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三年级成语故事(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0:21:41 页码:13
最新三年级成语故事(汇总16篇)
2023-11-10 10:21:41    小编:ZTFB

议论文是通过辩证思维和逻辑推理来表达观点和论证的一种文体。提炼关键信息,避免过多的废话;由于总结的方式和应用范围的广泛,不同领域的总结也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一

古代齐国著名的辩论家田巴,在徂丘、稷下一带跟人辩论。这个人能说会道,可以把历史的三皇五帝、春秋五霸统统骂倒。把截然不同的东西说成一模一样。他擅长一套巧妙的诡辩术,任你怎么会说也不是他的对手。

一天,年仅十二岁的鲁连来到田巴这里,说:“我听人家说过:‘厅堂上的污秽还没扫除干净的时候,就来不及清除郊野的杂草;刀光剑影在面前,用短武器交锋的时候,就顾不得防备远处射来的飞箭’。为什么呢?因为事情总得分个轻重缓急,首先要救急嘛。当前,楚国大军驻扎南阳,赵国军队攻打高唐,燕兵十万围困聊城,我国的形势十分危急,先生,您可有什么应急之计呢?”

田巴答道:“没有办法。”

鲁连说:“拿不出转危为安、救亡图存的办法,光说空话大话的人有什么价值呢?现在,我可以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敌人,解除聊城的包围。真正的学者,就应该这样显示自己的才能啊!可您只会瞎吹,像猫头鹰的叫声一样,人们都讨厌极了,希望您以后少开口吧。”

田巴红着脸说:“知道了,知道了。”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二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窟窿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三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四

1.积累成语故事,加深对成语意思的理解。

2.能用自己的话讲成语故事、写成语故事。

3.能在平时说话、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

4.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2.在成语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再创作。

1.收集故事性比较强的成语。

1.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图猜成语。

2.复习。

出示学习单:我读的故事是:

我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

我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是:

我还知道哪些情况下可以用这个成语:

3.小结:

成语是我国汉语语言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它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其背后的有趣故事常常令人发省。

过渡: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成语故事会,学习把我们所熟悉的成语故事讲出来、写下来。(板书:成语故事会)。

1.学讲清楚。

(1)多媒体演示一个成语(flash),学生边看边思考怎样讲成语故事。

(2)师生讨论,归纳。讲成语故事要讲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结局),还可以讲讲故事给人们的启示。(师相机板书)。

2.学讲具体。

(2)学生听后思考:讲成语故事还要注意哪些方面?(声音响亮、举止大方、文明礼貌、绘声绘色)。

(3)绘声绘色就是要像演剧本一样,活灵活现地模仿故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再现故事的经过。可以是一个人饰演多个角色,也可以有多个同学配合。(板书: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具体、生动)。

(4)小结:

讲故事既要完整清楚,又要具体生动,还应表现个人特点。

3.讲出“个性”。

(1)学生主持,故事会开始。让学生分组合作,“化装”(头饰、道具)登台讲述成语故事。

(2)每组讲述完毕,台上台下互动。

(学生自评,互评。讲得好的地方,鼓励表扬。讲得不合适的地方,全体同学纠正,提出不同的建议和设想。教师相机引导)。

(3)指名学生重述某个评改后的故事情境。

小结:今天的成语故事会大家表现得都很好,不仅台上的同学演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台下的同学更是听得认真,纠正及时,评价到位。

1.积累成语故事,加深对成语意思的理解。

2.能用自己的话讲成语故事、写成语故事。

3.能在平时说话、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

4.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2.在成语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再创作。

1.收集故事性比较强的成语。

3.课件。

1.从故事会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印象深的故事写下来。

2.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以下要求中选择一种方式习作。

(1)用自己的话再现一个完整、具体的成语故事。

(2)在某个成语故事的基础上,续写一段新的故事。

3.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典型习作。

1.(教师出示设计好的《成语故事集》封面)同学们,你们的作文想入选吗?要想让你们的故事入选,还需经过我们仔细推敲,认真修改。

2.出示小黑板,宣布评选标准。

(1)语句是否通畅;

(2)情节是否完整;

(3)内容是否具体;

(4)想像是否合理。

(对照以上标准自评自改。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棒的语句用着重号标记好)。

3.投影典型习作,学生评改。

4.分组互评互改。

5.学生再次修改成文。

6.挑出优秀习作出刊、传阅或装订成《成语故事集》。

7.小结:

我们了解成语故事,就能更好地把握成语内涵。如果能在交流及写作中准确地使用成语,会使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更有说服力,使文章大为增色。同学们以后要多收集成语,学会讲成语、用成语。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五

草地上有一群鸡。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秀的。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提示: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含贬义。

一天,森林里一只饥饿的老虎正在寻找食物。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只狐狸,他高兴得不得了,口水都流出来了,他一把抓住狐狸,准备美餐一顿。这时,狐狸开口了:“小老虎,我可不怕你,我才是真正的万兽,不信,你按我说的做试试看。”

老虎看着狐狸一本正经的样子,就按它说的做了,自己走在狐狸的后面,在森林里转了一圈。果然,小兔子、小松鼠等小动物见到这个场面,都吓得跑开了。狐狸在前面得意扬扬地笑着说:“怎么,我说老虎兄弟,这下,你相信我说的话了吧?”老虎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小孩子一样:“是啊,狐狸大哥,小弟以后可不敢这样了。”说完,灰溜溜地走了。

狐狸心想:“没想到这就把你唬住了,就你的智商,还出来和我斗呢,哎呀,赶紧跑吧,一会遇到一只聪明的老虎,我就完了……”

【】。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立下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同仁。

有一次,他到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家去收田税,谁知道赵胜的管家蛮横不讲理,就是不肯缴纳田税。赵奢根据当时的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赵胜手下九个参与闹事的人。赵胜知道后,大发脾气,扬言要杀赵奢。赵奢知道赵胜要杀自己,不但没有躲避,反而找到赵胜,对他说:“您是赵国王族的贵公子,却放纵管家违反法律。如果大家都不遵守法律,国家必然衰弱。国家一旦衰弱,其他国家就会来侵犯我们,甚至把我们灭掉。到那个时候,您还能保持现在这样的富贵吗?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也就强盛起来了。您身为王族公子,怎么能不重视国家的法令呢?”

赵胜听了这一番话,知道赵奢是个有才干的人,于是就在赵惠文王面前建议提拔赵奢。赵惠文王听从了赵胜的建议,任命赵奢为统管全国赋税的官吏。从此,赵国的赋税公平合理,百姓富足,国库得到了充实。

后来,人们就用“奉公守法”这个成语,指某人严格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做事非常规范。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六

329年,石勒踏平了“前赵”,终于能纵情驰骋在大平原,悠闲欣赏北国风光了,然而遥远的江南总是诱惑着他。

这一年他56岁了,来日无多的紧迫感,时时袭上心头。他下定决心,要完成人生的最后一个梦想:飞越长江。

三次进攻建康都失败。

要进攻建康,一般都是从西边动手,先拿下荆州、江州,或者历阳,然后顺流而下。但是这一带的最高长官是陶侃,他横刀立马、威风凛凛站在长江边的身影,以及到处传播的英雄故事,让石勒失去了渡江的勇气。

江州曾经发生一次相互残杀的大案。“流民帅”郭默杀死江州刺史后,遭到陶侃讨伐,不战而降,当场被杀。

郭默在南方就是个无名小卒,然而墙内开花墙外香。他在北方大名鼎鼎,骁勇善战,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石勒军队见到他就抖豁,如同遇到“关羽、张飞”。

石勒听说陶侃捉拿郭默,兵不血刃,像抓只小鸡一样简单。石勒无限感慨:陶侃真是名不虚传啊。

陶侃也不轻易向北方示兵,石勒对他如同当年对待祖逖一样:尊重和敬畏。

既然从西边毫无希望,只有改道从东边。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七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八

唐朝著名大诗人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九

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

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种子,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十

从前有一个孩童,名叫张三,他家里养了许多羊,但他做事马马虎虎的。

一天,羊圈上的栏杆上塌了一个洞,张三的邻居看见了,就提醒他赶快修羊圈,他呢,摇摇头说:“只有一个小小的洞,没关系的,过几天再修吧。”邻居没办法,只好走开了。

当张三准备修补羊圈的栏杆,顺便看看小宝贝羊羔长的怎么样时,发现羊跑掉了不少,没剩几只了,他看到这番景象,不禁伤心地大哭起来:“我的羊儿呢?哇……哇……”

有一位老人家听到了张三的哭声,就走了过来,关心地问他:“你怎么啦?哭得这么伤心?吵得我没法睡觉了。”张三挂着眼泪珠子把事情的经过说给了那位老人家听,老人家听了,笑着对张三说:“你的羊儿不见了,是因为羊圈上栏杆的洞修得太迟了。你一旦发现,就要及时修补,否则羊就一只一只地跑走了,你现在修补还不算晚,还能挽救剩下的`羊只。”张三顿时醒悟过来,谢过老人家,拿起锤子,把羊圈上的栏杆修得牢牢的。

从此以后,张三家的羊再也不少了,他也彻底改掉了这个拖拉的坏毛病。虽然张三丢了不少羊,但他从这件事情汲取了很大的教训,从此养成了有错即改的好习惯。

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十一

晋代的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十二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就是州侯,右边就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就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就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就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就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十三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十四

汉景帝4年(公元前153年)立刘荣为太子。景帝的姊姊长公主几次表示愿意将女儿嫁与太子。太子的母亲栗姬因公主经常向景帝推荐宫中美人,而坚决反对。长公主转而将女儿许给景帝的另一位妻子王夫人的儿子刘彻,王夫人欣然同意。从此,长公主每天在景帝面前吹捧王夫人,攻击栗姬。谎话重复百次都可能被误为真理。

景帝听得太多了,不知不觉思想受到长公主的影响。王夫人梦太阳入怀而怀孕,生下刘彻。景帝想起此事,萌动了另立太子的念头。王夫人暗中窥伺到景帝对栗姬有些厌烦,故意煽动景帝的情绪爆发。她授意宫中负责礼仪的官员奏请立栗姬为皇后。景帝闻听大怒,说:“你有什么资格妄谈这什事!”景帝余怒不息,下令处死这个官员。又过了几个月,到了冬天的11月,景帝突然下诏,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窦婴没能保护好太子,觉得愧对满朝文武。从此,窦婴称病在家,过起了隐士生活。许多人都来劝说窦婴上朝,他都听不进去。

有个名叫商遂的人劝窦婴,说:“您无力使皇帝改变主意,又不能为此事殉节,呆在家中与美女厮混,如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评价(相提而论),像是在故意显露皇帝的错误,作臣子的不该如此啊!”窦婴也觉得自己太过分了,于是入朝办事。后人将“相提而论”说成“相提并论”。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十五

有机可乘:有机会可以利用,指有空子可以钻。(机:机会。乘:趁。)。

举例:我们不能随便的.宽容,随便宽容会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举例:一个人无论求学或做事都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

有口难言: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

举例:如果这事你不主持公道,那我就有口难言了。

有恃无恐:因为有依靠而不害怕,没有顾忌.多含贬义。

举例:那些有枪在手的保甲们却表现出有恃无恐,满不在乎的样子,继续催租逼债。

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气象:情景。)。

举例:这庄严秀丽、气象万千的长江真是美极了。

风云变幻: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举例:立身于风云变幻的世界上,我们遇事要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举例:山顶上云雾笼罩,看上去若隐若现。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举例:这简直不是马,是一条腾云驾雾的白龙!一条白龙。

飘飘欲仙: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欲:将要。飘飞上升)。

举例:“快乐”一词还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我是乐不可支、飘飘欲仙了。

白云苍狗: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苍:灰白色。)。

举例:国际形势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

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瞬:一眨眼;息:呼吸。)。

举例:时代瞬息万变,一味墨守成规,终将被淘汰。

有求必应。

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一定答应。

举例:110报警台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到老百姓有求必应。

有志竟成:指只要意志坚定,事情一定能够办成。

举例: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说的就是有志竟成的道理。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茂盛。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风华:风采和才华。茂:旺盛。)。

举例:我们还年轻,正处在风华正茂的时代,应多学点东西,不要浪费了青春。

出类拔萃:人的品德才能出众,高出同类之上。(出:超出。类:同类。拔:高出。萃:指聚在一起的人或物。)。

举例:他是个天才,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很出类拔萃。

才思敏捷:形容人思维敏捷,才华出众。

举例:她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令人佩服!

后生可畏:年轻人是新生力量,很可能超过前人,因而值得敬畏。

举例:小小年纪竟创造出这样奇迹,真是后生可畏啊!

文思如泉:行文思路像泉水奔涌那样迅速、丰富、流畅。

举例:灵感一来,简直是文思如泉,一口气洋洋洒洒的足足写了好几千字。

三年级成语故事篇十六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宰相,对他言听计从。商鞅制定新法,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废除。这次变革,在历史上被称为“商鞅变法”。

商鞅主张,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为国家做出了一定贡献,就应该对他进行奖励。他废除贵族世袭制度,使得朝廷赐爵以军功大小为标准。他鼓励耕织,发展农业生产,大搞水利建设,规定生产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由于商鞅积极推行变法,秦国的老百姓普遍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军队纪律严明,士兵们都心甘情愿地为国家出力。老百姓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社会秩序安定,民风非常淳朴,人们晚上睡觉连门窗都不用关,在路上丢了东西也不用担心被别人拾走。

从此,秦国越来越强大,别的诸侯国对它非常畏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