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3:09:35 页码:10
最新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通用16篇)
2023-11-09 23:09:35    小编:ZTFB

旅游是人们放松身心,体验不同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总结中应该包含对自己的评价和对未来发展的规划。随着社会的发展,总结越来越重要,以下是一些相关范文,供大家阅读。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篇一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自9月正式招生七年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初一只招收了四十三名学生。9月八年级增加到70人,每个班级有35人,七年级123人,平均分成了三个班。我校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很多孩子都跟随父母到城里或外地求学,留在农村的孩子成绩都不理想或家长不重视,他们多为留守孩子,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不良,家庭教育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似乎轻轻松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从月始,我们借鉴洋思中学教学经验,根据我校教学实际,采用适合我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今恰逢合肥市课题申报阶段,根据校长办公会精神,我校数学组三位同志开始申报适合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题项目。为了全面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题研究工作,更快更高的提升教学效益,特制定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

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学科:数学。

二、实施时间。

1月份—9月。

三、实施目标。

建立一套科学的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方法的评价体系。

四、实施内容。

4、建立一套科学的`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方法的评价体系。

五、工作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学习主体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实践活动中自己体验、思考、总结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逐步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习要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发展的过程。

2、民主性原则。树立民主教学思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客观认识学生的差异,尤其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3、合作性原则。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要加强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与教师要加强合作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共同的施教方案,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4、实效性原则。在备课和施教过程中,要注重导学练思相结合,导中有学、学中有练、练中有思,总体把握课堂教学改革要求,灵活实施,讲求实效。

六、工作步骤。

1、准备阶段(年4月—12月)。梁岗学校数学组全面启动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方法,旨在树立教师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理念,掌握操作规程,为推行改革工作作充分的准备,完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月—209月)。八年级开始实施,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以理论引领课堂教学,探索适合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上一节展示课。在推行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环节,并对听课、评课等形式进行相应改进。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争取全社会理解、支持新课改。每期期末组织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推行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教师解决困难。课题组成员认真对我校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方法的现状分析;探索适合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比较适合农村中学数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其他模式的优劣;探索影响开展农村中学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因素,并结合课堂实践,探索解决的对策和方法;建立一套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方法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3、总结阶段(年9月—2014年12月)。对课题实验进行总结,总结成功点,分析不足的原因,撰写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篇二

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职教育中的弱势科目,如何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提高中职学生英语水平成为每一个中职英语教师需要面对的难题,本文尝试以新的角度着手,利用新的历史契机,为提高中职英语教育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英语作为中职教育基础学科中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中职生通过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技能,初步形成行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尤其是当今社会劳动力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众多技术领域的一线工人在工作中需要使用到英语的地方越来越多,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中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上升空间。但目前英语教师要面对的现实是,语言这一作为人类最复杂的思维活动,却要由语言基础不佳的受众来实施,如何面对低水平的教学受众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成为困扰英语教师的普遍难题。

一、中职英语教学的难点。

1.中职生源英语技能水平较低。

随着人口结构的逐步老龄化,适龄人口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再加上大学盲目扩张的影响,越来越少的初中毕业生选择中职作为自己理想学校,随着招生人数的大幅度下滑,中职学校的录取工作完全取消了分数线的限制,实行了报到入学制,对于入学的初中生完全不做分数上的要求,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普遍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更有家长只是将学校作为一个看住孩子的“保姆”对于学生学习不做任何要求,导致班级内除了部分初中阶段偏科严重的学生还有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外,其余学生对英语学习都有为难情绪,更有部分同学甚至连26个英文字母都无法辨识清楚,教师面临的教学难度可想而知。

2.对英语教学的地位重视不够。

中职学校主要是以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的,专业课的地位往往处于基础课之上,各类中职学校以专业课为核心来设置课程,英语作为基础学科常年处于边缘位置,中职学校对于英语教学普遍重视不够,课时量安排少,常常只在入学年级安排少量课程,甚至不安排课程。而学生和家长,对于英语学习同样是不重视的态度,普遍认为读中职就是为了找工作,而专业技术知识是找工作的根本,英语学习只是可有可无的内容,再加上英语学习难度的设置,许多同学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抱着放任自流的心态。

3.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设备和人员不足。

中职英语教材常年得不到更新,教材内容陈旧,课程设置滞后,没有统一的教学方针和评判标准,往往是各个学校各个行业各自为政,互相之间交流很少,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学设备就只是一个黑板,一盒粉笔,更别说声光电等先进的电教设备。而中职英语老师群体也是常年得不到知识更新,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很难为学生提供优质先进的.教学服务。

二、中职英语教学的对策。

1.激发兴趣。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意愿,不因学生英语水平差就不看好学生学习的前景。中职生正处于生理的青春期和心理的叛逆期,心智发展不成熟,人格特征还未定型,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班级英语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英语的差生转变为英语的进步生。

2.分层教学法。通过语言水平测试,摸清班级学生的语言水平分布情况,因材施教,设置不同的任务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对于水平较低的同学,要将初中英语的内容进行重新启蒙和讲解,对于部分水平较好同学,则需要按照高中水平进行提高。

3.增大课时量和难度,在正常教学之外设置第二课堂增加难度。

中职学校也应该重视中职英语教学,增加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的课时量,保证英语科目的基本教学,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开展第二课堂,更加开放性地开展英语学习活动。

从起,湖北省打破了中职和高职教育之间的壁垒,对中职毕业年级学生设置了单独招生考试,实现了中职生读大学的梦想,中职学校应该以此为契机,对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高职单招考试,适当地拔高教学难度,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英语测试水平,为单招考试做好准备。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篇三

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如今探讨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五步新课堂。下面谈谈在教学中五步新课堂的方式定位。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习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第二个道理是:科学家的话,不一定全是对的。课堂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学生展示,角色朗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小组内推荐代表,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读的好。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指出朗读中的错误和不足,必要时可以寻求老师给予指导。

(四)归纳训练,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点拔,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不让学生留下疑难问题,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篇四

农村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应深度挖掘农村特有资源。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拥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力,参与到写作生活中来,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一、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美,激发写作的愿望。

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往往是无话可说,无法下笔,甚至是有话说不出。

写作成了一件很头痛、很无奈的事情。

讲授课文时,把学生带入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中,或美妙的故事中,或古老的传说中等等。让学生在秀丽的自然景色中徜徉,或在美妙的故事中陶醉,或穿越时空与哲人交谈。比如,教师在讲授《长城在我心中》这篇课文,把学生带入那浓浓的长城之情、爱国之情中,再引导学生,课文是怎么一步步表达出这浓浓的长城之情、爱国之情的呢?让学生找出表达强烈感情的排比句,指名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爱国之情。从中体会语言力量的强大,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

另外,教导学生语言是表达的需要,是传递的需要,让学生明确语言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动笔的愿望,提高写作兴趣,由“惧怕”写作变成“我要”写作。

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句,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光有写作的愿望是不够的。大家知道,万丈高楼都离不开一块块的砖头,同样,文章也是由一个个词句有机组成的――字词句是文章的“建筑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是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

农村小学生由于条件限制,课外读物少。好词好句应从课文中来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作好摘抄,并指导用适当的方法熟记,教会学生理解词句,活用词句,日积月累,词句的“仓库”就会满起来,为写作积累语言材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就是练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习作课上,教师应重点讲述写作方面的知识。如要确立中心思想、文章写作的顺序、文章的结构、开头和结局的写法等,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

1.教师要善于就近选材。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课内外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资源的不足。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有山有水,有花草树木,有小桥流水的好去处。春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夏天,荷花满塘,绿树成荫;秋天,一片金黄,硕果累累;冬天,白雪茫茫,银装素裹。春天,可以放风筝;夏天,可以捉知了;秋天,可以摘果子;冬天,可以打雪杖。这些都是农村宝贵的资源。教会学生时时刻刻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官,去发现生活的美。并加以思考,形成自己的感悟。写作时,就不愁没有话说,没有素材可写。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就近选材,让它成为学生写作素材的活源头。

2.鼓励学生多体验劳动和生活,增加写作机会。

农村学生有着很多体验劳动、体验生活的机会,应充分利用好它。鼓励学生多参加劳动,多体验生活,再把所经历所体验的记录下来,文章就有血有肉了。

比如说,可以鼓励学生,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鼓励学生把劳动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成文字。有了亲身经历和体会,也就有了真情实感。

也可在校园里选一小块田,教师和学生一起种上青菜之类的蔬菜。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亲自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体验果实的来之不易,()体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这时,教师可布置一篇与此相关的`作文。另外,鼓励学生平时要多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可能成为写作素材,任何所见所闻都可记录成为文字。开始时,能写一段就写一段,不可勉强规定字数,主要是养成练笔的好习惯,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动笔记录生活点滴的习惯。

3.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活动中。这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以增进交往,增进友谊,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的同时,不断开启思维,开启智力,学会思考,学会感悟,让农村生活为写作源源不断地输送鲜活的素材。

四、深度挖掘课本资源,培养想象能力。

课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范本,是学生学习的首要渠道。农村小学生课外读物接触少,几乎是完全依赖课本。所以,在讲授课文时,不仅教学生认识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更要结合课文重点讲述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方式等,在循序渐进中教学生写作文。

另外,结合课文进行仿写,续写,改写,延伸学生思维,提供一定的联想和想象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而合理地想象,激活学生的想象细胞。

五、千方百计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它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扩大视野。农村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学校没有图书室。教师可在班上自创图书角,家里有课外书的主动带到班上,轮流着看。另外,教师也可找些范文来朗读,或借报刊给学生看,或带领学生去图书馆阅读。总之,农村教师可以千方百计地自创条件,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教导写作方法,让学生接触农村广阔的天地,从中摄取写作素材,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经过共同的努力,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韦志成。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04.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篇五

从毕业到现在,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直在农村从教的我,亲眼目睹了这十几年农村学校面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师资条件的相对改善、提高,同时,也品尝到了自己所教的一批批的学生进入更高的学校去深造而带来的喜悦!但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正视到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依然巨大,农村学校学生的流失,师资的流失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农村教育的发展、出路在何方?这应是全社会所关注的一个问题。

第一,办学意识落后。教育目标模糊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已经很多年了,然而目前很多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将考试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采用“死教死学”的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中普遍存在。而归根究底,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育目标错位。老教师认为新课改跟他们没有什么很大的关系;中年教师认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样能对付新课程;年轻教师则觉得,新课改的实施会更费时费力,也不容易出成绩。此外,不少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依然将学生的卷面成绩作为评定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因此,导致现在很多的农村小学老师教学目标严重偏移,教学方式简单,一味的追求教学的结果,新课改难以得到落实。

第二,师资力量薄弱。

1.队伍结构失衡。

一方面,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特别边远山区,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再者,由于地理,音乐,美术科目没有专任老师,所以部分老师充当“万金油”的角色,且农村教师年龄普遍过大,年轻教师比例低,骨干教师队伍新老交替呈现断龙现象,这种“教非所学,青黄不接”的现象已成为困扰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大障碍。

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落后,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增加和投入重点的转移,教师专业发展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但由于教师发展的制度滞后,很难适应新课程的迅速发展对教师队伍角色转变的需求,教师们的知识结构相对陈旧,虽然从整体上看教师的学历要求基本达标,但学历含金量低,其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教育专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及时完善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制度,将教师的在职培训后续发展联系起来,以适应新的形势对发展的专业需求。

2.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由于待遇,自然条件等原因,辞职,外调,转行等现象的发生,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一方面学历层次不高,小学教师第一学历专科或以上学历不到50%,农村教师为中等师范毕业或民办教师通过自修或函授等形式获得专科或本科文凭。其含金量不高。另一方面继续教育提高困难,由于农村教育信息闭塞,无法及时获得新课改的信息,资料。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少,因此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第三,教育资金缺乏,投入不足,教学基础设施陈旧,办学条件不达标。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地方财政也千方百计挤出经费,在公路沿线的农村小学都建了很多的新教学楼,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然而在一些山区学校,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虽然新校舍盖起来了,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班班通、电脑等都比较欠缺,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设备的质量和数量都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

第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农村小学教育要想健康的快步发展,关键是要不断的更新和创新意识。无论是地方的教育行政领导,学校的各级教师还是学生的家长都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以及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性。首先,通过加强宣传力度,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其次,多提供一些学校领导及教师校外学习的机会,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最后,学校可通过办家委会或者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其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以及教学理念,构建一个家校共育的有效沟通平台,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二,努力打造一个思想觉悟高、专业过硬的小学教师队伍。

一是严格教师的选拔、培训以及考核制度,优胜劣汰,改善师资状况。二是定期的由市教育局聘请一些专家来校对相关的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与此同时从城里抽调部分的骨干教师,对农村的小学进行对口支教,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农村学校根据自身实际选派部分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去先进学校观摩学习,学成后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四是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网上教研。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通过网络尤其是教育局域网来进行资料的查找,各种知识的学习以及教研的探讨都十分的便捷。并且在局域网内,能够打破时空地域的界限,各校的教师自由的探讨教学教法,对相关问题深入研究以及布置作业征集教案等,在网络交流中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

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学校新校舍的构建和基础教学设备经费的投入,设置专项资金来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以及新设备的购入,使其可以更好的服务教学,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然后对孩子父母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有效的结合,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面对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我们要从全局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善和发展好农村小学教育,使农村小学教育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篇六

摘要: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学生今后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大部分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小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导致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严重制约了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小学体育教育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篇七

[摘要]预习是学生在课前独立阅读教材,自己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精心编制预习提纲,有效地引导学生预习的做法。

[关键词]目标明确;循序渐进;联系实际。

学习是由预习、上课、复习、练习等诸多环节组成的。预习是学生在课前独立阅读教材,自己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曾说:“预习,实际是教师把学生领入读书殿堂,进入课文境界,开始阅读实践的第一步。”所以,预习对于学好物理非常重要。预习能使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前进行思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高效地预习呢?我认为,教师只有精心编制预习提纲,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预习。教师在编制提纲时应注意把握六个方面。

一、目标明确,以目标为主线。

有效的预习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即对于下个课时的内容要明确让学生通过预习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掌握哪些内容。如《压强》一节课预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标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4、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压强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这样的预习提纲设计既能帮助学生把握重点,使其胸有成竹,又隐性地要求学生通读教材,避免其仅凭兴趣阅读,更便于学生对照标准自主评价预习成果。

二、抓住重点,循序渐进。

预习提纲中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层递进,按知识的发展过程组成一个循序渐进且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体系。如《弹簧测力计》一节,可设计以下预习题:

1、弹簧的伸长与手的拉力有什么关系?(原理)。

2、弹簧测力计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构造)。

3、量程和分度值怎样确定?(使用方法)。

4、若用橡皮筋自制一个测力计,怎样标出它的刻度?(应用)这样由浅入深的预习过程,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通过不断挑战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三、分散难点,零敲碎打。

在物理教学中,往往有些难点内容学生不易理解,一般需要设计一组有梯度的问题组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化难为易。例如在预习《比热》一节时,学生对“水的比热大,水和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小”不理解。对此,我们可以设计一组有梯度的问题来预习:

3、1千克的水和干泥土放出4.2×103焦耳的'热量,它们温度分别降低多少度?

4、相同质量的干泥土和水同样受热或受冷,谁的温度变化小?利用这一组问题就很自然地解决了难点。

四、预习例题,注重方法。

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后面的练习题,预习的关键是审题。审题时可提出:

(1)哪些是关键语句?这些语句说明什么问题?

(3)题目中给出什么样的物理情境?需构建什么样的物理模型?

(4)用什么知识和原理处理问题?

五、预习实验,注重动脑。

物理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由物说理、由物推理正是物理的学科魅力所在。学生需要通过收集事实证据,如观察、实验、讨论交流、阅读资料等,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建构起新的对自然的认识。教师在预设提纲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以不使其流于形式。例如《平面镜》一节,关于平面镜成像可提出以下问题:

1、当你向平面镜走近时,像到镜面距离是否变化,像的大小是否变化?为什么?

2、当你照镜子时,觉得成像太暗,要使像更清晰一些,是脸正对太阳还是镜子正对太阳呢?猜一猜,做一做。

六、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教学观,要求教育与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协调一致,教育为生活服务。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学科。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出现实性、生活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创设适当的生活实验和生活情境,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物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生活化课堂中获得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由于现在的学生上学主要以骑自行车为主,对自行车非常熟悉,因此在预习《摩擦力》一节时留了这样几道思考题:

1、自行车上哪些部位存在摩擦?

2、哪些摩擦是有益的,哪些摩擦是有害的?

3、使用自行车时,是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

4、在下雪天骑自行车时,你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滑倒?它是增大摩擦还是减小摩擦?

总之,做好物理课前预习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而培养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它一经形成,对学生将是终身受用的。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篇八

如今,耗时、低效率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严重性问题。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数学教学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由于新的教育理念提出,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涉及有关数学教学的活动,都应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所设计,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地位,是每位教师的教学责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由此可知,教师不仅要创新新课程,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教学内容偏离生活实际。根据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可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时刻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的需要,重点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起步点,着重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当然,数学课程也不例外,但是在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知识严重的缺乏实际运用,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取的知识,其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方法,完全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在数学课上往往流露出厌烦的情绪,甚至认为,学习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太大的用处,从而对数学课没有兴趣。

2.教学时间不合理。目前,由于大部分数学教师盲目的套用教学大纲模式,为教学工作展开实施,因此部分教师开始不断的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这种做法反而使学生无法了解数学的主要知识内容,一定程度上,还降低数学教学效率。还有一部分教师,花太多时间不断的重复一个数学问题,致使授课时间过长,这样就占用了学生练习和巩固知识的时间。

3.教学方法简单枯燥。农村的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年龄的约束,再一个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使用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对其授课,使他们很难将注意力集中。而在目前,大多数的农村数学教学,资源短缺。以重庆市农村小学数学授课为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黑板展示法,用一支粉笔,就轻松完成本节课的知识讲解,其中偶尔会使用多媒体教学,但也只是简单将书中的知识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由于,教学方法毫无创新,致使在课堂中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与发展,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不仅要对自身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还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与学生平等交流,消除学生在面对教师时的紧张情绪,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才能展现出真实的自己。

2.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设置适当的问题,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思考热情,众所周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对自己所疑惑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抓住机会巧妙的设计一些有新意的数学问题,只有学生产生了数学疑问,其才能对数学知识有探索的欲望,并且这种求知欲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举个例子,学生在学习圆柱体的体积时,首先,教师先将本节知识内容与以前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并对学生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圆形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圆柱体可以转换成什么立体图形才能更快的求出体积?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索,他们可以进行自由组合的合作形式进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热情,就被激发出来。

3.分层次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并且,每个学生的学习思维都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学生的认知力与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观察每个学生所存在的潜能,并够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安排不同难易程度的数学问题与活动,采用这种方法可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在数学课中的学习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先从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度入手,而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并且多运用有新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汪继征.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

[2]徐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d].天津师范大学,.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篇九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在广大教师心中根深蒂固,要真正改变这种死板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教师做大量的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推行参与式教学,尤其是在农村课堂,任重而道远。本文对在农村小学课堂中实施参与式教学,出现的种种问题做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参与式困惑根本原因解决途径。

第一、大部分农村学生,不敢在自己长辈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农村很多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孩子犯错时不是悉心的开导,而是采取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甚至很多家长来学校会吩咐老师,自己的孩子犯错就“狠狠地打,让他多长点记性。”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的长辈有一种抵触、害怕的心理。渐渐养成了有话也不对长辈和老师说的习惯。

第二、“出头的椽子先烂”,如果哪位学生发言较积极,就会被其他人认为是在当众出风头。所以,学生们都不愿意在课堂上说话,免得背上“骂名”。

第三、受条件的制约,农村中学开展的课外活动非常有限,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差,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存在障碍,参与式教学中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当然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四、有的学生不愿意开口,是担心自己说不好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记得有一次在讲授《孔子拜师》时,我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来说说“风餐露宿”这个成语的意思,有一个学生说:“就是喝风吃露水。”立即引来其他学生的哄堂大笑。事后那位学生找到我,很委屈的说:“老师,你以后再也别叫我回答问题了,同学们现在都叫我’杨喝风’”。可见,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多大的伤害。

怎么才能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在讲授《风筝》时,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放过风筝吗?”学生都大声回答:“放过。”“你们喜欢放吗?”“喜欢!”学生声音更大了。“父母亲愿意你们去放吗?”“不愿意。”学生的声音明显小了。那么这节课老师陪你们放风筝好不好?“”好!“学生齐声欢呼。

第二、做到民主平等,与学生同喜同乐。

教师的情感极大的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都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打消怕别人笑话的顾虑,告诉他们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本身就是战胜自我的一种表现,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当学生说得不好或说错了,应引导其他人要抱有宽容的态度;当学生说得好,应鼓动其他人一起由衷地为这位学生感到高兴。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第三、对学生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有些学生由于受智力、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重复的知识点经常会忘记,如果教师对此失去了信心,在学生说错话的时候加以批评,会严重挫伤学生”说“的积极性。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有耐心,相信学生会改正错误,并把这种态度通过自己的言语、眼神、肢体动作传达给学生,打消学生对教师的种种顾虑。

第四、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良好的课外活动能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个性。比如有许多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可以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锻炼他们的胆量,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激起他们的好胜心。

第五、树立学生正确的”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明白,在恰当的场合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不是出风头,而是锻炼思维获取知识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往往那些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除了在课余时间很用功外,其实上课听讲的效果也是很好的,也是很能参与到教师的讲课中来的。所以,要想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要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在课堂上积极地主动地参与。

第六、允许和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努力克服随意盲从的习惯。

新课改的实行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而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被教育成要对老师和家长言听计从,这种情况在农村更甚,学生长期以来已养成了依赖习惯,对很多事都不会想着自己解决,而是老师和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只是随意盲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而是在生活的每件事上都锻炼学生的独立意识,鼓励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敢于挑战教师的权威,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形成”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第七、每位教师都要长期坚持参与式教学。

总之,要在课堂上真正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很好的”参与“,并不仅仅是能在课堂上解决的,而是需要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在课里课外做很多耐心细致的工作。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篇十

所谓的参与式教学法就是指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行为规律记录下来,为学生创造出能让学生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法。将参与式教学法实际应用到教学中以后,学生通过多样情景化的教学设计进行主动性的学习,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1.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生物学科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很多初中生都很喜欢生物这门课程,愿意进行生物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很多不同地区的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科学知识理解生物学中的奥义。学生学习过生物课程以后,还能帮助自己修正生活方式,进行更加健康的`生活。另外,学生在进行生物学的探究性学习时,还能帮助养成探究事物的学习习惯。使用了参与式教学法以后,学生明显有了更高的热情,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2.满足课改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

生物教学在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会积极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综合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具体状况,制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满足课改的要求。同时,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在逐步凸显出来。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相关内容,并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更加贴近大自然,树立起环保意识,充分满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三、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

1.实施原则。

(1)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则需要在一旁进行引导。参与式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所以,初中的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构建出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实现全面发展。

(2)实现平等交流。新课改以后,教学理念是实现全面性发展,首先要保证学生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教师要进行积极地引导工作,发挥出启迪者的作用,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有所重视,一旦发现学生出现了问题,要马上进行正确方向的引导,帮助学生跨越障碍,继续进步。

(3)树立长远目标。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将教学目标定在通过学期考试上,而要定下长远的目标,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充分锻炼,建立起坚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将自身的思维、意识和行为都充分调动起来。

(4)因材施教。初中生由于其生活环境的不同和自身性格的特点,个体差异非常明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规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参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实现全面发展。

2.实施方法。

(1)构建教学情境。参与式教学法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出适合学生参与进来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创建教学情境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的教学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将抽象复杂的学习内容进行简单化、具体化处理。例如,在学习“尿的形成和排除”这一课时,学生想要充分了解身体器官肾小球、肾小管、集合管的具体工作原理,单纯的讲述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师通过flash动画制作出动态的动画,令本身无法看见的教学内容通过电脑表现出来,学生便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理解教学内容。

(2)小组合作式学习。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学习目标展开讨论,也是常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这种方式能够将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能够对学习的知识加深理解记忆,同时还能培养自我批判的能力。例如“计划生育”这节课,初中生可能并不十分了解,也不太感兴趣,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对国家、社会、家庭进行相关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热情。

(3)开展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到本地的植物园或花圃参观学习,了解不同生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到工厂参观污水处理,了解水处理降解过程,促进学生的进一步自主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上采用参与式教学法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日后,教师要在参与式教学法中不断更新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生物学习基础,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长远的教学目标。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篇十一

过去,农村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比较陌生,他们认为“‘春风不度玉门关’,‘山高皇帝远’,课改只适合大城市,农村改什么呢!现如今,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一声巨雷,打破了教育固守的沉默,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震撼。作为新一代的“师者”,我们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我们原有的经验和习惯,重新去面对,去反思,去探索,去解决。特别在语文的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要善于自我更新、自我反思、加强与同伴合作。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亟需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方式及行为进行深刻的、全方位的审视和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及时准确做好角色的转型定位,将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积极做些准备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一、面对新课改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魏书生说:“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同样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了受罪。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异。”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传统教学,教师大多是单一应对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尤其多年来,教师的学科本位思想顽固,不少教师常不自觉地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那么,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在这种课堂上是否依然具备应有的教学能力呢?由于新课程内容的包容性和渗透性,以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去适应其需要,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就迫使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审视、反思。改善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不仅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教师本身也应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性资源,所以教师仅局限于对本学科教材的把握和采用陈旧的教学方式是绝对不够的。课堂教学的开放,“跨学科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生的“主动探究”,将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语文教师不能再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而应该走出去,在深刻挖掘和吃透本学科教材的基础上,重新学习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经济、网络,接受社会文化新现象、新知识、新概念,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原有知识的外延,调整知识结构,做好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工作,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素质,尽量做到“全能”型,“把好自己的门,串串‘邻居’的门”。除专业知识外,还应兼学并蓄,涉猎更多的学科领域,这样才能做到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以应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

二、面对新课改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做好角色转型定位。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

1、回归主权,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制定上享有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参与、平等互动,教师仅仅是组织者而已。学生的“主权”回归势必打破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流程,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充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如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2、因势利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帮助学生制定切实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随时洞察和把握学生的思维情境,及时调整施教导向,并相机给予肯定的指导和帮助。其次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求知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要能有序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张弛自如,不能听任学生信马由缰,在愉悦中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审美辨识能力。引导不是教师轻易的告知方向,而是循循善诱,激发学生丰厚的探究潜能;不是教师板着面孔训斥或生硬地逼着走,而是点燃学生内在的精神之火。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篇十二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至,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年至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篇十三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需要的语文教师首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是一个听说读写方面能力非常强的人,也是一个有高尚的道德操守和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怀的人。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素养语文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面的挑战,一方面让教师感觉工作量加大,加重了;另一方面也让教师有了更多发展的空间。语文教师只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个人思想素养,更新知识结构,发展职业能力,才能获得自身长足的发展,才能确保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作为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怎么做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是摆在我们所以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认为最根本的是提高教师本身的语文素养,才能适应新课改,真正推动新课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一、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教师。

一个语文教师,最关键的是自己的语文水平要及格,要过关。如果自身的语文水平不好如何去叫别人。例如:一个语文教师自己的语文水平很低,对一篇课文的理解,自己没有一点感触、体会,找不出文章的优美之处。试问,那他在教学中让学生说感受体会时,他将如何,对学生的感受体会做如何的评价,他又将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优美动人的语句片段?因此,要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的大门,语文教师必须让自己走进语文大门,自己先去亲身体验语文的喜怒哀乐,培养自身对语文的乐趣。

二、不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师要训练学生听、读、说、写的能力,自己首先必须会听会说,善读善写,并且功夫过硬。无数事实证明,语文教师的一手好字好文章、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和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对善于听声辨音的耳朵,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

精通读书之道,应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语文教师要能够广泛阅读并从中搜求有用信息,吸取其中的精华,能够利用各种工具书自行解决疑难问题。在读书这件事上,语文教师还得兼有演员或广播员的素养,即能用普通话朗读文章,并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固有的感染力能真正震撼学生的心灵。

熟悉各类文章的写法,这是语文教师的又一项基本功。语文教师当然应该写得一手好文章,但就基本功而言,首先要求写得“像样”“合格”,即写诗像诗,写文像文,写戏像戏,写哪类文章都符合哪类文章的要求。有了这样的素养,指导学生作文就容易得法;否则,自己还没有入门,指导起来就会不得要领。

对于语文教师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知识基础并不错。但就是表达不出来;或者虽能表达,却不能表达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这样的教师,即使可以给学生一点“乏味枯燥”的知识,却总难给学生以“巧”,总难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乐趣”,这当然也就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

教学是双边的活动,按现代教育的观点要求,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这样,就对教师的听话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语文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听出学生说话的意思、条理、说法和某些口语特点,善于迅速地听出学生说话的是非正误,善于及时地听出各个学生说话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中发现问题。否则,两耳不聪,反应迟钝,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就会中断;交流中断,学生的思维走向不能及时被教师把握,将会阻滞学生智能的发展。

三、端正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位。

首先,我们必须彻底屏弃传统的吃老本的观念,以一个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快,终身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做教师的也应该有一种危机感,以一种“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去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品味。

其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赖于艰苦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地充实、更新我们的知识库存,把自己变成一眼永不干涸的甘泉,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去滋润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位,健全自身人格,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陶冶学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过去,老师占据讲坛,喋喋不休:一时代背景,二作者简介,三内容分析,四写作特点等,净是些条条框框,理智解析。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老师当“演员”、学生做“看客”,传统已久。学生(学习的“主体”)的退场,教师(本应是“教练”)的登台——这“主体”的颠倒是现存种种弊端之根源。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应一改以往的.“满堂灌”,真正进入到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全新的互动教学模式上来。“学生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正待点燃的火把”。教师便是点燃每一个火把的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独立见解,创设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教师不断称赞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使学生拥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最终使教学走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主体学习的轨道上来。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呢?这需要真正遵循教学规律: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被改换为“主角”地位,如能力养成规律: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而绝非能“讲”或“听”出来的;又如读写规律:阅读是一种综合吸收,亟应“沉潜”于其中,“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不多读、熟读而只去听所谓“讲析”是全然无用的,而由读到写“熟”则是其中的“桥梁”,但学生却恰恰不熟(老师倒很熟),故根本无助于写。

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美感,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在快乐中完成认知过程。语文是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应用性学科。在这里有自然景色之美,有生活情趣之美,有自然现象之美,有历史的悲壮之美,有民族传统之美,以及汉字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这是语文学科特有的美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的人文之美,感悟语言文学的意蕴美、音韵美、形体美,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最终上升到产生乐于欣赏运用语言文字的强烈愿望。

要学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事实证明,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形成动力,促进自主性发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活动中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独立尝试学习课文时,阅读课文,理清文意,品味作者的写作意图,思索写作技巧,与课堂上教师讲评有机结合,从而“事半功倍”更加理解消化课文。即使与教师有分歧,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也应以鼓励为主。

还原语文的本色,注重语文教学的目的。把“语文”二字诠释为“语言文字”,片面地强调其语言媒体的“工具性”,把语文课上成了枯燥繁琐、兴味索然的语言课、语法课,使其文学色彩消解殆尽,人文精神极度稀薄——这是当代“语言学派”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的严重后果之一。其实,语文教学的目的即在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能读”,即胸中有经典(名篇、名著);“会写”,即笔下能文章(写一手漂亮文章)。读,是一种主体由外而内的广泛“吸收”,其目的在于充实人、丰富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而写,则又是一种主体由内而外的自由“倾吐”,其目的亦在于创造、出新,解放人的思想、心灵和文笔,以便高扬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所以,语文课的目的即在于“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从这一点说,语文课如再只提“工具性”就远远不够了。这门课从本质上看无疑是“立人”之课,它具有浓郁、强烈的人文精神。

重视教授学习方法。“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将终身受益”。学习方法其实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学习方法不仅要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更在于长期的学习实践,反复应用,揣摩感悟,积累中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参预学习实践活动,在学习中领悟道理,摸索方法,并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总结、积累。此外针对学生个体进行指导和点拨,或在自学前提示方法,或在学习后总结得失,在考试检验后进行方法总结。从而使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以及不同学习内容诸如处理不同体裁、题材文章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最终获得个体全面发展。提倡鼓励式、启发式教学。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同时,教师在授课方式上,也应以鼓励式、启发式为主。课堂上教师有意识的赞扬学生,例如“你大有进步!”“你的语言太美了!”“你朗读的太有感情了!”……都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建立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不断启发诱导使学生自己不但能愉快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这样比单纯教师讲,学生记更能事半功倍,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总得来说,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提高教师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这一方面,以尽快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更快、更有效率地全心全意投入到语文教学中。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篇十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也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以来积极探讨的问题。

当前农村作文教学遇到的最大问题是:1、学生怕写作文;2、学生对作文的普遍厌烦。这使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之前,学生便已有了对作文畏难和排斥。学生认为:写起作文没素材、写作能力低、不知写什么好。因此,我在上作文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厌烦作文的种种原因,努力克服他们写作的消极因素。为此,我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对学生苦痛的治疗。我的做法是:

一、激发兴趣,消除困惑心理。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农村学生认为自己能力、水平有限,写不好作文,缺乏自信心。为了消除学生这种困惑心理,我常用以说带写的方法来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我充分把握口头作文这一环节,有效地将口语与书面语结合起来。每一次指导学生作文时,我先让学生对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等尽情地述说自己的看法,在谈心的基础上,我再给予必要的指导,指导后再帮助学生整理所说的话,这样就可以顺利地完成让学生“所想”向书面文字表达形式的.转化,学生感到轻松,兴趣。因此,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产生喜欢写作文的动力。

二、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由于农村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词汇贫乏,所以表达不具体,不确切,不生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我认为让学生把阅读和摘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一条有效途径,因为学生习作有一个“模仿”的过程。

1、阅读。阅读可分为默读,朗读,诵读。对农村学生来说比较适合诵读,诵读也是一种模仿,诵读久之,痕迹加深,作文时,词句自然会从口中溢出。诵读时用的是普通话,可纠正方言中的一些不规则的语音法,反复诵读,又可形成良好的语感。

2、摘抄。丰富词汇,除了诵读,还应该学会摘抄,做到读抄结合,相得益彰,才能拥有大量的词汇。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让学生分类摘抄,把内容分成人物、动物、事件、景物四大类,再把四大类分成若干小类。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也都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作文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使习作锦上添花。

三、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改变现有的作文教学方式。

传统的作文教学,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脱节,指导上以教师为主,以教师的活动、意愿、观点代替了学生自主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没有得以发挥,许多学生的作文主题是千人一面,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毫无创新,学生的作文大同小异,缺乏个性。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学习,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积极探究作文指导方法,要坚持不懈地做到:学习---创新---再学习---再创新,使自己的作文教学水平跃上新台阶。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篇十五

(江西省奉新县陶仙小学)。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文的综合水平。而农村由于课程资源的薄弱,更限制了小学生的发展。提高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农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句,千方百计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充分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将写作与农村生活联系起来,深度挖掘农村特有资源,拓展学生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写作,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如何写篇十六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

作者:王金山作者单位:河南省永城市实验小学,河南,商丘,476600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8)分类号:g623.71关键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