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与中秋节的知识介绍范文(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3:31:13 页码:7
最新与中秋节的知识介绍范文(优质13篇)
2023-11-17 23:31:13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在写总结之前,需要充分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探索自然界中的一些奇妙现象,你会发现它们是如此美妙而神奇。

与中秋节的知识介绍篇一

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

广东——潮汕,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州,中秋节在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灯的开头多样,不果品灯,也有鸟兽、鱼虫灯,也可砌成字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房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也叫“竖中秋”。

江南——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上海,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安徽——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

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另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中秋节的知识介绍篇二

20xx年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为了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体现公司对全体员工的关怀,公司决定发放中秋节福利,具体如下:

一、发放福利对象:全体员工;

二、发放福利时间:20xx年9月18日;

三、发放福利规格:每为员工2盒月饼;

宁波达尔轴承有限公司。

工会委员会。

行政部。

二〇一五年九月十四日。

抄报:公司领导抄发:各部门张贴:公司及各厂部宣传窗。

与中秋节的知识介绍篇三

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嫦娥知道此事后,成仙心切,有一天趁着后羿不注意,偷来吃下了不死药,变化为仙人,然后就飞到月宫。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月仙。

2.吴刚伐桂。

传说西河人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因此他始终砍不倒这棵树。炎帝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3.玉兔捣药。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青蛙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与中秋节的知识介绍篇四

“月是中秋明”,赏月古称玩月,跟其他景物一起观赏更有韵味。

2.燃灯。

花灯悬于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3.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4.吃月饼。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5.舞火龙。

与中秋节的知识介绍篇五

尽管中秋节在我国流传时间甚远吗,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不过其实中秋节普及于汉代,在汉代“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

而中秋节被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则是在唐代。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比如唐朝时期的大诗仙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玉阶生白露,bai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等等。

当然,越接近于现代,对于中秋节这个节日也就越看重,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也是借月亮抒情。

在明清时期则是将中秋节定位全国性的重要节日之一,此时中秋节在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等等。

与中秋节的知识介绍篇六

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一切活动均围绕着月亮这一主题。吃月饼、拜月、供兔儿爷等。在汉代已普遍崇拜月亮。古代帝王祭祀太阳,也祭祀月亮。北京的月坛为祭月的建筑。中秋正直秋高气爽的季节,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中秋节的象征食物莫过于月饼。月饼还象征着全家团圆之意。这种象征明代已经开始。

中秋节在蒙古、回、壮、彝、朝鲜、侗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中也广为流行。

中秋节是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寻根,对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建设和谐社会,乃至营造健康的节日市场氛围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

明清中秋成“大节”

中秋节还要点“中秋花灯”。

农历八月十五,恰处一年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是夜,月亮圆而亮。东晋时,在隶属于南京的牛渚(今采石矶),高士谢尚、袁宏于中秋之夜泛舟江上吟诗赏月,故而有了“牛渚玩月”这一佳话典故,且对中秋赏月的'形成影响颇大。至宋代,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明清以降至民国时代,中秋节成为盛大节日。解放后,民间仍盛行中秋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等。

赏月过中秋,在蒙古、回、彝、壮、布依、朝鲜、满、白、侗、土家、哈尼、黎、拉祜、纳西、达斡尔、羌、锡伯、鄂温克、裕固、京、鄂伦春、赫哲等少数民族中也颇流行,说明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同根、习近平俗同。

食品的“文化密码”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民国年间,南京的月饼市场为广(帮)式、苏(帮)式和本地(帮)产“三分天下”,广式的馅料以火腿、枣泥、椰蓉等为主,厂商以冠生园为首,其次有大三元、康乐园等。它们以声势浩大的广告战为手段,在报上刊登巨幅广告,于橱窗布置霓虹灯。著名的苏帮厂商有小苏州、太平村、稻香村,在广告制作上颇具海派特色,爱搞噱头;苏式月饼质量不逊于广帮,价格则较之便宜,故而节后盘点,财源滚滚胜于广帮。广帮的顾客是达官贵人、豪商巨贾;苏帮的顾客多为小康人家;而广大普通市民则乐趋本帮,虽然其馅料不过是荤五仁、素椒盐两种,全市100多家本帮点心铺的店容店貌亦老气横秋,既不布置橱窗,更不打广告,但都靠质量和诚信及价廉赢得顾客盈门,市场份额相对广帮、苏帮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帮月饼中还有一种独特的“金陵套饼”,以大小不同规格的月饼分层堆叠,顶部以一只寿桃作点缀,状如宝塔,成套出售。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时,位于中华门内的涌茂食品店曾将套饼献给他品尝,从此中山先生喜爱上了它。本帮月饼中更有一枝奇葩——“赖月月饼”。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曾驻跸六合瓜埠寺。时值中秋节,住持和尚赖月率弟子精心制作祖传月饼供奉。乾隆品之龙颜大悦,为表其功,遂命名为“赖月月饼”,并列为宫廷之贡品。1984年,“赖月月饼”荣获江苏省供销社系统月饼评比第二名,还远销至港澳地区。

中秋时节正值瓜果收获,作为节日供奉月亮神的瓜果供品也蕴含不少文化上的象征意义:西瓜象征团圆,石榴象征子孙满堂,柿子象征吉祥如意,枣子象征早生贵子,栗子象征儿辈早成家早立业,等等。但是也有文化上的禁忌,如“甜梨不供月”,因“梨”谐音“离”,隐意灾难,有悖中秋团圆意义。

中秋节的高潮是八月十五夜,全家聚饮同吃团圆饭,这叫“圆月”。如有亲属未归,席上必置杯筷,象征合家团圆。菜肴中,“八月桂花鸭”(盐水鸭)必不可少,其次是毛豆烧仔鸡及板栗、芋艿或老菱红烧肉等。

清人潘宇鼎《金陵岁时记》记载:“中秋祀月陈列果实,如菱藕栗柿之属,扎香如宝塔形,上加纸斗,名曰‘斗香’。”人们虔诚遥拜月亮,焚烧神像纸,最后撤下月饼、瓜果等供品,全家人喜而食之。“老南京”还有一“怪”俗:拜月、赏月时,如遇“天狗吞月亮”——月蚀,则家家敲锣、盆和鸣放鞭炮,谓之“驱天狗”。南京民间还有一俗规:“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传说月神嫦娥见了男人会害羞,故摆供、撤供、烧香、烧纸,乃至分食供品等均由家中主妇动手,男性只陪祭而已。担任主祭的女性主妇还要穿上新衣、裙子和花鞋,以讨月神欢喜、求得全家团聚平安。所以,中秋节在南京又名“女儿节”。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中华门外窑湾街的上码头有座“涧子桥”,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则来此往桥下摔瓦罐,据说能使妻子怀孕。久而久之,这座桥也讹称“见子桥”。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竖中秋。

在广东一些地方,中秋节有一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所以也叫“竖中秋”。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举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

中秋宴俗。

古时中国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与中秋节的知识介绍篇七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

1.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2.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

3.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与中秋节的知识介绍篇八

中秋节这个节日起源于上古天象崇拜——也就是祭月。古时候,在二十四节气“秋分”这一天,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既然是中秋节,适合月亮有关的节日,所以中秋节的赏月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很多地方边赏月边吃月饼俨然成为了一种习俗。而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中秋节一般在这个时候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因此中秋节也有团圆节的别称。

另外中秋节也有赏灯的习俗,但是一般都是小规模的,家庭内部的小灯会,和元宵节的赏灯会自是没法比。当然,元宵节中的猜谜等活动在中秋节中也比较常见。

另外,还有追月、扎灯笼等活动,很多都是我国人民在中秋节形成的风俗。

与中秋节的知识介绍篇九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与中秋节的知识介绍篇十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在北京有着很多的名胜古迹,这些风景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每年的中秋节都是会放假,在中秋节的时候可以结伴一起出去游玩,在北京的中秋节适合去哪里游玩呢?一起看看北京中秋节游玩攻略。

中秋节北京周边游推荐:夹墙山风景区。

景区位于承德市郊红石砬沟桥东4公里,共有三座石墙山,远远望去像平行排列的三道石墙,又被称为“夹墙沟”。由于四周环山,夏季凉爽,雨量集中,炎热是神马这里根本感受不到,是有名的度假胜地。曾有诗赞曰:“天下奇景夹墙山,木兰扫北到此关。一箭射穿阴阳界,留给后人三角天”。

夹墙山共三奇,一奇在山,三个山体如三道墙壁,横亘在那里;二奇在水,第二道石墙有泉水涌出,水量虽小但极为珍贵,据说可以治病;三奇在洞,奇形怪态、深浅不一,让你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地址:承德市郊红石砬沟桥东4公里。

中秋节北京周边游推荐:衡水湖。

位于华北平原中南部的衡水市境内,总面积187.87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3.0℃,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吸引着众多鸟类在此繁衍生息,美丽的天鹅、灵巧的.鸥鸟更是随处可见,翩翩起舞、悠然嬉戏,是鸟类的乐园。微风袭来,茂密的芦苇荡,荷塘里种满的荷花,随风自由摇摆;波澜的水面,碧波荡漾,一切是那么的惬意,江南水乡的柔美尽显无疑,被赞曰“北方江南”。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华北平原中南部。

中秋节北京周边游推荐:大茂山原始森林。

位于河北省唐县西北部,最高峰海拔1898.4米,距北京市市区250公里,植被丰富,天然次生林333.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6.5%,景色优美,年平均气温11℃,无霜期150天,度假避暑胜地之一,更有众多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宝库。

此处还是古代有名的北岳恒山,更是通天河的发源地,直到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才移祀山西浑源天峰岭为北岳恒山,人文景观众多,曾是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

地址:河北省唐县西北部70公里。

中秋节北京周边游推荐:冰山梁风景区。

位于河北省赤城县与沽源县两县交界的地方,距北京仅200公里,主峰海拔2211米,是名副其实的坝上第一峰,夏日山顶积雪不化,故名冰山梁。

冰山梁是罕见的古冰川遗迹——冰蚀夷平面,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此处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蟾蜍岩、龟望海、玉女赏月、狮子滚绣球、母鸡下蛋等众多形态怪石数不胜数,更有由冰蚀、风蚀相互作用下产生的石海奇观。登高远望,蓝天、白云、绿草,山脉等天地美景尽收眼底,蔚为壮观。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沽源县。

自驾线路:走八达岭高速过延庆到赤城出口,从赤城县向北50公里就到了冰山梁。

中秋节北京周边游推荐:乌兰布统草原。

位于克什克腾旗最南端,与河北围场县的赛罕坝林场隔河相望,距北京只有300多公里。由于地处丘陵与平原交错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形成了森林、草原、湖泊的美丽景象,多种景色融合一起,不显突兀,反而恰到好处,既有北方粗犷雄浑的阳刚,又有南方山水的阴柔秀美,十分神奇。风景如画,处处皆是美景,更是中外闻名的影视外景基地,很多人慕名来此拍摄美景,将那美丽永留这一瞬间。

秋天,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旁边有一片美丽的白桦林,异常美丽。在白桦树下高高扬起头,看那略显金黄的树叶仿佛与蔚蓝的天际融为一体,深深迷醉。

自驾路线:从北京--丰宁--多伦--蔡木山--乌兰布统,全程450公里。

中秋节北京周边游推荐:盘山风景区。

盘山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巍然屹立于京东,历史上被列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以“京东第一山”驰名中外。盘山风景区集幽林,古洞,奇峰,秀水于一身,现已恢复开放了五大景区,一百三十余处景点,建设开通了盘山,云松,挂月三条客运索道,游人乘过索道可直达盘山绝顶——挂月峰。盘山既是风景佳境,又是佛教圣地。盘山寺庙肇始魏晋,兴盛于唐。在唐朝鼎定之后,唐太宗为了悼慰将士亡灵而颁诏天下,在昔日交战之地,建立寺庙。于是在蓟县腹地建立了独乐寺和盘山双峰寺,后又在盘山建起佑唐寺、云罩寺、天成寺等,这些寺庙、佛塔有的至今尚在,成了人们游览的名胜古迹。

自驾路线:北京五环——机场高速——机场南线——吴各庄收费站——李天立交桥——京平高速——盘山景区停车场。

长途客运车:从北京四惠长途客运站乘中巴车,在蓟县客运站下车,转乘公交车空调11路直达盘山景区。

与中秋节的知识介绍篇十一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一切活动均围绕着月亮这一主题。吃月饼、拜月、供兔儿爷等。在汉代已普遍崇拜月亮。古代帝王祭祀太阳,也祭祀月亮。北京的月坛为祭月的建筑。中秋正直秋高气爽的季节,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中秋节的象征食物莫过于月饼。月饼还象征着全家团圆之意。这种象征明代已经开始。

中秋节在蒙古、回、壮、彝、朝鲜、侗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中也广为流行。

中秋节是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寻根,对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建设和谐社会,乃至营造健康的节日市场氛围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

明清中秋成“大节”

中秋节还要点“中秋花灯”。

农历八月十五,恰处一年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是夜,月亮圆而亮。东晋时,在隶属于南京的牛渚(今采石矶),高士谢尚、袁宏于中秋之夜泛舟江上吟诗赏月,故而有了“牛渚玩月”这一佳话典故,且对中秋赏月的'形成影响颇大。至宋代,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明清以降至民国时代,中秋节成为盛大节日。解放后,民间仍盛行中秋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等。

赏月过中秋,在蒙古、回、彝、壮、布依、朝鲜、满、白、侗、土家、哈尼、黎、拉祜、纳西、达斡尔、羌、锡伯、鄂温克、裕固、京、鄂伦春、赫哲等少数民族中也颇流行,说明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同根、习近平俗同。

食品的“文化密码”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民国年间,南京的月饼市场为广(帮)式、苏(帮)式和本地(帮)产“三分天下”,广式的馅料以火腿、枣泥、椰蓉等为主,厂商以冠生园为首,其次有大三元、康乐园等。它们以声势浩大的广告战为手段,在报上刊登巨幅广告,于橱窗布置霓虹灯。著名的苏帮厂商有小苏州、太平村、稻香村,在广告制作上颇具海派特色,爱搞噱头;苏式月饼质量不逊于广帮,价格则较之便宜,故而节后盘点,财源滚滚胜于广帮。广帮的顾客是达官贵人、豪商巨贾;苏帮的顾客多为小康人家;而广大普通市民则乐趋本帮,虽然其馅料不过是荤五仁、素椒盐两种,全市100多家本帮点心铺的店容店貌亦老气横秋,既不布置橱窗,更不打广告,但都靠质量和诚信及价廉赢得顾客盈门,市场份额相对广帮、苏帮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帮月饼中还有一种独特的“金陵套饼”,以大小不同规格的月饼分层堆叠,顶部以一只寿桃作点缀,状如宝塔,成套出售。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时,位于中华门内的涌茂食品店曾将套饼献给他品尝,从此中山先生喜爱上了它。本帮月饼中更有一枝奇葩——“赖月月饼”。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曾驻跸六合瓜埠寺。时值中秋节,住持和尚赖月率弟子精心制作祖传月饼供奉。乾隆品之龙颜大悦,为表其功,遂命名为“赖月月饼”,并列为宫廷之贡品。1984年,“赖月月饼”荣获江苏省供销社系统月饼评比第二名,还远销至港澳地区。

中秋时节正值瓜果收获,作为节日供奉月亮神的瓜果供品也蕴含不少文化上的象征意义:西瓜象征团圆,石榴象征子孙满堂,柿子象征吉祥如意,枣子象征早生贵子,栗子象征儿辈早成家早立业,等等。但是也有文化上的禁忌,如“甜梨不供月”,因“梨”谐音“离”,隐意灾难,有悖中秋团圆意义。

中秋节的高潮是八月十五夜,全家聚饮同吃团圆饭,这叫“圆月”。如有亲属未归,席上必置杯筷,象征合家团圆。菜肴中,“八月桂花鸭”(盐水鸭)必不可少,其次是毛豆烧仔鸡及板栗、芋艿或老菱红烧肉等。

清人潘宇鼎《金陵岁时记》记载:“中秋祀月陈列果实,如菱藕栗柿之属,扎香如宝塔形,上加纸斗,名曰‘斗香’。”人们虔诚遥拜月亮,焚烧神像纸,最后撤下月饼、瓜果等供品,全家人喜而食之。“老南京”还有一“怪”俗:拜月、赏月时,如遇“天狗吞月亮”——月蚀,则家家敲锣、盆和鸣放鞭炮,谓之“驱天狗”。南京民间还有一俗规:“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传说月神嫦娥见了男人会害羞,故摆供、撤供、烧香、烧纸,乃至分食供品等均由家中主妇动手,男性只陪祭而已。担任主祭的女性主妇还要穿上新衣、裙子和花鞋,以讨月神欢喜、求得全家团聚平安。所以,中秋节在南京又名“女儿节”。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中华门外窑湾街的上码头有座“涧子桥”,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则来此往桥下摔瓦罐,据说能使妻子怀孕。久而久之,这座桥也讹称“见子桥”。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竖中秋。

在广东一些地方,中秋节有一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所以也叫“竖中秋”。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举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

中秋宴俗。

古时中国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与中秋节的知识介绍篇十二

中秋节是我们传统的节日,关于中秋节,你了解有多少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的极其珍贵,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是这象征着团圆美满的中秋佳节。

2)中秋节强调的是团圆,他符合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意义一个节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我们会发现,原来传统中秋节是这么有意思。

3)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4)中秋节都以月饼作为礼物,亲友间互相赠送,以取团圆之意,家家赏月欢宴,呈现太平盛世,祥和,文明的景象,团圆节哦,也让我们更加深切盼望海峡两岸同胞们早日团圆,祖国的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5)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6)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是丰收的节日,是合家团聚把酒邀明月的喜庆节日;关于中秋,自古就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在中秋之夜不仅给人以无穷的遐想,而且将中秋之夜点缀得浪漫温馨,更加迷人。

7)沧海月明,思念越千山;烟波万重,祝福遥相送。为了生活,披一身风霜,你奔波异乡;追逐梦想,藏一怀衷肠,你步履匆忙。不同的地方,一样的月亮,中秋佳节,不论你身处何方,都愿花好月圆人安康。

8)嫦娥说:月宫寂寞空相守;吴刚说:这砍树何时是个头;玉兔说:啥时带我去旅游;短信说:诚挚祝福祝中秋。祝:中秋快乐!

9)涵虚云雾分,人向广寒奔。蟾宫折桂日,岂敢笑王孙。中秋共晴光,美景伴良辰。药经灵兔捣,玉液满金樽。举杯同祝愿,月圆永无痕。

10)皓月当空思念浓,桂花飘香暗浮动。经年相别各西东,你奔我忙难相逢。美好生活双手中,幸福日子不落空。心香一瓣知情重,佳节祝福遥相送。花好月圆人长久,心想事成圆美梦。衷心祝你中秋快乐,合家幸福。

与中秋节的知识介绍篇十三

并且,中秋食芋头,在不少地方民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芋而食之,倒还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其实芋头在中西医看来,都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而毛芋又叫芋艿,在古时候称蹲鸱,因其外形如鸱鸟下蹲而得名。俗称芋头、芋子、毛芋。 中医认为,芋头性味辛,平滑,具有解毒、消肿、益脾胃,调中气的功效,可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芋头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芋头中丰富的营养,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可作为防治肿瘤的常用药膳主食。芋头中含有一种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以上是中秋节为什么吃芋头的内容介绍,希望能增强您对中秋节习俗的了解,对您有所帮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