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讲故事的人读后感范文(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0:07:59 页码:12
最新讲故事的人读后感范文(通用17篇)
2023-11-12 00:07:59    小编:ZTFB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加深对书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作者用意的理解。在写读后感时应注意不要过度夸大或低估作品的价值,要客观准确地评价。希望以下范文能够给大家写作读后感提供一些启示。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篇一

女儿今年5周岁半,6个月的时候开始坚持每天读绘本之类的给她听。因为工作的关系,可以第一时间借到不少童书。孩子的兴趣捉摸不定,所以一般是借一堆第二天还一半回去。读到现在算算该有一千多本了。回想起来,读过的最好玩的书里,除了莫·威廉斯的小猪小象、鸽子系列,巴巴爸爸系列,这本书应该也算是top30以内。

我们成人大多读过《小红帽》之类的童话,心情跟随其中人物的命运起伏不定,直至最后一句“他们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而放下悬起的心,小女孩的心里从此也埋下了等待“王子”来救的梦。

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们心目中童话本该如此的理所当然。大灰狼为什么不直接在半路吃了小红帽,小红帽为什么认不出外婆是大灰狼假扮的?汗颜的是,这样明显的bug我从来没有深思过。读过不少带着说教意味的绘本(尤以原创绘本为甚),所以读到这本绘本的时候,我无比珍视隐藏在插科打诨后面,对孩子的深沉关怀、独立思维的引导。一个好故事,能把道理说到心里去。

松居直说过衡量绘本好坏的唯一标准是“有趣”,可惜真正有趣的绘本真的少之又少。如何找到这些书,没有多少概念的话,看看别人的推荐书目是个好选择,但更重要的事,真正地和孩子一起读,孩子会诚实地告诉你他/她的感受。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篇二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吴姐姐讲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我终于把《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本书看完了。通过这本书,我认识了多才多艺的赵匡胤,北宋政治家——赵普,中国文人的典范——王安石,民族英雄、抗金名将——朝世忠和写得一手好字的宋徽宗……读了这本书,我还懂得了很多道理。其中宋太祖赵匡胤的严以律己,节俭精神让我深受感触。

宋太祖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但令我倍感意外的是他的生活却相当节俭。他的御衣皇袍,只有登殿用的才用绫锦制成,其余的都是用普通材料,而且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后宫之中寝殿的帏帘用青布裁成,宫闱帘幕,也都没有文采之秀。

一次他弟弟在宴会之中,从容地劝他,当皇帝要有一个皇帝的样儿,不可太寒酸,有失体面,结果宋太祖生气地训了他,说不能因为现在生活好了,忘记过去的日子,而肆意铺张浪费。

还有一次,皇后劝宋太祖,说他做天子的时间久了,国库也富余,应该把他的.轿子用黄金装饰一下,这样出行就显得用气派。宋太祖听后说:“我以四海之富,别说用金子装饰轿子,就是宫殿用金银打造也能办到。但古人云‘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我怎么可以滥用、挥霍天下子民的财产呢?”。

而现今社会,有些人为了炫耀自己的富裕,整天在朋友圈晒自己刚换的包包、豪车,豪宅……举个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例子:有些人在外面请客、聚会,为了自己的面子,明明知道吃不了那么多,还是点很多菜,到最后吃也吃不完,打包还觉得丢面子,所以多余的菜都浪费了。令人欣慰的是,“光盘行动”已细雨润物般在实行中。

以前我有时候会把早餐的面包吃到一半就扔了,中午在食堂吃饭,随便拔几口就倒了,结果没到放学肚子又饿得咕咕叫。看了这本书,我下定了决心: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和钱,节俭从现在做起!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篇三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他的光荣,也是全中国人的骄傲。他的作品我拜读的不多。最近读了莫言在瑞典学院的演讲《讲故事的人》,感到这篇朴实无华的演讲词里,满含着人生智慧,映见着文学心灵。他的演讲通篇都在讲故事,没有一句大道理,甚至于对自己主要作品的评价,也是用讲故事来完成的。

《讲故事的人》也许由于环境所迫,艺术加工的成分几乎没有,可文章中那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强烈情感早已溢于言表。也是我见到的大人物说普通人话的楷模。

不分国籍、年龄与性别,每个人提到母亲都会引起共鸣。莫言巧妙地通过"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回忆了他儿时淘气、甚至做错了事情时母亲对他的爱和包容;也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文化不高可品行端庄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不愧是文学大师,不用华丽的词藻,却是字字珠玑。

《讲故事的人》中提到,在母亲为莫言儿时偷偷跑去听书的行为给予支持后,作为回报,莫言将听到的内容绘声绘色地讲给母亲听,这令人很自然地想到卓别林也曾为了让母亲开心而发掘自己幽默本领的经历。正是对母亲的"敬",成就了他从听书,复述故事,添油加醋编进情节;到他后来入伍,入学,创建自己的文学领地;乃至今天获奖的仕途。

我最欣赏的是莫言的淡定,毫无功名利禄之心,能把自己这个被争议的对象,当作与之毫不相干的局外人,难得!我还认为莫言在文章中讲的众多故事中,最后一个故事最精彩!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篇四

莫言坦称"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在《讲故事的人》里说的故事,有的是亲身经历的真实感人的故事,有的是民间传说的虚构故事,这些不同的故事巧妙地组合到一起,就是故事的大串连,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就是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现实生活"大杂烩"。

我与作者莫言有老乡关系的地域邻近感,有当兵经历的戎马生涯亲近感,有可算作同时代人经历生活感。所以,我读《讲故事的人》,有着感同身受,读之感到特别有味,有一种不一样的情感,不一样的收获,使我受益匪浅,为之动情。

《讲故事的人》有独特的个性,有鲜活的人物,有动人的细节,有令人深思的故事,有谦卑和深刻的语言,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精品,在《讲故事的人》里彰显出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创作实力。

莫言在《讲故事的人》里,较大篇幅讲了他母亲的故事:莫言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他提开水因饥饿无力,失手打碎了热水瓶,本以为会受到母亲打骂,但母亲并没有打骂他,只是抚摸着他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莫言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他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时,母亲被看守人搧了耳光,多年以后,在集市上看到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不让儿子报复,并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莫言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经济困难时期,他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莫言就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求乞老人愤愤不平,却遭到了莫言的喝斥,母亲阻止了他,把自己碗里的饺子倒进了求乞老人的碗里;莫言最后悔的一件事,他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卖白菜的老人的一毛钱,母亲难过的泪流满面,对他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这四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真实地刻画了一位宽容的母亲、悲悯的母亲、正直的母亲,充分展示了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读了这几段故事,使我联想到了我已故的母亲,与莫言的母亲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一边读着《讲故事的人》,一边想象着类似的生活经历,内心深处受到了无比的撼动,难以名状的情愫在涌动,《讲故事的人》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莫言在《讲故事的人》里,讲了他童年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饱受饥饿,放牛时感到离开群体痛苦的故事;他躺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望着蓝天上的白云,学着鸟叫,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便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会对树倾诉心声,但鸟儿不理他,树也不理他。后来,莫言把当年的许多幻想都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他想象力丰富,读了《讲故事的人》后,我仔细揣摩,那是他生活的真实体验。

莫言在《讲故事的人》里,讲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经历,他没有上过大学,小学都没毕业,上的是民间大学,莫言辍学以后,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经历,他听着民间故事、说书人的故事长大,后来,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热炕头上,在马车上,聆听了二百年前,故乡曾出现的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的讲的神鬼故事,成为他写作丰富的资源,"高密东北乡"一直成为他创造的不竭源泉。莫言在《讲故事的人》里,讲述从农村到部队的经历,与我的成长经历非常相似,有些故事情节,确实耐人寻味。

莫言还在《讲故事的人》里,讲述了写作《透明的红萝卜》、《娃》等等的经历,使故事与小说联姻,从小说里回味原始的故事,让读者的想象更丰富。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篇五

在新浪、微博上看了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稿——《讲故事的人》,出乎意料地喜欢。本以为那是为文学界的精英们讲的,扫读一下就过去了,可它一下就吸引住了我,并一口气读到最后。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他的光荣,也是全中国人的骄傲。他的作品我拜读的不多,在今年的《读者》杂志上见到一篇“凶恶的吃相”的短文,让我笑喷了。《讲故事的人》也许由于环境所迫,艺术加工的成分几乎没有,可文章中那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强烈情感早已溢于言表。也是我见到的大人物说普通人话的楷模。

不分国籍、年龄与性别,每个人提到母亲都会引起共鸣。莫言巧妙地通过“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回忆了他儿时淘气、甚至做错了事情时母亲对他的爱和包容;也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文化不高可品行端庄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不愧是文学大师,不用华丽的词藻,却是字字珠玑。

《讲故事的人》中提到,在母亲为莫言儿时偷偷跑去听书的行为给予支持后,作为回报,莫言将听到的内容绘声绘色地讲给母亲听,这令人很自然地想到卓别林也曾为了让母亲开心而发掘自己幽默本领的经历。正是对母亲的"敬",成就了他从听书,复述故事,添油加醋编进情节;到他后来入伍,入学,创建自己的文学领地;乃至今天获奖的仕途。

我最欣赏的是莫言的淡定,毫无功名利禄之心,能把自己这个被争议的对象,当作与之毫不相干的局外人,难得!我还认为莫言在文章中讲的众多故事中,最后一个故事最精彩!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篇六

每一个人都有梦想,而我的梦想是当兵,所以我非常喜欢看军事题材的故事书。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我是一个兵―少年边防兵》这本书。

这里边有一个让我难以忘记的一段是,有一个小t队在中国边境做抗寒训练,排长问大家:“冷不冷”。大家都一口同声说:“不冷。”只有霹雳虎说:“冷”。这时排长抓起一把雪往裸露的皮肤上擦。他又大声问:“冷不冷?”“不冷!”其他人大声的回答。当然,这次霹雳虎喊的也是“不冷”。“我们是谁?”排长一边问一边把雪往身上擦,“我们是边防军人,我们是钢铁之躯,我们是祖国卫士,我们无所畏惧!”边防卫士齐声大喊。是啊!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生活在安宁的幸福之中。

我要努力学习,争取长大以后也成为钢铁长城的一块砖,为祖国的边防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篇七

莫言坦称“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在《讲故事的人》里说的故事,有的是亲身经历的真实感人的故事,有的是民间传说的虚构故事,这些不同的故事巧妙地组合到一起,就是故事的大串连,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就是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现实生活“大杂烩”。

我与作者莫言有老乡关系的地域邻近感,有当兵经历的戎马生涯亲近感,有可算作同时代人经历生活感。所以,我读《讲故事的`人》,有着感同身受,读之感到特别有味,有一种不一样的情感,不一样的收获,使我受益匪浅,为之动情。

《讲故事的人》有独特的个性,有鲜活的人物,有动人的细节,有令人深思的故事,有谦卑和深刻的语言,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精品,在《讲故事的人》里彰显出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创作实力。

莫言在《讲故事的`人》里,较大篇幅讲了他母亲的故事:莫言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他提开水因饥饿无力,失手打碎了热水瓶,本以为会受到母亲打骂,但母亲并没有打骂他,只是抚摸着他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莫言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他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时,母亲被看守人搧了耳光,多年以后,在集市上看到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不让儿子报复,并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莫言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经济困难时期,他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莫言就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求乞老人愤愤不平,却遭到了莫言的喝斥,母亲阻止了他,把自己碗里的饺子倒进了求乞老人的碗里;莫言最后悔的一件事,他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卖白菜的老人的一毛钱,母亲难过的泪流满面,对他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这四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真实地刻画了一位宽容的母亲、悲悯的母亲、正直的母亲,充分展示了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读了这几段故事,使我联想到了我已故的母亲,与莫言的母亲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一边读着《讲故事的人》,一边想象着类似的生活经历,内心深处受到了无比的撼动,难以名状的情愫在涌动,《讲故事的人》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莫言在《讲故事的人》里,讲了他童年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饱受饥饿,放牛时感到离开群体痛苦的故事;他躺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望着蓝天上的白云,学着鸟叫,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便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会对树倾诉心声,但鸟儿不理他,树也不理他。后来,莫言把当年的许多幻想都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他想象力丰富,读了《讲故事的人》后,我仔细揣摩,那是他生活的真实体验。

莫言在《讲故事的人》里,讲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经历,他没有上过大学,小学都没毕业,上的是民间大学,莫言辍学以后,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经历,他听着民间故事、说书人的故事长大,后来,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热炕头上,在马车上,聆听了二百年前,故乡曾出现的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的讲的神鬼故事,成为他写作丰富的资源,“高密东北乡”一直成为他创造的不竭源泉。莫言在《讲故事的人》里,讲述从农村到部队的经历,与我的成长经历非常相似,有些故事情节,确实耐人寻味。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篇八

莫言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作品,如我们最熟悉的《蛙》等等,都很有名,而我今天读的作品,是莫言于二零一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发表的演说——《讲故事的人》,是我的妈妈推荐我看的,我读后发现,真的是很好的文章,读完后感悟是很多的。

莫言这篇演说稿讲了许许多多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妈妈的故事、姑姑的故事……,最后一个给我的感触最多,使我思潮腾涌,思潮起伏。这是莫言的爷爷给莫言讲的故事:八个泥瓦工人在一个庙里躲避暴风雨,一个又一个雷在耳边炸响,大家都吓坏了。经过商议和实践,众人一致认为是一个帽子被吹来的`工人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只要把他扔出去接受上帝的惩罚,就可以逃过一劫;就在那个工人刚走离庙子三米时,一道闪电从天而降,劈倒了庙子,那七个人都被压成了肉酱。随即天气也转晴了。

莫言的这篇《讲故事的人》,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篇九

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爸爸给我讲故事》,在这本书里,一共有50个小故事,其中我喜欢“放风筝”这个小故事,它讲的是:寒冷的冬天要过去了,温暖的春天要来了,小熊维尼和跳跳虎拿着风筝在一片空地上,小熊停下来说:“今天风太大了,我们明天再来吧,跳跳虎。”跳跳虎说:“风越大越能让风筝飞起来,我看你就是怕冷。”小熊维尼反驳道:“我才不怕冷呢,放就放。”

于是,跳跳虎举着风筝,小熊维尼拿线,跳跳虎说:“我松了。”风筝越飞越高,小熊维尼有种不好的预感,它被风筝拖上天,跳跳虎看到后,急忙拉住它,小熊维尼得救了,可是风筝因为没有了线的控制,最后一头扎到了附近的一颗大树上,再也没有下来过。小熊维尼很伤心,跳跳虎安慰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的游戏需要大人的陪同才能玩。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篇十

少年特种兵主要介绍六位来自特种兵学校的少年特种兵,队长敛齿虎给小队起名t小队,开始了他们的军旅生活。

在特种兵各项训练中,没有男生女生之分,在这里只有军人。经过各种残酷的魔鬼式训练,少年特种兵完美地完成各项任务。

全员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表现出色,让人们感触到军人的灵魂,训练战场上同敌人浴血奋战,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去学习;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无论如何都不会让敌人踏入国境,让外国人知道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中国已不是以前那样懦弱,曾经的小国如今已发展成无比强大的经济大国,从古丝绸之路到现在的一带一路,给中国的经济带来飞速的发展。

现在有许多国中重器,比如:火箭弹,核弹,航母等等都具有发射力强,精准高的特点。我们武器强大,正如领导人讲的:“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谁要是挑衅,我们坚决应战到底。”

这套书中每一本都让我百看不厌,也体会到军人的使命,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也要考军校,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篇十一

他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几件事,充满温情的事。我深深体会到生活不富裕的母子俩的艰辛。母亲不要莫言去找当年打她的人报仇,她宽容,大度,不希望孩子被仇恨蒙蔽。母亲将自己好不容易吃上的饺子给了一个陌生的老人,她善良,对老人尊重。莫言多算了买白菜老人的钱,母亲没有打骂他,她泪流满面,她认为为人应当清清白白。

之后,母亲患了肺病,她依旧那样坚强,她珍惜她的生命。母亲不会嘲笑莫言相貌的丑陋,她只希望莫言可以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她看到的是心灵的美丽。

母亲的种种做法,莫言深受教育。

之后便是对写作经历的回顾。

开始莫言在家读书,去街上偷偷地听书。

为了报答母亲,莫言把故事讲给母亲听,渐渐地,也进步了许多。

他喜欢说话,不符合“莫言”的`名字。

他喜欢上写作,他的作品表现自己的思想。

莫言的《生死疲劳》也读了一二,由人一再转世,以牲畜的角度来揭露当时的历史。

莫言善于讲故事,而他的故事都是事实。而让他坚信真理和正义的将是一个个源源不断的故事的发生,也就是他走下去的经历。

在照片新闻上也常看到莫言,几乎都是笑着,没有想过他背后的辛酸往事。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篇十二

我在暑假阅读了《我是一个兵――少年陆战兵》这本书,这本书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本书主要讲了t小队的6位少年主动申请,来到被称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的海军陆战队,并遇到了全军闻名的蛟龙小队。t小队与蛟龙小队互相学习,共同巡逻海岛,进行武装泅渡训练等。但是随着一艘神秘潜艇的出现,一场夺回海岛的战斗拉开了帷幕。t小队作为登陆先锋,不畏强敌,英勇作战,却遇到敌军的疯狂攻击,剑齿虎身负重伤,但他们最后还是获得了胜利,成功地突破了敌军防线。

在t小队员里的6个人都有特点,华南虎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但枪法特别准。霹雳虎性格急躁,勇猛无敌。绿头鸭为人憨厚,坚忍不拔。梅花雀做人做事雷厉风行,行动果断。百灵鸟能言善变,机敏过人。但让我最敬佩的还是剑齿虎,他是小队核心,也是队长。在登陆作战中他即使被炮弹击中,但他还想留在战场上继续战斗,最后被战地医生送往治疗,这种顽强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他是我在t小队中最敬佩的人。

他们的爱国精神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坚持锻炼,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篇十三

小题1:用简短的话概括前两个故事的内容。

答:

小题2:“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小题3:第三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个故事写了我为给一个参观苦难展览而没有哭的同学告状而深感歉疚。第二个故事我为顶撞了一个老长官而深感内疚。

小题2:生活中做人要真诚,要允许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小题3: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真理与邪恶并存。

小题4:“歉疚”觉得对不起他人,内心痛苦而惭愧;“内疚”指心里感到惭愧而不安。第二个故事对方先伤害了自己,只是后来觉得要别人尊重自己自己也要尊重别人,没有抱歉的含义。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

小题5:一是贴合文题;二是结构上前后照应,使文章完整;三是隐含地告诉人们用故事说明道理。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前两个故事,找到主人公、主要事件、结果。两个故事的主要公都是莫言,第一个故事讲他因向老师告密而忏悔,第二个故事讲他因顶撞了一个老长官而内疚。把这些内容概括清楚即可。

小题2:这句话的重点是“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它启示我们,做人要真诚,不虚伪,更不能强迫别人学习虚伪。

小题3:第三个故事是爷爷讲的那个在寺庙里发生的故事,从情节和结局可知,不顾别人的死活,把他扔出庙门的那七个避雨人,其实自己在做着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们最终受到了惩罚。由此可总结出,人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小题4:比较两个词语可知,“歉疚”不仅有“内疚”的意思,而且还有抱歉,觉得对不起的意思,程度更深一些。结合文章情节可知,第一件事是自己告发别人,对别人造成了伤害,所以觉得对不起人家。第二件事是自己锋芒毕露,顶撞老长官,而且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没有“对不起”的意思。

小题5: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结构上,结尾与题目、开头相照应,内容上强调“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希望人们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篇十四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要给你们讲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

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1.用简短的话概括前两个故事的'内容。(2分)。

答:

2.“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

3.第三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答:

4.第一个故事说“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第二个故事说“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歉疚”“内疚”有什么区别?(4分)。

答:

答:

参考答案:

1.第一个故事写了我为给一个参观苦难展览而没有哭的同学告状而深感歉疚。第二个故事我为顶撞了一个老长官而深感内疚。(2分,每个1分)。

2.生活中做人要真诚,要允许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2分)。

3.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真理与邪恶并存。(3分)。

4.“歉疚”觉得对不起他人,内心痛苦而惭愧;“内疚”指心里感到惭愧而不安。第二个故事对方先伤害了自己,只是后来觉得要别人尊重自己自己也要尊重别人,没有抱歉的含义。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4分)。

5.一是贴合文题;二是结构上前后照应,使文章完整;三是隐含地告诉人们用故事说明道理。(3分)。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篇十五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地,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当然,我没有资格强迫你们读我的书。即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在当今这样的时代里,更是如此。

上世纪60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

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

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

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篇十六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小题1:用简短的话概括前两个故事的内容。

答:

小题2:“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小题3:第三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个故事写了我为给一个参观苦难展览而没有哭的同学告状而深感歉疚。第二个故事我为顶撞了一个老长官而深感内疚。

小题2:生活中做人要真诚,要允许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小题3: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真理与邪恶并存。

小题4:“歉疚”觉得对不起他人,内心痛苦而惭愧;“内疚”指心里感到惭愧而不安。第二个故事对方先伤害了自己,只是后来觉得要别人尊重自己自己也要尊重别人,没有抱歉的含义。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

小题5:一是贴合文题;二是结构上前后照应,使文章完整;三是隐含地告诉人们用故事说明道理。

做阅读理解的步骤。

1.首先要通读全文,对于全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第一部。

2.要知道全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这个脉络要搞清楚,否则很不好做。

3.要找出全文的重点自然段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是最重要的。

4.根据题目的要求,锁定段落寻找答案,让自己的题目做正确。

5.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提高不能局限于阅读练习题,应该在平日里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

6.对于阅读要怀着自己兴趣,不断的思索,读出自己的观点,提高阅读的水平。

议论文阅读考点归纳。

1.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3.考查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4.辨别论证方法.论证方式.或论证角度。

5.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探究品析。

6.根据文意从自己阅读和生活积累中列举事实论据.或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讲故事的人读后感篇十七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理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深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资料。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的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的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