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方程教案汇总(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9:01:46 页码:9
2023年方程教案汇总(汇总9篇)
2023-11-10 19:01:46    小编:ZTFB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深入思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案的编写还要考虑到教学环境和资源条件,以确保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教案范文的阅读可以启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方程教案汇总篇一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理解数量关系。

一、基本练习(5分钟)。

(1)某数的5倍加上它的2倍和是42,求这个数。

(2)x的5倍减去它的2倍差是1.2,求x。

(1)画图,找等量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层次练习(15分钟)。

(1)这道题与上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你会解答这道题吗?试做。

(3)订正:

解:设四年级植x棵,五年级植3x棵。

3x-x=300。

2x=300。

x=150。

3x=3150=450。

答:四年级植150棵,五年级植450棵。

2.试一试: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妈妈比女儿大27岁,妈妈和女儿各多少岁?

学生独立做。

3.小结:解答时,要抓住有倍的那句话设出未知数。看一看是求它们的和还是差,列出方程。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看图列方程125页3题。

完成后交流。

2.对比练习。

独立完成后交流。

四、总结交流(5分钟)。

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亲情方程式作文。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课件。

提高学生化学方程式学习效率初探论文。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

虚位移原理到拉格朗日方程-物理学毕业论文。

方程教案汇总篇二

1、知识目标:

(1)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

(2)掌握运用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过程,熟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数学表达式,并能正确运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答有关简单问题。

(3)熟记盖·吕萨克定律及数学表达式,并能正确用它来解答气体等压变化的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导盖·吕萨克定律的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用实验验证盖·吕萨克定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用实验来验证成正比关系的物理定律的一种方法,并对学生进行“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的教育。

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它不仅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还是中学阶段解答气体问题所遵循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

2、对“理想气体”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为这一概念对中学生来讲十分抽象,而且在本节只能从宏观现象对“理想气体”给出初步概念定义,只有到后两节从微观的气体分子动理论方面才能对“理想气体”给予进一步的论述。另外在推导气体状态方程的过程中用状态参量来表示气体状态的变化也很抽象,学生理解上也有一定难度。

1、投影幻灯机、书写用投影片。

2、气体定律实验器、烧杯、温度计等。

玻意耳定律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变化所遵循的规律,而查理定律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与温度变化时所遵循的规律,即这两个定律都是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三个状态参量中都有一个参量不变,而另外两个参量变化所遵循的规律,若三个状态参量都发生变化时,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问题。

1、关于“理想气体”概念的教学。

设问:

(1)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是如何得出的?即它们是物理理论推导出来的还是由。

实验总结归纳得出来的?答案是:由实验总结归纳得出的。

(2)这两个定律是在什么条件下通过实验得到的?老师引导学生知道是在温度不太低(与常温比较)和压强不太大(与大气压强相比)的条件得出的。

当然也不遵循反映气体状态变化的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了。而且实验事实也证明:在较低温度或较大压强下,气体即使未被液化,它们的实验数据也与玻意耳定律或查理定律计算出的数据有较大的误差。

出示投影片(1):

说明讲解:投影片(l)所示是在温度为0℃,压强为pa的条件下取1l几种常见实际气体保持温度不变时,在不同压强下用实验测出的pv乘积值,物理教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从表中可看出在压强为pa至pa之间时,实验结果与玻意耳定律计算值,近似相等,当压强为pa时,玻意耳定律就完全不适用了。

这说明实际气体只有在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强范围内才能近似地遵循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而且不同的实际气体适用的温度范围和压强范围也是各不相同的.。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气体,它在任何温度和任何压强下都能严格地遵循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我们把这样的气体叫做“理想气体”。(板书“理想气体”概念意义。)。

2.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前面已经学过,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可用三个状态参量p、v、t来描述,且知道这三个状态参量中只有一个变而另外两个参量保持不变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换句话说:若其中任意两个参量确定之后,第三个参量一定有唯一确定的值。它们共同表征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唯一确定的一个状态。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假定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开始状态时各状态参量为(),经过某变化过程,到末状态时各状态参量变为(),这中间的变化过程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现假设有两种过程:

第一种:从()先等温并使其体积变为,压强随之变为,此中间状态为()再等容并使其温度变为,则其压强一定变为,则末状态()。

第二种:从()先等容并使其温度变为,则压强随之变为,此中间状态为(),再等温并使其体积变为,则压强也一定变为,也到末状态(),如投影片所示。

出示投影片(2):

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根据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分别按两种过程,自己推导理想气体状态过程。(即要求找出与间的等量关系。)。

基本方法是:解联立方程或消去中间状态参量或均可得到:

这就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它说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的乘积与热力学温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3.推导并验证盖·吕萨克定律。

设问:(1)若上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方程形式变化成怎样的形式?

答案:或。

(2)本身说明气体状态变化有什么特点?

答案:说明等效地看作气体做等压变化。(即压强保持不变的变化)。

由此可得出结论:当压强不变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这个结论最初是法国科学家盖·吕萨克在研究气体膨胀的实验中得到的,也叫盖·吕萨克定律。它也属于实验定律。当今可以设计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这一结论。今天我们利用在验证玻意耳定律中用过的气体定律实验器来验证这一定律。

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此实验保持压强不变,只是利用改变烧杯中的水温来确定三个温度状态,这可从温度计上读出,再分别换算成热力学温度,再利用气体实验器上的刻度值作为达热平衡时,被封闭气体的体积值,分别为,填入下表:

出示投影幻灯片(3):

然后让学生用计算器迅速算出、、,只要读数精确,则这几个值会近似相等,从而证明了盖·吕萨克定律。

4.课堂练习。

出示投影幻灯片(4),显示例题(1):

教师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解答此题:

(1)该题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混入水银气压计中的空气。

(2)画出该题两个状态的示意图:

(3)分别写出两个状态的状态参量:

(s是管的横截面积)。

(4)将数据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解得。

1.在任何温度和任何压强下都能严格遵循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叫理想气体。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3.盖·吕萨克定律是指: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1.“理想气体”如同力学中的“质点”、“弹簧振子”一样,是一种理想的物理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对“理想气体”研究得出的规律在很大温度范围和压强范围内都能适用于实际气体,因此它是有很大实际意义的。

2.本节课设计的验证盖·吕萨克定律的实验用的是温州师院教学仪器厂制造的j2261型气体定律实验器;实验中确定的三个温度状态应相对较稳定(即变化不能太快)以便于被研究气体与烧杯中的水能达稳定的热平衡状态,使读数较为准确。建议选当时的室温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即0℃或0℃附近的温度为,保持沸腾状态的温度,即100℃或接近100℃为。这需要教师在课前作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在课堂得出较理想的结论。

方程教案汇总篇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练习与应用”第5~7题,“探索与实践”第8~9题及“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与反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板书课题。

2、指导练习。独立完成5~7题。展示交流。集体评讲。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步骤、格式、检验)。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第8题。理解题意,完成填写。小组中交流第一个问题。汇报自己发现。把得到的和分别除以3,看看可以发现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独立解答第二个问题。你是怎么解答第二个问题的?指导解答第三个问题。试着连续写出5个奇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怎样求n的值呢?5个连续偶数的和有这样的规律吗?试试看。

三、与反思。

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对每次指标的理解。自我反思与。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四、阅读“你知道吗”可以再查找资料,详细了解。

五、课堂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了哪些收获?

方程教案汇总篇四

教科书p17第9~15题。思考题。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基本练习。

1.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

(1)一个数的12倍是84,求这个数。

(2)2.9比什么数少1.5?

(3)什么数与2.4和是6?

2.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

(1)果园里有124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的3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

(2)书架上层有36本书,比下层少8本。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

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

师生交流。

二、指导练习。

1.p17第9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x+2.2x=960。

2.p17第10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1.5x-x=24。

3.p17第13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7x+124=83。

三、综合练习。

1.p17第11~12题。

(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5)集体评讲。

四、思考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280-240)x=400。

280x-240x=400。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x+2.2x=9601.5x-x=24。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7x+124=83(280-240)x=400280x-240x=400。

方程教案汇总篇五

教科书第12~13页,“回顾与”、“练习与应用”第1~4题。

1、通过回顾与,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运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一、回顾与。

1、谈话引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吗?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

2、组织讨论。

(1)出示讨论题。

(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你是怎么获得这个知识的?我们在学习这个知识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等式与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等式性质:)。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

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我们不仅要理解概念和意义,还要会熟练地运用。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与展示,说说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你用怎样的方法连线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题。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样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吗?

(3)完成计算。

4、完成第4题。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指出:抓住基本关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数。

三、课堂。

通过回顾与,大家共同复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亲情方程式作文。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课件。

提高学生化学方程式学习效率初探论文。

对不确定系数化学方程式的探讨论文。

虚位移原理到拉格朗日方程-物理学毕业论文。

方程教案汇总篇六

第12册p92—93“练习与实践”7—9题。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课件。

第二课时。

1.出示习题。一种图书打八折后售价是20元,这种图书原价是多少元?

2.学生练习、交流、检验。

3.练习p93第7、8两题。指导学生理解“降价10%”的含义。第8题提醒学生注意:两种衬衫的原价是相同的,但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现在售价是不同的;所花的108元是两种衬衣现价的和。

4.练习p93第9题。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求出所框的4个数。

方程教案汇总篇七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能有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解简单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过渡语: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简易方程。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5557的内容,

重点看图与文字,认真思考红点部分的问题。

5分钟后,比谁做的题正确率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1)第一题哪几个错了,错在哪里,说出原因。

(2)第二题看图列方程,看做得对不对,不对,说出错因。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方程教案汇总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问题,使同学们学会用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具体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本内容和实际问题来使同学们形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们克服困难的品质,培养同学们探索新知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复习方程概念。

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判断下面是不是方程:

3x+5。

6+8=14。

6x=15。

7x+315。

(通过这个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方程的定义)。

让学生先独立解课本p61.t1.两道解方程的题目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解的。

通过这里的两道练习复习小学所学习的解方程的方法(即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

复习61页第二题。

首先让学生找出这三个题的等量关系,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找的等量关系。然后请学生在班内汇报一下。再请三位同学演板,并请演板的同学解释自己的做法。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首先学会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去列方程,使学生养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懂得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的。)。

集体订正:解(1)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2)方程与(1)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师生共同小结解方程的一般步骤(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增加找数量关系练习。

1.六一班有50人,其中男生有28人,女生有多少人?

2.六一班有22名女生,男生比女生的2倍少16人,男生有多少人?

首先让学生独立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然后让同桌2人互相说一说,然后再解答。

二、巩固与应用。

引导学生做课本巩固练习题。

1.解方程。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上去讲一讲解题的方法。

2.看图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解决的方法,再请学生汇报交流。

3.看图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请学生演板,演板后组织学生讨论。

4.理解文字题,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请学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再让学生完成。

三、总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解决了那些问题,还有那些困惑?

(通过学生的汇报,查漏补缺,找出这节课可能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加以解决。)。

四、习题设计。

1.课本62页第5题。这里的两个小题,第1小题是用字母表示,学生要想用字母表示出来,必须先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第2小题是用方程解决问题,除了要找出等量关系外还要列出方程并解答。

2.课本62页第6题。这是一道拓展性的习题,是数与形的结合,通过这道题的练习,除了锻炼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复习了有关几何的知识。

方程教案汇总篇九

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

3、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4、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帮助数学理解等式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并据此解简单的方程。

难点:推导等式性质(一)。

一架天平、课件及班班通。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学生讨论纷纷。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是在类似跷跷板的天平上做游戏,看看我们从中有什么发现?

二、运用教具,探究新知。

(一)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

1、课件出示天平。

怎样看出天平平衡?如果天平平衡,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2、出示摆有砝码的天平。

操作、演示、讨论、板书:

5=55+2=5+2。

x=10x+5=15。

观察等式,发现什么规律?

3、探索规律。

初次感知: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再次感知:举例验证。

(二)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

观察课件,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师板书:

x+2=10。

x+2-2=10-2。

x=8。

(三)运用规律,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68页“练一练”第2题。

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小组合作完成69页“练一练”第3题。

完成后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总结。

板书设计:解方程(一)。

x+2=10。

解:x+2-2=10-2(方程两边都减去2)。

x=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