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6:22:23 页码:12
2023年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精选15篇)
2023-11-12 06:22:23    小编:ZTFB

社交媒体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交流的渠道,还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在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观点和经验,但要保持独立的思考和表达。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摘录,请大家欣赏。

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篇一

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现可以让学生摆脱物理学习过程中单调、枯燥的公式推导与记忆过程,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探索物理规律并通过对生活的认知来理解并记忆物理规律。这样的过程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可以转化成一种钻研的兴趣,进而推动学生努力学习。

1.2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物理知识。

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物理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到轻松,在课堂上直接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元素,让学生直接联想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学生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并且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这种状态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课堂知识。

1.3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生活化要求教师观察和注意学生私下生活,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方案,这种坚持从学生出发,兼顾学生喜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值得推广使用。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是现今形势所趋,并且用学生生活经历开展物理课堂教学能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基本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问题,提升学生自我生存能力,帮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1开展探究式教学。

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展开课堂内容的学习。如学生在学习机械能量守恒定律时,通过学习发现能量守恒即一种物体重力保持平衡。教师在此时可以提出,在生活中你们认为除了文中这组平衡力之外,你们还能发现哪些平衡定律。当学生带着疑问继续下面课程内容的学习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越来越集中,并且主动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能积极的思考。同时还能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将班级学生分为4个小组,组内成员与组组之间都开展激烈的讨论。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坚持以积极鼓励为主,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不对的机械守恒定律,教师还要要求学生课下去发现和收集,然后在下次开讲之前,教师要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和运用课本知识。

2.2创设情趣性课堂。

针对物理课堂教学一般都比较枯燥,教师要创设情景式课堂教学氛围,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课堂大部分时间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课堂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放松心情,不会对教师讲课产生厌烦情绪,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极大的扩散。此时,教师要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将物理课程内容通过多媒体,以更加生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和发现知识点。

2.3物理习题训练生活化。

物理课堂教学的知识必须通过习题的训练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和掌握物理知识,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展时间调查活动,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记录、收集物理现象的基本特征,如学生收集树叶作为植物标本时,树叶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训练习题,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物理学习中,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生活中随处包含着物理小知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下学习,不仅能充分开拓学生的思想,还能改变物理课堂教学的枯燥氛围,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物理课堂学习氛围。同时,随着物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

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篇二

对跨国公司从东道国撤资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很多学者是基于某些具体案例来研究跨国公司撤资问题,形成了部分跨国公司撤资理论,但还没有形成体系;国内对跨国公司撤资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学者提出撤资理论进行综述,然后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影响及防范措施等,也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1)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分类的研究。

casson(20xx)以克莱斯勒将其在英国的子公司出售给法国标致汽车公司作为案例,对跨国企业撤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要将撤资分为关闭型撤资与转让型撤资。

benito(20xx)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将撤资划分为自愿撤资和非自愿撤资。非自愿撤资是指无论跨国公司意愿如何,被迫退出在东道国或地区的生产经营,也称被迫撤资。自愿撤资是跨国公司根据国外子公司的经营状况或母公司发展的需要,自行决定的撤资行为。

(2)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原因的研究。

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都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原因进行了研究。

boddewyn(20xx)认为,不良财产绩效、前期投资可行性分析不足、经营环境改变、缺乏合适的资源、组织结构因素、外部创新的压力以及国别差异导致的东道国经验不足是跨国公司海外撤资的重要原因。hamilton和chow(20xx)经研究发现,外部环境的影响、公司组织出现资本短缺或高度多元化等特征和公司不良的`财务状况是导致公司做出撤资决定的主要因素。他们认为,在所有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被撤资单位所获得的投资回报低,其次是其成长前景差。他们强调了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成长状况对撤资的影响。

可见,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不良财务绩效是撤资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3)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条件的研究。

boddewyn(20xx)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三个前提逆转过来,提出跨国公司从国外撤资的三个条件:企业不再拥有比其他国家企业更强的优势;企业还拥有竞争性优势,但该企业认为与其通过对外投资运用这些优势,不如将其出售或租赁给国外企业;在企业看来,凭借其内部化的竞争性优势在国外进行生产已不再有利可图,也即通过出口比对外直接投资更为有利。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要求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促成对外投资。而在boddewyn看来,从国外撤资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中的一个就够了。

(4)对被撤子公司自身特点的研究。

一些学者从海外子公司建立方式、经营特点及与母公司的关系等方面来研究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

mariotti和piscitello(20xx)研究发现,在面对不熟悉的国外市场时,规模大的和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通过不断学习和收集信息,可以支持有效率的投资和撤资决策,其撤资行为更可能是出于竞争性业务重组而进行的进攻性自愿撤资。而规模小、经验少的跨国公司会采取一些冒险的试验性战略,其结果更可能是因为失败而撤资。

griffin(20xx)以爱尔兰cdmi公司为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如果跨国公司母公司实行多元化的战略,其子公司撤资的可能性较小;相反,如果跨国公司母公司的战略比较单一,其子公司往往有较大撤资的可能性。

(5)对撤资决策过程的研究。

(20xx)认为撤资决策过程不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由多种行为模式组成,撤资决策要经过识别、发展、选择和执行程由四个不同的阶段。

虽然国外学者从多方面对跨国公司海外撤资进行了研究,但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撤资所采取的撤资方式和撤资决策整体过程的研究还不够详细,也没有学者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进行专门研究。

国内学者对跨国公司撤资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学者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并结合我国实际,简要地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影响等。

(1)关于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原因的研究。

自东放(20xx)认为,跨国公司撤资的现实原因主要有市场期望与现实反差巨大,国际资本流动特征的变化,东道国市场状况的变化,投资者的有限理性与有限信息,合资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张建民(20xx)和杨龙(20xx)等认为,影响跨国公司撤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竞争强度的加大、信息不对称、跨国公司归核化战略的实施、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政策的不稳定性这五个方面原因。毛蕴诗(20xx)认为主要原因是市场估计与营销策略失误导致市场表现不佳,合作伙伴及合资方式选择失误削弱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内部化优势,中国本土企业的迅速成长和其他跨国公司的涌入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王水娟、许长新(20xx)在梳理和介绍有关国际资本外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与撤资密切相关的五个因素分别是:不确定性、产业演化、多元化程度、国际化生产网络和集聚经济。

(2)关于外商在华撤资影响的研究。

马全军(20xx)认为由于国际直接投资活动对我国的就业、资金的获得、技术和管理的引进与提高、国际收支的改善乃至政治稳定等经济政治诸方面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总体上要大于负面影响,反过来,作为资本回流的国际直接撤资不可避免地在上述诸方面甚至更广泛的范围内对我国将产生种种消极影响,并且这种消极影响远远大于其正面意义。刘畅(20xx)认为跨国公司撤资现象增加过快,就会令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雪上加霜,同时引起我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减少,导致由外资企业带动的出口大量减少,进口增加,从而给平衡经常项目增加难度。

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篇三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能破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发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这段话深刻切中目前基础科学教育的要害,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1、对物理规律的探究。

科学的过程是探究,也就是科学家运用科学方法,通过探究的途径去发现人们尚未认识的科学事物及其规律。初中生学习物理需要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掌握一定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可根据问题——猜想——实验——讨论——评价的过程进行。例如研究导体中电流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先根据生活体验让学生猜想电流强度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再由学生设计实验,提出实验方案,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进行实验探究,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论证,再进行交流评价,最后得出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规律。

2、对开放性问题的探究。

对开发性问题的探究一般采用多端性、变通性、独特性为特点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可通过实验——原理——问题——发散——创新——评价的过程展开,以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在求知中产生创新和突破。例如,用实验方法辨别两个标记模糊、外形相同、额定电压相同但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可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a、观察灯丝,灯丝较粗的额定功率较大;b、将两灯并联起来,观察两灯并联在额定电压下的亮度,灯丝亮度较大的额定功率较大;c、将两灯串联起来,观察两灯串联在额定电压下的亮度,灯丝亮度较小的额定功率较大;d、用伏安法测定灯丝的额定功率;e、用伏安法测定灯丝的电阻。

3、对学科渗透问题的探究。

注重物理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冲破封闭的单科教学模式,建立人类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可以通过问题——观察——重组——分析——综合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例如,探究自然界中的水: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物生存、工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对以下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让学生分小组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出正确的结果是四项中的哪一项:

c、在淡水缺乏的海岛上,可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用沸腾一冷凝法从食盐水中提取蒸馏水)。

d、向自来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盛开水的热水瓶底常看不到沉积一层水垢,这些都说明地表水是纯净物(用硝酸银溶液滴入自来水中观察有无沉淀物)。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是知识的权威人士,由于教师对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早已知晓,对教师来说,这些知识是非常容易的,但对于学生,他们作为初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能很容易被老师忽略。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很难产生同样的感受,这种师生之间不同的心态往往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新教材的学习中,由于主要是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为了避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共同去探究新知识,为此,教师应与学生有同样的渴求知识的心理,和学生一起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初学者,退到和学生在同一起点线上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共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参与者。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根据教材,照本宣科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分析,学生做笔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而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教师要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路的构思,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学生得到结论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和总结,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还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

在教学中,要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探究教学的实践,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我接受了以诱导为主、以学生为主体,重学习过程的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伴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也产生了变革。即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主动精神明显增强,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篇四

对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对可操作性强的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近几年来,我校由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的实验有:

1.酒精灯的火焰温度。

主要器材有酒精灯、牙签和打火机。学生通过亲自摆放牙签,观察牙签的烧焦程度,判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学生亲眼看见被火焰燃烧的牙签是中间不焦两边焦,说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比内焰温度高。

2.碘的升华与凝华。

主要器材有碘锤、酒精灯、打火机、水和滴管。学生亲眼观察到加热前的碘锤里的碘是颗粒状,是固态,在加热过程中,看到了碘锤里充满着紫色的碘蒸气,而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通过在碘锤的一端滴加水,看到加水的一端玻璃壁内出现碘颗粒,碘锤内紫色蒸气消失,这个过程中也没有出现液态的碘。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清楚地明白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亲自动手亲自实验,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实验现象观察的更加仔细真切,通过亲自体验,加深了对实验现象的印象,对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出来的实验结果理解得更加深刻明晰。

通过对实验器材的改进和废物利用,有利于更好地准备实验、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和改善实验效果。比如说: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拿废电池代替棋子,可以使废电池二次使用,还节约了买棋子的成本,一举两得。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拿f光源代替蜡烛,一方面避免了蜡油滴在桌面污染桌面,另一方面f光源能清晰地看出成正立倒立的像,不仅仅是上下正立倒立,还有左右正立倒立也一目了然,更好地呈现了实验效果。

3.气泡的匀速直线运动中拿塑料管代替玻璃管。

实验器材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先用酒精灯加热一米左右长的塑料管的一端,紧接着拿老虎钳夹捏端口,这样塑料管被封口,接着往一端封口的塑料管里加红墨水或是蓝墨水(用有颜色的墨水是为了便于观察气泡的.位置),留一个气泡后,用同样的方法把另一端口封住,把做好的有气泡的塑料管用透明胶带绑在米尺侧面,只需在倒置米尺的同时掐秒表即可测出直线运动的时间,再在米尺上读出塑料管的长度即为距离。由于分组实验所用器材数量较多,器材制作的材料如果能做到废物利用的话,不仅保护了环境,还节约了成本。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拿电子产品替代普通的实验器材,即可更加全面的呈现实验效果,提高实验达成率,还在替代过程中避免了原来器材对实验室的污染。玻璃器皿在分组实验中一向都是易碎易坏品,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不仅易于实验的操作,而且塑料制品的易塑性强,可以自行改装形状封口等,更加易于实验效果的呈现和简化实验。

自制分组实验器材就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自制的器材有:

1.光的三原色中滤色片可以用红绿黄三色玻璃纸代替,考虑到玻璃纸比较软,不容易固定,可以用硬纸板剪一个长方形的窗口,把玻璃纸贴在硬纸板边框上固定,便于拿起观察物体的颜色。红光、蓝光和黄光的产生,可以把三色玻璃纸直接贴在三个手电筒的玻璃片上,便于进行合成实验。

2.探究固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自制小桌,可以拿硬纸板代替木板,把四个钉子钉在硬纸板上,制作分组实验时用到的小桌。

3.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实验中,可以用剪下的饮料瓶头上面蒙上气球皮,用橡皮筋套一圈固定,用来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自制分组实验器材,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对于提高实验的达成率和可操作性是很有必要的。自制的器材取材简单,制作方便,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方便操作,实验现象明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实验效果好。在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要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是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可以灵活的进行相互转换,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在进行分组实验之前或是之后演示所要分组的实验,强调实验过程和分析实验现象。改进分组实验,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结论的得出,在分组实验教学中是重要的部分,经常分析实验中的利弊,有利于对分组实验做出有效有利的改进。自制分组实验器材,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有利于在实验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在分组实验的准备过程中,对分组实验的拓展、改进和器材创新,是物理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引起重视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到对分组实验的拓展、改进和器材创新中,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更好更有效地进行。

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篇五

物理学概念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程度,只有学生掌握了概念,才能用概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物理易学,爱学。如果学生对概念膜糊不清,对学习整个内容带来不利的影响,就无法用它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但学习受阻,学生就怨学。

想学爱学物理概念。

初二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初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到了初二就比较系统地学习自然科学――物理的一些初步知识。要使学生爱学物理,学好物理,是我们物理教师共同探索的事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密诀是兴趣”。兴趣是促进认识和活动的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教学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初二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当他们看到一些自然现象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都会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物理课前就应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惟。

例如:有的老师课前是这样激发学生兴趣的:“我们今天看到的汽车、火车,车头里面的发动机是瓦特这位物理学家发明出蒸汽机的基础上改进过来的;瓦特这位科学家从小就善于思考、勤学好问,有一天他烧开水的时候发现烧开后的水蒸气向上推动锅盖,使锅盖上下振动,他用力压住锅盖,水蒸汽最终还是顶起锅盖冲了出来,这一现象使他得到启发,他想:“水蒸气的力气很大,能不能利用它来制造动力机呢。”

于是他通过大量的试验,终于发明出了蒸汽机,蒸汽机可以用来带动发电机发电、带动打米机打米、带动织布机织布,还用来制造火车、汽车、轮船等等,他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取得的成果,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加用汗水换来的结果。用磁铁同极互相排拆作用,演示物体(磁体)的悬浮,使物体(磁体)飘浮在空中。

转动交直流发电机使小电珠发光。用小喇叭的两根线断续接在小电池的正负极,使纸盆发出声音。他用导线断断续续接电池的两极,使收音机发出咯咯的响声。通过讲和演示,使学生知道,注意观察可以掌握自然规律,通过掌握自然规律来进行发明创造,为人类生活服务;同时学生在思考,为什么物体能够悬浮,为什么线圈转动又能使电灯泡发光,为什么纸盆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收音机会发出咯咯的响声。

这些实验的演示都会给学生带来好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把兴趣和求知欲带入了课堂,为今后学好物理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听了一些老师的课,都认为这些老师教学比较好,但有的学生却说:“我们爱听c老师上课,不爱听d老师上课。”根据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我发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情态不同,学生的学习心态也不同,学习的积极性不同,教学效果也就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微笑,它给我带来了甜头。

例如:上《光的现象》这一章时,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这样引入新课:“早晨阳光照在大地上,使我们看见了五颜六色的景物,有了光我们才能在学校学习、才能进行各种活动,植物才能生长。同学们,假如没有光这个世界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学生以宽松的心态回答:“一片漆黑的世界”、“什么都看不见的世界”、“人不能学习”、“人不能劳动”、“人不能生存”……我接着:“既然光是那么重要,光现象有什么规律,它是如何为人类服务,我们怎样更好地利用它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光的初步知识――光的传播(扳书)。

接着我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哪些物体能发光?学生回答:“太阳”、“电灯”、“点燃了的蜡烛”、“还有月亮……”这时我打断学生的回答,问:“同学们想一想,月亮能发光吗?有的学生说:“能发光,因为晚上它照亮大地”有个学生想了想说:“好象不能,因为有时我只看见有小部分亮,如果能发光应该全部亮才对”。我接着说:“月亮不发光,是太阳光照亮了它,是它把太阳光反射到地球上。”除了月亮外,上面讲的太阳、电灯、点燃的蜡烛都属于光源(扳书),大家想想还有哪些是属于光源?学生回答:“燃烧的柴火”、“黑夜里的萤火虫……”微笑给在课堂中使学生不拘束、形态自然,感到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和谐融洽的氛围促使兴趣自然形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特别好。

我深深感到:微笑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学效果的技巧,也是一种教学艺术,能达到事半功倍到的效果。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体系的基础,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李政道曾经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概念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程度,只有学生掌握了概念,才能用概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物理易学,爱学。如果学生对概念膜糊不清,对学习整个内容带来不利的影响,就无法用它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但学习受阻,学生就怨学。

因此,对物理概念的教学,尽量运用生活中的事例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本人讲到电压这一节课时,用两个100ml的注射器(除去活塞),用一根透明胶管连接,倒入带色的水,水位到两个注射器的一半为宜,当两个注射器里的水位相平时,没有水位差,也就没有水压,管子中没有水流;当把其中一个抬高,就产生了两个容器内的水位差,形成了水压,管子中就有了水流。闭合电路使小电珠发光,按上推理,(从黑板上的电路图分析)不难想象,电源两端存在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形成了电压,有了电压,有了电压,导线中就有电流通过。形象而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了电压的形成,从而掌握了电压这个概念。

“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运用情感、趣味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吸取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设计好每一节课的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得到乐趣,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篇六

进行小实验过程中运用的原理都是相应的物理知识,因此进行小实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复习步骤,可以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初中生的物理综合水平。课堂作业中也涉及小实验,老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和参考书,选择一些简单、有趣又有代表性的小实验让初中生在课堂上去做,多给初中生制造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最后解决问题。老师应当要求初中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成小实验,老师要引导和监督学生,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条件。物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中将实验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将实验的过程、现象及结论编为一些题目,让学生去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通过操作小实验,可以充分唤起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初中生主动去学习物理。物理这门课程是有一定难度的,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小实验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工具,从而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能提高初中生对学习物理的信心,使得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去学习,同时也加深了印象。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觉得物理课是比较难理解和乏味的,然而课堂小实验可以有效地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感受到物理的生动有趣,对实际生活是有帮助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自制调光灯、研究自行车结构等实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好物理是非常有作用的,唤起学生对学好物理的决心。

学习物理离不开实验,物理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材,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创造能力。在课堂小实验中,有时候缺乏实验工具,这时就要初中生自己去发现近似的代替品,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联想能力,充分地唤起其创造力。作为初中物理老师,应当对课堂小实验进行深入研究,精心为学生选出有代表性的、生动有趣的小实验,使得物理课堂不再沉闷乏味。利用课堂小实验展开初中物理教学,可以让初中生在做实验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充分地激发出初中生对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物理,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初中生对物理有了一定的概念,也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以后学习物理知识做好了铺垫,使得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篇七

: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好处呢?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教学进行研究。

以往的教学莫过于填鸭式教学,但是现在的物理教学课堂不一样,我们重视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从而在增强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对于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首先需要从教师方面调整,作为老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要让学生多发言,老师少发言,作为老师,需要担任3个角色,需要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作为教师,不仅需要站在老师的角度看问题,更需要与学生站在同一立场同一个平台去想问题,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作为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顾虑学生问题之后,根据自己的风格,还有自己的学生设计出可以让学生去深入探究的情景问题。例如:在教学速度概念时,各位会怎样设计呢?不妨,先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一番,老师给他们提出问题,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想到两点:在同一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或者是同一段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时间长短。大家可以举一个贴近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说明问题,大家可能会想到学校运动会跑步的运动员,我们不妨从两个人的角度去思考,观众、裁判,二者是如何判断哪位运动员的快慢的呢?我们不难发现,在具体的生活中的实例中,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去学习两种简单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对于学习来说,好的铺垫很重要,这样做不正好做好铺垫了吗?同时不正好激发了学生学习速度知识的兴趣了吗?我们不妨鼓励两个学生勇敢说出自己从家里出发到学校所需要的时间和路程(选择路程、时间不一样的去举例子)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时间、路程都不一样的情况下,你们如何去比较刚刚举例子的两个同学谁快谁慢呢?让学生小组之间去思考交流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面对如此贴近生活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会全身心投入,小组的讨论氛围一定会是热烈的。对于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同学们会比较容易地找到,这时候就需要老师适当地点拨,这样子,学生便会理解了速度的定义。这样的方法是不是比传统的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去背诵的效果强很多呢?在轻松愉快的兴致中学生便能对速度的定义进行理解,这样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致会低吗?学习效率难道不会提高吗?面对这样概念类的教学,各位老师不妨试一试这样的办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构建一个合理结构的小组,这是一个前提,同时也是关键的一步。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认知水平、习惯个性、兴趣爱好等是不同的,作为老师,为了达到学生合作交流讨论中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效果,这些方面是必须要充分思考的。一个组必须要有一个领头人———组长。组长的选择,不一定要学习最好的,但是一定要最负责、有威信、组织能力强的人去胜任小干部。小组长的任务,主要负责安排成员的分工,组织统一协调组内成员,监督检查情况。教师在分配中,尽可能做到公平,组与组之间的实力相当,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大程度地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学生的才干,集体的凝聚力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激烈评比和争论中得到增长提高。

评价机制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果评价不好,小组学生的积极性会严重受到影响,反之,效果倍增。如果小组合作只是单纯的流于形式,想起到正面的积极的作用是不可能的,有时候还容易让学生滋生懒惰厌学的心理。在对学生做出评价的过程中,不能简简单单地甄别出优劣好坏,注重正确的引导和激励效果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例如:老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夸奖,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合理的提问,给予他们赞许的目光和鼓励的语言,这是最为老师必要的。或许一个简单的微笑,又或许一句“这个问题你回答得很好”“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你很优秀”都会为学生树立起爱学习的自信心,这将化为一个学生对学习更大的内驱力。这样做,学生不但会更加热爱对物理的学习,而且还会对老师产生由衷的敬佩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还会提高。对于评价的方式,这是多样性的,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教师需要多元性地去评价一个学生。这样,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会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对于物理这一学科,并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物理的,课外老师不容易掌握,这样小组学习就很重要了,学生喜欢的东西一定会喜欢去探究。举个简单的例子:可以拆一下家用小电器,去探究小电器的组成,等等。

通过上述说明,如果想改变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是初中物理教学采取的必要方法,我们在本文中不难发现,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学生的学习效率明信提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石。

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篇八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深入,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物理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现在的物理教学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物理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提高,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尽管物理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第一,硬件设施不足。目前的物理教学以实验探究为主,但是学校的物理实验用具等硬件设施还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使得一部分的物理实验没办法完成。物理学习中,参与探讨是学习的关键,物理实验是最主要的参与探讨的途径,由于有些物理实验无法完成,使得学生无法参与物理相关知识的探讨,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第二,自主学习时间缺乏。物理学是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的学科,学生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来学习物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但是纵观初中教学的课程安排,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相对缺乏,使得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影响物理教学的有效实施。第三,中考教育的影响。尽管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但是考试制度依然存在,学校还是十分重视升学率,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这样一来,中考教育以及教育成绩就限制了物理教学目标的全部有效实现。

2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的应用。

2.1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电学的学习中,基础和重点就是欧姆定律,其在电学学习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在电学中有三个基本概念: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对于这一关系,欧姆定律进行了有效的串联。利用控制变量法对这三个要素进行控制,以明确的方法保证其中一个要素不变,进而研究其他两个要素的变化关系,从而实现有效的欧姆定律的`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电阻不变,将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观察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电阻的值不变,就需要固定电阻值,这样一来,研究变化关系的实施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实现改变导致两端的电压;二是调节滑动变阻器,实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这两种方法的实施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和电压之间是何种关系。利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导致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观察研究电阻和电力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电阻的改变可通过更换不同电阻值的电阻来实现,这个研究过程的实施方法同样有两种:一是采用统一的电源,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更换不同的电阻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保持电压表的读数不变,在滑动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2.2用控制变量法学习电阻。

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电阻的学习要以电流和电压的学习为基础,所以在学习电阻之前,必须保证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学习。当物理教师需要给学生讲授电阻知识时,可以将控制变量法引入到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例题,在讲解例题时顺带复习以前学过的电流和电压,这样学生在学习电阻时就会变得容易。

3结论。

实际上,不止在电学教学中,物理学的许多知识内容都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教学。控制变量法能够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控制变量法还能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从而有效地培养出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初中物理电学中,有效的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的增强,提高了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篇九

物理知识比较抽象、理性,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因此物理课堂教学要结合教材知识,联系日常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物理现象及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从而以强烈的好奇心、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机械效率》的教学中再现生活场景:从水井中提水,工人用口袋背水泥上楼,农民用滑轮组往屋顶吊粮食,起重机提升重物等,让学生明白,为达到目的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而任何机械在做功时都要克服摩擦和自身重力做功。这部分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就是额外功。接着讲解什么是总功,进一步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水到渠成的得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又如速度的教学,我们播放运动员百米赛跑的视频,跑到中途暂停,此时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得出结论后继续播放视频,到达终点的时候提问:哪位运动员是冠军?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接着出示一些不同竞速项目运动员的成绩,针对材料提问: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在学生的强烈需求下引出速度的概念,再结合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的速度,这样一系列的生活化问题,让知识的建立有了依托,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这种开放式教学情境的创设,把教学目标隐含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学习起来既不枯燥又非常感兴趣,学习效果好,而且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明白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让学习热情化为持久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开放式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努力超越,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养成独立探索、研究的习惯。

1、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教科书中安排了许多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旁观者,如同看影视节目一样,观察教师把这些实验按照严格的步骤和要求,演示一遍,只看个热闹场面,对于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缺乏主动性的探索。所以在开放式教学中把一些现象明显,不利于大多数学生观察的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由演示改为分组,把学生5~6人分成一组,共同设计步骤,亲自参与,分工协作,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究,既观察到了清晰的现象,又锻炼了操作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加强分组实验的探究性。

分组实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在兴奋的状态中探索,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让探究向深处发展。如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他们顺利完成实验操作及规律的总结,认为实验已经结束的时候,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凸透镜残缺不全,还能得到完整的像吗?你如何进行实验?学生的思维顿时又被调动起来,他们积极的讨论,最后想出了方法,用一张白纸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来观察现象,他们惊喜地看到了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变暗。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高度。这种开放式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主动参与探究,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培养创新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还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的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

1、注重学科渗透。

如《乐音的特征》教学采用控制变量法,结合乐器来进行音调的教学,改变二胡、小提琴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振动发声,判断音调的高低;通过学生吹奏长笛、箫等乐器,让学生思考,音调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决定音调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对于响度的教学,通过改变敲击大鼓的力度,鼓上碎纸屑、粉笔头跳动的幅度,让学生领会振幅决定响度的大小;音色的教学,采用分别敲击鼓、锣,吹奏笛子,让学生闭着眼睛猜是哪种乐器发声,掌握音色的概念。这样,一堂枯燥的讲授课变成了一节声情并茂的欣赏课,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兴趣。

2、利用网络学习。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网络成了人们学习的另一个阵地。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喜欢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特点,适当引导,让网络辅助教学。如在讲授《升华和凝华》时,提问电冰箱中的霜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上网搜索无霜冰箱是如何自动除霜的,并观看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视频。

3、加强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课堂教学的深化,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空间探索学习。如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后,发动学生自制针孔照相机,懂得了杠杆的原理后,回家自制杆秤。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联系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使课堂教学具备鲜明的时代气息,充满生机与活力。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模式,服务于教学,为新课程的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篇十

品德个性心理素质教育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形成良好人格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具备了良好的品德个性心理素质,才能正确对待学习,才会有恒心、有毅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合作研究的精神。

(3)培养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篇十一

高效课堂即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打造出效率、效益最大化的协调统一的课堂。因此,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即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形成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并显示出“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等特征,本文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反思。

高效课堂,是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高、效果好,并且取得较高教育教学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就初中物理教学来说,高效课堂可细化为以下几种可行形式:

1.对于一些低难度或生活中大量涉及的简单教学内容,学生有能力自学,这时就可以采取学生自助式学习。教师提前将问题或教学内容抛给学生,给予学生时间进行准备。在教师的引导和要求下,学生在课堂上按框架进行有序讲解或演讲,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锻炼学生信息获取、处理、表达等能力。

2.操作要点。

若以演讲的形式为例,应注意几点:演讲前教师必须跟学生明确演讲范围和内容、格式要求,一定要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感和可操作感;演讲前教师必须说明规则和要求,并明确划分时间,以防止出现混乱,使课程有序进行;上课前,教师最好将演讲稿收上,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摸底,有突出的作品可以把学生叫过来进行引导,使其自己把作品的优点最大限度发挥、改进或探索更好的表达模式。最后,再根据学生总体作品情况再备一次课,保证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应进行简短地归纳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板书总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优秀作品应给予表扬,可贴于班级后墙,用于鼓励学生和家长会展示。

1.初中物理知识的复习和整理往往放在章末,很多教师都是自己在黑板上书写总结来让学生复习。但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一些简单的概念不太会主动去理顺,长此以往,不能产生复习整理的主动性。缺乏自主的整理能力,学习能力和效果也会降低。因此,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复习,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2.操作要点。

因为目的是形成学生示范性总结,故:

(6)最后,台上和台下的优秀作品均可获得奖励和展示。

1.实验课与探究课的一个特点就是,课程对学生很有启发性,能培养学生对问题思考和操作能力。但也有不足,即费时间,有时候一节课就只能研究完一个问题,虽然效果好,但效率“低下”。故一些简单的实验可安排学生课前事先去试做,课上来展示成果并一起来分析。这样不仅深入分析的时间能节约出来,还可让学生在课前就开始思考,并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会提升。

2.操作要点。

(2)事先应给学生提示如何操作、如何正确观察现象和记录;。

(3)上课前应收集学生作品,以保证教学顺畅而高效。

教学流程和适用范围一般是在备课时看到有学生比较难理解,或积习难改之处,找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例,来揭示或破除不良的理解或答题习惯。例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做镜面游戏、或是讲声音的特性之前,让学生上台即兴唱歌或器乐表演等。游戏虽不是完全的教学内容,但会让学生理解的生涩概念迅速活化,并拓展学生能力,对教学很有利。

因为教学实践和教学精力的问题,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学生并不绝对是稍有疑问就会主动问老师的,久而久之思维体系就会产生偏差。课下学习小组的作用就在于:当有些题生硬难懂,部分同学在老师讲完一遍后不能学懂时,组长就开始负责让每个组员来把这道题过关,以保证组员的学习到位,并且能够将该错题改正,同时组长自己也在讲解中不断熟息技巧,从而对其自己也有利。

每日一练的设计思想基于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时,有时作业进度跟不上,缺少对基础知识或思维进行强化的题目。可用每日一练来进行修正,其作用就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或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试错和调整。教师配合教学内容每日出一道习题。学生准备一个本子进行计算。一般来说,前一天的答案应在第二天出题的同时贴出,如果难度上没有必要的话,教师可以选择节约教学时间而不评讲(前提是答案够详细)或结合教学内容来具体辨析。

当然,实现高效初中物理课堂的方法绝对不仅限于以上这几种,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情况和学情灵活运用或组合,最终目标是让课堂上的效果和课后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成果更为显著和高效。

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篇十二

问题的设计同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围绕着一些问题进行的,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所以,教师对合作学习问题的设置必须要仔细。首先,要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电路图的设计,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了让结论更加普遍,我们需要对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怎样的改变?”通过讨论之后,学生就可以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其次,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例如:在进行电压这堂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神门相同点和不同点,虽然学生们在一起的讨论相当热闹,但是这一问题的答案都在书本上,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

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时,分组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首先是要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在进行分组时,不是将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而是综合考虑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别、性格和脾气。对内,老师分配的小组需要每个同学能够在小组内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而且能够相互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对外,小组之间能够进行公平又激烈的竞争。然后进行适时分组。这里的分组就是要求一些同学负责收集资料,一些同学负责发言,每个同学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合作学习中,评价工作要将小组评价和小组中的'个人评价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过程中,对小组的评价主要是查看小组中的成员分工是否明确,学生的个人能力同分工是否相符;而评价个人时则是查看学生参加合作学习时是否积极,最后,查看探究是否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与此同时,评价需要帮助同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育人是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合作学习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策略。但是,老师在运用这项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分组和评价三个方面。

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篇十三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是学生接触物理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时期。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基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利用多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升华,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有效性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改的环境下,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初中物理教学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从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还有大部分的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对于物理实验不够重视,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略了讲授与实验的结合,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明白物理概念,会做物理题目即可,这种教学思想的形成,促使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课程变为教师讲授实验的模式。这种方法即使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但是却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在实际中遇到问题会显得束手无策,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除此之外,初中物理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验器材,这需要学校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购买,但是由于初中学校的'条件有限,导致一些比较重要的实验被教师忽略,使得物理教学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即使学生能够完成任务,但是收到的教学效果却微乎其微。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获得了相应的重视。初中物理是学生基础物理的初级阶段。因此,对于学生有效性学习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根据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众所周知,物理与生活实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教学资源。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有效性学习。例如,在讲解“光”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向学生提出关于“光”的问题:在照镜子的过程中,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什么?湖面中倒映着树木的影子,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什么?在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和查阅相关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其中的部分知识有所了解,因此就会得出:在照镜子的过程中,蕴含的是光的反射定理,形成的像是虚像,具有等距、等大的距离;而对于湖面能够倒影出树木的影子,蕴含的是光的折射定理。由此可知,教师根据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对此进行回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物理实验在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能力以及学习的有效性。将物理知识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地联系起来,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浮力”的知识过程中,根据浮力的相关概念,应该首先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只有在液体和气体中,浮力才能对物体产生向上托的能力,这个力便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其产生的原因便是物体上方与下方之间产生的压力差。随后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引导学生在试验中得到浮力的公式。与此同时,在实验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所需要的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印象。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实践不断地分析和探索,尽量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1]马莉.小议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有效性学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3):107.

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篇十四

摘要:高效课堂即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打造出效率、效益最大化的协调统一的课堂。因此,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即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形成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并显示出“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等特征,本文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反思。

高效课堂,是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高、效果好,并且取得较高教育教学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就初中物理教学来说,高效课堂可细化为以下几种可行形式:

一、学生自助式演讲课。

1.对于一些低难度或生活中大量涉及的简单教学内容,学生有能力自学,这时就可以采取学生自助式学习。教师提前将问题或教学内容抛给学生,给予学生时间进行准备。在教师的引导和要求下,学生在课堂上按框架进行有序讲解或演讲,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锻炼学生信息获取、处理、表达等能力。

2.操作要点。

若以演讲的形式为例,应注意几点:演讲前教师必须跟学生明确演讲范围和内容、格式要求,一定要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感和可操作感;演讲前教师必须说明规则和要求,并明确划分时间,以防止出现混乱,使课程有序进行;上课前,教师最好将演讲稿收上,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摸底,有突出的作品可以把学生叫过来进行引导,使其自己把作品的优点最大限度发挥、改进或探索更好的表达模式。最后,再根据学生总体作品情况再备一次课,保证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应进行简短地归纳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板书总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优秀作品应给予表扬,可贴于班级后墙,用于鼓励学生和家长会展示。

二、学生自主式复习总结课。

1.初中物理知识的复习和整理往往放在章末,很多教师都是自己在黑板上书写总结来让学生复习。但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一些简单的概念不太会主动去理顺,长此以往,不能产生复习整理的主动性。缺乏自主的整理能力,学习能力和效果也会降低。因此,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复习,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2.操作要点。

(6)最后,台上和台下的优秀作品均可获得奖励和展示。

三、课前小实验探究。

1.实验课与探究课的一个特点就是,课程对学生很有启发性,能培养学生对问题思考和操作能力。但也有不足,即费时间,有时候一节课就只能研究完一个问题,虽然效果好,但效率“低下”。故一些简单的实验可安排学生课前事先去试做,课上来展示成果并一起来分析。这样不仅深入分析的时间能节约出来,还可让学生在课前就开始思考,并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会提升。

2.操作要点。

(1)课前小实验一定要操作比较简单、生活中能找到材料、内容明快而又具有启发性,并由实验现象能引出教学主题;(2)事先应给学生提示如何操作、如何正确观察现象和记录;(3)上课前应收集学生作品,以保证教学顺畅而高效。

四、师生互动、情景演绎。

教学流程和适用范围一般是在备课时看到有学生比较难理解,或积习难改之处,找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例,来揭示或破除不良的理解或答题习惯。例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做镜面游戏、或是讲声音的特性之前,让学生上台即兴唱歌或器乐表演等。游戏虽不是完全的`教学内容,但会让学生理解的生涩概念迅速活化,并拓展学生能力,对教学很有利。

五、组织课下学习小组。

因为教学实践和教学精力的问题,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学生并不绝对是稍有疑问就会主动问老师的,久而久之思维体系就会产生偏差。课下学习小组的作用就在于:当有些题生硬难懂,部分同学在老师讲完一遍后不能学懂时,组长就开始负责让每个组员来把这道题过关,以保证组员的学习到位,并且能够将该错题改正,同时组长自己也在讲解中不断熟息技巧,从而对其自己也有利。

六、每日一练。

每日一练的设计思想基于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时,有时作业进度跟不上,缺少对基础知识或思维进行强化的题目。可用每日一练来进行修正,其作用就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或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试错和调整。教师配合教学内容每日出一道习题。学生准备一个本子进行计算。一般来说,前一天的答案应在第二天出题的同时贴出,如果难度上没有必要的话,教师可以选择节约教学时间而不评讲(前提是答案够详细)或结合教学内容来具体辨析。

当然,实现高效初中物理课堂的方法绝对不仅限于以上这几种,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情况和学情灵活运用或组合,最终目标是让课堂上的效果和课后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成果更为显著和高效。

初中物理小论文通用篇十五

物理计算题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题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综合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无论是期中、期末、还是竞赛考试卷中计算题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恰当的引导学生对各类计算题进行分析。这对指导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答计算题的能力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应如何提高学生解答计算题的能力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简单计算题是指那些几乎是直接套公式就能解的题,无需拐弯抹角。一般要求学生明确解题的格式和规范,弄清物理过程,明确套用的公式和涉及的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意义即可。

这道题对教师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但对于刚刚接触物理计算题的学生来说却未必感到容易。

先让我们分析一下要完整规范解答次题学生应有的基础知识储备:1、知道速度的计算公式,公式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2、路程、时间、速度的单位及换算;3、知道规范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格式和要求等。若无以上基础知识储备,题的计算简直无从谈起。更不要说什么思路分析、方法技巧等。

从对作业或多次考试的分析来看,学生做不出或做错计算题的主要原因大多就是这些基础的问题没掌握好。如符号公式写错、单位或单位换算写错、乱套公式、乱写单位等。因此,在解此类题时,我们要让同学们首先掌握问题中用到的基础知识,然后再解题。如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解答物理计算题的一般格式是什么?本题中要我们求哪些物理量,它们的符号、单位分别是什么?用什么公式?从公式可看出要求这个物理量需知道哪些物理量?本题已告诉了我们哪些物理量?本题中涉及的物理量用什么单位较好?等。基础知识有了,再由几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完成后再集体纠错,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接下来,再请几位同学改动题目中的几项内容或数据,把原题改编成求路程或时间的题目,由同学们再解。或在原题的基础上补充或去掉几个条件改编成一道多步计算题。通过改编、补条件、或结合实际问题自编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题的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常会有许多题外的收获。同时,也为解答较复杂的题目打下了基础。

综合计算题是在简单计算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综合计算题又不等于简单计算题的简单叠加。解答综合题要从中找到简单,并发现各简单题之间的联系,找准切入点,理清解题思路,从而步步深入,达到目的'。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方法渗透,使学生学会思考。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比如综合法、分析法等。例如:某扬水站每天需将1000立方米的水送到18米高的蓄水池里,若由一台离心式水泵来完成,水泵每天工作5小时,问,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取g=10n/kg)。

解题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将题分解为三道简单的计算题,层层设问,引出目标。

如:

1、1000立方米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重为多少牛?

2、把1000立方米的水送到18米高的地方须做多少功?

3、若水泵每天工作5小时,水泵的功率是多大?

进而让学生讨论,如果题目中没有问水泵的功率是多少千瓦,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信息,你可提出几个问题?可求出哪些物理量?经过这样的引导,久之,学生会养成提问题,想问题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题给信息,据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和规律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和解答问题,培养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提高解题能力。

近年来,试题中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贴近生活的题目增多。这些试题中物理情境的取材范围广泛、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这类情境题今后会更多。

如:人跳高时要消耗体内的能量去做功,可提出一问题,你最近跳高的记录是多少?计算一下,当你跳过这个记录时,至少需做多少功?此题便是利用同学们都熟悉的跳高这一情境去研究里面包含的物理问题。这类情境题往往难度不大,但需同学们能从中抽象出物理模型,能将来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所以要顺利解答这类问题,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切实领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含义,抓住概念和规律的实质。同时,我们要注意观察生活,关注当前的科技动态、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多收集整理与物理相关的素材,加强对此类题的分析训练,定会收到成效。

总之,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前提,老师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反复训练是提高能力的关键。只要我们按照新课标的总体要求,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