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3:38:14 页码:10
2023年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通用17篇)
2023-11-23 13:38:14    小编:ZTFB

深入分析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流畅,避免含糊不清和表达不清楚。如果你需要一些写总结的启示和帮助,这里有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总结例子。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篇一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

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皆朝〔于齐〕(皆〔于齐〕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胜)。

1、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判断句。

(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式标志。

省略句(邹忌)与(客人)坐谈。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篇二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下面是编辑老师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希望对您提高学习效率有所帮助.

一、重点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满;虽:即使)。

二、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

三、多义词。

1、朝:皆朝于齐(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

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

3、诚: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诚意,真心)。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确实)。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假设)。

4、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善事)。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王曰:善(可以)。

5、间: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夹杂)。

四、词类活用。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作状,当面)。

2、朝服衣冠(朝:名作状,在早上;衣:名作动,穿)。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意动,以为美)。

4、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使听闻)。

5、王之蔽甚矣(蔽:形作名,被蒙蔽的事情)。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篇三

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篇四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战国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1)朝服衣冠(2)孰视之(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下列选项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b、臣之妾畏臣能以径寸之木。

c、皆以美于徐公或以钱币乞之。

d、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所欲有甚于生者。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邹忌之智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1、(1)早晨(2)仔细,周详(3)确实,的确。

2、b。

3、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意思符合即可)。

4、对别人的褒贬能理智判断和冷静思考。讲究说理的方法,善于用生活小事设喻。(写出一点即可)。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篇五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问题。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乙]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阅读[甲]文,从齐王的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乙]文中,晏子的言行被后人称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字词的意思。

(1)上书谏寡人者谏:__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闻:_________。

(3)齐人也,坐盗坐:_________。

(4)其实味不同其实: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史》记载:“(赵普)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有人说赵普该向邹忌和晏子学习,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要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捍卫国家尊严机智善辩的才能。

2.(1)规劝。(2)使……听到。(3)犯罪。(4)它们(的)果实。

3.(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2)圣人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4.示例一:同意。在解决一个问题或处理一件事时,可以采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或:采用类比、设喻等方法)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便于对方理解和采纳。

示例二:不同意。尽管有时候语言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需要更大的勇气,赵普的行为是他个性最好的体现。(意对即可)。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篇六

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修:_________________。

讥: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小题3:邹忌两次“窥镜”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1:修:长,这里指身高讥:讽刺。

小题2:(1)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更觉得远不如人。(2)诏令刚刚颁布时,大臣们都来进谏,朝堂门庭若市。

小题3:第一次窥镜的原因:“朝服衣冠”后的习惯动作;第二次窥镜的原因:验证自己与徐公“孰美”的刻意行为。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修”是名词,身高。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窥镜”“远甚”和2句中的“进谏”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通过阅读可知,第一次对镜子正常穿朝服,第二次是验证与徐公谁美。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篇七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6.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a.齐地方千里地方()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c.王之蔽甚矣甚()d.客之美我者之()。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

18.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

19.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1分),在表达上的作用是:。(2分)。

参考答案:

16.a.方圆b.偏爱c.厉害,严重d.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分)。

17.(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2分)(2)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2分)。

18.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2分)。

19.使用排比,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迫的语势,环环相扣,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门阐述自己的观点。(2分)。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篇八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篇九

b.孰视之孰:

c.朝服衣冠服:

d.徐公何能及君也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谓其妻日亦不详其姓字。

b.齐国之美丽者也吾妻之美我者。

c.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

d.欲有求于我也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请将下面甸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4通过第1段对邹忌行为的.叙写,可以看出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请概括。

答:

5.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臣之妻私臣()。

(2)皆以美于徐公()。

(3)王之蔽甚矣()。

(4)面刺寡人之过者()。

6.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各划一处)。

(1)今齐地方千里。

(2)上书谏寡人者。

7.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8.结合选文思考,齐威工能战胜干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

1.a.讽谏。

b.仔细。

c.穿戴。

d.怎么。

2.a。

3.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4.答案:敢于质疑,有自知之明,善于自省。

5.(1)动词,偏爱。

(2)认为、以为。

(3)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囡受蒙蔽而不明。

(4)指责。

6.(1)今齐地/方千里。

(2)上书/谏寡人者。

7.(群臣官吏和百姓)能昭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井使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8.答案:齐威王之所以能战胜于朝廷是因为邹忌善于劝谏和齐威王善于纳谏。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篇十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受蒙蔽)d.能谤讥于市朝(讥讽.)。

a(1)时时而间进(2)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南海。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1:。

试题分析:d中应是“能谤讥于市朝(议论)”。

小题2:。

小题3:。

试题分析:d中“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有误,应是“通过家事推及到国事,使齐王广开言路,战胜于朝廷”。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篇十一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差?”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干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干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干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义。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篇十二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4分)。

徐公来,孰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分)。

小题3:请简要概括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2分)。

小题4:通过本文的阅读,请你简要分析邹忌进谏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仔细。以……为美。使……听到。间或、偶然。

小题2:满了一年之后,即使想说什么,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小题3:齐王纳谏及其深远的影响。

小题4:提示:本题的解答一定要从邹忌与齐王两个角度来谈。

要点:邹忌——勇于进谏,善于进谏。齐王——勇于纳谏,英明果断。

小题1:试题分析:“孰”是通假字,“美”是活用字,“闻”是使动词,“间”可根据语境译出意思。

小题3:试题分析:读语段的内容可知,前半部分写齐王纳谏。后半部分写效果。总结起来即是:齐王纳谏及其效果(影响)。

小题4:试题分析:“邹忌进谏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题目要求中的“哪些”可知,不是单方面的。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我们也可知道,不仅有邹忌本身的原因,还有齐王的原因。从邹忌的角度,他讲究进谏技巧,让齐王易于接受。从齐王的角度,齐王善于纳谏、从谏如流、知错能改。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篇十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语义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今/齐地/方千里。

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而安陵/以五千里之地/存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窥镜而自视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b.皆以美于徐公以土砾凸者为丘。

c.王之蔽甚矣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客之美我者。

(3)臣之妻私臣。

(4)时时而间进。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小题5: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1)长(2)认为美(3)偏爱(4)间或﹑偶然。

小题4:(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满分2分。每译错一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5: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小题1:。

试题分析: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因此,本题有误的一项是b,该选项可以这样来划分: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而、以、之、于的意义和用法,找出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方法是: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a窥镜而自视中而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中而表转折,但是的意思。b皆以美于徐公中以是认为的意思,以土砾凸者为丘中以是把的意思。c王之蔽甚矣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于是介词,在的意思,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中于是从的意思。

小题3:试题分析:邹忌修八尺有余中修是长的意思,客之美我者中美是意动用法,认为美的意思,臣之妻私臣中私是偏爱的'意思,时时而间进中间是间或、偶然的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小题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型,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方法是考生必须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原文能够回答的话,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分析归纳。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篇十四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巨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加粗的词语。

(1)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________。

(2)期年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偏爱(2)满一年。

2.能在公共场合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意思对即可)。

3.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篇十五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臣之妻私臣()。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时时而间进()。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皆以美于徐公()(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b、c层学生答)。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a层学生答)。

小题4: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b、c层学生答)。

小题5: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a层学生答)参考答案:

小题1:(1)确实,实在(2)偏爱(3)过失,过错:(4)间或,偶然。

小题1:(1)认为;(2)使……听到;。

小题1:(3分)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b、c层学生答)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a层学生答)。

小题1:(3分)(b、c层学生答)。

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谏言。第二问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小题1:(a层学生答)略。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篇十六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今齐地方千里: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时时而间进: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3: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2分)。

小题4:“王”下令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2分)。

小题5: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的确、实在;土地方圆;当面;偶尔。(4分)。

小题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2分)。

小题3:门庭若市;造句略。(2分)。

小题4:颁布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的命令,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2分)。

小题5: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2分)。

小题1:试题分析:诚在这里是的确、实在的意思。诚还有表示假设的用法,译为“如果”“假如”,如《陈涉世家》中的“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燕”。注意“地方”是两个词,地是土地,方是方圆的意思。面是当面,时时是偶尔的意思。

小题2:试题分析:注意谤议的翻译,批评议论,市朝是公共场所,闻是使……听到的意思。

小题3:试题分析:出自这段选文的成语是门庭若市。要造句必须先弄清这个成语的意思。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小题4:试题分析:从原文“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得到第一问的答案。齐王下达这个命令的目的是让人们敢于说真话,科学地治理国家,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小题5:试题分析:先指出那句俗语有没有错,再分析没有错的原因。主要从劝诫别人要注意对象、注意方法技巧、说话的语气的角度去分析。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范本篇十七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词语解释。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进:偶然进谏。

句子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问答。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