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课文两小儿辩日教案如何写 两小儿辩日的课文内容(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5 08:00:58 页码:12
课文两小儿辩日教案如何写 两小儿辩日的课文内容(7篇)
2022-12-25 08:00:58    小编:ZTFB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课文两小儿辩日教案如何写一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一)理论意义从理论上来讲,本文以小学语文中低段的朗读教学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阐释朗读及朗读教学的相关概念,揭示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借鉴与其相关的心理学理论,探索朗读教学的内在规律,分析小学中低段朗读教学的教材及实际教学现状,探究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朗读教学的实践策略,以上这些首先可以从意识形态层面上纠正部分一线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关朗读教学的有失偏颇的观念,唤起一线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关注,共同达成“还语文课堂以琅琅读书声”的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使认识指导实践;其次,本论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丰富该学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其提供包括心理学、朗读学理论、朗读实例研究、朗读实践策略等方面在内的理论依据。

(二)实践意义从实践上来讲,对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有利于改善当前很大一部分一线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无理可依、无法可循的困境,使其朗读教学的方法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本论文拟采用问卷形式展开调查,调查提供的数据可以更加直观、具体地分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为我们的朗读教学明确改进的方向。本文将结合具体教材内容逐层深入地探讨朗读的基本功训练,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朗读教学方式、方法的分析研究,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能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的具体问题上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与帮助。

笔者希望能通过对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探索有效的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方式、方法,从而使朗读能更好地服务于语文阅读教学乃至语文课的系统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及审美情趣,充分发挥这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巨大魅力及作用。

笔者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整理发现,研究者们对朗读教学的意义和作用、现状及成因、朗读教学的策略这三方面业已作了一些较为集中、详尽的探索,为本课题的研究莫定了较为丰富而深厚的基础。

但需指出的是,在笔者查阅的110多篇朗读教学相关的研究文献中,立足于新课改背景及新的课程标准,在新课改及新的课程标准视域下的小学阶段的语文朗读教学研究文献仅寥寥数篇,而针对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相关研究论文更是少之又少。且其在对朗读教学的理论研究上尚比较缺乏或者深度不够,缺乏或鲜少有科学的心理学、朗读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探讨较为系统的、操作性强的朗读策略上也还存在较大的探索空间。

基于此,本文试图将心理学、朗读学等相关理论引入小学中低段语文的朗读教学研究,分析该学段朗读教学的特殊性及其所应遵循的规律;通过对人教版小学中低段语文教材中的朗读内容及目标要求进行梳理,阐析新课标理念渗透下的该学段教材中的朗读现状;通过对杭州四所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师的小范围的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对小学中低段的朗读教学现状及其成因进行探析;同时依照朗读字、词、句、章这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朗读基本功训练。

阐述并结合教材中的具体内容进行示例分析;此外,本文还将结合部分具体的、较为典型的朗读教学谋例探讨一些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本研究试在专业化、科学化的小学中低段朗读教学指导、较为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等方面作一些思考与研究,希望对有志于朗读教学研究的同仁能有抛砖引玉之用。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张颂.朗读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张颂:朗读美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4]窦桂梅.跟窦桂梅学朗读〔m].长春:长春出版社,20xx.4

[5]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6]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7]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

[8]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l0]唐全腾.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11]韩向东.还语文课以朗朗的读书声(上)[j].沈阳:《辽宁教育》20xx年.4

[12〕高珊.新课标下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xx.7

[13]余劲梅.小学中年段语文朗读教学四步骤:基于《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谈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20xx.8

[14]汪启忠.关于朗读与朗读本质的再思考[j].文学教育,20xx.9

[15]李金国.从遮蔽到重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例析[j].郑州师范教育,20xx,(6).

[16]张子静.简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xx,(1).

[17]冯国丽.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策略[j].学周刊,20xx,(5).

[18]孙航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20xx,(s1).

[19]郑如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与解决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xx,(4).

[20]颜秀峰.谈优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19).

[21]刘惠春.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学周刊,20xx,(2).

[22]于双全.论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朗读训练[j].学周刊,20xx,(6).

[23]肖洋.浅谈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学周刊,20xx,(8).

[24]王梅芹.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xx,(20).

[25]齐敏,李维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6).

[26]徐浪.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文学教育(中),20xx,(3).

[27]林萍.小学语文朗读指导与评价的螺旋促读模式的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xx,(6).

[28]毛明月,王玲玲,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xx,(30).

[29]余兆兵.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朗读初探[j].江苏教师,20xx(5).

[30]陈海丽.以读悟本一一探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22).

[31]窦金环.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网友世界,20xx,(2).

[32]钱莉.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33]李毅.小学语文个性化朗读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xx

[34]王晓娇.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有效朗读的教学现状及实施策略的案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20xx.

1、绪论

1.1、研究缘起

1.2、研究现状

1.3、研究意义

1.4、研究方法

2、朗读与朗读教学

2.1朗读及朗读教学的定义

2.1.1、朗读

2.1.2、朗读教学

2.1.3、新课程理念下的朗读教学

2.2、朗读教学在小学中低段语文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2.2.1、朗读教学有利于小学中低段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2.2.1、朗读教学有利于加深小学中低段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味

2.2.3、朗读教学有利于发展小学中低段学生的思维能力

2.2.4、朗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中低段学生的审美情趣

2.3、朗读教学遵循的基本规律

2.3.1、依照小学中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2.3.2、依据小学中低段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特点

2.3.3、依循朗读的朗读学规律

3、当前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教材及教学现状二

3.1、《新课标》理念下小学中低段语文教材中的朗读教学

3.1.1、人教版小学中低段语文教材朗读内容及目标的梳理归纳

3.1.2、《新课标》朗读教学理念在小学中低段语文教材中的渗透

3.2当前一线小学中低段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

3.2.1、小学中低段朗读教学现状的小范围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3.2.2、当前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小学中低段朗读教学中的朗读基本功训练

4.1、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读字训练。

4.1.1、读字的要求

4.1.2、读字的训练

4.2、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读词训练

4.2.1、读词的要求

4.2.2、读词的训练

4.3、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读句训练

4.3.1、停连

4.3.2、重音

4.3.3、语气

4.3.4、节奏

4.4、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读章训练

4.4.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4.4.1、领会文章的主题

4.4.2、培养角色意识

5、探求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5.1、小学中低段朗读教学的方式

5.1.1、教师的朗读

5.1.2、学生的朗读

5.2、小学中低段朗读教学的方法

5.2.1、制定具体、明确的朗读教学梯度性目标

5.2.2、拟定周密的朗读教学计划

5.2.3、给子具体的朗读教学指导

5.2.4、建立具体有效的多层次评价体系

5.2.5、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5.3、小学中低段不同体裁的朗读教学课堂实施

5.3.1、记叙文的朗读教学

5.3.2、散文的朗读教学

5.3.3、诗歌的朗读教学

5.3.4、童话的朗读教学

5.4、利用多媒体及公众平台辅助小学中低段的语文朗读教学

5.4.1、多媒体技术在朗读教学中的使用

5.4.2、公众平台在朗读教学中的尝试应用

6、结论与反思

6.1、研究结论

6.2、研究反思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以相关的心理学、朗读学理论为指导,以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鉴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研究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性课题,因此本文在实践策略研究过程中,将把朗读的相关理论与具体的课文教学相结合,并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

当前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国存在的问题做一浅显的探寻,并简要分析其背后的成因。

(一)朗读教学重视不够,课堂朗读时间不充分《新课标》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应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不少教师已经意识到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中低段,尤其是小学低段,是学生识字写字的重要阶段。教师花很多时间在字词的笔画、笔顺上,教学生怎么读、怎么写。这个时候的念字,不是我们所说的朗读教学。单单会念会写,没有将字词放回到具体的语句、语篇中,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字词的意义,更不用说形成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教师自认为已让学生充分读,反复读了,但其实这样的朗读,实则是缺乏有效性的。

其次,由于中低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没听懂、难掌握,所以“满堂问”“满堂灌”,而忽视了学生们的大声朗读。在笔者听到的语文课中,有不少是40分钟的课上学生的朗读时间不到5分钟的。有的即便是有朗读也只是“为读而读”,匆匆忙忙,“雁过无痕”.教师在课堂上用于朗读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如此之少,效果可想而知。例如,在上课伊始,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课文有整体性的感知,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的字音及注释,掌握词语的音、形、义,疏通文章大意。有时教师还会让学生带着任务边读边思考。这本无可厚非。然而现实的课堂上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学生的读书声还未落,不少学生连课文都还没有读完,教师就“啪啪啪”地鼓掌让学生停止朗读,继而开始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此时的朗读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地朗读,课文字里行问所蕴含的丰富思想与情感学生将无法仔细感受、体悟、品味,更不用说引发学生的共鸣了。

(二)朗读教学指导方法乏而不力,缺乏科学性问卷结果显示,半数以上教师认为自己在朗读教学中遭遇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有效的科学方法,甚至有不少教师表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有限。在笔者的课堂听课观察中,发现在学生的朗读前后,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往往比较少,此可谓“乏”;或者就是即便有教师的指导,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字词读音、有无添字漏字、语序是否正确等一般层面,真正按《新课标》内容与目标进行细致而规范指导的只占极少数,此可谓“不力’夕。甚至是有的教师在学生进行朗读时,不注意听,而是自顾自地写板书或看教案,至于学生究竟读得怎么样自是无从评论。还有的教师因为自身的朗读水平有限,结果就是”以其昏昏“难以”使人昭昭“.

(三)朗读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朗读具有随意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打破沉闷、没有生气的语文课堂的重要性,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朗读。问卷调查显示,差不多半数的教师在备课时”有时设计朗读方案“,仅16%的教师表示是”经常设计“的。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时,对朗读教学的目标、教法、步骤往往是没有完整的预设的。有的教师并没有把朗读作为一种成熟、独立的教学方法来加以设计、使用,而是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辅助手段穿插在讲解、讨论、分析的过程中。诚然,朗读常常要和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整合使用,但如果学生的朗读总被置于一个可有可无、有时间就多读一下啊、没时间就少读甚至不读、可以被随意挤占的地位,该朗读的文章不朗读,该朗读的环节不朗读,显然是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的。

(四)朗读教学的对象涉及面窄,朗读方式单一一些语文课上,尤其是展示性的公开课上,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几个朗读能力突出的同学身上,读来读去就这么三五个学生,这几个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展示,大多数的学生被”边缘化“

(五)朗读教学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具体有效的多层次评价系统教师较少把机会留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更鲜少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对朗读缺乏自己的判断。

1.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实施策略。语文阅读教学与正确、有效的朗读训练的有机结合,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通过将语、文本解读能力、语文学科思维能力以及语文审美能力都得以锻炼、提高,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任何一种技能的训练与教学都需要教师自身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与素质,朗读的训练与教学自然也是其中一项基本且非常重要的技能。开展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研究,教师必须自己先深入文本,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才能在朗读中传递出恰当的感情,进而指导学生朗读。因而朗读教学及研究能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其次,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及研究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了解与朗读教学相关的心理学、朗读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知晓朗读教学的规律及特点,掌握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拓宽教师自身的朗读知识储备。还有,在开展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搜集一系列朗读教学的相关案例,并尝试开展各种课堂朗读教学的实践活动,这些都将成为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凡此种种,教师的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其专业化发展也得到了很好的促进。

05-06:文学资料收集和文献阅读,

06-07: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

09-08: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数据分析,

10-09:论文撰写和发表,

09-12:论文编写、修改与答辩。

最新课文两小儿辩日教案如何写二

《倾斜的伞》这篇课文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写了外公和外孙女两代人之间互相为对方打打雨伞的场景,表达了爷孙间纯真的至爱亲情。课文托情于物,寄情于伞,以一把倾斜的伞贯穿全文。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蕴涵着的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张显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体会到亲情的温馨。现在,我谈谈在教学中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生通过仔细阅读,不难说出雨中倾斜的伞的情景,而同时通过进一步的阅读,品味外公和我的对话,我给外公递毛巾的细节等,而感悟到祖孙之间的亲情。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凭借对重点语言文字的形象化感悟,抓住语言感悟点,深入体会,进而深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挚爱亲情。

二、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倾斜的伞》一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外公与丹丹的爱,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爱,把令自己感动的事儿和同学交流交流,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学生知道了:原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亲人的疼爱,有邻居的关心,有老师的体贴,有同学的帮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爱的包围中成长着,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感觉到这些爱的存在呢?那么,作为教师,这时要提醒学生:我们在接受别人关爱的同时,要学会去关爱别人。

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发现自已以下几点做得不够好,以后应该改正:

1、读书指导上不够到位,过渡语言不简洁明了,有些不准确。

2、课堂上的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最新课文两小儿辩日教案如何写三

教材简析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

1.故事导入。

有一个故事,妈妈小时候听过,奶奶小时候听过,奶奶的奶奶小时候也听过,你们想听吗?听老师讲故事(选择《神笔马良》中马良帮助穷人的片段)。

2.说话训练。马良用神笔给穷人画了什么?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想干什么?

3.板书课题。有个小女孩,她和你们一样,也梦想着有一枝神笔,她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

二、读诗歌

1.读正确。

(1)认读字词。缩叹息遥远寻食哭泣健康(课件辅助显示音节)

(2)初读课文。认真地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做上记号,问同学、问老师。

(3)抽读正音。

2.读流利。

(1)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

(3)指导朗读。诗中有三个长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课件辅助出示斜杠指导句子中的停顿)

(4)找规律。“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这几个词组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

(5)巩固练习。在全诗中继续寻找“()的()”的词组,读一读。

(6)积累词语。摘录两个自己喜欢的词组。

3.读出感情。

(1)范读课文。下面我们来练习读全文,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2)学生评议。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在哪儿,还有什么不足。

(3)教师引导。老师不但在用嘴读,还在用心读;不但在看字,而且在画画。想看看老师脑子里的画吗?(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动画)

(4)学生练读。

(5)游戏助兴:《挑战自我》

三、练说话

1.自由说话。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画()……”说话。

2.情景说话。收听几个求助电话(无家可归的老虎、饿瘪了肚子的熊猫、渴得厉害的地球妈妈、中了毒的小青蛙……),用诗歌的语言说话。

3.朗读范文。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善良的小朋友画一对翅膀,带着你的爱,带着你的情,飞向蔚蓝的天空,飞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四、课外作业

1.请学生自己布置一个回家作业。

2.课外阅读《不要问我为什么》。

[设计说明]

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的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一个显著标志。语文教学以读为主,诗歌的学习尤其如此。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渐渐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触发情感,在读中培养学力,提升思维。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下特色:

1.展示读书过程。学生接触文本,总要经历从不会读到会读,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先感知后理解、从默会到表达,让学生把隐藏的认识过程显现出来。

2.渗透读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强化“过程和方法”,要求教师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把读书的方法渗透其中,创设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来运用、提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巩固。

3.明确读书目标。语文课堂上的读书目的主要是学习语言。通过学习文中规范、精美、鲜活的语言,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语言范式,改造自己的口头语言,促进消极的语言向积极的语言的转变。

4.提高读书质量。最理想的读书目标是超越文本、超越作者,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让学生的注意中心由作者、文本转移到自己身上。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有创作新的“假如”的欲望,教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作为学习的伙伴参与其中。


最新课文两小儿辩日教案如何写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习中我采取了大量的、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的活动。如:自己读,合作读,指明读,开火车读,男女赛读等形式。不但如此,学生在读之前心中有明确的读的目标,这样的阅读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每一步都扎实有效。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亮丽的画面,让学生在抽象的语言文本的基础上对课文有深刻的感性认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直观的画面,与文中一个个美好的词语相呼应,又有利于学生建立表象,形象的理解词语。

不足之处:

一、读文时应有意培养学生回读的习惯。

在让学生读懂自然段的环节中,在一遍自读之后,有一部分学生能有所了解,也有另外一部分学生没能了解,这时,如果老师充分照顾全体,引导学生进行回读,既一遍没读懂,再读一遍……,如此设计能面向全体,同时,让学生逐步养成回读的习惯,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阅读习惯,可以为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搭建好基础。

二、以生动有效的引导

三、要让孩子写的充分。

语文教学中每堂课都要安排写字练习,而且要让学生写的充分,写的从容。我这节课中由于前面的检查生字的环节用了大量的时间,造成写字时,只剩了短短5分钟,所以学生写字写的很匆忙,写字的效果不高,为学生留下了书写的负担。为了克服这一点,我想,我今后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好时控,为写字留下充分的时间,加大课堂的密度,提高40分钟的效果。

最新课文两小儿辩日教案如何写五

《小露珠》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句优美,富有儿童情趣。文章通过小动物对小露珠的赞美,表现小露珠的外表美;通过描写“小露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的格外精神”赞扬小露珠的心灵美;并通过描写小动物和植物们对小露珠的喜欢,赞扬了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最后,小露珠与大伙儿一一告别,一句“我明天还会来的”充满人性化的安慰,使离别没有丝毫的伤感,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1、继续巩固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对课文加强朗读感悟,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我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①诵读感悟法 ②读中想象法

《小露珠》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只有在反复的感情朗读和想象中才能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才能体会其中的感情。具体教学方法的采用,我将结合教学程序的讲解作详细的说明。

《小露珠》一课的教学,我用三个课时来完成,具体任务安排是这样的。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精读感悟,理解课文。

下面,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简单列举如下:

1、复习生字词。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听写词语,接着出示词语,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词语的书写,最后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认读词语。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巩固字词,因为小学阶段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何况我面对的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呢?我认为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2、诵读感悟,读中想象。

《小露珠》这篇课文语句优美生动,适合采用此方法来教学,具体说来,是这样的:

① 学习第一自然段

我让学生诵读,读后谈感受,接着再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感悟小露珠的形成。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是小露珠的形成过程。最后我指导学生学生朗读这一段。

② 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这几个自然段,找出这一部分的中心句(第五自然段)。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似,主要写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赞美。我让学生带动作边表演边诵读赞美的话语,通过表演“蹦到大荷叶上”、“爬到草秆上”、“落在花朵上”等动作,让学生体会小动物们的可爱。接着提问:“小露珠像什么呢?”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语句:“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进行简介板书(钻石、水晶、珍珠)。

③ 学习第六自然段

“不光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植物们也很喜欢,为什么呢?”让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这段教学,我抓住重点词语“光彩熠熠”、“生机勃勃”和重点语句“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作为感悟的突破口。并指导学生读出喜悦的感情。

3、总结全文,背诵(1—6)节。

最后我让学生感情朗读全文,并做总结。总结时,我提出以下两个问题:①你们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说出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更美。②你喜欢这美丽的大自然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大自然动物、植物和小露珠的和谐、融洽和美丽。这篇课文语句优美,是语言积累的好材料,所以我指导学生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朗朗的背书声中结束这一课的教学。

板书是一节课内容的浓缩,我本课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闪亮、透明、圆润(外表美)

15、小露珠

无私奉献(心灵美)

最新课文两小儿辩日教案如何写六

摘要: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样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人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样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那么,作者笔下 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①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②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③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明确: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

1.第1自然段

①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

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②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第二课时

(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人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了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了粉红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4.第4自然段

①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心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5.第5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人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1.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明确: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往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

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明确:

①用作者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

②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六、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前要指导学生怎样读出感情来,如朗读课文时可根据文中描写的景物展开想象,脑海中映现作者描绘的画面。

七、指导学生作文。

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__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最新课文两小儿辩日教案如何写七

《鲸》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介绍“鲸”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的说明文。课文很简单,学生能很快地掌握课文内容及相关的说明方法,如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该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一、查资料,探索鲸的世界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首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鲸的相关资料,对鲸的各个方面有充分了解,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查的资料非常丰富,他们的资料已充分证明鲸是哺乳动物,很快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上课时,我让他们进一步交流并用一句话把他们资料中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句告诉给大家。孩子们的汇报面之广已远远超出课文内容。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不同种类,并通过图片说明须鲸与虎鲸的区别。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史祖,并对鲸的史祖的生活状况展开讨论……

二、巧板书,理清文章线索

然后我板书了课题《鲸》。板书时我把题故意写成两条“鱼”的形状,带孩子们进入海洋世界。课题《鲸》也写得很大,经观察孩子们说出鲸的一大特点——“大”。这也是第一自然段的关键。按照这样的方式我让孩子们迅速在课文中找出鲸的其他特点并上台板书。不一会“鲸的演变”、“鲸的种类”、“鲸的食物”、“鲸的呼吸”等就出现在黑板上了。

三、放手读书,自读自悟

接着同学们自由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找出各段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第一个孩子说他喜欢学习“鲸的睡眠”部分,因为他喜欢睡觉。

于是喜欢睡觉的孩子都和他一起朗读这一部分。学习“鲸的演变”这一部分时孩子们在课文中找出了鲸的生活痕迹:从陆地到浅海再到海洋。

学习“鲸的食物”这一部分时我让女孩子读须鲸部分,男孩子读齿鲸部分,这样突出了须鲸的温柔,齿鲸的凶猛。学习“鲸的呼吸”时我出示了两个剪纸:一个是又粗又直的纸条,另一个是又细又高的,“聪明的渔夫”——孩子们一下子记住了鲸喷出的水柱并由此学会辨别鲸的种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