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2:23:33 页码:11
最新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
2023-11-12 02:23:33    小编:ZTFB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结合案例和实例进行说明。总结的价值远远超过表面的文字,要用心去理解。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一

《社戏》教学设计主备人:莫丽宏时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详略,加深理解。

3、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5、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教学设计:以品读体验为主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童年引读。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同学们,我们的童年都是美好快乐的。哪位同学愿把自己最难忘的经历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的小说《社戏》,那又是怎样的一件事,一种感受呢?(情境创设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力求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童年生活的回忆中融入课文。)。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l.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例: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宛转。

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二)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可适当提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1)看戏前(1—3段)——(2)看戏中(4—30段)——(3)看戏后(3l一49段)。

三、合作探究,平桥“乐”事。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讨论明确:“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这是还未当家的已嫁女儿的一般情况;“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母亲的情况不同于上述的已嫁女儿,“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村中居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小村庄)讨论明确: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份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风尚淳朴。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认识困难和挫折的价值,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

能力目标: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方法,迈向成功。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掌握一些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重点: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微笑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多媒体投影)印度洋海啸、“9.11”事件、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遭遇、学生考试失败的经历等。

以上事件反映了人们生活中可能遇上什么?

导入新课。

(知识探究)1、什么是挫折和挫折感?

2、阅读贝多芬的故事,想一想面对挫折有哪些不同的态度?

(1)消极的态度——畏难止步,向挫折屈服,具体表现为逃避、掩饰、屈服。

(2)积极的态度——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具体表现为冷静思考,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成为生活的.强者。

学生自学挫折的含义。

(1)积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是战胜挫折、开拓进取的必要条件。

(2)面对挫折,刚毅顽强。

(3)面对失败,智慧豁达。

(4)面对困难,勇敢无畏。

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出名人战胜挫折的条件。

引导学生思考能从桑兰身上学到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林肯向失败低头,他能最终获得成功吗?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面临的最大困难,并说明怎样克服?

(小结)。

经受挫折的考验。

师总结:(1)正确认识挫折。

明确:对挫折的不同态度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教材p35议一议:自我疏导和自我开脱有何区别?

答:自我疏导是认真分析自己的经历,引导自己往积极的状态走,使思想保持畅通;自我开脱是寻找借口摆脱责任,原谅自己,是消极的逃避观。

(2)敢为天下先。

明确: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具备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应对挫折的重要手段。

(3)培养高尚的志趣。

明确:高尚的志趣会使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并能以此为乐,乐此不疲,能推动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积极进取。

(4)适当转化追求目标。

明确:如果因不具备某种才能或生理上有缺陷,在实现自己愿望过程中遇到挫折,不应一味强求,可以调整追求目标,寻求更合理的努力方向。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高尚志趣。

(小结、名言欣赏)。

1、海上没有礁石,就不能激起美丽的浪花。

2、避免失败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决心获得成功——拿破伦。

让学生自行小结。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三

冉龙坤。

一、教材分析:

本课《暑假生活记录册》是七年级第二学期中设计、应用领域的一堂课,本课以介绍书籍装帧设计为主,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书籍装帧设计知识的学习和设计、制作活动放在重要位置,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得到开发,以“暑假生活记录册”导入该课主题,使学生产生兴趣。但考虑到任教的是农村学生,所以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得低一些,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习书籍的封面设计。

2、过程与方法:学习书籍封面设计的设计要素、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封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能力,形成耐心、细致、整洁和有计划的工作态度和习惯,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体验美。

4.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知识。

2、难点:书籍封面设计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2分钟)。

教师采取提问。

1、运用一本书和一个笔记本。师问:书籍和本子有何区别?学生思考。教师补充说明:生活记录册实质上就是书籍,引导出本课的学习内容。(3)让学生观察课件导入部分的图片并分析其内容,从而引入课题“书籍的封面设计”。

(二)深入教学。(10分钟)。

(1)展示书籍结构解析图(扉页、环衬、勒口、封面、书脊、封底)及简单说明装订形式(骑马订、活页订、线装等)和开本,讲解书籍设计中的名称。

(3)讲解构成封面设计的基本要素(书名、编著者名、出版社名),展示封面设计常见的四种结构,提问学生:哪种结构在视觉上接受。

(4)教师进行简单演示。(5分钟)。

(三)指导学生练习:(25分钟)。

(1)组织学生讨论:选择生活中的、日记、故事、真人真事等作为设计内容。

(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并思考,根据内容应采取什么形式的封面结构进行设计。

3.布置作业:(课外)。

给自己的生活记录册取一个书名并设计一个封面、或根据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封面进行改编设计。

(四)、教师。

总结。

:(3分钟)。

将设计好的书籍的封面进行课堂展示并做评价。

六、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四

1.认识澳大利亚稀有动物的特点,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2.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3.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产品在世界的地位;记住主要的农、矿业产品;农牧业的分布规律。

理解“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含义。

1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图片与视频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用大陆漂。

移说的观点,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的原因。2通过读图分析,认识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特点,进而分析农牧业生产与地形的关系,农牧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澳大利亚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农牧业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探究澳大利亚的牛粪之灾,让学生认识到要维持生态平衡。教学重点。

地形和气候因素对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影响。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动物古老性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流程:

导入:播发《澳大利亚》旅游宣传片。

师:同学们,能从视频中猜出这是哪个国家吗?生:澳大利亚。

师:澳大利亚有着美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入澳大利亚。

出示若干动物的图片。

下面着重去了解一下这四种澳大利亚独有的动物播放视频。

这四种动物中有两种被绘在了澳大利亚的国徽上,你们知道是哪两种吗?

学生答:袋鼠、鸸鹋展示图片,在介绍一下桉树。

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如此多而古老的动物?师:这就涉及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让学生找到澳大利亚与其他大陆分离的时间。

师:在中国的商店里应该会看到一些毛衣或者毛毯上写着100%澳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答:澳洲的羊毛制作的师:澳大利亚是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澳大利亚的羊毛多,那么其绵羊数就可想而知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最多的国家,绵羊数大约是人口数的十倍,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现在我们就是要去墨累达令盆地去看看那里的羊群。

视频展示澳大利亚原本是没有绵羊的,有哪位团员了解澳大利亚绵羊从无到有到繁盛的过程吗?学生答(略)。

澳大利亚为什么能成为绵羊的天堂吗?结合刚才的视频和你们平时的了解给你们讨论一下。

学生纷纷回答,可能涉及澳大利亚的气候、地形等。简单总结。

一个地区农业的发达,往往跟当地的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澳大利亚的羊只70%以上都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下面我们从澳大利亚的气候,地形,水源几方面去看看澳大利亚的绵羊的生长环境。

动画演示澳大利亚气候类型。

结合图片讲解气候和农牧业分布的关系。

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形图片,让学生总结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视频介绍大自留盆地。通过刚才视频对大自流盆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澳大利亚大盆地这里水源充足,再看一下澳大利亚的水系,墨累达令盆地这里是澳大利亚最大最完整的水系,介绍北艾尔湖,这些都为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结合图片介绍澳大利亚地形与农牧业分布的关系。我们将刚才的分析汇总一下。

澳大利亚的养羊业除了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外,其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高度发展了养羊业。

师:澳大利亚还是小麦和牛肉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牛和羊一样都是外来迁入户,牛的迁入打破了本地原有的生态平衡,澳大利亚因此还发生过牛粪危机,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又把屎壳郎请了进来,以消灭牛粪。你们看我们在引进一些外国动植物时,是可以任意而为的吗?(生:不是)我们在引进外国动植物时一定切记不可盲目,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习题练习。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五

1、理解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4、热爱生命和生活。

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神话动画片导入。

袁珂,神话学家。

1、复述课文,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2、对女娲形象的认识:她哪里是神,她分明是人。

3、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

4、想像是神话的亮点,马克思关于神话的论述。

读神话《盘古开天地》后回答问题。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1、收集有关神话,讲给别人听。

2、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3、想像出一种女娲造人的新办法。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六

1、学会唱《当兵的人》这首歌,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2、初步了解当兵人的生活,热爱当兵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当兵的人》。

难点:歌曲演唱情绪的把握;附点音符、切分音符准确时值的把握。

三、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教学录音磁带。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四十五分钟,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歌中唱的是谁?播放《游击队歌》听后回答(唱的是游击队员、神枪手----),他们的战斗生活是怎样的?(艰苦),但是他们的是?(乐观向上积极地)。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表扬。

2、师:这些游击队员、神枪手在现在我们称他们为?(解放军),说的最通俗一点就是“当兵的人”板书课题那现在和平年代,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来听听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二)、寓教于乐。

1、播放《当兵的人》学生完整聆听歌曲。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当兵的人》,同学们想一想,歌中表达了解放军怎样的情怀?学生回答有难度的话可以提示(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一样的风采在共和国旗帜上飞扬),生回答出(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4、听了我的演唱,你想不想也唱一唱?下面就让我们用步伐踏着节拍,随录音来跟唱一遍歌曲,并感受一下哪一句使你最激情?(唱唱自己喜欢的乐句)并引导学生感受“咱”字的力度处理(有弹性而有力的声音要有先声夺人之势)。

7、我们来学唱第二段歌词,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完整演唱第二段歌词。

8、我们来和歌唱家比赛好吗?比一比谁唱的最豪迈,谁唱的最抒情!体会着歌曲的情绪,用饱满有力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随琴演唱)。

(三)、才艺展示。

1、体验小小指挥家(44指挥图示)。

2、体验小小歌唱家。

(四)、拓展。

(五)、课堂。

通过学习《当兵的人》你有什么收获?或是什么感想?想法?说一说听一听()。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时也会遇到小小的挫折,我们要学习当兵的人那种乐观、振奋的,以积极进取的投入生活。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歌曲《天堂》。

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6、乐曲《牧歌》。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7、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8、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9、起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小声学唱)。

10、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四、舞蹈片段欣赏《牧歌》。

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五、课后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八

1、知识与技能:法国的地理位置,法国的气候类型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多媒体。

程步骤师生活动复。

1、导激情。

2、自主学习(由科代表组织本组成员根据学习提纲完成)。

同学们你了解法国的哪些历史和文化?学生各抒己见,畅谈法国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经济发展状况等。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材的活动练习和以下预习练习:1.法国的轮廓有什么特点?2.法国濒临的海,海湾,海峡以及陆地上的邻国?3.通过图分析法国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地理纬度?看法过大部分属于那个纬度区?4.找到法国的中央高原,巴黎盆地,阿尔卑斯山脉看法国的地势特征?.找到法国的重要的河流,塞纳河,卢瓦尔河,罗讷河。6.法国的第一大城市巴黎,法国的最大的海港马赛,法国的第三大城市,法国的纺织工业中心里昂。法国的轮廓象正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临陆地。法国的南部面临地中海,西边临比斯开湾,背面临拉芒什海峡,陆地上的邻国众多,例如: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西班牙。中央高原位于法国的南部,巴黎盆地位于法国的西北部,从地形分布上和分层社色图中可以看出法国的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根据前预习,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法国。

1、在图3—27上找到法国,看看其国土轮廓有什么特点。

2、读出法国最北端和最南端大致的度数。步骤师生活动复备。

3、激情互动。

4、魅力精讲、拓展应用。

6、生成创新法国的塞纳河从东南流向西北,注入拉芒什海峡,巴黎,里昂,马赛三个城市的共同的地理位置特点是沿河分布或者沿海分布。学生阅读教材两个段落看一下法国的主要的气候类型以及分布状况,法国大西洋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此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40-60度大陆的西岸,冬无严寒,下无酷暑,降水均匀,基本上没有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发展十分有力,法国的地形平坦,平原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4/北部的巴黎盆地成为法国的小麦的主要产区,法国也成为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法国的农业生产还具有便利的灌溉条,河流汇总多,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这些都能通过学生的知识扩展得到。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九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以中共十七大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学习相辅相成,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二个班。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所以学生的乐理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更不用说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有少数学生对音乐课根本就没有兴趣,不愿参加音乐活动;更有甚者连一首完整的歌曲都不能唱出来,不要说其它的音乐知识了。因此,想在短期内将学生的素质提高,那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三、教材分析。

天、神州大地、环球之旅、旋转舞台、多彩贵州之苗族。涉及到声乐、乐理、器乐演奏、乐曲欣赏等内容。

四、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一)唱歌部分。

1、紧扣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

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在备课时,应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和围绕感受、体验情感这两点来设计教案。课前准备要充分,特别是教具的准备。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

总结。

经验。

7、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检验教学效果并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

通过在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学生的音乐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学生的音乐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通过音乐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其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册音乐教材它包括六个单元,每一单元都有自己的教学主题,如:第一单元“行进之歌”就包括《一二三四歌》和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等音乐。而且每个单元分唱歌、欣赏、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作、学习评价五个版块,其中在第三、五单元还加入了演奏这一内容。还有随心唱响和演奏曲。这一册内容与上册的结构轮廓大致一样也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直观性强。如:要学唱的歌曲,就在此歌曲前画一个“麦克风”,欣赏曲大都有图片展示或将旋律线画出等等。

2、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感,注重多元化结合;将电视、电影、民族等到音乐送到课堂上,让人耳目一新。如:有进行曲、中国的民歌、经典的舞曲等。

3、强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重视参与实践。在每一单元的实践与创作中,各内容具有较大的扩展性,大多是开放题,注重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的难度也会很大,和上学期一样课时的安排是目前最大的问题,除此之外就是教具准备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初中的音乐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而且他们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乐内容会比较感兴趣,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需要加强。因此,对初一的学生应该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继续保持,同时引导他们加强音乐思维,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

三、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我国个地区、加拿大音乐感兴趣,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能够选择用欢快、热烈、轻快活泼、优美抒情、赞美等不同的情绪来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

3、能够用自然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4、初步了解变奏曲式、手法,认识变音记号等相关的音乐知识。

四、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能力。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开阔视野,使学生能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力和视唱水平,了解乐曲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简介。五、改进措施:

1、转变教学思想观念,适应新课程。

2、在备课时,应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和围绕感受、体验情感这两点来设计教案。课前准备要充分,特别是教具的准备。

3、作好“培优补差”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优生的音乐特长。

4、在上课时,要多注重与学生间交流;以引导、启发为主,精讲。

5、严格训练课堂常规,切实为每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课堂效率。

6、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五、授课进度:

第1课时学唱歌曲《一二三四歌》。

第2课时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

第3课时《葬礼进行曲》《婚礼进行曲》。

第4课时学唱歌曲《长江之歌》。

第5课时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眺望你的路途》。

第6课时欣赏《伴随着你》、《穿越竹林》。

第7课时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第8课时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

第9课时欣赏《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第10课时学唱歌曲《红河谷》。

第11课时欣赏《拉库卡拉查》《凯皮拉的小火车》、《化妆舞会》。

第12课时学唱歌曲《无锡景》、《沂蒙山小调》、第13课时学唱歌曲《小放牛》。

第16课时学唱歌曲《送战士》、《十月歌》。

第17课时欣赏《为亲人细熬鸡汤》、《一枝花》。

第18课时复习,学生技能测试。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以中共十八大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学习相辅相成,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初中的音乐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而且他们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乐内容会比较感兴趣,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需要加强。因此,对初一的学生应该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继续保持,同时引导他们加强音乐思维,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个几个方面的内容: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我国江南地区、非洲民族民间音乐和西方古典主义。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

学生情况分析:

两个班82人,其中有24人对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对音乐的乐理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教材分析:

一、歌唱。

学会教材中的7首歌曲,并能背唱其中的2-3首。

二、读谱知识:

1、认识降记号。学习一个降记号的调,知道f自然大调各音在高音谱表及键盘上的位置(不讲调式、音阶的概念)。

2、认识d。c。、fine。反复记号。

3、认识波音记号、倚音、滑音记号,学习其唱(奏)法。

4、学习弱起节奏和不完全小节。

5、学习跨小节的切分音。

三视唱:

1、视唱在c、f、g调号上的自然大、小调音阶、中国传统五声调式音阶。复习所学过的音程练习。

2、独立或半独立视唱c、g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

3、在教师的帮助下视唱在f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

4、练习视唱二声部歌曲片断及有临时降记号的单声部歌曲。

四、练耳:

1、使用c调号听记二拍子或三拍子的4—8小节单旋律。2、听记2—4小节节奏(包含切分音节奏)3、听辨歌(乐)曲的力度和速度并作标记。

五、欣赏:

1、要求学生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包括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体会或认识。

2、能感觉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现情绪、气氛和感情的效果。

3、能对作品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作简单的分析。

4、了解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的有关知识,对中外著名音乐家和他们的作品有粗浅的认识。

教学方法措施:

1、依照各课教学目的,既抓住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2、通过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和知识运用培养学生的乐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