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高山流水遇知音散文简短(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1:17:56 页码:9
最新高山流水遇知音散文简短(优秀12篇)
2023-11-24 01:17:56    小编:ZTFB

以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写总结时要注意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清晰的意思,避免冗长和啰嗦。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总结样本,希望能够为大家写作总结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高山流水遇知音散文简短篇一

清晨,琴楼里传出一阵令人陶醉的琴声,演奏完毕,紧接着又是一阵掌声与喝彩声.“好!弹得太好了,伯牙兄的琴技果然名不虚传呢!”一位穿着打扮潇洒的人拍手称赞.

“唉!”伯牙只是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接着弹奏下一首曲子.“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能听懂我的琴声,明白我的心思呢?伯牙心里想着,弹出的曲子自然是忧郁寂寞的.

“给这些不懂音乐的人弹琴还不如给山中的鸟儿,高山,野兽,树木花草弹琴呢.”念头一出,他便把琴收了起来,向山上走去.在一棵百年老松树下,有一块儿宽敞的地方,伯牙盘腿坐下,摆出爱琴.阳光透过树缝斑斑驳驳地照射在琴上,鸟儿应声歌唱.背后是高大而雄伟的山峰.伯牙略加思索,手指轻轻拨动着琴弦.

一个正在山腰卖力砍柴的山野樵夫听到这悠扬的琴声,放下了手中的砍刀,被琴声牵引到松树下.他看伯牙弹得入神,不愿打扰他,便在松树后面说道:“啊!弹得太好了,好像雄伟的高山映入了我的眼帘.”突然,伯牙曲风一转,轻轻好似泉水,那人有说:“啊!弹得妙极了,好像一股清泉沁入我的心扉.”伯牙的手指在琴弦上飞舞,欢快又多姿的曲风传入那人耳里:“啊!好像依依的柳树在风中舞蹈,真是阿娜多姿呀!”伯牙虽闭着眼睛,但是却越弹越激动,“啊!仿佛潇潇的春雨滋润着大地!

那人正沉浸在令人如痴如醉的琴声中,忽然琴声听了,伯牙站起身走到那人面前.“请问,您是?”“在下钟子期,在山中砍柴,听见您的琴声,便过来了,多有冒犯.”伯牙携钟子期走到琴旁,然后仰天大笑:“哈哈哈……我伯牙终于在有生之年找到了一个真正懂琴的知音!”钟子期也庆幸遇到了一位能用琴声抒发自己心中喜怒哀乐的乐师.

“子期,今年的八月十五日,我们一起赏月弹琴,就在此地.”伯牙与子期约好,“好,不见不散.”说罢,钟子期就下山去了.

七月的一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雨,钟子期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在他每天都要经过的悬崖时,由于路滑,他失足掉下山谷.临死前,钟子期对他父亲说:“父亲,八月十五日晚上,山顶老松树下,一定要去呀……”说完,他永远地睡了过去.

八月十五日晚上,博雅如约来到山顶的松树下,左等右等,眼看月亮都圆了,却迟迟不见钟子期来,“莫非他忘记了?”伯牙喃喃自语,再等等吧.”他刚准备弹奏,却听到了脚步声,“子期!子期!”他以为是钟子期来了,可出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你是?”“我市钟子期的父亲.”“那子期他……”“他…他死了.”老人含着泪把事情讲了一遍,而伯牙已是泪流满面了.

第二天,伯牙与老人来到子期的墓前,伯牙什么都没说,只是为钟子期弹奏了一首《高山流水》,那曲子里却分明透露着伯牙的心情,悲伤、遗憾,他心如刀绞、生不如死,竟抽出刀子割断了琴弦,把琴摔成了两半.“你这是何苦呀!”老人问伯牙,伯牙说:“既然子期已死,世上再没有我的知音,我再弹琴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高山流水遇知音散文简短篇二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听弹琴》)。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俞伯牙)。

浏览空间好友动态时,看到雅鱼的说说“愿你有一个人像老夫子待我这样待你好。同桌说这是我给她最好的祝福”,立刻便点了赞。不到一分钟收到了一条说说评论,点开,仍然是那句“愿你有一个人,像他待我这样待你”,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停顿几秒,才缓缓敲了三个字:“但愿吧。”

放下手机,拿起笔无意识地在纸上写字。回过神来才发现是上面的那两首诗。摇头一笑,索性加了题目,将之作为开头,写成文。

各种乐器中,最爱的便是古琴,或许是也憧憬一人,如伯牙子期般与我相知相惜罢。文字也好,与人相交也好,从来随心随性,不迎合,不迁就,不矫饰,只希求一人,可以静静听我诉说,向我诉说。

只是自古便有那一句话:“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于是稍稍降了些要求,不求心意相通,不言而喻,只求我说出来的话能有人用心去听就好。只是,在这愈加浮躁的世界,似乎连这样一个能静心听我倾诉的人都不可求了。

不,也并不是一个都寻不着。列表里,不是还有几个好友,虽然有的甚至没有言语交流过,却静静地,不知何时已交了心。看着浏览记录里他们来过的痕迹,温暖直达心海深处。

高山流水遇知音散文简短篇三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读书人叫俞伯牙,他擅长弹琴,他的琴声悠长而深远,但没几个人能赏识。

一年中秋节,伯牙为皇帝和诸侯们演奏,弹的是他的成名曲——《高山流水》,他弹得尽心尽力,本以为皇上要赞扬他,没想到皇帝竟睡着了。伯牙生气极了,他走出了皇宫,登上一片湖上的小船,明月映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伯牙拿出琴,又弹起了那曲《高山流水》。一曲终了,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为他喝彩。伯牙十分惊异,几年来听他弹过这首曲子的人成百上千,可没有一个人听懂,而这位山野樵夫却拼命地赞叹他,“这樵夫是听懂了我的琴声吗?”伯牙疑惑。

伯牙的脸上也挂着两行长泪。

伯牙拱手向前问道:“请问兄台高姓大名,何方人士?”樵夫拱手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乃汉阳人士也。”伯牙感叹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两人结拜为兄弟,并约定了一年以后再次见面。

一年后,伯牙又来到了汉江口——那个与子期相遇的地方,却得到子期不幸病逝的消息,伯牙来到子期坟前,解囊取琴,又弹起了那首《高山流水》,边弹边放声大悲,曲终,伯牙割断了琴弦,把心爱的瑶琴摔了个粉碎,曰: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高山流水遇知音散文简短篇四

概因山上有一石洞,每当下雨,云雾从洞中飘出,雨停,云雾又飘回洞里,故名。

也许,正是因为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加上有山有水,密林遍布,岩洞曲折,寺庙清幽,因此,明太儒蔡烈在此研究《易经》并开坛讲学,人称“鹤峰先生”,仙逝后葬于山下,墓前建有“鹤丘”碑亭,近代高僧弘一法师也曾在此鹤鸣楼讲经弘法。

山上,有一景点,是两块并肩的石头,叫“得朋”,顾名思义,意为得到朋友。说的是明代状元丰熙仰慕云洞岩洞主蔡烈的人品与才学,上山拜访,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一天,两人走到一个岩峰一角,看到前面有两块巨石竖立,形似“朋”字,丰熙心中大喜,题下“得朋”两个大字,一语双关。

这让我突然想到,为何有山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逸闻趣事,或者说很多名人雅士,为何都喜欢登高望远,结交山林?想必,是山之清静,又有灵性,积聚了大自然的精华,便于归隐,易于思考,无人打扰,远离了凡尘。

这也让我想到了“高山流水”的典故,它最早见于《列子.汤问》,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先秦时期,有一个著名的琴师叫伯牙,一次在荒郊野外弹琴,樵夫钟子期竟然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也就有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感叹。

其实,茫茫人海,知音难寻。

大凡知音,一般都有相同的志趣。比如,兰亭集序中的诸多才子,还有“竹林七贤”等等。大概是因为有共同的`目标与追求,因此,也就惺惺相惜,这是一种心灵或精神上的默契,或饮酒,或作诗,自得其乐,这应该算是知己中的至高境界了吧。这类知己,往往一见倾心,相见恨晚。让人感叹和感动。

知音,一般都有共同的爱好,或性格相仿,或经历类似,因为有相通的话题,也就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也更容易引起心灵上的共鸣。知音,往往能够求同存异,也容易成为“哥们”。想必,历史上,唐伯虎与祝枝山属于此类吧。

真正的知音,往往不多,但通常最能感知自己。知音,不一定有物质上的联系,但对彼此的关心往往最为紧密。知音,往往不是陪伴自己最长时间的那个人,但一定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心底存放时间最久的人。

知音也许需要等待。唐代诗人贾岛在《送别》的诗里说:“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显然,他对遇到知音,是有信心的。正所谓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知音不分职业、出身、背景,甚至性别,因为它超越了物质,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共振”,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同与欣赏,不必言语,已知其意。比如,张大千与李秋君,就跨越了性别与时空,让后人嗟叹红颜知己的巨大精神力量。

历史上,知音总能传下佳话,刘备与诸葛孔明,不仅是君臣,更是知音,苏东坡与法印,管仲与鲍叔牙等等,千百年来,让人津津乐道。

知音者,也往往是有追求的人,甚至“朝闻夕死”亦不足惜。知音,让人世温暖,也让后人惦念。

高山流水遇知音散文简短篇五

我愿为你弹奏《高山》,我肯为你清唱《流水》,纵然十指沥血,咽喉破裂,我依旧不离不弃,不偏不移。

---题记。

分享你的忧愁,分享你的快乐,有一种甜蜜叫做------友谊。

忆儿时,捉迷藏,打雪仗,掏鸟蛋,玩水枪,不累不归,不吃不睡。犯了错误,一起死扛,挨了臭骂,一起流浪,同赏柳树抽枝,共嗅花儿放香。朋友之间,没有勾心斗角的无聊,不见背叛离弃的感伤,有的只是满脑的天真,一腔的烂漫,以及对未来的共同幻想,有一种友谊叫------纯真。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带着憧憬与幻想,步入学堂。

学校生活枯燥乏味,让人失望。作业堆积如山,却依旧布置不断。昔日幻想顷刻覆灭,内心不免有点感伤。总有一些人在我身边,和我一同开心,陪我一同感伤。

考试成功时分享我的微笑,考试失利时瓦解我的忧伤。共同应对他人的找茬,一起应负情形的绝望。听同一首歌,饮同一瓶水,看同一本书,论同一件事,一起逃课,一起奋往直前。有一种友谊叫------共度寒窗。

重要的人越来越少,留下来的人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奋进,不能要友人失望。

没有刘备的仁者天下,没有关羽的豪情万丈,但却有一颗张飞般对兄弟赤诚的心。不是兄弟,胜是兄弟,在我心中,朋友胜过兄长。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好兄弟。我愿为兄弟挥洒青春,我肯为兄弟牺牲生命,我想分享你的快乐,我望分担你的忧伤,我爱醒时同交欢,更爱醉后不分散。

我愿为你弹奏《高山》,我肯为你清唱《流水》,纵然十指沥血,咽喉破裂,只因我愿友谊地久天长。

我的朋友,我最重要的人。

高山流水遇知音散文简短篇六

黄昏的暮色渐渐深浓,我坐在旧什物堆里,有一种眷恋柔华的触感从手心传来。

“筝——”我拨了拨琴弦。“妈,我想学这个。”那年初夏,陈老师把我带进了筝的音域。她很年轻,高高的马尾辫扎起来,语气欢快,却从不手下留情,一个节拍也不许打错。

“手腕低下去,注意你的音律,手腕别动!”陈老师佯装生气,不断在谱子上圈圈画画,念着节拍。日子久了,她甩了些考级曲给我,让我注意形式发挥。

陈老师经常要跑去广州,她是培训考级生的老师,要去陪考,帮学生找比赛,陪练。反反复复之间,我常常是自己在琴房练习。

压弦,松弦,找颤音,遥指两个大拍……背曲,考级,比赛,表演。我接连一年都把精力花在了古筝上。

考到五级的时候,陈老师调去了广州,我就卡在了“高山流水”这首名曲上,总错节拍,越练越烦躁,总是崩弦。我不想学了。“你很厉害的,要继续下去呀!”这是陈老师和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夏过秋深,我突然收到琴行的表演消息,邀请我去看,说是陈老师会回来参加排练。表演那天,我终是坐在台下当观众了。当时同期的朋友在后台叽叽喳喳地聊天化妆,在台上大显身手,我才发现努力的样子多么耀眼。

陈老师在后台不断忙碌着,她剪了短发,显得有些憔悴,但热情和活力在她的眼里盛放,她一眼就看到了我,她赶过来和我说了几句,“你……还想继续学吗?”“看看吧,应该会回去的。”

又是换季,我背着包,站在琴行门口,深吸一口气,踏了进去。

我往弦上吹了口气,拍了拍灰,“高山流水”的谱子早烂在心里,顺手就弹了出来。

光景流失,回想很多,回头看看自己,才发现自己是个旅行者,总想着翻山越岭,涉水过河,对高山流水终不能及,也保持着景仰之心。

高山流水遇知音散文简短篇七

飞凤峡是大嶂山的背面,其分景虽不及卧龙谷的宏伟,却婉约内敛,茂密的森林遮住了阳光,显得十分幽静。

初入飞凤峡,栏杆破破烂烂,倒的倒朽的朽,应该是很久没被人开发了。但这破铜烂铁挡不住秀丽的青山,挡不住飞流的瀑布,挡不住我对飞凤峡深深的迷恋。

一只蜻蜓飞过来,友好地向我扑了扑翅膀。这只蜻蜓可真奇异,尾巴是淡紫色,翅膀旁却镶了一层黄色的圆圈。它慢慢飞走了,我的心也随着一起飞,飞到树林的深处。

爸爸告诉我,飞凤峡水很冰凉,没做好心理准备,贸然下水会不适应的。我大胆地说:“放心吧,我肯定承受得住”。

我大步走向水潭,初入水中,我真的被这冷水吓到了,双腿直打哆嗦。慢慢习惯了后,夏日的炎热完被散开,清爽遍布整个身体。

水流从脚尖直滑到脚跟,轻轻的,像一根羽毛划过双脚。听瀑布唱歌,听鸟儿鸣啭,张开双臂,接受风的洗礼,何不是一种享受。

飞风峡的水不深,刚过膝盖,水流不争也不缓。飞凤峡由许多个水潭组成,每个水潭之间都会有高有低,两个水潭距离较大,还会形成瀑布。

山峡中两边树林的叶子上流动着露珠,就像一颗颗纯洁的珍珠。一阵风吹来,树叶跳起了欢快的舞蹈。露珠也随着从叶子上滚动,落在石块上,发出清脆的音响声,如同在弹美妙的钢琴曲。

树林边有几簇野花,它们展开了娇艳的脸庞,似乎在欢迎那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几只黄白相间的蝴蝶纷纷落在野花上,向我们炫耀它们婀娜多姿的身材。

放眼望去,一片都是绿色。绿色的山,绿色的水,就像一幅朦胧和谐的山水画,是所有画家都难以描绘的神画。

如果说卧龙谷是天真活泼又不失风度的青春少年,那么飞凤峡就是温文尔雅又落落大方的古典女子,弥漫着浓郁的芬芳。

我爱飞凤峡,爱她的唯美,爱她的独特,爱她的迷人,爱她的如歌如画,爱她似仙境般的梦幻。

高山流水遇知音散文简短篇八

原本打算,坚持每日一记,试过之后,发现很难。昨日出发,今日应酬,明日还不知道干什么,既定的事情转眼就发生了变化。敲打下这一行字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每日除了呼吸必须坚持,除了吃饭可以坚持,其他可以坚持的事情少得可怜。

打算读书,每天读不了二十页,不读随笔能读什么呢?读小说,一上瘾,啥事都要耽误。打算练字,刚铺开纸,泡上笔,电话来了“出事了,快点”。结果三天都回不来。有时候真想把手机扔掉,手机成了拴在心上的线,成了军号,成了会议,成了催命的黑白无常。可是没有手机却不成了。有个朋友,我找他,打手机无法接通,打坐机空号,因为事急,气得我不行。后找到他的办公室,不知他托辞还是真有其事,说手机掉水里,不能用了。我说你赶紧再买一部,他就是拖着不买,顶头上司熬不住了,第一次问他手机呢?他说这就买;第二次问他还没买?他说办卡呢;第三次直接送给他一部手机,卡也办好了,还说:“山寨机,便宜”。他长叹一声,嘟囔着“命苦呀——,原想有点闲空读读书。”

读书是自己莫大的爱好,有字的东西就喜欢,有时候,一本字典也看半天。出发了,我就摩挲钥匙串上的折十大观通宝,同事调侃:“闲极了,读字呢?”,我回答:“读书呢”,他一撇嘴,做出不屑状,我就说:“我读的可是瘦金体的御书。”,不管怎么说,我喜欢读书倒是不假,可是写字本是我头疼的.事情,而强迫自己每日一记,简直是迂腐了。一天一记,记些吃吃喝喝、小儿小女的事情,婆婆妈妈,自己不习惯。记些国家大事,感慨议论,针砭时弊,又觉得自己没那个能力,“肉食者谋之”,小小刍狗聊发牢骚于事何补?记些读了哪些书,看了哪些文,认了哪些字,识了哪些人,谁是大师,谁是明星又觉得实在无趣,书话随笔形式单一,东引西凑,拾人牙慧,自己的感悟又有几行呢?不写也罢。可是为什么还有强迫每日必记的想法呢?是为练笔,还是别的?一直以来,没有答案。

昨日再听越剧《红楼梦》,黛玉焚稿一唱,如醍醐灌顶,让我觉得大有知己之感。那就是:“这诗稿,不想玉堂金马登高第,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散文简短篇九

人生路易走,知音难觅.曾几何,想像李白那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月却不愿光顾,躲在云的怀抱中月周公下棋;曾几何,想像东坡那样,祝友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是受祝福的人儿何在?知音难觅啊!人独自凄凉!

高山流水遇知音散文简短篇十

无眠的夜里,把cd放入微机,躺下听来自上个世纪的音乐旋律,不仅真的陶醉了。那温暖祥和的音乐磁场如魔力般吸引着我,一缕一缕的音乐如流水般缓缓从心中淌过,仿佛一汪泉水溢满了心,不知不觉间酣然入梦。

《二泉映月》的宁静,《大浪淘沙》的雄浑,《听松》于静霭处知岁月的祥和,《昭君出塞》的哀婉和低沉……一个双目失明的'青年,老者,于月窗之下,寂寞之中,二胡轻抖、琵琶缓弹,那漫溢流淌的音乐,一幅怎样的月夜抚音图啊。

静水流深,岁月匆然。古典音乐就这样成了午夜读书和写作的伴侣。听着那丝丝叩动心弦的音符,写累了仰躺一会儿,让它伴我入眠,心情不好的时候,听上一段权作疗伤。好几次,也跟网友一样,忙不迭的给抱怨失眠的好友推荐这治疗失眠的“灵丹”。

想必古典音乐与文学是相通的,不然金庸在《笑傲江湖》中描述的刘正风与曲洋摒弃门户之见,在衡山城外大山之中,一曲《笑傲江湖曲》沉醉了多少读者。而元曲与宋词,更是令诗词和音乐如相恋般的爱人一样,缠绵悱恻,动人心怀。

高山流水说“知音”,这淡静娴雅的古典音乐,为这读书写作的时光,增添了多少“红袖”添香的情愫,伴我几回回酣然入梦。

高山流水遇知音散文简短篇十一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这句话生动的说出了知己的珍贵。从古至今,似乎所有的人都在冥冥红尘中寻觅知己、知音,寻求那个能真正懂、能知己心己音的那个人。可到头来,总感到这个人很难找到。因为,世上没有两个思想和生命完全相同的人,也没有两个生活经历和处境完全相同的人。大千世界里,滚滚红尘中,每个人不同的出生,不同的命运,不同的遭遇,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心理活动。所以谁都无法真正完全理解谁,也就无法真正谁能成为谁的知己了。知人知面不知心。

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我们谁都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时就连自己也不懂自己的心,那又怎能要求别人懂自己的心呢?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谁都不可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的告知对方。谁都有心中无法言说的秘密,到死也不想让人知道。所以说,知人难,被人知更难。时在流,人在变。谁都不可能永远是谁的知己!

“人生得一知己,足也。”这是从古至今人们对知己难得的感叹。所以,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深有感慨的说出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士为了懂自己的人可以去死。女子为了喜爱自己的而打扮。士把知己看作了生命,就像女子把美丽看作生命一样。知己就像女子心中那个的喜欢自己的情郎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令人向往,那么的令人思恋。

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知己知音就像美丽的爱情一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相交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谁都在这样说,谁都在这样叹。人人都把知心、知己看作一种无比美好的人生际遇。人与人相处是一种缘,而这种缘一定是可遇不可求的。知己是人与人之间很微妙的一种关系。谁都无法说清,谁也很难道明,知己是一种心与心的无言感悟;知音是一种心与心的无声对话。人经历的越多,情感越丰富,内心世界也就越复杂,也就很难被人懂,和懂人。最纯真的是少年心,最难知的是老年心。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管仲把鲍叔牙看作知己。因为鲍叔牙看到了管仲有治国兴国之才。在鲍叔牙看来:管仲的一些做事小节和不合时宜的人生经历和他的治国才能比起来微不足道。所以,鲍叔不计较他的一些个人小节问题。鲍叔不仅有宽广的胸怀,有独到的知人眼光,还有为国家举贤任能的高贵品德。千百年来,人们把管鲍之交,看作的一个知己相交传唱千年,成了人们相交相知的美谈。管鲍之交,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普同相交,而是政治意义上的相交。因为在权利面前,鲍叔为了国家的兴盛,舍弃了个人权利,所表现出的高风亮节令人赞叹。没有管仲就不会有鲍叔,而没有鲍叔也不会有管仲。这就是历史的一种缘啊。而伯牙弹琴,子期能听懂琴音,也只是音乐史上,两位音乐奇才的巧遇。而这种巧遇千载难逢啊!

管仲是幸运的,能遇上鲍叔牙,钟子期是幸运的,能遇上俞伯牙。千里马是幸运的,能遇上伯乐。管仲多,鲍叔少。伯牙众,子期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

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能被人知和能知人都是缘,也是命。周瑜被孙权视为知己,用为三军元帅,被诸葛亮视为知己,气死在巴丘。我们有时想让人知,有时又不想让人知,想让人知的地方,人却不懂,我们感到痛苦。不想让人知的方面,让人知道了。我们觉得悲哀。这就是真实的人生。知的太多了,不仅累和烦,有时也遭恶运。杨修知曹操的心,不仅没得到曹操的重用和提拔,反而惹来杀身之祸。萧何是韩信的知己,韩信的一生,功名成就,来自萧何,可杀害他也是萧何。所以历史说韩信的一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官场无知己,只有功名利禄和权势。

一般人的朋友和知己往往是钱财和利益为基础的。只有品德高尚,志向非凡的人相交,才超越了金钱权利的限制。所以,欧阳修说: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贺兰进明则要求朋友和知己: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交友不应以荣辱升沉为前题。在现实生活和真实的人生经历中。真正意义上的纯朋友和知己很少啊。知己少,那红颜知己,蓝颜知己就更少了。男女知己,大于友情,而超越了夫妻。人们很多烦心事不愿跟爱人说,而愿意跟所谓的知己说。因为,人们感到安全,无利害冲突啊。

其实,知己无处不在,与生共存。文人有文人的知己,政治家有政治家的知己,军人有军人的知己,英雄有英雄的知己,君子有君子的知己,小人有小人的知己。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知己,非凡人有非凡人的知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己。人们常做的“以文会友”和人们常说的“英雄所见略同”就是这个道理。知己标准不一,内容不同,范围有大有小。

只有脚知道鞋的苦,只有口知道蜜的甜,也只有天知道人的心。只有天才知道地的大,只有山才知道天的高。只有水才知道鱼的乐,只有心才感到泪的涩。最令人高兴的是:最令人高兴的是,太阳懂得月亮,月亮明白太阳,你升我落轮回运转,把光明和温暖带给大地人间。最令人痛心的是:白天不知道夜的黑,深夜不知道白天的美。皇帝只为美人醉,当官不为百姓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诗说出了处境相同的人,遭遇近似的人,易成为知己。志趣相同,爱好相同,能谈得来,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危难时能互相帮助,不计个人得失等。我看就可视为知己了。在知己那里,没有权利之争;没有恩怨之忧;没有身份之别;也没有年龄之差;没有性别之隔。没有猜忌,无话不谈,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能互相体凉,和谐共处。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知音知己,也是我们向往的美好人生和社会生活。

愿我们记住杜甫的这句诗吧: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用心交往,真心待人,爱人如爱己,珍惜友情,何问知己!

高山流水遇知音散文简短篇十二

王炜有一首诗说:乘船在青山外的绿水前。水是优雅而灵活的,但总是只有一种单调的蓝色;山是稳定而沉重的,但一年到头都有不同迷人的风景。活泼单调的一面安静而美妙。山与水的融合是静与动的单调与精彩的变化,形成了最美丽的景观。探索青山之间的划船,就像在画中游泳一样。人们说父亲的爱就像水一样。母爱像水一样温柔体贴。但母爱是一种不变的葡萄酒,喝得太多会导致溺爱和纵容。父亲的爱是深沉而沉默的。父亲的爱可能是严格的,但严格的背后是一些不容易察觉的温柔。有父爱和母爱陪伴我们的山川,无所畏惧。

水是一种光滑的精神。母亲喜欢水和水的名字。有时她让花蜜亲吻干燥的土壤;有时她称它为细雨和温暖的冷冻土壤;有时她称冰石为闪烁的肥沃土壤。

母亲总是一个孩子们可以停止生活的避风港。她的爱和关怀将使你走上一条不受阻碍的生活道路。人们说女人是用水做的。母亲把一生的水培养成一条流动的河流,这条河创造了我们生活中美好的情感场景。这座山有巨大的身体和无尽的颜色。父亲喜欢像山一样平静的花朵,你可以从父亲指尖的烟雾中感受到父爱的深远魅力。

水流充满了声音,但没有言语。在倾盆大雨中,父亲的山脊在我们的灵魂深处闪闪发光。漫长的生活之路,父爱静静地陪伴着我们。

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你都怕什么?鸟儿需要两只翅膀。我们的翅膀是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我们是山川之间的船。这座山因水而美丽,大海的水因山而美丽;山是一样的,水是看不见的。山是静止的水,水是蓝色的山,颜色是变化的。山川依赖地球。父亲勤劳严肃,母亲灵巧,父亲朴素不善,母亲总是喜欢唠叨。锅碗瓢盆交响曲中有一个和谐的家。山川产生了文明的景观,延续了生命。父亲的爱启发了我们的智慧,培养了我们的思想。

水的精神给了人们智慧的平静。景观滋养着水和土壤的一面。

父母养育了我们的孩子。关心风景,我们应该保护环境。

我们应该做什么来报答比山更高的父爱和母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