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基于生态伦理视野下的工业厂区景观研究论文如何写 工程伦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5 07:10:16 页码:11
基于生态伦理视野下的工业厂区景观研究论文如何写 工程伦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六篇)
2022-12-25 07:10:16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基于生态伦理视野下的工业厂区景观研究论文如何写一

一是,不能做到以“零容忍”的态度和行动惩治腐败。周永康的升迁轨迹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1989年起,他就走上了“一把手”领导岗位,行政级别也已经是在地厅级及以上(兼任胜利油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和东营市委书记)。正是由于我们的反腐败存在不少例外,不能做到“零容忍”,才客观上“养痈遗患”,使1989年的“小老虎”一步步长大为“老虎”甚至“大老虎”。他的腐败“王国”也主要是这个时期建立并壮大的。

二是,特殊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使然。从总体上看,我国实行的仍然是“伯乐相马”这样一套特殊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其实质是“以人选人、少数人选人”。这样一套体制事实上就造成了一个人身依附体系。社会上早就有一个顺口溜,即一个人能不能得到提拔,关键要“三行”:一是,你得行;二是,有人说你行;三是,说你行的人行。顺口溜说要“三行”,其实最后“一行”最关键。因此,能否找到“行”的人,确立人身依附关系,就成了决定一个人升迁的决定性因素。换句话说,古代社会流行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情况,事实上在今天仍然存在。为什么历任秘书、那么多下属都对周死心塌地、死忠?并不是他们每一个人都先天地缺乏党性原则,而是党性原则很难与这套体制相对抗。

三是,“纸老虎”、“稻草人”式的制度太多。应当说,执政党和国家的很多制度并非不健全,更不能说空白,关键是得不到执行。处理官商关系、领导干部家人从业、给领导人配备秘书等方面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也不能说是空白,但就是得不到执行,缺乏制度应有的严肃性和约束力。周永康自国土部调任四川任省委书记时,就可以私自决定带秘书前去,还是两个。这种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就肯定会给有野心的个人建立其私人“王国”提供大大的便利。这些问题和教训真的值得深入反思并切实加以解决。

原因分析深刻、透彻了,如何建构健康和谐政治生态的对策也就有了。

第一,切实做到以“零容忍”态度和行动惩治腐败。而这就必须要依靠深入的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使反腐败机构获得充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反腐败机构能确保高度的廉洁性和专业性。这样,就能肯定地把“老虎”消灭在“苍蝇”阶段,而不是纵“蝇”为“虎”。

第二,彻底改革选人用人体制,变“伯乐相马”为“规则赛马”。一个人的提拔升迁不再由某个“行”的人说了算,而是基于制度规则,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说了算。这样,“领导干部个人要忠于党、忠于组织、忠于人民”的原则就可兑现,人身依附关系自然就不可能生存。

第三,检讨所有的“纸老虎”、“稻草人”式的制度,切实解决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究竟哪些制度是“纸老虎”、“稻草人”呢?其实很容易识别。凡是问题丛生的领域,就可以断言,相关的制度就都是。如何解决呢?制度执行方面的设计是重点,有没有执行主体,责任明确与否,有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一旦这些解决了,责任倒逼机制可以使一个存在设计缺陷的制度得到修正。

基于生态伦理视野下的工业厂区景观研究论文如何写二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学习贯彻党的报告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的政治任务,对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都具有重大意义,对建设富强、文和谐、大美和幸福龙江也至关重要。党的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39次提出生态,19次提出生态文明,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党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xx大依赖,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

党的xx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xx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

一、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之一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是在发展理念上的重大创新,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抉择。之所以如此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因为党中央基于对中国资源环境状况及其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形势的清醒认识和高度警觉: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一个重大发展问题,又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提高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深刻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人类社会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在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资源危机、生态灾难、环境危机,以致发展不能持续,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克服危机的明智之举。但是,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

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注重节约资源,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党的xx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5年来,举国上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国近半数的省份积极开展了生态省(区、市)创建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喜人。例如,我们县的雾凇,沾河漂等旅游项目,野猪、袍子、鹿等野生动物增多,大热的烟囱冒出来的是白烟,说明企业在发展的前提,注重防止大气污染;林业部门的林改地项目的实施,即保护了承包土地农民的利益,同时也逐步实施退耕换林政策等。这些都是逊克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下大力气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党的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很有远见、很有深意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党关于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概、再升华。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就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计划决定实施可持续战略,“十五”计划首次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目标,党的xx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xx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规划首次将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党的xx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等。

基于生态伦理视野下的工业厂区景观研究论文如何写三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集中体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工作作风等。作为政治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政治生态往往影响和制约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政治生态好,“软环境”就好,人心就齐,党的事业就能发展;政治生态不好,人心就会涣散,政治生活就会弊病丛生,党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党内政治生态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近年来查处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些地方出现区域性腐败、塌方式腐败,往往是查处一个案件牵出一窝人,“拔起萝卜带出泥”。这充分说明这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出了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对“一把手”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一把手”在行使权力时比较任性,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大搞用人“一言堂”、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久而久之就带坏了班子、搞乱了风气,导致当地政治生态污浊。再如,一些地方“圈子文化”盛行,给党内政治生态带来极大危害。政治生活中的“圈子文化”,实际上是基于人身依附和利益共享而形成的一种“互利共生、抱团取暖”的利益联盟。近年来查处的腐败窝案串案,大都跟“圈子文化”有关系。“圈子文化”一旦盛行,就会诱发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把圈子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破坏党纪国法,混淆是非对错,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当前,“圈子文化”已经成为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一种顽症和毒瘤,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污染源”。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正视问题,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重要位置。

多措并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又是由多种要素和变量相互转化和交互发力形成的。因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系统思维,坚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消除腐败这一政治生态的“污染源”。腐败是侵蚀政治生态的致命“污染源”。腐败盛行,政治生态就不可能风清气正。只有严厉惩治腐败,拔烂树、治病树、矫歪树、种新树,才能保护好政治生态的“森林”。这就要求我们以零容忍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惩治腐败,捍卫党纪法规,消除一切有损党内政治生态的消极腐败因素。在惩治腐败方面,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加快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抓好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实践表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净化政治生态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尤其是“一把手”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和部门政治生态的优劣。作为政治生态建设的领导者、推动者,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应主动担责、以上率下,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中始终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嫉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通过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打造过硬政治行为主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政治行为主体,都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负有责任。打造过硬的政治行为主体,关键是坚持把固本培元的“高线”和严守纪律规矩的“底线”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使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打牢理想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四个自信”。另一方面,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广大党员干部明底线、知敬畏,积极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真正敬畏法纪、遵守规矩。通过思想建党强定力,通过制度治党立规矩,一正一反、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持续发力,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就能有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当下的政治生态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十八大之后,邱炜煌即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撰文提出针对当下的政治生态,应根治十大“常见病”。在他看来,净化政治生态,先得找到政治生态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有时不过是玩程序、走过场。

二是“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现在“官二代”现象比较突出,有的领导干部钻政策空子曲线调动亲属进公务员队伍,有的另辟蹊径通过“党外路线”安排子女进班子。

三是“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大到帮派小到“老乡圈”、“同学圈”、“麻将圈”,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有关系走遍天下,无关系寸步难行。这种“无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国式求人”往往挑战法律尊严、政府公信力、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则,必然导致权钱交易、人身依附。

四是“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钻营。琢磨领导,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投其所好;琢磨对手,掌握他的弱点软肋,攻其不备;琢磨派系,打听谁是谁的人,谁听谁的话,四处讨好,八面玲珑;琢磨自己,无视缺点,放大优点,心生浮躁,盲目攀比,“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甚至提拔的位子还没坐热,便又想着上台阶。

五是“干的不如看的”的论资排辈。有些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习惯于当看客、评论员,对干事的说三道四、品头论足,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人竟然还很“吃香”,仕途顺利。

六是“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打造典型”,把所谓的“农业示范园”、“农民别墅群”、“现代养牛场”等集中“秀”到公路边,以期上级领导“一目了然”,却往往因为“布景”、“道具”穿帮,或“群众演员”配合不当,弄巧成拙,丑态百出。

七是“摆平就是水平”的伪稳定。基层干部中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一些同志把它作为领导学说的真谛。

八是“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由于存在片面“以票取人”问题,一些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把“圆滑”视为成熟,把“世故”当成稳重,滋长庸俗的坏风气。

九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邱炜煌认为,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也存在于一些政治生态不良的地方和单位,有的同志坚持原则,嫉恶如仇,成为我行我素者的绊脚石,往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所谓“你和我过不去,我就让你出局”。

十是“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只怕“出事”不怕犯事,势必助长违法犯罪的侥幸心理,导致攻守同盟的抱团现象,产生有案不查的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滋长腐败的“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强纪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今年1月31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专门强调“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指出“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省委于3月20日至4月3日,分5期对全省地厅级领导干部开展“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专题培训,并要求各级党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专题培训。4月8日,我参加了全市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培训班,4月14日,我院副科级以上干部又参加了全县组织的学习培训。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经院党组会研究,决定利用一天的时间对全院党员干部开展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的集中教育培训,首先由我给大家作辅导报告,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极端重要性。对于一个政党来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保障;对于法院来讲,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就是依法履行审判职能的政治保障,让审判权这个“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让司法真正服务于人民;对于一名党员来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高压线,要严格遵守。我们必须站在党中央的高度,深刻认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性、紧迫性。

(一)守纪律讲规矩是共产党立党之本、执政之魂。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是一个有伟大理想和严明纪律的党。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我们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整风运动,纠正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党的建设史上是一个伟大创举。通过整风运动,全党在思想上得到改造提高,达到了空前团结,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由弱小到强大,从苦难到辉煌,一大重要法宝就是有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守纪律、讲规矩的极端重要性,把守纪律、讲规矩提升到党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的高度上来认识,充分认识党的政治纪律与党的政治生命、执政地位、领导地位的关系。作为执政党,只有始终注重维护纪律和规矩,强化党的团结统一,才能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守纪律讲规矩是历史教训的启迪,也是现实的警思。1966年至1976年文革“十年动乱”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纪律和规矩甚至法律被肆意蹂躏,给党和国家带来无尽的灾难。1991年,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4年的镰刀斧头旗悄然落下。苏共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苏共党内混乱的意识形态局面、严重的派系斗争、软弱涣散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历史的教训是惨痛的,现实的形势是严峻的。长期以来,美国通过政治干涉和社会渗透不择手段遏制中国崛起,这除了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外,更是近年来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现实需要。待会大家观看的纪录片《较量无声》就是通过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颜色革命、北非之乱原因的解读,揭露美国使用和平演变手段意图颠覆中国的事实。另一方面,从国内环境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积累起来的官员腐败、党群对立、分配不公等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一些党员干部在言论上口无遮拦、想说啥就说啥,在行动上为所欲为、想干啥就干啥。甚至出现了党政机关内的一部分腐败分子在美国引导和纵容下成为“西方在华利益代理人”。没有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一句空话。不严明政治纪律,不树立规矩意识,一些党员干部就会精神松懈、迷失方向、损毁形象、失去力量。在这个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再次强调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揭示了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扭住了党建的“牛鼻子”。

(三)守纪律讲规矩是新常态下的刚性约束。漠视政治纪律往往也是一切腐败现象的源头。党的十八大后的两年多时间,9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数十万党员干部受处分,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塌方式腐败、整体性沦陷。无论是xxx、xxx等高级领导干部搞非组织政治活动,还是法院系统内部出现的原最高院副院长黄松有贪污受贿,省高院刑三庭原庭长张军违规违纪,都集中并且极端地表现了权大于法、权凌驾于纪的恶劣行径,充分暴露出他们对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视若无物。中央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判断是六个字:“依然严峻复杂”,并且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重大战略部署,纳入“四个全面”总体要求。如果把全面从严治党比作一座房子,规矩就是龙骨框架。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只有把规矩立起来,把纪律严起来,才能防微杜渐,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才能取得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压倒性胜利;才能实现“四个全面”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前,保康法院党员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够严格遵守党纪党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少数干警还存在执行政治纪律不严、遵守政治规矩不力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一)要正视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问题

一是政治立场不鲜明。有的党员干部对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级重要、下级次要,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没有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重要的位置。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观念不强,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甚至丧失党性原则。有的干部缺乏诚信意识,对党不忠诚,不信守服务承诺、廉政承诺,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脱离党组织,不缴纳党费。

二是言辞论调与中央不一致。有些党员干部口无遮拦,习惯于传播小道消息,议论网上热门话题,传播政治谣言、政治笑话;有的甚至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说三道四、评头论足、阳奉阴违,大会上唱赞歌,私下里酒桌上唱反调。有的身为法官,不信仰法律,“人治”思想严重,在一些公开场合大放厥词,说什么“打官司要靠关系”、“别人有后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法官公正司法、为民司法意识不强,平时不学习政治理论,钻研法律知识,办起案来就讲关系、人情、金钱,“六难三案”现象时有发生,在社会和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致使人民群众不断地信访、来访,破坏司法权威,影响到保康法院全面建设。

三是组织原则不遵循。有的干部不按照议事程序办事,该请示的不请示,该汇报的不汇报,违规用权、擅自越权,破坏组织秩序,留下严重隐患。有的干警遇到矛盾绕道走,不去想办法解决矛盾和问题,处理刺手问题看风头,看来头,看势头,不敢碰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信奉好人主义,碰到不良倾向讲面子不讲真理,讲人情不讲原则。有的干部自身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找组织,而是想着找关系,把正当的党内关系搞得很庸俗。有的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民主生活会上不敢涉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

四是决策部署不落实。有的部门、有的干部信奉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对自己有利的就贯彻落实,对自己不利的就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干警认为自己无职无权,工作消极应付,心无所思、干无所指,对工作缺乏激情,对事业缺乏热情,对群众缺乏感情。还有的同志自由散漫惯了,不作为、慢作为,对工作任务敷衍应付、长期不驻庭,值班制度流于形式,习惯于“不找事、不惹事、不出事”,群众办事经常找不到人。

我们常说,要用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有良好的党风,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就好,就能很好的促进政风民风。作为一名党员,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党的形象;作为一名法官,一言一行都关系到法院的威望,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如果不守政治纪律、不讲政治规矩,那么危害是巨大的,不仅会导致不正之风盛行,破坏干群关系,败坏党风政风民风,甚至会损害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二)要深刻剖析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思想滑坡。有的党员干部在追求成长与进步的同时,往往忽视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导致了党性不纯、党性不强,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得不到自觉遵守。

二是认识偏差。认为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上层的事,基层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或者认为即使有也无碍大局。大多数干警甚至是领导干部身上都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导致一些部门和干警纪律松弛、作风松懈、组织松散。还有少数党员干部认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软指标,缺乏硬约束,口头上说说而已,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就容易出偏差。

三是责任意识不强。少数领导干部对上级的决策部署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满足于“钉牌子”、“制图表”、“读文件”,甚至对于职责范围内的事也是一推、二躲、三糊弄,怕难、怕烦、怕担责,导致问题越来越大。

四是要求不严。长期以来我们对党员干部思想上、行为上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监督。对党员干部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甚至对违纪党员干部责任追究时,总是从保护干部的角度出发,帮其说情开脱,致使少数党员干部在纪律规矩面前心存侥幸。

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做忠诚、责任、干净的好干警,我认为要强化“五种意识”,带头做“五个模范”。

(一)强化宗旨意识,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模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最核心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忠心耿耿、与党同心同德。作为法官,手握法律赋予的审判权,如果丧失了正确的政治理想,就会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关键时刻,就会辩不清方向,站不稳立场,甚至会使自己的人生走向毁灭。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首先,要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坚守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其次,要谨言慎行,始终把党性摆在第一位。大家要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在言论自由问题上绝不能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必须体现党纪严于国法的要求。对于网络上、社会上流传的一些空穴来风的消息、谣言等,我们既要保持头脑清醒,善于甄别,更要敢于斗争,揭开其虚假的外衣,尤其要引导当事人、来信来访的群众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第三,要敢于抵制不良风气。大家要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同志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坚持原则、直面是非、勇于批评、敢于与不良风气和错误行为作斗争作为一条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来执行。

(二)强化法纪意识,做严格遵守法律和党章的模范。国有国法,党有党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于我们这群天天和法律打交道的人来说,我们比任何人知道的法律条文都多,比任何人都更懂得法律,如果我们不守法所带来的“破窗效应”会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大家一定要对法律始终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案。说到依法办案,它不仅是体现在判决结果上,更要注重程序的合法、公正。另一方面,党章是党内根本大法,作为党员干部,更应模范遵守党章。在每周四下午的政治学习中,我认为党章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通过深入学习党章,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把党章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不论你在哪个岗位上,都要经得起风浪考验,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真正做到在任何情况下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三)强化为民意识,做带头改进作风的模范。无论是中央八项规定,还是去年开展的群教活动,主旨都在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对我们广大干警而言,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就是最好的讲政治纪律、讲政治规矩的体现。当前,我院干警作风从总体上讲有了明显好转,但基础尚不稳固,依然有少数干警做“小动作”、耍“小聪明”,“四风”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转变审判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平台建设,深化巡回审判、诉调对接、远程立案、午间法庭等便民利民举措。继续深入开展“六难三案”专项治理工作,坚决杜绝“冷横硬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纠正“四风”问题,绝非一朝一夕,必须持之以恒。大家要充分认识到从中央到地方抓“四风”问题的坚决态度和坚定决心,清醒认识到“四风”问题的危害,每位干警都要对自己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找出的问题进行一次“回头看”,看问题是不是都查深了、找透了、解决了,新问题是不是又出现了、反弹了、变异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整改,真正做到立行立改,改就改好。

(四)强化自律意识,做主动接受监督的模范。廉政规矩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实践证明,腐败分子都是以不讲规矩为始、以身败名裂为终的,正所谓“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每次说到防腐拒变,大家可能都会认为自己是在基层法院,又不是什么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离自己很遥远。的确,我们在座的大多是普通干警,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放松对自己廉洁自律的要求。接受当事人吃请,与律师不正当交往,这些事情看似不大,但是却足可以断送我们的前程。大节不可失,小节不可纵。任何时候都不能以“不是我一个”而原谅自己,以“一点小事无所谓”而放纵自己,以“一次不要紧”而开脱自己。廉洁是“1”,事业、功名、地位、财富、尊严都是“0”。廉洁出了问题,一切都等于“0”。这是南京原市长季建业用血的教训得出的“政治生命公式”,值得大家每一个人深思警醒。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不讲监督的信任是轻信,放弃监督的信任是纵容。在推进司法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司法公开力度,认真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办理、邀请旁听庭审等工作,依法接受新闻媒体及网络舆论监督。同时,大家也一定要养成“一日三省吾身”的习惯,养成接受监督的习惯,养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习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自己关进制度的笼子,在党纪国法的约束中工作和生活,自觉接受领导的监督、同事的监督、群众的监督,确保权力行使安全、个人成长安全、家庭幸福安全。

(五)强化责任意识,做敢于担当的模范。不管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大小,还是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严明程度,都取决于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取决于一个部门的负责人。院领导和中层以上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与业务工作同样重要的位置,贯穿到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落实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定地执行,加强对“两严”活动的组织领导,加强对全院干警的教育引导,努力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班子成员要经常性听取分管部门情况汇报,指导活动开展,做到“抓领导、领导抓,抓具体、具体抓”,真正发挥领导班子的示范作用。落实部门负责人的“一岗双责”,对本部门干警在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方面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做到一层管一层,层层担风险,人人抓落实。落实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责任,加强对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要坚决制止、严肃处理,维护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集中抽查、不定期巡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守纪律、讲规矩对党员干部既是约束也是爱护,既是限制也是保护。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时刻牢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忠诚于党的信仰不动摇,严守党的纪律不越轨,面对利益诱惑不动心,考验和挑战面前不变色。每一名干警唯有敬畏党的纪律和规矩,恪守法官行为准则,才能慎初、慎微、慎行,才能确保忠诚、公正、清廉,才能为推动保康法院发展、加快保康经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基于生态伦理视野下的工业厂区景观研究论文如何写四

什么是教育理念?

调查国内权威的董纯才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年版)、李冀主编的《教育管理辞典》(1989年版)、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1990年版)、英语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93年版),没有教育理念的辞呈。虽然我们还处于对教育理念没有明确定义的阶段,但这并没有妨碍人们频繁使用教育理念这个词,因此教育理念在教育界内外得到广泛认可。考察公开使用教育理念的概念,甚至论题也被冠以教育理念的文章(这样的着作,论文不少),很多作者在使用教育理念时,避免了对这个概念本身的必要说明和定义。这有两个原因。一是相当多的作者认为教育理念就像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一样,作为成熟的概念使用,当然没有必要说明。其次,教育理念确实与很多教育基本概念的意思相似,性质相似,但不完全相似的复杂概念,其内涵界限的不确定性似乎是不包括的概念。因此,只能理解,不能说话。但是,由于我们没有讨论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没有正确理解其意思,所以很难避免教育理念的普遍应用和滥用。例如,反映教育和教育活动的特征、教育主客体的属性特征的概念也被视为教育理念的种类,国际化、法制化、产业化、大众化等也被列入教育理念的范畴,教育理念似乎是无处不在的百宝箱。明确对教育理念的模糊认识,只能诚实讨论这个概念。

(一)教育理念的一般介绍。

首先介绍一些笔者从有限资料中获得的教育理念界。[1]教授在现代大学教育理念一文中分析了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教育规律的联系和区别,对教育理念下了这样的定义。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基于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理念是远见卓识,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征,科学指明前进方向,当然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的现实,实现教育理念是长期奋斗的过程……(注:王冀生:现代大学教育理念、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一期。)王冀生教授把握教育理念和教育理想、教育远见卓识。李萍教授等人在《教育迷惑在哪里——反省教育理念》一文中认为,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理想、永恒、精神范围。教育理念反映了教育的本质特征,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要教育。(注:李萍、钟明华:教育迷惑在哪里——反省教育理念、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五期。)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教育作为与其他社会活动不同的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李萍教授从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的角度提出教育理念,即从教育哲学的基本范围内认识教育理念。陈桂生教授对教育理念的理解非常独特(注:参考陈桂生着《教育学视野》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12页。他在《教育学视野》一书中指出,教育学陈述中出现了教育诸概念的泛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概念的混淆,特别是教育理念代替教育概念的混淆,他特别举出了课程和教育概念的例子。在他看来,教育概念是根据逻辑规则的定义,是科学概念,作为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考形式,其内涵只能根据其指定对象的实际状态的规定,即对既成事实的概括,教育理念是对教育应然状态的判断,是渗透人们对教育价值的取向和价值倾向的好教育观念。毫无疑问,陈桂生教授对教育理念的这种认识,早已抓住了教育理念的灵魂性,对我们掌握教育理念概念的本质属性是极具启发性的。叶权仪等人在《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和社会责任这篇文章中理解了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学校高层行政主管以学生未来和社会责任为中心,以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为基础,对学校持有的信念和态度。(注:叶权仪等:《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和社会责任,海峡两岸跨世纪大学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1999年5月。迄今为止,韩延明教授专门研究教育理念,他在大学理念探析博士论文中提出的研究结论是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家乃至整个民族长期积累和形成的教育价值方向的反映、表现和追求,是教育发展的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注:韩延明:大学理念探析,厦门大学高教所2000届博士研究生论文集。在这里,他对教育理念有指导性、前瞻性和规范性的总结是正确有意义的,它使人们更加明确教育理念和其他概念的不同。

(二)教育理念的特点和概念的确定。

综上所述,笔者自身对教育理念的研究体会,我们可以整理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1)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思考教育及其现象的概念或观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认识的成果(2)教育理念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和倾向,是好教育的观念(3)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现实,而是教育现实的思考,教育主体反映教育现实的自觉。因此,理论上是理念载体,即理念所有者对教育的冷静认识,是他们对教育的真正知识的热烈见解(4)教育理念是其外延广泛、反映教育思维等活动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或上位概念,如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主张、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教育信念、教育信念、教育信条等。理念本身也包括上述概念的共性。另外,教育理念以上概念的外在形式表现,具有抽象性和直观性。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5)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引导方向的意义。

鉴于对上述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我们似乎可以对教育理念作出以下判断: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教育应对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哈佛大学哲学家、着名分析教育学家谢弗勒(i·scheffler)在他的《教育语言》一书中认为有三种定义陈述。(注:瞿宝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1-37页。(1)规定性定义是指创作的定义,即作者的定义。在同一部作品中,被边界所说的术语总是要求表示这个规定的意思(2)说明性的定义是指适当地说明被边界所说的对象和使用这个说明的方法(3)纲领性的定义,明确地说明什么应该是什么。我们对教育的理念。

定义应当属于规定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的综合。教育理念既可以是系统化的亦可以是非系统的、单一或彼此独立的理性概念或观念,取决于教育主体对“教育应然”即教育现实的了解和研究程度,以及他们指导教育实践的需要。无论是系统的还是非系统的教育理念,均对教育主体的教育实践发生影响。

基于生态伦理视野下的工业厂区景观研究论文如何写五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集中体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工作作风等。作为政治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政治生态往往影响和制约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政治生态好,“软环境”就好,人心就齐,党的事业就能发展;政治生态不好,人心就会涣散,政治生活就会弊病丛生,党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党内政治生态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近年来查处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些地方出现区域性腐败、塌方式腐败,往往是查处一个案件牵出一窝人,“拔起萝卜带出泥”。这充分说明这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出了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对“一把手”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一把手”在行使权力时比较任性,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大搞用人“一言堂”、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久而久之就带坏了班子、搞乱了风气,导致当地政治生态污浊。再如,一些地方“圈子文化”盛行,给党内政治生态带来极大危害。政治生活中的“圈子文化”,实际上是基于人身依附和利益共享而形成的一种“互利共生、抱团取暖”的利益联盟。近年来查处的腐败窝案串案,大都跟“圈子文化”有关系。“圈子文化”一旦盛行,就会诱发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把圈子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破坏党纪国法,混淆是非对错,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当前,“圈子文化”已经成为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一种顽症和毒瘤,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污染源”。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正视问题,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重要位置。

多措并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又是由多种要素和变量相互转化和交互发力形成的。因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系统思维,坚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消除腐败这一政治生态的“污染源”。腐败是侵蚀政治生态的致命“污染源”。腐败盛行,政治生态就不可能风清气正。只有严厉惩治腐败,拔烂树、治病树、矫歪树、种新树,才能保护好政治生态的“森林”。这就要求我们以零容忍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惩治腐败,捍卫党纪法规,消除一切有损党内政治生态的消极腐败因素。在惩治腐败方面,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加快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抓好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实践表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净化政治生态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尤其是“一把手”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和部门政治生态的优劣。作为政治生态建设的领导者、推动者,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应主动担责、以上率下,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中始终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嫉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通过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打造过硬政治行为主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政治行为主体,都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负有责任。打造过硬的政治行为主体,关键是坚持把固本培元的“高线”和严守纪律规矩的“底线”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使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打牢理想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四个自信”。另一方面,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广大党员干部明底线、知敬畏,积极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真正敬畏法纪、遵守规矩。通过思想建党强定力,通过制度治党立规矩,一正一反、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持续发力,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就能有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当下的政治生态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十八大之后,邱炜煌即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撰文提出针对当下的政治生态,应根治十大“常见病”。在他看来,净化政治生态,先得找到政治生态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有时不过是玩程序、走过场。

二是“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现在“官二代”现象比较突出,有的领导干部钻政策空子曲线调动亲属进公务员队伍,有的另辟蹊径通过“党外路线”安排子女进班子。

三是“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大到帮派小到“老乡圈”、“同学圈”、“麻将圈”,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有关系走遍天下,无关系寸步难行。这种“无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国式求人”往往挑战法律尊严、政府公信力、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则,必然导致权钱交易、人身依附。

四是“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钻营。琢磨领导,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投其所好;琢磨对手,掌握他的弱点软肋,攻其不备;琢磨派系,打听谁是谁的人,谁听谁的话,四处讨好,八面玲珑;琢磨自己,无视缺点,放大优点,心生浮躁,盲目攀比,“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甚至提拔的位子还没坐热,便又想着上台阶。

五是“干的不如看的”的论资排辈。有些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习惯于当看客、评论员,对干事的说三道四、品头论足,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人竟然还很“吃香”,仕途顺利。

六是“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打造典型”,把所谓的“农业示范园”、“农民别墅群”、“现代养牛场”等集中“秀”到公路边,以期上级领导“一目了然”,却往往因为“布景”、“道具”穿帮,或“群众演员”配合不当,弄巧成拙,丑态百出。

七是“摆平就是水平”的伪稳定。基层干部中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一些同志把它作为领导学说的真谛。

八是“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由于存在片面“以票取人”问题,一些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把“圆滑”视为成熟,把“世故”当成稳重,滋长庸俗的坏风气。

九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邱炜煌认为,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也存在于一些政治生态不良的地方和单位,有的同志坚持原则,嫉恶如仇,成为我行我素者的绊脚石,往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所谓“你和我过不去,我就让你出局”。

十是“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只怕“出事”不怕犯事,势必助长违法犯罪的侥幸心理,导致攻守同盟的抱团现象,产生有案不查的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滋长腐败的“政治生态”。

基于生态伦理视野下的工业厂区景观研究论文如何写六

周永康个案及类似个案为什么会形成?主要的原因有哪些?只有搞清楚这些深层及具体原因,才有可能找到构建健康政治生态的良方。总结周案的深刻教训,至少有三个重要原因。

一是,不能做到以“零容忍”的态度和行动惩治腐败。周永康的升迁轨迹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1989年起,他就走上了“一把手”领导岗位,行政级别也已经是在地厅级及以上(兼任胜利油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和东营市委书记)。正是由于我们的反腐败存在不少例外,不能做到“零容忍”,才客观上“养痈遗患”,使1989年的“小老虎”一步步长大为“老虎”甚至“大老虎”。他的腐败“王国”也主要是这个时期建立并壮大的。

二是,特殊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使然。从总体上看,我国实行的仍然是“伯乐相马”这样一套特殊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其实质是“以人选人、少数人选人”。这样一套体制事实上就造成了一个人身依附体系。社会上早就有一个顺口溜,即一个人能不能得到提拔,关键要“三行”:一是,你得行;二是,有人说你行;三是,说你行的人行。顺口溜说要“三行”,其实最后“一行”最关键。因此,能否找到“行”的人,确立人身依附关系,就成了决定一个人升迁的决定性因素。换句话说,古代社会流行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情况,事实上在今天仍然存在。为什么历任秘书、那么多下属都对周死心塌地、死忠?并不是他们每一个人都先天地缺乏党性原则,而是党性原则很难与这套体制相对抗。

三是,“纸老虎”、“稻草人”式的制度太多。应当说,执政党和国家的很多制度并非不健全,更不能说空白,关键是得不到执行。处理官商关系、领导干部家人从业、给领导人配备秘书等方面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也不能说是空白,但就是得不到执行,缺乏制度应有的严肃性和约束力。周永康自国土部调任四川任省委书记时,就可以私自决定带秘书前去,还是两个。这种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就肯定会给有野心的个人建立其私人“王国”提供大大的便利。这些问题和教训真的值得深入反思并切实加以解决。

原因分析深刻、透彻了,如何建构健康和谐政治生态的对策也就有了。

第一,切实做到以“零容忍”态度和行动惩治腐败。而这就必须要依靠深入的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使反腐败机构获得充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反腐败机构能确保高度的廉洁性和专业性。这样,就能肯定地把“老虎”消灭在“苍蝇”阶段,而不是纵“蝇”为“虎”。

第二,彻底改革选人用人体制,变“伯乐相马”为“规则赛马”。一个人的提拔升迁不再由某个“行”的人说了算,而是基于制度规则,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说了算。这样,“领导干部个人要忠于党、忠于组织、忠于人民”的原则就可兑现,人身依附关系自然就不可能生存。

第三,检讨所有的“纸老虎”、“稻草人”式的制度,切实解决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究竟哪些制度是“纸老虎”、“稻草人”呢?其实很容易识别。凡是问题丛生的领域,就可以断言,相关的制度就都是。如何解决呢?制度执行方面的设计是重点,有没有执行主体,责任明确与否,有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一旦这些解决了,责任倒逼机制可以使一个存在设计缺陷的制度得到修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