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想象想象(推荐)一
小龙已经听够了教训,现在冷不丁又听到了教训,第一反应就是抓住它,它却转身一飞上了房梁,说:“你干嘛抓我呀?我知道你很寂寞,我何尝又不是呢?你叫什么?我叫白银飞雪,交个朋友吧?”
小龙说:“我叫小龙,你怎末知道我很寂寞?”
白银飞雪说:“我看你天天对窗外发呆,眼睛里有很深的寂寞,我也一样,每一只鸟都说我是怪物,都不和我玩儿,因为我长得一点也不像我的父母,唉!可我一出生就是这样的。”
小龙说:“我也是,他们都说我是乡下娃,又脏又笨。”
……
小龙和白银飞雪成了好朋友,但好景不长,小龙要走了,他要去外地念书,再也不回来了,走时非常匆忙,没来得及和白银飞雪告别……
一个月后,小龙又见到了白银飞雪,很难想象它是怎没找到的,但它确实找到了,不过,它累死了,是为了找小龙才累死的……
几年后,街上多了个疯子,每当下雪时就哭,边哭边说:“白银飞雪……朋友……白银飞雪……朋友……”
想象想象(推荐)二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 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培养想象能力。
【情境导入】
同学们,人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凭借语言符号再造审美观中的形象,是因为凭借了想象。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那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成具体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驱遣我们的想象》。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了解作者。
3.全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1.生字:
契合(qì) 旷远(kuànɡ) 苟安(ɡǒu)
拘泥(nì) 怅然(chànɡ) 宛如(wǎn)
汹涌(yǒnɡ) 仿佛(fú) 鉴赏(jiàn)
歌谣(yáo) 海啸(xiào) 驱遣(qiǎn)
词语:
契合:投合,意气相投。
驱遣:驱使;差遣。
桥堍(tù):桥两头靠近平地的地方。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苟安:指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掠过:扫过,擦过;闪过。从上面飞过。
得意扬扬: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2.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童话故事《稻草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和长篇小说《倪焕之》。
3.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7):详细描述了文字的记录功能,及文学创作中文字的桥梁作用。
第二部分(8—13):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阐明了想象在文艺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14):强化中心论点。驱遣我们的想象,享受文艺美感。
二、研读课文——把握内容
研读课文,小组合作思考下列问题。
1.歌谣先于文字出现,说明了什么?
明确:歌谣的产生,需要想象的能力,这说明想象可以脱离文字而存在。
2.为什么说“从外表说,就是一篇稿子,一部书,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
明确:一部书、一篇稿子都是用文字记录的一种表现形式,若脱离了想象,感悟不到这些文字所描述的内涵及思想感情,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些枯燥的记录符号,因此,表面上,书、稿都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
3.文盲能唱出未记录的歌谣说明了什么?
明确:人们的想象力可以脱离文字而存在,文艺也可不用文字做记录,文字记录是文艺的一种记录方式,也是人们产生想象的依据之一。
4.文字一定能够将作者的感悟传递给读者吗?
明确:不一定,首先作者不一定通过文字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它受到作者水平的限制,有时出现“言不达意”的现象。其次读者对文字的兴趣、理解能力、理解角度和想象力等自身条件,可能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况。
5.为什么说读者“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
明确:读者阅读的目的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绝不是为了看到“冷冰冰”的文字。
6.“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离开了想象,也就找不出意境,离开了意境,剩下的只是没有活力的文字,也就谈不上“受用”了,这充分证明了“驱遣我们的想象”的重要性。
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本文的语言意蕴深刻。请品读课文,在书上标出并批注。
示例:1.如何理解“文字是一道桥梁”这句话?
明确:作者通过文字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传递给读者,读者可以借助阅读这些文字得到这种情感。
2.如何理解“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这句话的含意?
明确:失去了想象,看到的只能是枯燥的死文字,何乐之有?
3.谈谈你对“改取海燕的态度,这是一种受用”的理解。
明确:海燕不避“生活的战斗”,勇敢地面对挑战,最终才能“享受生活的战斗的快乐”。躲避困难,逃避挑战的“缩头乌龟”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受用的。
四、拓展延伸
请说出至少两句中国古代创新的古诗文名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晚爱肥仙诗自然,何曾绣绘更琱镌。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玄只听天。——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赵翼《论诗五绝》
五、本课小结
同学们,“驱遣我们的想象”是因为“想象是鉴赏的重要条件,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的”,所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想象想象(推荐)三
我躺在草地上,看着浩瀚的星空。
星光洒进我的眼睛,在我身体里汩汩流淌,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那里有一样的世界,一样的景物,一样的楼房,房子里有一个另一个我。
那个孩子是另一个我吗?当我起床的时候,他是不是正要睡觉?当我去上学的时候,他是不是已经放学了?当我在外面坐着看着天空时,他是不是也做着看着天空想着我呢?我们的目光会在哪里相遇?
在宇宙的这一边,树是在春天发芽的,宇宙的另一边,树是不是在秋天发芽?在宇宙的这一边树是在秋天变黄,在宇宙的另一边树是在春天变黄的吗?
在宇宙的这一边,太阳是从西边落下的,在宇宙的另一边,太阳是从东边落下的吗?
晚上我吃饭的时候,突然想到,在宇宙的另一边,另一个我是已经吃完饭了吗?
下课铃声响了,我们跑到操场上去玩耍,在宇宙的另一边他们玩耍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这样的,生机勃勃,加上绿树成荫,等于一片绿油油。那时有无数的孩子会从家里冲出来,放风筝,玩耍,赏花……这样,大地万物加上一片绿油油又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
减法是这样的:“晨起开门雪满山”减以“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等于“春风送暖入屠苏,又等于“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最后等于“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正当我思绪在茫茫宇宙中穿梭时,突然,耳边响起了妈妈的声音:“你在想什么呢?”
我有些尴尬。但在那一瞬间,我决定把我知道的告诉妈妈: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关于云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想象云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云,在空中飞呀飞。
爸爸也来了,他想知道宇宙的另一边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到了晚上我还要躺在草地上,看着星空。
宇宙的另一边我躺在床上,想着宇宙的另一边。明媚的阳光洒在我的身上,告诉我一个秘密:在宇宙的另一边,有个一样的小区,小区里有座一样的高楼,高楼里有户一样的人家,这户人家有一个小孩。那个小孩会是我吗?当我从床上懒洋洋地起来时,他会不会正打着哈欠准备上床睡觉呢?当我正在写作业的时候,那个“我”是不是早早地写完作业在到处玩耍呢?当我躺在床上时,那个“我”会不会也跟我一样躺在床上想着我呢?在宇宙的这一边,太阳是白天出现,月亮在晚上出现,在宇宙的另一边,太阳是晚上出现,月亮在白天出现的吗?在宇宙的这一边,果实是在秋天结的,在宇宙的另一边,果实是在春天结的吗?在宇宙的这一边,房子是没有生命的,在宇宙的另一边,房子会不会像人一样到处旅行,或者变成飞机飞到我想去的地方。“丁零零”,丁零零。”上课铃响了,我们的第一节课是科学课,在宇宙的另一边,他们的第一节课是音乐课吗?在宇宙的另一边,音乐课是这样的:他们的音乐课邀请了大自然的歌手一起来上课,小溪哗啦哗啦,这些大自然的歌手为他们带来了一首森林交响曲,那个“我”和其他人也不甘落后,拿出自己的葫芦丝也跟着大自然的歌手一起唱了起来。你看,连小草也鼓起劲来使劲拍着手。正当我奇思妙想时,妈妈打断了我的思绪,喊我睡觉了,夜深了,星星困得直眨眼,我该睡觉了。
想象想象(推荐)四
假如我是家长,我会怎么样呢?真的难以想象。
看,我的孩子竟然出门没带钥匙,可怕的是我也忘带。我心中充满了气愤,准备要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可我没有那样做。当我看到一个4岁的小孩在我面前哭泣,一边抽噎一边说:“妈妈,对不起我错了”这时,我停止怒火的燃烧,心中又有些怜惜……
一个4岁的小孩如果被家长狠狠的打一顿或骂一顿,那他的心灵受损得多严重啊。更何况,4岁,他能做什么?假如我是家长我是不会打骂我的孩子,那种委屈我感受过,我不想再附加给我的孩子,那样对于孩子来说真的太累。
另一方面关于学习我又会怎么样呢?
瞧,我的孩子拿了一张百分试卷回来了,我欣喜万分,打算好好奖励他,但我停止了,这样奖励他他会不会认为妈妈只知道用钱来解决问题呢?过了一段时间,他沮丧的拿了一张78分的试卷回来了,我的怒火又重新燃烧了起来,本来要好好骂他几句的,但我依然停止了,我觉得暴力只会让他感到失望,感到妈妈不喜欢他了。
孩子是妈妈的宝贝,妈妈当然会疼爱他,可是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又会怎么做呢?
假如我是家长,我一定会做的很好,多理解孩子的感受,我知道不被理解的痛苦所在,理解本身的含义是思想和感情的交流,绝不等于迁就。
假如我是家长我还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