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1:20:02 页码:1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大全18篇)
2023-11-10 11:20:02    小编:ZTFB

编写教案是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应该完成的任务之一。教案的撰写要注重教学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范文中的教案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一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都阳城。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2.约公元前16,汤建立商朝,都亳。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朝。

3.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4.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5.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6.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7.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第5课。

1.西周的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等级制:贵族、平民与奴隶。宗法制:)。

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内容:授民授疆土。分封对象及受封者的义务:略。

分封制的作用及影响: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第6课。

1.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齐桓公称霸原因:东方大国;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3.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4..晋楚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邲之战。

5、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

6.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三家分晋——秦的统一。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7.战国典型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

第7课。

1.春秋时期铁器牛耕(战国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都江堰: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岷江流域。“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防洪灌溉水利工程,维护了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灌溉农田上千万亩,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主张执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

原因:富国强兵。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成败:一场改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最后被处死了,但变法取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意义)。

3.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第8课。

1.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金文:商周时期。大篆:西周晚期;战国发明毛笔,写在竹木简或帛上。

2.历法:夏朝:就是今天的农历,也称夏历;商朝历法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1个月。战国测定了24个节气。

3.扁鹊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4.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创造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离骚》;世界文化名人。传统节日: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等。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钟鼓之乐:编钟湖北随州。

2.铜、锡、铅的合金。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三星堆文化: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二

唐朝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唐朝唐太宗时高僧玄奘出使天竺(古印度),在那里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x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典籍。

7、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p33。

8、宋朝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p56。

农业:唐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宋朝时,水稻居粮食生产首位。

手工业:北宋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发展成著名瓷都。宋朝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商业:宋朝大都市开封(北宋都城)和杭州(即南宋都城临安)。广州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纸币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产生,利于商业发展。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p59纸币图识记,北宋称为交子,南宋称为会子)。

9、宋朝社会风俗(p61--p64)。

宋朝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陋习逐渐传开。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以吃鱼多。

宋朝交通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宋诗里“邸店如云屯”,就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

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里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反映的节日是春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三

(一)“开元之治”

1.改革措施。

(1)任用等人当宰相。

(2)重视地方。

(3)崇尚节俭,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处。

(2):技术有很大发展。

(3):有许多新品种。

(4):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创制新的生产工具和。

2.手工业。

(1)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

(2)陶瓷业:越窑最为有名,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

(1)大都市有。

(2)长安城内分为,分别是。

(3)长安既是当时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

(1)时间:统治前期。

(2)概况:充实,唐朝进入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四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

(1)、这是唐朝那位诗人的诗句?

(2)、“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号?当时出现的繁荣景象在历称为什么?

(3)、“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导游,当你领一个旅游团到达长安时,你是怎样向游客介绍长安的情况的?(就是写一篇介绍长安的导游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五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六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七

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约180。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采集、狩猎。

懂得爱美。

氏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

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去向都始于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商朝开始的。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

公元前6,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有确切时期的记载。

一年有24个节气始于战国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八

1.背景: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部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人们盼望草原统一,结束战争。

2.统一:12,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灭夏: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灭西夏。

2.灭金:1234年,蒙古灭金。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后定都大都。

2.统治: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

3.统一: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抗元英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4.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九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金文”的内容和“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金文。

2.迄今发现最长的金文是在什么器物上?

3.金文有什么历史价值?

教师展示刻有文字的青铜器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比较金文和甲骨文的特点及历史价值。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十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影响。

2、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本课内容。

2、通过对比现实考试制度,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教育现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发展具有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首先以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思考:1、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出现盛世景象?提出思考问题,由此导入新课:除了唐玄宗积极进取治理国家之外,还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善于用人。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二)新课教学。

环节1:在此之前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在同学认真看书后,请一个同学来说说。大家想一想: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好吗?老师:隋文帝统治时他也和你们认为一样,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巩固他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进行改革。他是不是一下就想出了科举制度这个办法?(老师解说)科举制度的“雏形”到“创立”和“完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环节2: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老师出示概括制表并解释)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始分科考正式设置进士科扩充国学的规模殿试/武举的开始多次亲自面试雏形创立完善(老师简介)。

环节3:科举制的影响: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老师: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角度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了作官的途径,政治上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国选官制度对世界的影响。(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的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积极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科举制与当今的考试制度有何异同(小组讨论)。

五、巩固提高。

进行几个选择题的测试,掌握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六、小结作业。

梳理板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七、板书设计。

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始分科考。

正式设置进士科扩充国学的规模殿试/武举的开始多次亲自面试雏形创立完善。

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十一

1.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

3.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

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读图法、情景教学法、合作讨论法等。

【导入新课:欣赏图片】。

欣赏安第斯山脉地区风光,同时配上印第安人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风光图片美不美?

学生答:美!

问: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美丽的地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答:想!

(一)寻找安第斯。

2.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幅当地图片,设计问题:“走进山区,探索山区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二)探秘安第斯。

1.【幻灯片展示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

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人民又是如何利用当地的环境发展生产的呢?

学生回答:低海拔处……高海拔处……。

2.【幻灯片展示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

设计问题: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原因?

学生整理(教师引导)回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高海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3.【教师引导过渡】。

学生回答:印第安人!

教师出示印第安人图片,及出示印加文明遗址图片。

(三)走进安第斯。

1.【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目标要求。

1)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2)这样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

2.【学生成果展示】。

衣: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食: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秘鲁人培育出抗寒的马铃薯品种,还利用昼夜温差大发明了常年保存马铃薯营养价值的方法。

住:如图(ppt)。

行:骆马能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3.【展示秘鲁国徽】。

问题:秘鲁国徽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它出现在国徽上面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骆马。

(四)感悟安第斯。

教师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秘鲁人“靠山吃山”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我们懂得了?

学生回答: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十二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部分“青铜器”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作答。

1.青铜器是用什么做成的?

2.青铜器有哪些的种类?

3.青铜器有哪些特点?(可以通过和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工具进行对比,总结归纳。)。

教师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图片。

教师介绍“青铜器时代”和“青铜文明”的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十三

播放《甲骨文》视频,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2.甲骨文有什么历史意义?

3.甲骨文的内容?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最初甲骨文是用来做占卜的,比如,当时的人们生育、筑城和征伐都要先进行占卜,包括生育和疾病这样的事情也要进行占卜。记录占卜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称其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了当时商王朝和贵族活动的重要方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是我们现在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教师展示甲骨文的相关图片,使学生了解发现的甲骨文的字数已有约4500个,现在能释读的有近2000个,并举例几个甲骨文文字,请学生识别甲骨文。对比甲骨文和汉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十四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十五

造纸术:(七上p81)。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的麻纸。

2、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七上p82)。

司马迁与《史记》:(七上p88)。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既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答:司马迁;《史记》。

2)他生活在什么朝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西汉。这句话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内容如何?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十六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影响。

2、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本课内容。

2、通过对比现实考试制度,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教育现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发展具有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首先以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思考:1、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出现盛世景象?提出思考问题,由此导入新课:除了唐玄宗积极进取治理国家之外,还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善于用人。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二)新课教学。

环节1:在此之前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在同学认真看书后,请一个同学来说说。大家想一想: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好吗?老师:隋文帝统治时他也和你们认为一样,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巩固他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进行改革。他是不是一下就想出了科举制度这个办法?(老师解说)科举制度的“雏形”到“创立”和“完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环节2: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老师出示概括制表并解释)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始分科考正式设置进士科扩充国学的规模殿试/武举的开始多次亲自面试雏形创立完善(老师简介)。

环节3:科举制的影响: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老师: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角度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了作官的途径,政治上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国选官制度对世界的影响。(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__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的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__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积极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科举制与当今的考试制度有何异同(小组讨论)。

五、巩固提高。

进行几个选择题的测试,掌握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六、小结作业。

梳理板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七、板书设计。

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始分科考。

正式设置进士科扩充国学的规模殿试/武举的开始多次亲自面试雏形创立完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十七

1.了解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的演变趋势,通过做“想一想”和读“小资料”,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

2.通过展示甲骨文字,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本篇十八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的应用。

(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火药的应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史学成就。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学上的“两司马”史学家年代著作体例。

叙事范围司马迁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三、宋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慷慨激昂,气势豪迈。辛弃疾4、元曲。

(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5、绘画(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6、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