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艺术教育论文通用(精选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18:03:22 页码:13
最新艺术教育论文通用(精选12篇)
2023-11-14 18:03:22    小编:ZTFB

如何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让自己既能有事业又能有家庭?总结要有一个明确的结构和框架,以便更好地展现所总结的内容。3.这些总结范文包含了不同领域的经验和教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艺术教育论文通用篇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提出,对职业教育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的角色较之以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师成为研究者”正是对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种回应。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均已表明,教师致力于教育研究对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职业教育科研则是指职业教育工作者借助教育理论,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职业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教育科研是对教育实践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是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其目的是要指导和推动教育实践,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

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应是全面、综合、创新型的,不仅要有较深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必须要有从事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研究能力,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教师跟上改革发展形势,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不断提高科研素养。

本人经过接触和学习,对职业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感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教育研究,促使人们自觉地钻研教育理论,并运用理论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逐步探索、提示和掌握教育规律。通过解决各种教育矛盾和问题,促使和提高教育效益与教育质量。在教育工作中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素质。如何提升职业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自觉养成这一行为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职业教育研究的参与,提高职业教育研究的意识。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教育研究,教师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调整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积极参加教改立项研究活动,以高水平、有影响、有经验的教师为导师,跟随听课,虚心求教,并把自己的学习,成功与困惑及时汇报,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刚开始接触立项,满头雾水不知东,感觉职业教育研究对于老师来说是不着边际的事,费时间、费精力,让教师搞科研,成为科研工作者,太不靠谱了。我在参加了校商贸科的教改立项《以提升中职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主持项目的科主任简单扼要地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教育研究,教改立项方面的内容。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参与到课题申报、设计、实施过程。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大家的科学创造性,把教改立项工作做好,获20广西区教育厅二级立项。立项促教师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研究方案,做出准确判断。教师有意识的参加讲课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撰写教改论文、教学设计,参加课件比赛,及时发现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二、参加培训学习和自主学习,提升职业教育研究能力。

参加培训,与外界联系。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形势。7月,我参加了广西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班”的培训学习,认识到教育研究不是高深莫测的神秘领域,是有法可循的。教师开展教育研究需要有开拓精神、理论勇气、严谨的治学作风及执着的奉献精神,也需要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本次“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班”学习,使我的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教学需要反思。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都有不完美之处,之后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实践、创新。反思是一种思考,一种意识,一种能力,一种习惯。通过反思,我们才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成为一个专家学者型教师。理论性是教育科研深度的标志。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多读教育理论的著作,运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和教育专家对教育的论述等,去分析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和研究。

5月全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教学能力建设远程培训。通过这个平台,结识了一些优秀教师,与他们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接触到了最新的教育科研理念,提高自己教育理念。网上研修,不仅给予了教师知识发展的便利,也极大地满足了教师发展的需求。教师更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去实现自我价值,这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原动力。要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努力去接收各方面的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实践,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并凭借优良的素质和很强的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向前发展。要勤学善教,创新进取,才能不断充实自己。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不断地反思与积累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深化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才能为人师表,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体会和享受到教育者的快乐!

三、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

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是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体会到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必须多读书:勤动笔、多思考、勤实践。打破传统模式,开创更好更快更新的教育天地,使教育回归本真。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可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研究具有获得快乐的精神体验,使教学实践充满激情又理性,增强自我效能感,消除职业倦怠感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研究事实就没有预见性,就没有创造性,就没有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也就没有对教育工作的兴趣。”

学校教育科研的基本指向是:立足于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教育科研的目的与功能正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揭示教育的特征与本质,以利于我们科学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教育教学是极富创造性和学术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实践中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去探索,去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与教育科研是相通的,之间有着必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科研课题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参与教育课题研究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可行的,只要我们扎实研究,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一样,只要我们投入最大的热情,付出刻苦的努力,我们就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要真正确立符合学校实际,对自己和学生发展有利的课题,并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实践——反思——实践——总结,勤交流,挤时间读教育理论文章,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教育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坚持经常写教学后记,写教育论文写作,坚持经常回顾、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那么我们就会从中得到许多的有益启示,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论文写作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必然选择。

在教学中反思,对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是一条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最理想的途径,不断地修正,教学行为因此会不断地调整。只有这样,教师工作才会具有创造性,才会不断地超越自我,在超越中提升自己,我们会获得成就感,专业化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才会真正地体会到一个教师的职业愉悦,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王屹.职业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曾贞.谈高职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教育与职业,(26)。

艺术教育论文通用篇二

中国画一路走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思潮和风格的碰撞、交融。处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这样的时代风潮,我们“80后”该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一批人处在中国画发展的特殊时期的特殊地带,是值得给予关注的一个群体。

由于“80后”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所以高校中国画系的教育也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高等教育给了我们规范、模式、感受、基础等一系列的东西,但同时也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在高考的美术专业考试中,考试的项目基本上只有素描、色彩、速写,而报考中国画的考生却并未被要求加试任何与中国画专业特色相关的科目,这似乎有些让人感到不解和尴尬,这无疑是忽略了中国画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所在。人们可以问:学好了西方绘画就一定能学好中国画吗?或许有些人说可以,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了这个时代里占有极大市场的对于中国画的审美取向和评判标准。另一个事实是,随着西方造型艺术影响的扩大,在现今的高校中国画系里普遍注重基础造型等等技法的训练,而此处的基础技法训练大都以西方绘画中的训练方法为主,对于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历史、文化修养却少有提及。

中国画处在一个不稳定不成熟的时期,教育体系自然而然地受其影响,但是正如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发生发展条件。传统的中国画一直都维护笔墨的尊严,坚守着似与不似之间的那块领地。而它就是凭借着它的“传统”特性,独树一帜,不成为其它艺术的附庸。当然,历史也是在不断进步中的,发展和创新是必然的。毋庸质疑,不充分地了解传统是不可能有创新的,即使你是一个“反传统”,如果不熟读传统,就是落入前人彀中,也浑然不觉。

而“80后”和中国画的现状一样,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所以我们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总有很多困惑和不安情绪,致使很多人困在其中无法抉择,这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一些人的发展。但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前提下,恰恰是我们发挥自身创造力的时候,因为这个时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发挥空间,鼓励我们出新出奇。

值得强调的是,我们绝不可以忽略传统,几千年来中国画界的先辈们的技巧总结,是历史、体会,更是方法论,是中国画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不了解传统的人如何了解中国画的本质,不了解旧的人又何谈新,何谈创新呢?传统还警示我们:学画要先学会做人,其人品高,画品自然高洁。学画还要重视学识的.积累,文史哲兼修,深厚的学养必然会浸润他的画风。这是经验,是劝导,使我们不至于误入歧途。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视传统为大敌,深怕掉进传统的泥潭无法出来,所以在还没完全走进去时就急着出来,这造成了一种普遍浮躁的恶性循环,使得很多的人已经不愿意,甚至不敢走进传统,而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却比比皆是。这不禁让我们觉得,与其养成这样的陋习,还不如“归去”。从传统中打出来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但不沉入传统却无创造可言。虽然这条路充满荆棘,、需要我们具有超乎常人的执着和努力,要有丰厚的学养和无数的创作实践的积累,当然还要有足够的聪明和才智。

“80后”的进退既关乎到中国画艺术在转型期的进展,也关系到我们自身的艺术之路,当然这条路需要我们自己去走,在这条大道上各显神通,而我们在当代中国画的情境下,如何认清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自己将要为之奋斗一生的道路是一个很深刻也是至关重要的课题。

艺术教育论文通用篇三

内容摘要:艺术的情怀和哲学智慧的结合,成就了中国画的精神。在纷繁复杂的现代,我们追寻探索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神,从“和”“道”虚实变化、淡泊致远中,探求中国艺术中反映民族与文化精髓的艺术表现语言。

关键词:中国哲学和道笔墨意象虚实。

艺术的使命就在于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找到适合的艺术表现。而人的心灵意志和高远旨趣,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都要表现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与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以诗书礼乐作为根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浑然天成的大和谐。古典和谐美作为古代艺术的理想,它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流动,把自然作为最高的精神田园,从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时间与空间,将心中的意向等处理和组织为一个平衡、和谐、有序的统一体。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古代许多的杰作都是山水花鸟、树木青竹,山涧溪畔往往能见一人或两人,或对饮成趣,或静坐沉浸在天地的美妙之中,从中领会超越自然与人生的妙道,无不体现了“和”之“道”。

何谓“和”?中国哲学“以和为贵”,认为“和”是世界万物最本真、最具创生性的状态。和即是谐和、统一,是艺术最基本的性格。一切矛盾得到调和的世界才是最高的美,一切艺术作品,也正是世界调和的反复。所以才有庄子以和注释德,即是指人的本质就是和,正所谓“德者成和之修也”。人和上升为天和,庄子是以天和为道,和就是天的本质,只有和才能生道,才能生万物,“生生不已”;但它不同于“同”。“同”是缺乏生命力的,它意味着单调一律;而“和”是能化异为同,化矛盾为统一,却又允许异物的存在,逍遥出尘世,驰骋于艺术的大美世界中。在此状态中,精神是大超脱、大自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是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和”的思想渗透在中国画艺术中,使得中国画艺术在笔墨表现上讲“两和”。一是笔墨技巧之和。在用笔与用墨上讲求相反相成之理,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形象地比喻道:“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可谓用笔单有力不够,还应刚中带柔;而墨法之妙又全在笔出,清代画家方薰说道:“墨法,浓淡精神,变化飞动而已。用墨,浓不可痴钝,淡不可模糊,湿不可混浊,燥不可涩滞。”笔、墨依照一定程式在纸、绢、壁上作画时产生的点、线、面、团、叠加、渗透、摩擦、转折,行笔徐疾、轻重、粗细,用墨运水多少所产生的光涩、枯润、曲直、方圆、厚薄,齐乱种种效果,这些效果引出的刚柔、道媚、老嫩、苍秀、生熟、巧拙、雅俗种种感受,以及技巧上的虚与实、巧与拙、繁与简、疏与密等矛盾双方达到了和谐统一,对立的概念成为相反相成的统一体,合乎天之造物,自无轻佻浑浊之病;另一是讲求笔墨精神之和。画由心生,笔为骨,墨为魂,“笔墨相为表里,笔为墨之经,墨为笔之纬,经纬联络,则皮燥肉温,筋骨健,而笔之四势矣。”中国绘画认为笔墨二者要互生、互动,和谐统一,才能“画以笔取气,以墨取韵”,这样才能达到如王维所言:“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东南西北,宛而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和”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意象之和。中国画最大的特征就是以有限的笔墨空间表达无限的“意”,无限的“象”。中国画的意境是什么?翟墨在他的《审美意境的构成》中这样说道:“意境,也可称为有情之境,因为它是由审美主体和客体各种矛盾的复杂关系所构成,它属于比形象更为丰富的美学范畴。画家按照自己的理想将生活中的实景用美的形式在作品中表达出来,形成一种能够引起共鸣的艺术境界。”这种意境,文学上是所谓的“言外之意”,而绘画中往往是“象外之境”,虚实相间,重在自身的体会与研修,强调内心的主观情思与自然物象的交融、浑化。它所呈现出的独特的空间包容了人类心灵与自然宇宙最深处的生命境象。

意境的创造最重要的是画家必须有一颗能体悟宇宙本原的诗心。现实世界中的人物鸣禽、虫鱼走兽、山川草木、江海湖泊、流云烟霞等自然物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蓬勃无尽的创作源泉。

中国哲学重视自然,对宇宙人生之道的把握,实际上是凭一种浸透着主体生命意识的诗性直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都带有浓厚的诗人、艺术家素质,而中国诗人的灵性从来就蕴含着一种悠悠的形上情怀。中国哲学是诗性的,中国艺术是高妙的。在世人看来,国画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种飘飘欲仙的理想王国与人类的不受世俗污染的真性情,仿佛是艺术家追求的一种出世情怀。作为中国哲学而言,它本身很难界定,既是现世的,又是出世的,它关心的是“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天地未画前”。这是透着理想主义情怀的追求,体现在哲学家和艺术家心中,便成为对人生理想不断的追求,正是所谓的“内圣外王”,不断地操练自己,生活在哲学体验中,超越自私与自我中心,以求天地合一。这种操练一旦停止,自我就会抬头,内心的宇宙意识就会丧失,所以,为了达到圣人的理想,他们是永远不会懈怠的。

这种情怀自然体现在画家的笔墨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即富于暗示但却不是一泄无余。这也是中国绘画所追求的艺术目标。暗示的语言是如此的不明晰,但是所蕴含的几乎是无限的。在《庄子》的《外物》篇中这样说道:“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按照道家的思想,道不可道,只能暗示。笔墨的作用,好比语言,不在于它的.固定形态或是含义,而在于它的暗示,引发人们去悟道,引发人们去分享个人的所得,个人对待整个世界大美的态度。局限笔墨的所谓线条技法、浓淡干湿,其实都应该在完成它们的暗示作用后忘记,不要让人被并非必要的形式语言所拖累。近些年来,对笔墨的争论喧闹如此,其实不过是闹剧一场,我们所关心的不是笔墨本身的状态,而是讨论其真正的内心世界,外部状态不过是内心宇宙的反映。虚与实就是一个宇宙观的问题。

中国传统哲学理论认为:“宇宙空间是个太虚之境。太虚凝而成气,气聚而成物,物散而为气,气复散而为太虚。自然宇宙是气与太虚的统一,即物与空间的统一。”我们知道虚与实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美学中常用的一个概念:有形与无形,主观与客观,直接与间接,有限与无限,思想与意象等等,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我们读古诗词,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或是“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体会到的往往是言外之境,弦外之音,让人如入一个具有意中之境,“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画诗同理,所谓境生于象外,艺术意境具有“象”与“境”两个不同层次,由实入虚、由虚悟实,虚实相对,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画墨与空白中体味出那些虚像和空灵的境界,点点墨迹,和那画家苦心经营的看似不经意的空白,淡淡的几缕云烟,疏疏的几尾秋苇,或为江湖,或为深水,天地一体,渐入渐出,空灵之气跃然纸上。这正是“天地之间,其犹橐乎!虚而不屈,动则愈出。”“橐”即风箱,天地犹如一个巨大的风箱,充满了“气”,能使万物流动,生命不竭。车轮中心孔是空,车轮方能转动;杯子中间空,方能盛物;“气”是表现物体以外的“虚”,没有“气”,作品就没有生命。在中国画的意象结构中,没有虚空、空白,其意境就难以体现。中国画以线造型,取的就是线与线之间空白的含与意味,线为实,其为虚,体为空,其为实。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画重视空白。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剩下的空白并不填实,是海,是天空,却并不感到空。空白处更有意味。”可谓实得“逼真而神境生”、虚得“空灵皆成妙境”的宇宙生命的空间。

如此“妙境”与“空灵”,追根溯源可以称之为“道”。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道被视为生命最终极的本源,它也是中国古典美学观念的原型。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是天地产生之先的原始混沌,它是万物形成之母,无从命名,我们称“道”为“道”时,这个名字只是一个指称,正所谓“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老子的这一倾向,他所讲的“气”与“象”之间才能产生紧密关系。审美是对有限的“象”的观照,进而实现对“道”的观照。庄子说的“心斋”“坐忘”,都说明先要做到“澄怀”才能“味象”。“澄怀”就是“坐忘”,只有如此,我们才可能会有虚静空明之心境,才能实现对宇宙本体和生命的审美观照,即对道的观照。画家往往很注重自身的“虚静”之天性,很似孔子所谓的“乃凝于神”,因为“凝于神”,他所创造的作品,就不在外而在于他的精神之内,此时再“加手”去创造,不是以主观去追求客观的形态,而是以自己的手、自己的笔墨实现自己精神中的形与意,这样才能毫不歪曲地进入虚静之心的“表象”,主客观合一的创造也就无怪乎可以“惊扰鬼神”了。宋代郭熙将画家这样一个审美的胸怀称之为“林泉之心”,所谓“胸中宽快,意思悦适”正是此意。唐代美学家提出“境生于象外”,进一步地道出了“境”作为审美客体,比“象”更能体“道”。意象必须表现宇宙的本体和生命,作品才有生命力;南齐谢赫提出“气韵生动”的命题,就是这一思想的概括,它成为几千年来中国画的最高美学法则。

当一切喧嚣归于沉静,自然之心则归于淡泊。老庄皆以自然为道的特质,以为自然脱俗方能悟道。道是平淡天真的,只有去除一整套繁缛因明,才能外静内净,方能直指人心。万物以自然为性,至丽之极,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极,而更似天然。正因为如此,虽然艺术必然要求变化,虽然凡是生命的东西必然有自然变化,但是没有淡泊的心灵,就无法窥视到对象的精神,画的再是尽诙诡怪异之变,也是死物而已。苏东坡所以知画,所以能创作有飞扬生命力的作品,就是因为他懂得保持一颗淡泊的心灵,“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为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所以体悟“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这成为中国画基本性格的归结。

王国维在分析古典艺术成就时说:“最粹之文学,若自其思想言之,则又是纯粹之哲学也”,唯以其纯粹,故哲学与艺术通而为一,纯粹乃指哲学与美术为天下“最神圣、最尊贵而无与于当世之用者”。因为“哲学与美术之所志者,真理也。真理者,天下万世之真理,故不能尽与一时一国之利益合,且有时不能相容,此即其神圣之所存也。”“若夫忘哲学美术之神圣,而以为道德之手段者,正使其著作无价值者也。”中国哲学的终极关怀是做人,认为人类本真生命不应该受到外界的干扰和扭曲,突破世俗的利益去追求人生的价值,回归生命的本然;可见,中国古代哲学精神是以道德为精神,以内在真实为鹄,寻找生命的真实就必然要回归本来的心灵。这样的哲学价值一旦被艺术化,被艺术所吸收,艺术也就不仅仅是现实之外所构成的幻象,而是深化展开为生命构成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新世界出版社.。

[2]张世英.程朱陆王之学与西方近现代哲学.文史哲.1992年第5期。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

[5]云雪梅.黄宾虹画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6]老子.老子.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7]俞建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8]何智明.唐五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

艺术教育论文通用篇四

摘要对职业艺术教育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关系到职业艺术教育的质量,更是保证我国艺术传承的重要保证。

文章对职业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对如何正确引导职业艺术发展做了相应的探索,希望对实现职业艺术教育的正确引导有一定借鉴意义。

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职业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艺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我国社会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尤其是在学校素质教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的情况下,职业艺术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所以,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有必要对职业艺术教育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

尤其是xx年12月11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高我国艺术职业教育支持文化建设能力为目的,以经验交流、讲座为形式来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引导和启发。

1为何要加强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

1.1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学生艺术兴趣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与引导对提升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不管是学习什么,只有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动力,而且在职业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启发和引导,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及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随着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社会思想的丰富多元化,学生的思想管理确实越来越难了,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方面。

如果我们能够改变上课时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势必会有提升,学生如果有了兴趣,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必然能带动起来,所以说,实现对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正确引导,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都有着重要意义。

1.2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职业艺术教育课堂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职业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无非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教师层面。

固然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但是老师如果能从自身方面发现自己的不足,去积极的探索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这比一味的去追问学生的责任而显得有意义得多。

所以,在这个方面,加强对职业艺术教师的启发引导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其次,学生层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把专业知识学好,如果仅仅是老师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只有两者都引导好了,我们才有希望提升职业艺术教育的教学实效性。

1.3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职业艺术教育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

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事业的启发和引导,直接关系到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问题,引导好了,其必然会发展得更好,如果我们不加以引导,只是一味的任其发展,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完成了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学的效果并没有得到保证。

如果能从宏观的层面实现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与引导,就可以为职业艺术院校的发展方向上提供一定的引导作用,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长远的发展方向。

2加强职业艺术教育中启发和引导的路径。

2.1学生层面。

(1)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艺德观念。

可以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德观念是加强职业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学业都没有信心的话,其很难在艺术的发展道路上有所作为,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会被社会所认可,可以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道德观念是做好职业艺术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

要想做好这个工作,首先,教师就应该树立好榜样。

学生对艺术的了解和追求,一定程度上与老师的开发和引导有着直接的联系。

所以说作为职业艺术教育的一名教师,其审美素养、教育思想观念一定要有超前的意识和足够高的定位,因为这直接关系着学生认识美的内化过程以及对于创造性外化能力的发展。

所以说,作为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授课习惯,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对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进行熟悉,最好是同行业之间教师实现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与时俱进的艺术教育观。

这样,教师的技能水平和人格魅力都能实现相应的提高,进而在职业艺术专业的道路上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很好的榜样。

其次,还可以通过著名艺术家的先进事迹的宣扬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和教师对艺术的追求,让其认识到艺术事业的重要性和荣誉性,通过对他们灌输老艺术家的艺德让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艺德。

(2)对艺术热爱的启发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职业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学习,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激发其对艺术的热爱是极其重要的。

这里所提到的热爱,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学生的细心指导和关怀,在这方面,老师首先要实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不能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或者是出现其他的一些情况,我们就对其进行人身批评。

很多学生选择艺术,是因为他们从心理上认可艺术,喜爱艺术,教师应该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学生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让他们能够更加热爱艺术、喜欢艺术,让学生认真对待职业艺术教育,学好本领,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3)在教与学两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引导。

加强对职业院校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固然重要,但是实现对学生学的引导更是工作中的重点。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鼓励与学生进行合作教学。

让学生对教材的学习重点和要求也进行了解和熟悉,鼓励学生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这方面,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式的教学和引导,然后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这样大家为了整个小组的荣誉都会去努力完成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学习任务,而老师则在一旁进行指引和整体把控,从宏观上把控课堂的教学,让学生是自主地、主动地去研究,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4)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与学习相比,创作又使学生的学习提高了一个档次,如果说学生的学习阶段是为了摄取知识的话,那么创作阶段,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发挥,这对于学生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知识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发挥,对各艺术流派都进行熟悉和了解,以此来提升学生锻炼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设计创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2.2教师层面。

(1)要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

现在我国的职业艺术教育依然逃脱不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固定的上课时间,单一的.上课模式。

实际上,以现在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完全有能力对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关键是学校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这个方面,院校要积极的让老师参与到教学方式的创新工作上来。

首先,应该让老师充分认识到创新艺术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老师有了这个认识,其才会去积极的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这样才能为职业院校创新教学内容奠定基础,打好地基。

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老师就应该采取真正的行动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实行分组教学,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甚至以院系为单位,形成一种竞争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艺术教育论文通用篇五

摘要: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关注艺术教育,在儿童教育领域更是如此。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艺术教育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开发,有利于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儿童的生活状态是灵活,开朗,充满想象力和快乐的,不受限制和约束的,仅有知识与技能的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没有艺术素养的儿童是不完整的儿童。儿童的生命发育需要自在轻松和照料滋养,需要天然的环境,需要整体的、长远的发展。

艺术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6岁至14岁”[1]的儿童时代开展艺术教育是世界教育共通点,通过对儿童开展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增强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儿童对美的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增进儿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更进一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能力都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但是,历来对儿童的教育着眼点在于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人格与情感方面,专注于儿童日常行为的规范指导,而艺术方面的教育只是附带其中。本文就儿童艺术教育的审美特征,艺术教育与儿童教育的关系,儿童艺术教育与自然的`关系,艺术教育与儿童所处的环境几方面加以分析。

儿童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艺术教育可以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到陶冶情操,调节心情,启发智力,培养美育的独特作用。我国的艺术界和艺术评论家,平时研究和关注的也是关于艺术的问题,但多是针对成人的艺术,很少有人去研究儿童的艺术教育。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加以考虑。”[6]在他看来,尊重儿童兴趣和习惯,就是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如果急于得到生长的结果而忽视了生长的过程,那是极端错误的。儿童于主观上有欣赏艺术的本能,在自己所认知的艺术中寻找乐趣,得到的是精神的愉悦。在客观方面亦能得到艺术的欣赏,由感官感觉着事物之美,得到的是一种听觉、视觉和触觉的享受。儿童不论大小,都有爱好艺术的性情;换句话说,就是孩子也能欣赏艺术。儿童的艺术教育应当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和生理、心理成长需求,采取符合儿童要求和特点的艺术教育手段与方法,开展相应的艺术教育形式。

3结语。

儿童的艺术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传播一种艺术的趣味于儿童的心坎,陶冶儿童的美感,从而进一步健全人格,完善人生。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格的形成是教育的主要特长,其中艺术教育较之其他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一个受过崇高艺术熏陶的人,人格亦随之高尚。当代美学家鲍列夫指出:“如果说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的教育作用具有局部性质的话(例如,道德形成的是道德规范,政治形成的是政治观点,哲学形成的是世界观,科学把人造成专家),那么艺术则对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性的影响,艺术的影响可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成完整的个性。”[7]换句话说,艺术教育绝不仅仅是激发各人的审美能力,对于人格的塑造,艺术教育的功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它特别侧重于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心灵产生长久透彻、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最终趋于完美。在幼年时期就接收艺术教育的儿童,人格上的发展将会是日趋健全的,最终会走向完善自我的人生境界。

作者:李含笑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人民法院出版社法规编辑中心编.法律法规.人民法院出版社,,6.。

[2]邱明正,朱立元.美学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79.。

[3]美国.美国全国艺术教育协会联盟,艺术教育国家标准[s].1994:3.。

[4]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北京,中华民族出版社,1985:21.。

[6]美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纽约:e.l.凯洛格出版公司,1897:16.。

[7]苏鲍列夫.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64.。

艺术教育论文通用篇六

摘要:笔者认为艺术作为一种教育,它也必须是多方面的。在中学艺术课的教学中应该采取音乐、美术、文学、影视四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自身艺术素质的提高。

艺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它包含了以音乐、文学为代表的时间艺术,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代表的空间艺术,以戏剧、影视为代表的时空艺术。所以艺术作为一种教育,它也必须是多方面的,它是综合的、立体的。

当前,提高艺术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便是题中之义。因为艺术的本质是我们人类以自己的心灵观照这个世界整体的方式之一,各类艺术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二、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课堂形成了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一种模式,老师成了真正的“传道”者,甚而之为“一言堂”;或者就是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中心,为书本而教,不是为学生而教。教材活动脱离学生,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心灵体验。这种错误的教育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的观念,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学生为主的“开放式学习”的课堂模式,创立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2.确立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课题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全体学生发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能够发现这种不同的发展,分清学生间不同的层次,以便做到孔子说的“因材施教”。

三、对艺术史及艺术欣赏的认识。

1.对艺术史了解的现状。

笔者曾于参加一所大学艺术系硕士招生复试。场外遇一复试刚出来的女同学,主考官问她何谓印象派,什么是大地艺术等一些艺术史知识,她说:“我是学陶瓷工业的,哪里知什么是印象派,什么又是大地艺术。”足可见,在我们的艺术教育中,对艺术史的漠然是多么严重的现象,大学教育况且如此,何谈中学艺术教育呢?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我们的艺术教育还停留在对美术,音乐的一些基本技能的培育上,而忽视了对艺术史的渗透。对艺术史了解的盲区,其实也就是艺术欣赏的盲区,往往遇到欣赏课就一跳而过。同学们看了《格尔尼卡》,却不知画面为何如此,只见一些奇怪而狰狞的物象,听了《春江花月夜》,也不知音乐为何这么悦耳。其后果便是对艺术经典作品的“快餐化”欣赏,变成了对艺术作品“囫囵吞枣”式的理解和领悟。即便是艺术欣赏课,老师往往也只会从艺术作品本身构成来分析作品,实际上一幅画上的线条、色彩、明暗、人物,一首乐曲的音乐、音调、节奏、旋律,它们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或多或少都反映了或烙下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不了解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不了解艺术史,便很难对艺术与社会的主动关系产生感受,同样也很难把握世界的本质与人的本性。

2.了解艺术史的意义。

兔子讲解图画》这样的作品;如果不去了解后现代主义的一些脉络,同样也不会让同学搞懂为什么会出现诸如中央电视新办公大楼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如此新异的建筑。对艺术作品背后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从而对潜在的创造力产生激发作用。

四、多媒体辅助技术在艺术教育中应用的意义和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出现大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扩展了既定的艺术课程。它的应用可以改变以往老师主讲,学生操练,不能发挥学生主动性作用的旧有课堂模式。现代青少年对这种充满形象性、丰富性、生动性、充满趣味的多媒体技术的敏感,要比其他任何人群都强。在把抽象的说教转化为形象的演示,这一新技术运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领悟教学目标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且是直接的、快速的、形象的、主动的。所以,艺术课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地吸纳新知识,不断地用新的多媒体影像充实课堂,从而达到丰富教学手段,更快的更新教学观念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艺术空间里,享受学习的乐趣。笔者在5·12四川大地震后观摩了一堂题为《艺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痛苦篇)艺术欣赏课,任课美术老师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在播放一些反映二战期间轰炸场面的影视资料后,引出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老师和同学们探讨了毕加索、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的其他代表作。课件的内容包括一系列获普利策奖反映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痛苦这一主题的摄影杰作。整个课件内容紧贴课堂主题,丰富而生动,有影视画面,有作品图片,有音乐,他们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总之,以上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一种关系。

艺术教育论文通用篇七

教育价值取向是人们在判断教育、选择教育、实施教育、评价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教育在于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因而,艺术教育因从传统的知识技能本位转向体验本位,价值的取向不再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递,而是要注重幼儿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精神创造的需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发展,促使幼儿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美的人。

艺术教育论文通用篇八

民间美术在我国具有远久的历史,它原本具有极强的原发性与地域性,正是这些特征构成了民间美术质朴、鲜活的艺术特征和鲜明的个性,从而与专业美术、外来美术形成对照,相互辉映,完成了民间美术的立体效果。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观念的更新,民间美术又重放异彩,也面临着新的重要任务:为旅游事业作贡献。而作为旅游胜地的承德,也迫切需要一批民间美术工作者来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旅游工艺品。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长期流传和应用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剪纸的技法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来说,包括造型、纹饰、构图、色彩等几方面。同其他画种相比,民间剪纸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剪纸的造型要求可以概括为:简练朴实,清新明朗,夸张变化,富有装饰性。

它是根据刻刀的操作功能和农民的淳朴性格,在一代一代的创新实践中凝结而成的。

剪纸与绘画是有区别的。简练朴实是剪纸造型的基调。如果我们勉强地用剪刀去模仿画笔来表现剪纸,那么烦琐的线条、定实的画面,会使剪纸失去了应有的风格。剪纸源于民间,源于人民,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很直观,表现的事物也清新明朗,一目了然。

“夸张变形”是民间剪纸的常见手法。例如,传统剪纸中的狮子,头部夸张很大,所谓“十斤狮子九斤头”,但如果设计成真狮子的模样,恐怕就没人喜欢了。剪纸经过夸张变形,更富有装饰趣味性。

民间剪纸的构图稳重、大方、丰满、均衡。它不讲究绘画透视,往往将各种艺术形象散播开来,相互不可遮掩、重叠,但疏密安排得当,布局合理,有主有次,构图完美。

剪纸的纹饰,是指在进行图案设计时,作为装饰纹样来美化物体块面的一种手段。纹饰有云纹、月牙纹、锯齿纹、鳞纹、水波纹等,在应用时要善于变换纹样。如云纹可以变化成带状,而锯齿纹在表现老虎的牙齿时是短形的。总之,传统纹样可以变化成更多的新纹样来灵活运用。

传统剪纸一般是大红色,也有全绿、全黑等其他颜色,还有几种彩色剪纸。下面,我分别介绍一下做法。

绘色剪纸:用白色宣纸剪刻图案,然后用颜料根据图案内容上色,如花朵绘成红色,叶子绘成绿色,绘完后自然晾干,然后粘在深色衬纸上组合完成。如果是窗花,一次可以多刻几张,染色后即成成品。

分色剪纸:以一幅《牧马图》为例,图中各个形象用选择好的彩纸分开制作。草原剪成绿色的,马儿有白、黑、红多种,放牧少年穿红衣、戴黑帽,然后按设计好的构图位置分别粘贴在一张衬纸上。

套色剪纸:先用黑色或其他深色纸剪好图案,要求凡有块、面的地方,尽量要镂空;然后用不同的彩色纸按空白处剪刀,再将黑色轮廓的剪纸背面朝上,仔细粘贴上彩剪纸,贴好后将完成的套色剪纸翻过来,检查一下有无遗漏和误差;最后再粘在白色衬纸上……这样,一幅鲜艳夺目、色彩浓郁的套色剪纸就呈现在眼前了。

(贵州省江口县第三中学)。

艺术教育论文通用篇九

内容提要:本文从对学生进行艺术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以艺术为载体,塑造完美人格”的途径和方法,即首先要创造优美的环境,让学生看到美;其次要进行学科渗透,让学生认识美;在次是开展艺术活动,让学生创造美。从而使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中,逐步陶冶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减负工作的全面开展,学校必须把学生的旺盛精力吸引的正确的场所上来,让学生在减负中发展特长,增长才干,这就需要学校实行积极的减负工作。而做好减负工作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展艺术教育。

一、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创造优美的环境,让学生看到美。

国家教委主任柳斌曾经说过:“没有美育的艺术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为此,我们认真贯彻《辽宁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的意见》,借学校整体改造的契机,加强了对学校硬环境的建设,有意的为学生创造美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无论站在学校的那一的角落都能感到美得存在,楼内的地面光洁如镜,墙面粉刷一新,并悬挂着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画像,学校现设有美术教室、音乐教师、舞蹈教室、劳技教室、计算机教室等专业教师,并配有一定的活动器材。使学生生活在美的环境中,时刻以美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欲望。

(二)学科渗透,让学生认识美。

课堂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在按照《全国艺术教育总规划》和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开课率达到百分之百。此外,除上好音乐、美术课之外,还注重了艺术教育的学科渗透。

1.开展艺术活动,让学生创造美。

了第四名。

2.树立环境育人意识。

既让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读书和学习。因为行为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相互作用的,校园环境是“隐形课堂”,是“无声教材”,时刻都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可是,在我们认真贯彻《辽宁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的意见》加强学校整体改造的过程中,确信资金短缺,使计划搁浅。经过一年多的改造,是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为学生创造美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无论站在学校的那一个角落都能感到美的存在。

二、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艺术教育的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把《全校教育总体规划》落到实处,才能全面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能全面的推进素质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通过艺术教育的实践,还证明了如果想甩掉薄弱学校的帽子,就必须找准适合学校发展的切入点,即以艺术教育为载体,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并用艺术教育上所取得的成绩,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勇于拼搏,再把这种精神迁移到学习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在这次艺术教育检查中,我们按照《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要求,对照《2002年和平区艺术教育工作方案》和《和平区各项艺术教育工作评估细则》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并发现了工作中尚存的不足之处:

(一)由于经费问题,学校的静环境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设施和器材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艺术活动的项目少,参与的人数还不够普遍,艺术教育的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三)充分利用社区艺术教育资源,开展多途径的艺术教育做的还不够。

对上诉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改进和提高:

第一、进一步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认真贯彻《辽宁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的意见》,不断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软硬环境设施,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精心规划校园环境。在投资上适当的向艺术教育倾斜,保证在两年内完善艺术教育设施和环境。是学校的每一处空间,都发挥育人的作用,达到育人的目的。

第二、曾设艺术教育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添加诗歌创作小组、演讲小组、英语小组,并开展经常性的艺术教育活动,时刻用美的教育方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艺术教育,使学生的参与人数达到百分百。

第三、加强对艺术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艺术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素质教育需要的骨干教师队伍。树立艺术教育的典型,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第四、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多途径的艺术教育。开展经常性的艺术教育活动。

总之,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找出艺术教育工作中的差距,加强整改,努力做好学校的艺术工作。

参考文献: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的意见》。

艺术教育论文通用篇十

高职院校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而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突出表现形式,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就目前来看,高职音乐教育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显得十分紧要。

一、高职院校实施音乐教学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智力成长。

高职院校开设音乐课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音乐的魅力,养成形象思维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授课之时,为学生讲解乐理之时,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中实施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培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得到成长。

2、有利于进行美学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之外,美学教育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由于音乐自身就极富旋律以及内涵,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学到知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自然以及艺术美的认识,实现对心灵美的培养。

3、有利于进行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外界环境也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认识造成了较为强烈的冲击,面对这种状况,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音乐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指引方向,如教授学生一些民族以及爱国歌曲,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

由于受到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我国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高职院校一味的追求高升学率以及就业率,导致文化课程建设投入较少,尤其是对于音乐教师缺乏必要的重视,使得教育教学设施并不全面。[2]虽然由于国家对素质教育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广大高职院校也将音乐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中,但是对于音乐教学设施的投入所占比例仍旧十分稀少,现有的教学设施依旧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音乐教学需求。再加上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使得学生数量不断增多,音乐教学设施的缺乏,使得音乐教学任务无法顺利进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教材内容缺少新意。

在新时期,我国素质教育规划已经得到了落实,音乐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高职院校也给予了必要的重视,然而,教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其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教材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新,教材内容较为落后,缺乏必要的新意。同时,由于教师所用教材较为陈旧,所学内容不能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开设的定位是选修科目,而且绝大多数的是非限制性选修课,而由于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并不深刻,使得音乐课程满足不了开课人数的现象。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使得学生出现迟到,甚至是未到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并且教师也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培养缺乏科学性。

4、缺乏充足的教师资源。

在当前的部分高职院校当中,已经开设了音乐教学课程,也为其配置了相应的师资,甚至为了确保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还建立了艺术教育中心等。但是仍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面临着师资短缺的现象,即使为音乐教学安排了教师资源,所需选择的教师也是一些非音乐专业的教师,由于这部分教师自身音乐素养有限,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年龄构成过于年轻化,缺乏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面对专业化的音乐教学中十分吃力,难以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1、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

高职院校要想解决好当前音乐教育进行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首要的任务就是需要转变忽视音乐教育的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加大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现的重要环节,发展音乐教育对于素质教育更好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打对教育教学设备的犹如,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确保音乐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从而促进高职音乐教育的进步。

2、丰富教材内容。

要想提升音乐教学质量,高职院校除了需要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之外,还应当不断丰富教材的内容,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教材内容的更新,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现代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到告知音乐学习的过程当中。

3、规范课程设置。

规范课程设置是确保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在进行音乐课程规范的过程当中,需要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从自身出发,与教学内容实现充足,做好科学的安排。一方面,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提高音乐课程所占比例,注重音乐实践,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师资力量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想优化师资结构,就需要提高教师招聘的门槛,聘用一些实践能力以及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同时,还需要改进现有的教学评价制度,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使得教师能够积极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学动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对社会经济进步所起到的作用愈加的突出,在教育进行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对学生技能的教育之外,高职学校还需要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为素质教学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便利的条件。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音乐教育教学设备投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教学体系,优化师资构成结构,为音乐教育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论文通用篇十一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广东省22所高校的走访与调研,发现了各个高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很多学校都基于自身的办学特点开展了丰富的校园艺术教育,或开设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或大力扶植和发展学生艺术社团。当然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几乎所有高校在开展艺术教育中所遇到的一些普遍问题,如学分问题、教师参与积极性问题,以及艺术展演场地问题等实际性问题。

[关键词]艺术教育;艺术调研;公共选修;艺术社团。

本文作者作为广东省教育厅专家组二组四名专家之一,参加了6月26日至30日为期5天的广东省部分高校艺术教育开展情况的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的高校包括广东药科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火炬职业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共22所高等院校。总体来说,各个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与艺术教育相关的课程或者活动,无论是艺术类院系的专业课程还是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着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并且起到了提高大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作用。在本次调研中,很多高校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员都非常细致地阐述和介绍了所在高校艺术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教育亮点。当然,在本次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各高校对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的普遍问题和忧虑。下面将简单阐述在艺术教育开展中,一些高校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亮点,同时也将简单阐述各个高校在艺术教育开展中遇到的普遍困难。

一、艺术教育类课程在各高校中的开展和亮点。

本次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例如在绝大多数没有艺术类院系的高校中都成立了相应的艺术教育中心,或者类似的艺术教育机构。这些艺术教育机构大都隶属学校团委或者是学校的通识教育中心,并且都配有艺术专业的相应师资。这些教师除了平常指导和组织文艺活动之外,还担任着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总体来说,各高校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包括音乐类、美术类、设计类、摄影类,等等。由于各个学校教师专业的不同和所在地域的地方特色的迥异,所开设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也有所不同。除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以外,各个高校都有多个艺术类学生社团,如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街舞团等学生艺术社团。这些学生社团大都依附于学校团委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没有专业艺术院系的高校的艺术生活的匮乏。在参与此次调研的众多高校中有几所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开展得非常有特色。例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结合顺德本地流行的`民族乐器葫芦丝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大力开展葫芦丝的教学、比赛和演出,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介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全校共有6000多名师生学习葫芦丝演奏,该校的千人葫芦丝表演一举创下了葫芦丝同时演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除了以葫芦丝为特色的校园艺术教育文化之外,该校的团委为众多的学生艺术社团创造了优质的活动空间和奖励机制,在没有任何音乐艺术类院系的情况下,该校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了50多间钢琴房、乐队排练厅、舞蹈排练教室、街舞教室等艺术活动的场地,为该校艺术教育的展开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该校还设立了学分制换的制度,即学生在艺术类比赛中取得的奖项可以置换学校规定的相应课程的学分。这一体制的设立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艺术类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广东工业大学为了大力开展高校艺术教育,设立了艺术教育类的必修课程,并且聘请业内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授课和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还成立了49个艺术社团,其中高水平的艺术社团5个,要求所有艺术社团的学生必须修满196个课时的相应艺术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有专业艺术院系的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艺术资源优势,开设了公共艺术部来开展面向全校的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学。其中一种以音乐专业术语“复调”命名的教学形式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并且教学效果卓越。例如,在教授法国印象派音乐的课程中,同时由相关的美术教师和音乐教师来共同授课。美术教师从美术的角度入手结合艺术作品讲述法国印象派的由来以及特点,并且同时由音乐教师进行相应的印象派音乐的演奏来展现印象派艺术对音乐的影响。这种教学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形式,用生动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最直接的知识传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华南师范大学也是一所拥有专业音乐学院的高校,为了提高整个大学的艺术教育素养并且结合音乐学院自身的资源优势,音乐学院派出音乐学生到大学的各个院系成立合唱团并且定期进行比赛和演出。这样在提高全校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还锻炼了音乐学院学生的专业技能,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此次调研,不难发现每个学校对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展开的重要性都有一定的认识,并且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二、艺术教育类课程在各高校中展开的普遍困难和不足。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几乎所有高校在艺术教育的实际开展中都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其中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有三个:

此次调研中几乎所有高校负责艺术教育的主管领导都认为教育厅应该对各高校艺术教育类课程的开展和教学下发指导性文件。是否可以考虑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可以像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类思想政治课、大学生体育课一样被指定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具体应该开设什么种类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给予指导性的规定。例如此次调研中发现有的高校本只有艺术设计类的专业院系,但是没有音乐艺术类的专业院系,因此这样的高校的公共艺术类选修课和艺术设计相关缺乏音乐舞蹈类的公共选修课,从而造成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偏科。因此,教育厅制定和下达对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指导性文件将是未来各个高校大力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依据。

(二)教师的积极性与职称评定问题。

此次调研中各个高校反应的另一个问题是艺术类教师对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不高。首先,在没有艺术类院系的大学中,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大多在校团委或者学校的通识教育办公室工作。很多这类高校反应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无法提供这些教师评定职称所需的必要条件,甚至连职称评定所必需的课时数量的基本条件都无法保障。即使很多教师愿意开设公共艺术类选修课,学校也不能提供与其他学校内专业老师相等的评定职称的条件。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没有艺术类院系高校的教师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些教师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即使在具有专业艺术院系的高校中,专业的艺术类教师也不是很情愿去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绝大多数艺术类教师更喜欢教授本专业的艺术生,因为教授本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施展教师自身的专业才华,并且所教授的学生也更容易在本专业内取得成绩。然而,教授公共选修课所面向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非专业的,并且开设的艺术类课程大多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为目的的相对浅显的艺术类普及课程。相比于教授公共选修课的非艺术类学生,本专业的艺术学生在业内取得成绩会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更有帮助。因此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在授课和专业提升方面很难和教授专业的艺术生所比较,从而教授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专业方面的成绩。再就是很多高校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经常安排在晚上授课,因此很多艺术专业教师在其本身的课时和工作量都已经足够的情况下就更不愿意去开设艺术教育类的公共选修课。在这种情况下,很显然教师开设课程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因此,如果对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有相对灵活的标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对于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热情,同时也会减少艺术类教师的流动性。

大力开展高校艺术教育和提升学生整体的艺术素质需要相应的硬件条件支持。在此次调研中,很多高校都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是很多高校没有很好的专业活动场地来安排学校的各类艺术活动。如果教育厅制定相关政策,要求每个高校都应该有一个可以开展学生演出和外来文艺团体演出的音乐厅或者综合的活动中心的话,各个高校将会更方便和更好地开展校园艺术教育。因此,拥有合适的艺术展演场地和配套设施是各个高校对艺术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所必要的前提条件。

总结。

非常值得肯定的是,参与本次调研的绝大多数高校都在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和校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很多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开设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成立并且指导学生艺术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教育活动。这些高校在力所及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拓了学生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艺术素养。然而,几乎所有的高校在艺术教育的开展上都遇到过一些问题,例如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教师的职称评定、教师开课的积极性不高、专业艺术场馆建设等,这些都是在实际开展校园艺术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归根结底,所有参与调研的高校都一致呼吁教育厅应该尽快出台一个具体针对高校艺术教育展开的指导性文件。让各个高校的艺术教育开展得有据可依,从而更好地开展高校艺术教育以达到提高大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目的。

艺术教育论文通用篇十二

南海岩的新水墨重彩写实人物画在学术上的争议和市场上的成功已经被画界和藏界很多人关注。有人分析过他的绘画技法,有人研究他市场成功的原因,说法众多莫衷一是。我认为,研究一个画家的艺术定位,必须要回溯他曾经走过的艺术之路,一步步去探寻和分析他的艺术本源,及进而形成的艺术风格。本文分析南海岩的过往之路,不是想发一番纯感性的慨叹,而是试图通过对其艺术之路的逻辑梳理和客观分析,以确定他艺术之路的前行方向和所能到达的目标。

可以肯定南海岩是一个有远大艺术理想的画家,否则他不会在上世纪90年代就敢放弃安逸的教师职位,孤身一人飘在北京,在北京画院潜心学画。南海岩1962年生,1982年德州师专艺术系毕业,当时国内美术教育中受苏联绘画的影响很大,尤对人物画影响更甚,而且南海岩在山东学习,欧美现代美术思想的侵扰自然少了很多,所以苏联现实主义经典绘画在他心目中根深蒂固。直到今天,我们也不难在其系列西藏组画中看到列宾和苏里科夫的影子,如《祈祷》《春天的期盼》等。但南海岩早期确实是沿传统人物画路子走的,这些可以从海外回流的很多线描仕女和高士画中得以验证。这些画都是勾线填色、平涂晕染,是正统的国画水墨技法。

直到他去了西藏,被雪域民族博大深沉、沧桑神秘的文化,浑厚质朴、乐观不屈的性格,猛烈而持久地感染了。从此,南海岩欲罢不能,他想用画笔把他心中奔涌激突的情绪表现出来。实践中,南海岩发现用中国画的一根根线条撑不起他想要表达雪域生活的厚重,平涂的颜色也表现不出藏民的坚韧和力度。这时,苏联巡回画派经典画面在他脑海闪现,为何不能用中国画刻画出有强烈性格特征和视觉冲击力的人物形象画呢?对于有很强造型能力的南海岩来说,人物形态和布局都可以解决,只是中国画相对于平面的绘画效果在情绪宣泄上没有西画那么强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能不能将西画中一些元素借鉴到国画,南海岩开始了尝试。对于这种必然会招致非议的改良,南海岩心里也没有底。但为了能原汁原味地再现他心中魂牵梦绕的藏族生活,南海岩还是选择了对中国画技法的大胆变革。

在现代中国画和西画阆发生过很多次激烈碰撞,如徐悲鸿通过西方写实造型对中国画的介入,给后人开辟出一条中国画写实主义表现路线;林风眠则借鉴了西方现代派中表现主义的色彩与构成因素,在中国画表现形式方面进行了改革。在上世纪80年代前,学界普遍认为徐悲鸿的改良是有现实意义的,而新世纪以后,学界又认为林风眠在对中国画之精神探索方面做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与丰富。

当代画家李可染、周思聪、田黎明等人也各自对中国画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变革,如李可染本是学西画出身,受徐悲鸿之邀来北平艺专也是教授色彩学,当他拜在国画大师齐白石和黄宾虹门下,中国画和西画的碰撞已经开始,最终两种碰撞产生了火花。他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周思聪也是如此,他原先跟随李可染先生学山水画,后转入蒋兆和先生学人物画,早期曾创作出《人民与总理》这样的现实主义杰作。后来受到日本丸木夫妇《原爆图》的影响,以西方现代派自由创造精神及平面构成、抽象造型的原理,创作了表现型水墨的转折性作品《矿工图》,该组画以分割的画面和重叠的形象渗出重压下支离破碎的灵魂,强化了侵略者欺凌下的中国矿工无尽的伤痛。

上世纪80年代后,周思聪的《高原风情画》组画、《荷之系列》等,吸收了西画及素描的体块结构、明暗光线,又大胆地运用了大面积的水墨晕染,把李可染山水画的层层叠加技法,运用到人物画的创作中,开创了一代中国画的新面貌,并当之无愧地成为新时代中国画优秀的人物画大师。还有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的田黎明,以西方表现主义手法并融合印象派的光影,形成了画面空间深远清澈、人物明朗恬淡的新中国水墨画,确立了当代中国画旗帜性艺术家的地位。

综上可以看出,时代是不断进步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当代艺术家,就要有突破传统的勇气。如果有人非要将现在的优秀国画创作与传统的国画杰作相比,无疑是上演关公战秦琼的闹剧,因为现今生活状态和语境都已变化,审美标准也不尽相同。所以,比较不尽客观,也不可能有正确的结果。因为时代是向前发展的,传承的只有技术,一个时代杰出的艺术经典一定的不可被复制,也役必要被复制,就像宋的工笔花鸟画,元的文人画一样,只能存在于美术史,这么说,本文并非要全盘否认传承的重要,只是想说明艺术要传承能为我们所用的部分,而不是全部;而且这种学习不仅仅面向传统,而是面向一切艺术领域和生活领域,包括西画、版画、雕塑甚至建筑。其实,今天的优秀国画作品也可能就是以后的经典,就像现在国画界推崇的青藤和八大在当时也被归为异类一样。同样,以后审定的新中国美术史,当代中国画的变革是绕不过去的一篇,也必定是最精彩瑰丽的部分。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周思聪等人对中国画变革做的贡献肯定会重新定位,同样,田黎明,南海岩等人对中国画变革持续推进的贡献也是不容抹杀的。

至于南海岩的新水墨重彩写实人物画的艺术价值如何,需要以下几方面来判断。前苏联的车尔尼雷夫斯基说过“艺术是生活教科书。”我们就从重视艺术的教育作用和描写的真实性方面开始分析南海岩的作品。海岩的绘画在构思的严密和形象的生动方面非常突出,画面显得真实有力,很容易使观者亲临其境、感同身受。像他“百年中国画大展”代表作品《虔诚》中的老年藏妇,如此逼真,简直触摸可及。她悲苦期盼的神情中又含有一种忠诚信赖和坚忍不拔,这种精神更让观者震撼、感动和思素。

这个形象是概括了劳动人民精神美的杰作,代表了千千万万祖祖辈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藏族妇女的生存状态和内心追求。显然,这幅绘画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南海岩在绘画个性和真挚情感的表现方面也不容置疑,南海岩的画即使放在挂满画的大厅里也容易抓住你的视线。因为如雕塑石刻般突出的人物形象,厚重饱满的色彩,饱含感情的衣容笑貌,都散发出强烈的南海岩风格。而且南海岩创作中的'人物,全是根据生活中那些曾感动过他的、具体的模特原型描绘下来的,虽然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但也保证了人物形象的个性化,避免了公式化和雷同的毛病。可以说,不是南海岩赋予画面中藏族人物以灵魂,而是他们借助南海岩的画笔展示着他们的生命状态。南海岩在艺术形式和技巧方面也值得称道,在这个假画泛滥的时代,南海岩的假画是最不容易仿的,他高超的绘画技艺、独特的绘画技法,都让众多造假者难以复制。

当然,人无完人,画也没有无可挑剔的作品,要把一方面做到极致,就必须放下他与之相逆的一切。可能,南海岩绘画在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缺失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了画家强烈情感严谨创作赋予艺术形象有力量,为了真实地再现藏族人民生存状态,这点缺憾是可理解的,其实中国画绘画形式本身没有太大意义,它的精彩程度必须依据于内容,而不是某一笔墨或一根线所能替代,托尔斯泰说过:“只有人们不再认为艺术的目的是‘美’时,他们才会了解艺术的意义。”艺术自诞生起,就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的艺术形式就不能长久生存。南海岩绘画就重在浓缩藏族生活的一瞬间,通过画面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故事性吸引观者,进而把画面中的情绪传递给观者。这一瞬间蕴含有南海岩10余年不间断的西藏写生积淀,也饱含着南海岩对西藏人民生活深深的关切,在绘画题材选择和生活描绘深度上都有着宝贵的社会价值。

目前国画界有一个不好的认识,仿佛传统精髓就是文人画,仿佛中国画核心就是笔墨,中国哲学就是“天人合一”。宋元文人画的兴起,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成为中国传统十大精深文化的重要构成,但绝不是唯一的中国画符号,否则千年中国画的传承该有多么单调和平淡。多重文明并存。才使这个世界显得丰富多彩千娇百媚。对于传统需要全面了解和学习,不能管中窥豹,不能孤单地、片面地看待传统,更不能以一种传统卫道者的姿态去排斥时代的创新,学习和继承传统只是为了更好地拓进和创新。作为新时代的中国画艺术家,要敢于从观念上、内容上、风格上、流派上、形式上、题材上出新,为了中国画的时代进步,为了使创作中国画的艺术家们始终有一颗自由的心灵,绘画界和理论都应以宽容接纳的态度来迎接创新力量,这也是中国画长久繁荣的必要条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