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我的农民工父亲散文汇总(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5:34:02 页码:9
最新我的农民工父亲散文汇总(精选8篇)
2023-11-23 15:34:02    小编:ZTFB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有目标地向前迈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合理分段也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关键,可以根据总结内容的不同进行分段,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总结是对过去时光的回顾,是对经历的提炼与总结。写好一篇总结,可以尝试运用一些技巧,如对比、归纳、分析等。通过范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总结的写作并非固定的套路,而是要因材施教。

我的农民工父亲散文汇总篇一

身后,是你长长的目光。

一如现在的我在异乡。

遥望故乡的眼神。

月光下,爸爸。

你还记得吗?

我离家的那天你曾说过:

好男儿志在四方。

年轻的心就。

应该在风雨中厉炼。

于是我背起行囊。

在异乡的打工路上。

挥洒年轻的热情。

却时刻不敢忘记爸爸。

你因岁月而苍老的脸庞。

爸爸今天是你的生日。

孩儿没什么送你。

就送你一首诗。

在阳光下跋涉的身影。

在月光下你给我讲的故事。

在记忆里我伟大的父亲。

在异乡我总能把你想起。

爸爸,你是我一生永远的感动。

我的农民工父亲散文汇总篇二

你的生日让我想起了你今夜有月,女儿要蘸满浓浓的月色。

想你,念你。

纪念这没有烛光,也没有祝福的日子。

娟:父亲,你是农民的儿子。

因为爱。

你从不曾离开这片生你养你的土地不愿离开你的母亲,你的女儿。

因为爱。

你塞满一怀的乡音和爱恋。

忧伤地离去。

英:父亲,长鸣的汽笛让我想起了你。

那年冬天的火车北站。

你用棉衣把自己裹成一颗沧桑的玉米。

——干瘪而没有眼泪的玉米然后倒在车厢的过道,沉沉睡去。

合:父亲啊,我的父亲英:女儿相信,那会成为她生命中最为惨烈和哀伤的回忆!

华:父亲,一片落叶让我想起了你你也是老家后院飘落在异乡的一片槐树叶。

付:父亲,看见高楼我就想起了你。

你站在城市的上空砌楼。

你把自己砌成了一座山,用汗水和泪水你把自己砌成了一面旗,用信念和希望。

合:父亲啊,付:我怎不知道你是在砌女儿的梦啊!

娟:父亲,看见一切听见一切我都会想起你。

我不敢静听你的声音。

你温暖颤栗的声音是一道带血的鞭影,很沉很沉。

而你挚爱的女儿却是那。

合:想家了,你就撸一缕乡音抹在涩涩的梦里想我了,你就抓一把往事塞进淡淡的回忆。

你的生日让我想起了你今夜有月,女儿要蘸满浓浓的月色。

想你,念你填满她暖暖的相思。

深深的回忆。

我的农民工父亲散文汇总篇三

几年来,一直想为父亲写些什么,但总找不到好的切入点。

父亲是个农民,个子不高,c小精干。黝黑的皮肤衬托了他的勤劳和朴实,嘴边常挂的半截烟灰不落的香烟,则暗示了他的质朴和少语。农村的丈夫大部分是大男子主义,对妻子是“一言堂”,对儿女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由于童年的调皮和无知,我们父子间没少出现“冷战”。

至今我也不能理解为什末父母总是吵架,也许母亲的倔脾气与父亲的“专横”正好相对。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成了我这个家庭机器运行的规律。不过父亲总是首先发出服软的信号,如做顿饭让我喊母亲去吃、打电话叫姨妈上我家拜访什么的。母亲不是小气的人,所以父母间的“战争”也就鸣金收兵了。我的家庭也再次步入“正规”。

我是家里的“独苗”,即使父母总是争吵,却不肯让我受一点委屈,甚至是对我溺爱,这也养成了我不愿受人约束的性格。小时候,不管是村庄还是学校,我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虽然个别人有哥哥或其他帮手,但我有爸爸撑腰。因为小学学校距离我家很近这也更加助长了我的嚣张气焰。在学校就算老师批评我,我也会哭着回家告状,而父亲总是气势汹汹的去学校评理。父亲的举动让我非常“威风”,但幼年的我却没有朋友。

在我心中父亲是无敌的打手和全能的助手,无论我要怎样父亲总会满足我。直到那天晚上父亲在我面前留下眼泪。那次的经历使我懂得了父爱的伟大,心中的懊恼和自责改变了我幼小时扭曲的`世界观,我的生命才算真正意义上开始。

由于我是家里人的心尖,我从没离开过父母,但该上初中的我只好作为住宿生到他乡求学。这也第一次体现了我对家的依恋。

为了不让我再学校难过,父亲可谓吃尽了苦头。即使是秋收农忙季节,仍每天骑自行车到十多公里的学校看我。但懦弱的我根本压制不了心魔,即使眼睛早已哭肿。

我记不清楚那是那一天了。上午第三节下课,父亲照例来学校看我,说到花园那边等我放学。忍到下课,我急忙跑到花园,在一块树荫下,父亲坐在半块砖头上抱着腿蜷缩着睡着了,看到地上散着的七八个烟头和一口口黄痰,不知为什么我又哭了起来。父亲睁开眼迷迷糊糊看到我这个样子,非常生气,踹了我两脚,把我领回家里去了。

晚上,我被绑在门前的小槐树上,父亲用小木条打我,我吓得大哭,围着树乱转。父亲没打几下便停了下来,扔了小木条,茫然的蹲在我旁边,点着了烟,看着月亮,眼睛湿润变红。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眼泪很听话,顺着父亲的皱纹慢慢变少。母亲来给我解绳,看着我身上的红痕,骂着父亲心狠。

第二天我被送到了学校,不过是小学,父亲让我再读一年六年级。第二节课,校长把我喊道办公室。

办公室里就我们两个人,面对面站着。看着我,他叹了一口气,略带沙哑的说:我和你父亲是同学,即使在六年级,你父亲的算账水平让老师都好奇,但家里缺钱,耽误了一辈子。为你上学的事他昨天找我,你也知道昨天大雨且去我家的路非常泥泞。我打开门的时候只看到两条延伸很远的车辙印,自行车立在那里,不过车轮已被泥塞的不能打转。他从胸口的口袋里掏出已经湿透的烟,我接过来,不过一碰就断了,里面的烟叶也掉了出来,你父亲尴尬的看着我。

我低着头,眼泪成股流下。双膝颤抖,想要下跪。

父爱如山,能给孩子永远的依靠和守护,父爱的伟大,在于那万难之中哪怕只有一丝希望,父亲也会迎难而上。

我的农民工父亲散文汇总篇四

“农民工”一词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1983年提出,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文采斐然。

先从外表描述我的父亲吧,他身高1米75,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浓眉大眼,虽然不太注意修理边幅,总是胡子拉碴的,但在我眼里,却是既有几分可爱,又有几分威严。别看他平时工作总是那么的忙,每天除了上班,对我似乎不怎么关心。可我却无时无刻的感受到,他那浓浓的父爱。

有人说父爱就像是一杯苦涩的咖啡,却越品越觉得味道甜蜜;父爱像是一块夹心糖,虽然外表是硬的,但心却是软的;父爱像是一本书,封面看起来平淡无奇,里面却深藏着丰富的知识。用这些话来形容我的父亲对我的爱,实在是一点也不为过。

他的爱是一杯苦涩的咖啡。我启蒙进入小学学习了,按道理家长们都会对自己孩子又是辅导、又是请家教什么的。可他对我的学习却似乎是不闻不问,只是一味强调上课要认真听讲,不懂就问老师,要多和老师交流。使我对他不仅是误解,甚至是很失望。那时候,父亲由于没有一门像样的手艺,总是干着别人不愿干的又苦又累的活。为了生计,几乎每天都在加班。常常是他下班回家时,我已经上床睡觉了。可令我想不到的是,尽管父亲工作这样辛苦,还是一回到家就忙着给我检查作业。直到在小学四年级时,我的一道数学题,由于对题目理解不透而做错了,父亲发现后,就赶忙把我叫醒,给我耐心的进行讲解,直到我弄通弄懂为止。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父亲每天都在暗暗的关心我,我的心里真的是甜滋滋的。

他的爱又是一块夹心糖。他对我十分的严厉,也从不和我嬉笑打闹,我对他心里确实有几分畏惧。然而有一次,我因为晚上睡觉踢被子,第二天感冒发烧。因为我母亲在远离我们的居住地上班,不经常回家,可把父亲急坏了。他赶紧打电话给公司请假,当然也没忘了给我请假,然后,骑电瓶车送我到附近的医院。当我在医院挂盐水时,父亲一方面不停的安慰我,一方面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有趣故事。我的心里不由得一热,原来我的父亲竟是这样的和蔼可亲。

然而,他的爱却更像是一本书。虽然他不善于言辞,却时刻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我,使我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尽管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可他为了改变自己的求职之路,愣是凭着一股子拼劲,掌握了机械加工车、铣、刨、磨等机床设备的加工技术,现在,已经成了公司的生产技术骨干。父亲常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现在还是这样,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解决工作的疑难问题,常常是加班回家还看书到深夜。在他的影响之下,我对学习也非常刻苦努力,所以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优秀。为了写好作文,我除了看书,还不断地进行写作练习。父亲经常鼓励我,把写的好的课堂习作,向报刊投稿。我现在已经有许多习作在不同的报刊刊登呢,这些成功,更加深了我学习的积极性。

父亲把一个普通农民工对儿子的爱表现的淋漓尽致。“严”悬挂在脸上,“爱”深藏在心底。

我的农民工父亲散文汇总篇五

我的父亲里里外外一把手。在家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在外事业成功,是个好领导。在现今社会,父亲这样的人是很难得的。

记得小时候,70年代,物资还很贫乏,我们家又在距县城10多公里的厂子里,生产区和生活区又相距1至2公里。每天三顿饭几乎都要自己做,父亲、母亲每天早上早早起来给我们准备早点,中午、晚上辛苦上班后,还要从厂区走回来给我们做饭,爸爸是主厨,妈妈打下手。过年、过节的爸爸忙记碌碌的炸酥肉、煮杂菜、蒸扣肉、黄焖鸡……总能坐一桌好菜,全家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回想起儿时记得最深刻的是父亲抄蚕豆给我们吃,抄蚕豆时,蚕豆一个个从热锅里往外高高的蹦出来,父亲就顶了个簸箕围着锅抄,我和哥哥就在旁边又笑又闹。香香的蚕豆至今是我最爱的零食。

因为爸爸,家是温馨的家,我才有了快乐无忧的童年。

上中学了,我考取了县里的重点中学,学校离家有十多公里,十二岁的我第一次离家了,父亲用自行车驮着我到学校,忙前忙后为我办了各种手续,帮我找到宿舍,帮我挂好蚊帐,安顿好行李,为我买了一把水壶后,又怕我水不够用,又买了一个背壶,嘱咐了我很多话,才离去。

以后的日子里,在我生命的重要时刻都有父亲的身影。上大学,送我去学校的也是父亲,那时父亲已经是厂里的一把手了,不过仍骑着自行车驮着我去学校。这时的他穿一件当时还少有人穿的款式新颖的皮衣,头发微白,但精神饱满,热情洋溢,比起许多同龄同学的父母年轻多了,在新同学中引起了小小的骚动,我心里也小小得意,为父亲而骄傲自豪。

父亲也是个好丈夫,妈妈在我初二时生了病,得了癌症,父亲忙前忙后的照料,订了报纸,购买各种书籍寻求治疗的方法,听说芦笋能治病,他就在厂里的荒地里种芦笋,听说土虫能治病,他就求附近村子的村民帮他捉土虫。他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么多年过去了,母亲经历了多次手术和磨难还快乐的生活着,而很多与她同龄的人却已过世。本来父亲的事业还可上一层楼,但为了照料母亲,他从第一线退了下来,而今很多时候,男人怎可能为女人而放弃事业呢?所以,父亲是个至情至性的人。

后来我成了家,有了孩子,孩子上小学,人小还不能自己回家,我们工作忙,又顾不及,父亲在孩子一年级时,担负起中午接送孩子,负责孩子中午饭的任务,在我困难的时候又是父亲伸出了救援的手。

和父亲的矛盾源于亲戚。父母老家的亲戚很多,只要他(她)们来,父亲总是热情接待,有求必应。有次有个远房表亲的女儿做手术,竟然要求父亲照顾手术那两天的吃喝,那天,天空还飘着小雨,看着70多岁的老父亲做好饭提着饭筒往医院里赶,我是那么心疼,实在忍不住,就顶了父亲两句,父亲辩解说这是他愿意的,我从此便对这家人翻白眼,对老家来的亲戚也是带理不睬的,怕他(她)们要求父亲这样那样的,但父亲一如既往,不余余力地热情待人,想来热情助人,体恤对方是父亲与身俱来的品质与年龄没有关系。

今年除夕,回家欢聚,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又亲自做了一桌菜,是那样的浓酽温暖家年味。父亲这辈子,为我们,为全家悉心操持,全心全力,情深意长。爹爹的恩情铭心记,在父亲节之际,祝愿爹爹身体健康!平安快乐!

我的农民工父亲散文汇总篇六

还记得朱自清写的《背影》,道出了父爱的厚重与无声,曾使无数个读过的人鼻子发酸。而今我又想起了我的父亲,一个朴实的老农民。

回想起小时候常喜欢在父亲干活回家后坐在父亲的怀里,摸着父亲的胡渣,有时还调皮的去拔,父亲不去埋怨只是扭扭头,继续抽着烟,而现在那双曾经坐过的双腿瘦了,没力气了!走路也蹒跚了,父爱如山一点也没错,父亲的爱很深沉。有时若不用心让你无法感觉得到!现在在外面父亲的电话总是比母亲的少,电话中问寒问暖的唠叨也很少,记得父亲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身体很好,你在外面安心上班!可是去年回家看到的父亲已经明显消瘦了不少。父亲老了,我眼中那个叱咤风云的一家之主,家里的顶梁柱如今已被岁月摧残成一位瘦小的老头了,父亲的成就就是那时间刻在他脸上的沧桑,无法抹去!无法掩盖!

在家的时候,母亲总是找出一些珍馐,如小河鱼,说这是涨水时你爸从河里捞的,一直留着等你过年回来吃,还有野山菌,是他在深山里采的都给你留着!我不明白,为什么父亲的对儿子的疼爱总是从母亲的嘴里说出来!离开家的时候父亲硬要把家里腌制的最好的腊肉给我带上,我说外面买的到的。他说那没家里的好吃!

每年,我和远方的父母只能见一面,我也常常望月相思,或是躺在被窝里想他们。祝福我的父母健康长寿,只求岁月留情,让我的父母青春常驻。

我的农民工父亲散文汇总篇七

父亲是大忠之人。1956年,19岁的'父亲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1959年转业到重庆某兵工厂工作;1961年困难时期,他再次响应国家号召,返回偃师岳滩老家务农。1966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他作为小麦技术员,分赴山西襄垣和河南周口、驻马店、商丘、南阳、鹤壁等地,推广岳滩的先进农业技术,把亩产只有几十斤的山区低产田提高到亩产三百多斤,为河南乃至其他省份的粮食增产做出贡献。

父亲是大孝之人。我出世后没见过我的爷爷,但我后来知道,父亲在北京服役期间曾特意接爷爷到首都观光。父亲对奶奶非常孝顺,吃饭时头一碗饭总是先端给奶奶。在外当技术员时,即使深夜返家,也要先到奶奶床前探望。他总是自己省下花销,每次都要捎点土特产让奶奶品尝。奶奶晚年摔伤后,父亲总是或背或抱着奶奶,到大门口乘凉或者晒太阳。

父亲是手巧之人。俗话讲“人过三十不学艺”,可父亲四十多岁开始学木匠活,他购置了全套的木工工具,一面自己摸索,一面向老匠人讨教,很快就成为一名手艺不错的木匠,家里的小板凳、小桌子、橱柜,甚至小架子车(人力车)都出自父亲之手。泥瓦匠的活儿,父亲也能做一些,比如垒围墙、垒猪圈、墙面抹灰等。

父亲是乡村“诗人”。父亲性情豁达,爱说爱笑,20世纪70年代,社会上刚时兴大立柜,父亲就即兴编出“大立柜,两来(列)门,站到前头管照人”,朴实生动,朗朗上口。父亲还把农业生产中的有关问题编成顺口溜,比如“猪耳朵,似旺苗(麦苗),黑明下垂扯明条。这种苗,真危险,不控倒伏在眼前”。

父亲是大爱之人。父亲脾气并不好,但极少对孩子们发脾气。我常说,我们姊妹四个是父母用架子车拉出来的。当年,父亲从村纸厂拉纸到偃师火车站,返回时到土产公司拉纸边或到偃师虎头山拉石头,一车货物一吨多重,一步不用劲儿车就不走。后来,父亲赶会卖竹货,他拉架子车到洛宁县进货,一个来回几百里地只用两天,而且全靠步行,其艰辛困苦难以想象。

父爱如山!支撑他的是责任,透支他的也是责任!

我的农民工父亲散文汇总篇八

1982年底,江西财校放寒假过年,某日我从学校兴高采烈坐车回来。刚走到老家村口时,本堂的一位大嫂对我说:“你父亲去世了,他是睁开眼走的。你母亲怕影响你的学习成绩,没有将此事告诉你,你母亲真是聪明……”

得知噩耗,如五雷轰顶、悲痛万分,心情难以平静。我赶快走进家里,一根杂木棍直撑住厨房顶边横梁的寒舍中,只有母亲孤零零地坐在板凳上,她脚下的竹火笼里冒出一团黑烟,冬天烧干谷壳取暖。我轻声叫了一声:“妈,您咋……”我知道老妈是个聪明人,这样做一定有她的道理。目的是不让我分心,怕影响我的学习。为了培养我读书日后有出息,母亲可是尝尽了人间的苦头,由于家里贫困,母亲想方设法借钱供我念书。

失去了父亲,其实母亲心里也很难过。我怎么能再责怪她呢!母亲告诉我:“你父亲就葬在后山的九龙坑坡上。”我飞快地向后山走去,到父亲坟前一看:坟头上插着一个花圈,只剩下圈竹枝了。新盖的沙土旁长着少量的青草苗也干枯了。又能怎样呢?我用火柴点燃母亲事先备好的鞭炮,一阵轰鸣后,我弯腰作揖,磕头跪拜!

当天夜晚,我无法入睡,父亲入土为安了,可他的音容笑貌总在我脑海中浮现:父亲初小文化,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至今我仍写不出)。他年轻时写的一本农村常用字字贴,我读初中时带到学校后,被班主任刘老师当黄书(占为己有)没收了。父亲四兄弟,四姐妹。大伯我也没见过,很早就去世了。父亲男的排行第二,老三(三叔)没读书,但又蠢又恶,脸上的肉是横的,小时候我很怕他。四叔也没读书,虽然话多傻点,但很善良。

父亲在村里当了30多年的村干部,是老共产党员。他身手不凡,会一点武术,但他没有赚钱的手艺(木、篾匠等)。以前公社、大队来人,都是在我家吃饭,母亲也只好于家弄饭招待客人。不但蹭吃蹭喝,来客只交一毛五分钱、三两粮票一餐,我母亲一般是拒收的;而且耽误了做工时间,以前是按工分计酬,其实一天下来只赚几毛钱工分,人却累得够戗的,村里分配粮食等食物皆按得工分多少发放。久而久之,母亲有时也会埋怨父亲不要当这大队长,当穷了家,还得罪了村中不少人。但父亲是个要面子的人,自己没犯错误下台,好像不合情理。

据说在“打土壕,分田地”之时,大队没收了地主、富农好多的金银财宝放进祠堂仓库里。书记吩咐会计对我父亲说:“这么多的财宝,按照书记的意思我们三人各分一点,别人哪能知道?”父亲听后,坚决不同意,并斥责了人家一顿,大队会计悻悻而去。最后他们两人私分了一部分,我父亲根本不知道。父亲时常告诫我:“穷人家的孩子要诚实本分,靠真本事吃饭,不贪不占,不作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这对我后来的行动倍感教育,为何我工作多年后不愿入党?也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母亲和大哥也常埋怨父亲当大队长当穷了家,太耿直太公心了。

1972年10月,我在本大队栋下小学读书。某日下午,父亲到大队开会顺便来看我。班主任罗老师对他说:“你儿子很听话,成绩也不错,大队长只管准备钱让儿子念初中了。”我爸回答说:“只要儿子肯读书,就是100元钱一个字,砸锅卖铁都会让他去读的。”此时,引得教室中同学一片哄笑。其实我是知道家里很穷,也许父亲要面子,也许是高兴,但老爸当时是争硬劲啊!

1977年的'冬天,因村中老江弯曲耗田又涨水,公社决定在村前山脚下修一条新江。某日上午,大家皆拼命的做事,我三叔偷懒不愿干活,有人向我老爸反映。父亲心想:自己是大队长,三弟带头不肯干,人家也会跟样的。于是,父亲走到三叔面前说了他几句,转身回原处正弯腰去挖土时,三叔举起锄头一声不吭地朝父亲头部砸下去。可怜的父亲顿时鲜血淋漓,应声倒地,不省人事了。在场的人慌忙把他扶到大队医疗站,经过赤脚医生简单处理后,因手术大拿不下,只好扶他上车转送县医院救治。

经过县人民医院抢救和治疗,未痊愈,父亲落下了后遗症。由于伤势过重,年龄偏大,其头部神经、血管阻塞,并伴有轻微脑震荡。从此父亲经常神志不清,不能做任何事情,长期呆在家里,所以我家的生活更加困难了。

1982年底父亲是睁着眼睛离开人世的。享年69岁。因为他的二儿子没有替他送终,父亲临终前未曾看上我一眼,肯定是不甘心、无奈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直至现在,父亲也没留下一张遗像或照片。每每想起这些,我都泣不成声、泪如雨下。

我可爱而又可怜的父亲,儿子以前没有能力让您过上一天好日子,享受过一回像样的幸福。请原谅您这也许不孝的儿子吧,如果还有来生,我仍愿做您的儿子,肯定让父亲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

就此搁笔了父亲,愿您在九泉之下很好的安息吧!

2011.7.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