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0:03:36 页码:11
最新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汇总18篇)
2023-11-24 00:03:36    小编:ZTFB

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和节奏来表现故事情节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在写总结之前,先把过去一段时间的经历进行分类整理。在这里,我们为您整理了一些精美总结范文,供您欣赏和学习。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一

本月我园开展了科学观摩活动。科学活动由于知识性强,活动中幼儿探索和操作环节多,因此需要教师具有灵活把控活动的能力。中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强且喜欢探索,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充满了兴趣,因此活动的选材一定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富有情景化,趣味性,又具有操作性。本次我们教研组设置的课题是《滚动与滑行》,分别由关静云和卜亚莉老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活动。关老师是一位年轻、有活力的老师,从课件及操作材料的准备来看,关老师课前下了很大的功夫,做了精心的课前准备,课堂上,关老师教态自然大方,极富有亲和力,就连枯燥、复杂的科学原理,从她的'口中说出,也觉得生动有趣。滚动和滑行这节课,内容相对复杂一些,用摩擦力贯穿前后,分别展开探索。活动中,关老师先是引导孩子们用橡皮泥捏成方形、圆形、五角星形等不同形状,再引导幼儿探索滚动的奥秘,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问题,老师在探索目标上出现了一点小的偏差,原本是引导孩子探索哪种形状的橡皮泥滚动的最快,哪种滚动的最慢,可是老师在小结时概念有一点点混淆,说圆形的胖胖的橡皮泥才会滚动,其他的图形宝宝只能滑行,这也给自己敲了一个警钟,科学活动要求严谨、精简,如果出现概念混淆的问题,很容易误导幼儿,使得活动达不到既定目标了。

卜老师在活动过程上做了修改,先引导幼儿探索滑行及摩擦力,再探索滚动,实际上使得活动目标更加的不清晰了,研讨过程中,老师们都认为,先探索滚动,引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物体滚动快,是因为摩擦力较小,其他形状滚动的慢是由于摩擦力较大,再在滑行实验中感受摩擦力的神奇力量,从而起到一个循序渐进的作用。

通过各种各样的观摩活动,我们也在不断地思考和学习,我们只有反思和改进,再努力实践,专业素质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二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转换关系。

2、对探索自然现象有兴趣。

1、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

2、32k大小的黑卡纸每人一张、笔。

3、白色和黑色卡纸制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个。

一、念诗歌《我喜欢长长的夜》。

(2)幼儿用温馨好听的声音来把诗歌念一遍。

二、黑夜的秘密。

(2)长长的夜晚那么美好,你们知道夜晚是怎么来的吗?

(3)教师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红五星,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地球仪代表我们生活的地球,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

当中国地域对着光源时,轻幼儿说说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1)教师操纵地球仪自传,当中国地域背离光源时,再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2)教师继续转动地球仪,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黑夜的转换情况。

三、白天和黑夜的`对话。

(1)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白天来了黑夜就走了,黑夜来了,白天就走了,所以它们永远都碰不到一起。这天,“白天先生”想打个电话给“黑夜小姐”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2)教师以“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的口吻互相说。

(白天先生:我从来都没有见过黑夜,你能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么样的吗?黑夜小姐:是啊是啊,我也从来没有到过你们那里,也请你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样的好吗?)。

(3)请小朋友帮助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回答他们那里是什么样子的。

(4)请小朋友互相扮演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然后互相提问和回答关于白天和黑夜的事。可交换角色扮演玩。

四、画黑夜。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3)请几名幼儿讲讲画的内容,然后将画页装订成册,放入活动区。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三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盐溶解于水会增加水的浮力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白醋,搅拌棒,土豆片。

一、自由探索。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们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二、引导发现。

1。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2。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看看是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没有浮起来,我们来听听你在实验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

5。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为什么他们也放了盐,可是土豆还是没有浮起来?他放了很多盐,土豆片才能浮起来,你们再去试试。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四

一、研讨思路:该活动内容是幼儿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现象,然而其中却蕴涵着许多科学的奥秘以及教育和研究的价值。

二、活动计划与反思。

活动一:落下来啦。

活动要求:

1、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有初步的探索_。

2、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尝试记录。

活动过程:

1、小故事引发幼儿猜测:物体是否会落下来?以激发兴趣。

2、观察材料,摆弄物体进行感性探索体验: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

3、第二次探索,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所玩的物体,观察落下来的样子,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现自己的发现。

4、学习记录:观察记录表上贴的物体,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物体尝试后把该物体下落的样子画下来。

5、延伸活动: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吹羽毛”等,启发幼儿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落不下来。

本园教师观察反思:适宜性行为:

2、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充分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3、教师在活动中能注重让孩子在玩中探究,丰富体验,特别是能大胆地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

4、努力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_体验探究的乐趣。

不适宜性行为:

1、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结果的倾向。原因: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仍然受传统的目标意识影响。对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对幼儿临时出现的一些状况作出及时和适宜的回应,要更加尊重过程,从幼儿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实。

2、问题:幼儿积累的体验还不够多、不够深入。原因:小班幼儿还不善于主动与同伴交换、合作地玩,因此表现出部分幼儿接触的材料不够多。

3、对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材料、合作探索。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五

1.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并能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问题。

2.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三、活动重难点。

1.能用多种工具进行测量。

2.学习并掌握简单的测量方法并能记录测量结果。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探索用多种工具和多种方式测量桌子的长度。

提问:

1.你刚才使用什么工具测量的桌子?你是怎么测量的?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2.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没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幼儿说一说)。

3.师幼共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下测量。

(三)再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请你用和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长度,然后把你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幼儿进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

1.你是用什么工具什么方法测量的?(请幼儿出示测量记录表)。

2.请你对比两次测量结果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同一张桌子两次测量结果会不一样?)。

3.虽然测量工具不同,但是测量出来的桌子长度都是一样的。

(四)介绍常用测量工具直尺和卷尺。

师:刚才小朋友都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去测量了一些物品,那些都是非测量工具,正常的标准测量工具都是有精确的刻度线,像直尺和卷尺(教师出示直尺和卷尺实物让幼儿分享观察)。

1.幼儿使用自由测量尝试测量教室里的任何物品,教师巡回指导,并帮助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之间相互介绍测量的过程,体验测量活的乐趣。

五、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后测量家里的东西,并记录测量结果,回园后和幼儿一起分享。

2.在家长的帮助下使用常用测量工具测量物品,加深幼儿对测量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六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苹果的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初步了解苹果的内部结构。(重点)。

2、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难点),体验与同伴一起探索秘密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只苹果;切苹果器;箱子;音乐《大苹果》;湿纸巾。

【活动过程】。

一、情境激趣。

1、猜一猜。

2、说一说。

请个别幼儿上来摸一摸,说一说。

师:摸上去感觉怎么样呢?可能会是什么呢?

二、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了解苹果的外形特征。

师:摸上去感觉怎么样呢?

(圆圆的,摸上去是滑滑的)。

2、发现苹果的不同,给苹果找朋友。

师小结:原来苹果宝宝们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柄的`长短也会不一样。

3、品尝苹果(播放《苹果》音乐),初步了解苹果的内部结构。

师小结:苹果的味道有点甜,有点酸而且还有水分,所以它是水果的一种。你们吃掉的那部分是苹果的果肉,外面是它的果皮,其实果皮也是有营养的,不过我们在吃之前要请爸爸妈妈洗干净哦。

三、留疑引趣。

师:你们刚才吃了苹果的果肉,那么它的果核在哪里呢?你觉得果核还会有用吗?下次我们一起找找果核的秘密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七

1、通过观察图片和操作活动,正确感知并分辨里,外。

2、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

3、愿意阅读画面上的方位词。

1、ppt课件、图片:里外

2、每桌上一个小筐,玩具若干。

活动导入

1、出示图片:感知5以内的数量。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这儿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只羊

2、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

(1)请小朋友看图说说:羊在哪里

认一认汉字:里外。

(2)观察牧场里面和外面的羊,里面有几只外面有几只

(3)看图说说:羊在哪里请你给牧场里面的羊用圈表示,牧场外面的羊用三角表示。

3、操作活动,感知里外。

(1)请小朋友拿5个积塑放在桌上的小筐里面。

(2)请小朋友从小筐里面拿出2个积塑放在小筐外面(桌子上)。

根据幼儿兴趣,反复练习。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八

幼儿园小班

1、通过配色游戏,知道两种颜色在一起可以变出新的颜色。

2、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体验发现的乐趣。

颜色混合变色的原理。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一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

一、引起兴趣。

1、师:今天,价价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数

一、

2、现在我来做魔术师,让里面的水变一个颜色

3、师:哇,水宝宝怎样了?变成什么颜色了?像什么?

4、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来当一回魔术师呀?”“请你们轻轻的从椅子下面拿出瓶宝宝,摇一摇吧。”

5、“你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6、看!我的是什么颜色呀?和我一样的瓶宝宝举起来,我的瓶宝宝要和它亲一亲,不一样的藏起来。”

“这些瓶宝宝都玩累了,我们要把它们送回家。”

二、颜色变变变

1、师:我们的瓶子怎么能变颜色呢?

请一幼儿上来尝试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再换上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师:这个怎么都变不出来,那个却变得出?好奇怪哦!

师小结: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这个盖子里有什么?盖子里有颜料,水宝宝就可以变出颜色了。

2、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变化

3、幼儿自由操作,摇一摇瓶子,瓶子里的水会变成什么颜色。

4、师:“瓶子里的水变成什么颜色了?”

自编儿歌:水宝宝变变变,变成橘色像橘子。(柿子)

水宝宝变变变,变成绿色像叶子。(草地)

水宝宝变变变,变成紫色像茄子。(葡萄)

师小结::颜色宝宝可真神奇,两个不同的颜色合起来就会变出新的颜色

三、延伸探索

幼儿通过观察2种不同颜色结合会出现第三种颜色,感受颜色的变化的秘密。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九

1、通过闯关游戏,初步感知磁铁能吸铁和相互吸引的特性。

2、锻炼幼儿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游戏的快乐,初步培养幼儿勇敢、乐于助人的品质。

1、人手大磁铁一块,若干地雷卡片上放有小磁铁,与人数相等的瓶子里装有颜料水和曲别针,场景布置,钥匙和各种形状的磁铁。

2、课件 【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一、引导谈话,切入主题。

t:早上,老师收到一封求救信,(课件),看看是谁给的?(喜羊羊)

t:快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课件:出示信,并读内容:我是喜羊羊,我被灰太狼抓住了,关在它的城堡里,请你们快救救我。)

t:哎呀(课件灰太狼的城堡)灰太狼的城堡太危险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对,要互相帮助。可你们不害怕吗?瞧!这是喜羊羊悄悄给我们画的城堡路线图,有了它就能顺利救出喜羊羊了。我们先看看城堡里都有些什么危险。(课件:分析三关,让幼儿明确危险。)

t: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救喜羊羊?

三、闯关游戏,初步探索磁铁能吸铁的特性并尝试记录。

t:今天,灰太狼和红太狼刚好出去吃饭,真是营救的大好时机,但是我们声音一定不能大,否则会把它们叫回来的,那可就糟了。出发前,老师送你们每人一块磁铁,会对我们有帮助的。

2、幼儿取磁铁。

t:看看你的磁铁长什么样,和别人的一样吗?幼儿观察并相互介绍。瞧,老师这里有几个形状不一样的磁铁。展示马蹄形和长条形。

t:真不知道磁铁能怎么救喜洋洋,还是让我们先出发吧。一会儿就知道了。

t:(走到一排箱前)这是城堡的城墙。课件:展示墙上有像钉子一样尖的东西,会扎到我们的脚的。怎么办?用我们的磁铁来帮忙吧,看看有什么东西被吸上来,把它轻轻拿下来放到旁边的这两个箱子里。

5、幼儿操作,师询问。

6、集体检查箱内的物体,(让幼儿来发现)这些东西都是铁做的,叫铁制品,我们幼儿园和家里还有什么是铁制品?这边不能被吸上来的有什么?看来,磁铁只能吸铁制品。这把钥匙你们说是什么做的,怎么知道它是不是铁呢?谁来试试。以后我们想知道身边的东西是不是铁的,只要用磁铁一吸就可以了。

7、(课件:将第一个危险画叉。前进一步出现小河)好了,危险排除了,前进,小心过桥保持平衡互相帮助。鼓励勇敢的和相互帮助的幼儿。

四、发现磁铁能相互吸引的特性。

t:(课件)看看路线图,原来是地雷区,踩到地雷会怎样?怎么办,你们看地雷上的引信是什么?(小磁铁)只要拆掉它,地雷就不能爆炸了。怎么拆。用大磁铁把它吸上来。

t:你们推选几个能干的拿着大磁铁法宝小勇士去试试。看看这个办法行不行。加油。

t:个别幼儿尝试。其余幼儿蹲下作保护状。快给小勇士们拍拍手。原来,磁铁和磁铁也能紧紧的吸在一起。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试试。

t:好了,这下地雷不会爆炸了,可以继续前进了。(课件:第二个危险排除)

五、发现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特性。

t:个别幼儿尝试(师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用途)。一定不要弄洒毒水。原来磁铁还能隔着薄薄的东西吸铁呀。

t:全部幼儿尝试。(课件:天晴了,危险排除,喜羊羊高兴的跑出来。)幼儿欢呼。

六、结束。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十

1.了解面粉光滑、细、轻、白色、无味的基本特征。

2.知道食用面食的好处。

活动重点:感知面粉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学习如何和面,了解面粉和水的比例调配。

活动准备:

“盘子里盛放了一样神奇的东西,宝贝们看一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白色)。

“小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光滑的)。

“用手指来捻一捻,觉得怎么样?”(很细)。

“吹一吹、看一看、它会怎么样?”(像粉一样,轻轻的飞起来)“鼻子闻一闻它有没有味道?”(没有)。

小朋友们猜一猜,它是什么?(面粉)。

教师小结:面粉的颜色是白色的、摸上去是光滑的、感觉又细又软的、吹一吹很轻,闻起来没有气味。

1.如何将面粉变成面团。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面团,与面粉并列摆放,“小朋友们想一想,如何将面粉变成面团呢?”(将面粉与水融合到一起进行和面)。

2.和面方法及调配比例。

尝试配比,教师:“看,这是面粉,这是水,现在它们两个要来做好朋友啦。”用量勺取3勺面粉放入盆中,使用量杯加入5ml水,用筷子进行搅拌(特别提示:和面时不能一次将水加足)看一看面粉是否能够和成面团。

再次加入1ml水,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面粉的变化。以此类推,逐一加入适量水,直到面粉变成面团。

依据上述教师示范的方法,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和面,并将和面过程用记录表进行记录。

出示不同种类的面食图片,让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好吃的食物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面粉)食用面食都有哪些好处?(幼儿自主讲述)教师小结:1.面食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粗纤维及钙、铁、磷等丰富的.营养素。2.面食含有能缓解分解的糖分,可以提供身体机能所需的热能,而且易消化。3.面食有健脾养胃的作用。

《面点屋》小朋友们将自己和好的面团拿到面点屋,用面团制作面点并进行装饰。

幼儿对此次活动没有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十一

1.感受颜色与颜色之间变化的乐趣。

2.对三原色原理的感兴趣,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3.了解三原色的原理。

ppt课件、视频、量杯三个、量杯盖子6个、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粉颜料

一、通过绘本,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幼互动讲述绘本,幼儿初步了解三原色之间的关系。

二、观看三原色原理的视频,引导幼儿理解三原色的原理

出示三原色原理的视频,教师解释三原色的原理,引导幼儿理解三原色之间的关系。

三、提供实验材料,激发幼儿的实验兴趣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提供实验方法,并说明实验注意事项。

四、幼儿实验、观察

幼儿根据视频中的提示准备材料,并进行实验、观察,从而获得知识经验。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十二

3月15日,我参加了惠农区的学前教育领域的公开课大教研活动,在惠农区春苗幼儿园听了教研室邓爱军老师的公开课——大班科学《有用的灯》,我从这几个方面说说邓老师的这节课:

一、教学目标的预设:

听了邓老师的这节课,我感觉这节课的预设目标是:

1.让幼儿认识生活中的灯及用途。

2.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见过的灯的作用及形状特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幼儿通过认识灯的方法,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

4.通过引导幼儿启发幼儿科学探索欲望,体会科学的乐趣。

二、老师教了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虽然课后研讨时邓老师说她没有“教”给孩子什么,但是她那一个个有力的问题就是教给孩子的,“你在哪见过的?”“用来干什么的?”“什么形状的?”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是教给孩子的,她教的巧妙,教的不留痕迹,但又是特重要的东西——方法,这个世界的奥妙不是在课堂上都能学到的,只要教给方法孩子随时都可以学。

在评课的时候有老师说了,要是把灯分类的讲给孩子们会更好,这样孩子对灯的功能作用会有个更清晰的认识,这个问题提出的很好,但在科学这堂课上是不是很实用我觉得有待商议,假如老师都给孩子分好类,我觉得孩子的自主学习就会体现不到,要是在课堂的最后让孩子自己把图片上的灯按照自己的方法分一分可以看看效果。

三、孩子学到了什么?

听完邓老师这节课,我觉得孩子学到的有这么几点:

1.孩子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灯,知道了它们的名称、用途、出现的地点以及基本的形状特点。

2.学会了用完整的语言描述灯。

3.初步掌握了观察灯的方法。

四、这节课的优点:

听完邓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学习的地方很多,我就从下面几点说一说:

1.邓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非同一般,她能把5、6岁孩子的课堂持续组织的那么好真的是一位资深的老师,当然孩子们这样好的习惯也和春苗幼儿园的老师的常规管理好分不开的。

2.邓老师的课堂充分地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正如她说的她并没有教给孩子什么,都是他们自己在学,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孩子在学。

3.采用比赛的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让孩子能在玩中学,让他们既能体会学习掌握知识的`乐趣,又能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同时又学到了东西,真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邓老师特别重视幼儿习惯的培养,这也是一个好老师常年坚持的好习惯。

五、遗憾之处:

1.邓老师在讲到霓虹灯和手机灯的时候,老师问:“这叫什么灯?”孩子们说是装饰灯的时候,孩子们说的是对的,没有必要强调说是霓虹灯。

2.结尾的时候有点仓促,也有评课的老师说了让孩子动一动,也就是说把学到的东西给大家展示一下,邓老师最后发了几张图片,可以让孩子把图片上的灯向大家介绍一下,也可以让孩子按照今天所学的灯地不同功能和用途给灯分分类。

总之,在邓老师的这节课上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值得我以后注意的地方也很多!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果有什么说的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学前教育的同行能指出来,在相互交流中更可以帮助我在专业上尽快成长。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十三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下面小编整理了幼儿园美工活动评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王老师执教的《欢欢喜喜过大年》是一节形式多样的美术课,从整体上来看,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堂开放,富有活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组织形式上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是一堂让学生感兴趣,综合性很强的一堂课。

一、选材与时令紧密结合。

眼下正值年关,选择《欢欢喜喜过大年》这一题材符合实际需求,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对幼儿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非常有意义。在音乐的选择上,紧扣主题,感觉恰到好处。

二、教学态度严谨,课前准备充分。

王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思路清晰,技能技法术语专业,没有教学遗漏现象;另外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说明王老师在课前认真透彻地研究教材,提前反复研究哪些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下足了功夫。

三、教学方式具有开放性。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节课突出美术课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呈现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学方式,改变美术课过去过于注重技法传授的倾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美术课良好的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新颖实用。

王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的美术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固有的知识,是对平时美术教研和课堂教学的检验。让幼儿的美术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幼儿创作能力,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给予了幼儿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五、学习方式与区域教学有机结合,使幼儿学习具有自主性。

1、本次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幼儿自主选择创作形式。学习中注意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以增强幼儿兴趣,更好地满足其成就需要。

2、让学习具有挑战性,最后的环节让幼儿在玩开枪的游戏中体验“油彩分离”这一技法的神奇,再次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使幼儿学习后能获得满足感;扩大了学习的自主性,使幼儿能独立自主地参与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自尊满足。

3、及时展示已经完成的幼儿作品,促进学生积极完成的兴趣。教师肯定的评价,使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达到幼儿心理满足。

总之,在本节课中教师素质良好,语言表达清晰,操作示范熟练,基本功扎实,学生积极参与,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而幼儿在这样轻松,和谐,开放的学习活动中,乐于尝试,学习到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在赏评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个思考:

2、本节是一节以展示为主的美术形式综合课,在课堂中是否可以再加入其他形式呢? 以上这些是我对《欢欢喜喜过大年》一课的不成熟看法,也许有些肤浅,也许有不当和错误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1、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的语言的有效引导,启发提问,倾听,观察,表演等形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了音乐,课堂气氛活跃,孩子表现活泼,参与积极,思维兴奋,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达到了。如:开始时,老师说:听到了什么?孩子自由发言,有的答有老虎,有的答有猴子,有的答有小鹿,有的答有很多小动物,孩子的回答异呈纷彩,各抒己见,老师没有限制孩子的发言,也没有纠正孩子的发言,而是充分地让幼儿展开想象,尽情作答,并给与鼓励,很好地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最后,老师让孩子給乐曲取名字,也较好地体现了孩子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2、整个活动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楚,环环相扣,老师的语言丰富生动,师幼互动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始终,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基础,在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习。

3、开始部分,老师引入情境性,导入课题简练。

幼儿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活动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设计,让孩子亲临其境,亲身感受,如:通过讲故事,图谱、喇叭、脚印、头像等教具的合理运用,更加形象生动有趣,使无形的音乐变成了有形的音乐,较好的突破了难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渐渐理解了音乐。

4、老师的情绪积极高昂,教态笑容可掬,和蔼可亲,融入了孩子们的活动当中。老师的衣着朴素大方,发型适宜,都给观摩者带来很好的印象,这也是本节课成功的重要因素。语言环境变得生动、轻松,幼儿学习语言的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建议:如果在新授儿歌的那个环节中,配上简单的图谱,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掌握儿歌,也会为后面的顺利创编奠定基础。那就更好了。

教师说课评课会议主持。

开场白。

上周,我们一起听了三位老师的数学示范课,大家肯定会有不少的启发。为了更好的总结这次活动并指导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本着“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原则,在此举行听、评课活动。我希望各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听课的认识、看法、见解、收获等开诚布公的说不来。

总结:

对这三节课的评价,老师们已经说的很全面了,我不再重复。我只针对以后的课堂教学提几点建议和自己的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1.精心研读教材,挖掘教材,切实找准每节内容重点、难点上课前要思考一下:我这节课的理想目标是什么?我想让学生经历什么?获得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怎样才能达成我的教学目标?怎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教学环节怎样处理才算到位?教学内容如何组织?问题如何设计?怎样抛出?用什么方式处理?学生出现某种情况可怎样回应?怎样才能有效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这一切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转自:.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堂好课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充实的内容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能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而好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当内容和形式不能统一时,我们宁可只要内容,不要花架子。

3.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讲、学、练结合,不要讲、练割裂开数学课上少不了大量的练习,学数学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个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课堂上,要做到讲、学、练结合,切不可偏废那一个环节。

4.要精心设计每个练习。

我们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力求每道题都有存在的价值。现在,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们都能做到练习有密度,在梯度上我们还要多探讨。我觉得基础练习不能过少,只有在经过基础练习让学生切实掌握了基本知识以后,再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学生解决起来才能比较容易。我们还要避免重复练习,更不可以是习题的无计划罗列。

5.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闲暇时间里,我们要多读有关的教育教学书籍杂志,多掌握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十四

1、通过观察,了解蔬菜叶片有(表皮、叶脉、叶肉)三部分构成。

2、探索操作让同一蔬菜叶片在不同条件产生的不同现象和不同叶片在同一条件下产生的不同叶汁,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

3、乐于投入科学活动,体验参与科学活动的乐趣。

小棍、一次性纸杯、各种新鲜蔬菜的叶子、萎焉的蔬菜叶若干。大记录纸一张。

一、谈话导入,认识蔬菜叶片的结构。

1、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青菜叶片,请你们每人选一片菜叶,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叶片上面有些什么?(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2、师提问:你发现叶片摸上去是怎样的?

3、一看叶片上有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出示大的叶片,并告诉幼儿菜叶有(表皮、叶脉、叶肉)三部分组成。

二、探索叶片里面的秘密。

(一)第一次操作同一种菜叶,发现叶汁。

2、回答。

3、请幼儿操作实验,将新鲜的菜叶放在一次性杯子里用小棒捣碎,发现了什么?

4、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5、师小结。原来新鲜的蔬菜叶片里藏着许多绿绿的蔬菜汁。

(二)第二次操作,发现同种菜叶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结果。

1、示萎焉的菜叶,请幼儿说一说,和刚才的叶片和什么不一样?

2、幼儿再次操作,发现了什么?

3、幼儿说一说。

4、师小结。原来萎焉的蔬菜叶片里没有蔬菜汁,因为它已经失去了水分,干枯了。

(三)第三次操作,发现不同的蔬菜叶在同样的条件下会产生什么结果。

1、示各种新鲜的蔬菜的叶片,芹菜、菠菜、青莴笋、紫莴笋、蚕豆,豌豆、白包菜、紫甘蓝等,让幼儿看看、说说、闻闻有什么不一样。

2、交代操作要求,每人选2种。

3、儿再次操作,发现什么?引导幼儿可以跟同伴进行交流。

4、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5、示记录纸,把幼儿的操作结果记录在纸上。

6、师进行小结。不同的'蔬菜叶片在同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叶汁不同的,因为蔬菜的味道、颜色各不相同,所以它们的叶汁也是不一样的。

三、活动的延伸,对蔬菜的叶子产生更进一步的探索兴趣。

我们的开心农场里还种植了许多蔬菜,下次我们去收集更多的蔬菜叶片去探究,去发现,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秘密呢!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十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象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鲜艳、美丽的颜色让孩子喜欢,颜色的变化更让他们惊叹不已。老师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及时捕捉到幼儿对变色的探索兴趣,选择《颜色对对碰》这一活动,正好满足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操作愿望。《颜色对对碰》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在玩色这一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颜色的奇妙,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浓厚兴趣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整个活动以变魔术贯穿始终,通过幼儿自己的实际操作,以及各种感官运用、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在尝试与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第一环节通过“变魔术”活动快速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而第二步让幼儿自己亲手来变出一瓶有颜色的水,正好满足了孩子“试一试”的心理,让幼儿体验到自己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有利于幼儿探究兴趣的激发。中班幼儿的注意的指向性还很不明确,且还没有记录的基础,所以需要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接下来通过“找个朋友来变魔术”,初步探索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两两合作也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集中讨论的环节中,让幼儿通过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逐步明晰自己的操作过程。而第二次的探索操作过程中,幼儿带这明确的目的边操作边做标记,这样集中讨论的时候,就有根据而言。在操作时幼儿可与身边的朋友说说发现,在集中讨论时向大家说说自己的新发现,通过这些多次用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过程中幼儿间观点的相互碰撞,他们逐渐地明晰和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

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种宽松、明主的课堂氛围,孩子们始终都保持着浓厚的参与兴趣,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十六

《纲要》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要从幼儿身边取材,更多的为幼儿的生活服务。而时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东西。和幼儿一起探索时钟,会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有帮助。这样,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才会对周围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时钟的认识是大班年龄段时间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活动很容易陷入说教,变成知识点的灌输,因此,本次活动在关注幼儿兴趣激发的同时,对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方式也废了些心思,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实践操作法:在认识时钟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的为幼儿提供亲自动手操作和探索的机会,改变以往单纯的教师讲、幼儿被动听的状态,在互动中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观察、探索比较法:通过带领幼儿欣赏故事,观察钟表,引导幼儿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从而由幼儿自己总结归纳出钟表最主要的结构和时针、分针的运转特点,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地探索,在亲自操作与体验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3、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法:活动中,从引导幼儿观察钟表开始,发现指针走向,再到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再到认识整点和半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1.了解钟面结构,认识时针、分针,初步感知时针、分针的转动关系。

2.能准确认读整点和半点。

3.懂得遵守时间,建立一日生活的时间观念。

1.自制钟表人手一个;视频课件1份:小组操作卡:钟表实物1个。

一、激趣导入,引出钟表,了解钟表的作用。

1.通过故事《喜欢钟表的国王》引出钟表。提问:没有了钟表会发生哪些麻烦的事情?

1.讲述故事第二段。引导幼儿观察钟面结构。

2.播放视频,了解钟面结构。

(1)认识钟表的构成。

提问:钟表上有哪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

小结:钟表上有十二个数字,表示时间。是按顺序排列的。

(2)认识时针、分针。

提问:有几根指针?这两根指针有什么不同?它们叫什么名字?

小结:时针短,分针长。

3.教师演示指针行走,发现时针、分针的关系。

提问:你发现谁走的快?

小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是1个小时。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三段。

提问:鸟儿应该几点喂食?9点的时候,指针在钟表上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自由探索。

2.观看视频,了解9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3.幼儿自由探索播出10点,11点的钟面。

4.观看课件,对比发现整点的表现特点。

小结:整点的时候,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

5.引导幼儿探索半天的钟面。

6.观看课件,发现半点的表现特点。

小结:分针走一圈是一个整点,走半圈是半点。当分针指向6时,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点半。

1.分组操作:“时间配对”

规则:将时间与图片中的事情进行一一对应。

小结:我们每天要在幼儿园里做很多的事情,只有遵守时间,准时按照时间做事情,我们的生活才不会被打乱。

2.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规则:教师出示钟面,幼儿进行认读。

五、延伸活动,结合小朋友即将上小学,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做守时的孩子。

《学看表》这次活动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钟表,能区分时针、分针,初步了解两者的运行关系,认识整点、半点,使幼儿懂得遵守时间,建立一日生活的时间观念。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钟面教具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运用绘本故事贯穿,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活动目标。

运用绘本《喜欢钟表的国王》引出课题,很快便吸引的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有12个数字和两根根针,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然后,我引导孩子们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知道长的细的是分针,短的粗的是时针。在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时,教师运用“比赛”游戏,请幼儿在观察中发现“分针走的快,时针走的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一规律。这样,幼儿在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探索,在亲自操作与体验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十七

自从保健医生将一支温度计放到活动室里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到那里看看今天几度了?于是我们的“稚语心声”里又多了新任务“天气预报员”。渐渐地,孩子们从关心温度到关心今天的天气、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等。为了进一步发展我班幼儿在相互交往中的合作意识,鼓励幼儿自己结伴,共同合作探索天气预报的秘密。

1、了解获取天气预报的各种办法和途径。

2、感受天气预报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幼儿记录的天气预报表

图片若干

1、分组介绍了解天气预报的不同途径,分享经验

幼儿分组介绍

2、感知天气预报与生活密切相关

原来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收听、收看到天气预报,你们家里平时还有谁听天气预报的?

幼儿交流:

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要听天气预报?有什么用?

我们看看除了你们说的,还有谁也很关心天气预报的

出示暖棚的图片:农民伯伯为什么这么关心天气预报?

逐一出示司机图片、游客图片,进一步感知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小结:天气预报真有用,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3、交流天气预报记录表,提出问题

出示幼儿几天来的天气预报记录表,请部分幼儿交流记录表。

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今天的天气,但是有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不同呢?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篇十八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把不锈钢的勺子。

2.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

3.ppt课件(汉字凹和凸、集体记录表、交通安全转角镜等图片)。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的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吗?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评析:此环节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教学活动,让幼儿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有效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一环节中幼儿自主操作探究、获取新经验,做铺垫。)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不过,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这些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现在就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评析:第一次操作环节,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究和表达的空间,用开放式的提问,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3.结合ppt,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教师手指勺子不同的两个面,教幼儿说出名称。

(评析:汉字的出现,能成为幼儿进一步自主学习的“支架”,有利于孩子梳理经验,更清晰地表达,并在下一环节的操作中更有目的地去观察和探究。)

4.集体猜想并记录。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倒立、变扁、变长等)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反馈不给予评判,而是让幼儿发现自己与同伴的意见分歧,从而激起再次探究的欲望。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形成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这是因为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坦的,所以镜子里的你并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现象。人们还特意制作了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我们把它叫做哈哈镜。

(评析:一切科学现象的背后,都包含着科学概念、科学原理。我们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同时,也应鼓励幼儿大胆思考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这一环节中的提问带有挑战性,教师并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耐心倾听、不断启发,让幼儿在新旧经验的碰撞中领悟其中的奥秘。)

1.出示道路安全转角镜,讨论其用途。

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凸出来或者凹进去的镜子吗?在哪里见过?

2.小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藏着的哈哈镜,还认识了凸出来的道路安全转角镜。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镜、凹面镜,你想知道它们藏在哪儿,有什么用吗?老师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也有一双爱观察、爱发现的眼睛,所以,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评析:科学与生活是相融的,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只有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才能展现魅力。因此教师力求不让教学停留在教室里,避免科学学习走出课堂即终止的尴尬,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知道:科学就在身边,只要有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