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18:17:08 页码:11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精选11篇)
2023-11-14 18:17:08    小编:ZTFB

总结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用准确的语言、流畅的句子和清晰的逻辑结构来表达思想。总结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思维和视角,激发我们对总结的兴趣和热情。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篇一

情节描述:

孩子们午觉刚刚起来,帮忙大部分孩子穿好衣服后,我就开始给几个女孩子梳头,这时,小轩拿着自己的外套走过来“老师帮我穿一下”。我在梳头,实在是没有空的手帮他穿衣服。“你自己穿一下好吗?先找下领子在哪里!”我继续给女孩子梳头,小轩很快地把袖子都穿好了。“你真棒,真能干,自己把衣服穿好了!”我连忙表扬,然后帮他把衣服弄整齐。

评价分析:

所思所悟:

经过这件事情我发现,我们的孩子们都很能干,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做得很好。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潜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教师不要过度得包办,相信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篇二

观察记录:

娃娃家有洋娃娃、小兔、小狗等玩具,xx走近娃娃家,拿起小狗摸了摸,又抱起了布娃娃亲了亲,然后拿起了小碗开始喂娃娃吃东西,边喂边说:“吃,吃,快点吃”。喂了一会儿,就又把娃娃放在小床上拍了拍,嘴里说道:“睡觉,快点睡”。突然她把布娃娃往地上一摔,嘴里说道:“你不乖,叫你睡,你为什么不睡?”

分析:

宁宁是个情绪化的孩子,她与人亲近、打招呼是推你一下或拍你一下,再加上她妈妈忙着做生意,和她交谈玩耍时间很少,所以她缺乏与人相处的正确方法。

策略:

1、教师进入角色,教她如何去哄布娃娃睡觉。

2、每天午睡时,教师多陪陪她,拍拍她,让她感觉到妈妈的温暖。

3、多引导同伴和她相处,让她学会与人交往。

4、和家长及时沟通,请她妈妈尽量抽时间陪陪她。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篇三

【导语】幼儿园是每个孩子成长的王国,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想保证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来发现每个孩子不同的习惯爱好以及思想动态,进而因材施教。以下内容是本站的编辑亲情推荐的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家长及时借鉴。

场景实录:

这天中午起床,我又像往常一样门口检查孩子的穿鞋状况,果不其然又有几个孩子穿反了鞋,如果是以前我会直接对孩子说:“宝宝你的鞋穿反了,快换过来吧!”但是这天我突然灵机一动,故作惊讶的指着蒲玉的鞋说:“哎呀,宝宝,你的鞋宝宝怎样在吵架呀?你看它们两个正歪着头生气呢!”蒲玉听后立刻低下了头左看看右看看,笑着对我说:“呵呵,鞋子宝宝真的生气了!”于是我之后她的话说:“哎呀,鞋子宝宝这么好的好朋友,它们怎样会生气的呢,你赶快帮帮她们,让她们别生气了呀!”只见蒲玉蹲下身子,坐在床边脱下了鞋子,把它们换了过来,其他的小朋友看见了,都低下头去检查自己的鞋子有没有吵架,穿反鞋的小朋友就透过这样个比喻把穿反的鞋子都给换了过来,没想到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比我每一天纠正他们的错误来得有用,从那天以后,我每一天起床后发现他们把鞋子穿反了就会提醒他们:“快看看你的鞋宝宝又在吵架了呢!”孩子们会立刻自己检查并把穿反的鞋倒过来,有的孩子穿好了还会开心地说:“我的鞋宝宝不吵架了。”

分析:

1、班级幼儿现状分析:

我班幼儿由于父母的工作忙,大部分孩子都是由家里老人带大的,可想而知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娇惯程度,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包办,就算是孩子能做的事情他们也担心孩子会做不来,久而久之使得孩子的自理潜力越来越差。

2、幼儿年龄特点分析: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活动资料的组织应充分思考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就拿穿反鞋这一件小事为例,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只用说教来让孩子认识左右是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如过只靠老师的关注和帮忙,又错失了孩子很好的学习的机会。

3、采用教育措施的分析:

小班的幼儿对很多现象都喜欢拟人化,他们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有生机的,他们会对小花、小草说话;会对积木、玩具对话;会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具当成好朋友。两只穿在脚上的鞋子再老师的口中变成了宝宝还赋予他们吵架的情节,帮忙孩子在情节中关注到鞋子是分左右的,只有穿对了鞋子宝宝才会开心。。所以对小班孩子的教育要依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顺着他们的喜好,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案例背景。

区域活动中,每位孩子都在自己喜欢的区域玩玩具,忽然听到锦锦哇哇大哭起来。我连忙跑过去,了解状况。只见他边哭边指着手说:“陈凯咬我”,我顺着他的手看去,果然看见他的手上有一排深深的齿痕,别的小朋友见锦锦哭了,也都跑来看热闹。这时陈雅也跑来告诉我“陈凯打我,还抢我的积木”。但见陈凯小朋友却若无其事,坐在区角里只管玩自己抢过来的玩具。

二、描述与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咬人并无恶意。孩子还不懂得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喜欢用咬人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其次,孩子习惯用嘴去感觉外界事物,这是他们了解生活的一种途径。有时孩子咬人是要表达自己心里喜欢的方式,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1、分析孩子为什么会咬人?

1、这是孩子的生理发展过程,大部分孩子会咬人,在孩子1岁左右时,会从床上爬到地上来玩,这是个咬人的危险期。妈妈并没有制止,而是一边喊痛,一边习以为常。但久而久之,到了孩子上幼儿园时出现咬人的事件频繁,次数增多,让他养成了咬人习惯。

2、孩子咬人,他是想告诉成人自己想要什么。但由于语言发展尚未完善,表达不出来自己的想法,心中焦急才会咬人。在幼儿园里,由于孩子不适应陌生的环境,自我保护意识较强,才以咬人做为一种情绪宣泄方式来为自己减压,保护自己增强安全感。

3、许多家长更加困惑,我家孩子怎样会咬人呢?那是因为在家,孩子没有相片的对象,家长跟孩子很熟悉,明白孩子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会提前满足他。而在幼儿园,谁和谁都不熟悉,更何况孩子在一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东西都觉得是自己的。别人不给,又不会用语言去表达,所以才会出现咬人这种现象。孩子想只要我咬了他,他就会给我。那么他就会觉得这种方法很好,让他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下次还会继续利用这种方法。

2、孩子咬人,成人该如何对待呢?

(1)发现孩子最初有这种咬人现象,必须要制止,给他一种印象不能咬人,如:能够捏捏他的小嘴,告诉他不能发脾气等转移他的注意力。

(2)孩子咬东西的行为是无意识的,但咬人这种行为则是有意识的,是一种攻击行为,如果在孩子身上经常出现这种行为,成人就该注意。对此我们不能迁就和视而不见,就应做出必要的反应,让孩子明白他的这个行为是不好的,没有人喜欢咬人的孩子,只有改掉这样的行为才是好孩子。

(3)应对小孩咬人,家长也不要过分担心和焦虑。先要时时细心观察,弄清楚孩子为什么咬人?是不是需要什么东西,满足不了他的要求而造成的?正确的引导,淡化咬人的行为,用新颖的东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即正确使用行为疗法。任何指责只能强化错误,适得其反。既不能用语言恐吓孩子,也不能防止错误模仿。

(4)利用玩具娃娃或其他拟人的手段,以故事形式告诉孩子咬别人是一种不良行为习惯。同时也请家长配合,家园共同努力,尽快的消除孩子咬人的行为习惯。

3、应采取的教育措施。

(1)加强与孩子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

每一天鼓励他与别人多交淡,使他有一种被接纳、关爱的心理感受,缩短与老师、好朋友的距离,让他慢慢地融入到这个群众中来。

(2)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让孩子树立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各种途径引导他参与群众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不要求他一步做到位,让他感觉自己能够做的更好;一旦有进步或取得成功时,我们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3)透过故事,加强幼儿正确的生活习惯。

透过难看故事《拔牙》并观看医生拔牙的真实场景,让幼儿明白在生活中与好朋友一齐友好的分享。一旦发现他与小朋友发生争执、有攻击行为时,要立刻制止。并让他感受被攻击者的难过和疼痛,引导并教育他向对方道歉。让他明白咬人是不好的行为,明确地告诉他:“咬人的行为是不受别人欢迎的。”

三、引发反思。

小班年龄特点就是喜欢把玩具占为己有,比较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孩子在家时,玩的伙伴较少,不容易出现以上这样攻击性的行为,一旦孩子多而玩具少的时候,就开始发生问题了。任何孩子都摆脱不了这个特点,哪怕是陈凯这样的孩子。

第一次发生之后,我起先是每一天都盯着他,一但发现他想打别人或者是咬别人的行为就立刻制止,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这种方法根本没什么用,老师总是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总是看着他一个人,而且他想咬人,你立刻制止会让他这会让他更加想去咬别人,他会产生“你不让我咬,那我偏偏咬”的心理。于是我便上网找相关的案例,多看相关方面的书,并且我们在此阶段确立了主题活动《大家一齐玩》的主题活动,透过此活动,了解与同伴,老师同时建立与老师、同伴之间地相处模式,培养孩子的交往潜力,从而适应群众生活。

对陈凯的教育,我们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针对性地教育。首先我们与其家长联系,在入园、离园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家长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他的家长们也是十分的配合,他明白自己的孩子把别人咬了,也感到十分的愧疚,并且对被咬的孩子道歉。并且我们还透过家长会,qq群有针对性的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帮忙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其次,我们在幼儿园及时正确地观察和评价陈凯的行为,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比如他平时做操做的好,我们便请他来上来当小老师,让孩子子对自己产生自信;对孩子的自私行为给予纠正,让她认识到自己和同伴是朋友,有好东西要一齐分享;并且开展《小组画画比赛》、《捡落叶》等群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多交流,以此培养他们的交往潜力。对其他幼儿我们透过平常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而对陈凯的攻击性行为要尽早发现,一旦发现,就及时与他交流,在阻止的同时也给了他心里安慰。如他要是抢玩具,我就告诉他玩具大家能够一齐玩、轮流玩、这既培养了他的交往潜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并且平时多与他接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明白有什么事能够找老师,而不是透过一些攻击型行为就能够解决的。

小班是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尽量把他地攻击性行为扼杀在摇篮里。透过一段时间,事实证明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他此刻咬人行为已经基本上没有了。

背景:。

开学了,宝宝们有的是托班上来的;有的是新生。如今都已是小班的小朋友了!

来到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新教室,环境是崭新的,老师同伴都是陌生的。一切都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因而也增加了宝宝们的焦虑和恐惧感。在幼儿园群众生活中经常发现有孩子吮吸手指,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我试想:这个习惯多不好啊,而且手指又那么的不卫生,肯定影响孩子的健康。我们小班就得从小抓起,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不防从这一现象切入设计一些适合小班幼儿的教案。透过教学活动让他们明白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让他们懂得经常洗手,持续手的干净。

案例描述及分析:。

(一)不干净的手指。

按设计思路,我想让宝宝们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为第一活动目的。

师:“平时啊,老师经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小朋友们有没有看到呀”

幼:“璐璐、小鱼儿、杰杰”

师:“哇!有这么多呀!那你们说你们的小手指干净吗”

幼:“不干净。”

师:“为什么不干净呀你是怎样明白的呢”

幼:“手指上有虫子,吃了会生病的,生病要打针的”

师:“恩,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那你们说吃手指是不是一种坏习惯呢”

幼:“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有效提问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是一种坏习惯。

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水平仍处于直觉行动阶段,他们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获得相关经验、认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思考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见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懂得把生活中的东西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从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得到相关认识。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环节中有个别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对,迅速将手指从嘴中拿出,并表现出害羞的样貌。我认为这正是引导孩子进入这一环节(痛苦的手指)的时机。

师:“瞧,小朋友们,我是手指,我生病了,病的很厉害。因为我的主人总是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时候还咬我呢!我就变成这样貌了,多难看呀!皱巴巴的、光秃秃的,做起事来也不方便了,我真难受呀!”(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出示痛苦表情指偶,边讲述边表演)幼儿听得很认真。教师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提问。

师:“小朋友们,手指为什么会变成此刻这个样貌呀”

幼:“因为他的主人咬他、因为他难受”

师:“对呀,那你们说说他的主人咬他好不好啊”

幼:“不好”

师:“那我们小朋友要不要咬小手指呢”

幼:“不要”

师:“为什么不能咬呢”

幼:“他会痛、会难受的”孩子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扬。

分析:透过拟人手法让幼儿感受手指被咬,被吮吸的痛苦。但我还是终止了让他们尝试的想法。因为孩子的手指实在不干净,一但让他们尝试,或许有些孩子会觉得:“咦,真好玩!”

(三)高兴的手指。

打消上面的念头后,我接下来直接还是已拟人手法展示了高兴的手指。

师:“小朋友们好!此刻我可高兴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还经常给我洗澡。瞧,我多干净,多漂亮呀!(教师同时出示高兴表情的指偶)。

师:“小朋友们,此刻我的手指怎样样了呀”

幼:“笑了,变干净,变漂亮了”

师:“对,这是为什么呢”

幼:“主人不咬他了,给他洗澡了”我给予幼儿肯定、赞许。

分析:鼓励孩子自主的发现事物的变化和联系比教师“单程式”灌输知识经验给孩子的发展更为有益。难受的手指,高兴的手指透过指偶比较,这是直接的视觉感知。带给生动的教具可调动幼儿的用心性。

(四)干净漂亮的手指。

这一环节我直接让孩子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师:“此刻,请小朋友们互相看看小手指,说说自己的手指干不干净,漂不漂亮”

幼:“不干净,不漂亮,干净,漂亮”教师在此时可查看每位孩子的手指,将发现的个案拿出来评析。并透过这个环节提醒帮忙孩子纠正吮吸手指的习惯。

分析:幼儿讨论得很用心,也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所见。透过个案引导孩子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想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孩子用心参与活动中来。

综合上述案例,我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了两点反思:。

1把握教育时机,带给教育引导。

吮吸手指是平时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教师抓住了机会开展活动。作为教师这点是很关键的。案例中对手指的观察都是对小班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前提。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把握教育时机,带给教育引导。

2师生呼应,构成学习共同体。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篇四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在众多长辈的呵护下长大的,为了让他们很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我们为此付出了很多。在开学前,我们逐一进行了家访,在家访时,我们除了向家长了解幼儿情况外,还极力与幼儿多接触,让孩子认识即将每天与他们共同生活和游戏的老师,减少孩子们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在孩子们刚入园时,哭闹情绪是难免的。

在家访时我们了解到,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听故事和唱歌,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给他们讲故事、唱歌、跳舞,从孩子们第一天入园就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孩子我们毫不吝啬的给予他关爱,让他明白离开了爸爸妈妈,老师也很喜欢他。每天下班后都会觉得身心疲惫,但我们又会自我安慰,想想今天哪些孩子没哭了、哪些孩子又进步了,这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第二天工作的动力。经过我们两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孩子们很快稳定了情绪,喜欢上了我们小2班这个大家庭,有的孩子周末还要吵着上幼儿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习惯培养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期的良好生活秩序将影响到孩子一生,使他们终身受益。在幼儿入园后不久我们进行了一日常规教育,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如:自己独立的进餐,如何正确使用碗勺,如何保持桌面的卫生,如何堆放自己吃完的碗勺等,在午休时,训练孩子如何摆放自己的衣物,训练孩子自己穿脱鞋子并能摆放整齐。在教学中,我们指导孩子如何坐立,如何翻阅图书,玩玩具时怎样正确的收拿玩具。

一学期下来,孩子们能自觉排队饮水、入厕,能安静进餐并保持桌面干净,懂得了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还能主动向家长转达老师交代的事情,各种习惯已基本养成,许多家长都向我们反映孩子习惯好了、懂事了。孩子们的进步是我们能看得见的,从不会听课,上课随便走动的状况到现在的主动和老师配合,积极动手参与,这让作为老师的我们感到非常的高兴,所以本学期我们重在关注幼儿语言的发展,加上班上语言发展存在问题的幼儿相对较多,所以在语言发展问题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在日常活动和各种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语言尽量做到规范、完整、使用普通话,给幼儿正确的示范。

学期初我们结合本班特色和幼儿年龄特点对教室进行了环境布置,使幼儿和家长一来到班上就能感受到这个新家的温馨,能立即喜欢上它。在创设了大环境后,我们还结合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孩子的情况,不断丰富环境,我班有动物区,可以让幼儿观察动物是怎样生活的;植物区,让幼儿学会如何照顾它们;操作区,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图书角,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

我们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灵活开展主题活动。我班幼儿年龄差异较大,新的教材中对幼儿的操作能力要求有些偏高,于是我们在研究教材后,把集体教学与个别引导、课堂教学与家庭辅导相结合。在活动中我们重视幼儿主动感知、体验。如在《金色的秋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拾落叶》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一边让幼儿认识到秋天树叶会变黄,而且还会从树上飘落下来,使幼儿对秋天的季节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通过拾落叶还让孩子们也体验到环卫工人工作的辛苦,促进了幼儿社会情感的培养。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有机的整合了各领域教育内容。像类似的活动我们经常开展,而且不局限于课堂,我们将教育目标渗透到一日生活之中。如在教孩子唱《洗手歌》时,我们就是在盥洗室里进行的,让幼儿边洗边唱,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因此,一学期下来,孩子们都已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把教室布置得温馨、整洁,像家一样,让幼儿一进教室就充满着好奇,和他们一起玩玩具,做游戏,读儿歌,渐渐地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x月,我们召开了小班的第一次家长会,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在家长会上,我们向家长介绍了小班幼儿的一些情况,以及需要培养的地方,还有许多建议,家长对这次的反映还不错。

x月,我们开展了亲子活动,为了增进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向家长宣传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能主动配合,做到家园互动。

小班幼儿刚离开父母,自立能力普遍都很差,开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上厕所在家幼儿用的是坐便器,到幼儿园后女小朋友只能蹲,男小朋友只能站,大便才可以蹲。于是就一组组的教他们。男女小朋友大小便应该怎样,后来小朋友掌握的都很好。

(2)穿鞋子。幼儿学会区分鞋子的左右,我边帮孩子穿边进行讲解示范让幼儿学习区分。“脚尖做朋友,脚跟做朋友,中间留下一只眼睛。”

(3)洗手。督促孩子饭前便后勤洗手,并且还要求他们在洗手的时候应该把袖子往上卷起来,搓搓手心和手背,小手要洗干净。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篇五

观察记录:

中午吃饭时,佳钰对我皱着眉头说:“老师,我不要吃这些菜!”我走过去一看,她已经把其他的饭和菜都吃完了,惟独剩下这些青菜在碗没动过的样子。我就对他说:“哦,这是青菜,青菜吃了会长高呢!”她听了勺了点饭放在嘴里,可是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我又说:“青菜,我也很喜欢吃的,营养可好啦,吃了还更健康更聪明呢!”说完,我拿起他的勺子勺了一口放到他的嘴巴里。没想到,她这次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在我的陪伴下,她比较快的把青菜吃完了,还得意的扬起碗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全吃完了!”我高兴的表扬说:“佳钰真棒,你跟老师一样喜欢吃青菜,以后会跟老师一样高。”

结论及评价:

当佳钰小朋友因挑食而向我提出不要吃青菜时,我采取了迂回作战,引导暗示的策略。

反思及建议:

我通过让她了解老师喜欢吃青菜,更明白吃青菜对身体健康有好处的道理,也利用小孩爱长高的心理进行教育引导,培养不挑食的习惯。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篇六

目标:

培养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增强亲子感情,同时让幼儿认识元旦节日。

时间:20xx年12月31日上午9点整。

地点:班级教室。

活动准备:

1、糖、汤圆面。

2、盘子、一次性碗筷和手套、桌布。

3、红色卡片、彩笔、红绳子。

4、请我班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和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

5、发出邀请,家长参与。

活动过程:

1、介绍元旦,朗诵《元日》。

开场歌曲《新年好》。

致新年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在等待煮元宵的同时,进行亲子才艺表演。

3、亲子才艺表演。

师幼集体舞《桃花朵朵开》、歌曲《小海军》、手指游戏《土豆丝》。

4、开开心心吃元宵。

5、制作新年许愿卡。

6、家长、老师、小朋友互动舞蹈《兔子舞》。

7、一起挂新年许愿卡。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篇七

昨天上午因为天气的原因,我们的课间操活动改在教室进行。音乐一起,孩子们以最快的速度排好了队,然后和着准备的音乐进入角色。第一套操是邀请舞,怎么看总有那么几个小朋友束手束脚、没精打采的样子,再想想他们几个一直以来对做操不是很感兴趣,平时也尝试使用过很多的奖励措施,好像效果也平平。我一边带孩子们做操,一边试图思考着更有效的方法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

转念,上个学期针对晨间幼儿来园比较晚的现象采取的“累积换星”的方法激起了我的再次思考。是否可以给每位幼儿一张白纸,每天做操认真的幼儿奖励一颗星星,直接贴在白纸上,累积到十颗星星后可以到老师处换取一颗大星星,累积星星的这张纸直接存放在幼儿的抽屉里,由幼儿自己保管。两套操交换的时间,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小朋友,结果孩子们都非常响应,接下来的第二套操孩子们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漂亮的发夹》。

有一天,文文一大早来到幼儿园,看到我就高举着两只蝴蝶发夹跑过来问:“金老师,我的发夹漂亮吗?帮我夹一下,好吗?”“好啊!”我边为她夹上发夹边说,“这发夹真漂亮,文文戴了变得更漂亮了。”我的话引来了其他一些女孩子。文文更加得意了,她告诉我:“这是我妈妈帮我买的,我妈妈还帮我买了对粉红色发夹呢。”围观的几个小朋友纷纷向文文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第二天,文文又带来了一对新发夹,让我帮她戴上,我对她的举动没有在意,随手帮她夹好,并赞道:“文文,你这对发夹也很漂亮啊!”

第三天早上,当我走进教室时,文文已经被几个孩子围在了中间,我只听到她的声音:“昨天我戴的那对发夹,金老师说我漂亮。今天,我又带了一对新发夹来,等会儿我还要叫金老师帮我夹上,金老师肯定还会说我漂亮。”旁边的佳怡则着急地说:“我明天也要叫妈妈帮我买发夹,我也要叫金老师帮我夹上。”“我要买那种红色的漂亮发夹,很漂亮,很漂亮的!”,“我明天也要……”,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说自己要叫妈妈买设想中的漂亮发夹。听到她们的谈话,我有些生气:怎么小小年纪,就这么追求打扮!于是,我走过去,语气生硬地对文文说:“文文,你以后别带发夹来了,引着其他小朋友也开始跟着你学。”之后,我也没有多在意文文的表情。

后来几天早上来园,文文早上都没跟我问好。我感到非常好奇,就问:“你最近怎么不叫我呢?”“因为你前几天不许我带发夹。”听了她的话,我感到更为惊讶,我的出发点是想教育她,没想到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篇八

1、晨间,老师发画册给幼儿讲故事,朋朋根本没有翻书,把书卷起来当话筒玩,惹得旁边几个孩子也跟他模仿,偶尔翻到走迷宫的那一页,指指画画。该收书了,他把书交给小桌长阳阳,突然抬脚踢了阳阳的胳膊。阳阳疼得哭起来,我责问他“为什么踢阳阳”他却回答说:“我踢老虎的!”书上走迷宫那一页的确有老虎,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2、一天早上,朋朋看到王浩搭出一列新火车,他想要,上去就抢,王浩生气地叫喊、哭起来,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赶紧说“对不起”。火车拿在手上才征求人家的意见:“借给我,好不好”在他搭积木时,连续三、四次出现这样的行为。

3、班上找好朋友玩袋鼠妈妈的游戏,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平时有玩具也不愿意和他一齐玩。

分析诊断。

朋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懂交往规则,有打人、抢东西之类的攻击性行为,不被同伴接纳。我们透过家访、对孩子的观察分析,了解到孩子存在交往问题的原因:。

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朋朋爸爸在外打工,他跟奶奶和妈妈在家生活。爸爸偶尔回家后教育孩子时,也是非打即骂,朋朋十分怕爸爸。奶奶很重视对他的教育,教这教那,但管不住,有时急了也动手打他。这样,到幼儿园后,老师给他讲道理、说服教育,很难发挥作用。不少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儿童早期的同伴交往行为,几乎都是来自于更早些时候与父母的交往。

2)不懂交往的规则。

向别人借东西要主动协商请求,征得别人同意后方可借用。朋朋不懂这样的交往规则,不懂协商也不会协商。

3)自制力差,认知与行为脱节。

朋朋情绪冲动,调皮好动,容易产生一些破坏性、攻击性的行为,自制力差。当同伴生气、愤怒时,他才意识到行为的不对,连声说对不起,却不把东西还给人家以改正自己的行为,发生认知和行为脱节的现象。

4)缺少交往的机会。

此刻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加之朋朋的一些负面行为,不被同伴接纳,缺少互动的机会,更加不能获得交往的经验,增强这方面的潜力。

指导方法。

1、与家长沟通,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

这天幼儿园活动安排画热带鱼,朋朋奶奶看到先来的小朋友在画画,便催促朋朋快点画。朋朋东看看西瞧瞧并没有动手,奶奶有点急了,举起手要打朋朋,朋朋吓哭了。我赶紧走上前拉住她奶奶,对朋朋说:。

“赶快画好了我们去玩球。”朋朋一边抽泣一边画。奶奶看孩子画好了才放心。我与她谈心,告诉她孩子的不良表现,可能就是他们平时教育方式不正确,严格要求不必须非要动手打,奶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悔不已。我对她说“如果你当着那么多孩子打朋朋,他多没面子,你要多了解孩子,多想好方法教育他。”

2、利用同伴及班群众的力量对朋朋实施影响。

透过教师引导、同伴约束、家长说服帮忙等,强化朋朋认识到“不能打人”,控制不良行为。

这天第一节群众活动,老师让小朋友把竖排由竖排调为四横排。阳阳和欣怡很快搬到前排坐下来,朋朋本来应坐在她们中间,他把椅子搬过去,向我报告说不好坐了。我要求她们让开空档,给朋朋坐。她们怎样也不肯,都说朋朋打人。看来他们对朋朋还有成见,有所戒备,我借机教育朋朋说:。

“你还打人吗”

“不打了!”朋朋直摇头。

“他不打人,你们给他一次机会!”阳阳和欣怡还是不做声。

“这天旱上,朋朋还帮忙发接送卡的,给他一次机会吧!”我及时举例让她们看到朋朋的闪光点。

“如果你再打人,他们真的不让你坐前面了!”我再次提醒他。

朋朋最后坐在了第一排。他也比较争气,整个数学活动,一向坐得端正,认真听讲,一点都不要老师提醒,还主动举手到黑板前做作业,我特地给他机会,他果真做对了,我带领小朋友送掌声表扬他。朋朋激动得脸都红了。

教师的表扬或批评,教师对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信任程度,会影响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受欢迎程度。当同伴排斥孩子时,教师及时帮忙,引导他们看到朋朋的闪光点,让孩子处在理解、宽容和谐的同伴关系中;教师创造并抓住教学契机,给朋朋表现的机会,使大家看到他的进步,用语言表扬或掌声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利用班群众的力量激励孩子的学习,树立他的威信,让其他孩子愿意和他交往,同样受到感染和鼓舞。

3、顺势利导,在实际活动中指导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交往。

(1)强化认识,预防为先,规则约束,适时引导。

给幼儿带给充足的游戏活动材料,尽量避免争抢之类的破坏性行为。为了防止幼儿的争抢,我给班上增加了几箱积木,搭积木之前我先强调,大家一齐玩,谁抢就取消他的游戏资格。

一天早上,小朋友又一齐搭积木,搭出各种各样好玩的车子。朋朋走在活动室里转来转去,盯着人家的东西看,我问他想不想借辆玩一玩他回答说“想!”我趁他动手抢之前提醒:“先问人家好不好别人同意了,才能拿。玩好还给人家,要说谢谢!”

我先带朋朋向练练借一辆吊车,指导他说:“把你的吊车借我玩一下好吗我玩一会儿就还给你!”练练愉快地说“好的!”我又让朋朋说“谢谢!”

朋朋很开心地玩了一会儿。为了巩固练习交往,我推荐他把车子还给练练,再去向阳阳借赛车,他更开心了,借到之后还和阳阳两人一块玩。

活动之前,明确交代规则,进行约束。活动中洞察孩子的心机表现,在孩子产生不良行为前,适时引导,学习商量征求别人意见,在借玩具、搭积木等实际活动情境中练习,巩固交往行为,体验成功,积累交往经验。

(2)利用相关性促进幼儿的学习、交往。

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活动中潜力较强,表现主动、用心,受到多数同伴的接纳、喜爱,在同伴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孩子的学习和交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成功的学习、交往相互促进。我们利用这种相关性,如朋朋当小老师指导伙伴订正作业,一方面促进学习进步,另一方面增强交往潜力。

(3)利用孩子喜爱的游戏、操作活动培养自制力,促进交往合作。

经过我们几位老师和家长的不懈努力,两个多月之后,朋朋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他看到小朋友打闹时,他会说:“打人家,眼睛会红!(意思是会把人家眼睛打伤)把人家打伤了,要送人家去医院!”“打人要被110抓去。”小朋友跌到了,他主动去扶起来,帮忙檫眼泪,安慰伙伴。在一日活动中基本没有攻击人的现象。

朋朋在活动中更加专注,学习进步明显,好几次做数学作业,完成速度都在班级前几名,手工作品多次参加展出。

他会与老师小朋友商量、征求意见“老师,我也想搭积木。”、“分给我一些积木好吗”、“我和你一齐玩呼啦圈好吗”等等。

他主动要求当值日生,发放接送卡,整理玩具图书等,小朋友们越来越喜欢和他一齐玩。

反思。

1、本研究主要关注幼儿的交往表现。我们的预期目标是存在交往问题的孩子能尽快趋于正常,到中班基本能和其他幼儿一样遵守常见的规则,妥善解决问题,与同伴友好交往。目前,朋朋也喜欢表现自己,能够帮忙别人,期望受到关注、肯定和夸奖,小朋友不再排斥他。但他在群众生活中规则意识还要增强,有时还需要老师的提醒和督促,处于他助到自助的过渡期。我们认识到对孩子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他的点滴进步都让我们对他充满期盼和信心。同时,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爱心、耐心以及高度负责的精神去帮忙和等待。

2、朋朋的不良行为还有反复的现象。偶尔有拉别人衣服、摸辫子等骚扰行为。假期返校刚开始的时候,表现更为明显。我们还发现孩子身上有伤痕,及时与孩子谈话,了解到家长有时还有暴力或体罚的过激行为,导致朋朋产生了逆反心理,表现出对立情绪。我们与家长做了深入细致的交流,指导他们统一所有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保证幼儿园有效的做法向家庭延伸,同时要求家长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一对一的优势,更有效的指导帮忙孩子。

3、朋朋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活泼好动,他在玩玩具、玩沙、搭积木、做游戏、玩打击乐器等活动中个性专注,我们有针对性的安排,让他参加到喜爱的活动中,少有空闲去攻击别人,减少破坏的机会。

4、交往潜力与孩子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有关联,朋朋在拍球、画画方面动手潜力较差,缺少兴趣,坚持时间不长。我们和家长共同努力,发展动作协调性,培养自制力。和孩子一齐看书,引导他观察,给孩子讲故事,指导他回忆,持续一段时间的安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孩子生理心理素质的整体提高。

5、对朋朋的关注和指导,我们很重视,但并不表现出刻意地去做,而是渗透在一日活动的环节中。不在同伴面前过分强调他的缺点,也不让他自己和同伴感觉到特殊,适时当众表扬进步,增强信心,树立威信。关注帮忙但不包办,逐步放手,让他走向独立,纳入普通正常发展的轨道。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篇九

观察资料:

晨间活动时,孩子们又向往日一样三三两两的进行自我喜爱的活动。等到大部分孩子都来了后,我说:"小朋友,我们准备走圈圈了"。同时,录音机里放了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只见孩子们很快的到了走线的开始处。我走在了前面,一开始,还听到了后面有孩子们推挤或说话的声音,很快,就很有序的跟在了后面构成了一个圈,我们手拉手,围着圆圈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时而左跑,时而右跑,时而向中集中,时而变回圆圈。孩子们开心极了。之后,我们进行谈话活动,今日我们的题目是开心的事。我先说了起来,之后让孩子们挨着坐的顺序起来说,观察了今日分享愉快经验后,我让孩子们互相找朋友拥抱,但有个要求,多找几次,多和同伴们拥抱,并且还要说:"我喜欢你"。孩子们很快的与同伴拥抱起来,一开始,有的小朋友还很小声的说,但很快的就大方起来。许多孩子在拥抱同伴的同时也主动与我拥抱,连平时经常挨批评的唐一还一次又一次的主动过来与我拥抱,一次又一次的在我耳边轻轻说:"杨教师,我喜欢你"。这是些多么可爱的孩子呀!

观察反思:

作为教师,我们要乐于观察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老是以一种老眼光看待孩子的表现。在每一天,我都看到孩子们给我的惊喜,他们每一天都在成长,都在提高。

在今日的活动中,每一个说的孩子都那么认真,主动的说,没有往时的吵闹,每一个听的孩子也都那么专注,就连平时老是喜欢抢玩的唐一都学着尊重同伴,虽然想玩,但还是默默的站在后面看着等待,这难道不值得我为他的表现鼓掌喝彩么!这给了孩子们一个表达爱的机会,向同伴、向教师表达自我的爱。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篇十

这天早上,小三班的王老师带着孩子“开火车”出来做操,我看见小小突然离开队伍跑到小花坛边,伸手在开放的一朵月季花上摘下了一片花瓣。我立即来到小小跟前抱住了小小,其实我并不是要批评小小,只是想跟他交流一下。没想到还没等我开口,小小扔掉手里的花瓣,绷着脸、怒目圆睁,发起了脾气,什么都不说,只是发出愤怒的“哼”、“哼”声,从我手中挣脱掉,跑到班级的队伍里。我一下子笑了:这个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摘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明白做错了也不能这样发脾气啊。我早就听他班上的老师说,小小是一个个性有个性、个性倔强、个性爱发脾气,还是个只能夸不能批评的孩子。

老师分析小小的这些个性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有关。

确实是这样,有一天早上,我亲眼看到:小小的奶奶送小小来到班上,当老师跟小小的奶奶交流小小的《个体成长档案》带回家被小小画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时,小小的奶奶当着小小的面,立刻对老师说:“不是小小画的呀,老师千万不要批评小小啊,是奶奶画的。”小小奶奶又拉着小小的手说:“不是我们小小画的,我们小小是好孩子,是奶奶不好,都是奶奶不好。老师不会批评小小的,老师要批评就批评奶奶吧!”我和老师都叹着气、摇着头:维护孩子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撒谎啊!老师每次跟小小的家长交流小小的表现,想跟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小小做完操,我来到小小跟前,努力的试探着想接近小小,想跟小小能进行好的沟通。小小一看我又开始发脾气了,这次脾气发得比上一次更厉害,脸使劲憋着,眼泪都要出来了,双手叉着腰,一边跺着脚嘴里一边发出愤怒的“哼”、“哼”的声音。我依然笑着说:“小小,徐老师跟你说说话好不好?”小小一下子哭出来了,对着我就踢了一脚。

挨了一个三岁多的孩子的一脚,我不觉得有丝毫的怨气。

我反思:我这天的做法是不是也太性急了。对这样的孩子,我是不是不就应直截了当。是不是就应找一个适宜的时机,比如在孩子喜欢我的时候,孩子高兴的时候,我再悄悄地跟孩子交流,说不定会有效呢!

即使家长工作做不通,教师也不能放下对孩子的教育啊?俗话说“不打不成交”,这一脚踢得我有了“今后多多跟小小接触”的想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篇十一

今天打点滴的人很多,护士凝凝今天很忙碌。但是凝凝还是很认真地在为每位“病人”打针。只见她拿起栋栋的手,在他的手背上轻轻拍打。然后拿起棉签在他的手背上轻轻擦一下,再将点滴的管子按在栋栋的手上,打开点滴的开关。今天浩浩这位配药医生显得有点空闲,因为今天的病人大多数是打针。刚开始,浩浩还耐心地坐在位置上等着“病人”来配药,可是时间一长,浩浩有点坐不住了。刚开始走到“医生”烨烨的旁边看看,拿起听诊器玩玩。又到凝凝旁边去拿针筒,凝凝说“这针筒我要打针用的”,浩浩这才放下。这时老师说“咦?配药的医生哪里去了,有病人要配药啦!”浩浩这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来给“病人”配药。这时,浩浩见药房里的药盒很乱,有的歪倒在一旁,有的掉在地上,有的开口打开了,浩浩把歪倒的药盒整理好,把掉在地上的药盒捡起来。这时的浩浩又没事可干了,他东看看西看看,看看旁边的娃娃家里有很多客人,大家在一起吃饭很热闹,于是他也去娃娃家凑热闹。这时,老师从旁边的生活区拿来一碗黄豆、勺子及一些旧的信封。老师对娃娃家里浩浩说:“医生,有人来配药了。”“来啦,来啦!”浩浩又回到自己的位置。老师说“这里的药快配完了,等会儿病人来配药不够了,你可以自己来包一些药。”说完给浩浩示范了一遍。看了老师的示范,浩浩认真学着老师的样子开始包药。只见他先将一只手伸进信封里,将信封打开,然后用勺子舀起一勺黄豆,放进信封里,看看信封还是扁扁的,于是又往里面放了两勺黄豆,然后将信封的口折了一下,一袋药就包好了。这时,星星拿着单子来配药,浩浩将自己刚包好的药给星星,然后又开始包药。这次浩浩很认真地包药,再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位置。

分析:

打针医生因为自己的“病人”很多,所以专心给病人打针。可是配药医生就显得很清闲,由于没事可做,他就开始左顾右盼。当他第一次离开位置时,教师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戏中,浩浩及时给“病人”配药。当他发现药房里的药很凌乱时,能认真将药盒摆放整齐。虽然配药很清闲,但是只要有事可做,浩浩还是能很好地融入到情境中。没有人来配药,浩浩又没事可干了,这次串到了娃娃家。当幼儿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不会再有激情,只有不断引发幼儿新的愿望,才会使幼儿有继续游戏的动力。所以这次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又介入游戏,教师及时提供简单材料,让浩浩尝试学习包药。这样浩浩在等待“病人”配药的过程中,就有事可做。包装药品又是浩浩新的兴趣点,浩浩又再次融入到游戏情境中。

指导策略:

不管教师在游戏前对游戏的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幼儿的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多关注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表现,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调整。

1、多种方法,丰富幼儿经验。

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丰富有关相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孩子能玩起来。丰富经验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看图片、录象,加深幼儿印象。让幼儿观看大班哥哥姐姐玩区域活动的录像,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再现有关内容,使游戏不断深入开展。

2)幼儿间的观摩。幼儿间的相互观摩,在幼儿的发展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活动中幼儿可以学到游戏的方法,受到某些启迪,积累游戏的经验,这对幼儿游戏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可给孩子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能为幼儿的游戏活动奠定基础。

2、适时引导,支持幼儿游戏。

教师的支持性行为策略是游戏不断延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的时机。如当幼儿游戏无法深入时,在案例中浩浩因为没事可干就去娃娃家串门,这时,教师以同伴的身份介入,请“医生”包装药品,又一次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的出现与介入还要注意时机,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还有时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当教师要以适当的角色指导幼儿推动游戏。

3、及时调整,丰富游戏材料。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教师要及时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如当配药医生没事可干时,教师及时投放黄豆、信封等材料,让“医生”包装药品。为幼儿的游戏开展更好地创造了条件。

教师在游戏活动当中,是以观察、指导、记录、谈话与聆听作为教学方式,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由探索,发现尝试、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