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9:05:16 页码:12
2023年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大全10篇)
2023-11-23 09:05:16    小编:ZTFB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如何在困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挑战?通过阅读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思路,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篇一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小学语文第八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让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篇二

1、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带着大屏上的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2、反馈交流。(学生一边交流一边指导朗读,教师适时板书)。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生活在沙漠中的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2、豁达乐观的维吾尔人岂能是这几段文字能够说尽的啊。对于本课,你们还有哪些相关知识要和大家分享呢?(学生自由说)。

3、布置作业。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篇三

3、品读语言,欣赏桃源之美;

4、探究主旨,领悟丰富意蕴。

品味语言,欣赏桃源之美。

探究主旨,领悟作者情怀。

本课教学以语言品析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的诗意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同时,设计精巧的主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文章的主旨,领悟陶渊明美好的理想和情怀。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齐读屏幕上的一段话,说说“他”是谁。

他从乱世红尘走来

追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

他向桃花深处山的那边走去

将青山绿水男耕女织化作一首诗

千年已过桃花依旧

留给后人一个温暖而神秘的梦

2.学生发言,交流陶渊明有关资料,老师适当补充。

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

1、读准字音

屋舍俨然()便舍船()阡陌交通()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邑人()诣太守()刘子骥()

2、古今异义

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指运输事业

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专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不管

3、一词多义

舍: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屋舍俨然(房子)

志:处处志之(做标记)

寻向所志(标记)

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随即,不久)

1、概述故事内容【出示课件】。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2、学生回答,明确:文章讲述了一个打渔人发现桃花林、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后再次寻访而不得的故事。

(一)惊艳桃花林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

【出示课件】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作者描写桃花林的句子整齐,节奏鲜明,朗朗上口,请同学们画出节奏,自由诵读,读出韵律美。

3、这是一片怎样的桃林?请同学们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桃林美景。

4、看到这样一片美丽而又奇特的桃林渔人有什么感受?

“忽逢”一词体现了渔人的惊喜之情。“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体现了渔人十分惊异,急切地想探寻桃花林的心理。

5、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桃林之美和渔人之惊喜。

“忽逢”要读出惊喜,速度稍快,“数百步”三字要强调着读,以体现桃林的范围之广。“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要以二二的节奏断开,但前后之间要以语气贯连,读得似断实连,语速要稍慢,将一幅幅画面呈现出来,就像放电影一般,以体现渔人此刻的痴迷沉醉之情。

(二)探访桃花源

1、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桃花源景象的句子。

【出示课件】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2、请学生结合课文,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桃花源是一个_____的地方,你看(听、闻)___________。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在朗读中品读课文,读出宁静祥和的氛围,读出和睦幸福的感觉,感受桃花源的环境优美、生活甜美、民风淳美、心灵的善美。

4、小结:桃花源是一个环境幽雅,风景秀丽,资源丰富,民主平等,和平安定,

民风淳朴,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的战乱的'理想世界。

五、研读课文

学生自主探究以下问题,深入理解文章是主旨。

1、这样美好的桃花源在当时社会是否存在呢?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来回答。

2、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的桃花源呢?

3、链接背景【出示课件】

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公元376-396年)。期间,政治极度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生活,互相倾轧,赋税徭役繁重,战争频发,短短21年就爆发大小战争60场,结果是: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其三》)

4、小结:作者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世外桃源的生活,不仅是陶渊明的追求,更是当时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也只能是一种空想罢了。

2.学生思考后,交流发言

桃花源是用心灵和精神酿造的一坛美酒,它是人们精神荒漠里的一滴甘露,给人们以心灵的慰藉。无论现代科技如何发展,无论在成功的路上走得多远,青山绿水、平和快乐、简单朴实的生活都是我们心中的桃花源。让我们心存美好,微笑向前!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3.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4.熟读并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4.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使学生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选作课文的,就是这篇有新奇情节、有优美环境、有人物、有对话的《桃花源记》。

三、学生借助校本教材《桃花源记》“整体感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相互讨论,学习字词,教师指导、点拔。

四、概括文章各段内容(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第一段:写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经过。

第二、三段:写渔人进入访问桃花源的经过。

第四段: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

五、分析本文写作线索(以渔人行踪为线索)。

六、分小组进行诵读比赛,部分同学能当堂背诵。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画面。

二、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三个词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

三、分类感受。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1、桃花源美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2、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1、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三)感受桃花源幸福。

1、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2、学生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四、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

(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

五、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六、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七、深入讨论。

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

(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

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

(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

2、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

八、总结。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九、布置作业。

十、板书设计:桃花源记。

陶渊明。

美的旅程。

渔人桃花源神秘的旅程理想。

幸福的旅程。

教学反思。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构想了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读来感觉很美,细细品味,归纳以下几点:首先,学习文言文要激发学生兴趣。文言文是我国古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点很重要。我在课前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有关桃花源的图片,在学生的脑海里,在观看图片的时候同学们都很入神,效果不错。其次本文叙事简约,给读者留下更多回味的余地。例如: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要回答的内容本来应该有很多,可是作者只用了一句话三个字“具答之。”作为回答,简约至极。类似的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诣太守,说如此。”第三、课文长短句相间。课文中长句、短句交替出现,错落有致,形成一种节奏美。例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律美。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篇五

一.复习回顾。

昨天我们学习了曹禺的《雷雨》,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有关内容。

1.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雷雨》属于;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雷雨》属于;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雷雨》属于;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雷雨》属于;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雷雨》属于。

2.昨天我们分析了人物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从周朴园的话中读出了周朴复杂的个性:这是一个既有怀念真情,更是一个虚伪、冷酷、自私专横的人。

所以说,语言是人的心声,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语言上知道一个人的个性。

二.那么,我们就通过鲁侍萍的有关语言来分析一下这个人物的个性。注意运用有关句子来说明鲁侍萍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教具: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生字朋友,如果现在他们又出现在你面前,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二、朗读。

1、进入角色读好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对话。

2、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找一找。

3、借助图画,美读下雪时的景象。

看图找句子:画出描写美丽的雪景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

谈感受: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说说当时的心情。

读句子:可以加动作表演读,在读中理解各动词的意思。

积累词句: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4、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好孩子们“争着问”和老师“深情地说”的句子。

三、讨论。

你觉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说说你的理由。

四、表演朗读。

老师和学生一起,自由选择角色,朗读全文。

五、写字。

1、出示5个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自己认为不好写的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范写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我会连”的内容。

2、画一幅介绍祖国大陆的画,再配上一首小诗,送给台湾小朋友。还可以给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篇七

圆圆的沙粒(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三年级三班共有学生37人。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基础能力一般,两极分化严重,好动性较强,注意力欠集中,学习行为习惯不好。所以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与督促,从而顺利、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圆圆的沙粒》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采用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讨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说明了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1、通过学习课文,领悟“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高尚品质,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的积极态度。

2、指导学生按分好的段落,领悟每段的内容,概括段意。

3、有感情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领悟“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领悟“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高尚品质。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展示课件,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见过珍珠吗?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

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珍珠的图片。

3、你知道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4、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圆圆的沙粒》,看看沙粒到底是怎样变成珍珠的。

5、板书课题《圆圆的沙粒》。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你们想不想知道沙粒是怎样变成珍珠的?赶快读读课文,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让其他学生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本课生字词。

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5、这一课的生字你都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6、讨论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7、谁愿意当小老师来领读一下?

8、指名读,检查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篇八

1、学习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因为学生已学习了《美丽的小路》、《失物招领》两篇课文,对身边的垃圾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再通过实际生活的体验,在情感上会产生共鸣和沟通,并能积极地投入本课的学习中去,积极思考,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

2、口语交际的训练,应积极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创设交际的情景。如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上海台的《有话大家说》等节目,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最好内容。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好品质。

三、课前准备。

学生用废旧垃圾制成的工艺品。

四、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一、图片激趣,引入话题。

2、板书课题。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齐读课题。联系生活,积极地投入到说话情景中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1)垃圾都是人们把自己家的没有用的东西丢出来的。

(2)垃圾是不讲卫生的人随意丢的。

(3)我们觉得垃圾是该丢掉,有什么用呢?

(4)垃圾是我们人类的垃圾,但有些还可以利用,有些是没有用的。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对身边垃圾有了初步认识,并产生不同的意见。

三、创设情景,处理垃圾。

引导学生进行角度转换,如果你是被邀请的公园管理员,谈谈你对垃圾该怎样处理。

1、同桌讨论。

2、全班交流、评价。

(1)把垃圾丢进大海里。

(2)把垃圾烧掉,用它来发电。

(3)用垃圾制作工艺品。通过同桌讨论全班交流讨论促进学生反思生活中处理垃圾的行为,谈自己的看法。

四、创设情景,展示才能。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做的小物品带来了吗?学生上台展示并作汇报,如。

(1)“我的作品是个花篮,我先找一个没用的瓶子,拿一把剪刀把上边剪去,再剪出一条条的花边,把花边圈起来就是漂亮的花篮。

(2)我的作品是一条军舰,我把没用的泡沫和牙签还有一些纸片制成这艘军舰。通过展示,既对垃圾有了处理场所,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五.延伸活动。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画一幅画。

小组合作画画《未来垃圾处理场》,促进学生交际互动,在互动中说话,在互动中交际。

文档为doc格式。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篇九

1、谈话导入:同学们,“识字3”中有关台湾岛的“三字经”你们还记得吗?会背的同学大声背出来好吗?是啊,台湾和大陆本来是一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使海峡两岸骨肉分离,但是两岸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亲人早日团聚。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台湾小朋友的心声吧!(板书课题)。

2、展示交流: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有关台湾的资料,拿出来和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自己对台湾的了解有多少。(学生汇报、交流,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材料。)。

二、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还可以查字典认识它们。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2、同桌或小组同学合作,一起读课文。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三、识字。

1、选择自己觉得读得最棒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其它同学当评委,为他的表现打星。(师生相机纠正字音)。

2、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哪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4、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5、设计游戏巩固识字。

四、写字。

1、从8个要求会写的字中找到带有提手旁的字:“打、指、接”,用字组词,说说偏旁与字意的关系。

2、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有提手旁的字。学生自主写字。

3、展示学生写字成果,师生评议,相机进行指导。

五、初读。

1、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启发想像,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篇十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一、激趣导入。录像再现现在人过春节的情景,激发兴趣。

1、喜欢过春节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意。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圈出来。

2、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出示课件。

(1)放鞭炮检查。

(2)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解决重点难点。

3、解决遇到的困难或问题。你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提出来。

4、小结。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

(二)学习过年这一节。

1、默读课文,找出喜欢的一个段,划出表现热闹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说这些句子能表现出热闹。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同一个段落先交流。交流时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说。

3、指导学生读出热闹来。读完之后,师生评议。

(三)学习元宵节这一节。

1、默读这一节,过元宵节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

2、小组合作讨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亮等特点。数量多可引导学生抓住处处、整条街、几百街上有灯,家中有灯等;种类多可引导学生抓住玻璃的、牛角的、纱灯、冰灯、长龙、走马灯、宫灯、纸灯等等。

3、合班交流。出示录像看灯,让学生感受灯的世界灯的美丽。

4、读出喜欢的心情。指名读。

5、合作读。

(四)感受咱的春节与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1、学生联系自己过春节的情况谈一谈。

2、交流自己搜集的与春节有关的不同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幻灯片等都可以)。

教师小结。

四、作业超市(自选一个)。

1、写一写自己过春节时最有意思的情景。

2、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办一期手抄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