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青海湖抒情散文 青海湖沿途风景的说说(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3 13:35:34 页码:12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青海湖抒情散文 青海湖沿途风景的说说(7篇)
2022-12-23 13:35:34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青海湖抒情散文一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限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的岗位上? 青春年华,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光,能让这最美丽的时光在岗位上奉献闪光,发出最耀眼的光芒,是我们每个人的理想。

当前,烟草行业掀起了‚践行‘两个至上’、做到‘三个始终’、树立‘五种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如一夜春风,花开千万树;又似一场春雨,润物细无声。

维护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盯紧市场、尽心尽职、死看硬守、守土有责‛,这是每个专卖管理员的职责所在。只有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运用创新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畏艰险,敢打敢拼,定能打造一支威武的金叶之师。

‚成亦专卖,败亦专卖‛,面对卷烟打假新形势,专卖人不敢懈怠。

2011年9月21日下午五点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寂静,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让人无法平静的消息,一辆从南京开往黄山的大巴车将携带一批假烟于当晚经过旌德,具体车号和香烟数量不详。获知此情况,县局领导十分重视,紧急召集稽查大队,并联系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制定详细堵查方案,兵分两路开始围堵检查。经过6个多小时的守候,23时30分,一辆车牌号为‚皖j00588‛的大

公安干警和稽查队员立即上前将其拦截并实施检查,当场查获涉嫌假冒‚中华‛和‚玉溪‛卷烟共计126条,涉案金额6万余元。由于案情重大,县局第一时间启动了烟草、公安联合打假机制,成立了‚9.21‛专案组。接下来便是艰苦细致的分析和侦破工作。通过排查,在北京市活动的河南人赵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为了避免涉假上线的怀疑,保证‚9.21‛案件快速、顺利的侦破,10月1日专案组决定北上北京开展抓捕工作。当我们踏上北京的刹那,面对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茫茫的人海,我们犹豫了,如何去抓人?到哪里抓人?然而经过10天举步维艰的侦查守候,最后我们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赵某的主要活动区域---前门大街一带。10月9日,在北京西城警方的配合下,我们成功的在西城区前大街肯德基店门口将犯罪嫌疑人赵某抓获并依法刑事拘留。

赵某的抓获,让本案的另一名重要嫌疑人河南人符某浮出水面,据赵某交代,符某仍在北京从事假冒卷烟销售。专案组发扬锲而不舍、敢打敢拼的精神,一赴河南、二上北京,最终在北京警方的大力配合下,于7月3日在北京一地铁站内将符某成功抓捕归案。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直以来,旌德县局就以人口少、面积小、交通不便、市场相对平稳的形象示人,近年来一直没有侦办过大案。但广大专卖队员打破了‚县小无大案‛的思维,从来没有停止对市场风吹草动的警觉和平稳表象下暗潮涌动的深挖。一直以来的默默无闻、苦心经营终于有了回报,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信心和决心,以‚一心一意为民,一身正气执法‛为宗旨,成功

9〃21‛假冒卷烟网络案,查实涉案卷烟1300余条,市值百万元,成为宣城烟草近五年来最大网络案件。这更让我们坚定了信心,只要破除思维定势,一样可以‚以小博大‛,居小地而有大作为!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铁骨铮铮的金叶卫士放弃了与妻儿团聚的幸福时光,放弃了觥筹交错把酒言欢的豪情岁月,只为坚守那份责任,情牵消费者,心系大中华。

关于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青海湖抒情散文二

《一生只为一事来》里的那条山路,仿佛是一个象征。

每个人的遇见、选择和故事,都像是一条洞开岁月的路。“路”的意象,本身就带有一种时空穿越感。

于泥洋村而言,一条路在脚下,沟通着山里和山外;一条路在心里,连接着历史与未来。于支月英而言,还有什么样的人生大事胜于这样一条“心路”?还有什么样的使命担当胜于千家万户的孩子的命运?

教育的庄严和神圣,可能在时过境迁的岁月回眸中更能凸显。面对生命中不可想象的生命蝶变和人生可能,教育的意义才在“温故”之后而“知新”。当电影将闭塞、贫穷、破败、简陋的种种情境与细节一层层展开的时候,我的泪水不止一次盈满眼眶。――为群山阻隔的泥洋村,更为自己的当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的小学条件会略胜泥洋村。不过,一年级教室里确实也是在泥砖砌起的土墩上搭起一块块乌黑的旧木板,据说那曾是拦猪的木板。

那地方叫云湾。校舍是当年贫下中农没收了那些大户家留下的祖宗家业。营构有制,冬暖夏凉。其外,白墙黑瓦,青树相拥。其内则回廊转曲,天井四合。特别是,学校有一个很大的礼堂,地上铺了小小的青砖,那是我们全校集会的地方。

当年我还有一篇题为《我为四化刻苦学习》的四年级作文以墨笔抄了,贴在礼堂的那个宣传栏里。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八十多岁的母亲依然还清晰地记得此事。

学校之于村庄,就是一束文化的亮光。童年里,我们曾在校园里流连。黄昏的时候,老师们在球场上打球,长发飘飘的年轻女老师蹲在冬天的花坛边洗头发,那种淡雅的芬芳仿佛还飘浮在空气里。至今我还记得校长汤楚健先生穿着灰色棉袄站在廊下敲钟的样子,记得钟声的急促和同学们跑进教室的气喘吁吁;我还记得李茹曼老师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给我们讲汉语拼音,她写在黑板上的字真漂亮。我还记得杨广雄老师教我们图画,他在黑板上画一个孩子坐在木盆里,并取名为《沐浴》,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知道洗澡的文雅说法叫“沐浴”,还有帅气的屈正乐老师讲水笼头放水或注水之类的数学应用题……

几十年过去,村小的老师们已是久违不遇。坐在电影院的那一刻,关于他们的记忆却全都苏醒了。他们,就是我走出故乡的那条“路”,那条开满了野花的“路”。

即使是今天依然在故乡谋食的同龄人,他们日后的生活里或许也遇到了种种自私与贪婪、愚昧和暴躁、怨愤及其脏污,有无数冷漠的灰色曾给过他们人生的奚落,然而,在学校的那些年,在大樟树下的那些日子,在铃声敲响的午后,他们都曾和我一起看见过文字里的光亮,看见过最纯的笑容。在昔日少年的柔软内心,曾种下过美与善的种子。那里有人间最浩荡的丰沛,最温暖的干净。他们至少都曾被开示过。

关于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青海湖抒情散文三

五指不沾阳春水的城里小姑娘-支月英,为了大山里的孩子,成长为了什么农活都会干的女汉子。江西支月英老师的真实事迹,就是因为在乡村的坚守而让我们观影者叹服。

从董大山的回忆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处处与支月英老师作对的顽劣孩子-“问题少年”,而支月英老师同时还要面对着乡亲们对教育的漠视。当我看到乡亲们说:“上课就好好在教室上,带孩子在河边上瞎转悠什么!”时,我能感受到支月英老师的心,比河水还凉。我们做一件事,不怕被人质疑,但最怕无人能懂。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孩子们的一路追赶中,本打算离开的支月英老师,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

当看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支月英老师是这样开导学生的:“不是有了希望才接受,而是有了坚守才有希望。”

支月英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最为感动,同时也引发出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要考上教师的思考,之所以坚持,是因为不忘初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支月英老师坚持的伟大。她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而无怨无悔,给大山的孩子们带来的,是希望;她用一生的坚持,帮助他们实现的,是命运的转折。

电影中几个孩子最终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大山,离不开支月英老师的坚守,离不开教育的力量。支月英老师用一生的时光,捂热了这座大山和所有的乡亲,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而教师题材的影视,今年初便听到了《老师!你好》。当时的我正在备考教师省考中,那时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却还是听说了这部电影上映时评分很高,非常感人。我默默发誓:考上教师后,我要以正式教师的身份来观看这部叫座连连的电影。在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后,我第一时间观看了《老师!你好》。

如果说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儿童时对我严厉的老师,那么《一生只为一世来》便让我感受到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的责任感,肩负起教育的重担,才刚刚开始。

“即使你没有获得一份理想的生活,也不能失去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若是心里存了条上山的道,那就什么也挡不住。”

“有学生的地方就得有老师,我就得去。”

“困住我们的不是眼前的大山,而是贫瘠的内心。”

支月英老师的话并不伟大,但却句句朴素、贴近生活。我本身也出生于农村,有更深的感触,目睹了多少当年的乡村教师啊!原来,他们就是这样坚持下来,成就了无数的学生。曾经教育过我的老师们,我向您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电影中,在支月英老师的桌子上永远摆着一盆雏菊,雏菊也是我喜爱的花,它的花语,就如支月英老师的大爱一样,纯洁、博爱。当支月英老师满头白发时,雏菊依旧一同坚守,宛如当初。

这次观影,对我来说是一种灵魂的升华。当电影结束时,我心中依旧激荡不已。所谓老师,就是那个在几十年岁月中种树成林的人!

我一定要以支月英老师为榜样,见贤思齐。我们虽然不在同一个时代,但是我们有同样的初心,一生只为一事,一事只为一生!

关于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青海湖抒情散文四

五指不沾阳春水的城里小姑娘—支月英,为了大山里的孩子,成长为了什么农活都会干的女汉子。江西支月英老师的真实事迹,就是因为在乡村的坚守而让我们观影者叹服。

从董大山的回忆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处处与支月英老师作对的顽劣孩子——“问题少年”,而支老师同时还要面对着乡亲们对教育的漠视。当我看到乡亲们说:“上课就好好在教室上,带孩子在河边上瞎转悠什么!”时,我能感受到支老师的心,比河水还凉。我们做一件事,不怕被人质疑,但最怕无人能懂。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孩子们的一路追赶中,本打算离开的支老师,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

当看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支老师是这样开导学生的:

“不是有了希望才接受,而是有了坚守才有希望。”

支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最为感动,同时也引发出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要考上教师的思考,之所以坚持,是因为不忘初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支老师坚持的伟大。她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而无怨无悔,给大山的孩子们带来的,是希望;她用一生的坚持,帮助他们实现的,是命运的转折。

电影中几个孩子最终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大山,离不开支老师的坚守,离不开教育的力量。支老师用一生的时光,捂热了这座大山和所有的乡亲,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而教师题材的影视,今年初便听到了《老师!你好》。当时的我正在备考教师省考中,那时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却还是听说了这部电影上映时评分很高,非常感人。我默默发誓:考上教师后,我要以正式教师的身份来观看这部叫座连连的电影。在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后,我第一时间观看了《老师!你好》。

如果说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儿童时对我严厉的老师,那么《一生只为一世来》便让我感受到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的责任感,肩负起教育的重担,才刚刚开始。

“即使你没有获得一份理想的生活,也不能失去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若是心里存了条上山的道,那就什么也挡不住。”

“有学生的地方就得有老师,我就得去。”

“困住我们的不是眼前的大山,而是贫瘠的内心。”

支月英老师的话并不伟大,但却句句朴素、贴近生活。我本身也出生于农村,有更深的感触,目睹了多少当年的乡村教师啊!原来,他们就是这样坚持下来,成就了无数的学生。曾经教育过我的老师们,我向您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电影中,在支老师的桌子上永远摆着一盆雏菊,雏菊也是我喜爱的花,它的花语,就如支老师的大爱一样,纯洁、博爱。当支老师满头白发时,雏菊依旧一同坚守,宛如当初。

这次观影,对我来说是一种灵魂的升华。当电影结束时,我心中依旧激荡不已。所谓老师,就是那个在几十年岁月中种树成林的人!

我一定要以支月英老师为榜样,见贤思齐。我们虽然不在同一个时代,但是我们有同样的初心——一生只为一事,一事只为一生!

关于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青海湖抒情散文五

《一生只为一事来》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停留于道德升华,也没有走向俗滥的教育苦情戏,而以那纵贯一生的生命回望穿越时空,并从中开掘出并非止于教师职业的价值追问。这种连接历史与未来、沟通展望和回眸的时空张力,使得支月英的故事不只是道德意义下的清贫坚守和无私奉献,而是哲学意义下的人生成全与未来开启。

命运总在未知里神秘蜿蜒,生命的价值却在回眸里更加清晰。

世间职业千万种,有哪一种职业会如此深刻地关切着个体与民族的命运?又有哪一种能听见历史与未来在群山之巅苍茫应答?

在我看来,支月英之于泥洋村,就像是每个人心中的“那一条路”。她在,学校就在,那种通往世界和未来的可能性就在,成全生命的庄严性就在。

影片中,土生土长的“大山姐姐”以结婚的方式改变命运,下山之后便不再回头。正如她父亲所说,“心中装着一条下山的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作为女性,她以爱情和婚姻的方式去逃离大山的闭塞,这是人性之本然,无人可以对此作出道德的褒贬。因为,她所怀抱的,不过是最起码的文明期待。

在城市出生、长大的支月英,当她以支教的方式抵达泥洋,生活的选择让她看见了一条“上山的路”。凭什么她会让花朵一样的年华绽放在大山深处?她生命里那种超越苦难的笃定、执念和信仰来自哪里?我以为,正是无数苦难的生命境遇和超越苦难的深切期许,轰然开启了她关于生命价值的幽微思索,那是一种很可能被城市繁华所遮蔽的思索烛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大价值在于其自我实现。环视人间百态,金钱、权势、地位以及种种繁华与荣耀,永远在诱惑蝇营狗苟、利令智昏。人们与世界所建立的联系,大多取决于功利的深浅,而一时一事的得失计较又时时拘囿着人生的格局。人们习惯于共时性的横向比照,而缺乏历时性的纵向思索,而所谓“人生价值”,亦多流于言辞,而非信仰的抉择。

对支月英来说,泥洋村就是她生命的舞台,就是她足以安顿此生的全部世界。在那里,她被需要,被尊重,被唤发,而不是被排斥,被压抑,被漠视。相对于祖祖辈辈的泥洋村人来说,她是一个“外来者”。与那些散落在山前溪畔的人家并没有血缘情感,但是,她又与每个家庭的祖祖辈辈的希望相连,与脚下那片土地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相连。

多年后,做了公司老总的学生大山回到了泥洋村。其时,学生眼里那个亭亭玉立、眼眸清亮的“支姐姐”早被山居生活暗淡了青春的光泽,而一饮一食的简陋和粗糙,将她塑造得更像一个泥洋大妈。然而,那只是生活的表象。她像一棵树,将根深深埋进了泥洋的大地,而所吐露的芬芳却被一代一代山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带向了四面八方。

那芬芳,而是支撑支老师熬过山村暗夜的力量,是她“一生只为一事”的生命选择。多年以后,我更愿意说支月英获得不是显赫的成功,而是一种真实的幸福。

支月英的幸福是什么?是她在职业的起点看见了价值的终极,是她凭着朴素的信念,在“最小的天地”里活出了“最大的自己”。

关于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青海湖抒情散文六

坚守一方,只为桃李壮

——我的单人单校工作历程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这种职业的赞誉,也是对教师责任的界定。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教书和育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名叫何德春,是湘阴县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自1975年9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至今已有34个年头。在执教的34年中,我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积极的进取意识,积极参加各类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做到语言文明,举止端庄,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并能用自己的品德言行来教育影响学生。在工作中,讲敬业,比奉献,团结同志,顾全大局,服从领导和学校的安排,对工作尽职尽责,敢挑重担。本着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的理念,我培养了一辈又一辈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的工作虽然是清苦的,但看着我的学生们一一成人成才,我打心眼里感到无尚的光荣和骄傲。

我于1954年4月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虽然家庭条件很艰苦,但在兄长的支持下,我还是顺利地读完了当时我乡的社办高中班。1975年9月,在当时乡教育组领导和大队干部的安排下,我从忙碌的农田里走进了金沙学校孔家山分校,负责教附近学龄儿童读书写字,让他们的父母能专心地进行农业生产劳动。从此,我成了一名

小学老师,也成了这所学校唯一的一位老师,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

我一人坚守在孔家山分校,每天带领着孩子们读书写字,放学之余还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虽然时间上过得很紧张,但教书的工作能在生产队逐渐计较高的工分,我知道我的劳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因此我也乐此不疲。

第二年,大队负责人通知我潜心教学,不用再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于是课余我便带领学生利用学校周边空地种向日葵、花生,栽红薯、萝卜青菜。由于是沙地,小白兔拔萝卜的场景十分喜人,收获花生红薯也十分轻松。

有了菜地,我便设法为离家较远的学生张罗午饭。五六块土砖,在教室外避风处支起从自家带来的一口铁锅,下面煮学生带的米,上面蒸学生带的饭,柴则是学生们下课从周围竹山中捡来的枯枝竹叶,待到饭熟出锅再炒青菜。现代人看来这是正宗的农家乐柴火饭,当年它却让我流淌着烟熏的和欣喜的两种眼泪。

……

随着时间的变迁,孔家山分校后来被拆并,我也暂时结束了单人单校的工作方式,满心欢喜地调入金沙学校,才真正有了“同事”。金沙学校是一所村小,从1978年到2002年,学生人数高峰期只开设有一到四年级4个班,但这样的情景只维持了两年时间。金沙村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村落,地理位置又比较偏僻,加上交通条件等的限制,学生少,所配备的教师也少,有时必须开设复式班,让两个年级的学生坐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老师先给一个年级上一段时间,然后布置

点课堂作业,再给另一个年级授课。这使得教师的工作任务相对加重,所有老师几乎是满负荷运作,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

2002年下半年,学生人数特别少的几所学校都被拆并到临近的学校,最后金沙村和大岭村就只在大岭学校保留了一个一年级班,由我这个有单人单校工作经验的老师前往执教。

大岭学校地理位置更为偏僻,学校建在幽深的竹林之中,道路不畅,交通不便,进入学校要经过一段崎岖小道。而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差,是非辨别能力低下,要教好他们本来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同时我又是一个人留守教育他们,工作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每当看到他们活泼可爱的表现,我的心里又充满了无比的欣慰,更觉得自己应该尽我所能。

虽然大岭和金沙两个村的小孩子都在这里接受最启蒙教育,但人数较多的时候也不足三十,一般情况下都是二十个左右学生。

2002年是我在大岭学校单人留守的第一个年头,虽然刚参加教育工作时也是单人单校的工作方式,但时过境迁,新的时期、新的对象,给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学生年龄小,大多又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视为掌上明珠、小皇帝,所以也比较娇气,凡事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并且注意力也极易分散。为了教好他们,让他们习惯学校的生活和学会照顾自己,我采用适时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能让他们自己动手的事情决不帮手,难度稍大的只在一旁给予必要的指导,锻炼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和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品格。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要让他们改掉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开始时,孩子们上厕所也要我带着去,还要帮他们整理衣服,并且他们也没有男女生分厕的习惯。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先指导几个懂事一点的孩子,然后再分别由他们在厕所门外指导其他学生分男女生上厕所,帮助同学整理衣裳。虽然学生人数少,但他们爱热闹、一窝蜂的特点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不时地有一些学生因为没有及时照顾到,把大小便拉在了自己身上,这时我又要为他们进行简单的处理,然后联系家长让他们来把孩子带回家洗澡换衣服。有些住在学校附近的家长看到我忙不过来,平时也很乐意来帮我照顾孩子们。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开拓学生视野,我将设在学校的党员远程教育设施也利用了起来。2004年寒假,别人都在忙过年,我却拜儿子为师学起了操作电脑。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上学期我就能在大屏幕上演示一些最基本的操作了,有时也下载一些科普片供学生们观看。

学校因为只有我一个教师,所以只开设了一个一年级,但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在学校经过我的教育之后,生活能力越来越强,都希望能继续让我教二年级。2007年,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我又和上级领导联系,决定在大岭学校开办二年级,但还是只能由我一个人来上课,所以我又在学校开起了复式班。

虽然曾经搞过复式班的教学,但那是一、三或二、四年级复式,学生有年龄稍大的,容易管理,再说过去的教学方法也不适用于现在 的教学。因为低年级学生总改不了一边写一边念、一边算一边念的习惯,影响了另一个年级的上课。教完二年级去上一年级时,二年级同学还会提出一些你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影响了一年级的教学。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成了复式班教学的难点。怎么办?好几个晚上我翻来覆去都睡不着觉,有时我也提出过,在上一年级课时,二年级同学不得提问。可是一堂思想品德课上,我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安全教育、组织纪律、卫生与健康和不懂就问的学习方法,而一个叫刘心雨的二年级学生竟举起小手,然后天真地提出:“老师,您上课时怎么不让我们提问?”我只得凭自己编的所谓理由来敷衍解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将每堂课最后的几分钟时间让两个年级的学生都提出各自要问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这一招还不错,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些至今还是家长接送。有些家长在闲暇时会提前来学校接子女,他们便有意无意地站在窗外看,听我上课。课后他们不由得发出衷心的感叹:“当老师太不容易了!”“难怪我的细伢子回去总说我们何老师怎样怎样好!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啦!”……这虽然不是当面称赞我,但说明了我的教学给群众留下了好的印象,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认可和肯定,更说明了教师是受人尊敬的职业。

虽然工作任务较以前更为加重了,但只要看到孩子们在我的教育下快乐地成长,想到家长和群众对我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工作的辛劳反而让我觉得心里甜滋滋的。

正是因为有了家长和群众的支持,在我自己不懈的努力下,我的

工作也得到了上级教育领导部门的认可。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收获颇丰,除了多次获得中学领导对工作的认可和奖励外,1990年我还被评为湘阴县模范教师,1998年我又被评为岳阳市优秀教师,2006年湘阴县教育工会又授予我工会积极分子光荣称号。

群众的支持和领导的认可是对我工作最大的奖励,但我深知我仅仅是为党的教育事业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今后的路还有很长,我还将遇到更多更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也将继续以我的满腔热情和不懈努力,为学生服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报告人:湘阴县躲风亭中学大岭学校 何德春

2009.5.20 6

关于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青海湖抒情散文七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由张亚海导演,穆婷婷、谭凯、巩汉林主演,影片根据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支月英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影片以成功商人董大山为视角展开。影片是讲述八十年代初以来,几个农村孩子坎坷不幸却自强不弃的

成长历程,来诠释支月英老师为山里孩子们带来重大命运变革的时代情怀大片。整部电影温暖人心、感人至深,同时由有着让人忍俊不禁的笑点,穆婷婷、谭凯、巩汉林、王姬等多位明星艺人的加盟,为影片增添了不少的看点。

最励志女老师扎根大山年度暖心师生情催泪来袭

在影片中,穆婷婷饰演的女主人公19岁来到大山深处支教,在面对以董大山为首的学生们的捣蛋以及村民的误解,年仅19岁的她该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这不禁引起观众的好奇心。

我们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我们坚持了才有希望,这是女主角的信仰和人生格言,在影片早前发布的预告片中,可以看到影片中处处都充满了这种韧劲儿。这位不服输的老师用自己的坚持,告诉董大山他们什么叫作希望,而在当她失落迷茫时,孩子们又成为了支撑她走下去的动力。

展现教育事业改革堪称活教学典范

作为一部校园题材优秀影片,《一生只为一事来》深刻反应了新中国教育改革进程,用动人的情感演绎来诠释怎样的老师才是优秀老师这一深刻话题。

影片引发人们对教育的思考。相对于城市社会精英教育而言,不少人表示:当代社会太需要这样的好影片,太需要像支月英这样的老师。可以说支月英的支教故事堪称中国当代社会的活教学典范。

笑点与泪点齐飞年度最感人教育题材影片

在本片中,穆婷婷首次出演角色年龄跨度从19岁一直55岁,极富挑战。谭凯饰演了成年董大山定位是一位霸道总裁似的成功企业家,他与穆婷婷在影片中演绎的师生情令人动容。而巩汉林和王姬等演员的加盟,也给影片增添了许多看点。

巩汉林生动演绎了一位善良、朴实的村支书。他和少年董大山之间发生的故事情节充满生活气息,巩汉林的表演诙谐幽默,让人忍俊不禁。王姬饰演了支月英老师的母亲,她和穆婷婷之间既感人又生活化的对手戏,相信一定能感动观众。

另外,以少年董大山为代表的等孩子们的恶作剧也会让观众朋友们会心一笑,会让我们回忆起孩时的自己。影片有笑有泪,真情大爱,片中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以情节带动情感层层递进,渗透你的内心防线,点燃你的泪腺。

影片立志打造本年度最真挚感人教育题材影片,这种深厚的师生情,定会让观众感同身受。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