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家乡的玉米地(模板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6:20:40 页码:14
2023年家乡的玉米地(模板9篇)
2023-11-10 06:20:40    小编:ZTFB

总结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梳理,还是对他人的一种分享和借鉴。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发展和工作生活都至关重要,我们要注重维护人际关系。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总结,可以参考以下这些范文来启发自己。

家乡的玉米地篇一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郧县娃,父母都是从郧县山沟里,通过高考走出大山的。如今我虽为一个十堰城里人,但家乡的美,永远在我心中。

春天,在田里播上饱满的玉米种,不出一个月,玉米苗便有半人高了,经过细心的照料,吸收了春夏的精华,到了秋天玉米成熟时,玉米金灿灿的,惹人喜爱。踏入玉米地,扳几个挑中的胖娃娃放入背篓中,虽然全身被玉米叶糙的有疼又痒,但心中涌出的快乐让我忘记了难受。扳玉米有趣,吃玉米更有一番艺术。

烤玉米,应该是郧县最“土著”的食物了。烤玉米前,把玉米粒外面的一层纤维撕去,先不要仍,然后把土灶的火生起来,用火钳把玉米夹入灶中,用灶中原有的炭灰盖住,灶上开始做饭。过了十几分钟,用火钳夹出灶中的玉米,擦去炭灰,用先前的纤维包住玉米,拿在手上便可以吃了。烤出来的玉米尖部最嫩的地方已被火烤焦了,可别扳掉它,这可是烤玉米的精华,一大口咬下去“烤焦”的玉米粒,轻轻的嚼几下,玉米粒外面“烤焦”的皮裂开了,里面最嫩最香的肉便暴露出来,浓香四溢,让我收不住口了,加上包玉米的纤维的清香,没有各种佐料的“干扰”,玉米最自然的香令人陶醉。这不禁让人想到人生不也是如此吗?在遇到困难时,不要被其强大的表面所迷惑,勇敢拼搏,成功的幸福就会光临你。

冬天,当我坐在炭火边取暖,欣赏冬天的乡村美景时,总是有点馋,可身边没有零食!这时,可以取出一个小锅,架在炭盆之上,把晒干了的玉米粒倒在锅中,然后盖上锅盖,用手不住的摇动锅,让里面的玉米粒均匀受热,不一会儿便会听到“啪啪啪”的声音。揭开锅盖,金灿灿的玉米粒已成为了一个个白白的爆米花,把这些爆米花倒入盘中,边吃边欣赏门外的风景,这是多么的惬意呀!

我爱,它带给了我快乐!

家乡的玉米地篇二

我酷爱我的家乡,虽然我现居潮州,但我仍然没有忘记生我养我的故乡-----四川!尽管我已经淡忘了幼时的趣事,但在我记忆里还有一个地点我记忆犹新,久久不能忘记。

在家乡的小伙伴里,我是孩子头,也是最“夺人眼球”的。在“队”里,我们总是组织去各总地方去玩这不,我们又准备去玉米地玩.......

今天,外婆早早的叫醒了我,刚洗完脸,还没来得及梳头,就一溜烟地去聚结好友去了。早早的,我们的身后就已经有一群“跟屁虫”了。哈哈。外婆和外公就去剥玉米,我们则去捉蚂蚱、找蛐蛐儿,玩不尽兴,就来斗蛐蛐,瞧,一提起来,个个精神抖擞,聚精会神的为自己选一个代表的蛐蛐,激烈的“战斗”开始了!瞧,那一只昂首挺胸的蛐蛐,正在杀出一条血路来.......整个赛场十分激烈,让人十分留恋。

这就是我地,它不仅是我家的经济来源之一,还给了我美好的回忆。我爱我地,更爱我壮丽无比的家乡!

广东潮州湘桥区新桥路小学六年级:赵天佑。

家乡的玉米地篇三

九年来,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我一直生活在河南郑州,对这方拥有厚重中原文化的城市充满了乡情和热爱。

我生活、上学,都在郑东新区,闲暇时,我们一家三口最喜欢漫步在如意河畔,观赏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两岸郁郁葱葱的植被,欣赏着具有浓厚现代都市气息、鳞次栉比的高楼,尤其是郑东新区的地标——郑州会展宾馆。

郑州会展宾馆位于郑东新区cbd中心湖南侧,总高度为280米,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63层,是集商业、办公、五星级酒店和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被誉为“中部五省第一高楼”,它独特的外形,被大家起了个亲切的外号——“大玉米”。我经常在想,郑州会展宾馆之所以将外形设计成大玉米的样子,是不是因为我们河南是农业大省,是全国粮食基地的缘故?“民以食为天”,粮仓充盈、五谷丰登,淳朴的河南人,默默奉献,辛勤耕耘肥沃的土地,将珍贵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

每到夜幕降临,“大玉米”周围就吸引来了成千上万的市民,有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爷爷、老奶奶们,有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孩子们,有欢蹦乱跳、意气风发的少年们;有一家三代的温馨,有热恋情人的呢喃,有朋友间的热切交谈;有在围绕着湖边栈道疾走、不时地扩胸、踢腿的,有坐在台阶、木凳上休息、聊天的,有在酒吧里听着抒情的歌曲、慢慢品酒的……而“大玉米”则安静、耐心地慢慢变换着“外衣”的色彩,淡黄、金黄、明黄……黄色的光柔柔地洒落到人们的脸上、身上,衬托出一片温馨、祥和、让人流连忘返的氛围。

我爱你“大玉米”,我爱你我的家乡——河南郑州!

家乡的玉米地篇四

我热爱我的家乡,虽然我现居潮州,但我仍然没有忘记生我养我的故乡-----四川!尽管我已经淡忘了幼时的趣事,但在我记忆里还有一个地点我记忆犹新,久久不能忘记。

在家乡的小伙伴里,我是孩子头,也是最“夺人眼球”的。在“队”里,我们总是组织去各总地方去玩这不,我们又准备去玉米地玩.......

今天,外婆早早的叫醒了我,刚洗完脸,还没来得及梳头,就一溜烟地去聚结好友去了。早早的,我们的.身后就已经有一群“跟屁虫”了。哈哈。外婆和外公就去剥玉米,我们则去捉蚂蚱、找蛐蛐儿,玩不尽兴,就来斗蛐蛐,瞧,一提起来,个个精神抖擞,聚精会神的为自己选一个代表的蛐蛐,激烈的“战斗”开始了!瞧,那一只昂首挺胸的蛐蛐,正在杀出一条血路来.......整个赛场十分激烈,让人十分留恋。

这就是我家乡的玉米地,它不仅是我家的经济来源之一,还给了我美好的回忆。我爱我家乡的玉米地,更爱我壮丽无比的家乡!

广东潮州湘桥区新桥路小学六年级:赵天佑。

家乡的玉米地篇五

眼下,大田里的玉米已长到齐人高了,样子甚是俊美。叶子不柔不刚,婆娑而婀娜;腰身不卑不亢,挺直而俏立。有的玉米缨儿已露出头儿,有的鼓鼓待破。风起了,玉米摇曳着,霎时,叶儿变成了她的衣袖,翩翩挥舞起来了,但她的身子依然沉稳,一任风儿的潇洒。

就是这时节吧,我的当教师的本家大爷去世了。

事后听哥嫂说,那天下午大爷正打扫院子,觉得不舒服,晚饭后就让大哥陪他去看看(他没觉出什么,家里人也不觉得怎么,大爷的身体一向很好--一年到头没有头痛脑闷的时候)。路上,大爷跟在大哥后面走,后来大哥又扶着大爷走,以后大爷的身子越来越沉,好像整个身子都压在大哥的胳膊上,还没到诊所门口,大爷就滑坐在地上了。医生说是脑出血。就这样,大爷走了,坦然的如睡觉,也确实是累了。吃晚饭时,大爷还许愿,等发工资了,就给孩子就给大娘买什么什么的。是呀,大爷是一位老民办,刚转了正,就等领钱了。可谁能想到,大爷带着满溢的甜蜜和或许还未感觉到的失望就这样走了。

人死了,同村的都要去吊唁的,送送走的,看看活着的。一拨拨的人来到大娘的屋子里,我在外面听到还没等外人说什么大娘就先说了:“你们也不用劝我,人走了就走了,我心宽着呢------”说着说着,就有人抽咽了。“你看你看,我还没什么,你们怎么了。”听着听着,我的泪水也在眼里涌动着,鼻子里酸楚着。心里想着,大娘真是一个刚强的女人,她没在人面前流下一滴眼泪,反而嘱咐来看望她的人要想开。

六月的天像着了火,炙烤着地里的小玉米苗,扎数高的苗子哪有半点绿色?三两片叶子打成绺儿,半枯萎着。可谁能想到,一到早晨,玉米苗像换了个“苗”一样,小叶甩袖般左右挺开,还裹着一两颗露珠,一片生机,哪有半点旱的影子。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任凭地上的裂纹延伸着,扩张的生命照样生长着。但我还是担心小苗会死的,这脆弱的绿色能抗拒黑与白、凉与热吗?但老百姓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问及总会说,这叫“蹲苗”,要不苗子大了会不抗风雨的。我半信半疑。

大爷是老民办,学校离家远,是吃住在校,一周回家一次,所以家里地里的活儿全落在大娘一个人身上。大娘没有因为家而让大爷误过课,大爷爱家却以校为家。一级级的学生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家,但大爷的工资仍蹒跚维艰,5块,15,55,120,陪伴了他的青春岁月,这不足道的收入哪能给家里填补些什么?甚至有时还从家里抠个一二,至于弄成负数。每到这时大娘总会乐呵呵的说道:“这个月又赔了。”也同时给大爷送上物质救济。本来想给家里补一补,却帮了倒忙,真是心有余而“利”不足。大娘毫无怨言,亦无壮言,只知道忙了家里忙地里,顾了大人顾孩子。一个“熬”字也充实了大娘的岁月青春。

夏天雨多风大,玉米已长到人数高,是最让人担心的时候了。有一年就遇到了风雨,我担心,这下可完了,地里一定是枝折花落了。天晴来到地里,看到玉米齐刷刷地安然无恙。这时我似乎相信了人们说的“蹲苗抗风”的话了。但也有些地块玉米棵全倒下了,这下可肯定没救了。人们又说它会起来的。是呀,令人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二天,也就一夜的时间,玉米已经昂扬地抬起它的头,重新它的生命,从头再来。它的上半身厥然挺立,下半身从骨节处又生出气根,支撑着,向上托着它的希望。这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抗争,对灾难的一种傲视。

玉米熟了,棵子被刨下来铺在地里,村里人开着车在她身上来回地跑着,来回的运粪,运玉米。她已变得面目全非,杆儿裂开了,叶儿碎开了,先前的俏立与傲立已荡然无存。谁承想时隔十几天后人们去捆玉米杆儿的时候,她又变得挺挺的了。毫无生机的她却神奇般的续接了自己的肢体,她用自己的意志讲述着另一个神话。

我站在大田边,望着婆娑的玉米,想着她的以前与以后,大爷的影儿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家乡的玉米地篇六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郧县娃,父母都是从郧县山沟里,通过高考走出大山的。如今我虽为一个十堰城里人,但家乡的美,家乡的玉米永远在我心中。

春天,在田里播上饱满的玉米种,不出一个月,玉米苗便有半人高了,经过细心的照料,吸收了春夏的精华,到了秋天玉米成熟时,玉米金灿灿的,惹人喜爱。踏入玉米地,扳几个挑中的胖娃娃放入背篓中,虽然全身被玉米叶糙的有疼又痒,但心中涌出的快乐让我忘记了难受。扳玉米有趣,吃玉米更有一番艺术。

烤玉米,应该是郧县最“土著”的食物了。烤玉米前,把玉米粒外面的一层纤维撕去,先不要仍,然后把土灶的火生起来,用火钳把玉米夹入灶中,用灶中原有的炭灰盖住,灶上开始做饭。过了十几分钟,用火钳夹出灶中的玉米,擦去炭灰,用先前的纤维包住玉米,拿在手上便可以吃了。烤出来的玉米尖部最嫩的地方已被火烤焦了,可别扳掉它,这可是烤玉米的精华,一大口咬下去“烤焦”的玉米粒,轻轻的嚼几下,玉米粒外面“烤焦”的皮裂开了,里面最嫩最香的肉便暴露出来,浓香四溢,让我收不住口了,加上包玉米的纤维的清香,没有各种佐料的“干扰”,玉米最自然的香令人陶醉。这不禁让人想到人生不也是如此吗?在遇到困难时,不要被其强大的表面所迷惑,勇敢拼搏,成功的幸福就会光临你。

冬天,当我坐在炭火边取暖,欣赏冬天的乡村美景时,总是有点馋,可身边没有零食!这时,可以取出一个小锅,架在炭盆之上,把晒干了的玉米粒倒在锅中,然后盖上锅盖,用手不住的摇动锅,让里面的玉米粒均匀受热,不一会儿便会听到“啪啪啪”的声音。揭开锅盖,金灿灿的玉米粒已成为了一个个白白的爆米花,把这些爆米花倒入盘中,边吃边欣赏门外的风景,这是多么的惬意呀!

文档为doc格式。

家乡的玉米地篇七

玉米在家乡极常见,田里随处可见一排排卫兵似的排列整齐的玉米。

几场春雨后,玉米渐长渐高,抽出长而宽的嫩叶;阵阵春风拂过,玉米那柔软的嫩叶随风摇摆,似乎在向我们招手;站在高坡上向前看,翻涌着的绿浪直铺向天际。到六月末,七月初,玉米开始抽穗扬花了,约20天的花期之后,在层层绿衣的襁褓中形成了珍珠般的玉米粒,人们把它叫做青苞米,青苞米这时已经可以吃了,当你啃着刚出锅的玉米棒子时,你会被那香甜可口的美味吸引,吃了这只还想吃那只。

秋天,玉米逐渐成熟了,一只只金灿灿的棒子直挺挺地向人们显示着那金色的希望,显示着它的成熟和厚重。这时,家乡人都在地里忙着收玉米,这家割,那家扒,还有的用车往家拉。望着那充满丰收喜悦的张张笑脸,你会感到他们收的不是玉米,而是黄金。没几天,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堆起了金黄色的玉米山,在阳光下反射着灿烂耀眼的光芒,夺人眼球。

收获玉米后,是一定要吃的。家乡人常做的就是玉米粥、烤玉米棒子和煮玉米。

玉米粥的做法十分简单,只要在锅内放一些甜玉米粒和米粒,在倒水按下煮饭键就可以了。三十分钟后,就会有一锅色香味俱全的玉米粥,舀一碗,黄澄澄的玉米夹杂在白嫩的米粒间,若隐若现,让你情不自禁地淌下一条条口水。喝一口玉米粥,似乎暖进了五脏六腑,甜到了心坎上。

烤玉米棒子则是孩子们热爱的零食,农村里调皮的孩子每到玉米成熟之际,总忍不住溜进田里,趁大人不注意,掰下几只玉米,偷偷揣回家中,煮饭时用火钳夹着放在灶火上烤,等到玉米棒子拷得金黄了,直接就啃,啃得满嘴沾满黑灰,仿佛山洞里钻出来的煤炭工人一般,咧开嘴一笑,惟露出洁白的牙齿,那香却早已尽留心底了。

早已深埋家乡人的心底,令人难以忘怀。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家乡的玉米地篇八

我酷爱我的家乡,虽然我现居潮州,但我仍然没有忘记生我养我的故乡——四川!尽管我已经淡忘了幼时的趣事,但在我记忆里还有一个地点我记忆犹新,久久不能忘记。

今天,外婆早早的叫醒了我,刚洗完脸,还没来得及梳头,就一溜烟地去聚结好友去了。早早的,我们的身后就已经有一群“跟屁虫”了。哈哈。外婆和外公就去剥玉米,我们则去捉蚂蚱、找蛐蛐儿,玩不尽兴,就来斗蛐蛐,瞧,一提起来,个个精神抖擞,聚精会神的为自己选一个代表的蛐蛐,激烈的“战斗”开始了!瞧,那一只昂首挺胸的蛐蛐,正在杀出一条血路来……整个赛场十分激烈,让人十分留恋。

这就是我家乡的玉米地,它不仅是我家的经济来源之一,还给了我美好的回忆。我爱我家乡的玉米地,更爱我壮丽无比的家乡!

家乡的玉米地篇九

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青纱帐”早换了黄装,湿热的空气中略夹杂着成熟的气息。哦!又成熟了。

在秋日的授权下,玉米地给一切靠近它的事物都披上了玉米所特有的黄颜色:草地是黄的,路面是黄的,肥鸡的羽毛是黄的。就连远处站着的那个人的脸也清晰地散发着玉米糊糊所特有的黄颜色。略走几步再看,那张玉米黄的脸逐渐清晰了。哦!原来那人是母亲,她已经在地头盼着好一会子了。

进入大学以后,我才知道想家的苦,明白原来回家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在学校里憋了好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忍不住偷空回家了一趟。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新奇。不必说家乡收割玉米的那种忙碌的场面让人惬意,就是家中以前的那些再熟悉不过却又并不起眼的角角落落也能让人回味无穷。

见到我回来,母亲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一个上午,一家人便在一起盘算着中午要吃的菜:鸡、鱼、肉……仿佛我就是个贵宾。突然不知怎么的,看到这种热闹的场景,我又有一种身处异乡的感觉,心中陡然增加了几丝凉意:原来本都是一家人,现在到这样客气起来了。

“有玉米糊糊吗?”我问,“要加咸菜汤的那种。”

“这孩子,怎么突然又想起要吃玉米糊糊起来了。”母亲开心的笑着,并不理会我的要求。我叹了口气,看了看远处的玉米地,不禁又想起了吃玉米糊糊的那段时期,那种感觉真的好温馨。

那时的家,很穷。母亲和现在一样,总是为生计而绞尽脑汁。但不同的是,现在母亲算计的总是怎样使饭菜更为可口,而过去她每天都要想的是今天怎样的吃法才能节省大米。那时家中唯一能够大量填补大米不足的替代品恐怕就是玉米了。烧滚的水,只需要放上那么一小碗玉米粉就变成了一锅香气扑鼻的玉米糊糊了。但与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特点不同,玉米糊糊对于那时还小的我来言,简直就是一碗散发着异香的毒药,实在不能下肚。为了向我们兄弟俩“推销”她的玉米糊糊,母亲总是不断给玉米糊糊变着花样。于是,玉米锅巴糊糊、玉米山芋糊糊、玉米咸菜汤糊糊等五花八门的“新产品”便不断推出“市场”。但无论怎样,我对那玩艺就是不敢恭维。

明着抗议是行不通的,母亲丝毫不会为我们近似哀求的抗议声所打动;暗着抗议(拒食)更不成,除非你想讨打。不过如果有可能的话,吃“百家饭”是可以的。但一句话,不论在家里还是在人家吃饭,肚子一定要是饱的。在家里有什么你就要吃什么。这种“强权”曾经让弱小的我感到好委屈,不过现在想来,那些事是十分有趣的。意识中,我总觉得那时的家才叫真正的家。

唉!其实最美好的时光往往就存在于过去,但可惜我那时不懂得珍惜。惟有残余的回忆供自己漫漫回味罢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