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1:53:52 页码:11
最新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模板17篇)
2023-11-24 11:53:52    小编:ZTFB

志同道合的伙伴可以帮助我们共同实现目标。坚持锻炼身体是保持健康和追求美的重要途径。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每一次经历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篇一

摘要:《机械制图》课程的难点是教会学生如何识图、如何绘图。在复杂的立体转化为平面和平面转化为立体的空间认识、立体思维活动中,大多数学生都存在难以适应的情况。要实现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空间物体的感觉能力,并通过强化训练来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方法培养。

一、直观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有效措施。

直观教学主要包括实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空间视图变成形象、具体、易掌握的内容,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这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感受能力的有效方法。

实物教学是在制图教学中学会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运用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印象,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多看一些简单的基本几何体的视图,如长方体、三棱柱、圆柱体、圆锥体的视图,通过对图形的认识,熟悉这些视图所对应的空间形体,实现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换;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便于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在制图中,有很多形体表面有孔、键槽,同时内部还有其它各式各样的结构,初学时单凭想象绘制视图的确有一定难度,此时模型便是一个较好的手段。有了直观的模型作教具,再加以适当讲解,绘图便变得简单了许多。例如,在讲授剖面图(断面图)这一节内容时,针对学生经常容易将剖面图与剖视图混淆起来这一情况,利用模型在断开部位画上剖面线,剖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就一目了然,降低了学生在学习时的难度。

而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那些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使课堂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多媒体的形象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较快地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绘图能力,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的空间概念更快地形成。《机械制图》课的核心章节是通过“投影理论”的教学和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看图与绘图的实际应用能力。初次接触这一学科的学生,由于空间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都会感觉到很困难。

例如:讲“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而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画面,能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并清楚地展现出来,同时,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在此投影图演示的基础上,教师只需因势利导地讲解和板书本节的“学习要点”,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减小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将传统教学方法中无法突破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画面完整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

如:《机械制图》教材“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章节中球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也是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由于球体的立体图形和模型在空间“形”、“位”的准确表达上有局限性,在“球体表面上点的可见性判别”的教学上往往有一定难度。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将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画面完整清晰地表现出来,学生通过对剖析后的画面的观察分析,对球体所特有的“轮廓线”互为“中心线”又互为“分界线”的空间方位关系有了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对“六向”方位的分辨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强化训练是发展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关键。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思路将重点放在读图和制图两个方面,这是很不全面的,笔者认为还应包括记图,这同样是制图教学的基础环节之一。既然机械图样被喻为“工程语言”,就应该具有自己的“词汇”和“词组”,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识记在脑海中储存入大量基本体和一些简单组合体的图形特征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空间实物形状,能弄清图与物之间的特征及其联系,你就已经具有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了。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

2、类比训练。

所谓类比训练,是指给出几组较为雷同的三视图,使每组三视图中有一个或两个视图相同,然后由学生分析总结视图所表示的两个不同形体各自的投影特点。

3、构形设计训练。

构形设计训练是指根据给定的一个(或两个)视图设计出各种形体,并补画出它的另两个(或一个)视图。通过这种训练,可以丰富想象,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例如可以给定两个视图,补画出多种可能的第三视图(即一题多解),也可以进行趣味投影构形。

4、同一形体的变位训练。

同一形体,如果变换它的`空间位置,则其投影后的三面视图也将随之发生很大变化,有时一个十分简单的变化,就会引出难度较高的视图,经常进行此类训练,无疑对提高学生识图中的应变能力和想象力十分有益。

5、结点法补图训练。

补图补线问题以往大多是根据已知视图苦思冥想出形体的大致形状,再来逐步补出未知视图或缺线,这其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非常之多。其实就平面几何的观点来看,补出的第三视图与已知的两面视图无论表达了什么形体,就图形本身来说都是平面图形,即由平面图形的结构要素点、线所组成;而从投影理论来看,给定两面视图,相当于确定了形体在所求投影面上的投影是该形体上点的投影。因此,我们可以将视图视作求点的过程,通过投影规律将已知视图上一切可能在所求投影面上的投影点都连接起来,这些点组成了一个点阵,再对该点阵中结点的连接规律进行分析判断。事实上这些结点不但决定了第三视图的投影范围,也确定了所有可能的连线的数量、位置、方向,也就是说第三视图的形状是由这些结点中的某种连线方式所决定的,这就是结点法的主要解题思路。当然,要熟练地应用结点法完成补图补线题,要求学生对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必须掌握得非常透彻。

综上所述,要通过《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手脑并用的多种训练促进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技能。

参考文献。

1、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制图》(第四版)。

2、王幼龙《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

3、湛蓊才《课堂艺术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朱光爱等编著《多媒体cai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电子出版社。

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篇二

青年教师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1],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是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而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是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矛盾聚集较多且急待解决的难题。[2]国内外学者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较多,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以到为限定时间,以“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精确查找,可以找到1009篇相关文献;以“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可以检索相关文献153篇。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理论界对高校教师的激励问题高度关注。高校青年教师正处于其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通过构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中的有效激励机制,使其承担起传道授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任,是各大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根据四川省统计结果,[3]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接近全省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一半,其中,60%以上的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历。以“80后”为主体的高校青年教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普遍具有高学历,部分青年教师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知识面广,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同时,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他们的科研素养和道德情操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以四川某普通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如图1~12所示)发现,青年教师群体中31~35岁所占比例最大;普遍学历层次较高,博士学历达43%;以中级和副高职称为主;离异或未婚教师所占比例达25%左右;对薪酬和职称评价体系的满意程度较低;近一半的人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有35%的人感觉人际关系不融洽或一般;平均每天教学工作时间低于4小时的达60%,而科研工作时间达8~10小时的占30%,且科研时间大于10小时的也占较大比重;对目前工作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40%;对于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工资待遇低,其次是职称晋升难度大和学术困难。

与中老年教师相比,青年教师群体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强烈的需求特征。1.精力充沛,学历层次高,思维活跃,广泛涉猎新学科、新技术,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和变革愿望,最具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最容易接受新的理论与知识,发展潜力巨大;2.自主意识较强,不愿意受制度约束,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对现行体制满意度低,属于“最难管理的群体”;3.成就动机较强,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4.思想容易波动,由于缺乏工作和生活的磨练,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常使他们感到压力大、困难多,若不能给予其适当的引导,对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不能正确对待,满腔热情可能很快转为心灰意冷,甚至走向极端;5.有强烈的物质需求、发展需求、社交和情感的需求,同时承载着繁重的工作负担和生活负担。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吸引、用好和成就青年教师,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青年教师数量和比重较多,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流动性也最大,高效、长期的激励机制是稳定我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关键。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青年教师的创造力,促进青年教师充分发挥其才能和智慧,实现其自我发展,提高青年教师对学校的贡献率,最终促进高校良性发展。

二、目前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目标偏高。

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标准上层层加码。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需要,适应职称评定,岗位考核的需要,不得不大量撰写sci论文,申报基金项目,申报成果奖,创新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使青年教师产生了沉重的负担,所定目标超过客观现实基础,多数教师尽了最大努力,仍难以达到和实现目标。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使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延长。很多青年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比法定工作时间要多3~4个小时,双休日加班处于常态化,长期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二)激励对象错位。

一些高校不太重视激励对象的结构差异,新、老教师一个标准。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经验少,资源量少,要完成老教师一样的工作量,特别是科研工作量,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部分青年教师无研究生指导资格,教学当量学时权重低,即便是其参与的教学工作远高于中老年教师,但实际考核工作量却相反;青年教师为科研和教学一线的主力军,他们生活在沉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之中,然而由于激励对象错位或激励手段失衡导致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三)评价指标过度量化。

年终考核及职称评价的.主要内容是论文、专著、专利、获奖、项目数量、教学课时量等,全部进行量化考核,甚至可以拿科研业绩折换教学工作量,而教学和科研的水平与质量难以在量化指标中体现。这样的结果就造成青年教师将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项目申报、论文发表、成果申报上,形成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

(四)经济激励偏重。

过多引入企业管理激励模式,忽视高校教师的特点,以单一经济激励为主,忽视了教师道德、情感、态度、universityeducation人格等方面的因素,使激励手段失衡;[4]基础工资已经成为教师象征性的收入,绩效工资逐年上升,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能逐步淡化;青年教师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激励,一味追求可显示度成果,急功近利,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出现学术不端。由于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会给青年教师队伍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高校有必要针对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及青年教师培养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构建青年教师更为科学合理的成才激励机制。

高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目标,这其中包括国家对高校的发展要求,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对高校的要求。“目标的设定应遵循挑战性原则、可及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相一致的原则;设定恰当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能够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目标太低,激发不了积极性。目标太高,奋斗无望同样产生不了激励作用”。[5]教师个人的目标,要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的目标要靠全体教师去努力实现。

(二)充分认识青年教师真实需求,多种激励措施综合使用。

制定激励机制时要充分了解激励对象的真实需求。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而言,稳定的工作和基本的生活保障是他们的首要需求,要根据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和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制定并综合使用包含各种激励手段的成才激励机制,单一经济激励实际上还处于低层次需求激励,不能同时满足青年教师高层次的需求,有时甚至会造成对激励对象的伤害。

(三)科学制订岗位聘任、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评价。

标准,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评标准要注意定量和定性结合,既注意量化考评,又不能事事量化;既注意短期效益,又注意长期效果;定期考评与不定期考评结合,内部考评与外部考评结合,制度考评与活动考评结合。建立科学评价标准是激励机制效果成功的关键,对完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建立民主评价机制,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管理者是激励的主体,教师是激励的客体,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需要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有效互动。在激励机制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保障全体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定权,真正发挥教师激励机制中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教代会的作用,确保激励评价机制的制定、执行和监督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日益成为高校教师中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骨干力量。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高校发展与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卓越人才,是当前高校人才工作的根本要求。高校应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切实解决青年教师的思想进步、业务提高、生活条件等实际问题。高校要把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根据学校和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帮助青年教师制订职业发展计划,构建有利于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激励机制,引导广大高校青年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高等教育事业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3]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川教工委〔2013〕21号)[z].2013.

[5]王会民.我国普通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16.

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篇三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的数量和比例也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4万人,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2.78%,青年教师的发展直接关系着高等院校的生存和发展[1]。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展十分迅速,青年教师更是地方院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大多数青年教师来源于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精力充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2],但他们缺乏系统的教学规范和方法的训练,对教学技能技巧的掌握还处于摸索阶段,教学经验不足,不能迅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同时,地方院校因其地理位置、青年教师岗前培养机制、教学经费投入和教师评价考核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因此,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地方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对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岗前培训周期短,内容宽泛。

地方院校青年教师入职以后,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而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发展史、职称晋升机制、人事聘用制度等相关制度介绍,涉及到教学的部分只有青年教师上课时应携带哪些必备的材料、课前认真备课、课后认真总结以及集体听了两次名师课堂授课等少许内容。青年教师大多是直接从学校毕业而进入大学教书的新手,岗前培训没有正规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没有传授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以及常见课堂事故的处理方法,导致青年教师在没有完成学生到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下,直接走上了讲台,教学质量也达不到理想效果。

(二)导师制形式单一,考核标准不明确。

地方院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结束之后,正式进入导师培养阶段。院校给青年教师安排一名跟其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导师,青年教师不仅要听导师的相关课程,学习其教学方法和课堂把握能力,而且要完成导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这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部分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较少,并不能全面的发现青年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配备的导师基本都是本校教师,没有聘请企业导师对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指导,导致青年教师拥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并没有掌握所授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不符合地方院校以应用型为主的学生培养模式。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期末考核,仅限于其所给的评语和分数来决定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没有对考核的标准进行细化,未能全面的反映青年教师的真实教学能力,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造成不利的发展。

(三)教学经费投入少,教学成果被看轻,出外培养机会少。

虽然大多数地方院校以建立应用型大学为宗旨,但是仍处于“重科研、轻教学”的阶段,科研经费和教学经费的投入严重失衡,科研岗和教学岗分配不清,制度不完善,基本没有设置教学岗职称晋升机制,教学成果也没有被考虑。青年教师正处于职称低、工资低、经济压力大等多重不利因素下,为了晋升职称、提升工资、解决经济压力等问题,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当中,而教学完全变成了“良心活”。除了教学经费投入少,教学成果没有被重视之外,教学经费的投入对青年教师的出外培养也造成困扰。地方院校青年教师不仅出外培养机会少[3],而且部分优秀教师即使有出外培养机会,由于教学任务紧,无法分身,同时,出外培养的教学补助少,不足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导致青年教师放弃出外培养的机会,依然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二、教学能力提升阶段青年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知识扎实,教法陈旧。

青年教师大多来源于各高校的硕士或者博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强,精力充沛等优势。但是大多数青年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培训,只是模仿以前导师的传统授课方式,没有结合教材、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研究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陈旧[4],同时,缺乏提升教学能力的积极性,导致教学内容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消化。

(二)心态较高,缺乏虚心学习态度。

青年教师拥有较高学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认为自己能够很好的胜任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一直采用自己认为较好的教学方法和较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没有向同行进行请教和按照教学大纲内容进行授课,同时,缺乏虚心学习的态度:不去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堂学习和研究他们的教学方法;不参加学校举办的讲课、说课、课件制作等比赛,觉得教学比赛不能反映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和提升教学能力;不听取督导的意见,更有甚者排斥督导的工作。

(三)教改课题申报经验和动力不足。

青年教师对课程教学改革的积累较少、基础较薄弱,基本没有加入研究生导师或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团队,缺乏教学改革项目申报的经验,更没有独立申报教学改革项目的能力,同时,由于地方院校教学经费的不足,教学改革项目不仅量少,而且经费较低,发表核心教改论文也很困难,因此,青年教师缺乏申报教改项目的信心和动力。

(一)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岗位学习、考核、评价机制。

地方院校应根据引进教师的层次、学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岗位学习、考核和评价的机制。青年教师不仅在机制下能够快速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对自身的未来充满自信,而且能为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二)“督导+同行导师”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青年教师进行分散培训开始,安排校级督导和院级同行导师相结合的指导模式。校级督导通过进入青年教师课堂听课,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资料、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等方面进行指导;院级同行导师也通过听课的方式,对青年教师备课范围、授课知识的深浅、技能操作等方面进行指导。最后,由督导和同行导师共同评价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严格执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机制。“督导+同行导师”相结合的指导方式,不仅加快了青年教师角色的转变,而且快速的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三)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慕课网、精品课平台等网络化学习方式的推广,使得青年教师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不得不根据教学的发展形势,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青年教师在备课阶段对主流专业慕课网或精品课平台上的同一课程进行网络学习,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授课方式。除此之外,青年教师还需认真学习教材和辅助资料,做好课堂准备,同时,课后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出现的情况和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比赛与普通教学一致的.教学方式。

地方院校周期性举办讲课、说课、课件制作等形式的教学比赛,作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地方院校考核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大多数高校已将教学比赛办成了教师的教学表演赛,赛前教师会认真的准备比赛资料,并对参赛内容进行反复的演练,达到对参赛时间、授课语速、授课内容和层次结构的绝对把握,以期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然而,赛后教师并没有把这种好的教学风格应用到普通教学当中,普通教学中依然采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应对课程教学,没有起到比赛带来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方法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教学比赛与普通教学的一致性。

(五)本校交流与外派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地方院校青年教师的交流学习一般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的教学沙龙和名师讲坛活动为主要的形式开展。前者主要以青年教师与教学名师交流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以及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方式进行;后者主要以名师对设计教案、研究教法和教学反思等进行讲解,为青年教师如何把握课程提供学习方法。本校交流活动既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能够传承本校好的教学方法,但是本校交流也会阻碍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只有不断的外派青年教师访学,学习名校好的教学方法,并与本校教学方法相融合,研究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法,缩小地方院校与名校教学质量的差距。

(六)教学与科研并重的评价机制。

地方院校科研与教学经费投入的失衡是阻碍其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之一,同时,教学成果在职称晋升机制当中基本没有得到认可,以致青年教师对教学的研究大打折扣,教学质量也令人堪忧。随着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扩大和教师职称晋升权力的进一步下放,地方院校在增加教育经费的同时,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加大教学质量在职称晋升机制当中的比例,不断完善教育与科研并重的评价机制,促进地方院校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办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只有在地方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新模式,严控培养机制,加快青年教师向优秀教师的转变,才能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地方院校向应用性综合型大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篇四

(一)钢琴教育理念较为陈旧。

目前,山西省高等院校在钢琴培养模式上教育理念陈旧。在新的社会需求下,需要的是具备主动学习能力的学生,其不仅能够在学校当中学习知识,还要确保在步入社会之后能够持续学习、终身学习。但是,在山西省高校的钢琴教学当中,由于存在教师为主,主动教学,被动接受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过程较为被动。在钢琴练习过程中,对于新的学习内容不能够及时领会。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这种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比较生硬、教条,不利于知识的鲜活性和趣味性传达。此外,将教学这个本该互动良好的过程全部寄希望于教师一身,势必会增加教师的工作任务,使课堂效果受到限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能够学到的内容多少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钢琴教学内容不够合理。

就目前来看,山西省许多高校的在钢琴培养内容连贯性上还是有一些不足。钢琴内容教学不仅仅讲究理论教学,也有实践方面的技巧性学习。如果一味地强调其某一部分内容的单一化理论和技巧性教学,就会使得教学内容呈现出单一性和鼓励性,使整个学习内容难成一统。学生在学习起来就会较为松散,无法运用提纲挈领的办法把知识和技巧组织起来。显然,这样的情形对于钢琴学习兴趣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的松散性,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系统性梳理整合、归类,对于分类教学和因材施教来说,也会造成阻碍。

(三)钢琴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就当下的情况而言,我省高校钢琴教学内容除课堂授课外就是独奏练习。这种独奏训练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自己领会弹奏技巧,自我感受和领悟是有帮助的。但是,学习过程是一个交流和呼唤的过程,这种闭门造车的教学方式阻断了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可能性,使同学们之间无法随时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存在共性的地方也无法及时做出共享和解答。而且,相对单调的钢琴培养方式也缺乏定向指导。学生独自练习弹奏,在理论和技巧方面遇到的很多问题无法及时向老师求教解答,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出现障碍,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四)对教学的评价不够全面。

山西省高校钢琴培养过程中,为确保钢琴课堂内容的教授任务能够顺利开展,保证钢琴培养质量,校方会对钢琴培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这种评价,能够课堂接受度及教学实际实施评估,为下一步针对性改革贡献参考。但是,目前我省高等院校对于钢琴培养的评价体系还不健全,评价涵盖的范围也不够广泛。在钢琴教学评价中,仅仅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平时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忽略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实践过程,这样不仅对于钢琴课堂教授和实际学习情况的评价不够科学,而且对于学习主观能动性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一)改变传统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在山西省高校的钢琴教学中,要实现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贴近实际耳朵教学目标。所以,在实际教授当中,教师第一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观念,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基于这一目标来开展工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社会需求,钢琴教师必须认识到如今需要的人才是具备可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因此,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这一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的主动讲解和灌输为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这一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钢琴课上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钢琴弹奏技法,适时对其进行矫正。之后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其领悟力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教师也有必要继续提升自身素质,使自己的钢琴教学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学生的进步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教师素养,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钢琴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将对整个课堂接受度和教授传达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省高校有必要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在钢琴教学方面的思想认知水平和课堂安排以及协调能力。在课程安排当中,不能仅仅以学生的技术学习为出发点,而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也可以藉此提供大力支持,通过对学校学生的整体调查摸底,编制出适合于本校学生学习,并有助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钢琴教材。

(三)根据现实需求,改善钢琴培养方法。

在山西省高等院校的钢琴培育课当中,可依据实际环境需求,对高校钢琴培养方法实施改革。具体来看,过去的钢琴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课堂教学和学生独自演奏练习为主但是这种独自演奏的方法对于学习的演奏技巧交流,以及互动学习是不利的。因此,学校和教师尽量依据当下时代对钢琴教育的要求,适时地改变钢琴培养方法。例如,可以在过去单一的独奏练习的基础上,实施交叉交融的练习方式,让几组同学一起练习钢琴弹奏,共同探讨和研究,在演奏和探讨过程中互通有无,使自己的演奏技巧得到提升。另外,学校也应当结合时下的新方法、新技术,为钢琴教学开发新的教学平台。

(四)多角度交叉,完善教学评价。

在山西省高校的钢琴教学中,为确保教学效果的持续稳定,并能够通过阶段性总结对学习效果进行改善,高校可以采用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形式,来对钢琴培养情况进行评估。一般来说,评估分为三个角度,即教师和学生评价自己、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被第三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在教师和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环节,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反思,认真找寻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学生对自己作出评价时会对学习情况实施综合评价,确定整体学习状态;教师和学生互评的环节,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钢琴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特质,进行客观评价,学生针对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客观评价;而所谓的第三方评价,就是其他班级的教师和同学对某一班级的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评估其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这样,采用多角度综合评价的方式,才能使我省的钢琴教学评价机制更加客观公正。

三、结语。

如今,在教育领域最为重视的就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展开的各项教育活动。在山西省高效的钢琴培养当中,不仅仅要传承过去教授方法当中的精华,更要勇于弃其糟粕,敢于结合时代需求,对我省高校的钢琴教学培养模式实施改革。只有认识到钢琴培养当中存在的问题,确定钢琴培养目标、科学规划培养内容、改善培养方法、健全评价机制,才能使山西省高校的钢琴培养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在新时代教育出更多杰出的钢琴演奏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冉.高校钢琴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15.

[2]王丽坤.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

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篇五

2.1培训制度不健全[4]。

很多高校没有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新教师在踏入工作岗位之前,一般都没有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培训,由于很多地方高校培训制度不完善,导致青年教师难以进入工作角色,教学基本功底子弱,地方高校培训制度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第一,培训相关政策不健全,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没有相关的详细培训政策,很多院校的教师培训工作敷衍了事,没有具体的培训制度及实施细则,缺乏相应的培训机构,大多是高校人事处主办,学校内部的教师作为培训导师。第二,培训内容单一,多数地方高校教师培训内容主要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有关实践技能方面的,如教学研究方法之类的课程涉及很少,青年教师在培训中学到的教学技能欠缺,相关教学论类的课程也没有开设。另外,教育技术对教师来讲也是一门重要学科,教师进入课堂多以多媒体教学,而很多高校未开设此类课程,所有的这些导致青年教师在培训中获得的帮助很少。

2.2实践平台未搭建[4]。

教师踏入工作岗位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及教师基本功。一般对于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讲,学校应该在开课之前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简单进行考核,形成一种考核制度,确定能够胜任教学任务的教师,才能走进课堂,这样既是对青年教师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一些高校实施了“老带新”的制度,由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一名年轻的新教师,实现“传、帮、带”。本来这是一项促进青年教师能力迅速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很多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传承,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监督执行力度不够,学校支持奖励力度不够,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对“传、帮、带”的认识不深入,任务下放下去之后,放任自流,很多二级院系本着应付的态度,并没有真正带领青年教师学习,多数人都是年终考核填一张考核表结束,像观摩课堂实践、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平台未搭建,这些平台的建立有助于青年教师亲自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反之,导致青年教师缺乏实践学习的机会,难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3学校环境[5]。

很多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他们都有自己的科研小团队,在自己的专业上都具有一定的能力,到了工作的地方院校之后,学校条件很多都不如自己读书的学校,尤其是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学校设施匮乏,校园环境不佳,使得这些青年教师心理上产生很大的落差,他们会常常拿工作的院校与之前的学校比较,比较之后,落差会加大,最后导致这些教师没有精力和热情对待新工作。资源的匮乏、条件的简陋,很多青年教师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也是目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辞职频繁的重要因素。很多教师想开展一项科研活动,发现没有人可以协作,图书馆资源有限,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实验室条件简陋,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有的这些,都导致青年教师从心理上失去了对学校的热爱,更谈不上教学乐趣了。优美的学校环境、丰富的资源条件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2.4自身因素。

影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还有教师自身因素,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态度。教师的工作态度是决定教师乐岗敬业的重要因素。张大良等人对69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新教师认为要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关键的品质是敬业精神[5]。第二,自我发展,青年教师到地方高校从事工作,很多时候更加注重自己的专业发展要求,如果所从事的.教学能够促进专业发展或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愿望强烈,都会促进他们制定目标、计划,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将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三,性格特征。有些青年教师刚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的稚气不成熟还残存着,遇到事情还是以学生方式解决,容易暴躁发怒,这些都不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

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篇六

论文摘要: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与其他科目相比,培养目标、教学内容都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高等院校音乐课程教学不仅仅只延续了专业音乐院校一对一上课的方式,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增设了小组集体课、即兴伴奏课以及重奏课等教学方式。本文进行了探讨。

1要上好集体小组课。

在高等院校特别是音乐专业,钢琴课是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不是要解决学生在钢琴上的“个性”问题,而是要解决学生掌握钢琴正确、科学的演奏方法,具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和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教学与伴奏的能力。在高等院校钢琴教学中,正确而有效地运用集体小组课这种教学形式是完全可能而且是非常必要的。钢琴小组课的基本特征是几名钢琴学习程度相近的学生共上一堂课,每次课有基本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要求,教师对统一的教学内容做一次性集中的示范和讲授。而目前高等院校音乐系钢琴小组课大都是“流水式”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几名学生一堂课,每个学生上十几分钟的课,一个接一个的上课,这种教学方式造成学生上课时间短,曲目单一,教学进度慢,学生回课效果不好等弊病,应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具体做法是新生入学后,由基本上没有钢琴基础的四名学生组成一个钢琴集体课教学小组,每周上一次课,每次上一课时,第一次课留下四首乐曲,下次课抽查,每人弹一首不许重复,再下次课再抽查其他的没有回过课的曲目。每次课先用二十分钟抽查作业,十五分钟对学生作业进行认真总结,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找出弹奏时有毛病或优点比较突出的小节,进行示范性弹奏,让学生进行讨论,找出优、缺点问题所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克服缺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要上好个别课。

钢琴演奏的技艺性特别强,而每个学生掌握演奏技艺的能力各有差异。同时,艺术有其本身的特点,在艺术见解,艺术趣味、音乐处理或弹奏等方面,允许百花齐放,可以有一个相当大的变化范围和幅度。乐曲的处理只要不违背音乐的性质,这样或那样的设计都是被允许的'。教师对不同的学生不仅可以用不同的教材来进行教学,即使用相同的教材,也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有不同的要求和处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我认为对钢琴演奏有一定程度的学生以个别课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是有很大优点的。教学方法,一般学校常用的有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读书指导,参观、实习、练习等等。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都必须系统地向学生讲授以上的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作用是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自觉学习来获得知识;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对程度较浅的学生,可以提问教师讲授的内容,看他们理解,掌握的程度;对程度较深的学生,则可以留下题目让学生准备,看他们对作家、作品了解,掌握的情况;钢琴演奏是艺术的创造,示范演奏有助于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创造能力及对音乐意境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示范演奏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要真正起到示范作用,主要从理解,认识出发,使他们逐渐具有独立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也绝不只限于以上几种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认真钻研,将各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灵活运用,并创造出自己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向全面的方向发展。

3要开设即兴伴奏课及重奏课。

即兴伴奏课及重奏课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最有效的途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扩展视野,增加音乐修养,而且对学生的钢琴演奏及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弹伴奏,学生可以学到与别人合作的本领,演奏中更注意倾听及思考,同时也增加向他人学习的机会,提高理解力,欣赏力及表现力。钢琴以其特有的优越性,被人们称之为“乐器之王”,但也有其薄弱点,不能像弦乐那样容易表现优美的连奏,也无法像管乐似的在长音上自如地做出渐强渐弱,更难以超越人声那细致丰富的情感变化。通过伴奏、合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演奏的歌唱感,也有助于体会及模仿更多音色的变化。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视奏能力,获得更多舞台艺术实践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工作的能力大有帮助。

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式,逐步把学生培养成多才能、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最终实现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蓉.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及其主体调适[j].德州学院学报,2001,(03)。

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篇七

摘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针对当前青年教师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研究能力不强、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及教学能力培养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文章认为,主要应从激励机制、培训机制、交流机制及评价机制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从而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保障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4号)中提出: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近年来,一些专科院校通过大量引进青年教师从而升格为本科院校,这些青年教师大多学历较高,教学时间不长,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因此,关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既是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的要求,又是这些新升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划分标准及我国延迟退休的现实,本文所指青年教师是指44周岁以下的教师。本文以湖南某新升本科学校(以下简称h学校)为例,对当前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h学校升为本科学校,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24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万余人;专任教职工3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74人,含二级教授5人;副高职称19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0余人。截至7月,学校共有青年专任教师158人,其中女性105人,男性53人;助教4人,讲师99人,副教授53人,教授2人;博士9人,硕士143人,本科6人;教龄最长的为22年,最短的2年;中共党员39人,民主党派63人。通过对该158人教学能力的研究,我们发现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研究能力有待提高、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教学能力培养机制亟待完善。

(一)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尽管对何为“教学能力”争议较大,但教学能力最终要体现在教学效果上来,两者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h学校每年通过学生、同行及教学督导组三方评价从任课教师中评选出教学效果排名前100名的教师所任课程为“一类课程”,并按课时费的20%作为额外的奖励。从—的教学效果来看,这158名青年教师中获得“一类课程”称号的只有17名,仅占青年教师的10%,占全校“一类课程”的20%不到。出现这种情形一定程度上与该校的师生比不合理有关,从而极易造成上课班级越多,所得学生评价分值的均值越低。以该校会计系为例,该系学生占全校半壁江山,由于师生比相对其他院系来讲最高,导致“一类课程”获得率在全校十个系部中排名第8。但如果把青年教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量的话,在其他教师同样承担较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2014—20青年教师所得“一类课程”数如此之低,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由此可见,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强人意,有待提高。

(二)教学研究能力不强。

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首先来看h校的教改课题申报情况。从、20的教改课题立项情况来看,两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教改课题只有35项。也就是说,只有不到1/5的青年教师申报了省级以上的教改课题。再放宽到校级课题,两年来也只有44人次申报,只有不到1/4的青年教师申报。由此可见,青年教师申报教改课题的积极性并不高,从事教改研究的热情明显不足。另外,从青年教师论文发表情况来看,该校对教师已发表的论文与成功申报的科研课题(包括教改课题)进行量化奖励。论文方面,最低为本科学报50分,最高为国际权威期刊分;课题方面,省级一般课题120分,最高为国家级重点课题2000分。从2014—学年来看,158名青年教师全年科研分总值为14579分,人均得分92分,相当于每人发表一篇北大核心论文。仔细分析发现,全年无科研分的竟然达到102人之多,相当于三分之二的人无科研成果。会计系青年教师相对较多,理应有较好的科研表现,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半青年教师科研分值为零;同时,分值较高的主要集中于该系少数几位年轻教师。这一现象反映了该校重教学轻科研的严峻现实。一方面是由于该校刚从专科学校转型而来,大部分教师仍然沿袭专科学校教学为主的观念,另一方面也与该校青年教师缺乏科学研究动力及学校缺乏惩罚措施有关。

(三)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不科学。

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是否科学牵涉到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发挥与潜能挖掘。h校对教师能力评价主要从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三方面进行。其中学生评分占总分的权重为80%,同行评价与教学督导评价各占10%,体现了学生为主的评价思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但从具体评价指标来看,却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评价指标上,尽管从教学态度、内容、方法及效果四个方面设置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但这些指标大多为基础指标,一般任课教师都能达到。其结果往往会造成评价者无所适从,各被评价者差距不大。以2014—2015学年为例,该年度158名青年教师的学生评分基本处于“良好”区间(80分—89分),80分以下及90分以上的值为零。这与指标设置的初衷即评分结果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之间呈正态分布大相径庭。同时,属于基础性的新生的课程学生评分普遍较高。会计系获得“一类课程”称号的'有一半属于会计学原理的授课教师。由此可见,学生的评价并不公正客观;评价体系的不科学也难辞其咎。二是同行评价上,主要设置了教学文件、教学行为、作业布置、课程考核、工作量及教学研究等六个方面的指标。但这些指标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却难以准确把握。原因在于,评价者往往难以把握被评价者的具体情况。以“教学研究”为例,其中设置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教改论文”指标。作为评价者其实无法得到被评价者有关主持课题与发表论文的相关数据,也就无法对被评价者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2014—2015学年同行评价得分中,158名青年教师中得分处于70—79之间的只有四位教师,高于90分的只有一位,绝大多数为80—89分。同样的情形存在于教学督导评价中,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可见一斑。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学校通过一定的培养机制得以提升。新升本科院校升本前为达到升本的相关指标要求,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大量地招聘专业教师。而这些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刚毕业的硕士生与博士生。这些教师一方面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教学方法、手段、经验相对欠缺的劣势。h学校对于新进教师采取边培训边上岗的方式,在入校之初进行集中岗前培训以获取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教育方法,并最终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之后,学校再采取听课、督导评学、教学竞赛以及访学、进修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其教学能力。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成文的系统的师资培训制度。h学校目前的相关制度散见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不系统也不全面。其次,缺乏国际化的培养观念。教育的国际化是我国的大政方针,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要想培养出具有国际化理念、掌握国际化游戏规则、符合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本科生,必然要求授课者自身具备相应的理念与能力。以会计专业为例,当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经得到全世界140多个国家的认可与采纳,会计国际趋同趋势不可逆转。但该专业授课教师对国际会计准则大多知之甚少,亟待学校采取相关培训措施转变其观念、提升其素质,从而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国际需求的人才来。三是师资培训的经费与数量有限。由于师资培训一定程度上会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负面影响,学校对于被培训者往往在数量上进行限额申报,同时要求申报者协调并最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这些无疑难以满足大批量新进教师的培训需求。最后,缺乏对新进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对于大多数青年教师而言,理论知识丰富而产业实践经历缺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能从书本到书本,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目前来看,h学校对于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缺乏制度性保障。

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教师发展中心,并出台相应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制度,使教学能力的培养有章可循、有则有依。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一)激励机制。

高校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只有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有效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潘懋元教授指出:“如何避免用简单的外部压力甚至行政命令,转而通过激发教师个体的内在追求来调动教师发展的积极性,是中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办法,笔者认为应该从满足高校教师这类特殊的知识型员工的显性需求与隐性需求两方面着手,构建校本发展与教师个体发展需求的相容激励机制。显性需求激励方面,需要明确激励目标为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加大对青年教师教学教改课题申报及论文发表的保障力度;加大对教学团队活动经费的支持力度,避免平均主义;加大对教学科研团队的建设激励,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激励措施主要包括经济激励、情感激励与权利激励。隐性需求激励方面,主要满足教师尊重的需求与自我实现的需求。高校要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高校教师真实获得被重视、被尊重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满足感,切忌将高校教师工具化。高校的发展要以教师个体的发展为内核,通过教师的自我实现达到学校的长远持续发展的目标。学校应对教师职称、学历、实践经验的提升给予时间、空间等条件上的保障与优惠措施,为教师的自我实现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

(二)培训机制。

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是青年教师获取教学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升的本科院校应该通过“教师发展中心”建立起相应的培训体系并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该培训体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基础教学技能与专业教学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样本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批量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定期培训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各种类型的培训,不仅可以让青年教师获得有关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基本教学方法、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教育职业道德等知识,同时可以让不同专业的教师掌握相关专业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技能;不仅可以通过高校自身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同时还可借助外部优质的培训资源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可以解决青年教师教学当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还可解决个别教师存在的特殊问题;不仅可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入校时期的教师进行周期性的定期培训,还可针对少部分教学水平不佳的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动态培训。总之,健全的培训机制与多样化的培训体系将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三)交流机制。

首先,应该建立本土师资国际化与国际师资本土化的交流机制。教育的国际化必然要求教育者的教学理念、知识、能力的国际化。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突破传统的狭隘的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禁锢,不断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学习。为此,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对外交流机制,让青年教师“走出去”,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方法与技能,实现本土师资的国际化,让中青年教师在对外交流互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具体措施包括: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际教学研讨会议、派遣青年教师出国访学与进修、举办青年教师出国教学观摩与考察活动等。同时,需要采取相应的交流机制将国际优质师资“请进来”,实现有效的本土化。比如举办国际性教学研讨会,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介绍先进教学经验与方法;聘请国际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招聘具有国外教学经历或留学背景的青年才俊来校任教。其次,应该建立校内师资教学经验的交流机制。学校要以制度的形式要求以教研室或系为单位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并使之常态化。通过观摩指出授课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院际、校际之间的教学观摩活动与教学竞赛,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最后,要完善校企之间的交流机制。派遣青年教师进企业学习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四)评价机制。

学校的评价机制必须遵循客观、公正、可操作的原则。针对当前新升本科院校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客观的现实,学校应该下大力气加以修正完善。首先,在学生评价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评分权重。学生作为教学受体,最有话语权。同时,对于学生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着重从教师课程教学氛围的调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把控及教学效果的提高等方面进行设置。其次,要适当降低同行评价评分权重,毕竟同行评价是一种间接评价,不可能深入课堂进行现场观摩。因此,同行评价的内容要重在对其教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及教学竞赛结果的评价。再次,要适当提高教学督导评分权重。这是因为督导组往往需要进入课堂进行督学指导,是教师教学过程的见证者,其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督导组需要充分发挥其“导”的功能。对于授课者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提出中肯、客观的改进建议,从而为授课者提高教学能力提供智力支持。总之,评价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评价让被评价者清楚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四、结论。

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教育的发展与民族的复兴。新升本科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本科办学经验不足,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本文认为,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主要包括激励机制,为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供充足的动力;培训机制,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基本保障;交流机制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动态的增量保障;评价机制,通过以评促改,评改结合,切实有效地巩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可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1).

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篇八

摘要: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地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全校甚至整个教育事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梳理前人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所在高校实际情况,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方面出发,构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整体教学水平,打造优势青年教师团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

近年来,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的调整,地方高校不断增加。从我国高校构成比例看,地方高校数量正在扩展,教师数量迅猛增长。,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358所(含独立学院323所),比增加450所,专任教师134.31万人,比20增加17.48万人。据教育部公布的安徽省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119所高校(普通本科院校33所、高职院校74所、独立学院11所、分校办学点1所)中,其主体为地方高校。由于地方高校大多属新建院校,随着办学转型和规模扩张,教师的补给量正在迅猛增加,青年教师已成为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地方高校对教师队伍建设仍停留在泛化管理层面,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提升教育素养处于自发状态及力不从心境地,在提高教育素养方面处于意识不强、思路不清、措施不力的状态。从高校教师生命周期的变化这一角度看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特点,35岁以下青年教师处于培育的投入期,其成长特征为知名度低、成果产出少、教学任务重、经济生活压力大、流动性强和可塑性大。作为我国庞大的高等教育群落中“弱势群体”——地方高校,由于其办学条件和资源配置等比较薄弱,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支持往往力不从心,从而影响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青年教师是地方高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和学校发展的未来希望,其工作状态和教学能力如何,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水平,且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自身专业发展。因此,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1相关概念界定。

教师教学能力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表现为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基于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促进学生生命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1]。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前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张相乐认为,教师教学能力包括转化能力、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和教学研究能力[2]。张宇庆认为,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研究能力[1]。教师的教学能力好坏直接影响教育质量,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教师更应该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评价高校教学能力的优劣更多的看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青年教师队伍主要指那些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的教师,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他们主要从事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3],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地方高校在招聘教师时,要求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条件好的学校,一般都以博士学历作为招聘条件。在这里,我们主要以安徽省地方高校为例,从滁州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界定为:35周岁以下,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在高校进行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人员。因此,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指刚毕业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从事地方高校教学,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部分教师刚踏入工作岗位,没有教学经验,没有实际接触过课堂,在工作中难以处理突发事件,教学考核体系不明确,教学能力表现不足。因此,要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培养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

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篇九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主要构成部分,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对高校办学水平与整体教学质量的反应。本文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机制的现状,初步构建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分析了多种评价方法,对评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供了借鉴性帮助。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作用,是判断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标准。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具备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目标,收获教学成果,发挥潜力的最好体现。它是对教师独自完成教学任务表现的直观心理特征。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则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在这个基础上,本文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机制作为研究对象,从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即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学组织、教学操作、教学指导、教学评价进一步阐述综合评价机制的构建,进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的思路。

高等院校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未来教学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根本,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书素质的高低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高校管理机制是行政管理,具体的运作也按照这种模式,这种评价模式片面追求效率和效益,不利于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态度,刚开始的他们的认识就出现了错误。高校评价方式单一,没有重视学科的差异性。高校教师的科学评价只用作著作和论文的评价,不易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一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没有重视全体的差异性,损害了科研的生态平衡,不利于科研能力的发展。评价方式不健全,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高校使用的是定量评价,背离了科研的本质,科研水平的提高不是通过简单的数量累加就能实现,使得许多青年教师背离了科研本质,只是为了完成考核和职称评定而去搞科研,对研究成果弄虚作假,无视科研的公正性,科研水平的质量可想而知。

1.教学设计。

首先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价之一,要考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选择,是一种分析学科教材的能力,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详细地来说,就是课程授课开始前,教师做好充足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选择内容时,具有创造性,因为课程教学和基础教育不同,不仅需要将基础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求学生更好地探索未知世界,结合学科实际,创新运用学科知识。教师授课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也不是知识的转移,需要教师同通过整合形成教学内容,这样对学生理解知识非常有益,使学生更好地发展。青年教师要充分选用合适的教学内容,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更新教学方法,实现授课目标。

2.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是结合教学设计,构建课程方案的过程,挖掘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在授课过程中,青年教师要掌握跨学科的知识,了解社会的发展动向,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需对课程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建设。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具有课程意识,教学不是简单地知识传授,也不是单元和章节之间的累加,需要在课程设计和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科研成果的研究也要和教学结合。要提高授课效果,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做到这点。科研成果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科研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为高青年教师注入了科研动力,此外,还可以和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弥补教学的不足,以合理调整科研方向,促进科研活动更好地开展。在对学生评价上,高校青年教师要使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对课堂实验的评价、对学生课堂发言的评价等,不是以试卷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此,课程开发能力要归入高校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上。

价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高校青年教师能开展组织教学。教学组织要求教学实现师生间互动,使双方更好地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学习中。高校青年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自身要具备严密的逻辑表达能力,严格而不失幽默,展现特有的魅力,语言的表达是集多种感官为一体的综合性表达,不仅有面部的表情动作,还有肢体语言等。多媒体技术使用到教学过程中,使高校青年教师的授课变得较为容易,因为多媒体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势,功能多样,是对传统教学思维的颠覆,使用这种教学方式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种快乐的学校方式,收到的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4.教学操作。

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较为客观的评价是教学操作,因为这种能力是衡量青年教师是否将专业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教学操作过程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种能力也即是课堂管理能力,对教学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也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观察学生注意力变化,及时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根据授课实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和适应性,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实现教学过程的充分展开。这个过程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评价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是教师是否灵活教学的见证。

5.教学指导。

在素质教学改革下,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应突出教师的角色作用,也就是教师在授课中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对教师综合能力评价时,考虑教师指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也是问题探究的主动参与者。事实上,这种天赋不是生来就有,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教师正确指导学生,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这种能力。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不是以教为主,应是更好地指导学生,希望学生短时间明白课题非常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指导,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高校青年教师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传授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经,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这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就业有益,能拓宽所学领域的知识层面,紧随时代,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教学指导是综合评价机制中重要的一环,为评价高校青年教师的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6.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最后一个评价环节,也是综合评价机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部分,因为这个能力是判断教师是否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学生,为教学开展提供方向。教学评价,要求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结果的开发等环节做出合理有效的评价,对教与学的过程做出正确的反思,将授课效果以报告的形式更好地呈现给教学部门。教学评价在教学结构模型中处于最高地位,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较大影响。教学设计、教学结果的开发等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能如实地反应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后续教学的改进提供了可靠依据,清楚教学优势和不足,结合评价结果,及时改进,以提升教学水平。教学评价在综合评价机制中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尤为重要的能力结构。

三、结语。

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的发展方向,高校具有大量的青年教师,构成了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力量,担负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重任,为高校更好地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希望。总而言之,教师专业发展也即是不断学习、促进和发展的过程。发展性教师能力评价围绕教师,以教师个体发展为指引思想,结合现实,关注过程,反馈及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成,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开展要求整合教师发展需求和学校需求,使教师融入学校精神氛围,推进教师的真实表现和未来发展的整合,意义重大。所以,以人为本,培养并管理人,根据教师的发展评价,建立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机制是一个很好的策略,科学有效的评价结果有助于管理机构根据需求,开展培训,确定培训的口号、方法和内容,形成有效的途经,借助高质量的外部培训和内部反思,使专业化和综合化青年教师队伍逐渐构建起来。

参考文献:

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篇十

内容摘要:调性调式思维习惯与五线谱读谱方法均有首调与定调两种方法,具有快捷反应、瞬间编配特点的钢琴即兴伴奏技能的培养,要求读谱方法同调性调式思维习惯必须一致,以减少思维方式与读谱方法之间转换的中间环节。调性调式思维习惯与五线谱读谱方法的互相矛盾,是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的真正瓶颈。

钢琴即兴伴奏,无论对于音乐创作人员、表演人员、教学人员,还是对于音乐学子都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技能。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专业音乐教育,也都把钢琴即兴伴奏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与器乐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看待,我国许多专业音乐院系都开设钢琴即兴伴奏课程。

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这样的事实:尽管关于钢琴即兴伴奏的书籍、教材、音像资料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尽管各级各类音乐学校的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言传身教、殚精竭虑,但是,钢琴伴奏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一直不甚理想,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总是困难重重。对此,音乐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无不忧虑,有关专家学者予以深切关注。通过大量教学实践,笔者深感读谱方法同调性调式思维习惯的互相矛盾,以及高校和声学等音乐理论教学中专一定调读谱方法的运用,是影响高校学子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提高的真正瓶颈。

调性调式思维习惯与五线谱读谱方法均有两种:首调方法与定调方法。所谓首调思维和首调读谱方法,就是根据调式主音的不同高度进行调性调式思维和读谱,标准音a在不同调性调式中唱名不同。所谓定调思维和定调读谱方法,就是所有调性调式都按照c大调的音位进行调性调式思维和读谱,标准音a在所有调性调式中的唱名相同。

调性调式思维,既是一个习惯问题,也是一个能力问题,两者是统一的'。调性调式思维习惯或能力的形成,取决于每个人生活的音乐氛围、接受音乐教育的状况,以及所从事专业的特点。由于我国社会生活中旋律艺术高度发达,人们的审美习惯、欣赏心理总是对于旋律因素非常敏感。所以,音调感觉敏锐、调式概念明确的首调思维无疑占有绝对多数,即使有机会接受专业音乐教育的音乐学子也不能例外。这类人多数属于声乐专业、民族器乐专业、音乐教育专业和部分理论作曲专业。比较之下,具有定调思维习惯或能力的人即使在接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专业人员之中,也为数不多,至于在整个社会的人群之中,则更如凤毛麟角。这是因为,定调思维习惯或者能力需要自幼培养,必须经过严格规范的视唱练耳教育。这类人多分布于钢琴专业、小提琴等管弦乐器专业和部分理论专业人员之中。

定调读谱方法与首调读谱方法,作为读谱的唱名法各有优劣。首调唱名法音准容易把握,并且与简谱视读方法一致,但读谱比较繁琐。声乐、民乐一般用此法读谱;定调唱名法读谱容易,但音准较难掌握。钢琴和管弦乐队乐器一般用此法读谱。这两种读谱方法本身并无高下之分。世界各国有的注重首调方法教育,有的注重定调方法教育,有的则两种方法教育并重。那种认为定调读谱方法科学、首调读谱方法落后;定调读谱方法专业、首调读谱方法业余的观点,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证明,调性调式思维习惯同读谱方法既有一致的情况,也有不一致的情况。用定调读谱方法读谱的人,不一定具有定调的思维能力,反之亦然。调性调式思维习惯同读谱方法一致,无论对于音乐创作活动、音乐理论阐释,还是对于包括声乐器乐在内的表演技能的学习和演绎,特别是对于钢琴即兴伴奏都有极大的便利。调性调式思维习惯同读谱方法不一致的情况,对于乐器演奏、器乐教学来说似无大碍,用定调方法读谱的世界各国器乐教学培养了诸多大师级的演奏家,其中具有首调思维能力的人不胜枚举。但是调性调式思维习惯同读谱方法不一致的情况,对于音乐创作编配活动,特别是对于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来说极为不利。

这是由于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就在于即兴性。所谓即兴性就是随兴所至、信手弹来,完全没有可能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作为一种即兴性的演奏方式,要求弹奏者看到旋律乐谱的瞬间,立即弹出有创意、有条理,旋律清晰、和声规范、音型适宜、情绪准确、意境恰当、形象生动、内涵深刻的钢琴乐谱来,这就要求弹奏者必须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创编能力。如果调性调式思维习惯同读谱方法背道而驰,怎么可以做到不假思索、一挥而就地即兴弹奏呢?所以,钢琴即兴伴奏技能,要求调性调式思维习惯同读谱方法必须一致,以避免思维习惯同读谱方法之间的矛盾,减少思维方式与读谱方法之间转换的中间环节。鉴于高校音乐专业学子具有首调思维习惯的人占有绝对多数的实际情况,一般钢琴伴奏教科书都明确规定用首调唱名法读谱。首调读谱方法是世界著名的柯达依教学法的主要观点之一,是美国、日本等国家所采用的主要读谱方法。当然,这里我们讨论的范围仅限于大小调式和五声调式等传统的调性音乐,对于现代无调性音乐,由于没有一定的调式主音和调式体系,自然不存在首调读谱的问题。

具有一定钢琴演奏程度的学子对于肖邦、李斯特的高难度作品能够挥洒自如地弹奏,但是,面对简单旋律的即兴伴奏却束手无策,当人们看到这种尴尬情况,总是习惯于从和声思维能力、伴奏音型运用、快速反应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等方面寻找答案,却没有从读谱方法同调性调式思维习惯必须统一这个最基本的角度来考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该有的疏忽或者遗漏,如果不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对于即兴钢琴伴奏能力培养问题就会一直处于迷茫徘徊、隔靴搔痒的境地。当然,对于这一问题的明确认识和彻底解决,还需要音乐理论尤其和声学的教学和训练所用读谱方法同学生的调性调式思维习惯的统一,这是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与提高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天康.音乐知识词典[z].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樊祖荫.中国五声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泰尔.即兴伴奏实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姜静蓉,陈鹃.键盘即兴伴奏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篇十一

创新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高中阶段是学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开始,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不断增强,他们渴望接受新的观念、新的知识,美术鉴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能够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作用,对高中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一、正确认识、改变观念。

必须正确认识美术课在整体课程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潜意识里面没有主课与副课之分,正确对待每一门课程。有了这一前提,之后的一切才会应运而生,顺理成章。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隐性的弊端,主要还是家长、社会、以至于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思想意识里面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县区和乡镇尤其严重)。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主课与副课无意识区分,过度的强调升学率等等,美术课教师的教学常常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从而导致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一点点被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退,课堂学习和课堂作业也只是为了应付差事,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该彻底改变全社会的传统教育观念。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作为美术教师,如果让学生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那么作为教师是不合格的。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堂气氛有很大的关系,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比如,在讲到《古代人物画》这节课时,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画要注意的地方,线条的浓淡、粗细以及轻重,让学生通过寥寥几笔就能将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照现代人物画与古代人物画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在美术鉴赏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创新,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三、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材。

美术教材是普发性,不可能针对某个地方,某个学校进行编排,具备普遍性,但不具备个别性。因此,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可以在遵循美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自主创新,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材,让教材更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校实际,这样的改革更加有利于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究,主动求知,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对美术教材的改革中,首先要深入钻研现行教材,根据学生认知实际和现有能力水平,挖掘教育因素,拓宽美术教学的知识面;其次要能够借鉴各种美术教材,取众家之长,扬长避短,在其他教材中选取与学生相适应的内容,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学习起来更直观,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能够诱发学生美术的创作欲望;再次,教师要积极探索教材特点,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突出美术教学的特色;最后,在美术的具体教学中,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普及性、层次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四、课程合理安排,培养创新思维。

融合学科的特点、魅力及人文素养,将传统的美术技能教学转变为学科合作的课堂。例如,在欣赏课程《青瓷》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或者询问历史老师进行一些根源探寻。再通过课后的集体交流,增进他们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兴趣,体现对多元化人文素养的尊重。从中培养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好感和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有效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美好事物自发创作的灵感和表现欲望,最终对思维开放也起到启发作用。传统美术教学中,只有在课堂封闭的环境中进行“闭门造车”的教学氛围。改封闭为开放,让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充实自我,在实践中探究艺术真谛。充分调动学生所有感官,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参与到学习探究和思维构建之中,亲身感受、直观体会、认真观察、勤于动手等行为方式,能在美术课堂上产生新看法,提高美术技能、发掘美术情感,并进一步对创新思维加以培养。

五、培养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绘画作品不能仅以形似为判定标准,还要以神气来表现灵魂,这对于美术作品的评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青少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幻想,想象力也非常丰富,而美术教学正需要这种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正确加以引导,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量想象,运用自身的想象能力进行美术创作。只有独特个性的创新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创新,唯前人,唯书本都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要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个性,不唯书,不唯人,要有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和信心,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创设平等的艺术气氛,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著名的雕刻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说:“珍惜每一次激情的冲动吧!”这种激情的冲动就是在艺术创作中的创新和创造的勇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仅有创新的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美术教学中,就需要利用美术的学科优势,发挥美术直观形象的功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赞许犹如阳光”,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素养,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与时俱进,不断摸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李京丽.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高中美术教学随笔[j].考试周刊.2010.17.

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篇十二

成教学院音乐专业钢琴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大多为在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及艺术文化系统的骨干。由于其生理、心理、知识、阅历等方面的特殊性,使他们在钢琴学习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优劣势。他们学习钢琴一般是由于工作教学或艺术实践的迫切需要,在工作中他们深刻体会到了键盘乐器在教学或艺术实践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分析鉴赏作品、视奏、伴奏、钢琴教学等能力在工作中显得更为实用及重要,是衡量他们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并且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钢琴演奏员,而是具备高素质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及基层艺术文化系统工作者。因此,在对成教生的钢琴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注重对学生钢琴演奏技能的教授,而更应突出实用性,重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重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作品鉴赏、分析能力及音乐素质、修养的培养。

在成人钢琴教学中常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教师只注重教授演奏技术,而忽视对学生音乐作品鉴赏、分析能力及音乐素质、修养的培养,而这种传授和培养却是尤为重要的。它既可以发挥成人理解力、理性思维强、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优势,促进其演奏水平的提高,又在其日后的钢琴演奏(伴奏)、音乐欣赏课、乐队排练等工作教学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谓一举两得,不容忽视。但这并不是要求教师拿出专门的钢琴课时去给学生补习和声、曲式、中外音乐史等课程,而是应把这些知识融入到平日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去欣赏、鉴别、分析作品。首先,鼓励学生多去欣赏各类音乐作品,尤其是反复聆听自己所演奏的作品。在欣赏中鉴别每位演奏家风格的不同之处,找到自己演奏上的差距。通过鉴赏,丰富了学生的乐感,给学生的.演奏指明了方向,无形中学到了各类音乐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审美情趣。其次,要发挥成人理解力强的优势,与学生一起对所弹作品进行分析,包括调性、节奏、和声、织体、曲式结构、作品体裁、技术难点、音乐内容、风格特征等等。正如俄罗斯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涅高兹所说:“让学生了解不仅是作品‘内容’,不仅应以诗意的形象感染他,还应详尽分析作品总的曲式结构及其中的个别细节和声旋律复调、钢琴织体写法。”通过这些理论分析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更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练习,更理性地指导自己的演奏,使理论与实践同步、与实践结合,做到以知识(理论)引导行动(演奏),而行动(演奏)又以知识(理论)为依据。这样有助于学生从理论角度更深层面上去理解所演奏的作品,进而有助于演奏水平的提高,并适应今后的音乐教育及艺术实践工作。另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也会开阔他们的视野,达到培养其音乐素质、修养的目的。

二、视奏能力的训练。

视奏能力的强弱可以说是一个人真实钢琴水平的标志之一。作为一名学习钢琴的学生,有一个快速而准确的视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直接影响学习的进度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视奏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综观成教生整体的视奏水平,总体来说不是太高。究其原因,与成教生总体钢琴演奏水平不高及许多同学都有“拔高”的经历,乐理、基本功不够扎实等原因有关。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让学生解决乐理的问题,如音符、节奏、连线、休止、各类音乐标记等等。要求准确而快速地掌握谱面所呈现的所有信息。其次,对键盘要熟悉。将头脑中所掌握的信息快速地传递到手中,需要对键盘有较高的熟知程度。这需要多加练习,而且应从慢速但完整的练习着手,做到“熟能生巧”。再次,要有一个良好的视谱习惯。眼睛始终要走在手的前面,不要单个音符的读取,可将音阶和弦等相对完整的音乐组织形式作为一个单元,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的、单元式的视谱。这个道理就如我们平日读报一样,并不是看一字读一字,而是眼睛总比口快一步甚至几步,一句一句地去读。最后,在教材上应选择一些低于学生实际水平的乐谱让学生进行视谱练习。如此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训练后,相信学生的视奏能力会有所提高。

三、伴奏能力的训练。

为歌曲进行伴奏,尤其是即兴伴奏,对成人教育钢琴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一项非常实用的能力,也是衡量他们今后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伴奏能力是尤为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伴奏能力,其一,要求学生熟练掌握24个大小调,尤其是几个常用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转位及和弦连接等。其二,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曲式结构等,正确地选择和弦,根据乐曲的类型、情绪、风格确定伴奏织体音型,由学生自己进行编配创作。这可从儿歌等简单的歌曲开始入手,熟练掌握后,再移到其他的调上进行练习。其三,不要忽视原谱伴奏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在弹奏原谱伴奏中学习优秀作曲家编写歌曲伴奏的构思方法,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即兴创作中。其四,要注重对学生伴奏音乐感觉及与演唱者的配合能力的培养。此外,鼓励学生多参加艺术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和掌握伴奏技巧,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此积累经验,锻炼他们的伴奏能力,这是能否弹好伴奏的关键。

四、让学生了解掌握一定的钢琴教学法。

我们所面对的成人学生大多为中小学音乐教师,他们曾经或今后也会面临“钢琴教学”这一课题。所以在钢琴教学中适当给学生传授一些钢琴教学法,如各种演奏技法的训练、音乐感觉的培养、教学大纲计划的制定、合理灵活的教学方式等,使学生既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又学会怎样教别人学琴,二者结合相信会更能提高他们今后在音乐教育工作中的实际能力。

总之,对成人教育学生的钢琴教学,既不能完全等同于高等艺术院校钢琴专业的本专科生,又有别于社会上业余学琴的成人音乐爱好者,更不同于对儿童的钢琴教学。对这类学生的教学应结合其自身的特点优势,抓住“成人教育”的特点,从他们的实际现状和需求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只要教学方法得体,教材选用适当,勇于探索,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成人教育钢琴教学的全新教学模式,相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国翥、高晓光、吴琼.钢琴艺术博览[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文出版社,

[3]孙平.钢琴教学方法探讨.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4.49—50。

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篇十三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不断的转变,高校的教学培养目标也发生着转变,现今的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们艺术能力的培养,当前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钢琴专业。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的钢琴专业处于开设之初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必定有许多的教育方面的问题。当前高校在钢琴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们的钢琴表演能力的培养,作为钢琴表演能力的关键音乐表现力也被高校的音乐教师们所忽视。这种钢琴教育方式是偏离钢琴教育的正确轨道的,高校的音乐教师们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寻找有效的对策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1.使学生门拥有音乐感受能力。感受能力是音乐表现力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感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曲调、音乐的情感传达,拥有音乐感受能力的学生们在学习钢琴的时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受能力某种程度上是对音乐作品所传递的情感的接受,拥有音乐感受能力的聆听者可以极快的进入音乐所描述的世界当中,可以说是音乐作者的知音。拥有音乐感受能力的学生不仅仅能够更好的学习音乐,也会是一个充满艺术修养的人。现今的高校学生们应当是充满艺术修养的,这样的学生才是符合现今社会人才要求的学生,因此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培养。2.使学生们拥有音乐想象能力。音乐想象能力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们来说是相当的重要的。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听觉艺术是相当抽象的艺术,因此需要听众们拥有丰富的音乐想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美。在钢琴教学中学生们的音乐表现能力是和学生们的音乐想象能力相互的关联的,在某种程度上音乐想象能力是实现音乐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钢琴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使用示范性教学、比喻性教学和情景还原式教学来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想象能力。让学生们拥有丰富的音乐想象能力去感受到钢琴旋律所打造的山川河流之美、人生百态之美,让高校学生们成为一个富有音乐素养的人。

1.使用多种音乐素材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音乐是一种相当独特的艺术,某种程度上来说音乐是主观性极强的艺术。因此不同的人的音乐艺术表演给予人的感受是不同的,高校钢琴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要使用多种多样的音乐素材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师们可以选择不同钢琴演奏大师的作品给学生们聆听,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音乐大师们不同的.艺术风格,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钢琴演奏表现力。在了解作品的同时,也要了解作者的出身和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任何钢琴音乐作品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受,因此需要学生们通过作品诞生的时代和作者的经历去寻找共鸣,只有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寄托,学生们的钢琴演奏才能拥有表现力。2.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基础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能力。高校的钢琴教师们应当认识到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需要使学生们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们的听觉能力,钢琴表演艺术是听觉艺术,因此听觉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听觉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们要让学生们注意每一个音符出现转变,每一段旋律的起落。教师们可以让所有的学生依次进行示范演奏,让每一个学生们去聆听,从中寻找不足之处让每一个学生成长。高校钢琴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们实践演奏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们在实践演奏的过程中去感受钢琴演奏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关键点,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3.培养学生们实际演奏过程中的反应能力。钢琴表演艺术终究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因此钢琴的表现能力也会被演奏过程中的外物感染,所以需要教师们进行学生演奏过程中的反应能力的训练。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教师们可以改变演奏的环境,让学生们经历不同的演奏环境,演奏的环境可以是安静的,也可以是嘈杂的,除此之外,教师们甚至可以使用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干扰学生们的钢琴演奏,培养学生们拥有面对突发状况调整演奏方式的技巧。这种环境的改变锻炼最终为了使学生们拥有一颗能够安静下来沉醉在音乐中的心,是为了使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得到充分的加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能力是相当的重要的。高校的钢琴教师们应当认识到这一点,积极的寻找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能力,让高校的大学生们经过钢琴学习之后成为一个拥有艺术素养的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伯飞,张静,陈芳清歌.“红色经典”文学审美的史诗性解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s2).

[2]郭琳.试析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实用性教学的达成-以肇庆学院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学改革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6(06).

[3]阎晓雪.浅析清末民初张家口地区的民间歌谣[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

[4]饶建华.身份回归与精神重塑-中国现代艺术的历史使命及其价值取向[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

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篇十四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和老师交流的中间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插入情感,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学环境,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情绪调节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调节能力的一些原则。

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各方面都不成熟,所以,只有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正确引导,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么几个原则:对学生保持足够的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平等互信的过程,因此,老师要尽量地尊重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情感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使学生理解和提高的过程,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习氛围的营造,使学生热爱语文学习,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二、实施方法探讨。

小学生的情感比较真挚、幼稚,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意境感到快乐或者悲伤,老师在这个时候就要适时地去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的情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来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入,例如,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老师让学生之间进行分角色阅读,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创造出课文的意境来,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语文的教学中,以说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展现出语言的魅力,实现学生情感熏陶,学生的情感会随着课堂氛围发生变化,使他们体会到情感的'重要性,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或者每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展现出真实情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那种真切,从而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对于一个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不断地发现学生的需求,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情绪调节的能力,希望本文对教育者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2]李春秀。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j].才智,(05):129.

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篇十五

从前面影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体系。

3.1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一体化。

青年教师在上岗之前,首先要进行岗前培训,即我们所说的职前教育。岗前培训是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设置相应的培训部门,并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使岗前培训制度化,培训内容多元化,多邀请教育专家来校培训指导,做到职前教育专业化、规范化。岗前培训的目的是让青年教师有资格上岗,上岗之后,更要重视职后培训。职后培训的形式主要包括短期外出培训、观摩优秀课堂、网络学习及学历深造等等,主要针对入职后教学方面的不足进行的相应培训,做到职前教育职后培训一体化,提升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3.2以旧带新,实行“双导师制”

青年教师刚踏入工作岗位,实践经验不足,需要一个老教师带领入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徒,现在很多高校都实行了这种传帮带的“双导师制”。笔者入职时,所在院系第一年实习“双导师制”,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在实践中的教学行为,学校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加大支持力度,指导教师与被指导教师都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任务,青年教师定期观摩名师课堂,指导教师随时听课,加大督促力度,定期开展教学讨论活动,及时找到青年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导其及时改正,从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3.3创造机会,营造氛围。

学校要加大投资力度,为青年才俊提供优良的资源,建立雄厚的硬件,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科研团队,让这些青年教师能够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青年教师才能够更加踏实扎根在这个学校中,从心里爱上这个校园环境。改善办公条件,给青年教师配备办公室及办公设施,让青年教师能够有独立办公的条件。多给青年教师创造机会,对青年教师多一点人文关怀,从生活上进一步关心青年教师,这样,青年教师就会更加热爱这片校园,对待工作更加热情,真正爱上这份职业,对教师职业产生兴趣,所谓“兴趣是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教学能力也会随之而提升。

3.4强化激励制度,留住人才。

从青年教师自身因素来看,青年教师入职后辞职率很高,很大原因是对学校的待遇不满。很多地方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投入远远不够,在一些制度制定上倾斜性很强,很大程度上限制青年教师的发展,加之青年教师自身性格比较高傲,不公平待遇往往会影响其工作,将情绪带入到工作。因此,学校应修订制度,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出发,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扶持,让青年教师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适当实行奖励制度,青年教师作出贡献或者有进步,要实时表扬或者进行物质奖励,增强其信心,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篇十六

钢琴表演是对音乐作品的再度创作,是一种不仅能够忠实于原创作品的艺术表现,同时也是一种能够对原创作品进行丰富与补充的艺术实践途径。所以钢琴表演能力的高低对于钢琴表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较高的钢琴表演能力能够让听众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能够激起听众对音乐情感的共鸣等等。但是在实际的钢琴教学实践中,钢琴表演并没有很好的做到对音乐的个性化阐述,也没有很好地对音乐进行挖掘以及升华。所以钢琴教学实践中提高钢琴表演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钢琴表演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钢琴表演能力,其主要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其一,钢琴表演是音乐情感内涵的一种表现。音乐不仅包含了创作的艺术,同时也包含了创作者融入作品的情感。音乐作为以乐谱形式固定下来的作品,钢琴表演者以钢琴为媒介,以创作者作品为基础,使音乐创作者的心灵以及思想得到再现。其二,钢琴表演是对音乐情感的个性化诠释。钢琴演奏中,演奏者可以在原作品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在不超出原作品风格的范畴中[2],通过对原作品进行研读,对音符长短、音色明暗等进行处理,展现钢琴演奏者对音乐的二度创作。其三,钢琴表演是对音乐情感的挖掘和升华。音乐也是一种传递情感的语言,只有在演奏者的演奏下才能让听众产生共鸣。因此,演奏者的想象力以及素养越高,对音乐作品的内涵就更加容易领悟与把握,也就越能够挖掘音乐作品的情感以及意境。钢琴表演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演奏过程,不同表演者在不同场合对同一作品演奏的效果以及创造的意境都会有所差别,对原作品情感的挖掘与升华也会有所不同[3]。

二、钢琴教学实践中对演奏技巧的要求。

较高的表演能力离不开良好的演奏技巧,而在钢琴教学实践中,对演奏技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4]。

第一,技巧离不开良好的手感。在钢琴演奏中,作品是通过手来演奏的,需要靠手来感觉幅度大小、轻重强弱、灵活程度以及控制水平。因此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需要加强对手感的训练,而这种训练是从基础开始,并且应持之以恒。只有长久的练习与积累才能够使手指变得更加的灵活与灵敏。俗话说熟能生巧,因此钢琴演奏作为一种富含情感内容的艺术,需要从心出发,结合手部技巧,使心和手共同达到一定高度。

第二,听觉的重要性。手感不仅仅是体现在速度以及力度上,而且与听觉也息息相关,因此提高演奏能力还要不断地进行听觉的训练。在钢琴演奏中,不仅要求演奏者要对作品有整体的感知,同时对于每个细节,每个音符都要在演奏之前就能够感知到它们,“听”到它们。听觉的敏感度对于一位钢琴演奏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的演奏中,可能会因为手指的灵敏度、身体的力量等等因素影响到演奏的质量,而听觉对于演奏水平的高低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钢琴演奏过程体现的技巧需要演奏者自身有较高的判断能力,以不断听到的效果来通过大脑实现对手指的调节,从而使演奏中含有清晰平衡的声部、纹丝不差的时值、准确无误的音高、恰到好处的音量以及瞬息万变的音色。

较高的演奏能力不仅需要依靠较高的演奏技巧,同时也需要对“音乐表现”给予充分的认识。何谓音乐表现?音乐表现指的是演奏者通过演奏的方式将从音符中感知到的东西表现出来,也是内心感受音乐的一种显现。因此,音乐表现的范畴包括对情感、想象、形象、意境、情调以及音乐思维、语言、风格、语调、涵义、哲理等方方面面的`感受与领会。所以,在钢琴演奏时不仅要具备钢琴弹奏技术,也需要具备内心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感受。通常,感受越深、越透彻,表现就越丰满越感人。

钢琴表演能力决定了钢琴表演者演奏的水平,而其中演奏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性格对于表演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常,表演都是属于一次性,因此演奏中出现的失误是无法弥补的。通过调查,造成这些失误的大部分原因来自于演奏者过度的紧张与怯场。因此,在实际的钢琴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模拟演奏来提高演奏者的心理素质。钢琴演奏与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因此演奏的效果完全依靠大脑各神经系统的相互协调。紧张的心理不仅会使正常的心理活动受到大脑的控制,同时也会使大脑的灵活性受到阻碍,从而干扰演奏技术的发挥。因此,在实际的钢琴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培养演奏者克服心理障碍,使表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结束语。

钢琴演奏的水平取决于演奏者本身的演奏能力,因此在实际的钢琴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对演奏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通过不断地训练来提升演奏的技巧;另一方面充分认识音乐表现,使演奏技巧与作品情感达到高度统一。除此之外,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克服表演障碍,使钢琴演奏达到更加完美的状态。

参考文献。

钢琴教学对钢琴表演能力培养分析论文怎么写篇十七

叶黎明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第4期上撰文《概念辨析:提高议论文写作的分析能力》(以下简称“叶文”),笔者读后深有同感。又由于笔者对此问题亦早有认识,在多年的高中作文教学中也积累了不少自己的看法,现将自己的观点呈现出来,以期为高中议论文的写作讨论再添一把火。

叶文在该文“聚焦”中明确指出,“分析说理能力不足”是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个硬伤,并指出其有三个表现:单向思维、单层论证、感情用事。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三点归纳到位,属于对“现象”的一种比较准确的概括。在其后的“实验”与“策略”两个版块中,叶文结合李建生老师的教学案例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对此拙作暂不赘述,只就提高学生在议论文中的“分析说理能力”,谈谈自己的浅显观点。

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单向思维、单层论证、感情用事,这样的描述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带有批评的色彩,但有意思的是,当教师将这样的陈述说与学生时,学生即使会接受,对其议论文的写作也不会有质的改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如此作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笔者以为,从时序的角度来看,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一是历史原因。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已经有过议论文的学习经历,虽然真正动笔写议论文的情形不多,但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写作(腾讯空间的“说说”或者“微博”)中,已经含有大量的议论文性质的只言片语,凡与学生为网络好友者,应当皆知此事。这样的前置性阅读与写作经验,使得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的议论文写作中,充满着叶文所批评的三点表现。

二是学生原因。这里所说的学生原因主要是指学生的判断力与逻辑思维的能力。议论文是为“说理”而来,而“分析”实际上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因此学生的“分析说理能力不足”,实际上就是不会分析,不会说理。根据笔者的观察,即使高中学生在面对一个观点时,常常表现为盲从的状态,即丧失自我判断的状态。尤其是对网络上的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这种情形之下更多的是附和,这就是叶文所说的“单向思维”;而对于不同观点,又容易极端反击。这就是叶文所说的“感情用事”;而无论是在课堂上的议论文写作中,还是在网络写作中,为了说明自己的某个观点,自然会引用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来论述,这就是“单层论证”。

当我们将历史原因与学生角度的判断与逻辑思维原因结合起来时,就发现学生出现“分析说理能力不足”及其三个表现是有因可循的了。

二、方法论视角下的矫正策略。

由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要想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有效地让学生形成“分析说理”能力,纠缠于学生的已有历史是没有用的,也就是说单向批评学生的三种现象是没有用的,真正有效的着力点,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基于方法论视角所作出的判断。

“方法论”本属哲学范畴,其指向“怎么办”。方法论本身是合乎逻辑的,譬如就本文而言,在寻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之后,就该寻找解决方法,这本身是逻辑。而所寻找的方法又必须符合逻辑,这就是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就学生的判断力培养而言,笔者的观点是坚持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实际上不是为了证实某个观点,有时更是为了看学生的判断力。传统高中作文教学中曾经出现过“非此即彼”的情形,但其并不利于学生判断力的形成。辩证意味着不极端,意味着视角可以触及到思维和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就“勤奋出人才”这一观点而言,勤奋能出人才,但人才却不尽出于勤奋;就“社会需要诚信”而言,如果学生的视角够独特,恐怕也能作出“水至清则无鱼”的虽看起来荒谬,但逻辑却能丝丝合扣的议论文来。

就学生的逻辑能力培养而言,笔者的观点是坚持逻辑方法去论证。逻辑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等,高中学生对此是不太清楚的,或者即使偶尔用过却不知道其意义。高中议论文教学结合具体的作文讲评并重点渗透一些逻辑方法却是必要的。其实,关于逻辑方法的`教学,无论是教材中的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有大量现成的例子可用,因此日常语文教学又是一个极好的逻辑方法培养的机会,只是常常囿于传统的教学习惯被忽视了而已。

议论文本身是需要方法的,因此议论文的教学必须坚持基本的方法论,由此径迈入,可能才会找到提高分析说理能力的源头。

三、紧扣“分析”与“说理”作议论文。

回到作文本身上来,简单点说,作文就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议论文应当就是通过文字来分析与说理,分析为了说理,说理基于分析,这就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这里需要关注叶文所提出的,“有关议论文写作的指导,大多都围绕例证法开发相应的策略……对于分析什么,如何分析,缺乏整体性的思考”。

叶文给出的解决之道是“概念分析”,笔者对此的观点表示赞同,但觉得跟学生更应该强调的是“分析”与“说理”这两个概念,因这两个概念学生更容易听得懂,尤其是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发现高中学生一方面喜欢写议论文,因为他们有说理的劲头,但有时又怕写议论文,因为他们怕分析。这就说明议论文的教学重心之一,还是应当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而理如何说,自然是基于上面提到的方法论基础,基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实,理不辩不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有没有一个逻辑思维的机会,议论文的学习与讲评,都是这样的好机会,教师多存一个心即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