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扫除道读后感范文(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5:51:34 页码:13
扫除道读后感范文(大全9篇)
2023-11-10 15:51:34    小编:ZTFB

读后感的写作可以自由发挥个人的感受和见解,不拘泥于格式,让思考和表达更自由自在。那么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要对书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充分理解和把握,以确保读后感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其次,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可以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读后感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此外,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进行个人化的思考和观点阐述,使读后感更加丰富和独特。读后感是一种对阅读书籍后的思考和感悟的表达方式。我们通过记录关键情节和触动自己的感想来启发我们的写作灵感。不只限于纸上的观点和评价,可以学习其他读者的观点和评论,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书中内容。另外,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现实情境,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找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启示和感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读完《红楼梦》后,我被贾宝玉的执着和林黛玉的坚持所感动,同时也认识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珍惜眼前人的重要性。读完《活着》后,我对生活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懂得了感恩和坚持。读完《小王子》后,我被小王子的天真和纯真所打动,在他的冒险旅程中,我也看到了现实世界的无奈和荒诞,深刻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与虚幻。读后感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对书中的情节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也帮助我提高了书写和表达的能力。

扫除道读后感篇一

听樊登讲完《扫除道》后,让我感觉到日本人做事非常到位,记得在二十年前,听了一则故事让我仍然记忆犹新。是说,一个人去公司应聘,公司应聘后的第一天没有让员工去做有关工作的事,而是让他去洗厕所,当时员工觉得很奇怪,但这是公司的规定,所以新员工第一天都要洗厕所。新员工跟师傅学清洗厕所,洗了一遍,跟师傅洗好了,师傅说,不行,要再清洗一遍。新员工又重新清洗了一遍,问师傅可以了吗?师傅说不好,新员工不耐烦的问师傅,怎么样才算合格呢?师傅亲自为他做示范,清洗后,马桶倒上水,拿起马桶就喝起来,然后就告诉新员工。你刷的马桶放上水,你敢去喝,就是合格了。

今天再次听樊登讲解《扫除道》,打扫应该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听完后,我立即行动,把家里打扫了一遍。

书中讲到坚持扫除的秘诀:

只有每天扫除,才有意义。

扫除要求:1、备齐扫除工具。2、确定扫除工具的存放处。3、扫除过程中不怕动脑。

扫除的范围:

1、外围扫除,街道,厂子门口等。

2、洗车,及时即将下雨也要洗车,洗车可以有效的降低事故率也可以获得客户的尊重,也可以赢得客户的尊重。

3、打扫厕所:(1)扫除前要准备沸腾过的热水,专用洗涤剂和扫除工具(2)进去扫除阶段。要把放置在厕所的物品全部移出,并在厕所入口铺上垫脚毛巾。(3)正式清扫。

1、会使人谦虚2、让人成长有心人3、孕育感动4、萌生感动5、磨砺心性。

知道的是理,行出来才是道,理想很美好,但只有行动起来它才可能实现。

书中还说,1、特别是身处逆境的时候把周围打扫干净,会给自己一种得救的感觉。2、在没有比期待被依靠,更能让人感到愉悦的事了。3、无论做什么,别人最最不愿意干的事,首先自己要承担起来,这是调动他人工作积极性的前提。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把自己的家,打扫的更干净,让整个世界都更干净清新。

扫除道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们又听了一本书,名叫《扫除道》。听完之后,我懂得了有关扫除的一些启示。

这本书的作者是键山秀三郎。攀登给我们讲的第一个内容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作者小时候生活在战争中。有一次,他和爸爸一起去逛商场,看到许多玩具,他情不自禁地摸那块玻璃,被他的爸爸狠狠地吵了一顿。爸爸说:“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你摸了别人辛辛苦苦擦干净的玻璃,害的别人还得重新擦!”

键山秀三郎长大后,开了一家出租车公司,本以为可以顺利营业,却被顾客投诉车里卫生差,司机话语十分粗鲁等方面的问题。他突然想到:在家里,母亲经常干的就是打扫卫生,一天天从早到晚都在打扫家里的一切。既然母亲在家打扫,那我就是公司的“母亲”。于是他便在公司里开始打扫卫生,刚开始员工对他不理不睬,他打扫小便池时,员工在旁边上厕所;他擦楼梯时,员工从他的手上跨过去。对此,他从没有任何抱怨。十年过去了,他一直在默默地打扫卫生。十年之后,逐渐有员工开始帮他打扫卫生,后来每一个员工都体验到了打扫卫生的快乐,都自觉的打扫起了卫生。

他们公司还把卫生工具放的十分整齐,而且在每个工具上都标注了一个员工的姓名。并在每个工具上,栓绳子挂好。环境干净整洁,让人心旷神怡。这样一来,人们就会爱上打扫卫生。

他的公司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都要清洗车辆。并不是下级人员给上级擦,而是谁有空,谁去擦。把车擦得一尘不染,可以让别的车老远就看到你,减少了事故率。

听完书后,我想:我也要爱上打扫卫生,做到匠人精神!

扫除道读后感篇三

有句俗语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以前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一个人假如连自己分内的小事都做不好,又怎能有更大的胸怀,做的了大事。读了《扫除道》后,对打扫的意义有了更多的熟悉。素来知道日本这个国家是在清洁打扫便利出了名的干净,前两年风靡的《断舍离》系列,也是日本干净文化的延长。

那个闻名的日本邮政大臣野田圣子刷马桶的励志故事,在几年前工作时就听到过。野田圣子是日本现内阁最年轻的、也是惟一的女性大臣—邮政大臣。她的工作经受是从负责清洁厕所开头的。彼时年轻的邮政大臣野田圣子,既是日本现内阁中最年轻的阁员,也是惟一一位女性大臣。然而有谁能想象得到,她的事业起点却是从喝厕水开头的呢。野田圣子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帝国酒店当白领丽人,在受训期间负责清洁厕所,每天都要把马桶抹得光滑如新才算合格。可是自出娘胎以来,她从未做过如此粗重的工作,因此第一天伸手触及马桶的一刻,几乎呕吐,甚至在上班不到一个月时便开头厌烦这份工作。有一天,一名与圣子一起工作的前辈在清洁马桶后竟然伸手盛了满满一杯厕所水,并在她面前一饮而尽,理由是向她证明经他清洁过的马桶洁净得连水也可以饮。

此时,野田圣子方发觉自己的工作态度有问题,根本没资格在社会上肩负起任何责任,于是对自己说:“就算一生要洗厕所,也要做个洗厕所最精彩的人。”之所以对这个刷马桶的故事记忆深刻,是由于当时工作期间的一位年轻女领导也是这样的人。当时的女经理二十几岁,管理酒店事务,在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时,为了验证酒店的马桶是洁净的;她把手伸到马桶了捧了一捧水来检验马桶是否刷洁净了。别人都不情愿做的事情,敢于去担当,并做好的人,没有道理做不好别的事情。所以书中也说到,仔细扫除可以磨练人的.心性。书中开头就说“扫除能转变人心、事业、家庭和社会。这样的转变,看似不行思议,其实你也可以。”生活当中有些人是特殊爱洁净的,无论是个人卫生还是居住环境,工作环境,走到哪里都会弄得很干净。这些人对干净的要求和打扫的亲力亲为也体现了他们对工作,生活的要求。生活中也对爱洁净的人印象深刻,高中上学时每天都把白球鞋擦得一尘不染的女同学,村里洁净得出了名的那户人家。由于和他们接触过,你真的是对那种勤打扫的仔细与执着感动,就像说的“假如间或集中扫除一次,其价值就要减半。只有每天扫除,才有意义。”我们大多数人所做的更多是集中打扫的方法,但若想参悟“扫除道”,必需做到“时时勤拂拭”呢!

这本小书,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带给人的心灵层面的转变。书中讲到如何通过扫除管理公司,又如何将“扫除道”的精神传递下去,包括扫除道对学校、社会等带来的极大的影响与转变。看似不行思议的背后是数年如一日的简洁坚持……共享几句书中的金句,窥见扫除带来的体悟:

1、特殊是身处逆境的时候,把四周打扫洁净,会给自己一种得救的感觉。

2、再没有比被期盼、被依靠更能让人感到愉悦的事了。

3、无论做什么,别人最最不愿干的事,首先自己要担当起来,这是调动他人工作乐观性的前提。

在小说和影视剧中常常会看到得道高僧武功高强,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在寺庙里扫地。那些小和尚扫地,挑水是每天必需要做的事情,小时候特殊不理解,为什么学习武功的人要每天扫地呀?好像扫地挑水这些事比练习武功还重要。

现在懂得了一些,扫的不是地,更是在磨砺心性。能每天日日洒扫的人,不仅做到身边环境的干净,更懂得谦卑之道。一件小事做到了极致,便见大才智。

扫除道读后感篇四

最近看了一遍《扫除道》,下面结合我自己感受,谈谈对这本书的三点认识。

作者说,扫除能提升人的觉察力,让你成为有心人。打扫中,关注每个细节、步骤的操作,有助于培养细腻的感知力,有助于推动所做之事井然有序地进行。

其具体实践不限于扫除,对于我们集团公司每位职工来说,更应体现在各自本职工作中,要关注每个细节、步骤的操作,以敏锐的觉察力紧盯工作目标,推动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确保领导的重要决策部署督查到位和目标任务执行到位,整个工作体系顺畅有效地运作。

专注其实就是感受心流,心流不在于你做什么,而是怎么做。我们需要从一些平凡的小事入手,在平凡中与自己心灵对话,感受心流所带来的顿悟!

做任何事,一切源于态度,好的态度决定了好的动力,决定了好的执行,决定了好的结果。更应提高工作的专注力,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脚踏实地、凡事彻底,才能及时落实领导安排的工作,认真、负责、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作者说,打扫能锻炼人丰富的感受,让人懂得感恩细小事物。

总是心怀不平不满的人,绝对无法获得幸福;要获得幸福生活,必须肯定现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才行。与其老想着自己还缺什么,不如多多想想自己都拥有什么;与其寻找不能做的借口,不如多想想自己现在能干些什么。既然自己选择了集团公司、从事了这份职业,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懂得付出,主动做事,常怀感恩之心,将感恩付诸于行动,要立足岗位讲奉献、担当作为勇争先。

扫除道读后感篇五

今天樊登老师给我们讲了《扫除道》。我听了之后有很多的想法。

键山秀三郎在这里给出了完整的答案。他告诉我们,在他小时候日本发生了一次地震,所以他们一家回到了老家居住。虽然条件不是太好,但他的爸爸妈妈都特别爱干净。每天屋子里都要打扫四五遍。键山秀三郎在这种干净而又整洁的环境里生长,长大后也就养成了这种习惯。后来他开了一家黄色汽车的公司,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出租车公司,虽然有一家公司,但他却不知道怎么管理,经常有人投诉说车里面有味儿,很脏。然后健山秀三郎就想像他妈妈一样,用打扫卫生来影响员工们浮躁的心。一开始他打扫便池和楼梯时,员工们都无视他,但他一直没把这些事放在心上,依旧日复一日的打扫卫生。后来十年后有一些员工觉得不好意思,也加入了进来,和老板一起打扫卫生。而且每次都是从打扫便池入手,就这样健山秀三郎坚持了整整60年,坚持不懈的带动全体员工一起打扫卫生,还到街上去打扫厕所和街道。

我现在也认为打扫卫生其实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哪怕清扫一个便池也要认真把每一处都冲洗干净。洗的.时候直接用手去触摸,感受他的触感才知道哪里脏,才能更好的进行清理。当你这样认真的洗干净一个便池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扫除的不仅仅是打扫卫生,也是净化心灵,每天早晨打扫卫生也是在扫去昨日的不愉快和烦恼,开始新的奋斗。打扫完卫生后,心灵也被净化的洁净无比,使自己感到舒服,烦恼通通被扫去。也意味着开启了新的征程和目标,扫除道清扫的不只是卫生也是心灵。

扫除道读后感篇六

书中说,你所居住的房间就像你自己。换句话说,能够反映你内心状态的,就是你的房间。

不得不说,上面的这两句话,恰恰说到我的心里去了。环顾一下自己的房间(整间屋子一片凌乱),正好与我内心既不满足现状而又无能为的心理状态相对应。

房间,是一面镜子,恰当的折射出了我的内心的混乱;房间里的脏乱,是我内心混乱的状态向外在物质世界一种延伸。

书中说,房间整洁的人幸福会越发加倍,而房间脏乱的人则会进一步不幸,这就如同“物以类聚”这个规律。

这句话说的也在量。你内心的反映,会造成房间的一种状态(或整洁,或脏乱),而房间的整洁或脏乱的环境又会形成一定的磁场,吸引与你所散发的能量性质相同的物质。

如果对被污损的物品放任不管的话,就会产生负面的磁场,积聚某种潜在的负能量,从而不断招来一些不好的事情。

就比如说,我有一双袜子没有洗,可能有另一条裤子我也不愿意洗,可能进一步我连碗也不想刷,房间大概会一步步走向脏乱的状态。

整洁的房间自然会让人心旷神怡,脏乱的房间则不会让人觉得很舒服。

脏乱的房间相当于“负面磁场空间”,当你在这个空间走过时,在某一瞬间你会意识到房间的脏乱状态,与此同时房间的脏乱状态也会很微妙的感染到你当下心情。由于房间脏乱状态的影响,你可能会进一步吸收并放大内心潜在的负面能量。

在脏乱的房间时间久了,无论你读过多少励志的书,或者是如何设法吸收正面能量,都可能不起作用,都可能让你干劲不足。

然而,要想改变这一困境,确是很简单的:要想去除潜在的负面能量,只要打扫房间就能做到。扫除能够改变周围的状况,能够解决问题。

作者(舛田光洋)把这种通过扫除而实现的改变环境与人生的神奇力量命名为“扫除力”。

扫除力的具体实现方法分为五个步骤,即“换气”、“丢弃”、“去污”、“整理”以及重塑平衡磁场的“撒盐”。

通过“通风”驱除房间中蕴含着负面能量的凝滞的空气。要想去除这些负面能量,你必须对房间进行通风换气。每天尽量通风一次。

通过“去污”解除你的心结。如果你的房间里明显布满灰尘,并且很杂乱,那么你的内心一定很焦虑;如果你的浴室很脏,到处是霉迹和水垢,那么你一定内心疲惫,渴求身心的放松;这些“污渍”,清楚地反映出你的内心,折射出你目前所处的状态。解决它们,实施“去污”行动。

通过“整理”将物品整齐地归置到适当的场所,为你的房间增加了整洁感,使你原本该做的事情变得清晰而明确。每个物品都被分类存放在该放的地方,每个物品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位置,这种状态有助于调整磁场。

通过“撒盐”来完成整个磁场。自古以来盐就被用于去除污秽。这是最后的收尾工作,我们将用盐吸收剩余的负面能量。首先,要准备好粗盐;然后,将粗盐放在平底锅里炒5分钟,除去其中的水分;将盐冷却后散至房间各处,过后再用吸尘器吸走即可。

扫除道读后感篇七

最近看了一遍《扫除道》,下面结合我自己感受,谈谈对这本书的三点认识。

提升觉察力,做有心人。

作者说,扫除能提升人的觉察力,让你成为有心人。打扫中,关注每个细节、步骤的操作,有助于培养细腻的感知力,有助于推动所做之事井然有序地进行。

其具体实践不限于扫除,对于我们集团公司每位职工来说,更应体现在各自本职工作中,要关注每个细节、步骤的操作,以敏锐的觉察力紧盯工作目标,推动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确保领导的重要决策部署督查到位和目标任务执行到位,整个工作体系顺畅有效地运作。

二、提高专注力,做谦虚人。

专注其实就是感受心流,心流不在于你做什么,而是怎么做。我们需要从一些平凡的小事入手,在平凡中与自己心灵对话,感受心流所带来的顿悟!

做任何事,一切源于态度,好的态度决定了好的动力,决定了好的执行,决定了好的结果。更应提高工作的专注力,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脚踏实地、凡事彻底,才能及时落实领导安排的工作,认真、负责、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三、常怀感恩之心,做感人之人。

作者说,打扫能锻炼人丰富的感受,让人懂得感恩细小事物。

总是心怀不平不满的人,绝对无法获得幸福;要获得幸福生活,必须肯定现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才行。与其老想着自己还缺什么,不如多多想想自己都拥有什么;与其寻找不能做的借口,不如多想想自己现在能干些什么。既然自己选择了集团公司、从事了这份职业,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懂得付出,主动做事,常怀感恩之心,将感恩付诸于行动,要立足岗位讲奉献、担当作为勇争先。

扫除道读后感篇八

键山秀三郎先生的著作《扫除道》一书风靡日本,并令扫除蔚然成风。扫除这件难登大雅之堂的事情,居然有这么大的魔力,让很多人慕名到键山秀三郎先生的公司去观摩学习,而键山先生的公司竟然也因为扫除而获得了凝聚力,公司风气为之一新,初读时实在令我愕然。

掩卷深思,键山秀三郎的扫除之所以能得“道”,是有它的道理和规律的。我想任何行业的人都应从中汲取营养。

键山秀三郎之所以能将扫除贯彻到底,和他童年的经历密不可分。在童年贫苦的生活中,父母每天都将房间打扫一新,在那样艰苦的日子里,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键山秀三郎先生后来回忆说:“身处逆境的时候,把周围打扫干净,会给自己一种得救的感觉。”将周围打扫干净这件小事,给了困境中的人一点亮光和希望,如果不能马上摆脱危机,倒不如安安静静地做一些小事,并赋予它们意义。

那么扫除这一件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事,究竟为何能获得巨大的力量呢?我想,那是因为键山秀三郎把扫除当成了一种仪式。有一句话说得颇有道理:“你的幸福不取决于你在做什么,而是取决于你做这件事情的方式。”键山秀三郎是如何扫除的呢?第一,他在扫除工具上花了很多心思,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例如我,如果换上一只崭新的笔,换上七彩的信笺,写字肯定会比平时漂亮几分。扫除也是如此,扫除工具一旦感觉使用不便,就要设法更换合适的,不能嫌麻烦,在扫除工具上下的功夫,会成为支撑扫除进行到底的力量。在键山先生公司里面,最显眼的地方,全部放着打扫工具。他们从不把打扫卫生的工具放在阴暗的角落,不会觉得很丢脸要把它们藏起来,而是存放得干净整洁,标识清楚,要做到任何人一看便知,都能马上使用,对工具的重视和准备是任何事情能够成功的基础,也体现出对这件事情重视与否。第二,无论一开始受到了怎样的非议,键山先生都没有放弃,哪怕所有员工都认为他应该去做总经理该做的事,而不是去当一个保洁。他努力想传达给大家的是一种生活方式:重视我们的环境,像清扫我们的心灵一样去清扫我们周边的环境。他坚持为他周围的人做这样一件事情,最终他的坚持换来了回报,当大家都认真对待一件事情时,那件事情就开始给大家意想不到的收获,公司的集体意识得到提高,人际关系显著好转,面貌焕然一新。扫除教会人们体察入微,对身边的事,不再漠然,不会浮光掠影地度过每日,最终手中空空,常常心怀感恩。

这本书里面举了许多扫除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扫除带来的改变,其中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在yellowhat里面,所有的汽车每天都要清洗,每天清洗汽车可以减少事故率——只要汽车洗的干干净净的,首先自己开车时候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别的车看到你也会远离你,因为老远就看到你了。键山先生说,即便我们知道外面正正下雨,也要把车擦干净,因为我们要的是高品质的生活,我们要的是安全。

从这本书中,我不只看到了扫除带来的改变,我想,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赋予仪式感,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光芒,并最终照亮你的生活,例如烧菜,例如写字,例如每日问好。因为生活本身就是由无数小事组成的,对待小事草率,恰恰就是对待生活草率。

键山先生说,“百术不如一清”。你会各种各样的招,你会各种各样的手段,你不如把一个东西弄得干干净净。你有各种各样的才能,各种各样的期待,你不如把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好。

扫除道读后感篇九

今天要隆重推介的不是此书,而是如标题所示的《扫除力》。我这两天在杭州实在闲的,在当当上晃荡了半天,从生活保健晃到励志这一栏,觉得生活不够充实,得买几本书充充门面。

这本《扫除力》飘在首页,看着也挺可爱的,就点开了。一看就不能自己了,名衔一大堆,推荐排山倒海,好评如潮啊,只是忒贵了一点,136页的书要17块,这不是赤果果的打劫是什么?而且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想我没买是对的,按照作者的观点,书堆着只会越来越多,要定期整理丢掉才行。为了避免此书被丢到垃圾堆里的厄运,我从百度上搜了篇pdf来看。话说这年头的人们太有共享精神了,一百多页扫描上去也不嫌累,谢啦。

书还是不错的,虽然字很大,虽然留白很多,虽然插图很无用,虽然只要三分之一的篇幅就能说完,但这不妨碍这是本好书。越是浅显的道理,越是容易被掩埋。作为女孩子,我一直很邋遢。虽然很丢人,不过还是要说的。从我有记忆开始,房间永远是凌乱的,不论是摆没摆在台面上的,都乱。乱到什么地步呢?我能记住每样东西的每样位置,即使是一张被夹在一摞过期杂志里的废纸。(这好像是在炫耀我的记忆力)好吧,我是想说,虽然很乱,但是乱了这么多年的原因都要拜我的记忆力所赐,因为不愁找不到东西,所以不想收拾。人年少的时候总有点二,我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偶很乱,且乱的很有自然的风格。

我妈一直很受不了我这点,我哥也很受不了我这点,只有我爸和我站在统一战线上,他有我妈收拾着,所以他只在精神上支持我,从不在口头上和我妈对抗。我哥从小就比我利整,所有的杂志书本堆得整整齐齐,按年月日分好,还带着包装袋,看上去跟没看似的。哪像我,永远是翻到破烂。

扯远了,我念书的这几年,从小学到大学,课桌也好,书包也罢,还有宿舍,都是堆满了一堆东西+超乱。我一直觉得没什么关系,不过事实上高中到大学这些年过得并不如我自己所愿。

因为相信能量法则,相信吸引力法则,所以觉得扫除应该是一个赶走负面能量,迎接积极能量的过程。看完这本书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扫了一遍钱包,把伟人们叠的整整齐齐,从大到小排好,一遍念着:伟人们啊,再多来几张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