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我的精神家园范文汇总(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19:33:48 页码:8
我的精神家园范文汇总(优秀8篇)
2023-11-14 19:33:48    小编:ZTFB

一段时间过去了,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成长和收获了。完美的总结应该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阅读指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范文汇总篇一

十三岁之前,我是个无知而无忧的女孩子。每天,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在城市的车流人群里穿梭,我用装着两片玻璃的眼睛看这个从出生时就在看的世界:黑黑硬硬的柏油马路,灰灰冷冷的高楼森林。我以为世界本就是这样的,我不知道花与草生长的合适地点并不在公园。

直到在十三岁的那年暑假,我闯进亨利·大卫·梭罗的字里行间,闯进他的《瓦尔登湖》。我才知道,原来这世上原本有波光粼粼的湖水,人可以在湖边适意地居住,任意地呼吸带着树木与花草清香的空气。人可以和动物相伴相依,可以用自己的双手耕种土地并收获自己的劳动果实。他书中的一切,那么美,那么自然,却又离我都那么遥远。于是,我陷入无边的忧郁。从此,在城市的钢铁水泥丛林里,多了一个忧郁的女孩子,她的忧郁来自于对大自然的向往。

在我十四岁时,父亲的生意失败了,我们一家不得不回到老家的小城居住。在这里,我心中的忧郁减轻了许多,因为小城的四周有农田,田中有湖,雨后的湖水中会有“呱呱”的蛙鸣。如果我再走远一点,还会看到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它们栖息在那个很大的林子里。我嗅到了满溢麦草清香的空气,吃到了从湖中亲手钓出的鲤鱼,我甚至在庭院的一角种了一畦豆角。每天早晨,我会在漂浮着淡淡菜花香气的庭院中散步,我会找未被露水打湿的地方,席地而坐,捧出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上几页,虽然我已将这本书看了无数遍,但每看一遍,我便能看到字里行间的一些意境,我的心里一派怡然。呵,是梭罗告诉了我:人类的真正家园,便是自然。

当我又一次到湖边读书时,我看到一辆硕大的推土机将一片草地蛮横地挖起,我甚至能听到草和花儿的哭泣。原来,小城也在扩展,向湖水、向草地、向麦田侵蚀。我闭上无奈的双眼,我的心开始为手中的《瓦尔登湖》而哭泣。

也许有一天,我会有能力对这些破坏自然的行为说“不”,也许有一天,许许多多的人都会明白我们真正的家园在哪里。我坚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而且很快,因为有梭罗,因为梭罗早已在书页中为我们固定了我们的真正家园。虽然,今天,我还只能固守着梭罗书页中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范文汇总篇二

家园,对我来说,就是一桌可口的饭菜、一张舒适的床和一袭关心的话语,它们是我疲惫时的港湾。而精神家园,就是那束淡黄色的灯光,还有一本充溢着墨香的书,它们在我孤独时,慰藉我的心灵。

那束谈黄色的灯光从小到大始终陪伴在我身边。不离不弃。

我的精神家园,就是那束淡黄色的灯光和那充溢着墨香的书籍,灯光伴我成长,书籍授我知识。

我的精神家园范文汇总篇三

纵观我国五千年来的文化发展史,有许许多多的文化宝箱,诗词是这中间最有影响力的瑰宝和精华。诗词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陶冶了我的情操,也滋润着我的心灵。诗词可以说是我国的经典,也是我的精神家园。我在这里可以汲取诗词给予的精神营养。

教会我珍惜时间读书的是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年轻人要趁早努力学习,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那时已经是来不及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钱鹤滩的《明日歌》告诉世人们要活在当下,要过好每一个今天。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总想着明天再做。这指引了多少迷茫的人们啊,给了多少人正确的道路啊!

教会我如何做人的,有《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骨气,有《石灰吟》“粉骨碎身全不怕”的坚贞不屈,“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磊落清气。更有《芙蓉楼送辛渐》“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崇高气节。最令我有感触的就是矗立在天地之间的坦荡。上至南宋时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下至清末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两位作者都有看淡一切,把事情想得很开的思想。其实,当我们真正放下的时候,就会变得豁达了。

教会我坚持的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磨砺,怎会有锋刃?不经严寒又怎会有扑鼻香?不经风雨怎会有彩虹?不经困难怎会有成就?教会我无私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吐尽最后一根丝后死掉了。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就像老师、环卫工人这样的人都是可敬的。带我领略磅礴边塞风景的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浩荡,有“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气势。中国的诗词,不是我们三言两语道得尽的,我不能说我懂诗词,却可以说诗词懂我的心。因为它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懂了许多事。它让我受益匪浅。

这些名诗佳句正是我的精神家园,我的精神支柱。就让诗词,中国经典植根于我们的心中,让它流芳百世吧!

我的精神家园范文汇总篇四

不久前,我被一则短文打动了。一个在后花园玩耍的小孩望着空中掠过的飞机,想:飞机上的乘客去了遥远的地方,多幸运啊!这时,飞机上的乘客俯视着地上的民居,想:真愿那是我的家!

是啊!旅途中浓浓的乡愁和去探索外面世界的冲动真是两相难全。我的经历恰好让我感悟了这个矛盾的许多。

小时候,父母将我送到一家寄宿学校。离开了温暖的家,离开了熟悉的朋友,恋家使我终日泪流不止,备感孤独。终于,我无法在那儿继续下去,只好回家。

光阴似箭,我读初中了,并且与同学相处甚欢。后来,学校组织我们到农村去生活两周。再一次,我离开了家,没有母亲的唠叨,没有可口的饭菜,甚至连洗澡的热水都没有。可是,这一次,我却快乐无比。每天都过得那么开心。大家互相团结,一切都使我有家的感觉。活动结束了。父母对我说:“你长大了!”

我长大了!我还会为了理想而远离家。但精神家园永远留在我心中。

我长大了!我明白了我们要思念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家,更是追寻我们的根,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范文汇总篇五

在我还很小很小的时候,心灵只容得下绝对的真挚。那时的笑是百分之百地源于内心的喜悦,而丝毫的委屈、不快都会化为放声大哭,毫不掩饰,毫不伪装。

稍微大一点儿,大到可以分享他人的秘密了,于是便有了承诺——两指相勾的承诺。即使再大的秘密,从小指相扣的一刹那起,也就定下了永恒的约定,决不背叛。那时“真挚”已由个人延伸到了人与人之间,大家一旦有约,就彼此信任,坚不可摧。记忆中,那时的天空是单纯的蓝色,而世界也充满了简单的斑斓。

再后来,就大了,大到变得圆滑了。有一天,笑看往事,忽然失望地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已并非记忆中的那般。承诺,尚在耳边余音袅袅,但举手投足间便灰飞烟灭。信任、真诚正一步步地远离,而竞争带给我们的是明争暗斗与太多的虚伪。戴着面具的关怀、夹着嫉妒的祝福、源于0℃的心和100℃的言语,甚至不惜恶语中伤,再也找不到童年的稚与纯。于是我讨厌竞争,甚至有所逃避。

我不喜欢竞争,并不是怕它,而是觉得它太现实,太残酷,没有一点儿戏剧性发展的余地。我确实讨厌竞争,或者说,我宁愿同自我竞争,也不愿和他人竞争,因为竞争让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真”!我不想。

但是,我无法避免竞争。记得傅雷先生说过: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过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更何况,生活中还有许多我们无法舍弃而必须争取的东西。真正的与世无争、真正的出世是永远做不到的。

于是,回到现实,回到竞争,面对一切的人与事。我知道,我能做的就是把握分寸,努力争取自己该争取的。信人则己诚,只要坚持住内心的一份真,世界依然有一方纯真。

于是,用真、用纯,我构筑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这儿的天空依旧是纯净的蓝色,一如童年。

我的精神家园范文汇总篇六

我的精神家园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纯洁而又宁静,是刘慈欣笔下的四维空间,只有我能走进;是海明威笔下的那片大海,虽然孤独无依,却有一叶小舟与我相伴。

长大后,我仍然保留着我的精神家园,只不过他化作一本本有着淡淡的香气的书。

升入初中,小学时的一张张熟悉的面庞,一一离我而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我未曾打过招呼的陌生人。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学科,陌生的老师与同学,让我感到孤独、无助。最开心的时刻便是打开《追风筝的人》时。那时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只剩下“我”与“我”最好的伙伴――哈森,“我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追风筝……突然,一只手轻轻碰了碰我,我从我的精神家园中走出,扭过头,看到同桌正在与我交流;“你也喜欢看书吗?”“你最喜欢的书是?”“我认为作者……”三言两语,我们便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我也从此融入了这个新的班级中。

我的精神家园无处存在,却又无处不在,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给予我无私的帮助。一把吉他,几本书。曾经充斥着我的金色童年,现在又伴我走过我的青春岁月。

我的精神家园范文汇总篇七

夜,静谧在微凉的月色中;月,照耀在如墨的夜里;几片薄云如轻衫把月半掩,更添几多苍凉。

我依稀听见远方有人悲哀地低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于是过去的记忆如潮水般涌向我,淹没我。

“来来来,吃月饼啦!”妈妈的语气快活得仿佛从来没有烦恼。“月饼来啦!”“终于等来又大又香的月饼。”一群眼瞳明亮的孩子把妈妈团团围住,叽叽喳喳的吵闹着索要自己爱吃的那一种味道。“回答问题才能吃。”妈妈说,“今天的月光,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纯洁!”我立刻抢答并且洋洋自得,同时把小脏手往盘子里伸。“是皎洁。”妈妈哭笑不得拍开我的手,“去洗手再来吃。”“哎呀,随她去吧,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爸爸宽容地开口。“就是就是。”我乐呵的拿走了战利品,心中雀跃不已。这的确是个快乐的中秋夜,大家一齐坐在外公的大院子里,本来早早该睡了,今天却没一个人流露出倦意。我和一众小屁孩在院子里疯跑不仅没遭到责备反而引得一阵响亮的笑,一轮皎月挂在天边似乎也在笑,大人们天南地北地闲谈,看门的大黑狗支棱着耳朵,乖巧地趴着。眼神时不时望着明亮的玉盘,满是向往。其实,我也很向往呢!

这样的夜,似乎毫无意义,可谁不希望这样的夜久一点,再久一点?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终究要从儿时的梦里醒来。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我要去哪再找那样的夜晚?中秋已不再被重视,冰冷的饭桌代替了热闹的寒暄,视频聊天代替了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确是方便了,可终究隔着冰冷的屏幕啊。“妈妈,中秋回去吗?”“不回了,妈妈已经托人送了月饼给外公。”

于是,我越发的想念当年的夜,当年的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独酌总是惆怅,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询问无果,“举杯消愁愁更愁”。找回当初的月吧,重视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重温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范文汇总篇八

时代在变,人的思想观念也在变,一个时代的人跟另一个时代的人所做所想也不一样,所以现在的老人看不惯年轻人的做法,而现在的年轻人又看不惯现在老人的做法,真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呀。

以前那个年代,自己搞对象、谈恋爱的很少,大多数都是通过媒人在中间牵线,才能结成百年之好,如今的媒人,让现在开放的年轻人早丢到一边喝茶水去了,年轻人受新时代、新精神、新观念的影响,处处走在时代的前沿,两天的爱情、一夜的情怀,跟丢一件衣服似的,他(她)们还名明其约,那是对自己的负责,对他人的负责,只要不合适自己,两人在一起就是玩玩,谁对谁也没有伤害,两人谁都没有痛苦,多现代、多浪漫呀,他(她)们对爱情根本就不伤筋动骨,他们更看不惯老一代人的做法,也理解不了老一代人的想法。这可能就是所说的代勾吧。

以前的人们讲究的是责任,尤其是男人,一旦成了家那就要对这个家负责,对这个女人负责,生活中的不如意到处都是,有时很无奈的选择,会让他(她)们一生不痛快,可一旦两人走进婚姻的殿堂,你就不能逃避责任、逃避痛苦,人生不会风平浪静的,多多少少会有这样、那样的磨砺,如果一点风也没有,那样的生活如同一张白纸,活着跟死了没什么两样,更谈不上幸福。

总体来说,以前人们的婚姻还算是稳定的,生活中在不如意,两人都能携手走完一生,现在的年轻人看不惯那种生活,认为只有自己快乐,那才是幸福,要是自己不如意,那就是痛苦,于其痛苦一生,还不如早点解脱。

其时,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年轻人说的也有一定道理,时代在变吗,人的观念也在变,如两人真的过不到一起,走不到生命的尽头,还不如放爱一条生路,那样两人都得到解脱。但是,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要自立、自强,不能依赖他人,丢开拐棍自己也能行走,活出真正的自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