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巾帼助力乡村振兴演讲稿如何写(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1:47:38 页码:7
最新巾帼助力乡村振兴演讲稿如何写(大全11篇)
2023-11-23 11:47:38    小编:ZTFB

演讲稿是演讲者准备演讲时所撰写的内容大纲,用于引导演讲的顺利进行。演讲稿的开头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可以使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名人名言等方式来引起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演讲稿范文,可供大家参考。首先是关于青春的演讲稿,它探讨了青春的定义、特点以及如何珍惜和利用自己的青春时光。其次是关于环境保护的演讲稿,它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此外还有关于人生目标的演讲稿,它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的目标,追求人生的梦想。希望这些范文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巾帼助力乡村振兴演讲稿如何写篇一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这是对过去所提出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政策的新发展,恰恰体现了我国在农村发展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侧重于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主导作用,而城乡融合发展则更多地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不再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简单“反哺”,不再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单向“浇灌”,而是城乡文化之间的优势互补、双向交流和城乡文化资源的集成,不断增强乡村文化的自信,不断增强城市文化的张力,让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推动乡村文化“进城”,赋予乡村文化时代内涵。积极推动乡村文化“走出去”,通过到城市社区举办主题晚会、文艺汇演、体育赛事等方式,鼓励农村群众以传统文化、当地风俗、美丽乡村为主题,自编、自导、自演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传播主流价值、展示乡村文化魅力,增强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拓展乡村文化的发展空间和影响力。推动现代优秀文化“下乡”,激发乡村文化发展生机活力。

要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并重,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推动优秀现代文化“下乡”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让更多优秀现代文化在广大乡村落地生根。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文艺小分队”“文艺志愿者”的作用,鼓励和组织专业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一线,为农民群众送去先进的科技技术和文艺作品,并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辅导和指导,帮助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巾帼助力乡村振兴演讲稿如何写篇二

振兴乡村,作为大学生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去帮助乡村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文化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带动乡村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同时,大学生能力有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可以。

方法。

目标制订:根据自己的能力,专业水平来制订计划,对乡村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人口情况、人们的医疗卫生经济等方面的状况有所了解,制定出合适自己的计划目标。

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有关部门会组织各种活动,作为大学生可以积极报名参加,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好。毕竟能力有限,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做出努力就可以。

合理建议:对乡村的基本情况所有了解,然后根据市场的需要,当地的地形、地理、气候、人口等相关情况做出合理的发展计划,可以积极地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下乡实干:加入振兴乡村的行列,积极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发挥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关的职业的指导。切身投入到工作中去。招商引资。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人脉关系,可以通过对当地的经济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引进相关产业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积极发动自己的能力,寻求合作等。

力所能及:作为大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当老师带动乡村的教育事业,医学专业的可以帮助乡村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不管哪个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乡村振兴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乡村达到了小康水平,才能证明全民都达到了小康水平,所以现在国家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减小贫富差距,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要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其中关键,现在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生走出校门,他们来到农村带来了新的知识,带来的新的思想,这种现代与传统的冲击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开始走向田间地头,在这里可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可以找到真实的自我。

作为一名大学生,推动乡村振兴是肩上的责任。首先要融入到乡村当中,农村生活是一个有人情味的生活在,在这里要投入真情实感,在感情上和村民达成一片,把他们当做自己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深入了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把每一个村民都当做自己的家人,当做自己服务的上帝,在情感上融入农村生活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然后要爱农民,懂农业。来到农村之后就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看不起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他们也许有一些无理取闹,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学会包容他人,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放低自己的姿态,在内心上尊重农民。农业是老百姓最看重的,也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一个懂农业的大学生是乡村真正需要的人才,要去田间地头体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利用自身的优势带动经济发展。转变农民的陈旧落后发展观念,更新他们的知识,让他们搭上这一班快速发展的列车。

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开展几年,几年来,就农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通村通组,便民路走村串户,风貌打造后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脱贫攻坚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不以贫穷为耻反以为荣,甚至个别国家公职人员也是这种想法,认为评为贫困户低保户是一种荣耀,显示自己的社会关系好和社会地位高。

三是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摘要: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形式日趋多样化,既有来自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有各高校组织引导的“三下乡”服务项目,更有大学生自发开展的农村建设服务活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也离不开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服务实践。为探讨当前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形式、实施效果,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大学生服务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文章通过走访调研,剖析当前大学生服务乡村研究现状,分析大学生服务乡村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建立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引导机制。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学生;服务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近年来,各大高校紧跟时代步伐,特别是涉农院校和综合类高校,推出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和支持意见,高校已成为新时代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不过,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是一项极其重视实践绩效的工作,低效率的鼓励和引导无法实现助力乡村振兴和帮助大学生实现人身价值的双重目标。因此,剖析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建立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引导机制是一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工作。

文章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研,对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引导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并提出引导机制,达到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和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双赢。

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形式、渠道和内容也是高校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培养大学生村官、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返乡创业和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是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鼓励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乡村人才振兴理念的必然选择,但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首先,从学科角度来看,能最直接切入服务乡村振兴这一要求的是涉农专业,但目前中国也确实存在“涉农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供给侧问题,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乡村对涉农人才吸引力不高,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2]。其次,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大学生自身确实也存在现实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存在组织管理和协调等方面能力不足的状况[3];二是大学生投身农村建设和包括返乡创业在内的长期服务意愿总体偏弱的现实等[4]。

国外学者也十分关注相关问题。当然,由于国外并不存在战略性的振興乡村实践,国外也并不具备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场景。但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志愿活动、大学生创业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terry&lawyer(1995)和buchanan(2006)调查了大学毕业生对投身农业问题的态度,而mahoney(2009)主要研究了美国大学生毕业返乡问题。国外研究成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从全新的角度来剖析大学生这个团体,重视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所获得的荣誉感,把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考虑其性别、心理、特质等,将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者的角度。二是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手段,借助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并结合访谈,开展长期的实证研究。但国外学者过于关注基于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系统理论研究有待加强,还需将理论与数据结合,从而拓展理论深度,以支撑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5]。

从实践来看,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共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大学生从事村官工作、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高校引导和大学生自主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有国家相关配套政策予以支持的活动,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是大学生自发的实践活动,高校开展的各类特色活动是不同高校依据自身学科所长和社会认识,结合自身实际做出的实践选择。

(一)大学生村官的现状。

2010年左右,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逐年增加。近几年,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当前,城市就业压力大、农村人才难求的情况依然严峻。前期研究表明:苏中地区某高校39%的大学生就业向往地区是长三角地区,29%的大学生向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只有4.9%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就业。46.5%的大学生求职时最关心薪酬福利,32%的大学生关心将来发展空间。98%的大学生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了解,但返乡就业的意向并不强烈。

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农村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市场对创业者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高科技领域,刚踏出校园的大学生如果不具备某一领域内的核心竞争成果,那么他们将难以有效融入市场环境。在传统领域,进入的经济门槛相对较高,这显然也是大学毕业生不具备的条件,然而在农村创业,不仅更容易获得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而且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创业风险也相对较小。但实际情况是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人数相对较少,且绝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去城市创业,具有返乡创业自主意愿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高校就业统计数据显示,96.23%的返乡创业主体为大学生村官,且该部分主体返乡创业并非自愿。由于基层工作的特性,大学生村官对农村政策、农村资源有更深入的了解,易于发现农村的创业机会,从而开展创业富民工作。同时,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过程中能更好地规避信息的时滞性,合理配置农村资源,创业项目更容易存活。当然,从实际层面看,大学生返乡创业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7]。因此,近年来学界分别从社会支持、改善商业环境、加强创业教育等方面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提出建议。在关于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难方面的研究上,孙玉雄、徐艳等人提出“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受教育权不平等,造成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的观点[8]。除此之外,家庭背景使农村籍返乡大学生缺乏竞争力,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往往缺乏对自己的准确定位。针对当前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应加强农村籍返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9]。另一些学者主张通过政府、高校解决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难现状,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向农村籍返乡大学生提供倾斜,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准绳,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方案[10]。在当下众多研究中,大学生返乡创业往往被作为经济学或社会学话题,事实上,高校在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高校的作用及相关教育和引导机制的研究需要得到重视。

(三)关于大学生各类志愿服务。

大学生短期进入乡村提供服务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尝试的方面,大学生各类传统的志愿服务包括大学生支教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等。应时代发展要求,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大学生科技兴农团等志愿服务团队也纷纷亮相。大学生支教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199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联合开展大中专学生暑期支教的文化下乡和基层扫盲活动。发展至今,随着支教团的普及,每年假期,西部山区、东部的农村地区都会有大学生的身影,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化责任、认识农村,但由于认知的功利主义和培训的缺乏,也出现了支教过程中大学生难以坚持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随着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队伍人数越来越多,服务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服务内容越来越全面。另外,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还存在一些困境,例如:内容的单一有待优化、专业性有待加强、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没有真正整合大学生志愿者资源、没有树立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等。与此同时,大学志愿活动流于形式的情况也一定程度存在[11]。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推进思政改革、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校园中也形成了领域广、热情高、人数多、作用好的志愿服务氛围。然而,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服务持续性短、认知程度低、机制运行缺乏力度,缺少对大学生乡村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缺少对志愿者工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满足岗位需求等的评价,也缺少对他们工作的肯定,没有发挥好激励作用,导致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积极性降低。因此,必须从志愿者本身、学校、社会、政府等角度群策群力,为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12]。

大学生支教团志愿服务活动在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上提供了巨大的力量,为乡村教育带来了新知识和新理念。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暗含推动乡村“善治”的理想,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公共服务的改善,促进了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的完善[13]。

通过上文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出现的诸多实践瓶颈,既有大学生自身因素,也有高校相关策略的因素。因此,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益,完善引导机制的构建,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通过多要素的充分融合构建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一)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4]。笔者认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是要让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当然,立德树人也要求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多方面能力。对于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这项工作来说,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是他们形成正确服务观念的根基,而大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则是确保相关实践活动“不走偏”的基本保障。无论是短期的服务活动,还是中长期的服务活动,大学生都应拥有强大的实践服务能力,包含专业知识技能、应变能力等。大学生应强化实践意识,加强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平时多关注国家政策,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寻找适合自己的实践项目。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专业的不足,培养百折不挠的耐挫精神,从容面对各种挫折,找到成长的方向和动力。通过调查走访,学生可以了解到乡村产业发展的困境,进一步发现乡村振兴的瓶颈,寻找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应建立系列化的服务活动。

当前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短板主要是相关实践活动很难达到“雁过留声”的效益,而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实践活动不能向着持久化与系列化方向发展。需要认识到的是,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表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但这又是高校彰显自身学科建设能力与社会责任担当的过程,因此,高校有必要探索一条“点对点”的系列化支持道路。所谓系列化支持道路,对活动开展而言,相关服务活动需要形成系列化甚至品牌化,让相关实践活动在内容上具有承接性;对活动对象而言,高校在选择相关服务对象时,要树立长远支持的目标,“对口式”选择服务对象,这不仅有助于服务活动的深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活动的影响力。

(四)高校应彻底摒弃“重宣传、轻实效”的行政思路。

高校是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实践的重要组织者,“重宣传、轻实效”的错误服务观念,很大程度上也是高校相关行政理念影响的产物。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能否做到“让农村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效益,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历练”,关键要看相关活动的组织主体,即高校能否拥抱科学、正确的实践思路。在现实中,部分高校将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当作宣传学生工作的一块牌子,特别重视相关实践活动的宣传效益,但很少关心这些实践能否让农村获得真实的效益,让大学生收获真正的成长。这种“重宣传、轻实效”的行政思路,必然会影响相关实践活动的效果。

(五)高校应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相关服务活动。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化的战略,对于人才志愿服务的需求也有独特偏好,不仅要求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服务,也要求宣传教育型人才的支持。乡村振兴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相关实践所释放的效益是有限的,这反过来也要求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能与社会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进行强有力的联合。《规划》指出,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需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等形式服務乡村振兴工作[15]。《规划》所列举之主体,正是新时代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社会力量构成,这些社会力量不仅有较多的服务资源,同时也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对接好、整合好这些社会力量,对于高校高质量开展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六)高校应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背景发挥自身优势。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代农业发展方向,事关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科学技术融入传统生产方式。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多样化和复合型的农业人才,将现代科技融入农业发展各环节,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大学生农村创业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新的力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学生拥有系统化知识,易于接受专业化、科技化知识,到农村创业可以发挥大学生创业技能,增强其农村适应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

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有利于给予大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可缓解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压力。因此,政府应给予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更多的政策支持及保障,这样才能发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才华,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体系,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应进一步为大学生村官建立职业化渠道,形成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支撑保障,推动大学生村官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强化他们的身份认同,让大学生村官成为实现其政治身份与经济功能的集合体,使其安心扎根基层、服务三农,推动创业富民工作的开展,更好地适应“双创”时代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策略,其顺利实施需要更多的乡土人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为大学生回乡创新创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面对现阶段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些问题,需要努力探索引导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刘灵辉,唐海君,苏扬.农村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3):1-20.

[5]陈瑞洋.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述评[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4):81-84.[6]鲁烨,金林南.新乡村经济: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与政治生态重塑——关于大学生村官制度黏性与情感黏性的文本分析[j].北方论丛,2016(4):135-139.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5]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以系统战略思维,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要求、明重点、说方法,为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注入思想和行动力量。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更应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有责于这个新时代,奉献于这个新时代。

当青春遇上新时代,我们是如此幸运,能用自己的智慧与拼搏见证着这个时代的伟大,并为能成为其中一员而满心欢喜。习总书记记在会上号召“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注入了新的血液,也肩负起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的使命。老百姓的中国梦,不仅仅局限于有好收成、学好文化、住好房子,更需要的是发展充分、乡村振兴和精神富裕。践行那份初心,少不了梦想;履行这份义务,少不了担当。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明确目标,挺起脊梁,抖擞精神,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乡村是什么?在我的记忆中,乡村应该是很美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的情景,让我们陶醉、向往。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村里不少群众因懒惰、赌博等恶习致贫;因高价彩礼、重金厚丧致贫的现象。乡风文明的培养,农民是主体,关键在支部。作为一名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既要送温暖,又要送文明;既做涵养文明乡风的使者,又要心贴心、面对面地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疾风骤雨不如和风细雨,培育乡风文明,我们要研究并善加利用农民的特点,将移风易俗的“力”与为民服务的“美”结合起来。多些耐心,才会俘获群众的真心,也才能让乡风文明在潜滋暗长中淳朴起来。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村干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在农村工作大有可为。大学生村官要发挥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新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将小散乱的农村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有机衔接起来;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将农村的特色优势发挥出来,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尤其当前,特别是要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把“村”当“家”来看待来“经营”,自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以“跳出村子看村子”的视野和格局,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

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青春能有几多载,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唯有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主动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排头兵”,自觉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牢记使命、真情奉献、实干担当,才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1、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很多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这是因为大学前的教育告诉他们课堂上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课本学习比社会活动更重要。生活中处处有新知,大学生作为“七八点钟的太阳”,应该在老师教学的第一课堂之外,积极开辟自己的第二课堂。

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大学生们才会在课余思考实践的问题,才能投身到课余实践中来。课余实践的机会多了,才能结合理论产生创新思维,再利用创新思维指导实践,实现“意识到实践,实践到意识,意识再到实践”往复循环的认识飞跃。

2、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素养。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之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个类型的实践活动,为自己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材料。

3、选择合适的创业实践方向。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广泛参与实践活动之后,学生会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短板有充分认识。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优势,选择创新创业相关的方向。在确定方向之后,深入了解相关方向的理论知识,钻研相关方向的实践活动。

4、影视角度下的乡村振兴记录。

在互联网时代下,乡村创新创业的特点和需求离不开互联网思维。影视作品表现力极其丰富和强大,与其他媒介相比,影视无疑成为在互联网下冲击力最强的宣传方式。

乡创文化传媒工作室致力于探索自身特色,以扎实的影视专业技能将多种创新的元素、技术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集中体现在宣传作品中,该团队来到雅堂村驻足拍摄,从前期的影片策划、分镜制作到中期的跟踪拍摄,采访记录。

以及最后的后期技术处理,用影像记录将广东工业大学2年来在雅堂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呈现出来,展示广工人的乡村振兴创业精神。团队以影视视角唤起乡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乡村,将科技与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5、启示。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互联网则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大学生创业者要在抓助创业机遇的同时,正视创业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两者中找到联系点和突破口。

巾帼助力乡村振兴演讲稿如何写篇三

农民安,天下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正确打开方式。必须以打造美丽乡村,幸福农民,活力农业为着力点,精准施政,切实解决好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的三重重大考题。

而在其中,我国乡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内生动力不足,导致产业落后;追本溯源,在于人的匮乏。因此,要想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在乡镇振兴战略的开展下,呼吁号召勇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顶上来。

落实乡村振兴,需要有作为的青年人。有作为意味着乡村青年具有敢想敢拼的意识和眼光。如果一味用过去老旧的思维和办法去发展农村,那么是不可能带动乡村发展的,无法适应现在的现代化发展的,更难以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只有将眼光放到长远,以乡村的长期发展为目标,乡村振兴才能真正的得到长足的发展。总有一些敢拼敢闯的新时代农民的典范,他们依靠自身的能力,无论在产品经营还是农业服务,他们都依靠创新性的想法和战略,带领全村甚至更多的人谋取财富,都对农村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依靠敢作为,勇作为的年轻人。

落实乡村政策,需要勇担当的青年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农村地区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日益衰落,难寻出路,甚至在面对发展生机时,仍然不为所动。其根本就在于缺乏创新动力,而乡村的创新性发展,就需要有敢于承担创新这一责任的青年人,在乡村振兴的下,青年群体要勇于创新,敢于以创新为己任,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乡村振兴才能长足高效的发展。

落实乡村政策,需要能吃苦的青年人。基层需要勇担当、有作为的青年力量不断涌入,让乡村建设成为活水涌动起来。众所周知,乡村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制度保障都不甚完整,条件相对艰苦,因此留住青年人就显得十分重要,除了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需要改变外,也需要我们年轻人要具备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只有这样,青年人才能够回得去,留得住。

青年一代富有朝气,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主要力量,国家乡村建设需要勇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顶上来。只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注入到乡村这片沃土上,以担当、责任助力乡村振兴,我们才会走好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巾帼助力乡村振兴演讲稿如何写篇四

***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青年人指明了在最基层扣好“第一粒扣子”的成才道路,为各级党组织确立了发挥组织优势引导青年人投身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

党的十九大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形态美、环境美、身心美的特色田园乡村,努力让乡村换发生机活力,实现繁荣兴盛,对广大青年朋友们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青年干部,作为党的后备军,要充分发挥党有号召、人有行动的优良传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大理传承家国情怀,展现时代风采,发挥积极带头作用,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让青年大学生愿意投身乡村振兴,勇挑助力乡村振兴的重担,要有责任引导和教育青年大学生做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人。广大青年朋友应该扛起历史责任,努力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二是要充分用好“人才振兴”这个点。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突出位置,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三是要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青年干部要根据当地的地域情况,结合当地的农业特点、气候条件和劳动人口,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做好农村新技术的引进,加大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增进销售渠道和途径,提升村民的总体收入水平。

巾帼助力乡村振兴演讲稿如何写篇五

***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青年人指明了在最基层扣好“第一粒扣子”的成才道路,为各级党组织确立了发挥组织优势引导青年人投身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

——《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大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形态美、环境美、身心美的特色田园乡村,努力让乡村换发生机活力,实现繁荣兴盛,对广大青年朋友们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青年干部,作为党的后备军,要充分发挥党有号召、人有行动的优良传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大理传承家国情怀,展现时代风采,发挥积极带头作用,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让青年大学生愿意投身乡村振兴,勇挑助力乡村振兴的重担,要有责任引导和教育青年大学生做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人。广大青年朋友应该扛起历史责任,努力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二是要充分用好“人才振兴”这个点。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突出位置,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三是要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青年干部要根据当地的地域情况,结合当地的农业特点、气候条件和劳动人口,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做好农村新技术的引进,加大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增进销售渠道和途径,提升村民的总体收入水平。

巾帼助力乡村振兴演讲稿如何写篇六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部门的**。很荣幸能获得这次的发言机会。

***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当前,正值我县脱贫攻坚收官之际、乡村振兴起步之年。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这既是大战,也是大考。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需要勇当先锋、敢打头阵,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需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三整治两评议”活动,我在思想中、工作中、生活中都获得很大的感悟和进步,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是主动学习不够,总是以“工作忙、事情多”为借口,不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满足于略知皮毛、一知半解;二是缺乏创新精神,存在人云亦云,随大流,中庸的思想;三是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面对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深知自身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不断改进自身作风。

风气为形,思想为根。我们必须从思想觉悟这个源头抓起,不断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道德基础。要不断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武装自己,深入系统学习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理论上的坚定、思想上的清醒保证行动上的自觉。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时始终保持一股韧劲,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撸起袖子、俯下身子,敢于啃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回溯峨边历史,从“一步跨千年”到“跑步奔小康”,我们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也深刻说明一个道理:任何伟大的事业,总是始于梦想而成于实干。只有实字当头、以干为先,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才能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才能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才能创造奇迹、成就伟业。

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斗争精神,强化政治担当,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我们要做敢于斗争的“战士”,不做爱惜羽毛的“绅士”,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在伟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在火热实践中长才干、壮筋骨,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承认矛盾客观存在,不回避、不掩饰,又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明确靶向,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绝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紧迫感更加强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的责任感更为清晰。当此之际,笃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坚持不懈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我们必能以好作风护航干事创业,不断开辟乡村振兴的新境界。

我的发言结束,如有不正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巾帼助力乡村振兴演讲稿如何写篇七

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把乡村振兴战略规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目前,农村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医疗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突出。因此,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要勤于学习、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活力。不仅如此,大学生村官更应该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大展拳脚、历练人生、服务社会,以自己的激情和热情奏响一曲无愧于时代、无悔于青春、无憾于使命的激昂乐章!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习近平总书记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牢固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努力把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知识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真挚情怀,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硬本领,转化为提高干事水平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要有舍我其谁、迎难而上的勇猛斗志,不断夯实自身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掌握最新知识和技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时刻牢记大学生村官的职责,立足农村工作实际,勤动脑、多思考,定期深入村民家中,从村民实际困难入手,竭尽全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始终与村民心连着心、心贴着心,努力做到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善做理论政策的“宣传员”。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把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努力当好理论政策的“宣传员”。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自己有知识、有文化、理解快的特点,在学懂弄通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的基础上,把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体内容、重要意义通过灵活多变形式进行宣传。

一方面,通过乡村宣传栏、文化墙、宣传标语、大喇叭、手机短信等传统方式,把乡村振兴战略的知识解读到位,将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宣传到位。大学生村官还必须要走村串巷、深入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向村民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知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农村网络远程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现代传播工具,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提高宣传成效。通过不断宣传,层层展开,辐射村民,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工作全覆盖、零遗漏、效果好。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大学生村官有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要分析当地的地域情况,调查当地的农业特点、气候条件和劳动人口,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农村新技术的引进,农村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并且积极配合村两委加大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广开销售渠道和途径,努力提升村民的收入水平。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农村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敢做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宜居”的关键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当好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努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一方面,深入村民家中,向村民讲解环境卫生的各项政策和《环保法》相关法律规定,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行动,改变以往乱堆乱放、私搭滥建、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习惯,不断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立足农村实际,帮助村委会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整治的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努力优化人居环境。同时,不断完善环境考核评比制度,对于环境整治工作突出的党员、村民进行奖励,以此引导其他村民向先进看齐,争做“新时代”的好村民。

总之,大学生村官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理想信念,也是美好青春的体现。作为当代大学生村官,必须牢记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戒骄戒躁;既要奋发有为,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不断展现新风貌、创造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巾帼助力乡村振兴演讲稿如何写篇八

摘要: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形式日趋多样化,既有来自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有各高校组织引导的“三下乡”服务项目,更有大学生自发开展的农村建设服务活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也离不开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服务实践。为探讨当前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形式、实施效果,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大学生服务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文章通过走访调研,剖析当前大学生服务乡村研究现状,分析大学生服务乡村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建立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引导机制。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学生;服务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近年来,各大高校紧跟时代步伐,特别是涉农院校和综合类高校,推出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和支持意见,高校已成为新时代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不过,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是一项极其重视实践绩效的工作,低效率的鼓励和引导无法实现助力乡村振兴和帮助大学生实现人身价值的双重目标。因此,剖析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建立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引导机制是一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工作。

文章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研,对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引导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并提出引导机制,达到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和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双赢。

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形式、渠道和内容也是高校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培养大学生村官、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返乡创业和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是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鼓励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乡村人才振兴理念的必然选择,但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首先,从学科角度来看,能最直接切入服务乡村振兴这一要求的是涉农专业,但目前中国也确实存在“涉农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供给侧问题,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乡村对涉农人才吸引力不高,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2]。其次,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大学生自身确实也存在现实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存在组织管理和协调等方面能力不足的状况[3];二是大学生投身农村建设和包括返乡创业在内的长期服务意愿总体偏弱的现实等[4]。

国外学者也十分关注相关问题。当然,由于国外并不存在战略性的振興乡村实践,国外也并不具备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场景。但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志愿活动、大学生创业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terry&lawyer(1995)和buchanan(2006)调查了大学毕业生对投身农业问题的态度,而mahoney(2009)主要研究了美国大学生毕业返乡问题。国外研究成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从全新的角度来剖析大学生这个团体,重视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所获得的荣誉感,把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考虑其性别、心理、特质等,将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者的角度。二是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手段,借助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并结合访谈,开展长期的实证研究。但国外学者过于关注基于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系统理论研究有待加强,还需将理论与数据结合,从而拓展理论深度,以支撑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5]。

从实践来看,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共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大学生从事村官工作、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高校引导和大学生自主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有国家相关配套政策予以支持的活动,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是大学生自发的实践活动,高校开展的各类特色活动是不同高校依据自身学科所长和社会认识,结合自身实际做出的实践选择。

(一)大学生村官的现状。

2010年左右,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逐年增加。近几年,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当前,城市就业压力大、农村人才难求的情况依然严峻。前期研究表明:苏中地区某高校39%的大学生就业向往地区是长三角地区,29%的大学生向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只有4.9%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就业。46.5%的大学生求职时最关心薪酬福利,32%的大学生关心将来发展空间。98%的大学生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了解,但返乡就业的意向并不强烈。

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农村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市场对创业者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高科技领域,刚踏出校园的大学生如果不具备某一领域内的核心竞争成果,那么他们将难以有效融入市场环境。在传统领域,进入的经济门槛相对较高,这显然也是大学毕业生不具备的条件,然而在农村创业,不仅更容易获得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而且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创业风险也相对较小。但实际情况是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人数相对较少,且绝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去城市创业,具有返乡创业自主意愿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高校就业统计数据显示,96.23%的返乡创业主体为大学生村官,且该部分主体返乡创业并非自愿。由于基层工作的特性,大学生村官对农村政策、农村资源有更深入的了解,易于发现农村的创业机会,从而开展创业富民工作。同时,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过程中能更好地规避信息的时滞性,合理配置农村资源,创业项目更容易存活。当然,从实际层面看,大学生返乡创业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7]。因此,近年来学界分别从社会支持、改善商业环境、加强创业教育等方面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提出建议。在关于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难方面的研究上,孙玉雄、徐艳等人提出“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受教育权不平等,造成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的观点[8]。除此之外,家庭背景使农村籍返乡大学生缺乏竞争力,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往往缺乏对自己的准确定位。针对当前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应加强农村籍返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9]。另一些学者主张通过政府、高校解决农村籍返乡大学生就业难现状,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向农村籍返乡大学生提供倾斜,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准绳,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方案[10]。在当下众多研究中,大学生返乡创业往往被作为经济学或社会学话题,事实上,高校在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高校的作用及相关教育和引导机制的研究需要得到重视。

(三)关于大学生各类志愿服务。

大学生短期进入乡村提供服务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尝试的方面,大学生各类传统的志愿服务包括大学生支教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等。应时代发展要求,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大学生科技兴农团等志愿服务团队也纷纷亮相。大学生支教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199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联合开展大中专学生暑期支教的文化下乡和基层扫盲活动。发展至今,随着支教团的普及,每年假期,西部山区、东部的农村地区都会有大学生的身影,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化责任、认识农村,但由于认知的功利主义和培训的缺乏,也出现了支教过程中大学生难以坚持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随着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队伍人数越来越多,服务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服务内容越来越全面。另外,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还存在一些困境,例如:内容的单一有待优化、专业性有待加强、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没有真正整合大学生志愿者资源、没有树立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等。与此同时,大学志愿活动流于形式的情况也一定程度存在[11]。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推进思政改革、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校园中也形成了领域广、热情高、人数多、作用好的志愿服务氛围。然而,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服务持续性短、认知程度低、机制运行缺乏力度,缺少对大学生乡村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缺少对志愿者工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满足岗位需求等的评价,也缺少对他们工作的肯定,没有发挥好激励作用,导致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积极性降低。因此,必须从志愿者本身、学校、社会、政府等角度群策群力,为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12]。

大学生支教团志愿服务活动在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上提供了巨大的力量,为乡村教育带来了新知识和新理念。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暗含推动乡村“善治”的理想,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公共服务的改善,促进了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的完善[13]。

通过上文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出现的诸多实践瓶颈,既有大学生自身因素,也有高校相关策略的因素。因此,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益,完善引导机制的构建,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通过多要素的充分融合构建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一)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4]。笔者认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是要让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当然,立德树人也要求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多方面能力。对于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这项工作来说,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是他们形成正确服务观念的根基,而大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则是确保相关实践活动“不走偏”的基本保障。无论是短期的服务活动,还是中长期的服务活动,大学生都应拥有强大的实践服务能力,包含专业知识技能、应变能力等。大学生应强化实践意识,加强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平时多关注国家政策,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寻找适合自己的实践项目。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专业的不足,培养百折不挠的耐挫精神,从容面对各种挫折,找到成长的方向和动力。通过调查走访,学生可以了解到乡村产业发展的困境,进一步发现乡村振兴的瓶颈,寻找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应建立系列化的服务活动。

当前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短板主要是相关实践活动很难达到“雁过留声”的效益,而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实践活动不能向着持久化与系列化方向发展。需要认识到的是,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表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但这又是高校彰显自身学科建设能力与社会责任担当的过程,因此,高校有必要探索一条“点对点”的系列化支持道路。所谓系列化支持道路,对活动开展而言,相关服务活动需要形成系列化甚至品牌化,让相关实践活动在内容上具有承接性;对活动对象而言,高校在选择相关服务对象时,要树立长远支持的目标,“对口式”选择服务对象,这不仅有助于服务活动的深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活动的影响力。

(四)高校应彻底摒弃“重宣传、轻实效”的行政思路。

高校是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实践的重要组织者,“重宣传、轻实效”的错误服务观念,很大程度上也是高校相关行政理念影响的产物。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能否做到“让农村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效益,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历练”,关键要看相关活动的组织主体,即高校能否拥抱科学、正确的实践思路。在现实中,部分高校将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当作宣传学生工作的一块牌子,特别重视相关实践活动的宣传效益,但很少关心这些实践能否让农村获得真实的效益,让大学生收获真正的成长。这种“重宣传、轻实效”的行政思路,必然会影响相关实践活动的效果。

(五)高校应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相关服务活动。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化的战略,对于人才志愿服务的需求也有独特偏好,不仅要求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服务,也要求宣传教育型人才的支持。乡村振兴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相关实践所释放的效益是有限的,这反过来也要求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能与社会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进行强有力的联合。《规划》指出,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需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等形式服務乡村振兴工作[15]。《规划》所列举之主体,正是新时代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社会力量构成,这些社会力量不仅有较多的服务资源,同时也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对接好、整合好这些社会力量,对于高校高质量开展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六)高校应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背景发挥自身优势。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代农业发展方向,事关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科学技术融入传统生产方式。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多样化和复合型的农业人才,将现代科技融入农业发展各环节,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大学生农村创业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新的力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学生拥有系统化知识,易于接受专业化、科技化知识,到农村创业可以发挥大学生创业技能,增强其农村适应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

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有利于给予大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可缓解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压力。因此,政府应给予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更多的政策支持及保障,这样才能发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才华,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体系,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应进一步为大学生村官建立职业化渠道,形成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支撑保障,推动大学生村官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强化他们的身份认同,让大学生村官成为实现其政治身份与经济功能的集合体,使其安心扎根基层、服务三农,推动创业富民工作的开展,更好地适应“双创”时代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策略,其顺利实施需要更多的乡土人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为大学生回乡创新创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面对现阶段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些问题,需要努力探索引导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刘灵辉,唐海君,苏扬.农村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3):1-20.

[5]陈瑞洋.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述评[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4):81-84.[6]鲁烨,金林南.新乡村经济: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与政治生态重塑——关于大学生村官制度黏性与情感黏性的文本分析[j].北方论丛,2016(4):135-139.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5]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巾帼助力乡村振兴演讲稿如何写篇九

农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以系统战略思维,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要求、明重点、说方法,为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注入思想和行动力量。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更应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有责于这个新时代,奉献于这个新时代。

当青春遇上新时代,我们是如此幸运,能用自己的智慧与拼搏见证着这个时代的伟大,并为能成为其中一员而满心欢喜。习总书记记在会上号召“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注入了新的血液,也肩负起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的使命。老百姓的中国梦,不仅仅局限于有好收成、学好文化、住好房子,更需要的是发展充分、乡村振兴和精神富裕。践行那份初心,少不了梦想;履行这份义务,少不了担当。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明确目标,挺起脊梁,抖擞精神,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乡村是什么?在我的记忆中,乡村应该是很美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的情景,让我们陶醉、向往。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村里不少群众因懒惰、赌博等恶习致贫;因高价彩礼、重金厚丧致贫的现象。乡风文明的培养,农民是主体,关键在支部。作为一名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既要送温暖,又要送文明;既做涵养文明乡风的使者,又要心贴心、面对面地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疾风骤雨不如和风细雨,培育乡风文明,我们要研究并善加利用农民的特点,将移风易俗的“力”与为民服务的“美”结合起来。多些耐心,才会俘获群众的真心,也才能让乡风文明在潜滋暗长中淳朴起来。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村干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在农村工作大有可为。大学生村官要发挥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新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将小散乱的农村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有机衔接起来;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将农村的特色优势发挥出来,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尤其当前,特别是要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把“村”当“家”来看待来“经营”,自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以“跳出村子看村子”的视野和格局,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

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青春能有几多载,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唯有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主动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排头兵”,自觉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牢记使命、真情奉献、实干担当,才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开展几年,几年来,就农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通村通组,便民路走村串户,风貌打造后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脱贫攻坚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不以贫穷为耻反以为荣,甚至个别国家公职人员也是这种想法,认为评为贫困户低保户是一种荣耀,显示自己的社会关系好和社会地位高。

三是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乡村振兴是我国为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人去做,所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问题在于谁来振兴。最好的答案是大学生,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年轻的群体,他们拥有着年轻的体魄,丰富的学识。引导农村大学生去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最好的方式,同时还能解决一部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农村大学生这个群体去到基层工作的一个难点在于一些大学生不了解基层乡村的工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对此给出了很好的解答。该书紧跟当今农村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农村问题,深刻揭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宝贵经验。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共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研究,包括导论、理论基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以及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农村就业行为的系统模型仿真与预测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大学生村官专题研究。该书从行为科学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高校毕业生走向农村的人才流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助力农村建设现代化的可行性。

在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九亿多农民的国家里,无论怎样强调农村的问题都不为过。而三农问题也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研究任何问题时都不能忽略经济的重要性。结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大学生是在农村出来生活过的,对于农村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那些又回到自己家乡的农村大学生,他们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到致富的机会。在中国,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产业的兴旺发展能够给农村的经济收入带来显著的提高,比如中国南方的乡村可以依靠渔业,制茶业,北方的乡村可以发展种植业,如蔬菜,玉米等。除了这些特色产业,我们还可以适当地发展乡村金融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资金活力,可以通过一些已经发展成型的企业,让他们起到一个领头的作用,这一系列产业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同时能够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规模效益。通过产业发展来实现经济收入的增加,让农村的村民都过上好日子,对于个人来说,可以使农村大学生助力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更加顺利,对于国家来说,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近了一步。

其次,农村现代化的第二个问题是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农村日常生产生活的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过去的农村生态环境是脏乱差的,不良的生态环境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依据各级政府的文件精神去做,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一些乡村我们可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无污染,生态环保,还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还有旅游业,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可以吸引一大批游客驻足觀光,在媒体上进行宣传,从而带来一定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各乡村的模范先锋作用,对于一些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乡村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

最后,农村现代化的第三个问题是改变农村的不良风气。一个村子的发展需要正能量,能够在精神上鼓舞人们不断向前,要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抵制不良风气。而农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观原因是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低造成的,客观原因是农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很少与外界沟通交流,并且还保留着一部分落后的思想和习俗。这都严重危害着农村的风气和文明程度,不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农村大学生在日常工作时对于农民的思想渗透。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农村生活,最好在基层与农民拉进距离,处理好关系,与当地的基层工作者多多交流工作经验,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进行宣传教育,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习俗,让农民支持改变农村风气、促进乡风文明的工作。对于乡风文明的村子进行表彰,进行宣传鼓励,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近几年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党和国家集中调配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农村发展,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使农村的生产生活切实达到了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状态。这离不开大学生在基层的工作,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实质就是在处理农民与农民、农民与社会、农民与国家的关系,把这些关系处理好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高校毕业生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予以指导。

振兴乡村,作为大学生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去帮助乡村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文化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带动乡村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同时,大学生能力有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可以。

1目标制订。根据自己的能力,专业水平来制订计划,对乡村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人口情况、人们的医疗卫生经济等方面的状况有所了解,制定出合适自己的计划目标。

2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有关部门会组织各种活动,作为大学生可以积极报名参加,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好。毕竟能力有限,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做出努力就可以。

3合理建议。对乡村的基本情况所有了解,然后根据市场的需要,当地的地形、地理、气候、人口等相关情况做出合理的发展计划,可以积极地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4下乡实干。加入振兴乡村的行列,积极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发挥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关的职业的指导。切身投入到工作中去。

5招商引资。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人脉关系,可以通过对当地的经济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引进相关产业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积极发动自己的能力,寻求合作等。

6力所能及。作为大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当老师带动乡村的教育事业,医学专业的可以帮助乡村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不管哪个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乡村振兴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

我国农村开发正面临一个重大的一个转折点,就是由过去的农村局部开发转向全面的开发,国家实施全面振兴农村战略,为有志于参与农村产业开发和提供农业服务的大中专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过去40年,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了中国一半的农民走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的深入发展,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谋生求发展。农村土地资源通过流转,逐渐走向规模化、家庭农场化经营,为大学生进入农村,从事大农业开发创造了现实的基础条件。但是,一个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要想在农村大有作为,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时势造英雄。必须客观地认识农村农业的经营大环境:我国的农村农业正发生着激烈的变革,农村的产权改革、产业发展、组织模式、农村的空间布局都在大整合大重组。必须了解农村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政策,从中确立自己在农村产业、项目、企业、产品、农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机会。

2、学习新技能。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农业工作,最重要的是学习和实践,尽快掌握实战技能,例如,种植技能、养殖技术技能、农产品加工技能、农业教育培训技能、农业和农产品的创意策划技能、农产品的营销技能、农场的经营管理技能等等。

3、专注于主业。农村的产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农业,还有大量的非农产业,例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业物流、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农村信贷与金融、农业综合技术服务、管理营销服务等等,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主业,专注的干下去,这样才会取得实效。

4、要学会整合资源。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各级政府对有规模的经营主体,都会给予相应的补贴政策和优惠扶持政策,利用这些优惠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资源,降低经营成本,扩大经营规模,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

5、要吃得苦中苦。农村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仍然是比较艰苦的,从行业角度来说农业收益并不高。正因为如此,凡是有农业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的人才,在农村更受欢迎,发展的潜力更大。只要吃得苦,不断摸索和学习,积累丰富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在农业的就业发展机会也不会太差。

总之,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创业的沃土,但是,农业经营环境和生存生存发展环境,对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热爱学习、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专注主业,把自己培养成这个大时代所需要的新型农民,才会取得事业的成功,创造人生的辉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乡村达到了小康水平,才能证明全民都达到了小康水平,所以现在国家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减小贫富差距,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要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其中关键,现在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生走出校门,他们来到农村带来了新的知识,带来的新的思想,这种现代与传统的冲击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开始走向田间地头,在这里可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可以找到真实的自我。

作为一名大学生,推动乡村振兴是肩上的责任。首先要融入到乡村当中,农村生活是一个有人情味的生活在,在这里要投入真情实感,在感情上和村民达成一片,把他们当做自己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深入了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把每一个村民都当做自己的家人,当做自己服务的上帝,在情感上融入农村生活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然后要爱农民,懂农业。来到农村之后就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看不起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他们也许有一些无理取闹,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学会包容他人,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放低自己的姿态,在内心上尊重农民。农业是老百姓最看重的,也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一个懂农业的大学生是乡村真正需要的人才,要去田间地头体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利用自身的优势带动经济发展。转变农民的陈旧落后发展观念,更新他们的知识,让他们搭上这一班快速发展的列车。

乡村振兴是我国为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人去做,所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问题在于谁来振兴。最好的答案是大学生,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年轻的群体,他们拥有着年轻的体魄,丰富的学识。引导农村大学生去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最好的方式,同时还能解决一部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农村大学生这个群体去到基层工作的一个难点在于一些大学生不了解基层乡村的工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对此给出了很好的解答。该书紧跟当今农村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农村问题,深刻揭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宝贵经验。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共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研究,包括导论、理论基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以及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农村就业行为的系统模型仿真与预测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大学生村官专题研究。该书从行为科学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高校毕业生走向农村的人才流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助力农村建设现代化的可行性。

在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九亿多农民的国家里,无论怎样强调农村的问题都不为过。而三农问题也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研究任何问题时都不能忽略经济的重要性。结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大学生是在农村出来生活过的,对于农村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那些又回到自己家乡的农村大学生,他们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到致富的机会。在中国,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产业的兴旺发展能够给农村的经济收入带来显著的提高,比如中国南方的乡村可以依靠渔业,制茶业,北方的乡村可以发展种植业,如蔬菜,玉米等。除了这些特色产业,我们还可以适当地发展乡村金融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资金活力,可以通过一些已经发展成型的企业,让他们起到一个领头的作用,这一系列产业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同时能够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规模效益。通过产业发展来实现经济收入的增加,让农村的村民都过上好日子,对于个人来说,可以使农村大学生助力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更加顺利,对于国家来说,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近了一步。

其次,农村现代化的第二个问题是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农村日常生产生活的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过去的农村生态环境是脏乱差的,不良的生态环境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依据各级政府的文件精神去做,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一些乡村我们可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无污染,生态环保,还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还有旅游业,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可以吸引一大批游客驻足觀光,在媒体上进行宣传,从而带来一定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各乡村的模范先锋作用,对于一些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乡村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

最后,农村现代化的第三个问题是改变农村的不良风气。一个村子的发展需要正能量,能够在精神上鼓舞人们不断向前,要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抵制不良风气。而农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观原因是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低造成的,客观原因是农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很少与外界沟通交流,并且还保留着一部分落后的思想和习俗。这都严重危害着农村的风气和文明程度,不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农村大学生在日常工作时对于农民的思想渗透。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农村生活,最好在基层与农民拉进距离,处理好关系,与当地的基层工作者多多交流工作经验,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进行宣传教育,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习俗,让农民支持改变农村风气、促进乡风文明的工作。对于乡风文明的村子进行表彰,进行宣传鼓励,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近几年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党和国家集中调配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农村发展,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使农村的生产生活切实达到了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状态。这离不开大学生在基层的工作,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实质就是在处理农民与农民、农民与社会、农民与国家的关系,把这些关系处理好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高校毕业生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予以指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分三步走。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是村民,农村工作者和村民应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尤其是要呼唤和吸收更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要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大作用。

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创新型农业,农村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知道农村发展的真正问题在哪里,也知道村民心中想些什么、最需要什么,在与村民沟通时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天时地利人和让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如何让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牵挂农村,勇于回到农村,是基层党委政府应该思考的课题。毫无疑问,创造条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在农村发展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能让吸引大学生回农村发展事半功倍。

农村吸引大学生不易,留住大学生更难。大学生在农村,会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做出贡献,但如果忽略大学生自身前途和发展,他们在农村孤立无援,来到农村却站不住脚,农村就成了大学生的一块跳板,这些被吸引来的大学生迟早还是会离开农村。这说明吸引大学生的政策和具体工作要做得充分,大学生的后期培养、用人政策方面要积极朝着有利于而不是有碍于大学生发展的方向考虑。

乡村振兴要留住大学生,必须有长远眼光。在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发展问题上,基层党委政府不应头脑发热、不应盲目乐观,要及时跟进。对待到农村发展的大学生,要真正把他们当成农村发展中的生力军,关注他们的抱负,关注他们的理想,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瓶颈或障碍,有效化解他们在农村发展中的难题和困惑。为了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要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

乡村振兴要让大学生留得住、发挥大作用,也要两面看。乡村振兴存在人才短缺问题,但又不能完全依赖大学生,还要善于从乡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乡村能人生于斯、长于斯,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如果再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培训结束后让他们回到热爱的故土,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通道,必然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以系统战略思维,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要求、明重点、说方法,为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注入思想和行动力量。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更应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有责于这个新时代,奉献于这个新时代。

当青春遇上新时代,我们是如此幸运,能用自己的智慧与拼搏见证着这个时代的伟大,并为能成为其中一员而满心欢喜。习总书记记在会上号召“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注入了新的血液,也肩负起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的使命。老百姓的中国梦,不仅仅局限于有好收成、学好文化、住好房子,更需要的是发展充分、乡村振兴和精神富裕。践行那份初心,少不了梦想;履行这份义务,少不了担当。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明确目标,挺起脊梁,抖擞精神,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乡村是什么?在我的记忆中,乡村应该是很美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的情景,让我们陶醉、向往。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村里不少群众因懒惰、赌博等恶习致贫;因高价彩礼、重金厚丧致贫的现象。乡风文明的培养,农民是主体,关键在支部。作为一名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既要送温暖,又要送文明;既做涵养文明乡风的使者,又要心贴心、面对面地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疾风骤雨不如和风细雨,培育乡风文明,我们要研究并善加利用农民的特点,将移风易俗的“力”与为民服务的“美”结合起来。多些耐心,才会俘获群众的真心,也才能让乡风文明在潜滋暗长中淳朴起来。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村干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在农村工作大有可为。大学生村官要发挥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新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将小散乱的农村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有机衔接起来;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将农村的特色优势发挥出来,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尤其当前,特别是要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把“村”当“家”来看待来“经营”,自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以“跳出村子看村子”的视野和格局,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

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青春能有几多载,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唯有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主动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排头兵”,自觉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牢记使命、真情奉献、实干担当,才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振兴乡村,作为大学生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去帮助乡村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文化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带动乡村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同时,大学生能力有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可以。

1.目标制订。根据自己的能力,专业水平来制订计划,对乡村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人口情况、人们的医疗卫生经济等方面的状况有所了解,制定出合适自己的计划目标。

2.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有关部门会组织各种活动,作为大学生可以积极报名参加,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好。毕竟能力有限,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做出努力就可以。

3.合理建议。对乡村的基本情况所有了解,然后根据市场的需要,当地的地形、地理、气候、人口等相关情况做出合理的发展计划,可以积极地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4.下乡实干。加入振兴乡村的行列,积极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发挥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关的职业的指导。切身投入到工作中去。

5.招商引资。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人脉关系,可以通过对当地的经济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引进相关产业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积极发动自己的能力,寻求合作等。

6.6。

力所能及。作为大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当老师带动乡村的教育事业,医学专业的可以帮助乡村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不管哪个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乡村振兴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

这个夏天,又一批“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学子来到基层一线,走向生活中的“大思政课”。在这些大学生团队中,奔赴我国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的民族团结实践团,是一股特殊的青春力量。他们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当地少数民族特色相结合,手绘“美丽乡村”、送医下乡,探寻“非遗”故事、开展爱心支教……在乡村振兴的新图景里,他们留下了自己的青春印记,让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更盛。(8月16日《青年报》)。

在我国打赢脱贫这场大战后,乡村振兴又成为一重大课题。一些大学生团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乡村振兴图景里留下青春印记。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培育乡风文明,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而绘制文化墙就是宣传方式之一。文化墙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也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乡村振兴的精神,促使大家自觉树立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

虽然现在乡村的交通、医疗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是人们的健康观念仍需要转变。有的老人生病不及时就医,甚至“乱投医”;还有一些人不按医嘱服药,存在随意增减药量、停药和混吃现象,甚至有的地区人们对于一些病症“讳疾忌医”。因此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以及志愿者去到乡村向村民们宣传医疗卫生知识,送去家庭常备药以及进行义诊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还可以挖掘、保护一些地区的传统药物以及用法,惠及更多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对于乡村振兴发挥着大作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会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做出贡献,但如果忽略大学生自身前途和发展,他们在农村孤立无援,来到农村却站不住脚,农村就成了大学生的一块跳板,这些被吸引来的大学生迟早还是会离开农村。这说明吸引大学生的政策和具体工作要做得充分,大学生的后期培养、用人政策方面要积极朝着有利于而不是有碍于大学生发展的方向考虑。

巾帼助力乡村振兴演讲稿如何写篇十

党的十九大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形态美、环境美、身心美的特色田园乡村,努力让乡村换发生机活力,实现繁荣兴盛,对广大青年朋友们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青年干部,作为党的后备军,要充分发挥党有号召、人有行动的优良传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大理传承家国情怀,展现时代风采,发挥积极带头作用,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让青年大学生愿意投身乡村振兴,勇挑助力乡村振兴的重担,要有责任引导和教育青年大学生做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人。广大青年朋友应该扛起历史责任,努力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二是要充分用好“人才振兴”这个点。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突出位置,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三是要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青年干部要根据当地的地域情况,结合当地的农业特点、气候条件和劳动人口,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做好农村新技术的引进,加大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增进销售渠道和途径,提升村民的总体收入水平。

巾帼助力乡村振兴演讲稿如何写篇十一

各位领导、同志们:

结婚是大喜事,宴请亲朋好友庆贺无可厚非。拿我自己举例,我与丈夫的婚礼是在老家农村办的,没有繁花似锦的婚庆,也没有复杂的跪拜礼节,我们拒绝铺张浪费,拒绝攀比婚庆。其实,年轻的夫妻大可以通过旅行结婚、参加集体婚礼等新方式来简化流程,让“爱”更加纯粹。

打记事起,从除夕到正月十五,烟花炮竹要放上半个月,特别是吃年夜饭的时候,噪声让家人的交流只能靠手语。父亲说烟花虽美却污染大气,炮竹热闹却又脏又吵,所以我们家过年从来没有放过一次烟花。近几年,在家过年,却几乎听不到炮声,这与国家严格控制和老百姓思想认识提高是分不开的。

每年清明,母亲都会带我回乡下到外婆坟前放炮烧纸。有一年,对面整个山头因烧纸引发火灾,吓得我们全都往山下跑。当时对这样的行为非常不理解,妈妈告诉我,这是习俗。今年,清明节回去,妈妈没有买炮和纸,只是在埋葬外婆的山上散步,在坟前要我女儿叫“太姥姥”。舅妈则做上几个外婆生前爱吃的家常菜,一大家子默默地缅怀。舅妈说,现在农村都不售卖烟花炮竹了,到处都在宣传新思想,久而久之大家也都摒弃了那些陈规陋习。其实想一想,自己也轻松了很多,往年写冥钱纸包都得写上一两天。

作为一名农村宣传工作者,我目睹了这几年的变化,从铺张浪费到文明新风,用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来表达贺意、增进感情的生活方式得到了认可。人们用文明风尚表达“爱”,让乡风民风变得更美起来!

上周,在回家的路上,我无意间听到路边歇息的两个环卫工人在闲聊。矮个儿的环卫工人说:“搞移风易俗以后,大吃大喝、大操大办的少了,我们辖区的生活垃圾也少了不少!”另一个高个儿回应道:“那当然了。最明显的是今年的‘七月半’,烧纸放炮的人少了,那成堆的炮纸灰也不见了。”

其实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我场的老党员皮连华。以前还没开展移风易俗时,她就觉得喜事应该是高兴的,不应该带来烦恼,不能因面子问题就讲排场,铺张比浪费。这是社会的“负能量”。今年她喜得曾孙,家人提出要操办满岁宴,她因反对与家人闹得很不开心,儿媳也因为她不办酒席的做法误解了她。皮连华通过各个击破的方式,先跟丈夫和儿子分析了当前“刹人情歪风、治婚丧陋习”活动的开展情况,取得理解。并邀请新河渔场红白理事会成员一起做儿媳的思想工作,几经周折,最后在皮连华丈夫和儿子一同的配合下,儿媳最终理解并支持她。

公序良俗,良在和谐;良俗之源,重在引导。近年来,全区上下掀起“刹人情歪风”“治陋习·树新风”、建设新农村等活动,新风尚新举措精采纷呈,好典型好事例层出不穷。良好的社会“新风”逐渐形成,似利剑,斩断束缚我们手脚的藤藤蔓蔓;似良药,祛除让我们劳心费力的枝枝叶叶;更似清风,拂去所有社会上的沉疴,留给君山遍地澄澈。

“君山美景看不尽,唯有新风扑面来”。朋友们,我相信,只有党员干部带起来、青年团员跟上来、五老协会干起来,社会全员动起来,我们才能摒弃陈规陋习,共树文明新风。让我们不忘初心,携手同行,共同开创君山文明新风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