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故宫太和殿范本(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2:47:40 页码:13
2023年故宫太和殿范本(汇总13篇)
2023-11-10 12:47:40    小编:ZTFB

爱与关心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要珍惜和维护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写总结时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不宜过于冗长。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故宫太和殿范本篇一

各位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建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初名为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太和殿。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顶与众多宫殿顶上的装饰不同,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殿顶的正脊和垂脊上的装饰,不仅使用了黄彩琉璃瓦制作的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垂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金銮殿”正脊上的装饰物,名叫“鸱吻”,是用13块中空的黄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它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中的一位“龙子”,传说是由于这一龙子能喷浪成雨,所以将它装饰在屋顶的正脊两端,取镇火之意。

除殿顶上的一条正脊外,在两层重檐上,各有四条垂脊,每一条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八条垂脊上,共有88个仙人走兽的装饰。但每条垂脊上的装饰物都是一样的。宫殿垂脊兽的装饰,是有严格等级区别的,只有“金銮殿”顶上垂脊兽十样俱全。“中和殿”及“保和殿”则只有九样,其他宫殿的垂脊上虽然也有走兽,但是都要按级别递减。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它金壁辉煌,殿宇庄严,也的确担当得起人们对它的景仰与向往。那恢宏的气势与伟大的建筑结构,充分显示了帝王的尊严与建造者的聪明才智。

故宫太和殿范本篇二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

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故宫太和殿范本篇三

故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大殿之一。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宫太和殿的。

导游词。

欢迎参考!

故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殿高35.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太和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是典型的古典建筑。

太和殿的内部及外部构造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在这里,除了奇异的雕梁画栋、独特的设计布局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稀世珍宝外,她的坚固程度也令人叹为观止。自太和殿建成以来,遭遇过多次大地震,她依然像一位坚强的巨人傲然屹立,丝毫不受影响。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前的双龙戏珠御路石,其珠为吉祥如意珠,双龙之中,一个代表天帝,另一个代表帝王;殿下有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殿内更是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七十二根罕见楠木大柱支撑整个大殿。太和殿的明间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端、仙鹤和香亭。

太和殿不愧是故宫第一殿,更是中华民族的珍宝。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建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初名为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太和殿。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顶与众多宫殿顶上的装饰不同,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殿顶的正脊和垂脊上的装饰,不仅使用了黄彩琉璃瓦制作的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垂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金銮殿”正脊上的装饰物,名叫“鸱吻”,是用13块中空的黄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它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中的一位“龙子”,传说是由于这一龙子能喷浪成雨,所以将它装饰在屋顶的正脊两端,取镇火之意。除殿顶上的一条正脊外,在两层重檐上,各有四条垂脊,每一条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八条垂脊上,共有88个仙人走兽的装饰。但每条垂脊上的装饰物都是一样的。宫殿垂脊兽的装饰,是有严格等级区别的,只有“金銮殿”顶上垂脊兽十样俱全。“中和殿”及“保和殿”则只有九样,其他宫殿的垂脊上虽然也有走兽,但是都要按级别递减。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它金壁辉煌,殿宇庄严,也的确担当得起人们对它的景仰与向往。那恢宏的气势与伟大的建筑结构,充分显示了帝王的尊严与建造者的聪明才智。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xx年)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xx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最大的宫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的宫殿。明代时,它名为奉天殿、皇极殿;到了清代改称为太和殿。它经历过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灾,现在可见的是清朝所建的宫殿。太和殿面积为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从地面到脊吻的起架最高,达三十五点五米。

最高等级的殿宇形式:五脊四坡庑殿顶,黄瓦重檐;梁楣彩画用的是金龙"和玺彩画";就连角檐垂脊上仙人身后的小兽数量也最多,用了十个。殿内顶棚全是金龙图案的井口天花,正中有口衔宝珠的浮雕蟠龙藻井。

万龙竞舞的磅礴气势:殿的中央设楠木镂空透雕龙纹的金漆基台,上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背后有雕龙金漆屏风;宝座两侧又有六根贴金盘龙大柱,东侧三根金柱的龙首向西朝着宝座张望,西侧三根金柱的龙首向东朝着宝座张望,使整个大殿万龙竞舞,从而营造出捍卫宝座的气氛。

七十二根大柱: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一米零六,高为十二米七零。明代用的是楠木,采自川、广、云、贵等地;清代重建后,用的是松木,采自东北三省的深山之中。

四千七百一十八块金砖: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但是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苏州特制的砖。其表面为淡黑、油润、光亮、不涩不滑。苏州一带土质好,烧工精,烧成之后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方可使用。

登基大典之地:明清两朝共有24个皇帝在这里登基,宣布即位诏书。

朝贺之处:皇帝每逢生日也即万寿节、册立皇后、以及元旦、冬至等节日,还有派将出征、赐安和金殿传胪之时,都要在这里举行大典或仪式,接受文武白官的朝贺。

看过"。

故宫太和殿范本篇四

(午门之后)进了故宫,大家首先看见的就是人……为什么这么多人来到这里呢?因为明朝永乐年间,一百万劳工花了十四年的时间修筑起来的故宫是世界是最大的宫殿,非常有名,每天都有数万名游客来这里观光。

故宫的面积约是天安门广场的两倍,比凡尔赛宫殿还大,是日本平安神宫的十倍左右。故宫的历史开始于570年前,请大家把思绪拉回到570年前来游览故宫吧!

这个建筑是故宫朝南的正门,叫作午门。午是正晌午时的午,是位于正中的意思。午门的下面,有五个拱门,正中间的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即使地位很高的大臣,也只能使用两侧的门;地方上的诸候只能使用最两端的小门。这些都是根据身份,等级来严格规定的。过去,只有皇后在结婚的时候,才能从午门进入一次,其它女性一律禁止出入午门。当然现在是谁都可以进啦。过去对皇帝的心腹都是这样严厉,一般百姓就更不用提啦。连靠近故宫都不行。所以,这个故宫又被称作紫禁城。紫是紫色的紫。过去有天帝之子,老子住的地方当然也得是紫色的宫殿才中!于是,用了个紫字。禁就是禁止入内的禁字,也就是禁止随便进放的意思。

这正中的路是皇帝专用的`。这条但是故宫的中轴线,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主要建筑大多都沿着这个中轴线而建,两边的建筑也多是对称的。皇帝的宫殿位于这中轴线的中间,显示着”普天之下,唯我独尊”。这条路是用大理石铺成的。请看,这大理石路比两边的路高出一块儿来。当皇帝将走这段路时,还要在上面铺上地毯之类的东西,这样就高了。所以纵然皇帝身材短小,在这上面一走,也显得高大伟岸!

皇帝是了不起的”爷们儿”,这中间的门也是了不起的”爷门儿”。每当皇帝经过这中间的门时,都要敲响大钟、大鼓伴奏才行。皇帝就这样迈着步子: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真戳威严无比!皇帝打心眼儿里感觉到:看!还是老子伟大!下面,我们大家也假装当回皇帝,体会一下皇帝走路的感觉吧!

(在太和门前)这个建筑叫太和门,是故宫里最大的木制大门。在这个大门的前面,放有一对狮子,这是明代用青铜的。狮子强悍,吼声震天,使百兽惧怕,放在这里,代表着皇帝的威严。那里有个石头做的像邮筒似的东西,那是大臣,诸候求皇帝时,要写申请书放在里边,由皇帝的仆人转达给皇帝:”万岁,此人求见,可以吗?””好。””是,遵命。”就可以有进了。如果皇帝狱:”不行!”那求见的人就会被撵走。和它相对称的那边,还有一个石头做成的东西,它的形状像一个大印,象征着皇帝的权力。也就是说:老子的权力坚如磐石,不管世间有何变动,老子的权力永远不变!

下边的广场是太和殿广场,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广场呢?如果不建这个广场或是建个小广场,那么,人们就不会感觉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只有建这么大的广场,站在这里向对面看去:蓝天之下,黄瓦生辉。再加上下面白色的石台,给人以豪华绚烂之感。举行大典的时候,皇帝坐在太和殿正中的御座;文武百官跪伏在广常那时还要往石台上的大鼎里放入绿叶松枝燃烧,弄得烟雾缭绕,太和殿直就像云中楼阁一样,文武百官仰望着云中楼阁呼万岁,坐在御座上的皇帝感觉是多么良好,就可想而知啦。

(在太和殿广场)尽管故宫周围有十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皇帝还是担心有人挖地道钻进故宫暗杀他,吓得睡不好觉,,绞尽脑汁想了个办法,就是把广场用十五层砖横、竖交叉地铺严实了,才终于放下心来。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权力斗争是何等激烈!当然在大典时,文武百官三呼万岁,但皇帝还是怀有戒心:这里面,这家伙,那家伙,说不定哪个家伙想暗杀老子,不注意哪行!这广场的砖层大约有三、四米深。

(在太和殿的石台上)这个由石头做成的东西叫嘉量,嘉量是当时的标准度量衡,表示皇帝公平处事,谁半斤,谁八两,心里自然有数。对面还有一个石头做成的东西,叫作日晷。发音和日记一样,但不是日记,是用来看时间的石头表。皇帝的意思是:重量和时间的基准都在老子这里。

那边有鹤和龟,”千年仙鹤,万年龟”,是长寿的象征。不过,中国和日本不同,是颠倒过来说的,叫作”万年仙鹤,千年龟”。为什么说法不一样呢?大概是过去日本的留学生在中国学了词句之后,乘船归国途中,由于船的颠簸使头脑产生混乱,记颠倒了。还有许多例子,如:日本讲良妻贤母,中国讲贤妻良母;日本讲平和,中国讲和平;日本讲—法政大学,而在中国叫作政法大学。文章的意思完全一样,但只是顺序不同,大概就是乘船颠簸所致。那鹤和龟不单是一种装饰物,也是一种香炉。它们的背都盖着盖儿,每当大典时,就把盖掀起来,放入檀香燃烧,那烟就从它们的嘴里缓缓溢出,就好像它们都在吞云吐雾一样。

请大家从石台上回头看广常我们进了故宫之后还没有看见过树。为什么在这么宽阔的地方连一树都不种呢?……不是为了防止暗杀,而是为了制造气氛。如果种了树,郁郁葱葱一片绿,鸟儿在上面又唱又叫的,就会呈现出生活的气息。如果不种绎,就会产生庄严的气氛。我们来想像一下:过去大臣、诸候要见皇帝时,全都得从天安门走着进来,走在宽阔的路上看着高大的建筑,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大臣、诸候就会越走越感到压力沉重,当走到皇帝面前时,就会自然地双腿打着哆嗦跪下来了。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三岁时当上皇帝的,他即位时的御座就在太和殿的正中。现在开始五分钟自由活动,五分钟后在那凉快的地方集合。请。

故宫太和殿范本篇五

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06年,经历了三次火灾和一次;明清两朝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这个广场是太和殿广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宫。

导游词。

太和殿,欢迎来参考借鉴!

女士们、先生们,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宫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重檐庑殿顶,是殿宇中最高等级,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型须弥座上,由汉白玉雕成,离地8余米,下层台阶21级,中,上层各9级。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06年,经历了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燹的毁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个屋檐上各有一排动物,原来是钉子,用来固定瓦片用的,后来换成了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可以辟邪,而且数量越多,表明建筑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个,9是阳之极数,依次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许有这种装饰的。

明清两朝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册立皇后、颁布法令、政令、派将出征、金殿传胪以及赐安等等,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贺。

这个广场是太和殿广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广场无一草一木,空旷宁静,给人以森严肃穆的感觉。正中为御路,左右地面铺的砖横七竖八,共15层,以防有人挖地道进入皇宫。周围有一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在故宫里一共有308个大缸,是用来储水防炎的,缸下可烧炭加温,防止冬天缸水结冰。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广场呢·那是是为了让人们感觉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蓝天之下,黄瓦生辉。层层石台,如同白云,加上香烟缭绕,整个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样。举行大典时,殿内的珐琅仙鹤盘上点上蜡烛,香亭、香炉烧檀香,露台上的铜炉、龟、鹤燃松柏枝,殿前两侧香烟缭绕,全场鸦雀无声。皇帝登上宝座时,鼓乐齐鸣,文武大臣按吕级跪伏在太和殿广场,仰望着云中楼阁山呼万岁,以显示皇帝无上权威与尊严。

原来明朝的时候,紫禁城所有宫殿、宫门上的匾额都是用汉文书写的。到了清代,皇帝是满族,就把满文定成了国文,并在全国通用。顺治皇帝住进紫禁城以后,便把皇宫中所有宫殿、宫门上的匾额都改成用汉满两种文字并列书写,少数匾额上还有蒙文,一般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边,这是由于人们习惯上都以左为上右为下,所以满文都写在了左边。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统皇帝也被迫退了位,但他仍然住在后廷里,也就是乾清门以北的宫中。而外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范围就交给了民国政府使用。不久,北洋军阀袁世凯施展权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但他依然不满足,还要恢复帝制,想当皇帝。经过他的一番计划还真当上了,自封年号“洪宪”。他刚一复辟帝制,就立刻受到老百姓的痛骂,人们的反帝情绪一天比一天高涨。袁世凯被吓得连宫门都不敢出。他深知自己太不得人心了,这个皇帝恐怕也当不了多久。可他不死心,于是就把一个叫王景泰的心腹召到寝室,商量对策。

袁世凯先向王景泰询问外边的老百姓都说了他什么坏话。王景泰说主要是对他恢复帝制,取消民国不满,还要反清讨袁。袁世凯坐立不安,就打算先想个法子稳定人心。他苦思苦想了三天,也没想出个好办法。最后还是王景泰想出一个主意,便对袁世凯说:“陛下,这老百姓不是要反清吗,咱们就给他们做个样子看看。这紫禁城所有宫殿、宫门上的匾额都是用汉满两种文字并列书写的,那满文就是代表清朝,咱们何不就把那满文去掉,只留下汉文,以表示咱们不是为了复辟清朝,咱也反对清朝。老百姓一看宫里连满文都去掉了,兴许就不反对您当皇帝了。”袁世凯一听,此话还真有几分道理,眼下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就先试试看吧,也许那些反对的人知道紫禁城里满文没了,说不定就开始拥护我了。想到这儿,他急忙写了一道“圣旨”,要在十日之内,把紫禁城内所有宫殿、宫门匾额上的满文都去掉。可“圣旨”刚要往下发,他又改变了主意,那内廷里还住着宣统皇帝和清廷的遗老遗少们,他们刚被推翻没多久,在全国的势力还不小,我要是把内廷宫殿、宫门匾额上的满文也去掉,是否会遭到他们的反对呢?这宫外还没平息,再招来宫内的不满,麻烦可就大了。想到这儿,他将“圣旨”改了一下,写成了“把外朝宫殿、宫门匾额上的满文都去掉。”这样清廷的遗老们不到外朝来,自然也就不知道外朝宫殿、宫门匾额上的满文没了,也就不会对我的举动有所反感。

故宫太和殿范本篇六

俗称“金銮殿”,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极、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故宫太和殿范本篇七

各位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

女士们、先生们,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宫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重檐庑殿顶,是殿宇中最高等级,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型须弥座上,由汉白玉雕成,离地8余米,下层台阶21级,中,上层各9级。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06年,经历了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燹的毁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个屋檐上各有一排动物,原来是钉子,用来固定瓦片用的,后来换成了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可以辟邪,而且数量越多,表明建筑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个,9是阳之极数,依次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许有这种装饰的.。

明清两朝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册立皇后、颁布法令、政令、派将出征、金殿传胪以及赐安等等,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贺。

这个广场是太和殿广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广场无一草一木,空旷宁静,给人以森严肃穆的感觉。正中为御路,左右地面铺的砖横七竖八,共15层,以防有人挖地道进入皇宫。周围有一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在故宫里一共有308个大缸,是用来储水防炎的,缸下可烧炭加温,防止冬天缸水结冰。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广场呢·那是是为了让人们感觉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

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蓝天之下,黄瓦生辉。层层石台,如同白云,加上香烟缭绕,整个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样。

举行大典时,殿内的珐琅仙鹤盘上点上蜡烛,香亭、香炉烧檀香,露台上的铜炉、龟、鹤燃松柏枝,殿前两侧香烟缭绕,全场鸦雀无声。

皇帝登上宝座时,鼓乐齐鸣,文武大臣按吕级跪伏在太和殿广场,仰望着云中楼阁山呼万岁,以显示皇帝无上权威与尊严。

故宫太和殿范本篇八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故宫游玩,故宫是古代皇上居住的地方,到现在古代皇上所用的东西还在里面。

故宫里每座宫殿前面都有许多口铜铁缸,听说这铜铁缸有很多人用刀刮它,刮过后外面留下了一层金黄色的,别人都以为是黄金做的,所以每个人都去摸它一下,表面变得又光滑,又有光泽了。

北京的故宫真美!

文档为doc格式。

故宫太和殿范本篇九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万全旅行社的导游,我叫赵xx,大家叫我赵导游就行了。今天,我们要去列入世界遗产的一座宫殿——北京故宫。

各位游客,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气势雄伟的古代宫殿—故宫了。大家看这四面就是宫墙,而且宫墙四面都建有高大的城门,南为午门也就是故宫正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这四个“门”的角楼都是风格独特、造型绮丽的'。

现在请跟我一起去故宫中最大的宫殿太和殿看看!这里是明、清皇帝召见百官、发号施令、举行庆典的地方。全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外有廊柱,殿内外共立72根大柱。殿高35米,殿内净空高达14米,宽63米,面积2377平方米,为全国最大的木构大殿。

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这就是我国的故宫。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或自行参观,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持故宫环境。

这次的参观结束了,参观完了故宫,大家一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吧!让我们一起保护它吧!

文档为doc格式。

故宫太和殿范本篇十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北京故宫来游玩,我叫王xx,是你们今天导游,希望大家在游玩过程中注意安全。

你们看,坐落在首都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地方。那是六百年前遗留下来最完整古建筑群。从公元1046年开始兴建,到1420年才建成,共用了14年时间。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有15万平方米,有房间9900多间。四周有十多米高围墙,墙外还有宽52米护城河。故宫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正门为天安门,坐北朝南,和正阳门遥遥相望。前半部叫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一般称为三大殿。太和殿最宏伟,朝廷重大典礼,如皇帝即位、庆祝新年、宣布重要政事等等,都在太和殿举行。后半部分叫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边各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办公及他后妃们居住地方。故宫内还收藏着大量历史文物和珍贵艺术品。故宫,每天以它那丰富多彩文化艺术和雄伟壮丽古建筑艺术吸引着众多前来观赏游览中外客人。

各位游客,今天玩得很不错吧!欢迎大家下次再来。今天旅游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故宫太和殿范本篇十一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故宫被誉为“万间宝座”,其中太和殿更是其核心建筑之一。我有幸参观了故宫太和殿,深受其庄严壮丽的氛围所感染。以下将从“历史传承”、“建筑风格”、“艺术装饰”、“文化内涵”和“个人体验”五个方面来探讨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故宫太和殿所承载的历史传承令人叹为观止。太和殿是明代皇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见证了几百年的中国帝王朝代兴衰。在太和殿举行的皇帝登基典礼、祭天仪式等,都成为了中国历史的重要片段。而如今,太和殿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一部分,还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完整地展现给游客,让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其次,故宫太和殿的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太和殿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之一,其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建筑技艺精湛。殿内的石雕、彩绘以及屋檐上的琉璃瓦,无不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细腻、瑰丽之美。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太和殿作为一座木结构的建筑,在历经几个世纪的考验后仍然屹立不倒,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工艺水平。

第三,故宫太和殿的艺术装饰无处不在、令人叹为观止。殿内的墙壁、柱子上布满了华丽的彩绘,呈现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独特的审美风格。横批、壁画、圆柱顶及飞檐下的细致绘画等,无不展现出中国古代艺术的雄厚底蕴。特别是太和殿的顶部,一幅幅千丝万缕的绳结交错相连,构成了美丽的图案,令人叹为观止。这些艺术装饰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笔墨精髓,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观念。

第四,故宫太和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太和殿被公认为中国皇宫建筑中最重要、最庄严的建筑,凸显了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的辉煌;而其完整保留的建筑结构,也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审美观念和建筑规划上的巧妙安排。此外,殿内举行的皇帝登基典礼等重要仪式,也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独特面貌。

最后,个人体验是最为直观的。当我置身于太和殿的大殿之中时,我不禁感叹其壮丽辉煌,仿佛穿越时空般地感受到了古代帝王的庄严仪式。太和殿的氛围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之感,我仿佛可以想象到当年的皇帝、宦官们在这里辗转行走,思考国家大事。此外,太和殿作为故宫的一部分,游客众多,近距离观赏皇家历史文物的机会难得一见,这也增添了我参观的兴趣。

总而言之,故宫太和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历史传承、建筑风格、艺术装饰、文化内涵和个人体验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我对太和殿的全面认识。故宫太和殿的存在,不仅让人们欣赏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壮丽,丰富了人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也展示了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我深信,在未来,太和殿将继续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参观,感受中华文明的瑰宝。

故宫太和殿范本篇十二

各位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

故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殿高35。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太和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是典型的古典建筑。

太和殿的内部及外部构造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在这里,除了奇异的雕梁画栋、独特的设计布局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稀世珍宝外,她的坚固程度也令人叹为观止。自太和殿建成以来,遭遇过多次大地震,她依然像一位坚强的巨人傲然屹立,丝毫不受影响。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前的.双龙戏珠御路石,其珠为吉祥如意珠,双龙之中,一个代表天帝,另一个代表帝王;殿下有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殿内更是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七十二根罕见楠木大柱支撑整个大殿。太和殿的明间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端、仙鹤和香亭。

太和殿不愧是故宫第一殿,更是中华民族的珍宝。

故宫太和殿范本篇十三

作为一名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故宫导游词太和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女士们、先生们,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宫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重檐庑殿顶,是殿宇中最高等级,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型须弥座上,由汉白玉雕成,离地8余米,下层台阶21级,中,上层各9级。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06年,经历了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燹的毁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个屋檐上各有一排动物,原来是钉子,用来固定瓦片用的,后来换成了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可以辟邪,而且数量越多,表明建筑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个,9是阳之极数,依次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许有这种装饰的。

明清两朝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册立皇后、颁布法令、政令、派将出征、金殿传胪以及赐安等等,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贺。

这个广场是太和殿广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广场无一草一木,空旷宁静,给人以森严肃穆的感觉。正中为御路,左右地面铺的砖横七竖八,共15层,以防有人挖地道进入皇宫。周围有一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在故宫里一共有308个大缸,是用来储水防炎的,缸下可烧炭加温,防止冬天缸水结冰。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广场呢·那是是为了让人们感觉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蓝天之下,黄瓦生辉。层层石台,如同白云,加上香烟缭绕,整个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样。举行大典时,殿内的珐琅仙鹤盘上点上蜡烛,香亭、香炉烧檀香,露台上的铜炉、龟、鹤燃松柏枝,殿前两侧香烟缭绕,全场鸦雀无声。皇帝登上宝座时,鼓乐齐鸣,文武大臣按吕级跪伏在太和殿广场,仰望着云中楼阁山呼万岁,以显示皇帝无上权威与尊严。

原来明朝的时候,紫禁城所有宫殿、宫门上的匾额都是用汉文书写的。到了清代,皇帝是满族,就把满文定成了国文,并在全国通用。顺治皇帝住进紫禁城以后,便把皇宫中所有宫殿、宫门上的匾额都改成用汉满两种文字并列书写,少数匾额上还有蒙文,一般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边,这是由于人们习惯上都以左为上右为下,所以满文都写在了左边。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统皇帝也被迫退了位,但他仍然住在后廷里,也就是乾清门以北的.宫中。而外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范围就交给了民国政府使用。不久,北洋军阀袁世凯施展权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但他依然不满足,还要恢复帝制,想当皇帝。经过他的一番计划还真当上了,自封年号“洪宪”。他刚一复辟帝制,就立刻受到老百姓的痛骂,人们的反帝情绪一天比一天高涨。袁世凯被吓得连宫门都不敢出。他深知自己太不得人心了,这个皇帝恐怕也当不了多久。可他不死心,于是就把一个叫王景泰的心腹召到寝室,商量对策。

袁世凯先向王景泰询问外边的老百姓都说了他什么坏话。王景泰说主要是对他恢复帝制,取消民国不满,还要反清讨袁。袁世凯坐立不安,就打算先想个法子稳定人心。他苦思苦想了三天,也没想出个好办法。最后还是王景泰想出一个主意,便对袁世凯说:“陛下,这老百姓不是要反清吗,咱们就给他们做个样子看看。这紫禁城所有宫殿、宫门上的匾额都是用汉满两种文字并列书写的,那满文就是代表清朝,咱们何不就把那满文去掉,只留下汉文,以表示咱们不是为了复辟清朝,咱也反对清朝。老百姓一看宫里连满文都去掉了,兴许就不反对您当皇帝了。”袁世凯一听,此话还真有几分道理,眼下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就先试试看吧,也许那些反对的人知道紫禁城里满文没了,说不定就开始拥护我了。想到这儿,他急忙写了一道“圣旨”,要在十日之内,把紫禁城内所有宫殿、宫门匾额上的满文都去掉。可“圣旨”刚要往下发,他又改变了主意,那内廷里还住着宣统皇帝和清廷的遗老遗少们,他们刚被推翻没多久,在全国的势力还不小,我要是把内廷宫殿、宫门匾额上的满文也去掉,是否会遭到他们的反对呢?这宫外还没平息,再招来宫内的不满,麻烦可就大了。想到这儿,他将“圣旨”改了一下,写成了“把外朝宫殿、宫门匾额上的满文都去掉。”这样清廷的遗老们不到外朝来,自然也就不知道外朝宫殿、宫门匾额上的满文没了,也就不会对我的举动有所反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