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奶奶和我散文简短(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2:35:01 页码:8
2023年奶奶和我散文简短(模板12篇)
2023-11-18 02:35:01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期今后改进和发展。总结的语言要准确、简洁,用词恰当、贴切,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通过观看这些范文,可以了解到总结的写作要点和技巧,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奶奶和我散文简短篇一

日子己跌进腊月,年关己近了,乡村处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在这个腊月,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在丰富多彩的年货中,我又想起了在乡下时的年味,想起了一辈子生活在乡村的奶奶,想起奶奶她老人家坎坷的年味。

实际上,奶奶已去世四十多年了,记忆里的奶奶,实际上永远定格在几个无法忘记的片断,比如过年的片断,枝枝叶叶的水份已被无情的岁月风干,只剩下几块硬如干枯的馒头片,慢慢嚼着想着,还能留下一缕余香在里面,也许己溶进了我的血液,在我的记忆深处打下难忘的烙印。

奶奶的年味,是乡村里一道另类的年味。

奶奶生有父亲等五个儿子,成家立业后,各个小家自有各家的`年味,奶奶过年几乎不准备任何年货,奶奶的年味就是五个小家年味的组合,那家有啥,就会给奶奶家分一点啥,条件好的会送一块肉、一瓶酒,条件差的就送一块豆腐、一把粉条,甚至一把青菜,送多送少,奶奶并不在意,但总会在村人面前显摆,这是老几老几送的。

正月初一,奶奶家是不包饺子的,但一天三顿都吃饺子。因为,村里姓史的一大家子,每到过年,辈份浅的都会给长辈端饭,一大早,各家各户就忙着烧火煮饺子,下的第一茬饺子,除了烧香拜神敬祖宗,下来就会送长辈,那时,我还小,几岁的样子,送饭等活就会交给我,先给爷爷、奶奶送,再给其他爷奶辈送。

因为子侄辈较多,奶奶就会早早地把锅腾是梁,其实不是梁。因奶奶住的是一眼土窑,梁其实就是窑洞上侧横亘的一根长木头,镶插在窑洞两侧的窑邦上,挂着七八个挂钩,每个挂钩下都挂有一个大小不一的蓝子,平时稀罕的东西都放在蓝子里,柿圪瘩、柿饼、花生、红枣等,伯伯捎回的点心、水果糖更是被包裹着一层又一层,奶奶掂着小脚,有时还踩着椅子,拿下来,给我数着数目抓一些,又赶紧挂上去,使我们对这些挂在梁上的蓝子充满诱惑和眼馋。

奶奶的年味,还有埋在窖子里的萝卜白菜。

那年月,萝卜白菜也是奢侈的大菜,奶奶会早早地挖出白萝卜、红萝卜,还有大白菜、红薯等,冼净晾干,蒸锅馒头,年货就准备齐了,这些年货,对当时只有几岁的我们,并不感兴趣,我们的年味,就是挂在钩子上的蓝子,有事没事,我们就晃悠在奶奶屋里,或多或少,总会踅摸些好吃的,不出正月,奶奶的年味就被我们一点点消化完毕。

后来,只有五十多岁的奶奶匆匆走了,迈着三寸小脚,在棉花地里劳作时,一头倒下,再没有起来。当时只有几岁的我们,嚎啕大哭,从此,没有奶奶了,也就没有奶奶的年味了。

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了,年货越来越丰富了,鞭炮越来越响了,礼花越来越亮堂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有的人家,到食堂吃顿饭,年就算过去了。

我却越来越想念乡村的年味了,想念奶奶时代的年味。因为,那时过年,大人孩子都有盼头。

奶奶和我散文简短篇二

我有很多值得向朋友们炫耀的事情,奶奶的菜园算是我最值得向大家炫耀的事情。不是我是一个炫耀的人,而是我很为自己帮奶奶打造了这么一个菜园感到自豪!

奶奶的菜园在我们家的天台上,是我们搬进这栋新盖的两层楼后,奶奶苦恼这栋楼前后左右都没有地可种,她这老年日子会过得没什么意思时,我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办法。我本来是看见天台上那么空,可以打造成一个花园的,可我一听到奶奶还是想要一个菜园,我就决定改帮奶奶在天台上打造一个菜园来!

等我和爸爸忙了好几天之后,我们请奶奶上去看,奶奶非常满意我们为她打造的菜园。菜园右边有两大块区域铺了厚厚的'土,只等奶奶到了播种时节,播种那些平常吃的小菜种子便可以让我们都吃上奶奶过去经常种的小菜,还有一块区域更大一些,我和爸爸也在上面铺上了足够多的土,可以供奶奶种她喜欢的向日葵。菜园的左边区域则按照奶奶过去家里的凉棚,搭建了一个草屋凉棚,可以供奶奶种完菜耕完地先在凉棚里休息休息再下楼去,也可以供我们在凉棚里看星星看月亮过夏天。我和爸爸还在凉棚里放上了我们在古董市场淘来的一套木椅子和木桌子,让奶奶不因为东西过于新而不愿意“糟蹋”了,也让人看起来觉得奶奶的菜园从很多年前就存在在那里了。奶奶看完我们打造的菜园,连夸我和爸爸是她的好孩子,还说以后就看她老人家的作为了。

后来奶奶的确就如她承诺的那样,把我们为她打造的菜园打理的让每一个去我们家的人都羡慕我们有这么一个心灵手巧的奶奶和一片天台菜园。这也是我愿意向朋友们炫耀奶奶菜园的理由,炫耀的理由背后都是我为我们家的人感到自豪。

奶奶和我散文简短篇三

今天,我和奶奶说好了,明天我想一个人去医院看望妈妈和弟弟,我已经十岁了,也记得去医院的路,知道车子怎么坐,我想给妈妈一个惊喜!我的心里就这样美美的想着,一整天,我都为明天怎样去看望妈妈盘算着,心里高兴极了。

可是到了晚上,妈妈却打电话来告诉我,一定要带奶奶一起来。我很不理解地问:“为什么?说好的,我要自己一个人去的!”我对着话筒几乎是咆哮地吼了起来。妈妈说:“你奶奶打电话来,说不放心你这么小,一个人走这么远的路,要和你一起来!”妈妈和弟弟在妇幼,离我们家不是很远,但也不是很近,去医院看妈妈需要转车,我知道怎么坐车,也知道路线怎么走,考虑到奶奶这段时间忙的也很累,我就打算一个人去医院,让奶奶在家休息。可是听到妈妈的电话,顿时感觉心里特别的委屈,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我忍着不让它流下来。还是不甘心的对着话筒问妈妈:“今天在医院当着你的面都说好了,明天我一个人来看你和弟弟,你也答应了,为什么又反悔,不给我来,奶奶到底是怎么想的?她这是什么意思啊?那我先去医院,她等会儿跟着再去不行吗?她打电话给你,是打亲情牌还是怎么着?我不管,我就要自己一个人去医院,我长大了,记得路,不会走丢的,放心吧!妈妈,行吗?”无论我怎样和妈妈说,妈妈就是不同意我一个人来医院。我的心里特别伤心难过,更感到万分的委屈。把所有的怨恨都记在奶奶的身上,这时候,我便感觉奶奶实在是太可恶了,太小人了!一点儿都不了解她的孙女对她的爱。想到这些,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就落了下来,可是我强忍住了,因为这时候,我还在妈妈通电话,要是哭了,妈妈听到了,一定也很难过,说不定还会说我不懂事,我就这样强忍着,不出声,听着妈妈把话说完。

妈妈对我好言相劝,她也知道我的独立性很强,知道该怎么做,可是我在奶奶的眼里仍旧是个孩子,奶奶是老人,对于我这个年龄,单独一个人出行,她还是很担忧的,毕竟我在她的眼里,心里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想到这里,我也就没办法了,她们不准我一个人去医院看妈妈和弟弟,我知道是为我好,但是我的心里还是那么不甘心。我看在妈妈的面子上无奈的答应了下来,等明天和奶奶一起去,今天算是敷衍了事了。(哎!说多了都是泪啊!)。

到了晚上,奶奶来陪我睡觉了,我心里依然不开心,记着白天妈妈在电话里对我说的话。奶奶跟我说话,我也不想理,要么当作耳边风,要么就简单的回答:“嗯”,“哦”,“好”,“随便你吧!”“是”或者“不是”。总之,我的心里不是那么舒服。一个晚上,奶奶和我说了近三个小时的话,而我和她说的话加起来都没超过一百字,反正,那一晚上,我心里非常不开心。

在床上,我把自己蒙在被窝里,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同时,也在不停地想这件事。奶奶为什么不让我一个人去医院,她还是不放心我,关心我,爱我的。从小,毕竟是奶奶一手把我拉扯大的。她自然是不放心的。但是我想告诉奶奶,我长大了。

我就这样哭着,想着,后来也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第二天起来,我是不记隔夜仇的人。再说了,奶奶也是我的亲人,她的出发点也是为我好的,也是我一生值得感恩的人,我怎么能和自己的奶奶反目成仇呢?想到这里,我便不再计较了,高兴的拉起奶奶的手,我们一起去医院看望妈妈和弟弟!

(二)竖起你的大拇指。

有个小小的动作,可能平时大家都没有在意过它,但是它在人们心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动作就是竖起大拇指。

记得在上二年级时候的'一个周末,我在家中的书房写作业,妈妈因为前些日子要参加一次论文评比,酝酿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又将论文反复修改了十五次之多,才郑重的提交了上去,马上就该公布成绩了。因此,妈妈一忙完家里的一堆家务事,就跑过来打开电脑,用她的火眼金睛在电脑界面搜索了起来。

我的作业就快写完了,突然一声“啊”的欢呼声打破了宁静,更打断了我的思绪,就差最后一道数学难题没解决了,刚想到一点解题思路,谁知……“妈妈,你喊什么呀!把我的思绪都搅乱了,吓我一大跳,你想干啥呀?”我情绪激动的从椅子上跳起来说。

妈妈好像还沉浸在她自己的世界,过了一会儿才悠悠地笑着说:“宝贝,你看,我的文章获得了一等奖,还是第一名呢!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一等奖”三个字看了十秒钟,真是这样!我不禁竖起大拇指,对妈妈说:“妈妈,你真了不起,太厉害了!”然后我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和甜蜜的吻,我们娘俩都很开心,眼眉弯弯的,心扑通扑通的,很久才恢复平静。

后来,在妈妈的影响下,我也在南京晨报上发表了自己的小文章,挣到了自己第一笔稿费,妈妈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老师和同学都知道了,全班朗读我的文章,同样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不要吝啬,竖起你的大拇指,去点亮周围人的心灯,去送上你最真挚的赞美与祝福吧!

奶奶和我散文简短篇四

今天晚上,我特别乖,去上自习了,背的是一毛一概。当然这不是重点。

可是我很不争气的睡着了,而且还做了个梦。这个也不是重点。

额,梦醒以后,我发现我是哭着的,课本都湿了,眉头也是皱着的。蒽,我梦见伤心事儿了。

梦里面,我和妹妹很开心的玩着游戏,我以前带着她玩过的好多游戏都在梦里重现,我突然间意识到我对她还是那么依恋。可是妹妹已经不在了,四年了,她已经走了四年了。

或许四年不算很长,还不能够让我忘掉一个亲人。

我恍惚间又想起了姑姑,那是她的女儿啊。我都会时而为此哭泣,那她该有多么的痛心。

这个时候,我又想起了两年前的自己,每每姑姑因为妹妹的事儿暗自哭泣时,我总是刺激她,伤害她。当然,那个时候我是意识不到我的语言是多么具有杀伤力的,我本意是不希望她难受痛苦,不希望她活在悲伤里的,可是我却忘记了一个母亲该有的本能。她丢一了自己最爱的东西以后,我竟然残忍到不愿意让她为此哭泣。看,我那么坏,真的很坏。

姑姑颤一抖的.身影仿佛就在我的面前晃动,我想抱抱她。只想抱抱她。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就想抱抱她。我亲爱的姑姑,我真的只想抱抱你。现在。

我和姑姑的感情很好很好的。虽然已经给她打过了电话,可是我真的只想抱抱她。仅此而已。

奶奶和我散文简短篇五

打从记事起,我就和奶奶睡在一起,爷爷去世得早,我根本就不知道爷爷长得怎么样,但我却相信妈妈和大姐姐说的话,爷爷肯定是很疼我的,因为我是黄家的第一个长孙,按奶奶的话说就是“千金小姐面荒荒,次次男儿跳破三个砖”,意思是说,农村的人都是喜欢生男孩子的,因为男孩谓之“丁”,“财、丁、贵”是人生三大柱,也是人生三大乾坤之事。

所以奶奶的话里面余音绕梁是:“生了个女的,即使是千金小姐,脸上也是泛不出光彩的,生个男的,即使是没多大出息,脸上也是有光彩的,可以跳破三个地板砖的(当时地板砖都铺大红砖的,是烧制的)。所以从我记事起,我和二弟都跟奶奶睡在一起,睡在奶奶和爷爷结婚的那只大(十径)床上。

奶奶是我们第一个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启蒙老师。

奶奶长得很高大、富态,人也漂亮,奶奶有大海一般的心胸,其实奶奶并不识字,但奶奶却很善于发现后辈的长处,会调动后辈的积极性,会夸人。

奶奶做人很“点藤”(闽南方言),也就是很爱干净的意思,做什么都一丝不苟,详详细细,一丝不苟。正如她老人家所讲的“有量有福,吃到老酷酷”(闽南押韵方言),就是做人要有大量,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样就能长命百岁。奶奶虽然没活到百岁,但离开我们的那一年,奶奶已经93岁了,也算高寿了,寿比南山了!所以奶奶在我的记忆当中,和爸爸一样,都是一个很和善,很大量的人!而且通晓事理,懂大局,识大体,有大海一般的心胸。

童年的时候,我们家孩子多,妈妈也很辛苦,常年在外打短工、打临时工,所以带孙子和孙女以及教育孙子、孙女的这副重担基本都落在奶奶身上,而且奶奶还要理家务呢!爷爷在我三岁的时候就走了,我是记不起来爷爷是长得什么样的,只能听大姐姐说爷爷要抽烟,而且还抽用“虎头柑仔树的杆”刻成的,把中间的芯淘空了做成的柑橘仔烟筒。可见爷爷是吸烟的,而且烟瘾还很大。

据说爷爷很年轻的时候是从老家钟腾横路下挣扎到霞寨镇集市上来,起初去学做糕饼,酿制酱油,后来出师了就自己当老板,做起糕饼酱油的买卖生意来了。爷爷不识字,后来就培养了爸爸和叔叔读了很多书,爸爸读高中,要到县城来读,叔叔读师范,要到漳州市来读,所以最后就有了当平和县供销社财务科长(平和县第一个会计师)的爸爸和当五寨农场小学教师的叔叔。

所以奶奶解放以前是帮助爷爷打理生意的,还理家务,带孩子,带大了爸爸、叔叔和姑姑。

后来奶奶又承担了我们五个孙子的教育,因为叔叔是在五寨农场小学教书的,离我们很远很远的,所以爸爸和妈妈生育了我们五个儿女,但是由奶奶带大并教育大的!

奶奶虽不识字,却极能用民谚教育孩子,譬如:“好铁不打钉,好儿不做兵。”“细汉(小儿)偷拿一根针,大汉(长大)就会偷牵牛阉。”“细汉读书高,大汉中状元。”这些无数的闽南话押韵民谚教育孩子,使我们这些孙子孙女在进入学龄前就经历了一次系统的理论教育,教懂了我们很多的做人道理。

这也是我写诗的第一桶金,第一桶源泉。

奶奶不仅宽洪大量,而且善于和邻里沟通,是深受邻里及众多父老乡亲们尊重的,人们都亲切地叫她“桂花姑仔”,因为我奶奶在世阳名叫周桂花。

有两件事我特别难忘,一是奶奶的`葬礼,奶奶当年去世时我们已搬到县城来居住了,奶奶去世时还实行土葬,这是的事。这时候我们三个男孙都已长大了,奶奶93岁去世时,我们一起商量决定把奶奶运回老家平和县霞寨镇集市的群英村坎圩组的坂仔岭进行土葬,所以浩浩荡荡的殡仪队伍从县城出发。当时有十几部车,到霞寨镇的时候绕过奶奶的出生地寨里村,最后经过群英村,所经之处沿途不知有多少的父老乡亲们出来义务地为“桂花姑仔”最后送一程,沿途那种热闹劲儿,我们兄弟姐妹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只能频频用招手示意来对这些关爱我奶奶的父老乡亲们表示感谢!寨里村的书记、村长,群英村的书记、村长可都出来为奶奶送行的,那场面的恢宏和壮大,我们真的是没有想到的!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爸爸五周年半前的葬礼,当时是在县城举办的,那个场面,那可能是平和县有史以来最热闹、人数最多的葬礼吧,那送行的队伍足足有两公里长,这真的令我们无限感动、感恩呀!

奶奶和爸爸,一生都很善良,心胸都很宽广,重视教育,重视诗礼传家的传帮带,而且在行孝和积德方面都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假如说我们黄家今天有这么庞大的知识后裔,我想这跟奶奶、爸爸的垂范示教,模范树标,带头做起是分不开的!

所以在清明节的时候,我们不仅敬仰和缅怀了爷爷,还有奶奶、爸爸,以及诸多更遥远、更上一辈的亲人的功德,好的传统美德是一代接一代地把这接力棒传下来的,包括知识教育,包括勤劳善良,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孝敬长辈的美德,这大概就是大德大美的教育吧!

所以我们怀念奶奶以及诸多前辈们,我们也诚挚地希望,我们将一辈又一辈地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弘扬继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奶奶和我散文简短篇六

阿爸是家里的顶梁柱,日复一日琐碎繁重的庄稼活,阿爸都是一肩挑。插秧收割,砍柴摘果,除草施肥,我似乎永远看到阿爸遥远的身影一刻不停快速地移动着。

因为深刻体会到了阿爸的辛劳和艰难,我就更加发奋学习了,我知道考好了就可以免除学费,就会给阿爸减轻很大的负担。

从那天开始我更加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我不愿意看到阿爸再为我的健康担忧。后来我的高考体检同样不太顺利,我也没有惊动阿爸,我只是找慈父一般的班主任张老师倾诉一下,经过老师寥寥数语开导,我的心情便不再像石头压着一般沉重了。

大学的志愿我信马由缰地填了东北一所高校,阿爸陪着我坐绿皮火车,站票一直站到山东才等到一个座位。安顿好我的报名住宿,在回家途中,阿爸因为不会说普通话,在南京车站被三轮车夫绕圈骗去好些车费,所幸人安全到家了,我才放下悬着的心。

阿爸,有你的付出,我一路走来,虽然艰难却充满幸福。现在生活的担子让我来挑,你只负责幸福快乐就好。用我的皱纹换你的健康,我真的愿意!

奶奶和我散文简短篇七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书,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妈妈,我要抱抱你》这本书。

关于人的品格教育,在当今社会实在重要之重,从孩子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成人,品格的形式就从在于整个的成长过程中的潜啬化与耳濡目染。正如梅子涵主编所言应该“栽种品格。”毛咪“爱,让孝顺更落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家庭伦理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顺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敬爱与体贴,心甘情愿的为父母做事,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该书讲述的三个孩子: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且漂亮的5年级女学生王咏云和范文宜,还有王咏云的表弟t乔。三个孩子有三种烦恼:王咏云的烦恼是爸爸妈妈整天不停的唠叨与不断的监督;范文宜的烦恼是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相伴;徐乔的烦恼是爸爸妈妈抛弃了他。三个孩子,三个家庭,每个家庭讲述的“孝顺”故事又不同。从故事中告诉我们,小孩子孝顺不单是表面对父母的恭敬,和顺从,更是一种发自内心对父母的敬爱和体贴,心廿情愿地为父母做事,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学到了不少古人的名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等,以及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都应该让人深思。

奶奶和我散文简短篇八

今天,回到家,看见妈妈把餐桌上摆得满满的,我好奇地问妈妈:“今天是什么日子,为什么又这么多的菜?”

“今天是奶奶的生日,为了……”妈妈慢慢地说到。

开始吃饭了,饭桌上摆着一盘西瓜。西瓜,是我和奶奶都最喜欢吃的东西,这种冰冷的带甜的水果,暑假我们回老家时,一般都会给奶奶他们带西瓜。现在,在打回老家的电话里,不会再传来奶奶叮嘱的声音,不会再传来奶奶那满含着期望的话语。

怀念奶奶,为我付出的多少。今天是奶奶的生日,以前奶奶从没在我们这里过过一次生日,今天终于在我们这里过过一次生日了。奶奶,祝您生日快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奶奶和我散文简短篇九

冬日该很暖,你若尚在场。

曾经,您尚在,微风不燥,鸟语动听。一把锄头,一根扁担;一个斗笠,一双套靴。风里来雨里去,把最好的留下,这怎能让我敢怀!

记得六岁时,我坐在灶台门口等吃饭,我依偎着您。您教我使用黑炭写1.2.3......,教我做人要诚恳,您的体温似乎有一种能安定人心的魔力,那一刻,我很踏实!

十岁时,一次期末考刚结束,您冒着大雪来接我,厚重的被子把您压的直喘气。在公交车上,好不容易有个站脚的地方,您被推推搡搡却仍要一手扶着我一手扶着被子、拿着两把长柄伞。这就是您——我亲爱的奶奶。

回忆起那段时光,我最幸福的是和您一起。一起捡柴火,一起摘茶叶,一起烧饭,包粽子、喂猪、割稻谷,陪着您一起走过春夏秋冬,走过那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日子。那时候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甜蜜,多么的让我留恋和回味!甚至什么都不要,您在,我便开心!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真是岁月不饶人。奶奶,您终于离开了我,每次想起,我都会责怪自己,没有好好的把您照顾。操劳了一生,也奔波了一世,再好的身体也经不起折腾。奶奶,这辈子我最深刻的记忆,我不能用言语来形容。唯有在心里、在梦里,在我的一生里有您......

奶奶和我散文简短篇十

多少次,我陪着孤单的流星追随你的影子。

你知道吗,我在等你。

等你转过身时的回眸一笑。

等你拥我入怀时的温柔一抱。

绵绵细雨在窗外一滴一滴飘落。

那是我爱的思念泛滥成灾。

亲爱的,思念你的泪水早已决堤。

你可听见那窗外的雨声。

还有那风的哭泣声。

那是来自我心灵的声音。

那是我爱的浪潮。

在一波一波席卷你的领空。

奶奶和我散文简短篇十一

关于奶奶的记忆很少很少。

只记得,奶奶是在我六岁那年去世的。

那天,是我第一天上学的日子,肩上挎着的是奶奶亲手做的小书包。那是我第一个书包,是奶奶用旧衣服改的。军绿色,上面还绣着红色的五角星。永远也忘不了当时背着它,心里那种开心快乐的滋味。后来,我的书包换过很多,但我觉着都没有奶奶做的那个好看。在我心里,奶奶的那双手是万能的,不但可以做漂亮书包,还会做很多好吃的。

可是那天,还没到放学时间,我就被爸爸的一个朋友接走了。家的方向,远远地就看到了爸爸妈妈还有几个叔叔婶婶都穿着白色的孝服。邻居们进进出出,都好像很忙的样子。空气中凝聚着一种紧张的气息,我抬起头,小心翼翼地注视着他们每个人脸上的神情,不敢说话。这时,邻居的几个阿姨看到了院子里瘦小的我,随即将一件又宽又大的白色衬衫强行套在我身上,然后示意我进屋。那时候的我,不知道孝服的含义,更不知道穿上它意味着什么。刚进屋,就看到了奶奶的灵堂。中间摆着的是奶奶生前的照片,照片上,奶奶的微笑被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油漆师,还在对奶奶的棺木上着色。那时候,对于奶奶的离去,并没有太多的意识。

只记得,奶奶下葬那天,爸爸哭了,哭得特别的伤心。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爸爸流泪。妈妈告诉我,奶奶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妈妈还说,那个叫棺材的东西,就是奶奶以后的家了,所以奶奶再也不来我家了。听完后,我也哭了,哭得歇斯底里。后来,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奶奶。想起她边烧火边教我唱童谣;想起她边洗衣服边唠叨,谁也不清楚她到底都在说些啥;想起她跟我说,吃了烤焦的馍片可以捡到钱,后来我总是争着抢着去吃掉那些黑乎乎、苦巴巴的东西;想起她站在门口,目送我上学的样子,嘴里永远喊着好好学习,等我回来给我做好吃的。梦里,曾无数次闪现出奶奶慈祥的面容。

关于奶奶的记忆虽然不多,但却像是定格在了脑海里一样,挥之不去。

那年,我结婚了。婚后,我又有了奶奶。她是老公的奶奶,自然也就是我的奶奶。

见过奶奶的人都会说她很和蔼,待人很和善。结婚六年以来,我几乎没看到过奶奶生气的样子,更没看到过她跟谁红过脸。别人都说,奶奶天生长着一副笑脸,根本就不会生气。的确,奶奶的心态特别好。她总对我们说,人生在世,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把心放宽,啥事儿都能过去。

特别喜欢听奶奶讲关于她的那些往事。她说,老公小时候特别淘气,所有孙子孙女当中,他总是最不听话的一个。那时候,都是要靠挣工分来养家,所以奶奶的三个儿子、儿媳都忙着去干活,爷爷也忙着帮人家打理果园贴补家用。因此,家里的三个孙女,四个孙子都由奶奶一个人带。他们当中最大的三个姐姐才刚上小学,最小的两个弟弟相差不到四个月,也都没满周岁。奶奶那时候,一边忙着带年幼的小孙子,一边要照看淘气的大孙子--老公,还得做一大家子的饭,抽空还得喂家里那两头耕地的牛。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打断:奶奶,您那是有分身术吗?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奶奶笑着说:“丫头啊,你不懂,那都是被逼出来的。”尽管奶奶那样说,我还是无法想象她那瘦小的身躯,是怎样扛过来的。

这些事儿,奶奶总是反复讲,我知道奶奶是在忆苦思甜。她之所以讲给我们听,应该是想让我们学会珍惜眼前这幸福的日子。奶奶喜欢说,我也喜欢听,并觉得百听不厌。

奶奶做饭很好吃,我想这应该是他们那辈人共有的优点吧。在奶奶身上,总觉得有我那去世二十多年的奶奶的'影子。尤其是他们做的饭,几乎是同一个味道,而这种味道在我看来,是别人所做不出来的。尤其是奶奶烙的饼,简直跟我小时候吃到的那种味道一模一样。

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只有在每年的生日那天,或者是偶尔生病的时候才能吃上烙饼。因此,小时候总是盼着生病 ,因为只有生病了就能吃上奶奶做的香喷喷的烙饼了。特别怀念那时候,奶奶做烙饼时,忙碌的身影。

如今,想吃烙饼,只一个电话打回去,奶奶便开始和面,等我们回到家时,桌上早已有热乎乎、香喷喷的烙饼等着我们去品尝。每每此时,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块塞进嘴里。这时,奶奶总是一边端来烧好的汤一边嗔怪道:“洗手!洗手!不洗手就吃,也不怕吃坏肚子,都做妈妈的人了,还跟个孩子一样……”

说起烙饼,便总能想到那年冬天,我因剖腹产而住院七天 ,婆婆跟妈妈一直在医院照顾我和刚出生的儿子。出院那天,婆婆嘴里一直反复念叨:“哎,家里这么多天不住人了,肯定特别冷,这回到家该怎么办哟。”然而,当我们回到家时,大门敞开,奶奶微笑着摇摇晃晃走出来了。我虽然被捂得严严实实的,但依然刚进院子就闻到了烙饼的香味。奶奶说我一定是属狗的,一闻一个准儿。

于是,便迫不及待地走进屋。饭桌上,果然放着刚烙好饼,还热气腾腾的。奶奶说,她在接到我们要回来的电话后就开始准备了,我们回来时,她刚好烙完,可以够我吃好几天的了。奶奶还跟婆婆说,等我快吃完的时候提前跟她说,她提前烙好送过来。

家里,都被奶奶收拾得一尘不染,我的床上也多了一床被子。奶奶说,坐月子不能着凉,所以她提前帮我多晒了一床棉被。看来,婆婆之前的担心完全多余了,因为屋里被奶奶用炭火烧得暖烘烘的。我搂着奶奶说了声“谢谢”,奶奶抱着儿子说:“是我要谢谢你为我们家生了这么个大胖重孙……”这时,屋里的所有人都被逗乐了。

奶奶跟我们并不住在一起。从我家到奶奶家要穿过好几条巷子,奶奶不会骑自行车,又有严重的腿疼的毛病,尤其是在这严冬季节。因为腿疼,奶奶走起路来总是一摇一晃的。我曾偷偷跟老公说,奶奶走起路来像唐老鸭一样。可是,要走这么长的路,我不知道她这一路上要忍着怎样的疼痛,要歇多少次才能走过来,就为了我能吃上一次热乎乎的烙饼,也为了我跟孩子回来能住上暖暖的屋子。奶奶的,我能体会的到。她的爱,是用心来表达的。

不得不说奶奶又是位可爱的老人。

一次,我跟老公带着儿子回奶奶家。吃完饭后,本应依照老规矩,陪奶奶聊会儿天儿的,可突然接到顾客的电话,我们不得不立即返回县城。临走时,奶奶依旧像往常一样,在我们车里塞满了一堆又一堆她种的蔬菜 。奶奶说,那些都是绿色食品,我们城里买不到的。老公笑着说奶奶还挺时髦,还知道“绿色食品”。

车子发动了,正当我们准备走时,奶奶突然想起了什么,摇摇晃晃又返回屋里去了。没有奶奶发话,我们哪里敢走?没多久,只见奶奶又摇摇晃晃出来了,手里还拿着用塑料袋包裹着的东西。

“你们现在就回县城?不会回家(指婆婆家)了吧?”奶奶走到车窗前问。

“先回家,您的重孙说要在奶奶家住几天,我们先送他回去再回县城。”虽然被奶奶问的有点莫名其妙,但也只能如实回答。

“那这个烙饼咋办?我一大早烙的,到家热一下就好吃了。本来以为孩子跟你们回县城,想让你们带回去一起吃的。”奶奶指着塑料袋里的东西说。

“ 哎呦,就几张烙饼,您留着跟爷爷吃吧,我们不拿了。”我回答。

“不拿怎么行?这是特意给你们留的。那孩子不回县城,你就带回去自己吃吧。一共五张,有俩我特别加了鸡蛋的,我没舍得让他们吃,都给你留着了。”奶奶说着将手里的塑料袋从车窗往进塞。

“那我就拿着了,待会给孩子留家里吧,让他奶奶热给他吃。”我说着双手伸过去准备接。

这时,奶奶突然将手里的东西又抽了回去:“ 说了让你拿回县城吃,不许往家放啊,听到没有?孩子既然不回去了,那我随时可以烙给他吃。你难得吃上一次,就都带回去吧。”

“奶奶,你偏心啊,光想着你这孙媳妇,我们这些孙子都不管了啊。” 一旁的老公看不过去了,调侃道。

“臭小子,你媳妇儿还能让你饿着?”奶奶的话引起了一阵儿哄笑。

车,缓缓启动了。从后视镜中,我看到奶奶那瘦小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消失在视线中。我知道,奶奶舍不得我们走。虽然相隔不远,但总是因工作忙碌而很少回家。

奶奶总说,希望我们经常回来,她会为我们做好吃的。我说,我们每次回来,奶奶都会很忙碌,不想奶奶那么辛苦。奶奶说,她不觉着累,只要看到我们喜欢吃,她就高兴。

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的奶奶还活着,那她应该也会像老公的奶奶一样,忙前忙后,只为了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给我们吃吧?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对于已去世的奶奶,我只有在心底深深怀念。而对于这位可爱的奶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经常带孩子回家陪陪她。

我想,这应该是她最想要的吧……

奶奶和我散文简短篇十二

军改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我虽只是军嫂,却也听到靴子落地的声音。许多人因此没了军装,时代的洪流中我身在其中感受细节中的变迁。

具体如何改制我不懂,老公保密意识极高,工作上的事情基本不和我说,可是我知道他所在的后勤部改为了保障部,他负责的直工处直接被裁撤从此退出历史的舞台。

还有,我最熟悉的后勤食堂如今大门紧闭,曾经人声鼎沸人满为患的基地第一食堂也悄无声息的谢幕退场!

那天骑车从食堂前路过,铁门紧闭,曾经熠熠生辉的二层小楼透着落寞。我站在那里凝视许久,想起食堂刚落成时有个嫂子说:真气派,简直像布达拉宫!

其实嫂子是因为喜悦夸张了,不过是普通的二层小楼,能和布达拉宫扯上的唯一联系不过是小楼通体洁白。七八年过去了,小楼在直工处战士的呵护下依旧洁白,只是大红的灯笼在烈日的暴晒下泛着灰白,似乎在诉说自己的落寞。

这是基地第一所正规化的家属食堂,一楼是分工明确的厨房,二楼是能容乃200人就餐的.餐厅。统一的一桌六椅,刷着枣红色的油漆,低调而稳重,地板纯白,人来人往却常年光可鉴人,最让人稀罕的是传菜的电梯。沙漠里的我们第一次见到如此现代化的设备惊叹科技的发达和设计者的人性关怀。

我们食堂很有名,即便后来别的单位的食堂建的更气派可是始终拼不过我们的饭菜。隐约听老公说过,俩司务长都是国家等级厨师,吃了几年是不是他俩主厨我第一口就能尝出来。都是最普通的食材,可一经他俩之手总能化腐朽为神奇。

我们食堂还出名在战士伙食一直比干部好,干部家属每餐每人交四块成本费,战士的伙食标准比这个高多了。看着没有隔栏的大厅里泾渭分明的两种饭食,馋嘴的孩子总忍不住惦记战士的酸奶水果大鸡腿,可再眼馋老公也不许四五岁的孩子跑过去偷嘴。

只有送老兵的时候例外。

每年冬天,送老兵的那餐午饭都会有饺子。中国人把许多寓意都包进饺子里,这顿散伙饭里的饺子代表圆满,代表祝福,代表离别。那一天战士灶那边格外沉闷,摘了军衔的老兵还像往常一样排着整齐的队伍整齐的就餐,只是留队的战友总会忍不住一次次扭头偷偷打量有领导陪同的那一桌。

上饺子的时候战士灶会给干部灶的每桌送一小碗。一桌六人,一碗六个饺子。我的那一个我百感交集吃不出滋味。我容易感动,一想到离别再美味的食物都味同嚼蜡。

饭后,老兵在食堂门口整队登车,战友们舍不得却不能相送,排着队列一步三回头的往宿舍走去,没有只言片语却如同最打动人心的默片,在我的心里永不磨灭。

所以,胸前的大红花于我从不代表喜庆,佩戴红花意味着离别,随军十四年见到了太多离别,可我的心依旧那么容易悲伤。

食堂也会团聚,八一,中秋,春节,会在这里会餐。亲如一家大概就是这种样子。平常井然有序安静的食堂会在这三个节日的傍晚热闹非常,孩子在闹,大人在笑,丰盛的饭菜是对节日的祝愿,每个孩子都是大家的宝贝,从这个战士手里传到下一个怀里,击鼓传花似的,总也交不到妈妈的手里。

食堂里配有大电视,饭毕,桌椅一收开始联欢。战士里藏龙卧虎能人辈出,唱歌,舞蹈,书法,武术轮番上演。家属也不甘示弱,嫂子们唱得鬼哭狼嚎依旧会赢得掌声满堂。

食堂也是同事交流的好场所,一桌六人,刚好两家。没有固定的座位,哪里有空位就坐哪里。今天和张三同桌聊聊天气,明天和李四端着盘子交流人生。低声细语情愫绵长,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就这么越来越浓。

如今,我的食堂关门了,紧闭的大门关不住我的回忆。我知道改革总是好的,即便我是无知妇孺我也知道缩编精简绝对利国利民。只是,那份感情无法随着食堂的裁撤而抛弃。我十四年与众不同的随军生涯里食堂是绕不过去的界碑。

不知道能干的大厨去了哪里?不知道合并到新食堂的老朋友们是不是还和以前一样笑语晏晏,不知道每个吃过食堂的部队人是不是和我一样,一边痛着,一边割舍着。因为我们是部队呀,听指挥从大局是我们的本能。

再见,老食堂。祝福你,新部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