存在因为对办税流程不熟悉、办税材料不齐全而频繁往返于单位和税务部门的现象。

一些税务机关设有咨询台,但是税务人员缺少热情的态度和应有的耐心,脱岗现象普遍存在。

缺乏纳税服务质量考评机制。

当前的税务考评机制主要考核税收计划完成的情况,对纳税服务质量的考核依然停留在主观评价阶段。

考核机制不健全,意味着纳税服务成效不能得到检验和科学的保障,影响了税务人员纳税服务的积极性。

税务稽查需要加强。

一些税务人员利用手中职权与纳税人相互勾结,私吞国家财产。

加强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的必要补充,对于维护税法尊严,促进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公平和公正是不可或缺的。

综上所述,纳税服务的现状不利于纳税人遵从税法的时间成本、货币性成本、非劳务成本及心理成本的降低,导致纳税人的税法不遵从行为。

优化纳税服务是提高税法遵从的根本途径,本文接下来即从现状出发,以税法遵从为导向去探索相关构建纳税服务机制。

服务业发展的论文通用篇十

按照县委、县政府相关工作安排,现将我县服务业发展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情况及举措。

一是建立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推进机制。创新服务机制,改革办事流程,强化工作职责,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软环境。二是出台促进当前全县经济稳增长的二十六条措施。三是培育发展电子商务。制定《县发展电子商务实施意见》,大力支持电子商务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等政策。积极申报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现已进入公示阶段。

二、取得成效及经验。

一是服务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xx年前三季度三产地方税收实现7.3亿元,占全县地税总总收入的70%。二是社会效益日益凸显。20xx年三产从业人员总量27.9万人,成为城镇化过程中解决社会就业的主力。三是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新兴服务业如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总量上有较大提高,电子商务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问题及建议。

主要问题是受宏观环境影响,居民消费增长乏力。服务业发展奖励机制尚待健全,服务业与工业企业优惠政策存在差距。三产占gdp比重不高(上半年占比24.4%)。下一步建议出台优惠政策,健全服务业企业发展奖励机制,对纳入国家统计库的重点服务企业强化扶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